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

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

毕业生生源信息表

本简介主要内容为中山大学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及地图、中山大学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在四个校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四个校区的联系方式和针对2010届毕业生在本学期所举办的招聘会的时间地点安排表。方便用人单位了解中山大学2010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单位招聘需求来校招聘学生。

感谢所有用人单位对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热烈欢迎各单位来校招才纳贤!

一、中山大学概况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山大学(原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八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中大学子谨记先生教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开拓创新的姿态,以建筑人类伟业的博大胸怀,孜孜不倦,薪火相传。建国以后,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学校。1935年,中山大学与清华、北大一起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研究院的三所国立大学被载入史册。中山大学现已跻身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学术传统,30年代已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七个学院。1952年,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2001年,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中山大学。这进一步拓宽了学科结构,使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实力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学校现设有36所学院(系),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位授权领域覆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研究生方面,学校有博硕士授权一级学科54个,博士点180个,硕士点251个,有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5个,广东省一、二级学科重点学科34个。本科方面,全校有98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中山大学名师汇集,科研突出。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8人等。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拥有“光电材料与技术”、“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华南肿瘤学”、“眼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植物基因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基因工程”等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有眼科学实验室、肾脏病实验室、辅助循环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十五”以来至2008年,学校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4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139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项,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及招标课题87项。2007年,我校3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项。2008年,我校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

中山大学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各校区的发展遵循办学层次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各有侧重,动态调整,逐步

完善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全面发展,注重实践。北校区以医科为主,包括医学、药学类的各个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等培养层次,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3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护理学专业是省名牌专业,在华南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南校区以文、理等基础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为主,也包括相当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学风沉稳,底蕴浑厚,导师队伍集中。其中,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专业实力雄厚,口碑突出。珠海校区以一部分新办的、适合珠海地区特色的应用学科为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培养层次,以及部分专业的低年级本科学生。旅游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海洋学院等实体学院,中山大学国家科技园珠海园区、中山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创新科技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落户在珠海校区,并与地方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东校区的学科建设则从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出发,以新办的工科和传播设计学科为主,突出软件与信息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产业与技术评估、工业设计及其他交叉科学与新兴学科,形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多层次办学的特点。

秉持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中山大学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倡脚踏实地的学术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在这样一种扎实深厚的文化氛围中,中大学子尊重学术、善于思考、锐意创新、敢于拼搏,全面发展。在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后,在社会大舞台上极尽地燃烧自己的光和热。孜孜不倦,薪火相传。

四校区简介

1、南校区

南校区座落于珠江之畔,百年校舍,古木苍天,是中山大学校合校前的主校区。1952年,由于高校院系调整,原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的文、理学院,联合其他院校有关系科组成新的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同年10月,中山大学迁入广州南郊康乐村原岭南大学校址,即今南校区。

校区以文、理等基础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为主,也包括相当部分高年级本科生。目前,校区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政务学院、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等除医科外几乎全部院系的教学点和科研站,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等。

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南校区历史悠久,学风沉稳,底蕴浑厚,导师队伍集中,科研能力突出。目前,校区有物理学、生物学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校区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学术环境,在大学兼容并蓄的氛围中,逐渐形成多思多问、沉着稳重、胸怀开阔、勇于钻研、造诣突出的整体素质,在国内外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

2、东校区

东校区是中山大学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举措,进驻广州大学城建设的校区。校区学科建设从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出发,根据国家建设需求及广东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应用型专业为主,围绕新办的工科和传播设计学科,突出软件与信息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及其他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

目前校区进驻学院系16个,包括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法学院、资讯管理系、哲学系、环境与工程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医

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共有50多个专业,在校本科生万,占全校本科生数量60%。校区教学注重应用专业建设,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并形成开放式教学体系,实现跨国、跨地域教学交流。

地处十所高校共峥嵘的广州大学城,东校区始终抱持相对独立与开放空间的态度,坚持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中大精神,力促各学科间、各大学之间、大学城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在这样一种开放型的校园环境中,校区学生活跃于各大高校之间,在各种不同大学文化的熏陶下,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开阔,适应能力强。

3、北校区

中山大学的医科教学单位主要集中在北校区。现有医学部、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

中山大学医科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形成了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三严”的优良教学传统。医学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十五”至2007年,中大医科共获得169项次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

中山大学医科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本科教学方面,医科现有13个本科专业,总体结构与布局合理,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护理学专业是省名牌专业,在华南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拟申请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山大学医科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得到了海内外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遍认同,在国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社会各界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对中山大学医科毕业生都有着良好的评价:“基础理论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大”。

4、珠海校区

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唐家湾畔,是中山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二000年九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成开学。经过约九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已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一流、文化氛围浓厚、办学和管理模式日趋成熟的现代化大学校区。校区的所有教师全部由校本部派出,所有学生由中山大学统一招生,所有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培养模式实行全校统一。

校区以一部分新办的、适合珠海地区特色的应用学科为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培养层次,现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一万余人,包括文、理、

医、工等门类17个院系约50多个专业。旅游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海洋学院等实体学院整建制地落户在珠海校区。

目前,珠海校区形成地学学科、信息学科、生物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计算机科学、语言科学、心理科学等八大学科实验平台。中山大学国家科技园珠海园区、中山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创新科技研究院、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药中心、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研究所以及与丁肇中博士合作的热控实验室等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落户在珠海校区,并与地方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

珠海校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区。地处发展极为迅速的经济特区珠海,在一个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发展历史有限的新校区环境中,珠海校区学生一方面继承中大善于思考,术业能力优秀的学风传统,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敢闯敢拼的胆识勇气和独树一帜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突出。

四、2010届毕业本科生信息统计表

校区院系专业人数

东校区

传播与设计学院

新闻传播学107

公共关系学68

数字媒体艺术76

艺术设计学54 工学院

交通工程119

理论与应用力学48

土木工程23 法学院法学224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45

电子商务40

工商管理81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62

会计学135

会计学(CGA)31

旅游管理45

市场营销4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气科学57

环境工程102

环境科学113

应用气象学59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394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116 统计学79 信息与计算科学122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2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0 通信工程106

网络工程59

信息安全50

自动化104

资讯管理系

档案学65

图书馆学5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3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104

公共政策49 政治学与行政学49

药学院药学100

合计3381 校区院系专业人数

南校区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38

地理科学(国土资源与管理方

向)

46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地理信

息系统方向)

46

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方向)4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48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经

济地理与城乡规划方向)

6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

市水资源与环境方向)

35

地球科学系

地质学40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82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5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62

化学56

化学工程与工艺54

应用化学55

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110 亚太研究院国际政治47 历史学系历史学71

岭南学院

保险18

财政学81 国际经济与贸易33 金融学127

经济学25

物流管理21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社会学44

社会工作48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28 人类学60

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59

生物技术91 生物技术及应用49 生物科学100

逸仙班26

外国语学院德语28 法语32 日语32 英语24

校区院系专业人数

南校区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物理60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12

微电子学96

物理学39 哲学系哲学81

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59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123

合计2453

北校区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112 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90 护理学院护理学124

中山医学院

法医学23

康复医学20

临床医学321

麻醉学32

生物医学工程48

眼科视光14

影像学31

合计815

珠海校区国际商学院

经济学(国际金融)107

经济学(国际贸易)25

经济学(财政与税务)50

经济学26

工商管理(物流管理)15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7

工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70

工商管理 1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265 翻译学院

英语(对外汉语) 114

英语(翻译) 147

英语(商务外语) 323

合计1150 总计7799

五、2010届毕业研究生信息统计表

校区名称院系名称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博士硕士

北校区

附属第一医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 2

儿科学 6

耳鼻咽喉科学 2 4

妇产科学7 10

急诊医学 2 2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2

口腔临床医学 1 5

临床检验诊断学 1 1

麻醉学 5

内科学15 29

皮肤病与性病学 1 3

神经病学10 9

外科学31 36

眼科学 1

药理学 3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 9

中西医结合临床 4

附属第二医院

(孙逸仙纪念医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

儿科学 1 8

耳鼻咽喉科学7

妇产科学 2 13

急诊医学 1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 1

口腔临床医学 4

临床检验诊断学 1

麻醉学 2

内科学7 31

皮肤病与性病学 2 5

神经病学 3 4

外科学 6 34

眼科学 1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9

中西医结合临床 2

肿瘤学 2 附属第三医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

儿科学 5

耳鼻咽喉科学 3 5

妇产科学8

校区名称院系名称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博士硕士

北校区

附属第三医院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2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3

口腔临床医学 3

麻醉学 2

内科学(含传染病学)7 43

皮肤病与性病学 6

神经病学 2 5

外科学8 31

眼科学 1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 4

中西医结合临床 2 附属第六医院

耳鼻咽喉科学 1

外科学 6 1 中山医学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4 11

病原生物学7 9

法医学 1 9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2 10

临床检验诊断学 2

免疫学 2 5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2 13

神经生物学 1 1

生理学 6 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 5

生物医学工程 2 7

微生物学 4 8

细胞生物学 1

药理学14 20

遗传学 6

中西医结合基础 1 1

长学制147 公共卫生学院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2 4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4

流行病与统计学 3 17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 9

卫生毒理学 6 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6 8 光华口腔医学院

口腔临床医学10 25

口腔基础医学 2

口腔医学25 护理学院护理学11

名称博士硕士

北校区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35 41 肿瘤防治中心

麻醉学 3

药剂学 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7

肿瘤学30 57

南校区

传播与设计学院

公共传播管理学7

公共关系学9

艺术设计学8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4 15

海岸海洋地理学 4

人文地理学 5 47

水文学及水资源9

城市与区域规划 5

自然地理学7 8 地球科学系

第四纪地质学 2

构造地质学 5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2 18

岩土工程 1

应用地球化学 3

第四纪沉积与环境 1

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 1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1

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 1

法学院

法制史 5

法律硕士100

法学理论12 13

国际法学13

经济法学13

民商法学17

诉讼法学10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4

环境法 3

刑法学8 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

区域经济学9

世界经济13 工学院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5

工程力学10 10

固体力学 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5

名称博士硕士

南校区

工学院

流体力学 2 6

工程热物理 5

热物理与能源利用技术 2 6 管理学院

财务与投资管理12

产业组织与管理 4 12

工商管理硕士71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15

会计学 4 38

技术经济及管理 2 10

金融学 2 15

旅游管理 1 8

企业管理15 41

营销学30 国际汉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6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10 18

分析化学 5 1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9 25

化学工艺10

化学生物学 3 2

无机化学9 30

物理化学13 13

有机化学7 1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6

环境工程 6 17

环境科学21 34

气象学 2 9

物理海洋学 4 教育学院

高等教育学 5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2

基础心理学 3 10

教育技术学8

教育经济与管理 3 9

教育学原理 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4

思想政治教育 3 9

体育教育训练学 2

应用心理学13

中共党史 3

名称博士硕士

南校区

亚太研究院

国际政治 6

国际关系11 历史学系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6

历史地理学 2

历史文献学 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2

世界史 3 2

中国古代史 5 8

中国近现代史14 11

考古学 5 6

历史人类学 6 岭南学院

财政学 3 16

工商管理硕士234

管理科学与工程12 33

国际贸易学17

金融学15 45

区域经济学10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7

世界经济10 22

数量经济学10

西方经济学7 23

政治经济学10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 5 12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1 12

民俗学 2

民族学 2

人类学18 17

社会学12 30

社会工作12

人口学 5 生命科学学院

草业科学 4

动物学11 20

发育生物学 1 1

海洋生物学10 12

环境科学 4 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2 5

生理学 2 8

生态学9 1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3 48

生物技术 4 8

名称院系名称专业名称

博士硕士

南校区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物理学 1

食品安全生物学 5 16

水生生物学 3 24

微生物学7 17

细胞生物学 2

生物信息学 2 4

药理学 2

药物分析学8

遗传学 6 10

植物学12 21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12

基础数学9 13

计算数学 2 12

信息计算科学 4 30

应用数学 3 19

运筹学与概率论 1 5 外国语学院

德语语言文学 3

法语语言文学9

日语语言文学18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30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3

英语语言文学 2 22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7 1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9

光学8 20

光学工程 3 12

理论物理 3 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

凝聚态物理8 21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2 哲学系

科学技术哲学 2 3

伦理学 2 2

逻辑学 5 9

马克思主义哲学8 9

美学 1 2

外国哲学 5 7

中国哲学9 7

宗教学 2 6

名称院系名称专业名称

博士硕士

南校区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

行政管理 3 30

政治学理论 5 14

土地资源管理 6 中国语言文学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 4

汉语言文字学 2 9

民俗学 3

文艺学 2 6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13

中国古代文学8 13

中国古典文献学 1 2

中国现当代文学 1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30 资讯管理系

档案学7

情报学28

图书馆学16

东校区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71

药学院

动物学 2

生药学 1 3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2 2

药剂学 4 11

药理学11 14

药物分析学 1 6

药物化学7 8

有机化学 6 9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路与系统7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3 64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 3 75

通信工程(类专业)35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6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4

通信与信息系统18 42

无线电物理 4 10

信号与信息处理 2

珠海校区附属第五医院

眼科学 1

耳鼻咽喉科学 2

口腔临床医学 1

内科学 1 12

皮肤病与性病学 1

神经病学 1

外科学 5

名称院系名称专业名称

博士硕士

珠海校区附属第五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1

肿瘤学 1

小计862 3505 总计4367

六、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方式

中心主页:中心邮箱:

南校区: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大钟楼(510275)

电话:(020)周老师

(020)黄老师

(020)陈老师(本科生)

(020)彭老师(研究生)

传真:(020)

东校区: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中山大学行政中心二楼(510006)

电话:李老师

传真:

北校区: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大院办公楼后座205室(510089)

电话:020-郑老师

传真:020-

珠海校区:

地址:珠海市唐家湾中山大学榕园4栋305室(519082)

电话:黄老师

传真:

单位一直以来对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均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办学历史及优良传统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正,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教育部与广东省在3年内投资12亿人民币,把新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之一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不少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

中山大学是几本-是985和211吗-

中山大学是几本?是985和211吗?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所大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山大学是几本,供大家参考! 中山大学是几本? 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说中山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中山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根据中山大学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 中山大学在广东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中山大学是本科大学。(从2017年起,广东取消三本,与二本合并,从2018年起,广东省高考合并本科二批、三批录取批次为本科批次) 如果你不是广东考生,中山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中山大学是二本大学。 中山大学是985和211吗? 相信看完以上信息,中山大学是几本您已经心里有数了,估计您还想知道中山大学是985和211吗?根据教育部门的信息显示,中山大学既是211大学也是985大学。以下是广东所有985大学和211

大学名单: 广东211大学名单 序号学校名称学校类型1中山大学综合2华南理工大学理工3暨南大学综合4华南师范大学师范广东985大学名单 序号学校名称学校类型1中山大学综合2华南理工大学理工中山大学有哪些好专业,哪些热门专业? 影响学生成才的不仅是所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就读的大学。名牌大学不仅代表着一种荣誉,更代表了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雄厚的师资实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而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关键。 填报专业志愿有哪些技巧需要注意?中山大学接收二志愿考生么?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该先仔细阅读熟悉《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主要了解学校的录取原则。 为了提高考生专业志愿的满足率,中山大学在专业录取上设有一定的分数级差,建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参考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从高、中、低各档中分别选出自己喜欢的专业,填报时注意拉开专业之间的分数梯度。另外,对于是否服从志愿一栏,建议考生填写服从,以增加了录取机会,中山大学会参考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在调剂专业时尽可能的将你录取到与你志愿相近的专业。 中山大学介绍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

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

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 毕业生生源信息表 本简介主要内容为中山大学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及地图、中山大学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在四个校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四个校区的联系方式和针对2010届毕业生在本学期所举办的招聘会的时间地点安排表。方便用人单位了解中山大学2010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单位招聘需求来校招聘学生。 感谢所有用人单位对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热烈欢迎各单位来校招才纳贤! 一、中山大学概况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山大学(原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八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中大学子谨记先生教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开拓创新的姿态,以建筑人类伟业的博大胸怀,孜孜不倦,薪火相传。建国以后,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学校。1935年,中山大学与清华、北大一起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研究院的三所国立大学被载入史册。中山大学现已跻身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学术传统,30年代已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七个学院。1952年,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2001年,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中山大学。这进一步拓宽了学科结构,使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实力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学校现设有36所学院(系),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位授权领域覆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研究生方面,学校有博硕士授权一级学科54个,博士点180个,硕士点251个,有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5个,广东省一、二级学科重点学科34个。本科方面,全校有98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中山大学名师汇集,科研突出。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8人等。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拥有“光电材料与技术”、“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华南肿瘤学”、“眼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植物基因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基因工程”等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有眼科学实验室、肾脏病实验室、辅助循环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十五”以来至2008年,学校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4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139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项,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及招标课题87项。2007年,我校3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项。2008年,我校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 中山大学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各校区的发展遵循办学层次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各有侧重,动态调整,逐步

中山大学南校区生活指南

目录 南校区图书馆 -------------------- 1-2 教学楼 ----------------------------- 3 宿舍 ------------------------------- 4 饭堂 ----------------------------- 5-8 娱乐 ----------------------------- 8-9 其他服务 ------------------------ 9-12 附录:南校区地图 --------------- 13-14 - 0 -

南校区图书馆 南校区图书馆为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于1982年落成,2004年扩建,藏书之多为其他分馆不及,无论是参考工具书,还是国外原著,这里都能找到你希望找到的专业用书。图书外借为60天,续借1次30天。如果逾期不还按逾期天数的多少做数量不等的测试题,如果逾期天数较多,图书馆还有可能停止提供外借服务一段时间。以下是总馆的开放时间以及藏书分布: 一楼设有总服务台,受理馆际、校区互借申请;续借、书证注册、挂失等,配置92台电脑,提供各种电子资源以及多媒体光盘计算机阅览服务(首次使用须在服务台开通账户)。另外配置12台终端,供读者查询馆藏书目。一楼及其夹层书库主要收藏参考工具书及最近新书,设有阅览座位212席,玻璃长廊阅览座位16席。 二楼及其夹层书库主要收藏现期、过期期刊、报纸,共设有阅览座位376席。 三楼设有外国文献馆、人文科学馆、社会科学馆、哲学馆、自然科学馆、外文理科图书、岩波书店日文赠书等。三楼书籍均可外借,共设有阅览座位380席。 四楼设有台湾文献馆、保存本阅览厅、特藏厅、校史文献室、商衍鎏、商承祚纪念室、陈寅恪纪念室、李新魁纪念室、戴镏龄纪念室、梁方仲纪念室、安志敏纪念室。阅览厅、特藏厅以及各纪念室书籍均 - 1 -

广东中山大学简介

广东中山大学简介 门票: 无需门票,游览校园请遵守校方规定。开放时间: 游览时间请参考校方相关规定。交通概况: 公交11路、18路、53路、178路、197路、211路、263路、823路、8路夜车到中山大学站地铁2号线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英语: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是中国大陆的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创始人孙中山改称国立中山大学。主校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康乐园,医学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原东山区),另有广州大学城校区和珠海校区,此外,在广州市和其他一些省市还设有附属病院、研究机构和独立学院。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高校,并位列985工程和211工程之中。 早期 1904年,“两广速成师范馆”创立 1905年,“广东法政学堂”创立 1909年,“广东农林试验场”创立 广东大学时期 1924年2月6日,孙中山下达总统令,任命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邹鲁为主任,筹建广东大学。邹鲁2月21日到任,即函聘王星拱、傅斯年、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等35报酬筹备委员,成立筹备处,封准向广东各机关挪借开办经费。5月9日,筹备工作完成。6月9日,孙中山又以大总统令任命邹鲁为校长,同时“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升格“国立广东大学”。学校于9月19日开始上课,11月11日补行成立典礼,孙中山亲临典礼现场讲话,并题写校训。 1924年11月12日,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成立,以邹鲁为校长。 按照当时《广东大学规程》,广东大学宗旨为:“以灌输及研究高深学理与技术,并因应国情,为图推广其应用为宗旨。”学校设校长1人,并设秘书长1人协助校务,下设图书主任、仪器主任、会计主任、学院院长等。设校务会议,由校长、各分科学长、预科主任以及全校教授互选若干人组成,评议、计划重要校务。广东大学成立时,文科学长为杨寿昌,理科学长为郜重魁。不少知名学者被聘来校任教。如文科的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成仿吾等;理科的何衍睿、张云、陈宗南等。 1925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并入,增设医学院。 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学长,郁达夫任英国文学系主任。郭到任后对文科开始进行整顿,辞退了15名教授。4月,秘书处开始出版不按期杂志《学艺丛刊》,进行学术文艺讨论、社会改造研究、世界潮流批评、东西方名著介绍等。

中山大学介绍短文500字

中山大学介绍短文500字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7大校区简介

7大校区简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顶级大学7大校区的简介。作为世界上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中国大学校区各具特色,不论是建筑风格、环境景观还是学术氛围,都有其独特之处。下面将分步骤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建校于1898年。其位于中国首都北京,拥有占地覆盖面积274公顷的校园,是国内最美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的建筑风格以中西合璧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化教学楼为主,校园环境优美,建筑景观多样,环境与学术氛围和谐而具有亲和力。 二、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技术学院之一,成立于1911年,被称为“中国MIT”。其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校园建筑风格亦以中西合璧为主,并以现代化的科技设施以及宏伟的建筑风格著名于世。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景色优美,同时,清华大学也以其深厚的学术氛围及优秀的毕业生素质而知名。 三、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成立于1905年,位于中国上海市,拥有两个校区,其中闵行校区占地面积2078亩,杨浦校区占地面积343亩。复旦大学校园环境别具一格,校园主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西式建筑和中国传统园林的融合,在确保校园环境整体协调性与美观程度的同时也强调个性化设计。 四、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于1896年,坐落于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以奇特的建筑风格、优秀的学术生活和美丽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作为世界著名的大学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占地范围大约有450亩,它的建筑模式主要以融中国和西方建筑风格的典型特色为主,是

中国传统和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 五、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重安于打造建设精品校园,是一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 顶尖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拥有玉泉、西溪、之江三个校区,其中玉 泉校区是校园环境最好的之一,并且整个校园环境建筑氛围具有中国 优秀大学的优良传统。浙江大学的校园宽敞舒适,景观优美,校园环 境绿化广泛,营造出一个深厚的学术气息的同时,也是理想的生活、 学习和交通场所。 六、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大学环境秀美,环境典雅,建筑形式为兼具中国古典园林规制和 西方建筑学基本理念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出它的人文精神和学术气质。 七、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中国科学部直属的高等学府之一。中山大学建筑以白墙红基底为主,周围被乔木环绕,绿化如林。校园 内建筑风格自然、生动,别墅与楼堂错落有致,中央大礼堂、教学楼 及其他建筑物的相互搭配,彰显了广东及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上是对中国顶尖大学7大校区的简介,建筑风格丰富多彩、环 境景观优美人性化、学术气氛浓厚,不同学校独有的特色,各具风采,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共同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内涵与文化特色,设立在不同校区的一流学者、实力团队与卓越课程等表现出中外 合作,创新创业,促进文化交流,以及对未来有所期许的标志。

浅谈高校校园建筑的变化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四号学院楼群方案介绍

浅谈高校校园建筑的变化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四号学院楼群方 案介绍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也带来了时代性的变化,校园 建筑也随之发生根本的革命。 关键词:高校建筑多元化社会化 传统教育注重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手段,理念非常单一,因而教学楼的设计 只是注重建筑内部,建筑外部及校园的整体规划因某些价值观的影响倾向注重平 面的形式,出现了规划的轴线化,讲求对称的设计效果。规划的手法非常的单一,建筑的形式也非常固定,空间变化有限。 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的变化,不会局限于单向授教的形式,教育的方式 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校园的开放性、交互性观念日益增强,交流活动愈发频繁,而活动的类型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学术交流、社团活动、宣传展览、结交 朋友、静思休憩,均可在开放与半开放等不同的空间进行,需要的是多元化的立 体式公共交往系统。有些理念甚至说大学甚至散布在城市中更好,比如牛津大学,就是散布在城市每个角落里,就是融进去了,说这样更加社会化。 然而大学的教育理念就更加发生转变了,因为大学是接触社会的一个大门。 所以现在大学的教育更加的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就是需要更多的互动和交流的 学习。因而高校的建筑设计现在更注重的是授课外的空间与场所的设计,因而校 园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以下以中大四号学院的方案设计为案例进行分析。 一、方案介绍 1.项目概况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唐家湾科教新城,本项位于校区若海以东,港 湾大道以西,规划主轴线以南,用地规整,地势平坦,景观良好,是十分理想的 教学建设用地。 2.设计原则 传承——延续中大老校区传统建筑文化精髓。 活力——打造充满交流氛围的校园院区。 合理——尊重原有规划的原则思路。 创新——以现代建筑手法演绎岭南建筑文化。 3.总体规划 项目用地位于校区主轴线以南,校区若海以东,根据修规交通设计,西面道 路为校内规划的自行车路径,方便师生往返各区,西面作为该项主要出入口,方 便来自宿舍人流进入。东南北侧均设置次要入口,便于师生的生活。 规划中把西侧望湖开放,让人自然进入院区,二层平台上把老中大校区与图 书馆遥遥相望的八角亭引入,与若海对岸的图书馆形成对景的呼应意境。 4.功能分区 本案根据院落组团把用地清晰的划分为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化工工程 与技术学院以及海洋工程学院。各学院有独立院落,方便管理的同时,又拥有共 享平台,把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学术氛围,互相渗透,形成良好的半开 放灵动院区。 每个学院分为实验教学区和行政办公区,地球科学学院设置的博物馆临近西 侧沿湖道路,方便对外开放使用。三个学院设置的共用报告厅与展厅,位于用地 主入口处,可于一层二层分别进入,便于各学院共同使用以及疏散。

中山大学是一本大学吗是985还是211

中山大学是一本大学吗是985还是211 在高考志愿填报选择院校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对中山大学的相关情况很感兴趣。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山大学是一本大学吗是985还是21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中山大学是一本大学吗 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中山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中山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在全国基本上也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中山大学是一本大学。(注:自2018年开始,广东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 中山大学是985还是211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中山大学是985大学,也是211大学。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拓展阅读: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 1924年,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

广州这所大学,环境优美古色古香,是广东最美的高校之一!

广州这所大学,环境优美古色古香,是广东最美的高校之一! 广州一个地方,笔者去年逛过一趟,是和朋友一起去的,至今记忆尤深。那就是广州中山大学,应该说我去的是南校区,里面有不少红色系的老房子,整个校园绿树成荫,环境非常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堪称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它大部分的建筑物是红色系的,呈现一派古色古香的样子,很有味道。你可以游校园,走在林荫大道上,回忆青春校园时期,看中山先生的十字校训,感受学术氛围。 中山大学它一共有四个校区,通常游客会去参观的是南校区。南校区是以前的岭南大学,老房子很多,有很多甚至长满青苔,也有一些已经可以算残壁败瓦了,但校方丝毫没有拆的意思,因为他们见证着中大的成长及崛起。红色的老房子周围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大道完全被树荫覆盖,古朴与宁静结合的恰到好处。 走一小段路后,在梁球锯堂前可以看到小钟楼,小钟楼前有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可拍照留念。然后就能看到一大片草坪了,主干道被一片草坪一分为二,这边的重点是怀士堂和西面的永芳堂。永芳堂前有18铜像,是近代对中国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18位广东籍或跟广东有深刻渊源人物,包括孙中山、魏源、秋瑾等,可以去瞻仰下。 回到主干道,继续往前就可以看到孙中山像和钟亭。钟亭东面有大钟楼,也是很有特色的建筑。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乙丑进士牌坊,乙丑进士牌坊由砂岩砌筑,石额刻“乙丑进士”四字,非常的古朴。然后经过容光堂和一片池塘,就到北门附近了。北校门前的广场面临珠江,视野开阔,非常的大气,这里还有个中大码头,可以坐船去对岸,还有个大牌坊,从右到左上书国立中山大学,在江边可以看到广州塔。 中山大学的生活环境舒适宜人,是南部地区最美的高校之一。在珠江边,由于气温较高,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美得不行。珠江边的北

广东省985学校有几所

广东省985学校有几所

广东省共有2所985院校,分别为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这两所大学都是位于广州市,是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 一、中山大学基本信息介绍1、学校简介 中山大学位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该校开设13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9个,专业学位类别37种;有全日制学生55725人,其中本科生32279人,硕士研究生15562人,博士研究生7884人;专任教师4293人。 2、学校办学条件 截至2020年5月,中山大学设有5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

科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有广东省重点学科37个,其中攀峰重点学科20个、优势重点学科17个。 二、华南理工大学基本信息介绍1、学校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 类)、“211工程”、“985工程”,是一所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该校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天河区石牌高校区;大学城校区位于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广州国际校区位于番禺区创新城。 2、学校办学条件 该校设有28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博士(2

略议中山大学四校区园林绿化概念规划

略议中山大学四校区园林绿化概念规划 [摘要]文章从中山大学园林绿化的现状着手,对中山大学绿化情况的历史进行展示,对现阶段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中山大学园林绿化的成就和问题予以梳理,对其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提出建设一流校园的校园环境为目标的园林绿化规划,指出其各个校区规划的特色、目标、关键环节、重点,提出校园绿化规划中的两个目标、三个理念、三个校园、四大园建设等切合实际绿化改造规划的构想。 [关键词]高校;园林绿化;规划;问题;对策 一、中山大学园林绿化概念规划提要 (一)现状分析 1.中山大学园林绿化规划价值综述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总面积为61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99万平方米(含山林面积151万平方米)。因地处亚热带,先天环境条件适宜,是广东以至华南地区人才孕育基地,也是广东珍贵植物输出基地。现隶属中国科学院全国最大植物园之一的华南植物园,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1956年定址广州天河现址后,众多的植物种类移自康乐园;早在1908年美国宾西法利亚州立大学的高鲁莆园艺师到岭南大学任教,开始在康乐园进行系统的植树行动,一大批李树、榕树、樟树和荔枝树等乡土树种在康乐园扎下了根;国外引进的热带树种,如澳大利亚的桉树、白千层、木麻黄、和南洋杉等,桉树和白千层也达数千株。中山大学还是广州最早引入大王椰子、长叶刺葵、油棕等产于热带树种的地方;中山大学还有全广州市唯一一株印度马钱树;中山大学的竹种标本园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多次的移植、培育,现竹种达120余种,其中包括世界罕见的沙罗单竹、苦竹、鸡斗筋,还有在1952年中国第一次结果120颗的象鼻竹。现中山大学南校区有乔灌木16500株,植物种类达800多种。 中山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植物景观作为大学校园物质和精神的载体,既包含了自然景观环境的内容,也包括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这样说过,“在一棵树下,教师不把自己当成教师,学生也不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这样的一些人,就许多实际问题平等地进行交谈,这才是学校的开端……”。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植物景观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构建一个有人文气氛的校园交流场所,还在于它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心灵空间。 中山大学有充足的植物资源和沉淀,也承载着广州市、广东省以及华南区域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很多考生不明白中山大学校区分布, 在此我们特意收集并整理了这方面的信息, 以供考生参考,中山大学总共分为四大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以及珠海校区。 南校区历史最为悠久, 康乐园即是中大南校区, 中大康乐园与武大珞珈山北大未名 湖并称为三大中国大学自然景观之最美丽者;东校区即大学城校区,中大近 60%的本科生都在东校区就读;珠海校区是四大校区中建筑面积最大的, 校区三面环山,一面 环海,风景如画;北校区是中山大学医科的主要集中地。 中山大学南校区: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亚太研究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一、二年级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 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135号。 中山大学东校区: 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 院、超级计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药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 (即 :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 , 其他均在珠海校区完成。 . ;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一年级本科生在 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 132号。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国际商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学院、移动信息工程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 (即 :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 , 其他均在

中山大学历年排名情况_中山大学排名

中山大学历年排名情况_中山大学排名 中山大学历年排名情况 中山大学2021年的全国排名是第15名,2020年的全国排名是第14名,下 中山大学在广东省大学排名 中山大学在广东排名是第1,排名第二的则是华南理工大学。其他排名信息请看下表:

中山大学有哪些校区 中山大学有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其中,广州校区又分为三个校园,分别是东校区、北校区和南校区。中山大学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其中7家综合医院,3家专科医院)。 广州校区南校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院系设置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逸仙学院、体育部、艺术学院。 广州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院系设置有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 广州校区东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院系设置有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心理学系、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工学院、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 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院系设置有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历史学系(珠海)、哲学系(珠海)、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浅谈几所高校的新校区布局

浅谈几所高校的新校区布局 高考季,我们来聊聊大学校园。这些年很多高校都建新校区,有的把新校区当主校区,如上交、浙大、南大、东南;有的作为补充,如复旦、同济、南开、中山;有的原地发展,不另开新校园,这最理想,如清华、北大,这要求原址较大且地处近郊(90年代前),拓展相对容易;有的异地开建,这有点过分,如哈工大。 上海交大是80年代第一个建大型新校区的。闵行校区起初只是西区1013亩,1984年征地,1985年开工,1987年9月启用。东区是扩建部分,2002年5月征地,次年4月开工,2004年局部启用。西区东区共4639亩,布局采用公园式不对称曲线,建筑风格简朴低调,如下图: 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5856亩(规划8700亩)。东区3192亩2001年动工,2002年10月6日启用。西区首期2664亩2011年开工,大概2020年6月起逐步启用。布局也是公园式不对称曲线,但建筑风格较土豪,如东区,不少建筑形状奇特很吸眼球。下图为日月楼:

东南大学九龙湖新校区3752亩,2002年征地,2006年9月启用 (同时放弃1990年秋启用的浦口校区1200亩)。进大门轴线全对称,主楼图书馆迎着主干道,上世纪50年代的风格,也许是某个领导的主意。但中心大草坪太大,是个败笔,绕行不方便。下图为轴线大道、大草坪、图书馆: 南京大学仙林新校区3800亩(规划4910亩),2006年征地,2009年9月启用 (同时放弃1993年9月启用的浦口校区2848亩)。和东南大学的风格接近,进大门轴线对称,主楼迎着主干道,但没有绕圈大草坪,行走方便。四处设多块组团建筑群,空间组织比东南好。下图为轴线大道:

5. 网络分析方案书_中山大学珠海分校区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网络分析方案一.校区背景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的大学跨地域办学的新校区,是著名学府与新兴城市合作办学模式的新尝试。珠海校区容纳了中山大学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学习与生活。2000年的学生规模是4000人,目前已达到12000余人的规模。 二.网络设计方案 珠海校区在地理位置和功能上可分为三个区:图书馆区、教学楼区和宿舍区。根据这种情况,整个网络也相应地分为三个域,每个域建一个分中心,分中心之间的联结便构成了园区网的骨干,负责传输;同时,每个分中心将二级楼宇网接入到园区网的骨干,负责接入。整个园区网是一个全交换网络,共计约2600个点。 2.1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园网(核心层)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目前拥有一个具有2600端口的全交换网络,采用朗讯的P550和P330系列。网络布局上整个校区划分为三个区,即图书馆区、教学楼区和宿舍区。三个区各设一个分中心,其中图书馆区分中心也是整个校区的中心所在。三个分中心各有一台第三层路由交换机P550,分中心之间用千兆室外单模光纤相连,即骨干网是一个千兆位交换以太网。各个区百兆到房间,用于支撑的设备为朗讯P330系列交换机。 整个校园网采用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从功能上划分为管理虚拟网和应用虚拟网两大类。应用虚拟网又分为服务器虚拟网和客户虚拟网。 整个校区所用IP地址有两类: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图书馆区和本校区的代理服务器访问校外资源。其校园骨干网如图1所示。

2.2关键技术 (a)由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各配电房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南瑞公司的远方数据采集设备,其通信接口只提供了串行口,无法与校园网相连,其自行编制的XT9702通信规约是在部颁CT通信规约基础上为保护装置扩充的,属自主知识产权。因此,通信网络和通信协议是本项目首先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 (b)校园网的终端连接到全校师生公寓,通信质量极易受到干扰,因此,如何保证网络的可靠性也是本项目的关键之一。 (c)要合理设计后台监控软件,不仅要将各配电房人机界面纳入一个监控软件中,使它们具有统一的风格、统一的操作方式,还要保证使用方便、合理,各系统切换灵活、快捷。 (d)在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网络中断情况,经分析,中断原因是由于网络终端设备所需电源均由现场就地交流电源提供造成的,因此,解决网络终端设备的电源问题也是关键之一。 2.3解决办法 关键技术(a)中的问题采用由台湾摩痧公司研制的串行设备服务器作为网络接口设备。同时,对南瑞公司的XT9702通信规约进行了分析,与苏州热工研究

中大校史

中大校史 建校初期-->>抗日战争胜利 (光辉历程之一) 1924年-1927年(建校初期)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干部和科学人才,孙中山在创办黄埔军校的同时,把当时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创立了广东大学,任命邹鲁为校长。广东大学下设文、理、法、农、医5科16个学系。校本部设在广州文明路。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廖仲恺在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会第七十一次会议上提议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8月,广东大学校务会议正式通过改名,得到国民政府批准。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明令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27年-1938年 1927年至1937年,中山大学各方面都有发展。1930年9月至12月朱家骅为校长。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由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任校长。1931年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2年2月后校长仍为邹鲁。1 934年成立工学院,1935年春成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至此,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农、医、研7个学院,

23个学系,以及天文台、各研究所、医院、中小学等主要附属单位共19个。中山大学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邹鲁校长等努力下,在广州市东郊白云山侧的石牌兴建了占地达12000亩的新校园。1937年夏,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大法学院。1938年夏,广东省立勤大学工学院并入中大工学院,1938年秋设立师范学院。至1938年全校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研等8个学院,31学系。 1938年-45年(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曾三易校址,辗转跋涉。校舍、图书、仪器设备损失惨重。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中山大学初迁广东罗定,后改迁云南江。1940年4月许崇清复任校长(代)。同年秋,他主持由江迁校回粤北坪石。坪石时期,聘著名学者李达、洪琛、王亚南、陈寅恪、杨东莼等来校任教、讲学。数学家胡金昌、艺术家许幸之、音乐家马思聪、黄友棣等亦曾任教于坪石。在江和坪石时期,条件非常艰苦,各学院、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并开展社会调查,对弄清粤北、湖南、广西等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少数民族情况,以及矿藏、水土、森林、植物资源作出了贡献,并在宣传抗战、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4年秋,日军进犯粤北,坪石告急,中山大学被迫迁往粤北连县、仁化和粤东兴宁、梅县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