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分类学百科

动物分类学百科
动物分类学百科

百科名片

动物分类学

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起源和演化等。主要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给它们命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所研究的内容。分为脊椎动物门与无脊柱动物门。

目录

展开

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内容

种类的鉴别和编目

要识别成千上万种动物,给予其适当的名称,并在动物王国的“家谱”中按适当的顺序排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家所做的种类鉴别和编目。目前,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遗传、生理、生化、生态和地球分布)进行分类,即,将动物依次分为各种等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主要等级。其中种是分类所用的基本单位。每一种动物,都可以给它们在这个等级序列中冠以适当的名称和位置。如棉蚜、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纲、同翅目、蚜科、蚜属、它的学名为AphisgossypiiGlover;大熊猫,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大熊猫属,它的学名为Ailuropodamelanoleuca。

在上述中,科学工作者使用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还将原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在上述的分类阶元之间加入另外一些阶元,以满足科学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类附元如下:界Kingdom

门Phylum

Subphylum

总纲Superclass

纲Class

Subclass

总目Superoder

目Order

Suborder

总科Superfamily

科Family

Subfamily

属Genus

Subgenus

种Species

Subspecies

在动物界之下,共42个门如下:

1 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

2 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3 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

4 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动物

5 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

6 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7 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

8 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

9 有涡虫、吸虫、绦虫,后两者是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

10 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11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

12 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

13 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

14 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5 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

16 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

17 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8 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19 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20 和鳃曳动物类似

21 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

22 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

23 苔藓状的小动物

24 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5 最近新发现的一类动物

26 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

27 包含有大量,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

28 已灭绝

29 门寒武纪的奇虾等

30 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

31 身体呈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32 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

33 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4 曾经与为同一门合称,现已分开

35 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6 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

37 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

38 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

39 仅2种,在附近分布曾先后被认为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

40 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

41 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

42 所有的脊椎动物

在上述所有的分类阶元中,只有种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仅是中最基本的单元,而且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明确界限,可以与别的相区别,它是一个繁殖的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比如,生活在我国、小兴安岭的东北虎与生活在以南地区的,生活的空间是有明确界限的;它们还可与别的物种如:大象、大猩猩、蛇等相区别。在下,它们之间由于生活区域的不同而不可能互相生育后代,这就是所谓的生殖隔离。

在种类的鉴定工作中,给一个物种定以合法名称是极为重要的。在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是由瑞典家林奈(Linnaeus)首次创立的,它规定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而这个学名由该动物所在属名的和该动物的种本名组成。如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undulatusMelopsittacus(鹦鹉)属名,后一个字undulatus(虎皮的)为种本名,两者共同构成这种动物的合法名称。“双名法”的使用使整个生物界的命名从此走上循序的轨道。

在一般情况下,研究、区分和确定动物界中的各个物种、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认识和辨别物种的知识,往往与根据物种之间的异同,确定所属的分类阶元层次,制定各个物类的分类系统是同步进行的。只有

给每种动物以合法的名称,并排以适当的位置,整个动物世界才会井然有序。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起源,以及彼此的亲缘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其他一切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石。

探索渊源、建立“家谱”

动物分类不仅从动物种类彼此间内、外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进行鉴定、命名,而且重要的是从它们彼此在内、外部形态特征上的相同和相异的程度,来研究动物种与种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反映它们系统发展、亲疏远近的“家谱”——亲缘关系,并能反映它们进化的过程和趋向。

要说清楚这一问题,就得从物种起源和进化谈起。大家可知道,物种是如何起源,如何进化的呢?是科学家通过动物化石存留的年代推出的。它们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出生的总趋势,不断进化发展而来的。生命始于海洋,从三十亿年前的化石可见,最早“活”的东西,是一些我们肉眼根本看不见的。一类是藻类,它是最早的植物,另一类是细菌,它可算是最早出现的动物。在以后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单细胞逐渐演化成大得多的多细胞生物,例如水母。再后来,又产生了带硬壳的动物,如贝类、虾、蟹等。以后逐渐形成具有骨骼的动物(脊椎动物),最早的是海洋中的,而所有其他具有骨骼的动物,包括恐龙以及人类,都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动物第一次从海洋登上陆地是3.8亿年前。当时,有些鱼类身上的鳍慢慢进化成带脚趾的四肢,当这些长脚的“鱼”踏上陆地时,一类新的动物——两柄动物就诞生了。那时候,陆地上已经出现了蜘蛛和小昆虫。在两栖动物之后,出现了爬行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爬行动物中的一部分开始向空中发展形成会“飞的爬行动物,如翼龙。1860年,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有羽毛痕迹的石块,一年后,整个鸟的骨架被找到了。岩石上的印迹表明,这是一只生活在1.5亿年前的鸟所留下的遗迹。这种与恐龙同时代的古鸟,就被称为始祖鸟。当时最早的哺乳类亦出现了。但在6500万年前,恐龙连同那些巨型的突然神秘地灭绝了。至今,这种灭绝原因仍是个谜。不过仍有许多别的动物,历经漫长的历史年代,不断变化发展而存活至今,如我们周围所见到的昆虫、鱼儿、青蛙、飞鸟、海龟、鳄鱼和蛇类。继恐龙之后,取代了其“霸主”地位,成了当时统治地球的动物,经过逐渐地进化而演变至今天高级的人类。因此,依据动物进货过程中外观特征的变化及内部解剖,生理特征的变化制定了检索表,它可以反映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例如,蜘蛛、昆虫、蚯蚓、鲤鱼、、青蛙、和华南虎,它们之间的异同见下列检索表。

A、具有真正的脊索(脊索动物)…………………………………………………………D

没有真正的脊索(无脊椎动物)………………………………………………………………BB、身体各节分工不明显,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动物门(蚯蚓)身体各节具有真正的分工,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C

C、有三以足和二对翅…………………………………………………………………………昆虫纲(昆虫)

有四对足,没有翅……………………………………………………………………………………蛛形纲(蜘蛛)

D、完全用鳃呼吸,以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纲(鲤鱼)

主要用肺呼吸,部分动物在生长的某个时期用鳃呼吸,以五趾形附肢运动(至少在成体时),至少在成体阶段生活在陆地上……………………E

E、变温动物……………………………………………………………………………………F

恒温动物………………………………………………………………………………………………G

F、具有中肾:大脑具原脑皮;体名受精,卵无羊膜,指(趾)端无爪,皮肤裸露……………………………………………………………………………………两栖纲(青蛙)

具有后肾;大脑具新脑皮层;体内受精,产羊膜卵;指(趾)端

有爪,体表被覆角质鳞片………………………………………………爬行纲(眼镜蛇)

G、体表被羽,皮肤缺乏腺体;双重呼吸,具气囊,以鸣管发声;

卵生,有抚育幼雏的本

能……………………………………………………鸟纲(丹顶鹤)体名被毛,皮肤腺发达,非双重呼吸,不具气囊,以声带发

声;胎生,哺乳……………………………………………………………………哺乳纲(东北虎)

从上面的检索表中可以看出,蚯蚓、蜘蛛、昆虫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蜘蛛与昆虫关系更为密切;在其余的几种动物中,青蛙和蛇的关系比它与丹顶鹤和东北虎的关系更为近缘。

动物分类学研究的历史进展

启蒙时期——文明古国的伟大贡献

动物的研究,最初只不过是动物种类的鉴定认识而已。在我国远古文化时期,一般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都要首先识别各种。所以有关分类的记述,实较动物学任何方面的探索起源更早。

从殷商时代(距今3700多年)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就可辨认出不少关于鸟、兽、虫、鱼的字。春秋时代的《诗经》(距今约3000年)中提到的动物有一百多种,由此可以推知当时人们对动物认识的程度。《尚书·禹贡》(约在2500年前)中,还提到当时九大个的区域的种类。汉朝的《尔雅》(约在2000年前)有释虫、释鱼、释马、释兽、释畜等五扁,每篇都有近百种的动物的名称。明末集药学之大成,著成的《》列有动物约400种,分隶于虫、鳞、介、禽、兽等类,较瑞典生物学工作者林奈的《自然系统》第十版还早160年呢!此外,还有雅学、专谱及杂记类大量著作,它们包罗万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动物认识的逐渐深入,是动物分类等研究工作启蒙时期的成果。

国外动物分类学的发展史

国外动物分类的远祖当推四世纪的(Aris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他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是系统掌握学知识的人,他的主要贡献在动物分类、解剖、胚胎发育等方面。有关的动物学著作有《动物志》、《论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繁殖》等。在动物分类方面,他曾调查描述过500多种动物,对其中50种进行了解剖研究,并根据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栖居地、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等许多特点和差异来划分动物类群。他将动物分为有血动物(类似目前的脊椎动物)与无血动物(即今的无脊椎动物),又把有血动物分为胎生四足类(即今的哺乳类)、鸟类、卵生四足类、鱼类等。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分类方面的许多开创性工作和著述,使他被公认为动物分类的远祖。

到了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Linnaeus,1707-1778)在他的《自然系统》一书中,首次对动物分类采用“双名法”,成为近代动物分类学的起点。他将动物界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及蠕虫等六纲。林奈一生的最大贡献就是确立了的双名法,而且鉴定产命名了数以万计的动、植物物种,结束了动物命名各自为政,重名、异名大量存在的混乱局面,使动物命名从此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极大地促进了动物分类学的发展。动物分类学从此进入近代分类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开始建立和形成。航海和探险事业兴起,带来为欧洲人所不熟悉的世界上许多地区

的动、,大大开阔了生物学家们的眼界。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最终形成了以为代表的思想。

达尔文(Darwin,C,R1809-1882)是著名的生物学家,的主要奠基人。1831年毕业于,同年12月27日开始参加历时近五年的英国海军舰环绕世界的考察航行,收集了大量资料,再结合他随后20多年的实验,观察和研究成果,终于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他的名世巨著《》。书中详细介绍了他20年来收集到的丰富证据,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货,并明确提出以来说明进化机理。他认为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适应环境的物种可以孳生繁衍,不适应的就可能灭绝。对生物采取的是“去劣存优”的选择方式。自此以后,进化论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开始认识到分类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鉴别物种间彼此的异同,而且还要依靠它们基本特征的相同程度,分析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动物界自古迄今系统发育的途径。动物分类学也从此步入进化思想的阶段,摆脱了林奈时期“由上帝安排的”人为的和神创论对生物学的束缚,在各类动物中建立了许多更为合理的分类系统,极有力地推动了动物分类学的发展。

自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在鸟、昆虫与软体动物等门类中,开始研究种内各种群间的细微差异及与、进化之间的关系。种群的概念从此被引入动物分类学研究。所谓种群,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同一树林内的杨树。动物分类学进入种群研究阶段后,关于变异,突变以及基因理论的重大发展为种群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分类学理论与遗传学相结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两者相结合诞生了,在理论上剖析了物种的进化过程,克服和解决了达尔文等早期进化论者遇到的若干难题和疑点,成为现代分类学与进化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与此同时,生物学各分支学科中许多新成就也被用于解释分类学的基本问题,因此,这一时期是一个运用、融汇其他学科成就于分类学并推动其发展的时代。

从上述分类工作的水平来看,动物分类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地区种类研究阶段,以林奈为代表,主要进行种类的区分、鉴定和命名工作;第二阶段为进化思想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物种归纳,排列于适当的分类阶元中,建立分类系统;第三阶段是种群研究阶段,侧重于种内变异的分析、种下阶元及其进化的研究。

动物分类学研究的不平衡现象

以上所论,均指整个分类学的学科发展历史而言。具体到不同的动物门类或不同地区和国家,则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现象。

以不同的动物门类来看,脊椎动物优于无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中,以鸟类和兽类的研究水平最高,主要的研究工作已进入第二和第三发展阶

段。在无脊椎动物中,经济上重要或易于发现、色彩华丽引人注目、或身体坚硬便于保存的类群,常常研究较多,反之则研究较海豹的直到目前还只是刚刚进入第一个研究阶段。就整个昆虫纲而言,由于体小而种类众多,目前第一个发展阶段的工作尚远未完成,许多动物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它们之前就已从地球上消失了。

以世界不同地区而方,的面积小而经济发达的国家,如英、德、法诸国研究水平最高。、美国、虽然究历史较长,人员众多,但因幅员广大,环境复杂,国内种类也尚未调查清楚。广大的第三世界诸国,目前除、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具有较多本国的分类学家外,多数国家的分类工作仍由发达国家的人员研究,待发现的种类更多。

我国的动物分类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极大的发展不论在学术上还是为生产实践服务方面均作了贡献。但由于基础薄弱,发展很不平衡。以昆虫为例,目前尚有大量的门类处于空白状,国内无人进行任何研究。青少年朋友们,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希望你们从小立志,为我国动物分类学填补门类上的空白,发挥聪明才智,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动物分类学理论的主要学派

从林奈时代至今,动物分类学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以美国《SystematicZoolog》期刊为论坛进论争论,致使分类学理论空前活跃,迅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目前,动物分类学邻域可以分为四个学派。

1、传统分类学派

本学派代表较古老的或传统的观念与方法。较早期的分类学家虽完全支持并直接意识到进化理论,也觉得寻求系统发育关系是分类学者的天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全面反映进化实际的系统发育关系,因此,分类学者常常根据自己对该类群的深入研究中得到的经验或直觉印象,建立不同的分类系统,这些系统并不一定要求反映系统发育实际,主要是为了分类实践中使用方便。没有统一的准则,理论依据也往往含糊不甭。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在学术态度上明确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已日渐稀少,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占不小比例,该学派的现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R、E、Blsckwelder。

2、支序分类学派

支序分类学派的理论由德国昆虫分类学家亨尼希(Hennig·W·)创立。60年代,Hennig代表著作出版后,在动物分类学界引起广泛注意,并由于方法论的严谨,其理论中的许多部分越来越多地被分类工作者接受。

此学派的基本工作原则是:认为最能或唯一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的依据是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反映血缘关系的最确切的办法为共同祖先的相对近度。

支序分类派工作时根据共同祖先的相对近度来进行归类。由于此学派强调系统发育中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因此严格规定任何一个自然类群,不论其阶元级别的高低,均应源自同一祖先,即应该是一个单系群。因此,一个分类单元是否为单系群,就成为归类的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随之有关支序分类学的分析软件相继问世,并不断修改完善,使支序分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大多数的现代分类学工作者所接受,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进化分类学派以(May)、(Simpson)等人为代表。这一学派基本接受支序学派通过支序分析重建系统发育的方法(即支序分析方法)。支序分类学派和进化分类学派是当今动物分类学界的主流,两个学派之间的分歧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化分类学派认为建立系统关系时,单纯依靠血缘关系(即分支的顺序,不能完全概括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全部情况。尚需考虑到各分支之间的进化程度。

2)进化分类学派认为凡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的类群,均为单系群或单源群。

3)在方法论上,进货学派认为生物分类学家的工作是要分出动物的实际具体类群,支序学派的方法带有过多的形式逻辑成分,先验性太强。

4)在分类系统的安排上,进化学派指出支序学派的做法中,编级的层次太多,致使系统过于臃肿,在实践中无法使用。

下面以实例说明这两个学派的矛盾所在。

以两栖类以外的各大类的分类为例。两派均同意下列支序图。但对这同样的支序图进行归类,制定系统时,则出现不同的结果;为支序学派的归类结果,图为进化学派的归类结果。

支序学派将鸟与鳄视为姐妹群,应具相同的分类级别,如鳄为目,则鸟也应为目,与龟、蛇一起成一大支,与哺乳类大支相并列。

进化学派则考虑到鸟虽然与鳄为一姐妹群,与鳄存在着近祖的亲密亲缘关系,但由于在进化过程中分异程度很大,鸟占领了空中环境这一新的适应区,成为一个新的进化级。因而与鳄之间在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存在重大差别,故认为应将其分出,独立成为一个级别较高的阶元(即传统的鸟纲),与其他爬虫类(包括鳄)并列。

目前,支序分类学派和进化分类学派是当今动物分类学界的主流,越来越受广大分类学工作者的青睐。

4、学派

数值分类学派起源于本世纪初者(Adanson)的工作,至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后,由索尔卡(Sokal)和斯尼思(Sneath)二人加以发展,形成今日的体系。

数值分类学派认为其他学派在分类时给各种特征以不同的加权(即对各种特征在分类上的重要性不是平等看待,而是认为某一特征重要,某些则不重要等),这样做主观因素太大,是不科学的。他们主张不应给特征以任何加权。通过大量的不加权特征所得到的总体相似度,可以反映分类单元之间的近似程度。

通过大量的特征状态数值化以后,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的运算,求得各分类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称为数值分类。又因此学派认为大量表征性特征可以反映近似程度,故又称为表征分类。数值分类目前多用作检验其他分类体系的一种参考手段。

就目前整个动物分类学界而言,虽然存在四种不同的分类学派,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分类工作者常采取折衷的态度,吸取各学派的优点和可取之处加以发展,从面促进分类学的进步。动物分类学的发展趋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逐渐渗透到古老的动物分类学的研究领域,加速了该学科理论的发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DNA发子结构清楚之后,在近十年迅速发展起来,并已渗透到动物分类学的领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分子分类学将蓬勃发展,但在系统发育关系的建立等诸多方面仍需与支序分类学、进化分类学等相互协作,互为补充。

系统分类的研究工作,则把模式放在首要地位,新种或新亚种的建立,不单单依靠个别的模式标本,而要对经研究对于某一种群是否有代表性的一系列标本。

种、种群及种下分类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并将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它们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另外,支序分类学和进化分类仍将在动物分类学的研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而且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形成更为科学的分类理论体系。海洋里的动物

浩瀚无际的海洋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约有7/10。海水的总体积达到13.7亿立方公里。世界上最深的深达11,033米,我们如果把珠穆郎玛峰搬到这里,峰顶距海面还差2000多米呢!在这样宽广、深邃的海洋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从水面到200米深的海洋上层是动物最多的地方,乌贼、箭鱼、金枪鱼、飞鱼、鲨鱼、海龟、鲸、海豹、海象等等,都生活在这里。乌贼是比较低等的软体动物,它的行踪极为诡秘,动作敏捷,性情凶猛。平时,它潜伏起来。发现敌人时它会喷出浓浓的“墨汁”,自己乘机逃走;发现

猎物时,它能用外套腔装满水,然后再猛烈地向后面喷射出去,借助反作用力迅速前进,以便捕捉食物,有时竟能冲出水面,在空中滑翔好几米。飞鱼的飞行本领很强,它两侧的胸鳍一展开就像鸟的翅膀一样,穿出水面以后,能飞行很长一段距离。但是,任凭飞鱼怎样能飞善跳,也难以逃脱它的天敌——(鱼其)鳅的攻击。在这一层海域里,最为凶猛的就是鲨鱼。噬人鲨、双髻鲨等不但吞食鱼类,攻击巨鲸,甚至还寻衅袭击海船,伤害下海作业的渔民。但是个头最大的鲸鲨却性情温和,只吃一些较小的浮游生物。

近岸的海浅里,是形形色色的海草组成的海底“森林”,随波逐浪,摇摇摆摆。五颜六色的在草丛中穿梭嬉戏;身体魁梧的海蟹为寻找食物而忙忙碌碌;笨头笨脑的海龟常常缓慢地爬上沙滩来晒太阳;形形色色的贝壳和海螺在这里缓缓移动,漂亮的海菊花、海馒头、海母瓜、海鸳鸯、五星鱼等逗人喜爱……浅海里的各类动物真是有趣极了。

水平面以下200~1000米是海洋的中层,大约有850多种鱼生活在这里,其中有灯笼鱼、星光鱼、巨口鱼等等。最大的乌贼——大王乌贼也是这儿的居民,这种乌贼长17~18米,重1吨左右,这在软体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巨大的抹香鲸常常到这里游弋,捕猎大王乌贼充饥。在海洋的中层,因为太阳光线中只有少量的蓝光能透射到这里,所以这层海域的可见度很低。生活在这里的动物有许多独特的习性和颜色:有的动物身体能发光,有的长着像望远镜一样的筒状眼睛;水母是红色的,纽虫是微红的,虾是深红的,好多鱼也是红色的。

水平面以下1000~4000米是半深海层,这里高压、黑暗、寒冷,大约有150余种鱼类生活在这儿。其中有些鱼长得奇形怪状,或是头部特别大,或是嘴巴特别大。有的鱼长着十分锋利的牙齿,能够吞食比自己大得多的动物。这一水层中的鱼类大多数能发光,它们之中有的眼睛特别发达,能够看清很远的食物;有的却完全退化,成为水中“盲人”,只能凭其他感官去发现食物。在这样深的海水里,如果有海底的话,还有许多的动物可以生活繁衍。美、法等国的海洋学家乘坐号深水潜艇,在以东300公里的2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个温泉区,水温达20℃。在温泉区有无数的动物;巨大的红冠白以蠕虫像一根根管子,在热水涌出的地方拥挤在一起;红棕色的怪鱼笔直地竖着身子游泳;白色的蟹和短胖的在岩石上爬行;各种各样的贝类杂乱无章地堆集在一起,静静地张着贝壳……

水平面4000米以下的地方叫深海层,这里也有动物生存。科学家们在50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种能以“三足”鼎立的姿式立在海底不动的鼎足鱼。即使是在一万多米深的海沟中,也有一些低等的动物在那里生活、繁殖。1960年,深海雅·比卡德和他的助手乘坐水下深潜器,下潜到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1022米的海底,在强大的水下探照灯

的照射下,看到了一种约30厘米长的怪鱼,摆动着扁平的身躯,在水中缓缓游动;一种红色的大虾竟然贴近深潜器的舷窗,欢迎远方的来客……

海洋水族还有无数的奥秘在等待我们去进行探索。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 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

分支学科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 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 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难点: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作业: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第二节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 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G 1期的特点○;S 期的特点○;G 2的特点○;动物细胞分化的特点。 重点:动物细胞的周期难点:动物细胞的分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动物细胞的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组织;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系统;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动物体的结缔组织类型○;动物体的肌肉组织类型○;动物体的神经组织传导方式和传导原理△。 重点: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组成难点: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昆虫分类学笔记

第五篇 昆虫分类学 第一章 概 述 一、分类学的意义、任务及历史发展 1.意义 分类学是适应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科学。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分类不仅是对世界上浩如繁星的物种进行分门别类列成系统,而且探索各个分类阶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反映生物界中的自然关系。此外,昆虫分类在生产实践上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益虫利用和害虫防治工作中,对某些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因形态近似而易混淆,若忽视分类鉴别,可能给工作带来巨大损失。 ●在卫生害虫方面。区别能传播疾病的种类,对划分疫区及制订防治措 施均有重要意义。e.g.我国按蚊共40多种,但能传播疟疾的主要是中华按蚊Anophehes hycanus sinensis Wiedemam等10余种。弄清了这一基本情况。我们可根据这些传疟种类的分布进行重点防治。 ●在植物检疫方面。正确鉴定害虫种类并查明分布区,有助于准确划分 疫区和确定对外对内植树物检疫对象名单。eg.棉红铃虫在新疆尚未发现。 ●在国防上。昆虫分类工作也很重要。eg.美国侵朝战争中曾空投大量 携带细菌的昆虫,查明空投下来的大量带菌昆虫,对揭露敌人罪行,迅速扑灭病菌害虫,保障中、朝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都有巨大意义。 当时前往现场工作的有: 刘崇乐, 马世骏(东北地区);1952年9月5日,中国昆虫学会作出(第一届理事长,解放初主席) 《关于抗议并扑灭美帝撒布细菌毒虫的决议》。 何琦, 陈世骧,朱弘复(赴朝鲜前线) (第二届理事长) (第三届理事长) ●在农业上。对于农业害虫的防治更是不言而喻进行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方面害虫的科学研究工作,首先必须正确的鉴别种名。 2.分类学工作的基本任务 ①鉴定和描述物种 ②在种类鉴定准确的基础上,按物种的亲疏关系建立系统关系,研究并 阐明其进化过程。 ③预见该系统范围内尚未发现的新物种。 原则:共同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方法:分析特性与归纳共生的综合运用,是分类的基本方法。 3.昆虫分类学的历史发展 ①古代至林奈时期 在古代,由于受分类学知识的限制,昆虫常易同其它节肢动物、甚至和其它动物混淆。故追溯古代昆虫分类学的历史时,就自然联系到动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

新颖西南大学网络继续教育【0600】《观赏植物分类学》考试范围

西南大学网络继续教育【0600】《观赏植物分类学》考试围 91题 1、报春花科的雌蕊具 B .A. 中轴胎座 B. 特立中央胎座 C. 基底胎座 D. 边缘胎座2、杜鹃花属植物的花药常 C A. 瓣裂 B. 纵裂 C. 孔裂 D. 横裂 3、柳科植物的花为 D A. 两性花 B. 中性花 C. 雌雄同株 D. 雌雄异株 4、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B A. 木兰属 B. 含笑属 C. 木莲属 D. 鹅掌楸属 5、柏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C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6、杉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B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7、松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A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8、只具有一个心皮的是 A A. 边缘胎座 B. 侧膜胎座 C. 中轴胎座 D. 特立中央胎座 9、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 A A. 两性花 B. 两被花 C. 单性花 D. 单被花 10、双子叶植物通常为 D A. 射出脉 B. 平行脉 C. 三出脉 D. 网状脉 11、木犀科雄蕊为 B A. 5 B. 2 C. 3 D. 4 12、梨果为亚科所特有 B A. 绣线菊亚科 B. 苹果亚科 C. 蔷薇亚科 D. 亚科 13、唇形科区别于玄参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 C A. 对生叶序 B. 二强雄蕊 C. 4裂子房 D. 唇形花冠 14、通过花的中心能切出两个以上对称面的花称 A

A. 两侧对称花 B. 辐射对称花 C. 不整齐花 D. 左右对称花 15、每节着生一叶,节间极度缩短,此类叶序称 A A. 互生 B. 对生 C. 轮生 D. 簇生 16、葡萄的卷须是 B 的变态 17、A. 根 B. 茎 C. 叶 D. 花 17、唇形科的花柱与子房的相对位置是 C 。 A. 花柱生子房顶部 B. 花柱生子房侧面 C. 花柱生子房裂隙基部 D. 都不对 18、心皮多数、离生、瘦果或核果是C 的特征。 A. 绣线菊亚科 B. 苹果亚科 C. 蔷薇亚科 D. 亚科 19、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C 。 A. 木莲属 B. 木兰属 C. 含笑属 D. 鹅掌楸属 20、双受精现象为 D 特有。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21、柏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D 。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7313 学时:34 学分:1 开课对象:生物科学系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BasicalbiologyexperimentA2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类壹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壹个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壹个既和理论课有壹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

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构成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总共34学时,1学分。 实验壹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和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制 作方法。 3、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和机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和维护方法。 2、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3、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的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4、利用显微镜观察动物4类组织玻片标本。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双筒光学显微镜,无菌牙签,解剖器材,玻片,注射器,染色缸,蛙,蝗虫 7%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0.1M碘液或0.1%亚甲基蓝,1%硝酸银,甲醇,姬母萨染液。 实验二原生动物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原生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最新西南大学网络继续教育0600观赏植物分类学考试范围

西南大学网络继续教育 【0600】《观赏植物分类学》考试范围 91题 1、报春花科的雌蕊具 B .A. 中轴胎座 B. 特立中央胎座 C. 基底胎座 D. 边缘胎座 2、杜鹃花属植物的花药常 C A. 瓣裂 B. 纵裂 C. 孔裂 D. 横裂 3、杨柳科植物的花为 D A. 两性花 B. 中性花 C. 雌雄同株 D. 雌雄异株 4、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B A. 木兰属 B. 含笑属 C. 木莲属 D. 鹅掌楸属 5、柏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C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6、杉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B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7、松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A A. 分离仅基部合生 B. 合生仅先端分离 C. 完全合生 D. 完全分离 8、只具有一个心皮的是 A A. 边缘胎座 B. 侧膜胎座 C. 中轴胎座 D. 特立中央胎座

9、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 A A. 两性花 B. 两被花 C. 单性花 D. 单被花 10、双子叶植物通常为 D A. 射出脉 B. 平行脉 C. 三出脉 D. 网状脉 11、木犀科雄蕊为 B A. 5 B. 2 C. 3 D. 4 12、梨果为亚科所特有 B A. 绣线菊亚科 B. 苹果亚科 C. 蔷薇亚科 D. 李亚科 13、唇形科区别于玄参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 C A. 对生叶序 B. 二强雄蕊 C. 4裂子房 D. 唇形花冠 14、通过花的中心能切出两个以上对称面的花称 A A. 两侧对称花 B. 辐射对称花 C. 不整齐花 D. 左右对称花 15、每节着生一叶,节间极度缩短,此类叶序称 A A. 互生 B. 对生 C. 轮生 D. 簇生 16、葡萄的卷须是 B 的变态 17、A. 根 B. 茎 C. 叶 D. 花 17、唇形科的花柱与子房的相对位置是 C 。 A. 花柱生子房顶部 B. 花柱生子房侧面 C. 花柱生子房裂隙基部 D. 都不对 18、心皮多数、离生、瘦果或核果是C 的特征。 A. 绣线菊亚科 B. 苹果亚科 C. 蔷薇亚科 D. 李亚科 19、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C 。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 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 ●(一)支序分类学派(C l a d i s t i c s) ●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 r u n d z u g e e i n e r T h e o r i e d e r p h y l o g e n t i c h e n S y s t e m a t i k) ●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 e q u e n c e o f d i c h o t o m i e 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失。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近裔有效) ●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失。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 u m e r i c a l P h e n e t i c s) ●由S o k a l和S n e a t 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 o f N u m e r i c a l T a x o n o m y)。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性状数量化,采用计算机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等价处理) ●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属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数值分类学最有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发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 ●主要代表为M a y r和S i m p s o n,20世纪40-60年代成熟。 ●性状处理方法:对独有衍征(一个姐妹群所获得而另一个姐妹群所不具有的衍生特征)给予了适当的加权。在分类中不仅表示系谱线(P h e l e t i c l i n e)的分支而且还表示它们随后的趋异现象。(性状加权)

西南大学2017年,《观赏植物分类学》,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最重要的共同特征为 . 两性花 . 二强雄蕊 . 子房下位 . 荚果 2、杜鹃花属植物的花药常 . 纵裂 . 孔裂 . 瓣裂 . 横裂 3、柏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 分离仅基部合生

. 合生仅先端分离 . 完全合生 . 完全分离 4、杉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 分离仅基部合生 . 合生仅先端分离 . 完全合生 . 完全分离 5、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 . 两性花 . 两被花 . 单性花 . 单被花

6、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同 . 花萼排列方式 . 花冠排列方式 . 子房位置 . 果实类型 7、梨果为亚科所特有 . 绣线菊亚科 . 苹果亚科 . 蔷薇亚科 . 李亚科 8、杜鹃花科植物的雄蕊通常为 . 花冠裂片的2倍 . 与花冠裂片同数

. 较花冠裂片数少 . 通常为多数 9、唇形科区别于玄参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 . 对生叶序 . 二强雄蕊 . 4裂子房 . 唇形花冠 10、下列为杉科植物的是 . 罗汉松 . 水松 . 金钱松 . 落叶松 11、下列特征不为银杏的是

. 叶扇形 . 具长短枝 . 雌雄异株 . 种子无胚乳 12、每节着生一叶,节间极度缩短,此类叶序称 . 互生 . 对生 . 轮生 . 簇生 13、 百合科、石蒜科、鸢尾科均具有。 . 子房上位 . 3心皮复雌蕊

. 子房下位 . 侧膜胎座 14、 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 木莲属 . 木兰属 . 含笑属 . 鹅掌楸属 15、 松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 分离仅基部合生 . 合生仅先端分离 . 完全合生

昆虫分类学

第四章昆虫分类学 第一节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定义和研究内容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 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确定的。 众所周知,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个体和种类繁多,分布广。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88年提出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现巳描述约90万种,并且每年仍以大约7000种的速度递增。这就是说昆虫中90%的种还是未知种,它们还未被科学家记述和命名,缺乏鉴定用的科学资料。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已记载的昆虫约45,000种,已知种仅占3%,说明我国昆虫种类的未知数太大了。这就充分表明,研究昆虫、确定种类、描述识别特征、予以命名、提供正确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的科学资料,仍然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如此繁多的昆虫,我们要认识它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方法。昆虫分类实践的过程是:先把看到的昆虫个体individuals按照形态特征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共同性,归为同形体phenon(phena),再根据生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species,进一步把种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 higher taxonomic taxon(taxa),属,科、目等,这样就成为一个有序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现在一些昆虫分类单元,如昆虫纲的分目,有些目的分科,有些科的分属分种,已有分类系统,即有了由高级分类单元逐级向属、种鉴定认识的基本科学资料。但是很多昆虫科以下的分类还缺乏细致研究,没有科下的分类系统和认识属,种的科学资料,这就为分类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类,研究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带来极大困难。鉴于此,研究和建立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昆虫类群的分类系统,也是当代昆虫分类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分类学家的研究,绝不是以提出种名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分类系统而满足,最终目的是建立符合进化实际的分类系统,因为这样的系统是一个信息存取系统,又是一个历史总结系统,具有最大的科学预见性。例如人们能够从昆虫一个科的分类地位上,取得这个科的昆虫种类的基本信息,如成、幼期的生活习性,有关特性,和人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能够反映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搞清这些种类的进化和宗谱关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综合研究各个分类单

动物分类学

贵州大学 课程名称:动物分类学 任课教师姓名:戴仁怀 研究生姓名:李娇 学号:2013021888 年级:2013 级 专业:动物学 任课教师评分: 任课教师签名: 2013年12 月20 日

一、试述昆虫分类学与生物学的关系。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它以一系列核心概念作为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的依据来揭示本学科的基本规律。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 二、编制以下科的检索表。 螳螂目:螳螂科,花螳科; 蜚蠊目:蜚蠊科,地鳖科; 等翅目:白蚁科; 缨翅目:蓟马科,管蓟马科; 脉翅目:草蛉科,蚁蛉科; 蜻蜓目:蟌科,蜓科,蜻科; 直翅目:螽斯科,蟋蟀科,蝼蛄科,蜢科,锥头蝗科,稻蝗科,蝗科; 鞘翅目:虎甲科,步甲科,龙虱科,水龟虫科,隐翅甲科,金龟甲科,锹甲科,叩头甲科,萤科,瓢甲科,芫菁科,天牛科,叶甲科,象甲科; 半翅目:蝎蝽科,负子蝽科,蝽科,猎蝽科,红蝽科,花蝽科; 膜翅目:叶蜂科,姬蜂科,茧蜂科,金小蜂科,赤眼蜂科,蚁科,胡蜂科,蜜蜂科,熊蜂科; 双翅目:大蚊科,蚊科,虻科,食蚜蝇科,实蝇科,寄蝇科,蝇科; 同翅目:蝉科,叶蝉科,沫蝉科,角蝉科,蜡蝉科,蚜科; 鳞翅目:菜蛾科,弄蝶科,凤蝶科,灰蝶科,蛱蝶科,眼蝶科,斑蝶科,螟蛾科,蚕蛾科,天蚕蛾科,天蛾科,夜蛾科。

昆虫纲(Insecta)目科检索表 (双项式) 1. 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 (2) 口器非咀嚼式或嚼吸式 (42) 2. 有尾须或尾铗 (3) 无尾须或尾铗 (15) 3. 前足捕捉足,腿节或胫节有刺.....................................................................螳螂目Mantodea 4 前足非捕捉足 (5) 4. 前翅常有双色横带或螺旋状、圆形或眼状斑;头顶常有一突起;中后足常有瓣状扩张…… .…............................................................................................................花螳科Hymenopodidae 前翅无双色横带或螺旋状、圆形或眼状斑;头顶常有一突起;中后足一般无瓣状扩张…… ............................................................................................................................螳螂科Mantidae 5. 前足开掘式或后足腿节发达,适于弹跳...................................................直翅目Orthoptera 6 前足非开掘式或后足非跳跃式 (12) 6. 触角丝状细长,末端尖锐,超过30节 (7) 触角线状、剑状或棒状,末端不尖锐,少于30节 (8) 7. 触角比体长,或等于体长 (9) 触角比体短……………………………………..........…………………..蝼蛄科Gryllotalpidae 8. 触角常短于前足腿节,若较长,则后足第一跗节上侧具小齿….........……蜢科Eumastacidae 触角明显长于前足腿节,后足第一跗节上侧无细齿 (10) 9. 跗节4节…………………………………………………………….......…螽斯科Tettigoniidae 跗节3节…………..……………………………….............…………………..蟋蟀科Gryllidae 10. 头顶具细纵沟…………………………………………..........……锥头蝗科Pyrgomorphidae 头顶缺细纵沟 (11) 11. 触角丝状…………………………………………………………............…. 稻蝗科Oxyidae 触角非丝状….……………………………………………………................ 蝗科Acrididae 12.复眼发达,单眼退化...................................................................................蜚蠊目Blattaria 13 复眼无,单眼无或一对.................................................................................等翅目Isoptera14 13. 中、后足腿节腹面前后缘多刺,雌虫第7节腹板后方分裂为两瓣…….…. 蜚蠊科Blattidae 中、后足腿节腹方常无刺,或只具毛或鬃,雌虫第7节腹板不分裂…..地鳖科Polyphagidae 14 . 有单眼和囱,跗节4节,尾须1-2节............................................................白蚁科Termitidae 15.腹基部明显细缩.................................................................................膜翅目Hymenoptera 16 腹基部不细缩 (24) 16. 腹基部宽,与胸部广接,不收缩成细腰状,后翅至少三个完整基室...叶蜂科Tenthredinidae 腹基部缢缩,略成柄状或长柄状,与胸部呈细腰状连接,后翅最多两个基室 (17) 17. 后翅无臀叶,足的转节多为2节 (18) 后翅有臀叶,足的转节1节 (19) 18. 触角膝状 (20) 触角非膝状 (21) 19. 腹部第1节或第1、2节呈结节状……..…………………………….......……蚁科Formicidae 腹部第1节、第2节不呈结节状 (22) 20. 跗节3节…………………………………………......…………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跗节5节……………….……………………………………............…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观赏植物分类学》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分类学》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掌握种的概念及主要分类单位学名的构成;掌握如何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 教学内容: 第1单元、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2单元、观赏植物人为分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物种的概念;双名法;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物种概念的理解;如何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 第二章植物分类的形态学知识(8时) 教学目标:掌握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术语的含义,为植物分类奠定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第1单元、根与茎的外部形态 第2单元、叶的外部形态 第3单元、花的外部形态(一) 第4单元、花的外部形态(二) 第5单元、种子与果实的形态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叶的形态;2、花的形态及花序类型;3、果实类型 教学难点:1、复雌蕊心皮数目判断;2、胎座类型;3、单果的类型 第三章蕨类植物(3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认识常见的蕨类植物。 教学内容: 第1单元、蕨类植物概述 第2单元、石松亚门(Lycophytina)

第3单元、水韭亚门(Is?ephytina) 第4单元、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第5单元、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第6单元、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蕨类植物主要特征及其与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2、真蕨亚门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大型叶与小型叶;2、真蕨亚门的分类及其常见植物的识别。 第四章裸子植物(7) 教学目标: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掌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裸子植物。 教学内容: 第1单元、裸子植物概述 第2单元、苏铁纲(Cycadopsida) 第3单元、银杏纲(Ginkgopsida) 第4单元、松柏纲(Coniferopsida) 第5单元、红豆杉纲(Taxopsida)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苏铁科、松科、杉科、柏科的分类。 教学难点:各科主要特征及其区别;常见裸子植物的识别。 第五章被子植物(34时) 教学目标:掌握木兰科、桑科、山茶科、锦葵科、杨柳科、十字花科、杜鹃花科、蔷薇科、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大戟科、槭树科、唇形科、木犀科、夹竹桃、忍冬科、菊科、棕榈科、禾本科、百合科、石蒜科、兰科等科主要特征,识别常见观赏植物。 教学内容: 第1单元、被子植物概述:被子植物主要特征、被子植物生活史、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被子植物分类概况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 1.种: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的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 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模式标本。 3.正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 4.配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另选出一个与正模性别不同的标本。 5.副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正模和配模后,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 为副模。 6.双名法: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 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 7.命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 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通常还有第三个词:命名人的姓氏。 命名规则: 1)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学名印刷体时常用斜体。 2)学名中如果引用亚属名,可将亚属名加“()”放于属名和种名的中间 8.并胸腹节:膜翅目昆虫常常第一腹节并入后胸,成为后胸的一部分,叫做并胸腹节。 9.拟3节:跗节是4节,第3节小,包藏于第4节形成的槽内,看似3节。 10.通常用的检索表有三种:包孕式、连续式、两项式。 11.昆虫分类的形态学依据: 1)翅的有无和类型 2)口器的类型 3)触角的类型 4)跗节的类型 5)变态的方式 12.鳞翅目成虫的形态特征: 1)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 2)身上和膜质的翅上密被扁平细微的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 3)触角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4)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 13.鞘翅目的形态特征: 1)体小型到体大型,体壁坚硬,前胸背板发达,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 2)前翅加厚,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折叠的后翅,后翅膜质 3)口器咀嚼式,触角变化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鳃叶状 4)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 二、各目区分 ?口器:咀嚼式口器: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蜻蜓目、蜚蠊目;舐吸式口器:双翅目虹吸式口器:鳞翅目;刺吸式口器:半翅目、双翅目;嚼吸式口器:膜翅目 ?翅:直翅目:前翅复翅;半翅目:前翅半鞘翅、复翅或膜翅 鳞翅目:前翅鳞翅;鞘翅目:前翅鞘翅 双翅目:前翅膜翅;膜翅目:前翅膜质 蜻蜓目:前翅膜质;蜚蠊目:若有翅、前翅为革质 ?触角:直翅目:丝状;鳞翅目: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双翅目:丝状、念珠状、具芒状膜翅目:膝状、丝状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报考动物学类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XX大学动物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生理的一般原理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细胞电信号传递的功能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第四章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与味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与血液循环 血液的生理机能与组成特性、体液免疫系统、心脏的生理活动、血管的生理活动、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六章呼吸生理

呼吸道的结构与呼吸运动、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调节、肺的非呼吸功能第七章消化系统 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消化吸收的调节、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与调节、摄食的调节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体温调节 第九章排泄系统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过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渗透调节的其他器官、排尿活动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调节 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下丘脑的内分泌调节机能、脑垂体的生理机能、甲状腺的功能、肾上腺的功能、其他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受精、妊娠与生殖控制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从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角度认识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机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医学和应用动物学领域的一般生产实践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 基本概念:占总分 20%

【教学方案】《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 ◆教学目标 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 3.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5.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6.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 3.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 【教学难点】 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 3.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动物的图片、视频。 为学生准备:磁性动物卡片、磁性小黑板、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有哪些,简单说说它们的特点。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动物。 【教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动物,如果要对这么多动物一起观察、学习,会很困难。同学们知道科学家们是怎样观察、研究动物的吗?科学家会首先将动物进行分类。 二、讲授新课 1.探索:给动物分类

【教师】讲解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关键是关注各类动物的特点。(建议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壁虎、小猫找亲戚) 【学生】观看视频,知道怎样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按小组给学生准备好动物卡片,除了书上出示的动物种类外,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当地动物,丰富分类对象。 【学生】各小组一起为动物卡片编号。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确定分类标准。 【学生】根据确定的分类标准对动物卡片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教师】鼓励、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分类结果。 【学生】交流、分享分类结果。 2.研讨:我们有哪些给动物分类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数一数全班一共有多少种分类方法,共得出多少种分类结果。 【学生】收集全班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方法在学习动物时带来的方便之处。 【教师】锻炼学生熟练运用一定的分类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能力。(建议使用交互练习:【知识探究】给动物分分类) 【学生】使用交互练习,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锻炼学生熟练运用一定的标准判断给定的动物中,哪一种与其他几种明显不同。(建议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哪一个不一样) 【学生】观看,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区别动物。 【教师】学完了动物单元,我们来看看有趣的动物小知识。(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科学博览】有趣的动物小知识) 【学生】了解有趣的动物小知识,拓宽视野,保持继续研究和学习动物的兴趣。 【教师】启发学生认识动物单元和植物单元是有联系的,动物是有生命的,回顾上学期的植物单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学生】寻找动物和植物作为生物具有的共同特点,认识到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要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笔记

动物学(Zoology) 第一讲概述 ? 动物学定义 ? 动物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 动物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一、动物学定义 动物学(zoology) 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态、发育、行为、遗传、进化以及驯养、保护、控制等与人类及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它是生命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 1.分类学又称系统学(Taxonomy or sysmatics) 为了对动物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探索物种彼此间自然的关系和发展规律,需要对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动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动物的种类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正确的分类系统的科学。它是动物科学的基础。 目前动物界中已描述过的动物种数约在150万种以上,如包括亚种可能超过200万种。

2.种的概念及分类阶元 ? 种或物种(species) 是分类系统所用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特征和一定的自然分部区的生物类群。物种是繁殖单元,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种间是生殖隔离的(生理学标准)。 ? 问题不同肤色的人是不是同一物种? 马与驴能够交配并产生后代骡,马与驴是否为同一物种? ? 亚种(subspecies) 指种内个体在地理隔离后形成的不同群体,它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常以约75%的个体呈现不同为界限。 (如家蝇在我国有两个亚种,东方亚种眼距近、西方亚种眼距远,在我国中部有分布的重叠区,但除去中间类型外仍有75%有明显差别,故是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亚种。 ?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为了将数量众多的物种结构化,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依据物种间的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亲疏,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由大到小的分类分类阶元有七个主要等级。界(Kingdom)、门(Phylum)、纲 (C1ass)、目(Order)、科(Family)、属 (Genus)、种(Species)。

动物分类学

动物分类学 教师:贺同利 我国华南地区翼手目的种类及分布 姓名:王丹 学号:200900140112 班级:09级生命基地2班

摘要: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俗称蝙蝠,是世界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之一,是唯一一类真正会飞翔的哺乳动物类群。影响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的连续型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气温、大于零度日数、一月份平均气温、无霜期日数、年降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七月份平均气温、海拔高度和年日照时数。根据以上几个原因,翼手目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其中海南有7科39种,广东省有6科41种,广西有6科37种。因此,研究和保护蝙蝠在维护生态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华南,翼手目,种类,分布 正文: 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俗称蝙蝠,是世界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之一,也是哺乳动物的第二大目,其种类和数量仅次于啮齿目,是唯一一类真正会飞翔的哺乳动物类群。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共计有18科201属110 7种,可分为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和小蝙蝠亚目(Microchoptera)。迄今为止,我国记录的蝙蝠种类有7科29属125种,占世界翼手目的11.3%。 翼手目的动物在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薄而坚韧的皮质膜,可以像鸟一样鼓翼飞行,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为了适应飞行生活,翼手目动物进化出了一些其他类群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特化伸长的指骨和连接期间的皮质翼膜,前肢拇指和后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发达的胸骨进化出了类似鸟类的龙骨突,以利胸肌着生,发达的听力等。 翼手目动物为夜行性,其中以昆虫为食的种类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回声定位系统,因此有“活雷达”之称。在气候温和的中纬度地带生活的翼手目动物大多具有季节性迁飞的习性,并且能选择适当的隐蔽所进入冬眠,冬眠时体温可以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翼手目动物的食性相当广泛,有些种类以花蜜、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有的可以捕食鱼、青蛙、昆虫,吸食动物血液,甚至捕食其他翼手目动物。一般来说,大蝠类主要以植物果实、花蜜等为食,而大多数小蝠类则以捕食昆虫为主。 1.翼手目物种密度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任何物种,在其进化过程中总是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的。一个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条件,因而也就决定了一定的动物分布格局。对于翼手目这样一个分布广、数量多的类群,研究其地理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动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

昆虫生产学

第一节昆虫生产学原理基本概念 昆虫生产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Insect production)主要论述经济资源昆虫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它的任务是研究具有某种预定经济性状特点的昆虫始祖种源群体(实验种群)及生产群体(或称目标昆虫培养物、昆虫培养物)建立和再生产的理论、技术和实践问题。 昆虫始祖种源群体的建立是昆虫生产的物质基础,是自然野生昆虫种质资源(原始物质基础)向昆虫生产过渡的必经阶段;目标昆虫培养物是指为了某种经济目的而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大量生产培养的昆虫及其各种副产物,既可包括人工生产培养的益虫,也包括人工生产培养的某些害虫,同时涉及不断发现和发掘其经济价值的新种类以及具有潜在市场前景的土著资源昆虫。比如,人工大量生产培养的家蚕、紫胶虫、蜜蜂、白蜡虫、五倍子蚜虫、赤眼峰等益虫可视为传统经济昆虫;蝗虫本是著名农业害虫,但为用于食用或生物防治目的而进行生产养殖时,则成为一个具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的特色经济项目;蚱蝉、豆天蛾、蜻蜓、木蠹蛾、鱼蛉、松毛虫、甘蔗龟等在一些地区具有历史的应用;黄粉虫、蝇蛆、蛴螬等虫粉已经成为新型的常规饲料蛋白源,如此等等。一旦某种昆虫被列入生产培养计划,即可称之为产业昆虫(Industrial Insect)。 昆虫生产学是促进虫业发展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昆虫生产饲料、食品、保健品,利用授粉昆虫作为农业增产的措施,发展很快。目前除家蚕、柞蚕、蜜蜂等可作食用外,新开发的昆虫有家蝇、黄粉虫、豆天蛾、蝗虫、蚱蝉等,其中家蝇、黄粉虫、土元、东亚飞蝗等工厂化生产养殖技术已获成功。在生产昆虫源蛋白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生产高蛋白食品和保健食品以及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高利润附加值产品,是昆虫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主导方向。目前以饲用、食用、鉴赏昆虫等为代表的十二个虫业领域逐步形成了明晰的轮廓。 “虫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传统虫业、近代虫业与现代虫业发展阶段。传统虫业最为著名的有“养蚕业”(图1-1,图1-2)和“养蜂业”(图1-3),近代虫业的代表种是白蜡虫、紫胶虫、五倍子蚜等工业原料昆虫,现代虫业的发展以天敌的繁殖利用为主体(图1-4),逐步扩大至各个领域;以黄粉虫为代表的饲用昆虫发展最为迅速(图1-5,图1-6)。 第二节昆虫生产学的发展历史时期 昆虫生产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对经济昆虫资源以及昆虫的全面认识发展基础上的。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状态下,大多数的昆虫由于取食植物的各个组织而造成全球每年20%~30%农产品的损失,此外,在热带,每年有成千上万人死于由昆虫传播的疟疾、睡眠病及其它疾病。因此,人们过多地重视了昆虫有害的一面,导致昆虫学长期进行害虫防治学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应用,对于昆虫的资源功能和生态转化功能的认识失之偏颇,利用极少。 虽然中国古代就有益虫利用,如养蚕、养蜂、生物防治(天敌昆虫黄猄蚁、瓢虫的利用)等,但在昆虫学的研究和应用中,仍是害虫防治占主导地位,即以“害虫防治学或植保昆虫学”的局部内容代替了昆虫学的整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经济昆虫资源学的研究异军突起,引起国内外昆虫学界、农业界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经济昆虫资源学的研究又促进了昆虫学科更全面的发展,一改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害虫防治学或植保昆虫学”发展方向,自2000年以来,对昆虫资源的发掘和产业化推进已经成为各国昆虫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昆虫学已经明显地表现出“理论昆虫学与昆虫技术学”、“害虫防治学”和“经济昆虫资源学与昆虫生产学”三个发展方向。昆虫生产学是实现昆虫资源产业化利用的技术基础。 昆虫生产学既是一门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领域,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基础。我国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桑蚕生产利用已有近8000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一世纪就以“丝国”而闻名世界。公元四世纪永嘉地区(即今浙江温州一带)农民发明了人工低温催青制取生种,一年能养八批蚕。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蚕业生产知识,许多古农书都曾对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作过总结。列有专章论述蚕业生产的重要农书有:后魏的《齐民要术》,北宋的《秦观农书》,南宋的《陈敷农书》,元代的《农桑辑要》、《士农必用》、《务本新书》、《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清代的《湖蚕述》、《蚕桑辑要》、《蚕桑萃编》、《广蚕桑说》等。我国的养蜂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养蜂酿蜜和蜂蜜用于医药治病的记载。记载养蜂的古农书有:春秋时代的《致富全书》,战国时代及西汉初年的《山海经》,晋代的《博物志》,宋代的《蜂说》、《尔雅翼》,元代的《琅环记》、《农桑辑要》、《农书》、《农桑衣食撮要》,明代的《郁离子》、《明兴记》、《本草纲目》、《农政全书》,明末清初的《物理小识》,清代的《蜂衙小记》等。 我国是生物防治历史最久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进生物防治产业化的国家。早在公元304年,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一书中就有利用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的记载:“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yu) 街市者,其巢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巢同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桔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 养蚕、养蜂和生物防治中的天敌昆虫利用对昆虫生产学做出巨大贡献并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撑。 18世纪从动物学范围内分出一门独立学科——昆虫学,19-20世纪末从昆虫学中分出应用昆虫学,首先是农业昆虫学、森林昆虫学,后来又形成卫生昆虫学和兽医昆虫学等。 昆虫生产学经历了起源、成长和成熟的发展阶段。 昆虫生产学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近60-80年期间,为了生物防治(包括遗传防治)目的培养昆虫和昆虫人工饲料(培养基)的研究取得了成就,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培养节肢动物,其中包括昆虫,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国内外生物防治范围内的会议上不止一次地讨论过。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它被分为一个独立范围,但主要服从生物防治。196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美国盖总斯维尔召开了培养节肢动物的第一次会议。20世纪80年代昆虫生产学的问题和任务迅速扩大。1982年国际有害动植物防治组(IOBC)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大量培养昆虫优质管理会议。1985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二届会议,此届会议主要讨论大量饲养天敌昆虫与无脊椎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