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访问层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DBMS的目标 (1)用户界面友好对一个实用DBMS来说,用户界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其生命力。DBMS的用户接口应面向应用,采用适合最终用户的交互式、表格式、菜单式、窗口式等界面形式,以方便使用和保持灵活性。一般地说,用户界面应具有可靠性、简单性、灵活性和立即反馈等特性。 (2)功能完备DBMS功能随系统的规模的大小而异。大型DBMS功能齐全,小型DBMS功能弱一些。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库数据存取、事务控制、数据库组织和存储管理、数据库安全保护等等。我们在下面讨论这些功能的内容。 (3)效率高系统效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系统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充分利用资源(包括存储空间、设备、CPU等),并注意使各种资源负载均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二是DBMS本身的运行效率。三是用户的生产率。这是指用户学习、使用DBMS和在DBMS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效率。 2.DBMS的基本功能 (1)数据库定义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描述,包括外模式、模式、内模式的定义;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安全保密定义(如用户口令、级别、存取权限);存取路径(如索引)的定义。这些定义存储在数据

字典(亦称为系统目录)中,是DBMS运行的基本依据。为此,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2)数据存取提供用户对数据的操纵功能,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一个好的DBMS应该提供功能强易学易用的数据操纵语言(DML)、方便的操作方式和较高的数据存取效率。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含型语言。前者的语句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主语言,如C语言、COBOL语言中使用。而后者可以独立使用,通常以供终端用户交互使用和批处理方式两种形式使用。 (3)数据库运行管理这是指DBMS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权限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数据加密、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保证事务的正确性),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DBMS要分门别类地组织、存储各类数据,包括数据字典(亦称系统目录)、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等。要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确保较高存取(如随机查找、顺序查找、增、删、改)效率。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初始建立、数据的转换、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以及有性能监测分析等功能。

数据库访问层的实现

系统数据库操作采用ADO技术,在进行代码设计时,把数据库操作的代码单独写在一个自定义的ado.cpp文件里,包括CADODatabase和CADORecordset两个类分别实现对数据库和记录集的操作,并将这些操作封装在两个类中。 (1)引入ado库 #import "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System\ADO\msado15.dll" \ no_namespace rename("EOF", "adoEOF"),rename("BOF","adoBOF") (2)用_ConnectionPtr对象连接数据库 连接数据库操作中LPCTSTR lpstrConnection作为输入参数,在lpstrConnection参数中设置驱动driver={SQL Server},数据源(本地) Server=127.0.0.1,数据库名称DATABASE=QUEStoreDB,数据库用户名UID,数据库用户密码PWD。运用_ConnectionPtr连接数据源。主要代码如下: BOOL CADODatabase::Open(LPCTSTR lpstrConnection) { HRESULT hr = S_OK; if(IsOpen()) Close(); if(strcmp(lpstrConnection, _T("")) != 0) m_strConnection = lpstrConnection; ASSERT(!m_strConnection.IsEmpty()); try { hr = m_pConnection->Open(_bstr_t(m_strConnection), "", "", NULL); return hr == S_OK; } catch(_com_error &e) { dump_com_error(e); } return FALSE; } (3)用_ConnectionPtr对象执行指令 当对数据库进行插入、删除、更新操作时用此方法。String sql为输入参数,传入SQL(Insert,Delete,Update)语句。主要代码如下: BOOL CADODatabase::Execute(LPCTSTR lpstrExec)

创建数据访问层

简介 作为web 开发人员,我们的工作总是在和数据打交道。我们创建数据库来存储数据,编写代码来检索并修改数据,并创建Web 页面来收集和汇总数据。这是探讨在https://www.360docs.net/doc/c15385607.html, 2.0 中实现这些常用类型的技巧的系列教程中的首篇教程。我们从创建一个软件架构开始,包括使用Typed DataSet 的数据访问层(DAL) 、实现自定义业务规则的业务逻辑层(BLL) 和共享同一页面布局的https://www.360docs.net/doc/c15385607.html, 页面组成的表示层。一旦奠定了这个基础,我们接下来会转向报表,说明如何显示、汇总、收集和验证来自Web 应用程序的数据。这些教程力求简明,使用大量屏幕截图逐步教您直观地了解整个流程。每个教程都提供C# 和Visual Basic 版本,并且可以下载所使用的全部代码。(这篇教程内容非常冗长,但接下来会分几大部分进行介绍,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消化。)针对这些教程,我们将使用放在App_Data目录下Northwind 数据库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Express Edition版本。除数据库文件外,App_Data文件夹也包含创建该数据库的SQL 脚本,以满足您想使用不同数据库版本的需求。如果愿意,这些脚本也可以直接从Microsoft 下载。如果您使用的是Northwind 数据库的不同SQL Server 版本,需要更新该应用程序的 Web.config文件中的NORTHWNDConnectionString设置。这个Web 应用程序是使用Visual Studio 2005 Professional Edition 创建的基于文件系统的Web 站点项目。不过,所有的这些教程同样适用于Visual Studio 2005 免费版,即Visual Web Developer。 该教程从头开始,先创建数据访问层(DAL) ,然后在第二篇教程中创建业务逻辑层(BLL) ,并在第三篇教程中进行页面布局和导航。随后的教程以前三篇教程为基础。在这篇教程中我们有很多内容要学习,现在就让我们打开Visual Studio 开始吧! 步骤1 :创建一个Web 项目并连接到数据库 在创建我们的数据访问层(DAL) 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创建一个网站并安装我们的数据库。开始创建一个新的基于文件系统的https://www.360docs.net/doc/c15385607.html, 网站:从File 菜单选择New Web Site ,出现New Web Site 对话框。选择https://www.360docs.net/doc/c15385607.html, Web Site 模板,将Location 下拉列表设置成File System ,然后为该网站选择一个文件夹,并将语言设置成C# 。 图1 :创建一个基于文件系统的新网站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1.1、功能特点 ?前台基本功能 进货管理:进行商品采购入库,采购退货,进/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供货商的往来帐务。 销售管理:进行商品销售,顾客退货,销/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POS 销售统计,与客户的往来帐务。 库存管理:包括库存之间商品调拔,商品的报损溢,强大的库存盘点功能,库存商品报警查询。 统计报表:完整的统计查询功能,每张单据每次收款付款都可以清楚的反映。 日常管理:对供货商,客户,业务员综合管理,对日常收入支出管理,客户借货坏帐管理,合同管理。 基本设置:商品信息,商品调价,供货商,客户,员工,会员,仓库等基本参数的设置。 系统维护:数据库备份/恢复,系统初始化,操作员修改密码,年终结算,查看日志,打印条码,赠品管理。 ?后台基本功能 商品销售:进行商品的销售工作,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商品的条码,编号来选择商品。 销售退货:进行已销售商品的顾客退货工作,同样可以通过商品条码和编号来选择商品。 打印设置:设置小票的标题和脚注以及要选择的打印机。 兑换赠品:有关会员用积分兑换赠品的管理工作。 赠送赠品:有关赠品的赠送管理工作。 修改密码:修改当前收银员的密码。 快捷键设置:设置 POS 中各功能的快捷键。 出入款管理:管理有关收银员的出入款工作。 1.2、系统要求 1、计算机硬件在586等级以上. 2、软件要求操作系统为中文WIN98,WIN2000,WINXP.WIN2003 3、装有microsoft数据库驱动程序 4、屏幕分辨率800X600以上.

二、快速入门

后台主界面及功能说明: 图1 2.1、基本设置:在基本设置中可以对商品信息、商品调价、供货商、客户、员工、操作员、会员、仓库进行设置 2.1.1、商品信息 在基本设置模块中点击“商品信息”进入商品信息界面如图2

图解三层架构

什么是三层架构 所谓的三层开发就是将系统的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这样有利于系统的开发、维护、部署和扩展。 分层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把问题划分开来各个解决,易于控制,易于延展,易于分配资源。 表示层:负责直接跟用户进行交互,一般也就是指系统的界面,用于数据录入,数据显示等。意味着只做与外观显示相关的工作,不属于他的工作不用做。 业务逻辑层:用于做一些有效性验证的工作,以更好地保证程序运行的健壮性。如完成数据添加、修改和查询业务等;不允许指定的文本框中输入空字符串,数据格式是否正确及数据类型验证;用户的权限的合法性判断等等,通过以上的诸多判断以决定是否将操作继续向后传递,尽量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数据访问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专门跟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显示等。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数据对象只在这一层被引用,如System.Data.SqlClient等,除数据层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引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c15385607.html,可以使用.NET平台快速方便地部署三层架构。https://www.360docs.net/doc/c15385607.html,革命性的变化是在网页中也使用基于事件的处理,可以指定处理的后台代码文件,可以使用C#、VB、C++和J#作为后台代码的语言。. NET中可以方便的实现组件的装配,后台代码通过命名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自己定义的组件。显示层放在ASPX页面中,数据库操作和逻辑层用组件或封装类来实现,这样就很方便的实现了三层架构。 2.为什么使用三层架构 对于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来说,代码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一层结构或二层结构开发完全够用,没有必要将其复杂化,如果对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设计为一层结构或二层结构开发,那么这样的设计存在很严重缺陷。下面会具体介绍,分层开发其实是为大型系统服务的。 在开发过程中,初级程序人员出现相似的功能经常复制代码,那么同样的代码为什么要写那么多次?不但使程序变得冗长,更不利于维护,一个小小的修改或许会涉及很多页面,经常导致异常的产生使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最主要的面向对象的思想没有得到丝毫的体现,打着面向对象的幌子却依然走着面向过程的道路。 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初级程序人员开始将程序中一些公用的处理程序写成公共方法,封装在类中,供其它程序调用。例如写一个数据操作类,对数据操作进行合理封装,在数据库操作过程中,只要类中的相应方法(数据添加、修改、查询等)可以完成特定的数据操作,这就是数据访问层,不用每次操作数据库时都写那些重复性的数据库操作代码。在新的应用开发中,数据访问层可以直接拿来用。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之一的封装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读者现在似乎找到了面向对象的感觉,代码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减少,而且修改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也实现了代码的重用性。 下面举两个案例,解释一下为什么要使用三层架构。 案例一: 数据库系统软件由于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库由Access变成了SQL Server数据库,这样原来的数据访问层失效了,数据操作对象发生了变化,并且页面中涉及数据对象的地方也要进行修改,因为原来可能会使用 OleDbDataReader对象将数据传递给显示页面,现在都得换成SqlDataReader 对象,SQL Server和Access支持的数据类型也不一致,在显示数据时进行的数据转换也要进行修改,这是其中一种情况。

MVC模式与三层架构整合

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结合 经过老师与同学们的长期讨论,我们决定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应用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我们架构的设计。这样种有两个好处:首先是可以实现多个视图,为我们开发不同的视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得我们在完成Web设计后没有必要在去设计Wap,减少了部分工作量;其次是运用三层架构,使结构层次清晰,各层之间能够并行设计;最后是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增加我们代码的重用性,减少耦合。 一、MVC模式和三层架构 MVC 模式包括三个部分, 即模型( Model) 、视图( View) 和控制( Controller) , 分别对应于内部数据、数据表示和输入/ 输出控制部分。MVC 模式的一般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MVC模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功能 MVC 设计模式从早期的客户/ 服务器应用发展而来, 因此, 它采用的是两层架构设计。但由于三层架构是对两层架构的延伸, 所以还是可以将MVC 应用于三层架构的Web 应用中。MVC 与三层架构相互结合补充, 已经成为Web 应用开发的重要模式。MVC 模式与三层架构设计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MVC模式与三层架构之间的关系 二、架构设计 这里的架构设计与上次的三层架构概要设计大体类似,唯一不同的在于表示层。在这里我们将表示层分为了视图与控制器。其中视图完成页面的显示功能,而控制器主要完成视图与表示层逻辑的分离,拦截用户请求,组合模型与视图并返回相应视图给用户。 模块划分及交互设计 根据前面的讨论以及上次的架构概要设计文档,可在宏观上将整个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实体类模块——一组实体类的集合,负责整个系统中数据的封装及传递。 数据访问层接口族——一组接口的集合,表示数据访问层的接口。

数据管理计划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滴眼剂 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计划(DMP) 北京北医联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零三年一月

目录 1目的 (3) 2试验设计和目标 (3) 3人员及职责 (3) 4时间进度表 (4) 5数据管理报告 (4) 6数据库的设计和规则 (4) 7数据库的测试和确认 (5) 8CRF表的流转 (5) 9CRF及原始资料内容的录入 (5) 10数据的确认规则 (6) 11化验单和其它原始资料 (6) 12数据管理的质控程序 (6) 13数据库锁定 (7) 14数据递交统计分析人员 (7) 15数据管理文件的存档 (7) 16备份和恢复程序 (7) 17系统安全 (8)

1目的 制定本管理计划的目的是规范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滴眼剂设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CRF表的管理、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核查、数据资料处理和存档等具体程序,细化数据管理的过程。 2试验设计和目标 试验目标: 试验设计: 3人员及职责 姓名单位及职务本项目负责工 作 数据管理负责 人 数据管理员 录入员 录入员 质控人员 监查员

4时间进度表 5数据管理报告 本项目数据管理工作中期和接近尾声时,要以进度报告的形式向部门经理报告,报告格式参考文件《制定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计划的管理程序》(文件编号: CD010602)中附件1。 6数据库的设计和规则 (1)数据库设计: 首先确认需录入数据库的数据,数据管理负责人与监查员共同协商CRF中哪些数据需录入数据库,本项目中受试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出生日期、性别、身高体重、知情同意等为必填项,其它变量是否需要录入均要在一空白的CRF表中标注出来,详细操作内容参见文件《新药临床试验数据库建立和审核管理程序》(文件编号: CD010603)。

一个简单数据管理软件的设计-软件综合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综合设计》课程实验报告

4、实验内容 1、实验步骤及流程: 1)新建工程:新建一个单文件类型的MCF工程,在Resource之中新建并利用控件设计对话框。 2)增加控件:一个控件是能够放置在一个对话框中,提供应用程序与用户交互的某种功能。本次 实验需要添加编辑框、下拉列表控件、列表框(ListBox)控件以及按钮键。 3)设置对话框及控件等的属性:一个控件相关的属性设置决定了一个控件可操作行为和显示。修 改控件ID以及名称,对话框名称等。 4)组织和安排各部件的位置大小等: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调整方式,如:左对齐、右对齐、宽 相等、水平居中等等。 5)设置控件的顺序:执行菜单命令Layout->Tab Order可以显示并修改Tab Order,按所想要的 访问顺序依次点击每一个控件,完成后,点击空白处就可以了。 6)为对话框成员添加变量:打开ClassWizard窗口,选择Member Variables标签页,Class name下拉列表中选择CScoreDlg类。则对话框中可以创建成员变量的控件ID出现在下方的 Control IDs列表中。单击Add Variable按钮,则弹出Add Member Variable对话框,设置 变量名即可。 7)对话框类的构造函数:双击各个控件并确定就会弹出编程界面,为各个控件添加函数程序,实 现它们所对应的功能。 8)运行程序,调试程序。 2、源程序代码: 见后:实验结果及分析

3、调试过程记录: 在调试程序的时候,我们必须使程序在某一地点停下来。即是设立断点,其次再运行程序;当程序在设立断点处停下来时,利用各种工具观察程序的状态。程序在断点停下来后,有时我们需要按我们的要求控制程序的运行,以进一步观测程序的流向,从而调试程序。 逐步完善对话框的内容,加入控件,编写程序: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 三层系统的分层式结构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概念简介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各层的作用 1: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2:业务逻辑层: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那逻辑层就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 3:表示层:主要表示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WEB方式也可以表现成:aspx,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具体的区分方法 1:数据访问层:主要看你的数据层里面有没有包含逻辑处理,实际上他的各个函数主要完成各个对数据文件的操作。而不必管其他操作。 2: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对数据层的操作。也就是说把一些数据层的操作进行组合。 3:表示层:主要对用户的请求接受,以及数据的返回,为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 表示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书中,将整个架构分为三个主要的层:表示层、领域层和数据源层。作为领域驱动设计的先驱Eric Evans,对业务逻辑层作了更细致地划分,细分为应用层与领域层,通过分层进一步将领域逻辑与领域逻辑的解决方案分离。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数据层 数据访问层: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 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的操作。如果要加入ORM 的元素,那么就会包括对象和数据表之间的mapping,以及对象实体的持久化。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数据管理系统之数据可视化设计

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级数据可视化项目Html5 应用实践 项目经理:李雪莉 组员:申欣邹丽丹陈广宇陈思 班级:大数据&数字新媒体 一、项目背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用户对数据可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简单直观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绩效考核、关键业务、分支机构的运行情况,即时掌握突发性事件的详细信息,快速反应并作出决策。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不断的积累基础信息、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绩效考核、经营分析等以不同形式分布在多个系统或个人电脑文档内的业务数据。如何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简单、直观、高效的形式提供给管理者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是当前企业数据应用的迫切需求。传统的企业数据可视化方案多基于Java Applet、Flash、Silverlight 等浏览器插件技术进行开发,在当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Web技术标准也随之高速发展,用户对互联网技术安全性和使用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Java Applet、Flash、Silverlight 等浏览器插件技术因为落后和封闭的技术架构,以及高功耗、高系统资源占用,已经被微软、谷歌、苹果、火狐等主流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厂商逐步放弃,转而不断支持和完善基于HTML5的新一代Web技术标

准 对数据进行直观的拖拉操作以及数据筛选等,无需技术背景,人人都能实现数据可视化无论是电子表格,数据库还是 Hadoop 和云服务,都可轻松分析其中的数据。 数据可视化是科学、艺术和设计的结合,当枯燥隐晦的数据被数据科学家们以优雅、简明、直观的视觉方式呈现时,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而且往往具备艺术作品般的强大冲击力和说服力。如今数据可视化已经不局限于商业领域,在社会和人文领域的影响力也正在显现。 数据可视化的应用价值,其多样性和表现力吸引了许多从业者,而其创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强大的专业背景支持。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可视化图形,都为我们搭建了新的桥梁,让我们能洞察世界的究竟、发现形形色色的关系,感受每时每刻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信息变化,还能让我们理解其他形式下不易发掘的事物。 二、项目简介 目前,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基金,证劵等)面临着诸如利率汇率自由化,消费者行为改变,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多个挑战。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求管理者运用大数据管理以更为科学的手段对企业进行精准管理,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在竞争中胜出。德昂BI商务智能解决方案基于业务的数据分析正是帮助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关键,因而获得客户的高度重视与高频度使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通过对金融机构业务数据的汇总与整理实现

三层架构详解

三层架构将数据层、应用层和业务层分离,业务层通过应用层访问数据库,保护数据安全,利于负载平衡,提高运行效率,方便构建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 表示层主要作用是接收用户的指令或者数据输入,提交给业务逻辑层做处理,同时负责将业务逻辑层的处理结果显示给用户。相比传统的应用方式,业务层对硬件的资源要求较低; 应用层依据应用规模的不同,所承受的负荷会有较大的差异,另外客户端的数目,应用的复杂程度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 ERP三层结构提供了非常好的可扩张性,可以将逻辑服务分布到多台服务器来处理,从而提供了良好的伸缩方案; 数据层包括存储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处理数据和缓存数据的组件。组件将大量使用的数据放入系统的缓存库,以提高数据访问和处理的效率. 同时ERP采用大型数据库提供高性能、可靠性高的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存储ERP的业务数据。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概念简介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概述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成为领域层)、表示层。 三层结构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 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表示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跟我学统一建模语言UML——MVC体系架构设计模式中的数据访问层的设计原则及示例

1.1跟我学统一建模语言UML——MVC体系架构设计模式中的数据访问层的设计原则及示例 1.1.1MVC体系架构设计模式中的数据访问层的设计原则及示例 1、数据访问(持久)层的设计目标 (1)为整个软件系统项目提供一个高层、统一、安全和并发的数据持久化实现机制。(2)完成对各种数据进行持久化的编程实现工作,并为软件系统业务逻辑处理层提供对应的数据访问功能服务。 2、为什么要提供数据持久层 (1)数据持久层提供了对软件系统中的数据的访问方法,能够使其它程序员和开发者避免手工编写相关的程序访问数据持久层(Persistene layer),使其更专注于软件系统中业务逻辑的开发,并且能够在不同项目中重用映射框架,大大简化了对软件系统中数据的增、删、改、查等功能的开发过程和功能的实现代码。

(2)而且也不会丧失多层结构的天然优势,继承延续J2EE特有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3、各种数据持久层技术应用方案 (1)J2EE中标准的数据持久层架构 Business Layer <-> Session Bean <-> Entity Bean <-> DB (2)为了解决性能障碍的替代架构 Business Layer <-> DAO <-> JDBC <-> DB (3)使用Hibernate来提高上面架构的开发效率的架构 Business Layer <-> DAO <-> Hibernate <-> DB 4、上面的三种架构设计方案的对比 (1)内存消耗 采用JDBC的架构无疑是最省系统内存的,而Hibernate框架的架构次之,而基于EJB 的系统架构最差。 (2)运行效率 如果对JDBC的功能实现代码编程的非常优化,那么JDBC架构运行效率将是最高的。但是在实际的项目中,这一点几乎做不到,因为这需要程序员非常精通JDBC及相关的应用技术,并运用Batch语句、调整PreapredStatement的Batch Size和Fetch Size等工作参数,以及在必要的情况下采用结果集的cache等技术。 而一般情况下的程序员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Hibernate框架的系统架构表现出最快的运行效率,而基于J2EE EJB的体系架构的系统效率会差的很远。 (3)开发效率 在有Eclipse、JBuilder等开发工具的支持下,对于简单的项目,EJB架构开发效率最高,JDBC次之,Hibernate最差。但是在大的项目,特别是持久层关系映射很复杂的情况下,Hibernate效率高的惊人,JDBC次之,而EJB架构很可能会失败。 5、软件系统数据访问层的设计 (1)实体类、会话类和数据访问对象类 对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访问的编程实现的相关程序类可以分成实体类(Entity Class)、会话类(Session Class)和数据访问(连接)对象类(Data Access Object Class,DAOs)。 通过使用这种数据访问层的模块设计和系统模式的划分,将使得软件系统的程序更加模块化,便于软件系统开发和后期的系统维护。

C_在VS中如何搭建三层架构

C#项目开发规范与三层架构 三层结构开发模式 三层结构是基于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为实现分解应用程序的需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标准模式的模块划分方法。三层架构的优点在于不必为了业务逻辑上的微小变化而迁至整个程序的修改,只需要修改商业逻辑层中的一个函数或一个过程;增强了代码的可重用性;便于不同层次的开发人员之间的合作,只要遵循一定的接口标准就可以进行并行开发了,最终只要将各个部分拼接到一起构成最终的应用程序。本节将主要介绍三层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如何搭建三层结构。 18.2.1 三层结构概念 三层结构通常是指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三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如图18-2所示。 表示层位于最上层,用于显示和接收用户提交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交互式的界面。表示层一般为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或Web应用程序。 业务逻辑层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沟通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和处理。 数据访问层主要实现对数据的读取、保存和更新等操作。 在三层结构中,各层之间相互依赖,表示层依赖于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依赖于数据访问层

(3)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在解决方案名称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新建项目"命令,如图18-5所示。

(4)在打开的"新建项目"对话框中,选择项目类型为"Visual C#",选择模板为"类库"。填写项目的名称为"MyBookShop.DAL",该项目用于实现数据访问层。此时项目的保存位置已经默认输入了,是刚才创建空白解决方案时产生的路径,如图18-6所示。 2.搭建业务逻辑访问层 搭建业务逻辑层的步骤与搭建数据访问层类似,不同的是需要重新填写项目名称为"MyBookShop.BLL",如图18-7所示。

通用数据访问模式的研究

通用数据访问模式的研究1 陈卫,丁志强,徐劲松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51) 摘要: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将代理模式与工厂方法模式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通用数据访问模式。该模式能够支持多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驱动程序,通过将应用层与数据层隔离,大大减少了系统的耦合性,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复用; 设计原则; 代理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 中图法分类号: TP31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加速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大多数信息系统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数据的存储及访问,有效且优质的数据访问代码,对于现实中任何企业应用程序的性能和适用性来说,都是至为关键的。要改进现有系统,没有哪种方式比优化数据访问代码更好了[1]。 一般大中型企业中都会有一些早期开发的遗留系统,在对不同系统的整合过程中,会涉及到调用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将企业的业务逻辑与数据访问隔离开来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工作,这样当后台数据库发生变更时,不至于引起客户端程序的大量改动,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整体的稳定性与数据访问程序的可移植性。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个集中控制且支持多种数据库平台的数据访问模式。 2. 框架的设计 为了编写可复用、可维护性好的代码,人们在实践经验中逐渐探索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而这些设计方案经过人们反复利用与修正,最终形成了某个特定场景下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2],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设计模式。本文所研究的就是数据访问这一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实现支持多种RDBMS的通用数据访问的解决方案。在此框架中我们需要用到两种最常用的设计模式:Proxy模式和Abstract Factory模式。 2.1 应用Proxy设计框架 根据Proxy模式的机制,我们需要建立三组类[4]:由关系型数据库表映射成的具体处理业务的数据对象RealTableX,用来接受来自所有客户端的数据访问请求并将其转发给RealTableX的代理对象TableProxy和为保证代理对象具备代理数据对象的功能,即能在任何时候能“替代”RealTableX对象的统一接口TableSubject。 上述的RealTableX类为具体业务表类,实际操作中会随着业务的变化而增加或者废弃一些不需要的数据表,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的灵活性,我们使用统一的接口来替代RealTableX 对象,让所有客户使用代理只针对一个接口来访问,而让所有其他的数据库表都继承这个接口,我们将这个统一的接口命名为DBTable。这一改变正是应用了面向 1本课题得到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IT17)。

数据链路层习题集

在选择重传协议中,当序号字段为4比特,且接收窗口与发送窗口尺寸相同时,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D) A:5 B:6 C:7 D:8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选择重传协议的知识点。对于选择重传协议,若用n比特进行编号,则接收窗口大小为Wr<=2n-1 .所以答案选D 在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中,如果短帧过多,则(B) A:短帧过多可以增加网络的发送效率B:短帧过多将使网络效率大大降低 C:短帧过多会降低网络的负荷D:短帧过多可以增加网络的吞吐量解析:短帧过多将使网络效率大大降低,因为(额外的)帧扩展部分将占用大部分的网络流量。千兆位以太网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采用了帧突发技术,即允许一次可以发送多个短帧。 IEEE802.3规定了(D)层次 A:物理层B:逻辑链路层(LLC)C:介质访问控制(MAC)D:以上三层都是解析:IEEE 802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层次。其中又把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功能的子层 局域网中访问冲突的根源是(B) A:独占介质B:共享介质C:引入MAC子层D:规则的拓扑结构 解析:本题考查以太网CSMA/CD协议的原理。由于采用随机访问和竞争技术,CSMA/CD 只用于总线拓扑结构网络。 在HDLC协议中,(B)的功能是轮询和选择 A:I帧B:S帧C:U帧D:A和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HDLC协议。HDLC的帧类型包含三种: 1)信息帧(I帧) 信息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或数据,通常简称I帧。I帧以控制字第一位为“0”来标识。信息帧的控制字段中的N(S)用于存放发送帧序号,以使发送方不必等待确认而连续发送多帧。N(R)用于存放接收方下一个预期要接收的帧的序号,N(R)=5,即表示接收方下一帧要接受5号帧。换言之,5号帧前的各帧已被接收。N(S)和N(R)均以3位二进制编码,可取值0~7. 2)监控帧(S帧) 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通常简称为S帧。S帧以控制字段第一、二位为“10”来标识。S帧带信息字段,只有6字节即48比特,S帧的控制字段的第三、四位以S帧类型编码,共四种不同编码,分别表示: 00——接收就绪(RR),由主站或从站发送。主站可以使用RR型S帧来轮询从站,即希望从站传输编号为N(R)的I帧,若存在这样的帧,便进行传输。从站也可用RR型S帧来做响应,表示从站希望从主站那里接收的下一个I帧的编号是N(R)。 01——拒绝(REJ),由主站或从站发送,用以要求发送方对编号为N(R)开始的帧及以后所有的帧进行重发,这也暗示N(R)以前的I帧已被正确接收。 10——接收为就绪(RNR),表示编号小于N(R)的I帧已被收到,但目前正处于忙状态,尚未准备好接受编号为N(R)的I帧,这可用来对链路流量进行控制。 11——选择拒绝(SREJ),它要求发送方发送编号为N(R)的单个I帧,并暗示其他编号的I帧已全部确认。

在数据访问层中如何应用事务处理相关的技术及应用示例

在数据访问层中如何应用事务处理相关的技术及应用示例 1.1.1如何在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应用事务处理相关的技术 1、J2EE规范中的事务划分的两种模式 (1)声明性事务(declarative) (2)编程性事务(programmatic) 2、编程性事务的具体实现 事务处理的功能,基本上有两种选择:使用基于JDBC连接的事务、使用外部框架所提供的事物服务。 (1)使用基于JDBC数据库连接的事务或者Java 事务API(JTA) 事务处理的性能相对比较高,但是,当系统涉及到多个数据库之间的交互时,基于数据库连接的事务便无能为力了-----此时可以采用JTA形式的事务处理技术。 (2)而使用外部框架所提供的事物服务,能够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如Spring框架中的事务支持。 3、DAO组件中的事务划分策略:对ADO中的事务划分有两个主要的策略。 (1)一种方法是使用DAO承担事务的责任-------此时则在DAO类中嵌入事务代码。(2)另一种是延期性事务,它把事务划分到调用DAO对象的方法中(如业务层组件中或者数据访问服务组件中)------此时,我们可以将事务代码写在DAO类的外部。 tx.begin(); // 启动事务 dao.createWarehouseProfile(profile); dao.updateWarehouseStatus(id1, status1); dao.updateWarehouseStatus(id2, status2); https://www.360docs.net/doc/c15385607.html,mit(); // 结束事务 注意: 个人认为事务不要由DAO组件来处理,而应该由业务组件类或者数据访问服务组件中的方法来处理-----也就是尽可能采用前面的“延期性事务”设计方案。 4、关于事务应该在DAO层还是在DAO 服务层中加以实现的问题 (1)合理地决定事务所在地 DAO中方法的粒度是不同的,如果粒度比较大,每个方法就是实现了一个功能,也就是

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一、数据管理平台项目概述 (2) 二、总体设计 (2) 2.1 需求概述 (2) 1、功能性需求 (2)

2、非功能需求 (4) 2.2 设计方案 (4) 三、关键的开发技术 (6) 四、系统软硬件要求 (8) 一、数据管理平台项目概述 建立韶关市中小科技企业数据库。韶关市中小科技企业数据库主要收录韶关市科技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治理数据等涉及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相关的数据,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韶关市中小科技企业数据库的项目建设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建设。软件部分建设方面,韶关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希望能建设成一套综合性的数据管理平台。该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以搭建中心与企业桥梁为目标,以提供专业化服务平台为导向,应具备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高可用性,便于将来拓展和进一步改造。 二、总体设计 2.1 需求概述 1、功能性需求

数据管理平台采用B/S模式,业务操作简单、扩展方便。平台用户群体主要是企业用户与管理员。平台分为前端、后端,具备展示、操作、分析等功能,可以满足服务中心一整套的数据采集、管理、展示及分析需求,具体包含以下模块: 录入系统 录入系统是录入数据的源头,本着方便录入人员界面录入操作的原则设计,更有效提高数 据录入效率。录入系统的数据除了人工录入外,还有一部分通过自动化配置导入的方式, 配合人工录入,提高效率。 内容发布系统 用户根据需要查询、发布、修改、删除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新闻、公告。并在前端展 示。 信息检索系统 点击“表”进入检索界面,会员可进行“企业筛选”、“时间筛选”、“字段选择”、“条件筛选”, 快速定位需要数据。 元数据管理系统 是韶关市中心企业库的信息目录,用户可很快捷地查询出相关库的信息及与该库相关的流 入流出。元数据管理主要是针对韶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各种元数据进行管理,主要包 括元数据的查询,新增,修改,删除。通过建设元数据系统,拥有统一、标准、规范化 的库信息,并在所有数据流程中实现有效管理,降低维护成本与资源内耗。 数据质检系统 财务数据质检与自动化质检配置结合,用户提交数据同时根据已配置的质检关系将通过质 检数据入库,展现用户。为通过质检数据显示在质检不通过列表中根据已配置的质检关系 显示对应的错误信息,用户根据错误信息修改数据再次提交质检。

什么是系统的三层架构

一、概念: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是指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目的是“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二、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解析: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而不是物理上的三层! 解析: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

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各层的作用 1、表现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数据的返回,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2、业务逻辑层(BusinessLogic Layer) 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 3、数据层 数据访问层: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主要功能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的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