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施肥原则及方法

科学施肥原则及方法
科学施肥原则及方法

科学施肥原则及方法

[摘要]随着沃土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逐渐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可,科学施肥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重视。本文就科学施肥的原则及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此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水平,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科学;施肥;原则;方法

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水、肥、气、热等条件。肥,就象人类生存所必须的食物,决定着作物是否吃饱吃好,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决定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而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与丰产,就需要对作物科学施肥,合理而有效地补充矿质营养。

一、科学施肥通常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具有养分齐全、肥效稳定持久的特点,它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良好土壤结构的胶结剂,对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其蓄水、抗旱、保肥性及土壤体系的缓冲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有机肥不仅增加土壤有机物,还可提高各种养分含量和有效性。但是它无法替代化肥的作用,化肥所含养分浓度高,并可快速、高强度地向作物供给有效养分,满足作物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快速大量吸收养分的需求。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缓急相济,优势互补,可提高施肥的总体效益。

2.多种营养元素肥料合理供应

根据土壤肥力基础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合理调控供应氮、磷、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 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花卉施肥方法与技

花卉施肥方法与技巧 肥料施用方法 基本原则适时、适地,少量多次、勤施、薄施。尤其是粉状化学肥料,加水稀释的倍数要适中,避免肥伤;肥料的施放位置应尽可能埋置盆缘或离根部较远的地方,避免与植株根部直接接触,不伤及根部;室外植物对养分需求量大,光合作用强,需肥量多,而阴暗处植物需肥量小;植株生长快速,生长势强的需肥量多,生长势弱者需肥少;按照规定浓度,精确配制。 施肥方法一般可分为根部施肥和叶面喷施两种。 1.根部施肥,可分为撒施、穴施、条施和环施。撒施:将肥料均匀地撒布于种植区域的土面上,施用方便,但肥料容易流失,利用率低。条施:在条植作物园中,于作物行间挖沟,将肥料施下后覆土。穴施:在植株近旁挖穴,将肥料施入后覆土,此法适用于需肥较多或较集中的植物。环施:适用于多年生果树,沿果树滴水线挖掘约30cm深的沟,施用后覆土。 2.叶面施肥,将肥料溶于水,形成肥料溶液后喷洒于植物叶片上,使用的肥料应是易溶于水、不含有毒物质且不会灼伤叶片。 叶面施肥的优点:吸收迅速,及时补充养分;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提高叶片呼吸效能和酶的活性;避免养分的固定,利用率高,节约肥料;不受基质(土壤)环境、基质(土壤)条件的限制;及时矫正元素的缺乏症状。 叶面肥的要求:各元素之间的配比要合理,避免元素之间产生颉颃作用;pH 值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5.5—6.5);缓冲能力要强,施用后要保证不因生理反应而使基质的pH值有较大的变化;EC值较低,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原料的纯度高,不含有害的盐离子;微量元素为螯合态,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效果;氮素来源要多种(铵态氮、硝态氮、尿素态氮),配比要合理,保证植物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 提高肥料利用率 施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但不能盲目施肥,一定要根据不同土壤(介质)条件、不同作物及不同的生育时期有针对性地施肥,否则不但不能促进生长,反而会使植物产生生理障碍,影响正常生长,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1.控释肥与水溶性速效肥相结合,缓急相济,保证植物每个生长过程都有充足的养分供给。 2.要严格控制栽培土壤(介质)的酸碱度。根据科学研究得知,大多数营养元素在pH值5.5-6.5之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有效性高。因此要经常监测、控制土壤(介质)的酸碱度,使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最高。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如何施肥才能确保植物健康 [评论] [来源]中国花卉报[作者] 佚名[日期]2006-10-17 保持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适量对于植物健康生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些营养元素可以减少植物 所受到的各种胁迫。有时,不适当的肥料能对植物造成伤害,甚至能引起病害。肥料溶液的浓度可由测定 其电导率来决定。 电导率计,通常也称为可溶性盐度测试仪。无论在灌溉水中,肥料溶液中,还是种植基质溶液中,它 都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盐离子的浓度。然而,电导率计不能区分出氯化钠和硝酸钾,前者会对植物造成危 险,而后者却对植物非常有用。 植物对每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各不相同。植物对碳、氢、氧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这些元素通常以水或二 氧化碳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对氮、磷、钾、钙、镁、硫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些元素被称为大量 元素。植物对铁、锰、铜、锌、硼、钠、氯、锡、钼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微量元素。 pH值与植物营养pH值是用来测量水中或者生长介质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的。因为pH 值的大小关系到营 养元素是否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说肥料中或生长介质溶液中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pH值没有达到 植物所需求的范围,则营养元素不能被植物吸收。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营养元素很容易地被植物迅速吸收 ,很可能导致由某种营养元素引起的毒害。 氮和钾在很广的pH值范围内都能很容易地被植物吸收。磷元素在pH值较低时更易被吸收。然而,在苗 圃或者温室作物中,低磷引起的问题却不能被普遍地观察到。钙和镁在pH值较高时更易被吸收。微量元素 (铁、镁、硼、锌和铜)在低pH值条件下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在pH值小于4时,微量元素对植物造成毒 害的现象发生相对普遍;在pH值高于7时,植物经常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状。 大量元素的应用氮———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植物种类来说,所施液肥中的氮浓度为100ppm至 200ppm是最理想的浓度范围。这个浓度范围是由液肥容易流失的性质所决定的。液肥经常在每次浇水时应 用。当施用控释肥时,少量的氮就足够。 磷———对于植物来说,当使用液肥时,磷的浓度在5ppm至15ppm范围内是最为理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杨文钰版)

农学概论 一、绪论 1.农学:研究作物生产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2.农学的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2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3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3.农学的特点:○1系统的复杂性;○2技术的实用性;○3生产的连续性;○4生长的规律性;○5明显的季节性;○6严格的地域性 4.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1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出口的重要物质;○4农业的基础产业;○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5.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相参”或“三才”理论为基本精神)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特征(精耕细作)。 6.世界作物生产概况: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因素:○1品种改良;○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节水技术;○4设施栽培;○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7.我国作物生产概况:我国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与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不同的特点:○1作物品种的改良;○2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3作物栽培技术;○4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5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8.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生产率目标;○2可持续性目标;○3营养安全目标;○4经济高效目标 9.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1建设高产农田;○2改革种植制度;○3普及优良品种;○4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1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2了解起源地的气候生态情况,分析作物特定的生态适应性,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有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2.农作物起源:水稻、小麦、大豆、油菜—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玉米、甘蔗、棉花—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南美洲中心 3.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按感温特性喜温作物;耐寒(喜凉)作物 按对光周期反应特性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定日照作物 按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C3作物;C4作物;CAM(景天科酸代谢)作物 4.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蛋白质和淀粉比例最符合人类需要(1:6~7) 豆类作物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薯芋类作物主要成分为淀粉(大多要求土壤深厚,通透性好,对钾肥需要量大)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品质是根据纤维细胞的长度、细度、拉力、强度、弹性、色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来衡量

第四章-作物施肥原则与技术

第四章作物施肥原则与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施肥基本原理,并掌握施肥技术及组成施肥技术要素的施肥 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规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施肥基本原理,并掌握施肥技术及组成施肥技术要素的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 式等基本知识。 2 、掌握常规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掌握常规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 【教学方法】 项目引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我们在第三章学习了肥力的概念及分类方法,肥料“三要素”对作物的意义,化学肥料的正确识别和使用各种化学肥料。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各种营养元素,也了解了各种肥料的相关知识,本章我们便学习肥料施用的基本原则和施肥技术。 第一节施肥的基本原则 一、目前农作物施肥上的存在问题 1、施用量大,施肥效果差。 2、施用方法不合理,肥料流失严重,污染环境。 3、生产成本高,施肥效益低。 二、农作物施肥的基本原则: 1、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约10%;2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10 %左右; 3、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等量肥料投入可增产10%左右; 4、有利于农产品质量提高,正常发育、成熟完全。 三、农作物施肥的三个要素 1、作物需肥规律 2、土壤供肥性能 3、肥料效应 第二节农作物施肥技术原理 一、技术原理 1、拟定目标产量,按常年平均产量高出10-30%拟定。 2、测试土壤养分,评定划分高、中、低、缺四个土壤肥力等级。 3、根据肥料养分含量及作物对养分需求量,进行有效计算。 4、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使用。 5、大、中和微量元素相结合使用。 6、及时田间营养诊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7、合理确定基肥、追肥用量,并采用适当的施肥方法。

植物营养与肥料本科

西昌学院成人本科《植物营养与肥料》辅导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 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 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3. 化学诊断:分析植物、土壤的元素含量,与预先拟订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而作 出丰缺判断。 4. 分期效应:指某一个生育阶段中,水稻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如氮、磷、钾)所能增加的稻谷产量,以PE(partial effeciency)表示。 5.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肥料中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溶性的磷酸一钙转变为难 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从而降低过磷酸钙有效成分的含量。 6、下列哪种元素不属于高等植物所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钴) 7、番茄缺钾会得(筋腐果)。 8、下面哪种病症不是由于缺钙造成的。(苹果缩果病) 9、通过测定与呼吸有关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作为钾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 10、(叶柄(叶鞘) )常成为组织速测的十分适合的样本。 11、植物缺硼会造成下列何种病症。(油菜的“花而不实”) 12、蚕豆缺(铜)时,花的颜色由深红褐色变为白色 13、镍是(脲酶)的金属辅基。 14、苹果锰营养过剩时会造成(粗皮病)。 1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水稻植株氮水平的穗肥诊断。(测定NH4—N含量) 16、(氮、磷、钾)素有“肥料三要素”之称。 17、水稻缺钾因其症状发生时期、斑点形式以及易发土壤条件都有些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褐斑型、胡麻 斑型、赤枯型)。 18、植株缺锌会造成下列哪些病症:(玉米白苗病、小叶病)。 19、营养诊断的一般方法有(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 20、小麦在缺乏下列哪几种元素时会出现“不稔症”。(硼、铜) 21、植物缺氮的主要外部症状是什么?答:植物缺氮有以下的外部症状:(1)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 片首先褪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失绿均一。(2)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作物则表现为分枝少。后期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短小,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并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产量下降。(3)花少,果稀,生育期缩短,产量低,品质差。 22、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哪些?缺钾的植株为什么会出现褐色坏死组织?答: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植株生 长缓慢、矮化;植株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然后变褐,焦枯;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叶肉突起,叶脉下陷;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早衰。 植株出现褐色坏死组织是因为植株供钾不足会使植物组织中原有的蛋白质分解,导致胺中毒,即在局部组织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含氮化合物,如腐胺、鲱精胺。 23、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哪些促进作用?答:(1)硅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2)提高根系活力, 减轻土壤中有害物的危害;(3)使土壤有效磷增加,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4)增加防御病虫害的能力。 24、叶菜类蔬菜营养吸收特点?答:(1)在氮、磷、钾养分吸收中,主要以氮、钾为主,两者比例约为1:1。与 果菜类相比,氮的需要量明显增加。(2)叶菜类蔬菜多数属浅根型作物,根系入土较浅,抗旱、抗涝能力都比较低。(3)叶菜养分吸收速度的高峰是在生育的前期,结球叶菜吸收高峰是在结球初期,生育后期的养分吸收量与果菜相比,相对要少些。因此,叶菜类蔬菜前期的营养非常重要,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25、缺锌、缺锰、缺铁和缺镁的主要症状都是叶脉间失绿,如何来辨识?答:辨别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有三个着 眼点,就是叶片大小、失绿的部位相反差强弱,分析如下:(1)叶片大小和形状:缺锌的叶片小而窄,在枝条的顶端向上直立呈簇生状。缺乏其他微量元素时,叶片大小正常,没有小叶出现。(2)失绿的部位:缺锌、缺锰和缺镁的叶片,只有叶脉间失绿,叶脉本身和叶脉附近部位仍然保持绿色。而缺铁叶片,只有叶脉本身保持绿色,叶脉间和叶脉附近全部失绿,因而叶脉形成了细的网状。严重缺铁时,较细的侧脉也会失绿。缺镁的叶片,有时在叶尖和叶基部仍然保持绿色,这是与缺乏微量元素显著不同的。(3)反差:缺锌、缺镁时,失绿部分呈浅绿、黄绿以至于灰绿,中脉或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有的绿色。绿色部分与失绿部分相比较时,颜色深浅相差很大,这种情况叫作反差很强。缺铁时叶片几乎成灰白色,反差更强。而缺锰时反差很小,是深绿或浅绿色的差异,有时要迎着阳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与缺乏其他元素显著不同。

肥料选用五大原则

肥料选用五大原则 施肥是个技术活,方法不对,努力白费。需要针对不同土壤的肥力情况以及作物的营养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肥料,其次,合适的施肥时期以及施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此外,还需要注意不同肥料间的合理搭配,使肥力达到最高最有效。 针对土壤特性选择肥料 中国南北土壤差异很大,南方地区的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磷肥宜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 北方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褐土等多呈碱性,磷肥宜用偏酸性的过磷酸钙; 连续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也逐步酸化,且钙镁缺乏,磷肥宜选用碱性钙镁磷肥、磷矿粉等,既可调节土壤酸度,又可供应钙镁元素; 有盐渍化特征的碱土、盐土,尤其是滨海盐土,易施用磷石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针对植物营养特性选择肥料

一般蔬菜是喜硝态氮的作物,氮肥宜选用硝酸铵、硝酸钙等; 鳞茎类蔬菜对硫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硫较多的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镁、硫酸钾等; 十字花科的蔬菜对硼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硼较多的硼酸、硼砂等; 鲜食性的瓜菜如西瓜、甜瓜以及茶叶等对氯毒害敏感,不宜选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 大白菜、番茄等易出现缺钙症状(干烧心、蒂腐病),宜用含有效钙较多的过磷酸钙和硝酸钙; 水果、茶叶需要大量的有机肥。 针对作物生育期选择肥料 种肥选用中性高浓度的复合肥料,拌种肥一般选择专用性强的肥料; 基肥可选用低浓度肥料,也可选用高浓度复合肥料; 追肥多选用高浓度速效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 灌溉施肥及叶面喷肥时,要选用高浓度、易溶解、残渣少的肥料如德默尔天叶的叶面肥,以及尿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等。

选择合理的施肥方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种类、品种、不同部位有关,又与施肥技术和环境条件有关。 在育种方面,把低硝酸盐含量作为育种目标之一是有意义的; 在施肥技术与环境条件方面,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土壤中氮的浓度和氮的种类等有密切关系,土壤中氮浓度越高,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越高,尤其在后期。所以,施用氮肥宜早,且不宜过多。 使用专用、复合、特种肥 由于优质农产品对土质、肥料要求不同,更需要专用肥。例如,生产大蒜需要含硫较高的肥料,生产啤酒大麦需要减少氮肥的比例,生产500公斤小麦与600公斤小麦的配比不同。 除了以上几点外,也要知道肥料之间有“相克”矛盾。比如多施磷肥,多余的有效磷与土壤中的有效锌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锌沉淀,而引起土壤有效锌的缺乏。不仅如此,多余的有效磷还会抑制作物对氮的吸收,引起氮的缺乏。又比如多施钾肥,多余的钾会减少作物对氮、镁、钙、硼和锌的吸收,引起农作物体内缺乏这些营养元素。 即使是有机肥也不可过多施用。如果施用过多,土壤中微生物与农作物会出现“争氮”“夺氮”的矛盾,引起土壤一段时间内暂时缺氮,而且多余的有机质与锌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会降低锌的有效性。

2第一节 施肥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施肥的基本原理指导施肥的基本原理,最早是植物营养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德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来的,归纳起来为以下几点: 一、养分归还学说 李比希提出,每种植一次作物,必然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土壤的养分就会愈来愈少,土壤的地力就会逐步下降,因此,要恢复土壤的地力,就应当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否则,作物产量就会逐步下降。归还的方法是施肥。 归还学说作为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它指出种植业不能进行掠夺性的经营。一般来说,要有高的产量,就要有高的投入,否则是办不到的。当然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强调全部归还往往是不经济和不必要的,如果土壤中已经积累丰富的养分,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少归还或不归还的。目前,我们在施肥上应当强调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二、最小养分定律 这一原理也是李比希最早提出的,它认为,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各种养分,但决定作物产量高低,是土壤中最少的养分。人们形象地用一只装水的木桶来形容该理论。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如果最短的木板缺少,那么水就会漏掉。在这里我们要指出以下几点:第一是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不同,最小养分是指对作物的需求来说的,是相对最少,而非绝对最少的养分。第二是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第三是增加最小养分以外的其它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产量,而且造成浪费,降低经济效益,甚至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紧紧抓住最小养分进行施肥,称为补偿施肥。补偿施肥往往考虑的是土壤中最缺的养分,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不止缺少一种养分,有时很难断定哪一种养分最缺。这时就要根据土壤中多种养分的丰缺情况和种植某种作物要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均衡的供给养分,这就是平衡施肥,也是对补偿施肥的进一步发展。 三、报酬递减定律 在施肥的投入与产出比方面,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的产量也相应的增加,但两者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而是一个抛物线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施肥量达到一定的量以后,每增加1个单位的施肥量所增加的产量是逐步减少的。在到达最高点后,如果继续增加施肥量,产量不仅不增加,反而是在减少。 四、因子综合作用规律 作物产量的形成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品种等因子影响。 不同养分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效应。例如,某土壤既缺氮,又缺磷,与不施肥比较,单施氮肥可增产30%,单施磷肥可增产20%,氮肥和磷肥同时施用可增产50%,这就是氮磷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应,数理统计学上称为连应或交互作用。以上例子是正的交互作用,有时也有负的交互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同养分之间的配合,往往是正的交互作用。肥料与水分、肥料与品种、肥料与种植密度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的效应。因此,我们在实际生产中要充分发挥肥料的养分与养分之间、养分与其它农业生产措施之间正的交互作用,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这是我们提倡的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 思考题: 1、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配方施肥: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 2、阐述合理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效应。 合理: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及减产。 第一章施肥原理 思考题: 1、解释概念:养分归还学说: 1. 原意: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地施加灰分。 2. 内涵:.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率:1. 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2. 内涵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 ②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③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面积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 米氏学说:①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②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的产量(y)之差成正比。 6

施肥技术复习提纲

一.绪论 1.施肥中存在问题:①肥料结构不合理,重N,轻K,K不足②地区分配不平衡③肥料利用率低④高浓度肥料的产品数量有待提高⑤引起环境污染,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2.施肥对环境的影响:施肥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但当施肥不合理时,将会对环境产生一系列的问题。(1)对土壤的影响:①引起土壤酸化或盐碱化,长期使用氮肥导致中型或酸性土壤的PH下降,大量施用含有钠以及钾的肥料可能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PH值上升②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大量施用含有氨根,钾离子等一价阳离子的化肥会使土壤胶体分散,理化性状恶化。水肥气热失调,肥力下降③导致土壤污染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2)对大气污染,施肥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NH3的挥发,反硝化过程中生成的NOx,沼气及有机肥的恶臭等,大气氨含量增加,可增加经由降雨等形式进入陆地,地水体的氨量,成为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之一。(3)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施肥对农田地表,地下径流中氮磷养分的增加有重要影响,而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4)引起地下水污染施肥时使用的各种形态的氮在土壤中会经微生物等作用而形成NO3-N,它被土壤吸附,最易随水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失去作为饮用水功能。 3.合理施肥: (1)内容:是在综合考虑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特点、肥料特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实现培肥地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与保护环境相统一为目的,将肥料施于土壤或作物以调节作物营养平衡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2)意义:①从经济意义上讲,通过合理施肥措施,协调作物对营养需求和土壤缺肥的矛盾,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即用较少的肥料投资获得较高或最大的经济效益来降低成本,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②从培肥土壤和环境角度来讲要达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为作物高产稳产创造良好土壤条件;③合理施肥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防止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3)评价标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改土。 4.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2.协调营养平衡原则;3.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原则;4.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 5.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 二.施肥的基本原理 1 养分归还学说基本内容: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这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养分将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 2 最小养分律基本内容: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 报酬递减律基本内容: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4 因子综合作用律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5 养分归还学说的评价:作为施肥的基本理论是正确的,但是也有其片面性和不足之处。 1.完全归还的观点片面的; 2.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有一些错误的见解,他认为大气中的碳酸铵是植物氮素营养的直接来源,土壤从大气和降水中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氮素来满足植物的需要,不必向土壤归还氮素,所以,他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估计着眼于P,K等矿质元素上,因而只强调向土壤补充P,K等矿质元素。 3.李比希对有机肥料中氮的含量与腐殖质的改土作用认识不够,过分强调矿质肥料提供灰分元素重要性。 4.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6 最小养分律、因子综合作用律与合理施肥的关系:最小养分律确定各种作物所需的养分之间的适当比例关系,从而确定最小养分,从而使施肥合理选择适宜肥料品种和适宜用量,有针对性施肥才能提高产量。因子综合作用律与合理施肥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三.肥料效应函数 1 生产函数: (1)概念: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由于生产因素(肥料的种类、品种的差异、灌溉条件)的不同,所获的产量不同,这种反映生产关系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生产函数。 (2)类型:报酬固定型,报酬递减型,报酬递增型3类 2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增加;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降低;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的切线的斜率的集合)。 (2)总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的集合是平均产量曲线。 (3)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两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最高点以前,边际产量曲线大于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是递增的;在最高点以后,边际产量曲线小于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是递减的。 3 一元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式的表达式: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绪论 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 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 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施肥科学研究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tion returns)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 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 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小养分学说(law of the minimun nutrition)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低。②最 小养分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③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 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 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 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1.施肥的目的:①为了营养作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②为了改良和培肥土壤;③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2.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①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②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Ⅰ、有机肥在 培肥地力中的作用。Ⅱ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3.有机肥的作用: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②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 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③增强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 4.协调营养平衡原则:①施肥是调控作物作物营养平衡的有效措施;②施肥是修复土壤营养平衡失调的基本手段。 5.元素类型:大量:C、N、O、H、P、K 中量:Ca、Mg、S 微量:Fe、Mn、Zn、Cu、B、Mo、Cl 有益:Co、Ni、Se、Na、Si 6.施肥与作物产量:把每千克肥料养分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称为肥料的生产系数(production index,PI) 7.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达到最高产量之前;②随着施肥量的增 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最高产量出现之后;③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和最高产量同步出现。 8.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也称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coefficient)或肥料回收率(recovery rate)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种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9.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①施肥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施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③施肥引起的地下水 污染;④施肥引起食品污染。 第三章养分平衡法 1.养分平衡施肥法(nutrition balance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 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2.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际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 3.几个参数的确定:①基础产量;②目标产量;③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④肥料利用率;⑤肥料中有 效养分含量。

第一章 水肥一体化技术基本原理

第一章水肥一体化技术简介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作物生产的目标是用更低的生产成本去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的经济效益。从作物的生长要素来看,其基本生长要素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和养分。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前三个因素是人为难以调控的,而水分和养分因素则可人为调控。因此,要实现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合理调节水肥的平衡供应非常重要。 在水肥的供给过程中,最有效的供应方式就是如何实现水肥的同步供给,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作用,在给作物提供水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作用,实现水肥的同步供应,即水肥一体化技术。那么,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呢?狭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如通过喷灌及滴灌管道施肥。 图1-1 雷州半岛的香蕉园通过滴灌施用硫酸钾镁肥

图1-2 山地砂糖桔果园通过滴灌系统施用氯化钾 图1-3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通过滴灌系统施肥的场面 广义讲,就是水肥同时供应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除通过灌溉管道施肥外,如淋水肥、冲施肥等都属于水肥一体化的简单形式。

图1-4 广东冬种马铃薯地区拖管淋水肥的场景 图1-5 菜农挑担淋水肥的场景

图1-6 海南西瓜种植户通过膜下水带施液体肥的场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种植业生产的一项综合水肥管理措施,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优质、高效、环保等优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国外有一特定词描述,叫“FERTIGATION”,即“FERTILIZATION(施肥)”和“IRRIGATION(灌溉)”各拿半个字组合而成,意为灌溉和施肥结合的一种技术。国内根据英文字意翻译成“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加肥灌溉”、“水肥耦合”、“随水施肥”、“管道施肥”、“肥水灌溉”、“肥水同灌”等多种叫法。“水肥一体化”这个称谓目前被广泛接受,而“管道施肥”笔者认为更加形象贴切,肥料自身不会从管道流动,必须要溶解于水才能随管道流动。这很容易区别于传统的施肥。针对于具体的灌溉形式,又可称为“滴灌施肥”、“喷灌施肥”、“微喷灌施肥”等。 灌溉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的蒸腾失水及土面蒸发失水,必须要源源不断补充土壤水分作物才能正常生长。而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这要从植物是如何吸收养分说起。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三个过程。一个叫扩散过程。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根系吸收。第二个过程叫质流。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第三个过程叫截获,即养分正好就在根系表面而被吸收。扩散和质流是最重要的养分迁移到根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离不开水做媒介。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

任务三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 1.对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只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 B.在植物新代中起催化作用 C.参与植物体物质的转化与运输 D.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贮藏物质和生活物质 2.对钾的生理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B.植物体许多酶的组成成分 C.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 D.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抗高温、抗病性、抗倒伏、抗早衰等能力 3. 对磷的生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酶等的成分 B.在糖代、氮素代和脂肪代中有重要作用 C.磷能提高植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 D.能促进叶绿素合成,促进光合作用 4. 下列植物营养临界期说法错误的是()。 A.小麦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 B.油菜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五叶期 C.水稻氮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和幼穗分化 D.棉花氮素营养临界期在现蕾初期 5.下列关于玉米氮素营养临界期的判断准确的是()。 A.幼穗分化期 B.分蘖期 C.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D.拔节期和分蘖期 6.下列关于棉花的磷素营养临界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二叶期 B.二叶期和三叶期 C.三叶期 D.三叶期和四叶期 7.玉米氮肥的营养最大效率期是( )。 A.喇叭口期至抽雄初期 B.喇叭口时期 C.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 D.抽雄期 8. (2015年高考题)小麦磷素营养临界期在( )。 A.灌浆期 B.扬花期 C.抽穗期 D.三叶期 9.植物在( )时期,对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及相对吸收速率都是最高的。 A.苗期 B.营养最大效率期 C.营养临界期 D.生殖生长期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doc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3、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做美篇等。 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12电话、订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 9、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照仪等。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风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 13、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从北方吹来。 14、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 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 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等。 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 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 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

苗木施肥原理与措施

苗木施肥原理与措施 育苗施肥的目的在于增加植物营养,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施肥要符合经济原则和技术原则。 施肥的经济原则,首先是施肥的经济支出不得大于其经济收入,而且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以巩固和发展林业 育苗事业。苗圃施肥应有经济分析,它不仅要看通过施肥对提髙苗木质量促进苗木生长的效果,还要看通过施肥能 否提高苗木的产量、缩短苗木的培育期和提高成苗率。 施肥的技术原则是合理施肥的依据。简单说来,就是看天、看地、看苗施肥。(一)看天 是指根据气候情况确定施肥措施。确定施肥措施时,要考虑育苗地点的气候条件和施肥时(主要是追肥)的天气条 件。苗木整个生长期的平均气温、土温(或某一时期的平均温度)>早霜、晚霜日期,苗木生长期内降雨量的分配、风 力、蒸发量以及苗木越冬条件等,是确定施肥制度时必须考虑的。. 如不考虑育苗地点的早霜期,盲目增加施肥量和追肥次数,会引起苗木贪青徒长,遭受霜害。这是北方苗圃施肥要 注意的问题。

在苗木生长期内,温度高低,湿度大小,都直接影响苗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当温度低时,苗木吸收的养分少,尤 其对氮、 磷养分吸收受到限制,而对钾的吸收影响则小些。温度髙时苗木吸收的养分多。此外,气温偏高年份第一次追肥宜适 当提早。 多数苗圃都有较好的灌溉设施,不易受干旱的危害。但是,在降雨量偏多的年份,尤其在生长末期的降雨量偏多,施 肥量大的圃地容易发生贪青,造成霜害。 苗圃越冬条件对苗床越冬的苗木有很大影响,这些苗木的营养状况,关系到苗木抗冻能力和翌春的复苏。经验证明 ,营养状况良好的红松苗比营养状况不良的红松苗越冬死亡率低,翌春萌动时间早。(二)看地 是指要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是否施肥,施哪种肥料,以及施肥量的多少,都必须按土壤性质和肥力来确定。 1-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施肥: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气、热等诸多物理性质,因此,对不同质地的土壤施肥神类和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