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英美判例

如何阅读英美判例
如何阅读英美判例

一、阅读判决书的意义:

英美法的精华部分深藏于法官的判决意见里,通过阅读和分析法院判决书了解他们的法律推理和解释方法,提高我们的法律思维水平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下列法官的判决书值得我们细读和揣摩:

Justice Marshall (U.S.) 马歇尔

Justice Holmes (U.S.) 霍姆斯

Justice Cardozo (U.S.) 卡多佐

Justice Posner (U.S.) 波斯纳

Lord Mansfield (U.K.) 曼斯菲尔德

Lord Danning (U.K.) 丹宁

判决书在英语里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如opinion, decision, judgement等,我们翻译为“法官意见” 、“判决意见” 、“判决”等。

由于英美法院的判决书以说理充分、分析透彻的特点见长,所以在篇幅上都比较冗长,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一要有耐心,二要抓要点。那么怎么抓要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判决书的文体结构特点有一个概括地了解。

二、判决书的文体结构:(以美国为例)

(一)抬头部分(Heading)

1案件名称:主要表明当事方,但是有别于我国通常在案件名称内标明案由。

(如:“唐某杀人案” [刑事],或“星星公司诉月亮公司担保合同纠纷案”[民事])

2 索引信息:例如该案件出自哪本案例集或判例汇编,第几卷,第几页等。

3 审理法院:在美国,因各州、审级不同而各有不同。

4 判决日期

下面我们以“布什诉戈尔” 案 Bush v. Gore, 531 U.S. 98 (2000) 为例作一说明:

Bush v. Gore, 531 U.S. 98 (2000)

(原告)诉(被

告)(审理法院)(判决日所属年份)

注意:

① U.S. 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The Supreme Court of United States)。

② Plaintiff的位置也可能是appelant(上诉人), defendent的位置也可能appellee(被上诉人)。

PRACTICE→ Bartle v Home. Owners Coop., 309 NY 103 (1955)

Marbury v. Madison, 5 U.S. 137 (1803)

(二)事实部分

1.案件法律程序简介(procedual history)

在事实部分之前,初审案件通常要简要交代案件当事人(parties)、案由(Cause of action)、起诉以及受理情况;上诉案件通常介绍一审案件的判决结果、当事人上诉及二审法院受理情况、二审法院判决结果。

在这部分要重点搞清楚当事人的诉讼请求(claim or request)和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以及当事人诉讼请求所归纳出来的争议点(issues)。

issues指争议中的法律问题或法律焦点(points of law in dispute)。过去,法院习惯用whether开头的问句来表达争议案件的法律焦点,现在经过“平易英语改革”(the plain english),也有用普通疑问句的。

PRACTICE→ the issues in the lotus case

2. 案件事实 (facts)

和我国法院判决书结构相似,也有案件事实部分。

根据法律适用的基本步骤:以特定法律规则为大前提,以案件的法律事实为小前提,所得结论就是判决结果。

该步骤图示如下:

法律规则 (rules)

+

法律事实 (facts)

判决 (judgement)

注意:

判决书内所列事实并非全为法律事实 (legally relevent facts) , 我们应该重点要寻找那些与案件争议相关的法律事实。

3. 法律规则 (rules)

不同的法律渊源→ 大陆法系:法典或成文法

→ 普通法系: 1 制定法或

2 先例规则或

3法官当庭造法

(特定案件中具体适用三种中的那一类要视情况而定。)

4. 推理方法 (reasoning)

deduction (演绎法, 两大法系司法过程中的通用方法)

for example →

大前提 humanbeing like travalling.

+

小前提 I'm human.

结论 I like travalling

so →

大前提 The Law prescribes that ' You shall not kill.'

+

小前提 Jack killed two people.

结论 Jack has broken the law (hence he should be sentenced) . 5. 法律结论 (Holding)

是对法律争议点(issues)的回答,分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两种。格式上通常出现在判决书的前部,跟在案件法律程序简介部分之后。

6. 判决 (Judgement)

是对当事人间最终权利分配和救济情况的总结,意在定分止争。

在程序上,二审分to affirm(维持)、to reverse (驳回)等

三、总结:

我们阅读判决书要重点看下面两方面:

一、法院适用的法律规则到底是什么?制定法还是普通法(遵循先例)亦或是自己造法?法官在判决书里适用的规则是明确的表达出来还是在暗示(imply)?

二、法院如何认定法律事实,排除与案件无关的事实?

四、推荐读物:

法庭程序类:

《O .J. 辛普森案诉讼文书选》, 法律出版社

判例阅读指导类:

潘维大:《英美法导读》, 法律出版社

阅读材料类:

沈四宝:《国际商法教学案例选编》, 法律出版社

工具书类:

布赖恩.加纳:《布莱克法律词典》(第八版),西方出版公司

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

杨桢教授谈如何学习英美法

问题一:以一个初学英美法的大一新生而言,能否请教老师如何让学生在陌生的法域里面建立正确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请老师推荐几本适合及引导学生入门的英美法书籍?

答:英美法这科目,从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刚刚开始接触英美法也会感到迷惘或害怕,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有面对它的勇气和决心。害怕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感觉,但是绝对不能用『害怕』二字当作逃避的借口,在有借口的前提下,绝对不可能把英美法念好的。英美法本身并不是一门绝顶困难的学科,我们除了要建立起面对它的勇气之外,在另外一个实际面上,也必须一直充实自己本身的英文能力,尤其应该好好利用寒暑假来充实它。

我这里准备了三本书介绍给同学参考,第一本是Learning the Law(英国Stevens出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所有英美法系国家一年级的法律系学生必读的入门书,它有一点法律哲学的味道,用一种毕业生提携新鲜人的立场写成的,有法学方法的研究心得,法律实务上应该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等等;第二本书是An Introduction to Law(LBC Information Services出版),以上两本书是我去澳洲念书时,教授一开始就叫我念的书;第三本书是A Career in Law(澳洲Adelaide Law Review Association出版),这是介绍一个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系学生所拥有的生涯选择机会。

问题二:英美法的基本原则是由判例衍生习惯,再由习惯归纳出法理;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案例,是否有迅速而切题的准备方法?又对于本国法和英美法的不同,如何让学生能够厘清二者的差异性?

答:如果要问的是准备的方法,那便又回到原来的老话题,案例念得越多,就越能抓到阅读案例的要领,当然案例要想念得多,就得具有足够的英文能力,但英文能力也可以由法律书籍的阅读来充实。总的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快捷方式或诀窍,英美法的东西就是要靠多读多看,不要轻易地被沮丧所击败(frustrated),自然地你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被训练出来。

关于本国法和英美法的差异,在这几十年来可以说是互相影响的。英美法长期以来都是用判例拘束原则当作审判的主要运作模式,而且近几十年来所作的一些Act之类的成文法仍然是沿用Common Law里面的原则成果。所以英美法国家里的成文法虽然有和大陆法国家成文法相似的外观,但是它们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至于英美法最大的不同,也是它的长处,就是它的灵活性相当好,可以随着社会的变迁,对特定事项的价值判断和公平正义思想的改变,做出合适的裁判。本国法的判例是由最高法院选编而成,在实务见解上它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法官也只是将它们当作参考而已,常见的是用来支持自己的判决,作为判决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不像英美法会受判例的拘束。

问题三:英美法的教学是我们东吴引以为傲的一个传统,请问老师在现今我国的司法领域里,有哪些法域是大量继受自英美法系的国家呢?

答:最具代表性的是动产担保交易法,几乎完全抄自美国;其它像消费者保护法、公平交易法等也继受自英美法系国家相当多。另外像是海商法和国际间的商务法律,则是受到历史发展的影响,在这些法域中,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制也常常被立法者拿来参考。

问题四:如果一个台湾的留学生决定到一个种族思想强烈的国家去留学,在生活上及课业上有没有特别需要留意的地方?

答:种族问题在一部份的国家里的确是免不了的一个问题,但是很幸运地这个问题在校园里面并不是很明显;对一个留学生来说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他居住的地方。我们在选择住处的时候,如果不能住在学校里的宿舍的话,也要选择学校附近专门供外国学生居住的宿舍,例如日本人、韩国人住在一起,习性比较接近,这是第一件要注意的事;不要和无法沟通的恶邻住在一起,免得自己除了图书馆以外无处可去,这是第二件要注意的事;入境随俗,融入所有当地学生的习俗和穿著,不要让自己成为举止怪异或让人有招摇的印象,这是第三件要注意的事。

与外国人交朋友,道理其实跟交中国朋友是一样的。对外国人大方一些,偶尔给他们占点小便宜,『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只要真诚相待,留学生也可以结交一些当地的朋友。少数人比较内向的,也可以考虑加入学校的教会组织,再考虑自己的时间,结交到一些有相同信仰的朋友。

问题五:我们知道杨老师在年轻时就完成了一本合着的英美法著作,请问老师您是如何一步一脚印地走上的这条英美法

教学的路呢?

答:这个可就说来话长了,当时我的老师是李俊老师,学问又好,又刷人刷得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便钻研教材,勤查字典都查得快破了,渐渐地老师知道你用功后,也不会为难你,自己也对英美法从初期的害怕到逐渐产生兴趣,便提笔开始写文章,投到当时国内的几个法学期刊像是法律评论等等。没想到一投就注销来了,这时除了拿稿费的欢喜以外,便是自己成为「小法律人」的喜悦,在经济和学问的两个诱因之下,我便不断地针对单独的英美契约法标题像是Offer、Acceptance 等等不断地投稿。到了四年级的暑假就利用寄宿在学校的时间将历年来的投稿稿件整理一番。这时候法律系系主任吕光教授也知道我一直都在投稿,便在一次碰面的机会和我说:「何妨整理整理全部的资料让我看看?」因为当时并没有影印纸,所以我就用手抄的方式抄录了二十多万字交给老师。两个多星期后不见消息,我私底下想:是不是写得不好,教授才不予置评呢?结果老师后来告诉我说,再修改一部份加以整合之后,他要将它出书。我很希望封面能并列我的名字,老师也同意,于是这本书就在我毕业前出版了,成为我大学生活印象最深刻的脚注。

所以在这里我也要说几句激励的话:同学们年轻时一定要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记忆,这样子将来年长回顾时,才不会有遗憾。我也希望同学们努力写作,不但自己回味,还可以帮助学弟妹一步步爬上来,在英美法的殿堂里可以站得稳定而且看得远。

如何阅读英文案例

[ 屈文生 ]——(2005-1-26) / 已阅8880次

如何阅读英文案例

How to Read English Cases and Citations

(大连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屈文生)

第一部分

案例通常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

一、案例名称(Case Name);例如:Marbury v. Madison (马伯里诉麦迪逊), v is short for versus.是“诉”的意思。

二、判决法院(Court rendering the opinion);例如:New Jersey Supreme Court (新泽西最高法院)。

三、卷宗号;案号(Citation);例如:93 N.J324, 461 A. 2d 138 (1983),这说明该案出自《新西汇编》第93卷,第324页,以及《大西洋汇编》第二辑第138页,该案判决于1983年。此处,A 是Atlantic Reporter的缩写。像这种指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处的卷宗号叫作:“平行卷宗号”,其英语表达为“parallel citation”,意思是“An additional reference to a case that has been reported in more than more reporter.”广义上卷宗号包括上述一、案例名称;

二、判决法院。

四、主审法官姓名(Justice wrote the opinion)。

五、判决书(opinion: stating the issue raised, describing the parties and facts, discussing the relevant law, and rendering judgment.)判决书是整个案例的主体部分,其中包括法律争议(Issue)、双方当事人情况、事实经过、判决采用的相关法律以及判决结果。

判决书的阅读过程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时态主审法官的意见用现在时态;前审法院的意见用过去时态。2. 主审法官的意见是法院意见。3除法院意见外还有两种意见,它们被称为“反对意见”(dissenting opinion or dissent)与“配合意见”(concurring opinion)。Dissenting opinion: opinion offered by a judge disagreeing with the majority panel of judges’ conclusion; “反对意见”指不同意大多数法官判决结论之某一法官的意见;Concurring opinion: opinion written by a judge agreeing with the majority’s conclusion but not its reasoning. “配合意见”是指同意大多数法官的意见,但是不同意判决结论的推理之某一法官的意见。

六、法庭投票(Votes of the court)例如在七名大法官审理的情况下,有几名法官的意见是“维持原判”(affirmance),有几名法官的意见是“撤销原判、发回重审”(reversal and remandment)。

第二部分

一、什么是citation?

由于卷宗号这一块涉及内容庞杂,这里再逐一特别说明一下。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布莱克法律字典》中citation的定义:A reference to a legal precedent or authority, such as a case, statute, or treatise, that either substantiates or contradicts a given position. (p.237) 7th edition. 由于a citation is a reference to a legal authority,因此,citation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这样以后的参考者才容易检索得到。正如《布莱克法律字典》所指出的一样,Citation formats exist for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legal sources including cases, statutes and secondary legal materials.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format for each of these different types of sources will enable the researcher to more independently locate materials in the law library.

案例之中的卷宗号通常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a. 案件双方当事人姓名(the names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lawsuit);

b. 包含案件全文的汇编卷号( the volume number of the reporter containing the full text of the case);

c. 该案例汇编的缩写名称(the abbreviated name of that case reporter);

d. 案例开始的页码数(the page number on which the case begins);

e. 案件判决年份(the year the case was decided);有时还包括

f. 案件判决法院(the name of the court deciding the case)。

举例说明: Hebb v. Severson, 201 P.2d 156 (Wash. 1948). 在这个例子当中,Hebb是原告(plaintiff),Severson 是被告(defendant)。我们可以在《太平洋汇编》第二辑201卷第156页(volume 201 of the Pacific Reporter Second Series beginning on page 156)找到这一案例。该案是由华盛顿州最高法院(Washington State Supreme Court)于1948年判决的。

二、如何阅读案例(cases)之中的citation?

确定卷宗号之中的缩略码。请对照下列列表,找出缩略码(abbreviation)的汇编全称(full reporter title). Abbreviation Title 汉语汇编名称

A. Atlantic Reporter 大西洋汇编

A.2d. Atlantic Reporter, 2d Series 大西洋汇编第二辑

Cal. Rep. California Reporter 加利福尼亚州汇编

F. Federal Reporter 联邦汇编

F. 2d. Federal Reporter, 2d Series 联邦汇编第二辑

F. 3d. Federal Reporter, 3d Series 联邦汇编第三辑

F. Supp. Federal Supplement 联邦补充案例

L. Ed. U.S.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Lawyers’ Edition 美国最高法院案例汇编,律师版

L. Ed. 2d. U.S.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Lawyers Edition, 2d Series 美国最高法院案例汇编,律师版第二辑

N. E. Northeastern Reporter 东北汇编

N. E. 2d. Northeastern Reporter, 2d Series 东北汇编第二辑

N. W. Northwestern Reporter 西北汇编

N. W. 2d. Northwestern Reporter, 2d Series 西北汇编第二辑

N. Y. S. New York Supplement 纽约补充案例

N. Y. S. 2d. New York Supplement, 2d Series 纽约补充案例第二辑

P. Pacific Reporter 太平洋汇编

P. 2d. Pacific Reporter, 2d Series 太平洋汇编第二辑

S. Ct. Supreme Court Reporter 最高法院案例汇编

S. E. Southeastern Reporter 东南汇编

S. E. 2d. Southeastern Reporter, 2d Series 东南汇编第二辑

So. Southern Reporter 南方汇编

So. 2d. Southern Reporter, 2d Series 南方汇编第二辑

S. W. Southwestern Reporter 西南汇编

S. W. 2d. Southwestern Reporter, 2d Series 西南汇编第二辑

U. S. United States Reports 美国案例汇编

再举两例说明,例如:Morgan v. United States, 298 U.S.468, 56 S. Ct 906, 80L.Ed. 1288 (1936) 表示:摩根诉美国,收集在美国案例汇编第298卷,468页开始;最高法院案例汇编第56卷906页开始;美国最高法院案例汇编律师版第80卷,1288页开始,1936年判决。 For example, a popular name for a Supreme Court case is: Roe v. Wade

Which translates as Plaintiff versus Defendant

原告罗诉被告魏德

The official citation for this Supreme Court decision is:

410 U.S. 113

Which translates as Volume 410 United Stated Reports Page 113

410卷美国案例汇编 113页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t publishers for legal documents such as court decisions. (Libraries usually only carry one of these published versions.) These publishers may be referred to in parallel citations for this case.

例如,该案的平行汇编是:

93 S. Ct. 705

Which translates as Volume 93 Supreme Court Reporter Page 705

第93卷最高法院案例汇编 705页

Or

35 L. Ed. 2d 147

B.

Which translates as Volume 35 U.S. Supreme Court Reports, Lawyers Edition, 2nd Series Page 147 第35卷美国最高法院案例汇编律师版第二辑 147页

该案完整的卷宗号(full citation)就是:

Roe v. Wade 410 U.S. 113 93 S. Ct. 705 35 L. Ed. 2d.147 1972

Case name Official citation Parallel citation parallel citation Date of opinion

香港法概论总汇

香港法概论名词解释 1.附属法例: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条例授权其他机关或个人在指定的范围内制定的法律,这些附属法例通常称为“规例”、“附例”或“规则”。 2.“邻舍原则”:如果我们可以合理预见到我们的行为可能直接地、在合理范围或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对他人造成损害,那么我们便对该他人负有谨慎责任。 3.家庭子女:是指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法律概念,不仅指婚姻双方的子女,亦包括被双方视为其家庭子女的孩子。 4.原诉传票:是针对案情事实没有重大争议,主要争议为法律问题的民事诉讼文书。 5.法律援助制度:是香港法治精神的基石。香港法治成功的一面,是重视和推行全面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是为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提供代表律师或大律师(有需要时),代表他们在香港的法院进行诉讼。 6.被胁迫:是指被告人的生命或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威胁,且这威胁十分迫切。 7.诽谤:是指任何对当事人(原告人)以外的人(即第三者)发表有损原告人的陈述,使他陷于憎恨、耻笑、蔑视等反感之中,使他在社会一般正直人士心目中的地位被贬,或成为他们所回避的人。 8.传讯令状:是民事诉讼最常用的起诉文件,适用于所有侵权或合约的诉讼。 9.衡平法:由英国原来的衡平法法院的大法官在处理专门的申诉案件时,为避免过分重视令状和程序方面的技术性问题,而集中考虑案情的理据得失,由此而发展出的有别于普通法的法律规范。 10.罪刑法定原则:是香港刑法的基本原则,即犯罪与刑罚由法律明文规定,其内核是“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者不处罚”。 11.事实自证法则:是由马洪诉奥斯本案所确立的原则,是指如果损害事实本身即足以说明被告存在疏忽,原告即可免负举证责任。 12.无罪推定原则:是指任何人在法院判定其有罪之前,假定其无罪。这一原则是“贯串整个英国刑法制度的金线”,影响到刑事诉讼程序的每一环节。 13.判例法是指从法院在判词内所列出的理据所推论出来并累积产生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14.企图罪是指被告人作出的某项行为只超乎该犯罪行为的预备作为者。 15.披露文件程序是指与讼双方得向对方提交一份文件清单,列出各自拥有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文件,不论这些文件是否对己有利。 16.可撤销婚姻:即可使无效婚姻,是指一段一直被法律认定为是有效而持续的婚姻,直至被法院判定为无效,才被废止或撤销的婚姻。 17.串谋罪是指两人以上协议实施不法行为或协议以不法手段实施合法行为。 18.协议分居即是夫妻之间私下同意将夫妻关系疏远,所以无须经法院批准或是牵涉诉讼程序。 19.庭内和解即“诉讼上之和解”,是指在诉讼进行中,法院法官利用劝解的方法,促使原告和被告同意而达成的和解。 20.习惯法是指被认可并上升为法律的传统风俗习惯。在香港,主要表现在关于家事法、土地法和继承法方面的规范。 21.“雷兰与弗莱彻法则”是英国判例法所确立的一项民事侵权法律规则,这项法则所规定的是绝对责任(严格责任),不以行为人的故意或疏忽为责任条件。 22民事诉讼的非正审程序是指正式审讯前的诉讼程序。一般在高等法院的内庭由司法常务官进行聆讯,不传召证人。

美英报刊阅读教程Lesson 34 课文

Lesson 34 Out of the Blue On a picture-perfect Texas morning, the shuttle Columbia was heading home when tragedy struck, leaving America and the world wondering what went wrong-and honoring the lives of seven brave astronauts. By Evan Thomas 1) Tony Beasley, an astronomer at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ot up early, along with his wife and mother-in-law, to watch the space shuttle fly overhead. It was a little after 5:45 a.m., California time, 7:45 a.m. at Mission Control1 in Houston, 8:45 a.m. at Cape Canaveral in Florida. Beasley could see the bright glow of the shuttle as it came over California’s Owens Valley, bound for a Florida landing, still 60 miles high, traveling at about 20 times the speed of sound. Then he noticed some bright flashes, just small ones at first. Beasley idly wondered if the shuttle was shedding some debris as it entered the atmosphere. He didn’t make much of it;2 he thought he recalled that space shuttles sometimes lost a few tiles as the craft burned into the atmospnere. But then he noticed a large pulse of light. “It was like a big flare being dropped from the shuttle,” he told Newsweek. “It didn’t seem normal.” 2) A few minutes later, a few hundred miles to the east in Red Oak, Texas, Trudy Orton heard a boom as she stood on her front porch in the brightening morning. She thought it was a natural-gas explosion. “My house shook and windows rattled.” Her dog ran into the house and hid. A neighbor, loading her car, looked up and asked, “What on earth was that?” Orton lo oked up and saw a white streak of smoke across the sky. “It wasn’t a sleek little straight line like the jets make. It was billowing like a puffy cloud.” 3) At the Kennedy Space Center at 9 a.m., ET, the festive crowd-NASA officials, family members of the astronauts, local dignitaries and politicians, even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Israeli government, on hand to honor Israel’ s first astronaut, Col. Ilan Ramon-eagerly listened for the familiar sonic boom, heralding the arrival of the returning shuttle. But as the skies remained silent, the burble of chatter died down, then grew anxious. At about 9:05, mobile phones began to ring. Suddenly, officials were herding family members into buses. The countdown clock continued to wind down to the scheduled 9:16 landing. But the crowd was already gone. 4) The specialists inside Mission Control were well aware that the complex machines they put into space and then hope to bring home again are potential deathtraps. The rest of us forget, until a tragedy occurs, and the nation and the world are left mourning the loss of the astonishing array of hope and talent that routinely fly aboard the shuttles-113 trips, so far. When the shuttle Columbia disintegrated over Texas last Saturday morning, it took with it an Air Force colonel and test pilot3 (whose last job had been chief of safety for the astronaut office); a former Eagle Scout fighter jock4 (second in his class at Annapolis); a veteran African-American astronaut making his second trip into space; an India-born woman with a Ph.D. who enjoyed flying aerobatics5; a medical doctor who had performed in the circus as an acrobat; another medical doctor who was a mother, and an Israeli Air Force hero who had bombed Iraq’ s Osirak nuclear reactor in 1981. 5) The seven crew members of the Columbia were finishing a 16-day mission that had gone off without a hitch6, hi between conducting dozens of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here had been plenty of time for stargazing. Astronaut Kalpana Chawla had told reporters how much, on a prior shuttle mission, she had enjoyed “watching the continents go by, the thunderstorms shimmering in the

美英报刊选读期末考试题目

美英报刊选读课程期末考试 课程名称:美英报刊文章选读 考察性质:考查课 考查内容:论文撰写 试题 Based on what we have learned during the whole semester, choose one among the following 7 topics and write an essay about 1000 words. Your essay shall be scored grounded o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your writing skills, your insightful analysis, etc. 1. Parenting Types Directions: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have made such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merican way and Chinese way of parenting? Which one do you prefer and why? 2. Higher Education—To be or not to be? Directions: During Lesson 4, American high education systems are discussed. Please think over merits and demerits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public colleges and write an essay. 3. The “New” War Directions: During Lesson 6, we have learned deep relations among American’s politics, economy and religion. How would you comment on their relations and how do they influence American society. 4. “Change” Can Be “Forward”. Directions: In 2012, Barack Obama wins second term as U.S. president. Combining his success, please state the factors to his victory and your opinion on the American democracy. 5. Terrorized by “War on Terror” Directions: The War on Terror is the campaign launched by United States in response to the 9/11 attacks against organizations designated terrorism. Please analyze the causes of terrorism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war. 6. The Road To Come Directions: Which system do you think is better for Britain, republic or monarchy? 7. Religion and Politics Directions: 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U.S.A.?

【从寒战浅谈香港政治法律体系】

【从寒战浅谈香港政治法律体系】 ● 相信我,没有剧透 ●相信最近不少港产片影迷都是奔着《寒战2》进影院 我已不例外,作为寒战系列的忠实影迷,对第一部的研究不下十遍 ● ● ● 在寒战1中,大家是否还记得保安局局长陆明华(刘德华)在记者面前说过:香港是践行普通法的先进城市。那么什么是普通法,跟基本法又是不是同一回事呢?简单来讲: 普通法(commonlaw)

,即习惯法,最早是指英国12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判例形式出现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目前世界上通行的法律体系主要有普通法体系和大陆法(civilcode)体系两种。中国(大陆)、法国、德国等国实行的是大陆法体系,而英美等国则属于普通法体系。普通法体系与大陆法体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作为案例法,普通法是以案例为判决依据的;而作为成文法的大陆法系,则是以法律条文为判决依据。由于案例法(即普通法)是自下 审员,(地 一位做 念,Bar 律师,中国大陆是没有这个区分的),他跟我说:第一因为香港的法官很注重自己的声誉,判得好不好很多同行前辈和新闻媒体都看着,第二香港是采用习惯法的,就说你这个法官判的案子会成为下一个同类案子的参考依据。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二部出场领饭盒的“政府官员”人数明显比第一

部要多,有点搞不清这些打酱油的关系呢?我先抽丝拨茧,香港是实行行政主导的 代议民主制 (官方说法),参照市政管理学的说法即是市长议会制,就是权力集中在特首(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手中。目前,香港政府部门的大致架构就是 “ 划” 长, 是做个抛砖引玉。 在寒战2中李子雄饰演的律政司司长黎永廉在前前警务处处长蔡元祺(张国柱饰演)的帮助下“联合”一部分立法会议员、政商界人士准备与保安局局长陆明华(刘德华饰演)竞争下一届特首。就官员级别来说,律政司司长跟保安局局长不是在同一个档次上,翻看香港历任特首的资料来看,第

_先例判决_与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_刘振环

第22卷第5期河北法学 Vol .22,No .52004年5月 He bei Law S cience May .,2004 “先例判决”与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 刘振环,白 非 收稿日期:2004-01-07 作者简介:刘振环(1965-),男,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白 非(1966-),女,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 要:自“先例判决”制度在我国产生以来,引起了法学理论界的争议,作为一项司法改革的新举措,尽管存在诸多值得 商榷和需要完善之处,但它对我国司法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否定的。但“先例判决”毕竟不是判例法,如何借鉴英美法系的判例制度,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是我们法学理论界应当加以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先例判决;判例法;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 中图分类号:DF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33(2004)05-0127-04 Precedent Judgement and Establishing the Characteristic Judicial Precedent in China System LIU Zhen -huan ,BAI Fei (Law S chool ,Zhejiang Wanli Univeis ity ,Ningbo 315100China ) Abs tract :Since the “precedent judgement ”system is created in ou r country ,it has caus ed dispu tes in the boundary of the law aca -demic theories .Though it exsits many deserve problems w ith need to be perfected ,as a judicatory reform it would made positive effect to our j udicatory reform .After all the “precedent verdict ”is not the case law ,how to draw lessons from common law system and how to establish the characteristic judicial precedent in China system graduall y ,is one of the probl em that need to be res olved . K ey words :precedent judgement ;case law ;the characteristic judicial precedent in China system 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各级各地 法院新举措层出不穷。法院主动实施并在社会上造成一定效应的改革“亮点”,诸如:庭审电视直播、主审法官制度、一步到庭当庭宣判、证据开示制度、举证期限制度、统一司法考试、穿法袍敲法槌、裁判文书附“法官后语”、小额案件简易审判、设立执行局实行执行工作“垂直领导”、推行债权凭证制度、设立法官助理、单列书记员序列。建立组合新颖的审判机制以及“先例判决”制度,等等。正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其中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借鉴英美法系的“判例”制度,首创“先例判决”,规定审理同一类型的案件,法官应当参照先例作出裁决,这一改革引起司法界的关注。这无疑是新近一个时期在法院发生的改革“亮点”之一。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把制定的成文法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中原区法院推出“先例判决”制度,无疑会成为击水之石,引发涟漪在所难免。反对者认为,法院仅有司法权,即使是最高人民法院,也只有司法解释权。一个区法院无 权立法,更无权确认判例为法律渊源。“先例判决”不符合 整个中国的司法体系,客观上有强化审判委员会权力的倾向。况且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司法审判可加以参考的判例,只有最高人民法院才有权确认,并通过判例汇编或者公报等形式公诸于众。而中原区法院试行的“先例判决”制度,是将自己拔高三级,自我加冕地享有了最高法院的权力。况且,即便是经最高人民法院确认的典型判例也只不过具有“参考比照”价值,“先例判决”又何来对同类案件的拘束力? 赞成者认为,中原区法院的这项司法改革举措尽管名为“先例判决”,但与以判例法为主的英美法系的“遵循先例原则”并非完全一致。在英美法系国家里,法官判案所遵循之先例,大多是在无制定法可遵循的情况下,由法官依据本人的知识、良心以及社会习俗对案件所作的判决,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素有“法官造法”之称。而中原区法院作为先例的判决,却只是对一些新类型的、有代表性、有指导意义的案件,依据现行制定法的规定,经过认真斟酌推敲而作出的 — 127—

美英报刊阅读教程Lesson 1 课文

【Lesson 1 Good News about Racial Progress The remaining divisions in American society should not blind us to a half-century of dramatic change By Abigail and Stephan Thernstrom In the Perrywood community of Upper Marlboro, Md.1, near Washington, D.C., homes cost between $160,000 and $400,000. The lawns are green and the amenities appealing—including a basketball court. Low-income teen-agers from Washington started coming there. The teens were black, and they were not welcomed. The homeowners? association hired off-duty police as security, and they would ask the ballplayers whether they “belonged” in the area. The association? s newsletter noted the “eyesore” at the basketball court. But the story has a surprising twist: many of the homeowners were black t oo. “We started having problems with the young men, and unfortunately they are our people,” one resident told a re porter from the Washington Post. “But what can you do?” The homeowners didn?t care about the race of the basketball players. They were outsiders—in truders. As another resident remarked, “People who don?t live here might not care about things the way we do. Seeing all the new houses going up, someone might be tempted.” It?s a t elling story. Lots of Americans think that almost all blacks live in inner cities. Not true. Today many blacks own homes in suburban neighborhoods—not just around Washington, but outside Atlanta, Denver and other cities as well. That?s not the only common misconception Americans have ab out race. For some of the misinformation, the media are to blame. A reporter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or instance, writes that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whites and blacks has widened. He offers no evidence. The picture drawn of racial relations is even bleaker. In one poll, for instance, 85 percent of blacks, but only 34 percent of whites, agreed with the verdict in the O.J. Simpson murder trial. That racially divided response made headline news. Blacks and whites, media accounts would have us believe, are still separate and hostile. Division is a constant theme, racism another. To be sure, racism has not disappeared, and race relations could —and probably will —improve. But the serious inequality that remains is less a function of racism than of the racial gap in level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single parenthood and crime. The bad news has been exaggerated, and the good news neglected. Consider these three trends: A black middle class has arrived. Andrew Young recalls the day he was mistaken for a valet at the Waldorf-Astoria Hotel in New York City. It was an infuriating case of mistaken identity for a man who was then U.S.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 But it wasn?t so long ago that most blacks were servants—or their equivalent. On the eve of

香港民事侵权法

第五章香港民事侵权法 一、民事侵权法概述(要点见导学第30页,展开解释见三联211-212页) 二、民事侵权的概念和性质 (一)民事侵权的概念(导学30页,武汉大学教材226页) 专科06年7月、07年7月填空题 依普通法上的一般解释,民事侵权是指可通过请求未定量赔偿的普通法诉讼得到救济的违约和违反信托义务之外的民事过错。 未定量赔偿:指酌情给予的损害赔偿。 普通法诉讼:包括对人诉讼和对物诉讼。对人诉讼指法院判决是给予被告人的命令或强制令,是确定当事人自身对诉讼标的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诉讼。对物诉讼则指原告人就某项财产(如对船舶或货物)或由其导致的损失提出权利请求,对于这些他可以提出诉讼要求。对物诉讼是确定某项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当事人对该财产的权利的诉讼,其判决不仅对诉讼当事人有效,而且对所有在任何时间对该财产主张权益的人有效。混合诉讼是指对人诉讼和对物诉讼二者实质上合一的诉讼和要求返还财产及请求因过错而引起的损害赔偿两个诉讼合一的诉讼。 救济:纠正、矫正或改正已发生或业已造成伤害、危害、损失或损害的不当行为。任何的救济方法都是以某种方式对他方当事人的违反义务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补偿。救济方法包括自助和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所给予的救济是更重要和更为普遍的救济方法。自助指个人不必求助于法院令便可以自己之力行使的法律救济手段,包括自卫、扣押为害之牲畜、排除滋扰、拘捕罪犯等措施。 信托义务:信托是指信托委托人一方将信托财产交给信托受托人一方,信托受托人按照信托意旨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同时使第三人受益于信托财产的一种法律制度。例如,甲委托乙经营自己的商店,并且约定以经营商店的收益抚养自己的子女。信托义务如:委托人在信托关系设立后,应向受托人支付报酬;受托人应妥善保护、管理、使用信托财产;受益人应当为受托人支付费用和报酬。详细内容参见武大教材166-175页。 民事过错: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不法侵害行为时的不健全心理状态。民事过错是指违反法律义务,被认为导致民事救济(通过为损害赔偿)请求权产生的致害行为。 (二)香港民事侵权的性质(特征): 1、民事侵权是一种民事过错。(导学30页,武大226-227页) 2、民事侵权是一种有别于违约行为和违反信托义务行为的民事过错。(导学30页,武大227页) (二)民事侵权与其他行为的区别 2、民事侵权与违约行为的区别(导学30-31页,武大227页) 本科06年1月简答题

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对我国构建判例制度的启示

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对我国构建判例制度之启示 摘要: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是以制定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国家,但制定法有僵化、滞后弊端,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情况的小断涌现,法律漏洞小断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律的适用,司法的公正。本文主要介绍了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以及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判例的态度,探讨我国了构建判例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判例制度的构建。 关键词:判例可行性必要性构建 一、英美法系中的判例法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重要的法律渊源。判例法是一种法律制度,是以判例作为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创制、遵循判例的法律体系。判例法同制定法一样是一种法律渊源,它追求的精神实质是同样情况或同样案件在今后能得到相同的处理,具有规范效力。与制定法相比较,判例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判例法是不成文法,不是制定法、法典法,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判例法没有明确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其法律规则或原则存在于法院的个案判决之中。判例法没有很系统的理论阐述,虽以文字符号表现,但判例法不是由这些词语构成,而是包含在判例中的权威性的原则。由一系列判例形成的法律规则,是法官们在日积月累的审判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从体系上来讲,它显得灵活、随意、散漫。 第二,判例法是法官创制法律的产物,体现了司法权和立法权的高度结合。判例法不是由立法机关通过专门的程序以民主表决的方式制定,而是在法官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产生。在西方法学专著中,判例法往往被称之为“法官创造的法律”(judge-made law)或简称为“法官法”。法官对判例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创制法律的模式,对法官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第三,判例法具有开放性。由于判例法的创制修改不需要立法机关的专门程序,当法律无法跟上现实社会复杂多变的脚步时,法官可以灵活地根据当前情况,本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对新型的、疑难的或法律未规定的案件,用判决对法律进行补充、解释、发展、创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法律与现实的脱节。判例法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官在适用判例的过程中,针对社会发展现状,基于正义要求,通过对过时判例的规避,或创制新的判例使其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英美法系的判例与它最初产生时的状况相比,已发生了重大改变。 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判例法的态度 按照传统理论,制定法是大陆法系的基本法律渊源。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承认“遵循先例”的原则,判例不是法律渊源。这也是两大法系的区别之一。19世纪以来,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判例在大陆法系的作用开始加强。 法国的判例发展了劳动法、家庭法和继承法以及过错推定理论等方面的规定。法国的行政法基本上是在判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国的行政法院自成体系,早期的行政制定法规有限,使得法官在许多情况下无法可依,只能在判决中决定案件依据的原则。 德国的法院通过判例创设了许多新规则,如交易基础、情势变更、滥用权利等影响很大的理论。这些判例由联邦最高法院以裁判的形式定期出版,在实务中引用的比例较大。虽然德国没有明确采用遵循先例原则,但判例在德国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而非法律上的拘束力。 二战后日本受美国法制的影响,开始借鉴判例法,最高法院出版的“判例集”具有一定的拘束力。日本《裁判所构成法》第49条规定,下级法院必须遵循上级法院的判决。就同一法律问题,有与先前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庭所为判决相反的意见时,该庭应向大审院长报告,大审院长因该报告,依事件之性质,命联合民事总庭、刑事总庭或民事及刑事总庭再予审问及裁判。 三、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可行性 (一)中国存在判例制度的历史积淀 考证我国法制发展历史,早在奴隶制时代我国就有判例法。商代“有咎比于罚”的规定最早体现了比照先例予以处罚的思想,此外,史籍中“五刑之属二千”和“夏刑二千条”,所指的名目繁多的判例,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左传》、《国语》中的有关记载等,都证明了我国在制定法历史渊源之前,就己经形成了“遵循先例”的裁判方式。进入封建时期后,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制定法逐步兴盛起米,由此我国才形成了“混合法”体系,但就是在这种情况卜,判例仍然是我国古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甚至又出现了

英美报刊阅读教程1

英美报刊阅读教程1 Language Features 电子报纸 electronic newspaper = e-paper 电子杂志electronic magazine = e-zine 1.英语新闻报刊的种类:日报、晨报、晚报 周报、半周报 semiweekly 、双周报 biweekly 城市报metropolitan newspaper 报纸newspaper 郊区报suburban newspaper 乡村报rural newspaper 大报quality newspaper 通俗小报tobloid 2.新闻英语的限制因素:大众性、节俭性、趣味性、时新性、客观性 3.拼词缀 (1)前词部首+后词部尾 boat +hotel=botel 水上旅馆 taikong +astronaut=taikonaut 宇航员 medical +suicide = medicide 医助安乐死 digital +literati = digirati 电脑联通网 guess + estimate=guestimate 约略估计 corporation + bureaucrate=corporcrat 公司官僚主义 (2)前词全部+后词部尾 jazz + discotheque = jazzotheque 爵士音乐夜总会 screen + teenager = screenager 屏幕青少年 eye + analyzer = eyelzer 远不测醉器 work +welfare = workfare 工作福利 guess + kingdom = filmdom 电影王国 news + program = newsgram 新闻节目

《英美报刊选读》标准答案

《英美报刊选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对英美报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认识英美报刊语言、文体、词汇、语法等基本特点,掌握英美报刊阅读的基本知识及技巧,为独立阅读英美报刊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特点 与该课程旧教材(第1版)相比,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为使学生改变以往依赖教师和英汉词典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独自排解疑难词语的能力,编者不但向他们推荐工具书,并教授他们使用方法;为使他们能加深对词汇的记忆,还介绍词法和重要词根及词缀。 2.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新闻词语和扩大词汇量,本书在“新闻词语解说”中尽量结合课文,讲透疑难词语。此外还列出一些与这些词语或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词汇。 3.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读报知识,本书在“背景知识”中尽量结合课文,介绍重要的并时常见诸报端的人物、党派和组织机构等,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4.为使学生对新闻写作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编者较系统地说明标题的若干特点,对新闻体裁的分类、导语和写作特点及常语等做了简介。 三、教学内容 《英美报刊选读》为省开课程。 1.授课内容:重点为第1、3、4、5、6、8、13、15、17、19、20、21、24、28、30课(共15课),其它内容主要供自学。 2.课时安排: a) 学员自学:2学时/周,共30学时学完15课。 b)面授辅导:4学时/次,共4次。每学时辅导一课,最后一学时复习。 3.作业:共四次,在湖北电大网站英语本科网页上下载,课后完成,交辅导教师批改,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学员完成作业后,可浏览网页上的“答案及详解”,以加深理解,检查自己掌握的情况 四、教学建议 教师授课时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在上课时,可要求学生先回答每课后的练习题——Questions,使他们基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段或跳跃式选段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新闻词语和背景知识进行阅读和问答式方式讲解。如果备课充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又高,教员可采用美英教员教授母语的方法,抛开课本或讲义,只讲有关课文的重点词语、背景知识和写作手法等。这样,学生除预习外,课后还要结合教员

香港法律对西方法律的吸收与借鉴综述

香港法制对西方法制的吸收与借鉴综述 由于香港曾经长期为英国统治,香港法律对西方法律的借鉴主要表现为对英国法律的继受。香港法直接、全方位、大量继受了英国法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本土的判例法和制定法,从而形成了一套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的完备的法律制度。 在英国占领香港之前,香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主要是华人习惯和宗族规范,并且有大量民商事法律关系领域没有法律加以调整。刑事案件则适用《大清律例》。英国统治香港以后,1844年香港《最高法院条例》规定英国法律适用于香港。自此,英国判例法和制定法开始“种植式”的移植到香港。①判例法是英国法律的主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英国法的传统。香港当然继受了英国法的这一传统,在许多重要的法律关系领域几乎全部继受英国判例法的内容和体系,从而形成了许多具有普通法法系特色的法律部门。制定法也是英国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法对判例法起补充或修改作用。香港制定法分为条例和附属立法。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立法局制定的法律称为条例。附属立法通常由行政机关制定,其内容规定相应的规则、细则等辅助条例的实施。在港英政府时期,香港的条例大多是仿照英国制定法而制定,在内容和体例上与英国制定法大致相同。 一、契约法 在契约法法律部门,香港几乎全部继受英国契约法的原理和体系。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英国契约法上的对价原则。在英国,对价是伴随着违约损害赔偿诉权而出现的。16世纪的英国各种不同的关于契约的诉讼形式都要求有契约以外的因素证明其可诉性。而当时商业行为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待履行契约由于缺乏印签、交付特定物等外在形式而得不到救济。在1602年斯莱德案件(Slade’s Case)中法官确立了违约损害赔偿诉权作为非正式契约的诉权方式。在违约损害赔偿诉权中对价就是证明这种诉讼形式可诉性的外在因素。②对价原则是指任何人不应无故得益,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应有某种回报。1875年Currie v. Misa充分体现了对价的内涵:“合约一方获得的某些权利、利益、利润或好处,或是另一对方须付出或承担的宽容、损害、损失,或责任。”③英国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通过一系列判例形成了有关对价制度的若干规则,如:(1)对价无需相等;(2)过去的对价无效;(3)履行原有义务不能作为新诺言的对价;(4)平内尔原则;(5)不得自食其言原则。英国关于对价制度的这些原则都为香港法所接受。 二、财产法 在财产法法律部门,香港财产法承袭了英国财产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许多具体制度。在英国,财产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这种划分与不同的诉讼形式有关。在12世纪,英国财产的诉讼形式分为对物的诉讼和对人的诉讼,对物的诉讼可以确保原告重新获得被侵占的原物。这种能通过对物的诉讼而请求返还原物的特定财产称为不动产。如果诉讼的结果只能使原告获得损害赔偿,而不能使原告重新获得原来的财产,这种诉讼称为对人的诉讼,而相应的财产称为动产。后来两种诉讼程序消失了,但是这种对财产的划分方法保留了下来。 ④根据这种不同类型的诉讼形式所划分的动产和不动产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动产和不动产的含义。在英国法上不动产不仅包括土地还包括附着或产生于土地之上的权利,如土地通行权、土地收益权等。香港财产法继承了英国财产法这种不动产的概念。香港《物业转移及财产条例》第2条界定的土地财产不仅包括土地、地上的建筑物及附属于建筑物上的实物, ①英国学者戴西认为普通法的扩展类型有三种:种植式、移居式和征服式。他认为,印度和香港属于第一种,美国属于第二种,南非属于第三种。 ②王延川:《英国对价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当代价值》,河南大学学报,第51卷第4期,第69页。 ③徐静琳著:《演进中的香港法》,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④赵秉志主编:《香港法律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3-10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