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和腋窝部位放疗的常见并发症。20世纪60年代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5%,术后加放疗其发生率增加到52%。80年代据文献报道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15%。近年来腋窝淋巴结清扫后中度、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不超过5%。淋巴水肿的程度与个体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发达,容易发生淋巴水肿。高龄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高。

二病因1.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了腋窝淋巴结,同时也切断、结扎了淋巴管,从而阻断了淋巴液的回流通路,造成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相关部位组织肿胀,日久还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手术后腋窝积液、感染、瘢痕挛缩,也阻碍了上肢淋巴回流和静脉回流。

2.乳腺癌腋窝部位放疗会造成放射野内的静脉闭塞,淋巴管破坏,还会因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

三临床表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在手术后任何时期,可术后立即出现,也可在30年后出现。急性淋巴水肿表现为患侧上肢增粗,若上肢周径增加超过2cm即可肉眼发现。慢性淋巴水肿上臂呈橡皮样肿胀。淋巴水肿可引起患侧上肢疼痛、肢体变形、功能障碍,并可继发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造成淋巴管腔硬化与闭塞加重水肿。国际淋巴学会将其分为以下三期:

Ⅰ期:上肢呈凹陷性水肿,肢体抬高则水肿消失。

Ⅱ期:水肿为非可凹性,上肢组织有中度纤维化,肢体抬高水肿不消失。

Ⅲ期:橡皮肿,上肢呈软骨样硬度,皮肤外生性乳头状瘤。

根据水肿的范围和程度分为三度:

Ⅰ度:上臂体积增加<10%,一般不明显,肉眼不易发现,多发生在上臂近端内、后侧。

Ⅱ度:上臂体积增加为10%~80%,肿胀明显,但一般不影响上肢活动。

Ⅲ度(重度):上臂体积增加80%,肿胀显著,累及范围广,可影响整个上肢,并有严重的上肢活动障碍。

四治疗术后轻度上肢淋巴水肿可在数月内缓解,严重上肢肿胀很难自行恢复,各种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均有限。

乳腺癌术后胳膊水肿怎么办

乳腺癌术后胳膊水肿怎么办? 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有20%-30%会出现抬不了手、胳膊水肿的情况发生。胳膊水肿术后并发症对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因此也需要及时处理,尽量让病人早日恢复康健。 ◆乳腺癌术后胳膊水肿的原因 专家指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手臂水肿很常见,水肿后还会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比如抬手、梳头等动作就没有办法做了,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手臂水肿其实是一种淋巴水肿,这是由于一些乳腺癌患者要进行腋窝清扫,切除了一些淋巴组织,使得淋巴液回流的“通路”受阻而积聚于皮下组织中。如果术后腋窝进行了放疗,还会加重上肢水肿。 ◆乳腺癌手术后的水肿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急性水肿,在手术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是由于手术后不运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 ◇另一种是继发性水肿,一般在手术后1-2年后发生,多数是手臂过度用力、劳累所致。所以,乳腺癌手术后,要科学地做手部运动,同时还要保护好患侧的手臂,否则,很容易发生水肿。 ◆怎样减少胳膊水肿的发生保护好手臂呢? ◇睡觉时垫高手臂 夜晚睡眠时,尽量将手臂置高于心脏的位置上,譬如用几个枕头将手臂垫高,但要注意,要将整个手臂支撑起来。 ◇经常活动手臂 平时仍应经常活动手臂,也可做点家务活或适当的工作。但切记,不可以让手臂感觉劳累,就连挎包在肩上时,也应挎在没有动手术那侧的肩上。 ◇避免手臂肌肉使劲 不要手提或肩挑重物,尽量不要干需要手臂肌肉使大劲的活儿。因肌肉使劲时,需要供给肌肉大量的氧,这样会导致大量的血液流入手臂,然后又必须从充血的手臂将静脉血和淋巴液输送出去。 乳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胳膊水肿,当手臂刚开始水肿应及时按摩处理,已经发生水肿时,不可让手臂直接受热,像热水浴、长时间的日光浴等,受热后水肿将会更剧。

淋巴结触诊

淋巴结触诊(方法和顺序) 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枕后、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前三角、颈后三角、锁骨上淋巴结。 颈前三角:双手指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右手指尖分别触摸颌下和颏下淋巴结,同法触摸右侧颌下淋巴结。 颈后三角: 双手指尖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 锁骨上淋巴结: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触诊腋窝淋巴结:左手扶着被检者左前臂,右手指并拢, 掌面贴近胸壁向上直达腋窝顶部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的顺序进行。触诊腋窝前壁时,注意拇指和四指的配合。再翻掌向外,触诊腋窝外侧壁。左手检查右腋窝淋巴结,方法同前。 触诊左右滑车上淋巴结。 触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 触摸腘窝淋巴结。 淋巴结检查小结 正常:不能触及,无压痛 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枕骨下、颈后、颈前、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等。 描述:应注明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压痛、粘连。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淋巴结肿大病因及表现: 1.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2)单纯性淋巴结炎 3)淋巴结结核 4)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如肺癌多转移至右侧锁骨上淋巴结或腋窝淋巴结,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故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 淋巴结,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2.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1)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等,细菌感染见于布氏杆菌病、血型弥散型肺结核、麻风等;螺旋体感染见于梅毒等。

2)非感染性疾病:a.结缔组织疾病如SLE、干燥综合征、结节病等 b.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护理对策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护理对策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乳腺癌手术治疗有了较大进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已广泛开展,但腋窝淋巴结清扫仍是淋巴结阳性患者的标准术式。患肢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30%[1]。严重的上肢水肿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尚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法,护理工作在术后上肢恢复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标签: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护理 乳腺癌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多见于女性身上,罕见于男性身上。由于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大多数的乳腺癌患者都是在中晚期的时候才被确诊,这是导致乳腺癌患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对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阻,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从而造成上肢严重回流障碍。本文主要收集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标本7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标本70例,患者均为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左乳癌34例,右乳癌36例,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肿瘤大小:≤2cm者23例,>2cm者57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3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4例,无远处脏器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Ⅰ期25例,Ⅱ期21例,Ⅲ期24例。 1.2 研究方法 于术前24小时及术后2周、4周及3个月分别测量患者双侧上肢腕上10cm 与肘上10cm臂围,两处测量值加和,根据健侧与患侧臂围差值将水肿分度。轻度水肿:(术后患侧臂围-术后健侧臂围)-(术前患侧臂围-术后前健侧臂围)≤2cm;中度水肿:2cm4cm。 1.3 护理方法 1.3.1 向心性按摩自患肢手掌开始,逐渐向近心端按摩,先桡侧,后尺侧,注意手法轻柔,每日3次,每次5分钟。 1.3.2 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患侧上肢握拳、伸指、曲腕、屈肘锻炼。

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导语:下肢淋巴水肿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它的治疗方法。因为下肢淋巴水肿主要是因为体内存在太多的湿 下肢淋巴水肿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它的治疗方法。因为下肢淋巴水肿主要是因为体内存在太多的湿气导致的,所以我们建议可以多进行体育锻炼。然而,我们想要治疗下肢淋巴水肿这种疾病,我们可以采用体位引流或者加压包扎等方法去除水分。 急性期淋巴水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体位引流:肢下下垂状态使组织间隙中淋巴液滞留加重,抬高患肢30~40cm利用重力作用可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此未能简单有效,但作用不持久,患肢下垂水肿再度加重。 2.加压包扎:在体位引流基础上,在患肢指高事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挤压组织间隙,协助淋巴回流。弹力绷带松紧应适宜。也可用间隙加压器(intermittent compression pumps)多次和长时间使用,对改善水肿有一定疗效。文献报道国外目前采用淋巴加压器(lymha-press)一种更为先进有效的加压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分9~12块,每块可以单独充气加压,加压从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进行,一个循环周期为25少。 这种淋巴加压顺较其他简单加压装置的充气加压时间大大缩短(简单加压充气装置循环周期100秒左右),同时可产生较高压力达15.6~20.8kPa(120~160mmHg),比外科手术和单纯弹力袜在消肿方面更为有效。但它的使用较复杂,也不能减少组织间隙中的蛋白成份,只适用于急性期及术前准备等短期治疗。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图

乳腺癌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有利于手术后上肢静脉回流及上肢水肿的消退 有利于术后引流液的流出 降低皮下积液、积血、皮瓣坏死及上肢严重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疤痕挛缩的发生,提高了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有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建,增强了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卧床期 乳腺癌根治术后1-3天,主要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 术后24小时做伸指握拳动作

●术后2~3天坐位练习屈肘、屈腕动作,前臂伸屈运动 下床期 肩关节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 ●术后4~7天摸同侧耳,摸对侧肩膀 出院后 ●术后9-10天抬高患侧上肢 ●术后14天

①低头位②挺胸位③抬头位 ④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 ⑤肘关节后伸练习⑥手指爬墙练习 避免过度疲劳,定时定量,循序渐进,适可而止 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尽量不要停止练习。 手指沿墙壁向上伸,以术前记录高度为目标。每天做好记录,每次尽量向上伸。伸至一定高度时,停留3~5秒,再慢慢放下。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 ?功能锻炼持续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前三个月尤为重要 ?不要在患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提重物等,患肢负重不能超过5公斤,以免影响患肢功能锻炼,避免皮肤破损及感染、避免蚊虫叮咬和戴腕饰。

?出院后,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上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也可以从反方向进行锻炼。 ?(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上肢自然下垂,用力向后面摆动上肢,再恢复原位,反复进行。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 ?此外,一些基本的锻炼方法常用以恢复手臂及肩部功能,若您对常规锻炼感到厌倦,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如扫地、洗碗、晒衣服、擦窗户等,这样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15~20分钟。按时、准确进行功能锻炼,是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增加动作时不增加量,加量时不加动作,循序渐进,争取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达到功能锻炼的达标要求。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水肿(淋巴水肿)中医临床路径

水肿(淋巴水肿)的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西医诊断为淋巴水肿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淋巴水肿(ICD-10编码:L03.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初期患肢或患处呈凹陷性水肿,抬高局部可减轻肿胀。经过一段时间,水肿逐渐变成非凹陷性,且皮肤变厚、毛孔增大、角化粗糙。病久者肢体明显增粗或阴囊肿大,可妨碍运动功能。有的淋巴水肿可并发感染,表现近似丹毒或蜂窝织炎,有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和(或)体温升高。。 (2)CT与MRI检查:淋巴水肿的皮下组织,呈粗糙的蜂窝样改变,尚有可能发现与淋巴水肿相关的其他病变。 参照《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主要临床表现:①水肿,自肢体远端向近端扩展的慢性进展行无痛性浮肿,可累及生殖器及内脏。②皮肤改变,色泽微红,皮温略高;皮肤日益增厚,苔藓状或枯皮样变;疣状增生;后期呈“象皮腿”。③继发感染,多数为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蜂窝织炎或

淋巴管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感染症状④。溃疡,轻微皮肤损伤后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⑤恶变。少数病例可恶变成淋巴管肉瘤。 2. CT与MRI检查:淋巴水肿的皮下组织,呈粗糙的蜂窝样改变,尚有可能发现与淋巴水肿相关的其他病变。 2.疾病分期 (1)Ⅰ期:呈凹陷性浮肿,抬高肢体可大部分或完全缓急,无明显皮肤改变。 (2)Ⅱ期:肺凹陷性浮肿,抬高肢体不能缓解,皮肤明显纤维化。 (3)Ⅲ期:肢体不可逆性浮肿,反复感染,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和硬化,呈典型“象皮腿”外观。 3.症候诊断 湿热下注证:急性淋巴水肿,发于下肢,局部水肿,皮色微红,皮温略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瘀互结证:慢性淋巴水肿,非凹陷性水肿,皮肤改变,日益增厚,苔藓状或枯皮样变,疣状增生。舌质紫暗,苔腻,脉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 2.适用于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

淋巴水肿诊治指南

淋巴水肿诊治指南 淋巴水肿(lymphedema)是指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若为肢体则增粗,后期皮肤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亦称“象皮肿”。 淋巴水肿分期方法照WHO推荐淋巴水肿分期方法,将肢体淋巴水肿分为Ⅶ期。 Ⅰ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可消退,极少发生急性细菌感染或少有难闻的气味。 Ⅱ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偶然有急性细菌感染、皮肤破损或有轻度臭味。 Ⅲ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肿胀的皮肤上有一个或多个皮肤皱褶,偶然有急性细菌感染,常有皮肤破损和明显的臭味。 Ⅳ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并伴有瘤状突出物。肿胀的皮肤上有凹凸不平的硬结或瘤状结节,部分病人偶然有急性细菌感染,常有皮肤破损和臭味。 Ⅴ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并伴有皮肤深皱褶。偶然或经常发生急性细菌感染,大多数病人在脚趾或皮肤深皱褶间有皮肤破损和臭味。肿胀可扩展到膝以上。 Ⅵ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并伴有苔藓样足。在足(特别是脚趾)有许多很小、集聚成片的长形或圆形结节,形成苔藓样表现,称为苔藓样足。有急性细菌感染,几乎所有的病人在脚趾间有皮肤破损和臭味,常伴有皮肤裂口。 Ⅶ期淋巴水肿的特征:肿胀经过夜间卧床休息后不能消退,并伴随病人生活自理障碍,经常有急性细菌感染,巨大的下肢或上肢皮肤深皱褶,在深皱褶内和脚趾间有持续的皮肤破损和明显臭味。大多数病人的肿胀可扩展到膝以上。此期的病人不能独立进行日常活动。 病因学淋巴水肿的病因分类众多,兼顾病因及临床类型,主要分为原发性及继性两大类。原发性淋巴水肿大多是淋巴管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缺如等先天发育不良所致。根据淋巴管造影,原发性淋巴水肿可分型如下: ① 淋巴发育不全,伴皮下淋巴缺如; ② 淋巴发育低下、淋巴结和淋巴管小而少;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 预防和治疗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综述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陈耿煜综述 【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乳腺癌(breast cancer)”、“淋巴水肿(lymphedema)”、预防(prevention)和治疗(treatment)等为关键词搜索PubMed、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结果: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预防措施主要有心理治疗,手术操作,术后放疗和上肢的护理。结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不可治愈性病态,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疗效难以持久且个体差异较大,关键在于预防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治疗 Currentstatusofresearchon th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treatment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Chen gengyu shandong 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sumpupcurrentstatusofresearchon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treatment breastcancer-relatedlymphedemaMETHODS;“breastcancer,lymphedema,Prevention , treatment””weresearchedaskeywordsinthedatabaseofPubMed,CNKI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超声诊断吴志芳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超声诊断 吴志芳 Diagnosis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by ultrasonography Wu Zhifang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Jingzhou Cancer Hospital,Hubei Jingzhou43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sonographic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 sis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Methods: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18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lymphede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Features of lymphedema sonogram of18cases with upper limb were mainly:skin,subcutaneous tissue and deep fascia were thickened;In the thickened subcutaneous tissue we can see the no echo crack;Under the fascia muscle tissue echoes blurred,the texture was not clear.Con- clusion:Ultras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for breast cancer affected side upper limb lymphedema;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re showed in the sonogram images. 【Key words】breast cancer;lymphedema;ultrasonography Modern Oncology2013,21(02):0345-0346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 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声像图表现 为: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均增厚,增厚的皮下组织内可见裂隙样无回声,筋膜下肌肉组织回声模糊,纹理 不清。结论:超声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声像图具有特征性。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3.02.39 【文章编号】1672-4992-(2013)02-0345-02 患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6%-30%[1]。对其诊断一般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排除其它疾病。本文分析了乳腺癌根治术后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因患侧上肢肿胀来超声科检查的患者18例,观察肿胀上肢的血管、软组织的声像图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超声在淋巴水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荆州市肿瘤医院临床诊断为淋巴水肿的患者18例,均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女性患者,以患侧上肢肿胀来行超声检查,左侧上肢水肿8例,右侧上肢水肿10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月-5年。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EnVisor-飞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3-12MHz。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外展姿 【收稿日期】2012-01-15 【修回日期】2012-02-05 【作者单位】荆州市肿瘤医院超声科,湖北荆州434000 【作者简介】吴志芳(1974-),女,湖北荆州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影像诊断工作。E-mail:fhzx223@163.com 势,充分暴露受检肢体,运用上肢静脉扫查方法,依次对患侧的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桡静脉、尺静脉及浅表静脉进行超声检查。排除上肢静脉疾患,然后在上肢肿胀部位重点扫查,仔细观察病变处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肌肉组织的声像图特点,测量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的厚度,并与健侧同部位软组织相对比。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察病变处血流情况。 2结果 上肢表面软组织结构由浅入深通常为皮肤(由表皮、真皮构成)、皮下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等组织构成。正常上肢软组织超声表现为:最表浅的皮肤呈线状高回声带,皮下组织层呈略低于皮肤的中低回声带,深筋膜为一条清晰而光亮的强回声带,下面的肌肉组织的回声较脂肪层强,各层肌纤维回声清晰,长轴切面呈羽毛状或水纹状回声(图1)。本组18例上肢淋巴水肿声像图特点总结如下:①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均增厚,以皮下组织增厚最为显著;②增厚的皮下组织内可见不规则裂隙样无回声,沿肢体长轴分层排列,随着病情的加重,裂隙加大加宽形成小块状无回声区,CDFI在裂隙样无回声区内未探及血流信号;③深筋膜下肌肉组织纤维回声模糊,纹理不清(图2)。以上淋巴水肿的声像图说明淋巴水肿具有不同于其他病变水肿的声像图特征。 3讨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由于根治性手术后患肢的淋巴回声障碍和(或)血液回流障碍引 · 543 · 现代肿瘤医学2013年02月第21卷第2期MODERN ONCOLOGY,Feb.2013,VOL.21,NO.02

淋巴水肿如何检查

淋巴水肿是指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若为肢体则增粗,后期皮肤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亦称“象皮肿”。当前有哪些设备或者技术来检查淋巴水肿疾病呢? 放射检查 淋巴管X射线照片 在淋巴闪烁扫描前淋巴管X射线照片是金标准,它是检查淋巴系统的主要技术。它通过皮肤侵入直接插入导管,可能会引起感染、局部炎症和纤维化。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会引起疼痛,需要一定的时间。增加了高反应敏感性和血栓。作为一种诊断方法,这种技术已基本放弃。然而,如果施行侵入性手术,它仍然有一定的价值。 淋巴闪烁扫描 这种技术最先是在1953年介绍,现在是评估淋巴水肿的金标准。放射性标记的蛋白通常是Tc 99m 标记的胶体,包括硫酸锑和白蛋白。它可以测量淋巴功能、淋巴流动、淋巴排出和对治疗反应。 为了测量淋巴流动,需要口服磷酸腺苷庚酰胺。其敏感性在73%~97%,特异性为100%。如果有旁路转流,淋巴闪烁扫描是足够的,但有些病人需要对照组排除淋巴解剖异常。 时间对于淋巴相象非常重要。如果淋巴在同位素注射1小时后还未相象,诊断可能miss,有些病人,1小时成象表明正常,2~24小时延迟成象表明淋巴异常。如果只有1小时的成像,32%病人有正常结果。别的提高淋巴检查的方法包括高密度成像采用修饰的Kleinhans积分和时间活动曲线。 超声 淋巴水肿的超声特征是容积变化(真皮厚度的微小增加,皮下层的增加,肌肉层增加降低或没有变化)和结构变化(强回声真皮和低回声皮下层)。它也可以评估软组织的变化,但不能给出淋巴管腔解剖的信息。 多普勒超声 在淋巴水肿的病人,都有慢性静脉回流障碍,然后才聚集形成水肿。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淋巴水肿检查有效。有报告,多普勒超声结合淋巴闪烁扫描可诊断82%淋巴水肿病因。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在慢性水肿和增加静脉回流没有任何关系。 CT CT不仅可以证实诊断而且可监测治疗效果。CT在淋巴水肿表现包括小腿皮肤增厚,皮下增厚,脂肪密度升高和肌腱增厚。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典型的蜂窝。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x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 一概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和腋窝部位放疗的常见并发症。 20 世纪 60 年 代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 25%,术后加放疗其发生率增加到 52%。80 年代据文献 报道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 15%。近年来腋窝淋巴结清扫后中度、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不 超过 5%。淋巴水肿的程度与个体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发达,容易发生淋巴水肿。 高龄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高。 二病因 1. 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了腋窝淋巴结,同时也切断、结扎了淋巴管,从而阻断了淋巴 液的回流通路,造成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相关部位 组织肿胀,日久还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手术后腋窝积液、感染、瘢 痕挛缩,也阻碍了上肢淋巴回流和静脉回流。 2.乳腺癌腋窝部位放疗会造成放射野内的静脉闭塞,淋巴管破坏,还会因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 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 三临床表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在手术后任何时期,可术后立即出现,也可在30 年后出现。急性淋巴水肿表现为患侧上肢增粗,若上肢周径增加超过 2cm即可肉眼发现。慢性淋巴水肿上臂呈橡皮样肿胀。淋巴水肿可引起患侧上肢疼痛、肢体变形、功能障碍,并可继发感染,而感染又 进一步造成淋巴管腔硬化与闭塞加重水肿。国际淋巴学会将其分为以下三期: Ⅰ期:上肢呈凹陷性水肿,肢体抬高则水肿消失。Ⅱ期:水肿为非可凹性,上 肢组织有中度纤维化,肢体抬高水肿不消失。Ⅲ期:橡皮肿,上肢呈软骨样硬 度,皮肤外生性乳头状瘤。根据水肿的范围和程度分为三度: Ⅰ度:上臂体积增加< 10%,一般不明显,肉眼不易发现,多发生在上臂近端内、后侧。Ⅱ度:上 臂体积增加为 10%~80%,肿胀明显,但一般不影响上肢活动。Ⅲ度(重度):上臂体积增加 80%,肿胀显著,累及范围广,可影响整个上肢,并有严重的上肢活动障碍。 四治疗术后轻度上肢淋巴水肿可在数月内缓解,严重上肢肿胀很难自行恢复,各种非手术治疗和 手术治疗效果均有限。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

治疗乳腺癌上肢水肿的主要方法:(注意:某些特殊方式,系我科专科特色治疗,故没有详细写出) 1、按摩:是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最重要手段,通过按摩加速患侧上肢的淋巴液回流。不过按摩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按摩师进行。 2、皮肤保护及理疗:做好皮肤保护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感染,因为淋巴水肿其组织间隙富含蛋白质,微小皮肤破损即可引发细菌感染。因此,应避免外伤、在患肢抽血、注射、量血压或静脉注射;避免患肢手提重物和长时间下垂;避免昆虫叮咬,预防皮肤损伤,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应立即处理。可以使用HYJ 炎症理疗仪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理疗;蜡疗或水疗机也有类似效果; 3、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适度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环。如伸懒腰、腹式呼吸能改变胸廓内压力,促进淋巴回流。上肢抬举运动可使肌肉收缩刺激淋巴液流动。乳癌术后淋巴水肿是常见并发症,"爬墙锻炼"可减轻淋巴水肿;然而,过强的运动(如搬运重物等)可造成淋巴管负荷过重,加重上肢水肿。切记不能过度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应以帮助恢复上肢功能,减轻水肿的发生才好。运动时,应坚持由患肢远端到近端活动(从腕关节到肘关节再到肩关节)的方法锻炼。 4、压力手套:穿戴压力手套可预防淋巴水肿及避免肿胀加重。压力手套可压在肿胀部位,避免体液积聚;同时作为患肢的支架,以帮助肌肉泵走体液。压力手套经特别设计,使压力集中在手臂远端,以加速淋巴液回流。 5、压力泵疗法:即淋巴水肿机治疗。将可充气的袖套置于水肿肢体上,间断充气使水肿液向心流动。这些空气压力设备多为多腔房、序贯性、可调节压力梯度的泵,泵压力向心地如波浪一样递减,将水肿液挤入血液。此法在淋巴水肿早期、明显的皮下纤维化发生前有一定疗效。我科住院患者常规采用该治疗,循环规律施压促进淋巴液回流,防止上肢水肿。 6、药物治疗:目前西药尚无有效药物。近期研究表明苯并吡喃酮可能是一类有希望的药物,该药可与沉积在组织间隙中的蛋白质结合,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诱导蛋白水解从而改善症状,然而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相反,治疗淋巴水肿的中药较多,不详述; 7、在预防的基础上再加上日常防护,更会有利于乳癌后淋巴水肿的康复: (1)锻炼及弹性夹板的应用,短期有效率达90%、根据淋巴回流途径,采用正确的按摩方法。从近端开始,刺激淋巴管道,然后由患肢的上臂向前臂移动,逐渐促使液体向上流动。按摩手法必须轻柔、缓慢、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和腋窝部位放疗的常见并发症。20世纪60年代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5%,术后加放疗其发生率增加到52%。80年代据文献报道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15%。近年来腋窝淋巴结清扫后中度、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不超过5%。淋巴水肿的程度与个体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发达,容易发生淋巴水肿。高龄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高。 二病因1.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了腋窝淋巴结,同时也切断、结扎了淋巴管,从而阻断了淋巴液的回流通路,造成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相关部位组织肿胀,日久还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手术后腋窝积液、感染、瘢痕挛缩,也阻碍了上肢淋巴回流和静脉回流。 2.乳腺癌腋窝部位放疗会造成放射野内的静脉闭塞,淋巴管破坏,还会因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 三临床表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在手术后任何时期,可术后立即出现,也可在30年后出现。急性淋巴水肿表现为患侧上肢增粗,若上肢周径增加超过2cm即可肉眼发现。慢性淋巴水肿上臂呈橡皮样肿胀。淋巴水肿可引起患侧上肢疼痛、肢体变形、功能障碍,并可继发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造成淋巴管腔硬化与闭塞加重水肿。国际淋巴学会将其分为以下三期: Ⅰ期:上肢呈凹陷性水肿,肢体抬高则水肿消失。 Ⅱ期:水肿为非可凹性,上肢组织有中度纤维化,肢体抬高水肿不消失。 Ⅲ期:橡皮肿,上肢呈软骨样硬度,皮肤外生性乳头状瘤。 根据水肿的范围和程度分为三度: Ⅰ度:上臂体积增加<10%,一般不明显,肉眼不易发现,多发生在上臂近端内、后侧。 Ⅱ度:上臂体积增加为10%~80%,肿胀明显,但一般不影响上肢活动。 Ⅲ度(重度):上臂体积增加80%,肿胀显著,累及范围广,可影响整个上肢,并有严重的上肢活动障碍。 四治疗术后轻度上肢淋巴水肿可在数月内缓解,严重上肢肿胀很难自行恢复,各种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均有限。

1例乳腺癌术后中度淋巴水肿患者穴位按摩的护理观察

1例乳腺癌术后中度淋巴水肿患者穴位按摩的护理观察 总结1例乳腺癌术后中度淋巴水肿患者穴位按摩的护理体会。此例患者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中度淋巴水肿,我们对此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通过进行中医穴位按摩、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护理,患者患肢肿胀感明显缓解,水肿基本消退,至今为止水肿未见明显反复,淋巴水肿得到显著疗效。 标签:穴位按摩;乳腺癌;中度淋巴水肿;护理观察 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由淋巴循环障碍及富含蛋白质的组织间液持续积聚引起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术后并发症,尤其是上肢淋巴水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其发病率为10%~37%[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因素:①治疗相关因素: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方法引起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不同;②癌相关因素:肿瘤的分期、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发生部位等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密切相关;③患者相关因素:年龄、肥胖程度、是否合并高血压等都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④其他因素:术后感染可引起淋巴管炎及术后活动不当导致淋巴水肿;腋窝积液使腋区组织水肿,造成淋巴液回流受阻[3]。我科于2014年11月21日收治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中度淋巴水肿的患者,我们每周对患者进行患臂测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发现右乳肿物1年,粗针穿刺病理示浸润性癌1w,于2014年7月4日入院。诊断:右乳浸润性癌于2014年7月7日在全麻下行右乳单纯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前上臂臂围35cm。术后行AC-P方案化疗,于2014年11月21日再次入院进一步治疗。诉:右上肢肿胀不适10d余。测量患肢上臂臂围为39cm。全身评估:体型轻度肥胖,心理焦虑。社会状况:对疾病缺乏认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为职工医保报销。 2 护理措施 2.1臂围测量法于患肢腕横纹上10cm处及肘横纹上10cm处分别测量其周径与健侧对比。臂围评估:患者左、右腕横纹上10cm处周径为25cm。患者左肘横纹上10cm处周径为35cm,患者右肘横纹上10cm处周径为39cm。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分为3级轻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cm以下,多限于上臂近端。中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6cm,水肿的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重度水肿: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6cm以上,水肿的范围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使整个上臂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疗效标准显效:水肿完全消退或减轻1个级度。有效:水肿减轻但未达到1个级度。无效:水肿未减轻或加重。 2.2中医穴位按摩先对患肢内、外、前、后四侧施以拿揉法约10min,同时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综述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陈耿煜综述 【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乳腺癌(breast cancer)”、“淋巴水肿(lymphedema)”、预防(prevention)和治疗(treatment)等为关键词搜索Pu bMed、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结果: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预防措施主要有心理治疗,手术操作,术后放疗和上肢的护理。结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不可治愈性病态,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疗效难以持久且个体差异较大,关键在于预防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治疗 Currentstatusofresearchon th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treatment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Chen gengyu shandong 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sumpupcurrentstatusofresearchon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treatment breastcancer-relatedlymphedemaMETHODS;“breastcancer,lymphedema,Prevention , treatment””weresearchedaskeywordsinthedatabaseofPubMed,CNKI rESULTS: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drug treatment、surgical therapi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revention options include psychotherapy. :surgicalmethod.postoperativeradiotherapy and the nursing of Upper limb .CONCLUSIONS:Breastcancer-relatedlymphedemaisachronic,incurablesickness,However, the efficacy is unsustainable and hetergeneous..Prevention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reducetheincidenceoflymphedema. [KEYWORDS]breastneoplasms;lymphedema;prevention;treatment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呈现常年增长和年轻化的趋势,同时也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术后5年的生存率可达89%[1],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率高,但是也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上肢淋巴水肿就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上肢淋巴水肿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LND)后发生率高达41%[2]在部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患者,约有0 ~ 6% [3]。进一步可以引起肢体变相、功能障碍,可继发感染,甚至并发血管肉瘤。因此明确淋巴水肿的形成过程、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评估及护理规范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评估及护理规范 【摘要】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产生原因的分析和评估,针对性提出护理规范,降低或减少水肿的出现,促进早日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水肿 乳腺癌手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是术后三大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资料显示,水肿发生率为28%。国内文献资料报导,改良根治术后水肿发生率为19%,同时接受放疗者水肿发生率为50%。我科从多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使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以最大程度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顾2006年以来根治术后236例乳腺癌病人,发生率为8.9%,比文献报道明显下降,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水肿产生的相关因素 1.1 手术因素 手术方式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仅为根治术者的1/3~1/2。手术切口的选择对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1]。腋淋巴结清扫范围也是影响水肿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1.2 放疗因素 乳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对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很大。术后放疗都会造成放射野内的静脉闭塞,淋巴管破坏,还会因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患侧上肢回流及患侧上肢功能产生水肿。 1.3 伤口愈合情况 术后切口下积血、积液、皮瓣缝合张力过大和皮瓣坏死也均与水肿发生有关;腋窝创面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组织挛缩、瘢痕增生,压迫腋静脉及头静脉,引起回流障碍;术后感染可导致患侧上肢、颈、胸部之间的淋巴交通不能很好建立,造成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淋巴水肿;术后锁骨上下及腋窝的肿瘤复发转移,造成局部静脉及淋巴管的压迫性回流障碍,形成不可逆的水肿。 1.4 患侧上肢制动情况 术后及早的进行有成效患侧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可以促进患侧上肢血液、淋巴回流及循环。反之,则淋巴管的再生迟缓,水肿出现或持续时间延长。 1.5 其他因素 有观察显示优势侧手臂的淋巴水肿率为18%,而非优势侧为2%,说明其发生与活动有关。其他因素尚有患者的年龄、体质、肥胖、肿瘤进展等都是产生水肿的因素[2]。 2 患侧上肢水肿的评估 国内提到淋巴水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分法。临床上应该把淋巴水肿的评估方法更量化、标准化,可以用客观测量法、病人的自我症状和患肢的功能来评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程度[3]。 2.1 客观测量法①周长测量:指间隔一定距离测量患侧上

淋巴水肿的种类及症状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184069.html,/ 淋巴水肿的种类及症状。由于引起淋巴水肿的原因不同,所以每种水肿表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患者一旦患上淋巴水肿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不能盲目治疗。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各类淋巴水肿的症状。 淋巴水肿的种类及症状 (一)先天性淋巴水肿:分为单纯性、遗传性两类。 1.单纯性:发病无家族或遗传因素发病率占原发性淋巴水肿的12%,出生后即有一侧肢体局限或弥漫性肿胀,不痛,无溃疡,极少并发感染。一般情况良好多见于下肢。 2.遗传性:又称Milroy病较罕见同一家族中有多人患病,也即出生后发病多为一侧下肢受累。 (二)早发性淋巴水肿:女性多见,男女之比1∶3。发病年龄9~35。70%为单侧性,一般在无明显诱在下出现足踝部,轻度肿胀,站立活动、月经期及气候暖和时加重。抬高患肢水肿可暂时减轻,病变逐渐加重并蔓延至小腿。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后期可呈典型“象皮腿”但很少并发溃疡和继发感染。 (三)感染性淋巴水肿:包括细菌、真菌、丝虫等感染。足趾、皮肤、裂缝或水泡是致病菌最常见的入侵途径。其次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继发感染,及其他局部损伤或感染也是细菌入侵的途径。此外,女性盆腔炎所致的盆腔淋巴结炎,可使下肢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患肢淋巴水肿。 (四)损伤性淋巴水肿:主要分手术后淋巴水肿和放疗后淋巴水肿。 1.手术后淋巴水肿:常发生于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癌根治术后,引起的一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淋巴水肿的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术后肢体开始活动即有近端肢体轻度肿胀,但也可发生于术后数周甚至数月。 2.放疗后淋巴水肿:深度X线及镭锭疗法引起局部组织纤维化淋巴管闭塞,造成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1.1

淋巴水肿 概述1 淋巴水肿(Lymphedema)是由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良或继发性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肢体浅层软组织内淋巴液积聚引起的组织水肿。可以继发脂肪增生硬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筋膜增厚乃至整个肢体明显增粗。严重水肿患者,皮肤增厚,表皮过度角化,皮下组织增生,大量纤维化造成肢体病变组织坚硬如象皮,称为象皮肿。 流行病学2 原发性淋巴水肿,出生后至35岁以前发病者称为早发性淋巴水肿(80%);35岁以后发病者称为迟发性淋巴水肿(10%)。原发性淋巴水肿远端阻塞型,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约20%病例有家族史。Milroy报道一家族6代97人中有22人发病。Hope报道在5代42人中有13人发病。近端闭塞型可见于任何年龄、任何性别,一般无家族史。继发性淋巴水肿在某些地区,如丝虫感染地区发病较高。 相关疾病1、2 丝虫病、米罗病、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口腔癌、卵巢癌、鼻咽癌、疣状增生、淋巴瘘、丹毒、凹陷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Turner综合征、Noonan综合征、双行睫-淋巴水肿综合征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 (一)病因 淋巴水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淋巴水肿 根据发病时间原发性淋巴水肿分为 (1)先天性淋巴水肿:患儿出生时即发病,如果有家族遗传史则称为米罗病。此类患者多由于淋巴管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表现为严重的恶性水肿,有时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2)获得性淋巴水肿:获得性早发性淋巴水肿和获得性迟发性淋巴水肿占原发性淋巴水肿的80%,表现为淋巴管发育不良或淋巴管扩张扭曲。在青春发育、妊娠、外伤等诱因下,超出机体淋巴回流能力时发病。早发性淋巴水肿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在30岁之前。迟发性淋巴水肿在35岁后发病。两者除发病时间的早晚外,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水肿发生的时间代表了淋巴管异常的发展过程,临床症状出现的越早,说明淋巴管异常改变越严重。也有人认为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是早发性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