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讲解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讲解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讲解

4.6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一、结构可靠性设计概念

1.可靠性含义

可靠性是指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一个工业产品(包括像飞机这样的航空飞行器产品)由于内部元件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产品构成的复杂程度使得对所执行规定功能的完成情况及其产品的失效时间(寿命)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可靠性的度量就具有明显的随机特征。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规定功能的概率就称为该产品的可靠度。作为飞机结构的可靠性问题,从定义上讲可以理解为:“结构在规定的使用载荷/环境作用下及规定的时间内,为防止各种失效或有碍正常工作功能的损伤,应保持其必要的强刚度、抗疲劳断裂以及耐久性能力。”可靠度则应是这种能力的概率度量,当然具体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例如,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静强度可靠性是指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结构安全寿命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裂纹形成寿命小于使用寿命的概率;结构的损伤容限可靠性则一方面指结构剩余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另一方面指结构在规定的未修使用期间内,裂纹扩展小于裂纹容限的概率.可靠性的概率度量除可靠度外,还可有其他的度量方法或指标,如结构的失效概率F(c),指结构在‘时刻之前破坏的概率;失效率^(().指在‘时刻以前未发生破坏的条件下,在‘时刻的条件破坏概率密度;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TimeToFailure),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故障的工作时间的期望值。除此而外,还有可靠性指标、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对可修复结构还有维修度与有效度等许多可靠性度量方法。

2..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设计一个具有规定可靠性水平的结构产品,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应当贯穿于产品的预研、分析、设计、制造、装配试验、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从研究及学科划分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可靠性数学。主要研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是它的重要基础。

(2)可靠性物理。研究元件、系统失效的机理,物理成固和物理模型。不同研究对象的失效机理不同,因此不同学科领域内可靠性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也不同.

(3)可靠性工程。它包含了产品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与评估、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可靠性生产、可靠性维修、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交换等.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退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可包含于可靠性工程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可靠性设计仅是可靠性工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当然也是重要的环节,从内容上讲,它包括了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设计和结构可靠性试验三大部分。结构可靠性分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搜集与结构有关的随机变量的观测或试验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其分布概率及有关统计量,以作为可靠度和失效概率计算的依据。

二是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构件的载荷效应,通过试验和统计获得结构的能力,从而建立结构的失效准则.

三是计算评价结构可靠性的各种指标。当构件或结构系统的失效准则建立以后,便可根据这些准则,计算评价构件或结构系统的各种可靠性指标,如可靠度、失效概率等。

结构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发展目前还不尽完善。这是因为可靠性设计必须掌握各类设计因素的真实概率特性,因而需要有原始资料的积累,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源,而它的获取必须来自于大量的可靠性试验。这一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设计规范,但可靠性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想在现阶段的结构设计中已有所体现,如:可靠性设计准则的建立,系统可靠度的分配方法等。目前的可靠性设计工作多是通过静强刚度设计、安全寿命设计、损伤容限和耐久性设计等规范获得结构设计结果,再利用可靠性分析方法来评价其可靠性程度,因此掌握结构可靠性分析评价技术与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真正建立起完整的结构可靠性设计体系尚有待今后工作的积累与发展。但可以预料,任何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应当是对旧的设计体系

的完善与扬弃,因此由结构可靠性设计思想而产生的各种设计准则、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旧设计体系的内容在原则上应是一致的,如:多路传力和多重元件设计不仅是损伤容限设计的

准则之一,这样的结构体系必然可靠度就高,也会成为结构可靠性的设计原则之一:再例如结构静强度优化设计中的等应力工程准则,在可靠性设计中则表现为系统中各元件的可靠性指标也应大致相近等。

结构可靠性试验是为了分析、验证与定量评价结构可靠性指标而进行的各种试验的总称。

结构可靠性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结构在各种环境下工作时的真实的可靠性指标,为结构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资料;同时通过试验可发现结构的薄弱环节,改进设计参数、制造工艺和使用方法,以提高结构的可靠度。

二、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概述

1.安全余量方程

进行结构元件可靠性分析评估时,需要建立起元件设计变量与元件能力表征量间的分析关系,这类似于确定性分析设计中的工程破坏判据,但可靠性分析是建立在随机变量的分析基础之上。这个概率型的联系设计变量与结构元件固有性能表征量间的“破坏判据”,通常称为元件的安全余量方程或破坏面方程。以下结合结构元件的工程设计问题,举例说明各种形式的安全余量方程。讨论结构元件的静强度可靠性时,可初步认为只有两个随机变量,即元件的强度只和元件的内力s.元件的强度由于材料的强度特性、元件尺寸等不确定因素呈随机性;而元件所承受的内力由于作用载荷的随机性以及元件尺寸与元件在结构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等不确定因素显然是随机变量。如果元件能够承载,则

表示了元件的安全余量,故称为安全余量方程,

可靠度定义为元件能可靠承载的概率,故可表示为

元件不能承载,即

则元件的失效概率可表示为:

上述的安全余量(边界)方程是线性的(如图4,53(a)所示),但要求解安全余量方程的概率<可靠性概率或失效概率)则需要依据方程中各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以及变量间概率分布的干涉特征来确定(如图4.53(b))。当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形式简单且具有可和性时,我们可直接通过变量的概率分布获得安全余量的概率分布,此时可靠性概率的计算就比较容易了.

结构元件的疲劳强度可靠性同样可表示为4.60式的安全余量形式,只是只应理解为元件的疲劳强度;s理解为循环交变载荷。当然,这里R与S的物理随机性质与载荷概率特性与静强度问题的差别就大相径庭了。

结构元件中疲劳损伤累积的安全余量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0/=∑之(参见4.3节),0,则为材料的临界损伤阀值,与材料冷、热加工中众多不确

▲=l‘’/A

定因素相关,故是随机变量。

表示结构元件在一定载荷谱下不发生疲劳破坏的可靠性概率即为

含I型裂纹结构元件剩余强度的安全余量可表示为

式中,Ki为应力强度因子,与元件的几何构形、裂纹形态与长度、外加载荷的作用形式及位置等诸多随机因素有关;Klc]p为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是一材料条件常数,与元件几何、材料基本性能、载荷作用条件等随机因素有关。

由剩余强度表征的含裂结构元件损伤容限安全余量的可靠性即为

仔细分析上述三类问题的安全余量方程可以发现,如果能够直接获取这些变量的概率分布特征,安全余量的可靠性并不难计算。但这些变量的概率分布特征需要大量的资料、数据统计而来,而且许多变量并不是直接可测的,需要直接测量的转换。这样我们就需要把影响这些变量的诸多因素显式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上述三类问题中的安全余量函数不显含设计变量,致使这类问题的可靠性设计意义降低。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复杂的安全余量表达式,能够包括更多需要考虑的设计变量,这就导致了更为一般的非线性安全余量函数。.

2.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是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数学基础,给出了两独立概率变量在任意已知概率分布下的可靠性概率计算理论式。当然,实际应用上并不局限于应力与强度这两类随机变量。

将图4.53(b)的干涉区域放大,即如图4.54。由概率论知识,我们可以获得结构元件强度大于应力的可靠性概率为

应当指出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揭示了概率设计的本质。从干涉模型可以看到,就统计数学观点而盲,任何一个设计通常都存在着失效概率,即可靠度小于1,而我们设计能够做到的仅是将失效概率限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该观点在常规设计的安全系数法中是不明确的。可靠性设计的这一重要特征客观地反应了

产品设计和运行的真实情况,同时还定量地给出了产品在使用中的失效概率或可靠度,因而受到重视与发展。

3.可靠性指标

在研究应力—强度两类变量均为独立正态分布情况下的可靠性概率计算问题中运用变量代换,可使可靠性概率转化为一个对标准正态分布即N(0,”的积分:

不少文献将上式的积分上限定义为可靠性指标A,即

式中儿’丸,《,《分别为强度、应力两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失效概率此时可表示为

由此可以看出,在分析线性安全余量方程且变量间服从正态分布的可靠性概率时,可靠性指标"与可靠度失效概率一样,可表征可靠性程度。对于非线性安全余量、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可将非线性安全余量在设计验算点近似展开成线性关系,井可将非正态分布变量转换成正态分布变量。因此,可靠性指标"在可靠性分析中的实用意义很大。表4.8列举一些典型数据,以便对"与Pz,R.的关系有一个量级的概念.

4.可靠度与安全系数

传统意义上的静强度设计安全系数法从概率观点上可理解为概率变量(强度与应力)的均值化设计。那么,它所获得的可靠性效益如何呢?我们先看一算例。设一拉杆的设计安全系数/=1.5,原设计为满应力设计,且假定强度和应力服从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分别为Vx=:二o.1,y,=Ii二o.1s,需求拉杆的强度可靠度只:。由题义知

若安全系数/=1,则"二o,只。=o.5,/=o.8,则"=一1.1765,R:=o.119 8。由此可见:

1)在/二l时,只有50%的可靠性,且与R和s的分散程度无关,

2)/>1时,并不能保证元件100%安全.

3)/<1时,并不能肯定元件100%破坏。

从计算式中还可看出提高/、减小变异系数vx及ys,均可提高元件的可靠度。经常我们对上例计算中的反问题感兴趣,希望知道如果给定结构元件的可靠性指标,传统的安全系数应取多大合适。由式(4.69)可反解出

5.复杂问题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概述

当我们研究多个随机因素集合的可靠性分析问题时,复杂程度就大大增加了.一般说来,多随机变量的可靠性分析的复杂性涉及两个方面,其一由多个随机变量构成的安全余量方程一般是非线性的;其二多个随机变量的各自概率分布函数并不总是正态分布的,而且变量间又往往具有强烈的相关特性。对于一个复杂可靠性分析总是从数学上可描述为一个n维重积分,即

式中,n重积分的积分域即由安全余量方程

所定义的区域。/(五,……,1)为”个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复杂问题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正是围绕计算式(4.72)积分式而展开的,研究成果颇多,限于篇幅不再作深入介绍,有兴趣读者可参考有关的专著或技术文献。

6.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前面介绍的仅是结构元件的可靠性分析基本要领与方法,都是针对一个极限状态函数定义的单个失效模式的情况。但实际工程结构体系却非常复杂,由诸多构件组成,复杂构件又有许多不同的截面,因此结构体系中同时存在着可能导致系统失效的彼此相联系的多个失效模式。此外,对于大型复杂结构体系,每个失效模式中又都存在着若干失效元件。显然简单应用前面所介绍的分析方程尚无法解决结构体系的可靠性评价.严格地说尸个结构体系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因此研究结构体系的可靠性评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进行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分析,首先要了解结构体系的自身特点以及失效破坏过程的特征,

如:①工程结构体系多为高度静不定系统,静不定系统的承载能力与结构的破坏模式有关,而大型结构体系的破坏模式众多,要分析其可靠度必须枚举出所有的

主要破坏模式;②尽管单个破坏模式相应的破坏概率比较容易求出,且各个破坏模式之间可视作串联关系,但各破坏模式是相关的,在计算结构体系可靠度只5时必须考虑各破坏模式之间的相关性;③组成结构体系的元件的材料通常是弹塑性的,这造成了在加载过程中结构体系内各元件之间内力分配在变化,计算结构体系的强度可靠性时必须考虑弹塑性效应等等.大型复杂结构的可靠性分析主要包括下述三项内容:①枚举结构体系的主要失效模式;②列出各主要失效模式的安全余量方程,并计算其相应的失效概率;①由各主要失效模式的失效概率,综合计算结构体系的失效

概率Pj和可靠度R,

三、结构可靠性设计概述

1.结构元件的可靠性设计

结构元件的每一个常规的强度、刚度等要求均可转换为对应的可靠性要求。故可靠性设计

可表示为

结构元件可靠性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是元件可靠度计算的逆问题.以应力、强度问题的可靠性指标设计准则为例可知

我们能够建立起应力均值从及应力方差咭与设计变量均值(设为"㈠的关系,即

求解该非线性方程,可得出相应设计变量的均值取值范围,设计变量的均值就是通常工程设计上的名义值。至于安全寿命、损伤容限等其他可靠性设计问题在原理上是一致的,只是一般难以获得解析解,但就一般工程设计而言,只要有一定精度的数值解也就足够了,不必有精确的解析解。

2.结构体系可靠性设计的原则方法

电子系统和一般的系统工程的可靠性设计通常采用的是可靠性指标分配法,但是结构体系的可靠性设计一般不宜采用这一方法,这是因为:

(1)结构体系中的元件通常不能简单地简化为串联和并联结构,而可靠性指标分配法则是在串联、并联逐级组合而成的系统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所以对复杂结构采用这一方法是不适宜的;

(2)每当结构体系内有一个元件达到临界状态后,体系内务元件的内力通常将发生变化,如若不考虑因元件失效而带来的内力重新分配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则此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必将精度很低,通常已没有意义;

(3)在计算结构体系的可靠度时,必须考虑结构元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失效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如若略去这种相关性,则计算精度很低;(4)结构体系的破坏是由任意一个失效模式的出现而引起的,各失效模式通常可以认为是串联的,但任何一个失效模式的发生所涉及的若干个临界元件则并不存在简单的并联关系,必须考虑失效历程各阶段的内力变化。因此结构体系的可靠性设计必须是以结构整体来考虑的,而不只是以结构体系中的某个

元件或某个局部来考虑,结构体系的可靠性设计准则同样可表述为

式中,片s是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可以通过对结构体系的分析、试验等方法得到,R/是结构体系的可靠度要求。这一准则同样可应用于强度、刚度、疲劳、断裂等。由此可见,以结构整体为对象的可靠性设计可利用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来解决.对于飞机结构,通常以结构重量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则其可靠性优化问题的基本方程可表示为:

式(4.77)可用优化设计的一般方法求解。

3.结构体系的可靠性设计评估

在结构设计的方案设计阶段,精确计算各遴选方案的结构体系的可靠度是十分困难和费时的,实际上也是不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只需知道各方案的结构体系的可靠性等级,以作为比较不同设计方案优劣的标准之一,下面主要介绍结构体系余度概念在结构体系可靠性评估中的使用。

目前对结构体系余度尚无公认的统一定义,其基本含义是指结构体系能够承受体系内元件失效能力的一种度量。

结构体系的破坏可归结为两大类:①由于出现了超过设计载荷的非预期的过大载荷而导致结构体系的整体破坏,如大地震、特大暴风雪等,这一类破坏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②由于意外事件引起的结构体系内一部分元件的失效而导致的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如疲劳、断裂腐蚀、颤振等。

对第一类问题,通常以加一个统一的安全系数来处理.对第二类问题,人们认识到合理的解决途径是使结构具有一定的余度。一些学者把结构体系的余度分为三个等级;

。级结构余度——结构体系内任意一个元件的失效就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显然静定结构即为其典型之例。

l缎结构余度——结构体系内的一些次要元件失效后,残余结构仍具有承受大部分原设

计载荷的能力(例如2/3或2/3以上的设计载荷)。

2级结构余度——结构体系内的一个主要元件失效后,残余结构仍具有承受大部分原设

计载荷的能力。

实践经验和历史事实表明,采用只具有。级结构余度的结构体系是不适当的,因为此结构体系没有抵抗任何意外事件发生的能力;而对大部分结构,采用2级结构余度又是不经济的;

所以实际的工程结构通常都采用1级结构余度。

由上可知,非。级结构余度的结构体系必定为静不定的多路传力结构。结构余度等级在方案设计阶段是十分容易确定的。

由结构体系的可靠性设计评估思想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两个按可靠性设计思想得出的设计原则。

(1)结构要有适当的余度.为了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可靠度,特别是具有抵御由于结构中部分元件失效而导致整个结构破坏的能力,结构应具有一定量的静不定度以及具有合理的静不定度分配,多路传力和多重元件就是很好的方式。这一点与损伤容限设计和耐久性设计的一些准则是十分一致的。

(2)各元件的可靠性指标"值应大致接近。为了使结构体系在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重量特性,应使结构体系中各元件的可靠性指标"值大致接近;但视具体情况,重量大的元件的"值可略小些,重量小的元件的"值可略大些,关键性元件的"值应略大些,而次要元件与辅助元件的"值应略小些。

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理论是以产品寿命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科学,它涉及到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许多领域。对于结构可靠性这一学科,从其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基于概率论的随机可靠性到基于模糊理论的模糊可靠性以及近年来提出的非概率可靠性,使得这一理论日臻丰富和完善,并深入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它的应用完善了传统的设计理论,极大地提升了结构和产品的质量,因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可靠性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 (1)萌芽期 可靠性理论早在十九世纪30~40年代已发展起来了。十七世纪初期由伽利略、高斯、泊淞、拉普拉斯等人逐步建立了概率论,奠定了可靠性工程的主要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初布尔尼可夫斯基主编出版了一本概率论教程,同时他的学生马尔可夫建立了随机过程理论和大数定律,成为了维修性的理论基础。1939年瑞典专家威布尔提出了描述材料疲劳强度的威布尔分布。可靠性研究萌芽于飞机失事事件,1939年美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中,提出飞机事故率不应超过105 /h。这里讲的事故率只是未能沿用可靠度的定义而已。 (2)摇篮期 50年代的电子管事件揭开了可靠性研究的序幕。50年代电子真空管的故障率增长迅速。使电子技术进步与失效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例如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运往远东的机载电子设备在到达时就有60%已经失效,轰炸机的MTBF(无故障时间)不超过20小时。另外,1945年12月美国制成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整个计算机共有18000只电子管。但是,平均每33分钟就有一只失效。与此同时,1943年德国火箭专家R.Lusser第一次用概率乘法法则定量算出了V-2火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R的值为0.7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国防部总结战争教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可靠性,并下令军队有关部门在今后的采购中只选择有可靠性指标的军需品。 (3)奠基期 60年代,美国成为可靠性发展最早的国家。1952年美国国防部成立AGREE 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团。同年,可靠性顾问团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可靠性定义。AGREE组织于1957年写出了一份较为系统的《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较完整地

可靠性工程每章基本概念及复习要点知识讲解

复习要点: ?可靠性 ?广义可靠性 ?失效率 ?MTTF(平均寿命) ?MTBF(平均事故间隔) ?维修性 ?有效性 ?修复度 ?最小路集及求解 ?最小割集及求解 ?可靠寿命 ?中位寿命 ?特征寿命 ?研究可靠性的意义 ?可靠性定义中各要素的实际含义 ?浴盆曲线 ?可靠性中常见的分布 ?简述串联系统特性 ?简述并联系统特性 ?简述旁联系统特性 ?简述r/n系统的优势 ?并-串联系统与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关系 ?马尔可夫过程 ?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 ?建立可靠性模型的一般步骤 ?降额设计的基本原理 ?冗余(余度)设计的基本原理 ?故障树分析优缺点 广义可靠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期内规定条件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功能能力。耐久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能力。安全性:产品在一定的功能、时间、成本等制约条件下,使人员和设备蒙受伤害和损失最小的能力 可靠度R(t):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累积失效概率F(t):也称不可靠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失效概率密度f(t):产品在包含t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失效率λ(t):工作到t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t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基本:实验室条件下。应用:考虑到环境,利用,降额和其它因素的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任务:元器件在执行任务期间,即工作条件下的基本 不可修产品平均寿命MTTF: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可修MTBF:指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称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维修性: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维修度M(t):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的时间(0,t)内完成修复的概率。修复率μ(t):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一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平均修复时间MTTR:可修复的产品的平均修理时间,其估计值为修复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1.识别任务剖面、寿命剖面和环境剖面 在明确产品的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以前,首先要识别产品的任务剖面、寿命剖面和环境剖面。 (1)任务剖面“剖面”一词是英语profile的直译,其含义是对所发生的事件、过程、状态、功能及所处环境的描述。显然,事件、状态、功能及所处环境都与时间有关,因此,这种描述事实上是一种时序的描述。 任务剖面的定义为:产品在完成规定任务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它包括任务成功或致命故障的判断准则。 对于完成一种或多种任务的产品,均应制定一种或多种任务剖面。任务剖面一般应包括:1)产品的工作状态; 2)维修方案; 3)产品工作的时间与程序; 4)产品所处环境(外加有诱发的)时间与程序。 任务剖面在产品指标论证时就应提出,它是设计人员能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的最基本的信息。任务剖面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的基础上。 图1表示了一个典型的任务剖面。 (2)寿命剖面寿命剖面的定义为: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寿命剖面包括任务剖面。 寿命剖面说明产品在整个寿命期经历的事件,如:装卸、运输、储存、检修、维修、任务剖面等以及每个事件的持续时间、顺序、环境和工作方式。 寿命剖面同样是建立产品技术要求不可缺少的信息。 图2表示了寿命剖面所经历的事件。

(3)环境剖面环境剖面是任务剖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对产品的使用或生存有影响的环境特性,如温度、湿度、压力、盐雾、辐射、砂尘以及振动冲击、噪声、电磁干扰等及其强度的时序说明。 产品的工作时间与程序所对应的环境时间与程序不尽相同。环境剖面也是寿命剖面和任务剖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2.明确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 明确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进行可靠性设计分析的最重要的依据。 可靠性要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定性要求,即用一种非量化的形式来设计、分析以评估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第二类是定量要求,即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相应的验证方法。 可靠性定性要求通常以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定性设计分析工作项目表达。常用的可靠性定性设计工作项目见表1。

结构可靠度读书笔记

结构可靠度结课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自己对结构可靠度课程的学习。第一,介绍自己对于结构可靠度基本理论,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包括一次二阶矩法、二次二阶矩法和结构可靠度数值模拟方法)的理解;第二,论述了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历史,最后简单阐述了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 工程结构在设计中需要遵循安全可靠、适用、美观、耐久等方面原则,在其使用期内需要安全可靠的承受各种作用,它们的安全可靠与否不但影响结构正常使用,通常还关系到人身安危。 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中,当结构总体布置、结构方案和型式已经确定,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结构计算,在结构计算中我们对于截面及构件的设计应使所设计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经济合理地满足下列要求:1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包括荷载及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在正常维修和养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4在偶然事件(如地震、爆炸、龙卷风等)发生时及发生后,能够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折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1]。用来度量可靠性的指标称为可靠度。上述要求的第1、4项,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属于结构的安全性;第2项关系到结构的适用性,第3项关系到结构的耐久性。 二结构可靠度课程学习笔记 2.1影响工程结构可靠性的三种不确定性[2] 2.1.1事物的随机性 事物是随机性是指,事件发生的条件不充分,使得在条件与事件之间不能出现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事件的出现与否表现出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成为随机性。研究事物随机性问题的数学方法主要有概率论、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

安全的基本概念

安全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事故、事故隐患? 2.什么是危险(风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3.什么是安全、本质安全? 4.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5.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 1.什么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风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国际劳工组织对职业事故定义:“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 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 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事故隐患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 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 而“患”字则体现了不好的状况。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 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危险(风险) 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 性的结合给出。 即:R = f(F,C) 式中: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 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这是客观存在的) ?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企业一般 称重大风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 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

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基本概念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可靠性设计主要符号表

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指作为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设备或系统,可以是零件、部件,也可以是由它们装配而成的机器,或由许多机器组成的机组和成套设备,甚至还把人的作用也包括在内。在具体使用“产品”这一词时,其确切含义应加以说明。例如汽车板簧、汽车发动机、汽车整车等。 规定条件:一般指的是使用条件,环境条件。包括应力温度、湿度、尘砂、腐蚀等,也包括操作技术、维修方法等条件。 规定时间:是可靠性区别于产品其他质量属性的重要特征,一般也可认为可靠性是产品功能在时间上的稳定程度。因此以数学形式表示的可靠性各特征量都是时间的函数。这里的时间概念不限于一般的年、月、日、分、秒,也可以是与时间成比例的次数、距离。例如应力循环次数、汽车行驶里程。 规定功能:道德要明确具体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完成规定功能。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称为失效,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怎样才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很容易判定,但更多情况则很难判定。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螺丛,显然螺栓断裂就是失效;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设备,对某个零件损坏而该设备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不能算失效或故障,有时虽有某些零件损坏或松脱,但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可容易地修复也可不算是失效或故障。若产品指的是某个具有性能指标要求的机器,当性能下降到规定的指标后,虽然仍能继续运转,但已应算是失效或故障。究竟怎样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要涉及厂商与用户不同看法的协商,有时要涉及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政策等而作出合理的规定。 能力:只是定性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衡量检验,后面将加以定量描述。产品的失效或故障均具有偶然性,一个产品在某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不很好地反映该产品可靠性的高低,而应该观察大量该种产品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后才能正确的反映该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对能力的定量需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按产品可靠性的形成,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通过设计、制造赋予产品的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既受设计、制造的影响,又受使用条件的影响。一般使用可靠性总低于固有可靠性。

现代设计方法(第四章 可靠性设计)

简述可靠性设计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 答:传统设计是将设计变量视为确定性单值变量,并通过确定性函数进行运算。 而可靠性设计则将设计变量视为随机变量,并运用随机方法对设计变量进行描述和运算。 1.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是对产品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可靠度是对产品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2)可靠性工程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可靠性设计。它包括了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与评价,必要时也包括可靠性试验、生产制造中的质量控制设计及使用维修规程的设计等。 2.可靠性分析。它主要是指失效分析,也包括必要的可靠性试验和故障分析。这方面的工作为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也为重大事故提供科学的责任分析报告。 3.可靠性数学。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开展可靠性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 。可靠性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传统设计方法是将安全系数作为衡量安全与否的指标,但安全系数的大小并没有同可靠度直接挂钩,这就有很大盲目性。可靠性设计与之不同,它强调在设计阶段就把可靠度直接引进到零件中去,即由设计直接决定固有的可靠度。 2.传统设计是把设计变量视为确定性的单值变量并通 过确定性的函数进行运算,而可靠性设计则把设计变量视为随机变量并运用随机方法对设计变量进行描述和 运算。 3.在可靠性设计中,由于应力S和强度R都是随机变量,所以判断一个零件是否安全可靠,就以强度R大于应力S的概率大小来表示,这就是可靠度指标。 4.传统设计与可靠性设计都是以零件的安全或失效作 为研究内容,因此,两者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可靠性设计是传统设计的延伸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可靠性设计只是在传统设计的方法上把设计变量 视为随机变量,并通过随机变量运算法则进行运算而已。 。平均寿命(无故障工作时间):指一批产品从投入运行到发生失效(或故障)的平均工作时间。 对不可修复的产品而言,T是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失效的平均时间,用MTTF表示; 对可修复的产品而言,是指产品相邻两次故障间工作时间的平均值,用MTBF表示; 平均寿命的几何意义是:可靠度曲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 6.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f(x)具有连续性,对称性,其曲线与横坐标轴间围成的总面积恒等于 1.在均值μ和离均值的距离为标准差的某一指定倍数z。之间,分布有确定的百分数,均值或数学期望μ表征随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决定正态分布曲线位置;标准差σ,他表征随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定义μ=0,σ=1,即N(0,1)为标准正态分布。 7.系统可靠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1)组成系统的零部件的可靠性 (2)零部件的组合方式。 1.什么是3σ法则?已知手册上给出的16Mn的抗拉强度为1100~1400MPa,试利用3σ法则确定该材料抗拉强度的均值和标准差。 在进行可靠性计算时,引用手册上的数据,可以认为它们服从正态分布,手册上所给数据范围覆盖了该随机变量的+-3σ,即6倍的标准差,称这一原则为3σ法则。均值=(1100+1400)/2=1250MPa 标准差=(1400-1100)/6=50Mpa。从正态分布知,对应+-3σ范围的可靠度已为0.9973. 2. 简述强度—应力干涉理论中“强度”和“应力” 的含义,试举例说明之。 答:强度一应力干涉理论中“强度”和“应力”具有 广义的含义:“应力”表示导致失效的任何因素;而 “强度”表示阻止失效发生的任何因素。“强度” 和“应力”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具有相同的 量纲;例如,在解决杆、梁或轴的尺寸的可靠性设计 中,“强度”就是指材料的强度,“应力”就是指零件 危险断面上的应力,但在解决压杆稳定性的可靠性设 计中,“强度”则指的是判断压杆是否失稳的“临界 压力”,而“应力”则指压杆所受的工作压力。 3.说明常规设计方法中采用平均安全数的局限性。 答:平均安全系数未同零件的失效率联系起来,有很 大的盲目性。 从强度一应力干涉图可以看出 1)即使安全系数大于 1,仍然会有一定的失效概率。2)当零件强度和工作 应力的均值不变(即对应的平均安全系数不变),但 零件强度或工作应力的离散程度变大或变小时,其干 涉部分也必然随之变大或变小,失效率亦会增大或减 少。 1.所谓系统,是为完成某一功能而由若干零部件相互 有机地组合起来的综合体。系统的可靠度取决于两个 因素:一是组成系统的零部件的可靠度;二是零部件 的组合方式。 3.串联系统:若系统中诸零件的失效相互独立,但当 系统中任一个零件发生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 时,则这种零件的组合形式称为串联模型。 3.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s低于组 成零件的可靠度Ri。因此,要提高串联系统的可靠 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减少组成系统的零件数目。 4.并联系统:有冗余系统和表决系统。冗余系统又可 分为工作冗余系统和非工作冗余系统。 5.工作冗余系统:在该系统中,所有零件都同时参加 工作,而且任何一个零件都能单独支持整个系统正常 工作。即在该系统中,只要不是全部零件失效,系统 就可以正常工作。 6.非工作冗余系统:在该系统中,只有某一个零件处 于工作状态,其它零件则处于非工作状态。只有当工 作的零件出现故障后,非工作的零件才立即转入工作 状态。 。非工作冗余系统的可靠度高于工作冗余系统,这是 因为工作冗余系统的零件虽然都处于不满负荷状态 下,但它们总是在工作,必然会磨损或老化。非工作 冗余系统虽不存在这个问题,却存在一个转换开关的 可靠度问题。 。r/n表决系统:在n个零件组成的并联系统中,n个 零件都参加工作,但其中要有r个以上的零件正常工 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它是属于一种广义的工作冗 余系统。当r=1时,就是工作冗余系统,当r=n时, 就是串联系统。 。复杂系统的可靠性预测方法:等效功能图法、布尔 真值表法; 。故障树分析的步骤:1,在充分熟悉系统的基础上, 建立故障树;2,进行定性分析,识别系统的薄弱环 节;3,进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可靠性作出评价。 。故障树:是一种倒立的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它是 用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和转移符号描述系统中各种 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图。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是寻找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割集或 最小路集。其目的是为了找出引了系统故障的全部可 能的起因,并定性的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 。最小割集:如果将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 是割集。 。最小路集:路集也是一些基本事件的集合,当该集合所有 的基本事件同时不发生时,则顶事件必然不发生。如果将路 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是路集的话,则称此路 集为最小路集。 。最小割集代表系统的一种失效模式;一个最小路集代表系 统的一个正常模式。 。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割集即是顶事件发生的全部可能原因, 构成了系统的故障谱。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努力降低最小 割集发生的可能性,这就是产品的薄弱环节。反过来说,为 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必须至少保证一个最小路集存在。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就是根据基本事件的概率求出顶事件发 生的概率,从而对系统的可靠性作出评价。 。可靠度分配按分配原则的不同,有等同分配法、加权分配 法和动态规划最优分配法; 。等同分配法:它按照系统中各单元(子系统或零部件)的 可靠度均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其计算简单,缺点是没有考 虑各子系统现有的可靠度水平、重要性等因素。 。加权分配法:它是把各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度以及 各子系统的复杂度作为权重来分配可靠度的。 。最优分配法:采用动态规划最优分配法,可以把系统的成 本、重量、体积或研制周期等因素为最小作为目标函数,而 把可靠度不小于某一给定值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可靠度分配; 也可以把系统可靠度尽可能大作为目标函数,而将成本等因 素视为约束条件进行可靠度分配。这要根据具体问题来确定。 特点:机电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不仅取决于零部件的可靠度, 而且还将受制造成本、研制周期、重量、体积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必须采用优化方法分配 可靠度。 。一是可靠性设计的有效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统计参数是否准 确可靠;二是应用明确规定产品失效的形式和判据。 。试简述强度和应力均为正态分布时,强度和应力干涉的三 种典型情况下手失效率情况。 1.强度的均值大于应力的均值,这时的干涉概率,即不可靠 度F小于50%。当强度的均值减去应力的均值为一定值时, 概率F的大小,随强度和应力的标准增大而增大。常规设计 的安全系数大于1时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还可能出 现失效。 2.强度的均值等于应力的均值,此时,失效率F为50% 3.强度的均值小于应力的均值,此时安全系数小于1,失效 概率大于50%,零件仍具有一定的可靠度。

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作业 学号:071130123 姓名:向正平一、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函数、可靠度函数曲线 (1)程序语言 t=(0:0.01:20); Array m=[0.3,0.6,0.9]; linecolor=['r','b','y']; for i=1:length(m); f=m(i)*exp(-m(i)*t); F=1-exp(-m(i)*t); R=exp(-m(i)*t); color=linecolor(i); subplot(3,1,1); title('指数函数概率密度函数曲线'); plot(t,f,color); hold on subplot(3,1,2); title('指数函数分布函数函数曲线'); plot(t,F,color); hold on subplot(3,1,3); title('指数指数分布可靠度函数曲线 plot(t,R,color); hold on end (3)指数分布的分析 在可靠性理论中,指数分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分布,适合于失效率为常数 的情况。指数分布不但在电子元器件偶然失效期普遍使用,而且在复杂系统和整 机方面以及机械技术的可靠性领域也得到使用。 有图像可以看出失效率函数密度f(t)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下降,而失效率随 着时间的增加在不断的上升,可靠度也在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地下降,从图线的 颜色可以看出,随着m的增加失效率密度函数下降越快,而可靠度的随m的增加 而不断的增加,则失效率随m的增加减小越快。 在工程运用中,如果某零件符合指数分布,那么可以适当增加m的值,使零 件的可靠度会提升,增加可靠性。 二、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函数、可靠性函数、失效率函数曲线 (1)程序语言 t=-10:0.01:10; m=[3,6,9]; n=[1,2,3]; linecolor=['r','b','y'];

可靠性概念1

第一部分产品可靠性基本概念 编讲杨志飞 1 质量定义 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单项具体工作叫“活动”。活动需要“资源”,资源包括人员、设施、设备、技术、资金和时间。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关联的资源和活动称“过程”。 产品:ISO 9000定义为“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可包括: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服务或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是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如污染物或不愿有的后果)。(国内曾经把产品定义为:是指任何元器件、零部件、组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可以指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结合。) 硬件,是有形的、不连续的、具有特定形状的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和装配的零件、部件或(和)组件组成。 流程性材料,是由固体、气体、液体或由它们的组合所组成,经转换形成的产品(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通常由管道、桶、袋、罐或以卷的形式交付。 软件,是通过支持媒体表达的信息所构成的一种智力创作。 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产生的结果。 整机:是指产品的部分内涵,即产品中设备以上的部分。 系统:能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设备、人员及技术的组合。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包括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下,使系统的工作和保障可以达到自给所需的一切设备、有关的设施、器材、软件、服务和人员。 分系统:在系统中执行一种使用功能的组成部分。如数据处理分系统、制导分系统等。 请注意:组件多数可以看作整机,有时也当作元器件,在高度集成的器件中,往往包含了整机的模块,现代的部件往往也做成组件。因此很难划清它们的界线。 实体,是可以单独描述和考虑的事物,可以是某项活动和过程、某个产品、某个组织、体系或人或他们的任何组合。 特性,是帮助识别和区分各类实体的一种属性。属性包括物理、化学、外观功能或其它可识别的性质。其描述的量叫“特性参数”。 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之和叫“质量”。潜在需要是用户未在合同或定单中明确提出但实质上有的需要。质量是实体的一项最重要的特性,包括:性能、适用性、可信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美学。 可信性,是描述可用性和它的影响因素包括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的集合性术语。 2故障定义 产品终止最终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的事件称“失效”。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叫“故障”。丧失功能的准则叫故障判据。 相对于给定的规定功能,有故障的产品的一种状态叫“故障模式”。形成故障的物理、化学(可能还有生物)变化等内在原因称为“故障机理”。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弱点而引起的失效,称为“本质故障”,不按规定条件使用产品而引起的失效称为“误用故障”。产品设计应包括减少误用故障的设计过程。 产品由于制造上的缺陷等原因而发生的故障称为“早期故障”;而由于偶然因素发生的故障称为“偶然故障”,一般在事前不能测试或监控,属于“突然故障”。产品由于老化、磨损、损耗或疲劳等原因引起的故障称为“耗损故障”。通过事前的测试或监控可以预测到的故障称为“渐变故障”。使产品不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可能导致人或物重大损失的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6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一、结构可靠性设计概念 1.可靠性含义 可靠性是指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一个工业产品(包括像飞机这样的航空飞行器产品)由于内部元件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产品构成的复杂程度使得对所执行规定功能的完成情况及其产品的失效时间(寿命)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可靠性的度量就具有明显的随机特征。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规定功能的概率就称为该产品的可靠度。作为飞机结构的可靠性问题,从定义上讲可以理解为:“结构在规定的使用载荷/环境作用下及规定的时间内,为防止各种失效或有碍正常工作功能的损伤,应保持其必要的强刚度、抗疲劳断裂以及耐久性能力。”可靠度则应是这种能力的概率度量,当然具体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例如,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静强度可靠性是指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结构安全寿命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裂纹形成寿命小于使用寿命的概率;结构的损伤容限可靠性则一方面指结构剩余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另一方面指结构在规定的未修使用期间内,裂纹扩展小于裂纹容限的概率.可靠性的概率度量除可靠度外,还可有其他的度量方法或指标,如结构的失效概率F(c),指结构在‘时刻之前破坏的概率;失效率^(().指在‘时刻以前未发生破坏的条件下,在‘时刻的条件破坏概率密度;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TimeToFailure),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故障的工作时间的期望值。除此而外,还有可靠性指标、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对可修复结构还有维修度与有效度等许多可靠性度量方法。 2..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设计一个具有规定可靠性水平的结构产品,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应当贯穿于产品的预研、分析、设计、制造、装配试验、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从研究及学科划分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可靠性数学。主要研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是它的重要基础。 (2)可靠性物理。研究元件、系统失效的机理,物理成固和物理模型。不同研究对象的失效机理不同,因此不同学科领域内可靠性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也不同. (3)可靠性工程。它包含了产品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与评估、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可靠性生产、可靠性维修、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交换等.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退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可包含于可靠性工程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可靠性设计仅是可靠性工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当然也是重要的环节,从内容上讲,它包括了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设计和结构可靠性试验三大部分。结构可靠性分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搜集与结构有关的随机变量的观测或试验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其分布概率及有关统计量,以作为可靠度和失效概率计算的依据。

可靠性基本概念(doc 14页)

可靠性基本概念(doc 1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可靠性设计主要符号表

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指作为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设备或系统,可以是零件、部件,也可以是由它们装配而成的机器,或由许多机器组成的机组和成套设备,甚至还把人的作用也包括在内。在具体使用“产品”这一词时,其确切含义应加以说明。例如汽车板簧、汽车发动机、汽车整车等。 规定条件:一般指的是使用条件,环境条件。包括应力温度、湿度、尘砂、腐蚀等,也包括操作技术、维修方法等条件。 规定时间:是可靠性区别于产品其他质量属性的重要特征,一般也可认为可靠性是产品功能在时间上的稳定程度。因此以数学形式表示的可靠性各特征量都是时间的函数。这里的时间概念不限于一般的年、月、日、分、秒,也可以是与时间成比例的次数、距离。例如应力循环次数、汽车行驶里程。 规定功能:道德要明确具体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完成规定功能。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称为失效,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怎样才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很容易判定,但更多情况则很难判定。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螺丛,显然螺栓断裂就是失效;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设备,对某个零件损坏而该设备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不能算失效或故障,有时虽有某些零件损坏或松脱,但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可容易地修复也可不算是失效或故障。若产品指的是某个具有性能指标要求的机器,当性能下降到规定的指标后,虽然仍能继续运转,但已应算是失效或故障。究竟怎样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要涉及厂商与用户不同看法的协商,有时要涉及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政策等而作出合理的规定。 能力:只是定性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衡量检验,后面将加以定量描述。产品的失效或故障均具有偶然性,一个产品在某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不很好地反映该产品可靠性的高低,而应该观察大量该种产品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后才能正确的反映该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对能力的定量需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按产品可靠性的形成,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通过设计、制造赋予产品的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既受设计、制造的影响,又受使用条件的影响。一般使用可靠性总低于固有可靠性。 可靠度 可靠度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一般记为R。它是时间的函数,故也记为R(t),称为可靠度函数。

事故预警基础学习知识知识

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 大纲要求: 一、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 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 三、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 建立预警机制及其有关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预警: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由四部分组成:1)监测系统;2)预警信息系统;3)预警评价指标系统;4)预测评价系统。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了解)P111 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

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特点:5个 (一)快速性。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 (二)准确性。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 (三)公开性。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公开影响事故发生的各种信息一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四)完备性。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五)连贯性。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4个(了解) 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实行事故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全面性原则 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异常情况,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预警操作系统方面。

可靠性设计的一些内容

可靠性设计的一些内容 一、可靠性评价分析技术的应用 由于设计阶段对产品的可靠性将起到奠基作用,故在设计过程中,应不断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是否有了保证,所采取的各种可靠性设计措施是否有效,有效程度如何,设计中是否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潜在缺陷,产品在今后使用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障,以及故障一旦发生时,其影响和危害程度如何等等。弄清以上问题将有助于及时发现缺陷,及时改进设计,防止“带病”投产,保证预定的可靠性指标得到满足。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评价分析技术的应用: 1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可靠性预计是在设计阶段,根据设计中所选用的电路程式、元器件、可靠性结构模型、工作环境、工作应力以及过去积累的统计数据,推测产品可能达到的可靠性水平。预计的目的不是在于了解在什么时候将发生什么样的失效,而是在于从设计开始就采取措施以防止失效的发生,并用定量的方法评价可靠性设计的效果。 可靠性分配是将可靠性指标或预计所能达到的目标值加以分解,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给分系统、设备、部件直至各元器件和每一个连接点、焊接点,以保证可靠性既定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分配,不仅可以层层落实设计指标,还可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和尚能挖掘的潜力。可靠性预计的方法一般有相似设备法、相似电路法。有源

器件法、元器件计数法及元器件应力分析法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当产品处于方论证阶段时,可用相似设备法、相似电路法、有源器件法等快速预计法进行可行性预计,以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当产品处于旱期的详细设计阶段时,可用元器件计数法进行初步设计预计,以了解元器件的初步选择是否恰当,并为可靠性分配打下预计的基础,而当产品处于详细设计阶段的中期和后期,可用元器件应力分析法进行详细的设计预计,以便及时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或潜在能力,及时改进设计,以期达到优化设计 的目的。 下面就三种预计方法作一些简略的介绍: (1)有源器件法 所谓有源器件法,即按设备为完成规定功能所需的串联有源器件的数目预计设备失效的方法。预计公式为 λs = N* K (11.1) 式中:λs --设备的预计失效率; N--串联有源器件的数目; K ---各种设备中每个有源器件的失效率。 (2) 元器件计数法 所谓元器件计数法就是根据组成设备的各类元器件的通用失效率及其使用数量,来预计设备失效率的方法 。(3)元器件应力分析法预计 元器件应力分析法预计是考虑了温度、电应力、环境条件、元器件选

可靠性设计心得

可靠性设计学习心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具有好的性能,更要具有高的可靠性水平。采用可靠性设计弥补了常规设计的不足,使得设计方案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性质”。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可靠性工程的诞生已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以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为先导的可靠性工程迄今发展得比较成熟, 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相比之下,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与研究则起步较晚。所谓机械可靠性,是指机械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由于工程材料特性的离散性以及测量、加工、制造和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使机械产品的系统参数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因此考虑这种固有随机性的可靠性设计技术至关重要。据有关方面统计,产品设计对产品质量的贡献率可达70%~80%,可见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特性(如:功能、性能、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赋予了产品“先天优劣”的本质特性。上世纪60年代, 对机械可靠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开始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虽然国内外都投入了研究力量,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终因机械产品可靠性涉及的领域太多、可靠性研究的范围大、基础性数据缺乏等原因,机械可靠性设计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得并不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可靠性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一些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应用的较为成熟的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设计方法,并且结合当今可靠性工程学科的发展,指出了可靠性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发展和趋势。 常规设计中,经验性的成分较多,如基于安全系数的设计。 常规设计可通过下式体现: S E l F f lim ][...),,,(σσμσ=≤= 计算中,F 、l 、E 、μ、slim 等各物理量均视为确定性变量,安全系数则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系数。 上式给出的结论是:若s≤[s]则安全;反之则不安全。 应该说,上述观点不够严谨。首先,设计中的许多物理量明是随机变量;基

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荷载与结构设计原理总复习题 一、判断题 1.严格地讲,狭义的荷载与直接作用等价,广义的荷载与间接作用等价。(N) 2.狭义的荷载与直接作用等价,广义的荷载与作用等价。(Y) 3.广义的荷载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Y) 4.按照间接作用的定义,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风压力、地震等均是间接作用。(N) 5.由于地震、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焊接等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形等效应的因素称为间接作用。(Y) 6.土压力、风压力、水压力是荷载,由爆炸、离心作用等产生的作用在物体上的惯性力不是荷载。(N) 7.由于雪荷载是房屋屋面的主要荷载之一,所以基本雪压是针对屋面上积雪荷载定义的。(N) 8.雪重度是一个常量,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N) 9.雪重度并非一个常量,它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N) 10.虽然最大雪重度和最大雪深两者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不一定同时出现。(Y) 11.汽车重力标准是车列荷载和车道荷载,车列荷载是一集中力加一均布荷载的汽车 重力形式。(N) 12.烈度是指某一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有关,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Y) 13.考虑到荷载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所以在实际工程设计时,当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荷载时,应采用荷载组合值。(N) 14.当楼面活荷载的影响面积超过一定数值需要对均布活荷载的取值进行折减。(Y) 15.土的侧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土压力。(Y) 16.波浪荷载一般根据结构型式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Y) 17.先张法是有粘结的预加力方法,后张法是无粘结的预加力方法。(Y) 18.在同一大气环境中,各类地貌梯度风速不同,地貌越粗糙,梯度风速越小。(N) 19.结构构件抗力R是多个随机变量的函数,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 20.温度作用和变形作用在静定结构中不产生内力,而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内力。(Y) 21.结构可靠指标越大,结构失效概率越小,结构越可靠。(Y) 22.朗肯土压力理论中假设挡土墙的墙背竖直、光滑、填土面水平无超载。(Y) 23.在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中,墙背与填土之间既无摩擦力也无剪力存在。(Y) 24.在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设中,墙背与填土之间虽然无摩擦力,但仍有剪力存在。(N) 25.土的自重应力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Y) 26.不但风的作用会引起结构物的共振,水的作用也会引起结构物的共振。(Y) 27.平均风速越大,脉动风的幅值越大,频率越高。(N) 28.风压是指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受到阻塞时对阻塞物产生的压力。(Y) 29.地震作用中的体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两者均可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N) 30.如果波浪发生破碎的位置距离直墙在半个波长以内,这种破碎波就称为近区破碎

事故处理原则及方法

事故处理原则及方法 一、电力系统事故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事故是指电力系统设备故障或人员工作失误,影响电能供应数量或质量并超过规定范围的事件。引起电力系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自然灾害、设备缺陷、管理维护不当、检修质量不好、外力破坏、运行方式不合理、继电保护误动和人员工作失误等等。 按照事故范围,可将事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事故,另一类是局部事故。局部性事故是由于电力系统内个别元件发生故障,使系统内的频率,电压和潮流分布发生变化有时使局部系统发生震荡现象,这类事故使部分用户受到影响。系统性事故是由于电力系统失去了电源,如主要送电线路跳闸,主要发电厂全停等,使电力系统的频率,电压严重下降或使稳定破坏。此类事故影响很大,常常使电力系统的大部分发电厂解列,大量用户停电。 按事故原因可分变电事故和系统事故。变电事故包括误操作,保护误动、拒动,绝缘不良,所用电中断,直流中断,断路器故障、爆炸,短路,内部过电压,污闪,雷击,检修返工延期等;系统事故包括稳定破坏,系统解列,低频率,低(高)电压,误凋度,保护误动、拒动,通信失灵,远动故障等。 对于事故,应以预防为主,加强正常运行监督,及时消除缺陷,落实各种反事故措施,加强技术培训,进行反事故演习,提高处理事故的应变水平。

二、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情况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情况有:变压器过负荷、油温过高、轻瓦斯动作、冷却器故障或启动;断路器SF6气压异常和操作机构的液压、气压异常或弹簧未储能;直流电压过高或过低、保险熔断、绝缘监察装置动作;交流电压断线、绝缘监察装置动作;自动装置动作;事故照明切换装置动作等。 三、事故处理的原则 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运行人员在上级值班调度员的指挥下处理事故,并做到如下几点: 1、迅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 2、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正常设备的运行和对重要用户及厂用电的正常供电。 3、电网解列后要尽快恢复并列运行。 4、尽快恢复对已停电的地区或用户供电。 5、调整并恢复正常电网运行方式。 四、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1.记录时间,解除音响,检查表计指示和保护、自动装置及信号动作情况;检查动作和失电设备情况。若站用电失去,夜间可合上事故照明。在检查设备损害情况时,需要触及设备的导体部分或虽不触及其导体部分,但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必须将设备改为检修状态后,方可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