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4: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重点讲解】

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2.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①“程朱理学”说法的由来: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②理学产生的条件: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注意力于集中于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消除地方潜在的割据势力对于民间文化发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预;宋朝很少有人因为议论而获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因科举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对经典文本不断探讨、寻求终极的、总体的根本解释。理学由此而生。③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参考二程学说,将四书五经编辑成《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④理学的社会影响:南宋末年,朱熹的学说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元朝时,理学被确定为官学。到明代,理学则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陆王心学:①陆九渊及其思想: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提出“心即理”之说。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他还认为,人们要了解、认识客观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于是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说法。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陆九渊号召人们“存心”而“去欲”,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与朱熹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

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②王守仁及其思想: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理学大师。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强调加强自我修养,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难点分析】

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其中,道家借鉴佛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反应更为敏捷而迅速。相对而言,儒学的应变能力则要差得多。有唐一代,儒学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宋明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荆公和二苏的“道”、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义理。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

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1.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学法导航】

1.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

2.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比较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并综合其本质作用。

【小资料】

心学大师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子是他的别号,浙江余姚人,喜言兵事,且善射,并好学,学识渊博。他的一生行为,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在学术方面,他的“心学”独成一家,和程朱学派意趣迥异,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死后从祀文

庙的人。他首先主张“学贵得之于心”,以“心”作为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开始对孔子偶像有所持疑,扩大了内心自我的作用。他是我国历史上极有成就的哲学家之一,他开创的心学体系成为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封建社会后期异端思想的产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因此,他受到很多人的崇拜。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海军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刻了一块印章,佩戴在身,上面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中国近代一代枭雄蒋介石也很崇拜王阳明的,败退台湾时间把台湾草山改为阳明山。现在浙江余姚还有个阳明医院。

同时,在我国,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为探索救国之路的孙中山都曾潜心研究过王阳明的著作,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徐特立也大加赞赏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就曾读过王阳明的《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并逐句逐字做了批注,后来对王阳明的思想更是有所批判与创新,结合中国的实际,领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王阳明的学说更是漂洋过海,从古老的中国走向世界。

此外,日本一位八十三岁的高僧拄着拐杖颤悠悠地把阳明学说带回日本,没想到竟风靡一时,学者云集,还分成了不同的学派,阳明学说更是间接地为日本明治维新起了思想上的铺垫作用。高鼻子、蓝眼睛,不屑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欧美人在本世纪,也出奇地对阳明学说着了迷,竟还要远渡重洋,来拜访王阳明的故居,颇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势头。

【同步训练】

1.下列叙述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发展情况的是

A.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B.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

C.道教受儒学影响,提出既“贵儒”,又“尊道”

D.佛教也吸收了儒学的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2. 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A B C D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的理论

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

5.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6.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7.在继承的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程颢、程颐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礼、义、智、信”

B.朱熹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标准也是天理的反映、

C.王阳明主张要“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D.“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8.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

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挑战,但最终保留传统主流思想的地位,主要是因为

A. 历代统治者“独尊儒术”

B. 儒家思想内含有的“兼容”精神

C. 南北朝时期强调“贵儒”

D. 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10.唐代儒家经典标准的读本是

A.《六经》 B.《春秋繁露》

C.《五经正义》 D.《四书章句集注》

11.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以下哪些观点或者主张不属于“二程”

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人伦者,天理也”

C.“有了礼,就有了仁、义、智、信”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

13.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程颢)生千四百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

──(宋)程颐《明道先生墓表》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土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材料中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颢思想的实质体系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一说材料中的哲学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此哲学观的根

本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归纳材料主张的思想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理学”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B 6.A 7.D 8.A 9.B 10.C 11.C 12.B 13.A

14.(1)①观点:人欲盛而天理亡,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理学思想继承孔孟思想。②实质体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新儒学体系。(2)①哲学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②根本性质:唯心主义观。(3)①观点:通过接触事物,在体会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理”。②影响:理学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对后世科举考试影响甚大。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了解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原因。 2.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 3.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 一、三教合一┄┄┄┄┄┄┄┄①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②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

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③ 1.南宋:陆九渊 (1)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 (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点拨]理解“三教合一” (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弄清宋明理学家的主要思想,比较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以文字材料或历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宋明理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讨论如何看待宋明理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三、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早期儒学的产生,儒学经历了一次挫折和一次发展的历程。这次挫折和发展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原因分别是什么?从儒学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汉代以后,儒学的发展又面临着经历了一次挫折和一次发展的历程,这又是什么回事呢?我们这节课来共同学习。 展示课程标准和重难点: 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理学于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它绵延700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讲授新课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展示复习目标:1、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有哪些?这些思想在当时起到了哪些影响?2、为什么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受到冲击?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和佛教会广泛传播?这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3、面对儒学的困境,儒士们是如何应对的? 4、为什么理学会产生在宋代?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复习基础知识。 1、儒学的困境 教师讲授: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人们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随着政治稳 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导入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7.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人。 讲授新课 一、理学出现的背景 1.儒学面临的困境:汉末至唐末五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不断遭到挑战和削弱。.

原因:①社会动荡,军事割据和混战,冲击儒家构建的一套政治和伦理方面的统治秩序。 ②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同时又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2.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①韩愈: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问题:何谓“道统”? “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李翱: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1)主张: 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把政治失败归结为思想的迷乱。 ②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2)影响: ①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②理学应运而生。 二、理学的产生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思想来源:儒学十佛教思想十道教思想。 2.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1)周敦颐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含解析)

〖第4课宋明理学〗之小船创作 1.背景 (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2.理学的兴起 (1)三教之间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把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与佛教、道教思想结合,发展了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 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思想观点 (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穷理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4.统治地位的确立 (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 (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方法: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2.王守仁 (1)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 (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史料一程朱坚认①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②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史料二“③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史料三“④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宋明理学说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一单元第4课 《宋明理学》说课稿 哈尔滨市第32中学高秋岩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标要求: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的第四课。本课在第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最终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以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难点:对比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宋明理学和批判地继承这种文化思想。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正确认识宋明理 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 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 继承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第二部分: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二的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但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这节课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是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挑战也远远要高于其他的教学内容。另外,宋明理学有着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可是学生在学这一课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到政治的哲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无法提供跨学科知识的资源。它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在学科能力的培养方面,宋明理学家们的作品中文言文表述非常多,如果用大量的文言文引述的话,学生肯定是难以消化。第四个方面,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宋明理学可以说是良莠并存,对于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他们的知识储备来说,是难以把握和取舍的。因此,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与教法、学法 要用感性来破解概念,以生活来走进历史,深入浅出,用浅显的事例来解释深刻的哲学道理。这一切的一个前提就是要让学生来参与其中。 教学方法:我拟采用问题教学法,讲解法等 学习方法:阅读归纳法,合作探究等。 第四部分:教学思路过程分析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由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营造充满和谐的氛围的历史课堂,便于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把发展性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一、导入 观看视频《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思考: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哪些宗教的思想和

教学设计4: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重点讲解】 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2.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①“程朱理学”说法的由来: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②理学产生的条件: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注意力于集中于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消除地方潜在的割据势力对于民间文化发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预;宋朝很少有人因为议论而获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因科举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对经典文本不断探讨、寻求终极的、总体的根本解释。理学由此而生。③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参考二程学说,将四书五经编辑成《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④理学的社会影响:南宋末年,朱熹的学说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元朝时,理学被确定为官学。到明代,理学则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陆王心学:①陆九渊及其思想: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提出“心即理”之说。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他还认为,人们要了解、认识客观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于是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说法。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陆九渊号召人们“存心”而“去欲”,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与朱熹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含解析)

【第3课宋明理学】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1)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要思想 (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贡献: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地位及影响 (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南宋陆九渊 心学的创立者,其主要思想包括: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发明本心”为求理的方法,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包括: (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人人都有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致良知”。 (3)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3.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伦理观” (1)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名师推荐资料】(四省市)2020-2021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学案

第3课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 1.背景: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学吸收了佛教、________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②佛教吸收____________,渐趋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_______”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实行________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_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____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________。 3.主要思想

4.影响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__________,有力地维护了________,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________”学派。 知识点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 (1)哲学观:把“_____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________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 (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________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__________”。 ②认识论:提出“___________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__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纵横】 (教材第12页)本段文字阐述了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融合和少数民族统治者汉化政策,作为汉族文化主流思想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全面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历史分析、比较能力;结合微课探究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背景、思想让学生体会宋明理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学情分析 思想史部分是必修三的难点,宋明理学由于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带有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加大了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教师必修借助历史材料、历史表格及图片、视频,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重

难点。好在高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已经学过哲学理论,基本能够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哲学概念,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宋明理学》的相关哲学概念。 高二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多高中历史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师生互动、自我探究、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等活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难点:1、全面分析宋明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2、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理解宋明理学的实质——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以2012年28岁的沈某因为骗取高额保险赔偿金而残忍杀害亲生父母一案,作为切入点,引发学

生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关注,指出沈某的行为泯灭人性,不仁,不义,不孝,令人发指,“伤天害理",实际上是违背人性,违背儒家伦理道德。提出问题:人性及儒家伦理道德怎么就和“天理”联系在一起呢?(从而进入本节课) 【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生解读) 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全面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历史分析、比较能力;结合微课探究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培养整体感知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背景、思想体会宋明理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知识梳理讲解】 首先点出“理学概念”,(幻灯片展示含义)理学是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

第三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三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三课宋明理学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的背景;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评价。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认识历史的能力,但由于本课理论水平较高,较多概念理解难度较大,加上学生对宋明理学了解较少,因而学习有一定困难。因此引导学生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上网搜索资料、查阅相关思想哲学书籍、根据老师事先布置的教学问题去预习,这对本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出宋明理学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从课本提取信息,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一定的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政治经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批判继承。 四、重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异同;正确评价理学和心学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讲授法、引导讨论法、问题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宋明理学

1、“三教合一” 2、程朱理学 (1)宋代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2)程朱理学的形成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4)程朱理学的影响、统治地位的确立、评价 3、陆王心学的发展 (1)陆九渊心学兴起的原因和主要思想 (2)王阳明心学兴起的背景及其主要思想 4、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1)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评价:宋明理学的消极与积极影响 七、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讲述内容】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学习要求 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 4、主要思想: 二程朱熹 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 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 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 来。人伦道德就是“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 性。 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格物致知的目的 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存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宋代理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识记宋明理学的思想,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 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观点,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 总结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 【教学重点】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回顾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儒学的发展过程:春秋形成—战国发展为大宗—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复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儒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上过程,那么宋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共同走人今天的课堂《宋代理学》。

二、新课讲授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儒学的困境和儒学复兴运动的主张哈原因是什么?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表现-汉末、魏晋、唐五代正统地位削弱 原因-道教、佛教的广泛传播 2.儒学复兴运动:原因-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主张-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以唐为鉴,复兴儒学;强 调“华夷之辨”,视佛教道教为夷狄之教。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过渡:通过小组讨论法,请同学们探讨北宋理学是怎么形成的,“理学”指的是什么?1.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2.含义: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过渡:通过呈现图片的和结合课本知识的形式引出北宋五子各自的思想主张 3.北宋五子各自的思想主张 (1)周敦颐 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 张载有人认为他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二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态;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不但能化韧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朱熹 2.理论来源;二程+张载 3.主张和成就: 理学体系(三个部分):理气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宋明理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 2.掌握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人物; 3.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内容: 1.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3.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的概念。 2.讲解(20分钟) 通过讲解,阐述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思想体系、价值观念、方法论等方面的内容。 3.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 第二课时: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2.讲解(20分钟) 通过讲解,介绍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包括朱熹、王阳明等人的贡献和影响。 3.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并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 4.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 第三课时: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2.讲解(20分钟) 通过讲解,解释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包括儒学、 宗教、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3.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具体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 1.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图片等。 2.评估方式: 课堂讨论、小组展示、课堂笔记、课后作业等。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学内容 的设计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宋明理学 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代表人物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在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 论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强学习的乐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课 宋明理学教案(含解析)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3课宋明理学 [学习目的] 1.知道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理解宋明时期儒学开展的原因。 2.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 3.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开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外乡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鞭挞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交融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二程朱熹 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理之源在于天理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根据的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 (1)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 (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锋利,社会动乱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拨]理解“三教合一〞 (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互相交融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考虑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中的“理〞和“气〞各指什么?朱熹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必修三《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1.历史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 2.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设计上从学生较熟悉的内容和较形象直观的图片和诗词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彰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深入感知探究的过程,所以在由学生引出问题之后,让学生探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疑激学,巧设悬念,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中探索新知,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因本课内容初中教材未涉及,且侧重对较抽象理论的阐发,内容相对枯燥晦涩,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 确定理由: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比较多,学生需要掌

学案4: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自主探究】

C:提出“”和“”的学说。 (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 、以及_______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我测评】 1.下列人物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 B. 人应用道德理性支配行为 C.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 D. 都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2.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3.清朝有一位叫秦涧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4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5.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界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中“格”的含义是( ) A.研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 6.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①都属于唯心主义②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④都冲击了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8.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9. 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你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10、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和陆九渊分别是理学和心学的集大成者 ③心学认为“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 ④理学强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格物致知”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12. 2003年12月lO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宋代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 A.否定了传统儒学 B.创立了心学 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D.说明了理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