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2010年11月

目录

1.综合说明

1.1项目名称

1.2项目主管部门

1.3项目建设性质

1.4项目建设地点

1.5建设期限

1.6项目建设内容

1.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8资金分年投资

1.9效益分析

1.10结论与建议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2.2 社会经济状况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

5.总体方案

6.工程施工

6.1综合治理措施

6.2生态修复措施

7.水土保持监测

8.项目管理

8.1 组织管理机构

8.2 组织管理措施

8.3技术保障措施

8.4监督保证措施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概算

9.2 资金筹措

10.经济评价10.1经济效益

10.2社会效益

11.结论建议

1.综合说明

1.1项目名称

**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1.2项目主管部门

**县水利局

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4项目建设地点

**县**河小流域

1.5建设期限

2011年-2013年

1.6项目建设内容

**河小流域建设工期三年,重点治理区域为**村下游,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0hm2。其中直接治理面积1150 hm2,包括新修坡改粮梯100 hm2, 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林800 hm2,其中坡耕地造水土保持经济林200 hm2,鱼鳞坑造林200 hm2,抚育管护林400 hm2,其他综合治理200 hm2,植草、苗圃50 hm2、;生态修复1500 hm2修建蓄水池30口,排灌沟渠20km,沉沙池36口,田间道路5km,谷坊19座1000米;

1.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089.71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028.64万元,林草措施费849.92万元,独立费150.29万元。

资金筹措比例为:国家投资占70.0%,地方投资占30.0%。**河小流域总投资2089.71万元,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16.0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62.80万元,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11.25万元;地方投资626.91万元,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4.82万元。

1.8资金分年投资

项目总投资2089.71万元,第一年投资887.71万元,占总投资的42.47%;第二年投资664.37万元占总投资的31.79%;第三年投资537.64万元占总投资的25.73%。

1.9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项目期内累计直接经济效益为6360.7万元。其中:坡改粮梯效益为427.5万元,坡耕地造生态林效益为1152 万元,鱼鳞坑造生态林效益为576万元,生态修复封育管护效益为2700 万元。项目效益费用比为3.03。

社会效益

改善了**库区水源水质。通过项目的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发挥作用,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轻,输送**库区的泥沙量可以大大减少,维护库区水质优良。

抗灾减灾作用明显。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保持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不被流失,提高了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了干旱程度;减少了泥沙淤积,从“源头”上解决了水患威胁,减轻洪涝灾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证;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改善治理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抗旱、防涝等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抗灾减灾作用明显。

1.10结论与建议

项目根据清水河小流域特点,小流域为单元,科学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作保土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加强了河流源头及周边区域的植被保护,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并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培育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对于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建议进一步进行可行性研究,尽快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2.1.1流域概况

**县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县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河为**县境内主要河流朱家川河支流。

**河全河流域130平方公里,由16条支流汇成,主流经**、城关、前所、新寨、三岔汇入朱家川河。上游河谷狭窄,坡陡流急,多经森林灌木区,河水清澈,清水涟涟。进旧堡村注入盆地,分为二道河和齐道河两条支流,河流全长65公里,约为0.4立方米/秒,沿河村庄较多,河水多为灌溉所用。在中游于1958年建起**水库一座,可控制下游水流,防止山洪暴发而引起下游水灾。自南向北迳流,发源于芦芽山主峰南侧,由于流距较长,汇水面积较大,地表有常年性径流,水质较好,水流最大,估计流量0.05-0.1m3/秒,北部汇入**水库。

2.1.2地质地貌

**河小流域属芦芽山支系,背斜构造。其轴心部分为花岗岩侵入体,,山地级岩层走向为北东北---南南西,沿背斜的西北翼依次为震旦纪石英岩和和寒武纪石灰岩。

流域内四周群山环抱,山峰矗立,山势陡峭,河流发育,河谷深切,沟壑纵横,沟壑密度0.81km/km2。流域内分土石山区,黄土山区,黄土丘陵区,河川三种类型地貌。河谷多高山峻岭,森林覆盖较好。

2.1.3土壤、植被

小流域主要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流域内2600平方米的荷叶坪等高山平台缓坡上,由于自然气候特点,植被茂盛,光照不足,气候湿润,每年大量枯枝落叶和草灌植物残体在表层堆积等因素,有机质分解缓慢,而大量积累。棕壤土,主要分布在经堂寺,土层较厚,质地适中,肥力较高,结构好,保水肥行好,土体湿润,土性冷,通气差。

2.1.4水文气象

流域内年平均气温4℃以下,最大可用积温不超过200℃,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5月初,终日在9月中下旬,无霜期平均天数为110天,终霜冻灾5月24日前后,初霜冻在9月12日前后,平均降水量500毫米,5-9月降水量可达400毫米以上,流域内气候湿润,气温较低,

常有霜冻霜灾的侵害。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人口与劳动力

**河小流域辖前所乡旧堡、张家、李家、周家等行政纯及经堂乡15各个行政村,共19各行政村,总人口3589人口,自然增长率3‰。其中:农业人口3425人,农业劳动力1810个,农业人口密度85

人/km2。总耕地面积31039亩。

2.2.2 土地利用现状

**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遥感监测资料、结合小流域外业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13100.00 hm2,其中耕地面积2069.27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5.79%。其中:水田252.45 hm2,占耕地面积的12.2%,梯坪地378.67 hm2,占耕地面积的18.3%,坡耕地面积1438.14hm2,占耕地面积的69.5%;林业用地面积9153.5hm2(含经果林),占总土地面积的69.87%,荒山荒坡面积1458.0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1.13%;其它用地面积419.2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2%。人均土地3.65hm2,农业人均耕地0.58 hm2,农林荒用地比例为15.79%:69.87%:11.13%。

由于流域内荒地和坡耕地的存在,导致耕地质量差,粮食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不高。特别是陡坡耕地地形破碎,土层瘠薄,农民越种越薄,成为石缝缝里的盆景农业,水土流失严重。在现有耕地中,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无其它生产致富发展项目,急需调整种植结构,加之水系配套工程不足,坡面径流无法疏导利用,耕地水旱灾害频繁,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障碍,导致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2.2.3 流域主要基础设施状况

流域内主要水利设施为**水库,**水库**河出山口上游二公里处,是黄河水系朱家川河一级支流**河干流上的一座控制性工程,水库坝址以上干流长度28.5 km,流域平均宽度4.6 km,平均纵坡4.65 %,控制流域面积131 km2,设计总库容682万m3,是一座以城市防洪、灌溉为主,兼养殖和旅游的综合性开发的小型水库。水库自1958年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对**县经济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下游**县城和三个乡镇42村庄及铁路、公路、军、民用光缆等公共设施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

回顾**省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历程,小流域治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分别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暴露出各自的问题。第一阶段是1980之前的分散治理阶段,第二阶段是1981年-1991年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阶段,这一阶段确立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的科学思想,总结出山水田路统一规划,梁峁坡沟川齐抓共管的有效方法。但受当时投入能力限制,大部分治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治理的成效也相对有限。第三阶段是1992-1998年的高效小流域建设阶段。这一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逐步建立,小流域治理偏重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偏重对经济效益的获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水土保持的生态功能。第四阶段是1999年以来的精品小理论与建设阶段。1999年我省提出精品小流域建设新思路并付诸实施,全省小流域治理又迈出新的步伐。

自1999年实施精品小流域建设以来,把流域治理与发展区域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表现出规模大标准高、效果好、机制活的流域治理新特点,创造了“**园艺”、“公司+农户+基地”、“休闲观光”“封禁修复”等流域治理新模式,起到了明显示范带动作用。

**县**河是**县最大的清水河流,清水流量占全县的66%,也是唯一的非季节性河流,但目前大部分地区植被较差,所以汛期与雨季同时出现,水源多水降雨而来,地面径流占的比重很大,流量变化很大,年径流量逐月分配极不均匀,洪水径流占全年径流的70-80%,且集中在7-8月,洪水来时水位高、含沙多、历时短。由于**河流域历史上曾发生多次自然灾害,1924年**河发大水,冲毁张家村、右所村、东关、中所等村庄稼;1932年大水冲开石砌河堤,冲毁周家、李家两村房屋及部分人畜,给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清水河流域是**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流域内山高沟多,石厚土薄,水土流失严重,为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及劳动力资源实际情况,加之群众长期的治理经验和积极性确定在该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从而为建设**锦绣山川、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打下坚实基础。

1958年**水库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对**县经济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下游**县城和三个乡镇42村庄及铁路、公路、军、民用光缆等公共设施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流域内生态系统较脆弱,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使耕地日愈瘠薄,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由于人口增长较快,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农民群众收入较低,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由于植被覆盖率低,水源得不到涵养,雨季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引发洪灾。同时由于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下降,雨季水资源大量流失,使得旱灾发生频繁,从而形成洪灾、旱灾交相出现的局面,严重地威胁到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水土流失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大量流失,土壤表层结构遭到破坏,导致耕地耕作层变薄、肥力下降、保水性能变差,耕地石化,严重阻碍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提高小流域治理质量,扩大流域治理规模,发展水土保持产业,是实现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本项目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标,通过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快速转变。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恢复生态植被,近几年**县水土流失虽有所好转,但仍有部分河道淤积,库、渠、堰、塘容量减少,山洪暴发,农田毁坏,耕地沙化,地力减退。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强山区农业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2项目建设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农民增收较为缓慢。项目建设后,可改善生产条件,不仅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和冬闲的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项目区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的优势,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核桃经果林,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实现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4.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

**河小流域建设工期三年,重点治理区域为**村下游,治理水土

流失面积2050.00hm2。其中直接治理面积1150 hm2,包括新修坡改粮梯100.00 hm2, 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林800.hm2,其中坡耕地造水土保持经济林200.00hm2,鱼鳞坑造林200.00hm2,抚育管护林

400.00hm2,其他综合治理200 hm2,植草、苗圃50.00hm2、;生态修复1500 .00hm2修建蓄水池30口,排灌沟渠20km,沉沙池36口,田间道路5.00km,谷坊19座1000米;

5.总体方案

根据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河小流域工程布局以维护**库区优良水质为核心,以防治水土流失为前提,以坡耕地改造为基础,以造林为重点,以水系工程为依托,以生态修复为主体,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生态修复措施,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水系工程;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统一布防,做到能拦、能蓄、能引、能灌、能排,各项措施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层层拦截雨水,保持水土,发展生产,形成综合防护体系。

6.工程施工

6.1综合治理措施

6.1.1坡面整治

1、坡改梯

根据治理区降水丰富,暴雨多,强度大,石料能够就地取材的特点,**河小流域坡改梯工程宜规划为石坎梯地,**河小流域共规划坡改梯面积为100.00hm2。

(1)、布设原则

① 坡改梯布置在25°以下的坡耕地上,选择土质较好,离村庄

近,水源便利,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块进行修筑。

② 地坎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

③ 地块要相对集中,田渠路尽可能相结合。

④ 合理布设田间道路和防洪排水系统。

(2)、施工要求

根据地面坡度、坎高、田面宽度,自上而下确定梯坎的基点,根据基点放出梯坎线;清基应挖够深度,挖成外高内低的浅槽,再行砌石;石料选择体积不能过小,梯坎厚度要达到设计标准;田面平整坡

度小于5°;布设排水系统,保证暴雨和连阴雨后梯坎安全稳固。

(3)、管护要点

坡改梯工程竣工后,县上要和受益乡镇村组及农户签定管护合同。对垮坎及时维修,定期清理排水系统淤积物,保证排水通畅,减少垮坎发生。

2、坡面水系工程

⑴、蓄水池

① 布设原则

蓄水池布设在坡面径流交汇的低凹处,与排水沟、沉沙池共同形成水系网络;水源充足,引蓄方便,满足小流域农、林灌溉用水及人畜饮水需要;重点布设在坡改梯工程的地块中;施工方便。

根据灌溉需要,**河小流域共规划开敞式圆形蓄水池30座,蓄水池容积40m3。

② 施工要求

按选定的池址及断面尺寸进行放线开挖;池墙清基至硬基上,对易垮塌的破碎岩石和松软地层应边开挖边衬砌边回填,池底必须夯实并进行防渗处理;蓄水池周围要留1m左右过道。

③ 管护要点

由村组及受益户具体进行管理;保持池中一定水位,防止干裂,避免漏水;暴雨前后及时清淤,及时维修养护,保持足够的蓄水容积,充分发挥蓄水池作用。

(2)、排灌沟渠

① 布设原则

排灌沟渠根据生产生活条件与实际需要布设,重点布设在农田集中区域;与梯田、田间道路、蓄水池等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做到排洪有沟,灌溉有渠;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进行设计。

根据**河小流域实际情况,共规划沟渠20km,

② 施工要求

定线避开滑坡体、危岩等不良地层,根据纵断面图及断面尺寸进行施工放样;沟渠砌石一般先做两侧墙,后做沟槽底;砌石应分层砌筑,每层厚20-30cm,上下层纵缝错开,横缝与纵缝错开,采用座浆法进行施工。

③ 管护要点

由村组及受益户进行管理;定期检查沟渠有无裂缝、沉陷、滑塌、鼠穴及沟渠内有无杂草、石块等碍水堆积物;暴雨前后及时维修养护,定期清淤。

⑶、沉沙池

① 布设原则

布设在地头、地边、地块连接处和排灌沟渠内部;布置在来水进入蓄水池前1m左右的地段或沟渠拐弯处。

**河小流域共规划沉沙池30口,设计形状为长方形,每口容积

2.5m3,沉沙池长×宽×高=2.5×1.0×1.0(m),边墙宽0.3m,池底厚

0.2m,池边墙与池底采用M5浆砌石,池内壁与池顶采用M10抹面。

② 施工要求

主要以开挖方为主;进水口与出水口断面尺寸相同;进水口与出水口底部高程一致或出水口底部高程略低于进水口。

③ 管护要点

当沉沙池淤至一定高度,由村组及受益户清除淤积,保证沉沙池正常使用;暴雨后及时清淤,充分发挥沉沙池作用。

3、田间道路

① 布设原则

主要布设在新增坡改梯地块中,尽量与坡面水系工程相结合,防止冲刷;尽可能避开大挖大填,对坡度较大的道路修成台阶状;以二级道为主,路面平整;布局合理,利于生产,方便耕作和运输;占地少,节约耕地;便于与外界联系。

**河小流域共规划田间道路5.00km。 采用平缓式,干砌石路面,路宽2.0m,垫层厚0.2m。

② 施工要求

路面中间稍高于两侧,弯道外侧高于内侧,利于排水,保护路基。采用半挖半填式施工,填方部位要夯实,边坡稳定,路面平整。

③ 管护要点

由村组及受益户进行管理,每年年初与年末各进行一次彻底整修;暴雨后及时维修与清淤,保证道路完整、畅通。

6.1.2沟道防护

沟道防护包括谷坊与拦沙坝工程。根据**河小流域实际情况,只对生产用地构成威胁的坡面侵蚀沟布设谷坊工程。重点布设在水土流失严重,坡度较陡的主要支沟内。

⑴、布设原则

① 固定沟床,稳定两边岸坡。

② 分段拦截泥沙,减少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河床下切,缓解山洪、泥石流危害。

③ 谷坊坝址要“口小肚大”,沟底和岸坡地形、地质状况良好,

建筑材料方便。

④ 谷坊修筑顺序,按水沙运动规律由高到低,从上至下逐级进行,顶底相照。

(2)实施规模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干砌阶梯式石谷坊。**河小流域共规划谷坊19座,总长1000.0米。

6.1.3水土保持林草

1、造林

主要布设在群众自觉退耕的坡耕地和生产用地周边难以自然恢复植被的荒山荒坡上,在条件较好的坡耕地上营造经济林。

(1)坡耕地造生态林

① 自然条件:主要布设在大于25度的坡耕地上,**河小流域坡面破碎,土壤多为黄棕壤与黄褐土,土层厚度为30-50cm,气候温和,有利于松科植物生长。

② 树种选择: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以本土树种为主,主要树种为华北落叶松、油松、沙棘。

③ 工程整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长径0.6m,短径0.4m,深0.4m。

④ 种植点配置

采用长方形配置,行距大于株距,行距1.5m,株距1.0m,单位面积配置苗木数:444株/亩。

⑤ 种植方法和时间

种植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法。

1)、苗木规格。针叶树种采用1年生或2年生壮苗栽植,顶芽饱满;阔叶树种采用1年生壮苗,具有较高的根冠比,苗干端直,色泽正常;在地表干旱、杂草较多的地方采用较大苗木。

2)、栽植方法。采用穴植与直壁靠边植等方法。穴植的技术要求

是“三填、两踩、一提苗”。一填表土于坑底,把苗木放入穴中央,再填一些湿润土于坑底,用脚踩实一次,将苗木稍向上轻轻提一下,使苗根舒展与土壤密接,再将生土填入踩实,最后覆些土保墒,栽植深度一般以超过原根系5-10厘米为准;直壁靠边栽植适用于松树等根系细软的树种,手提苗木,使根系紧靠穴一边,填土埋实,可避免窝根。

3)、种植时间。苗木起苗后到栽植入土过程中要保护好苗木根系。针叶林护根的方法是带土栽植,沾泥浆护根,运输时用保水物质包装。栽植时用小铁桶等容器提苗。并注意随起苗随栽植。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阔叶树种起苗后运输中应注意妥善包装,到达栽植地方应予假植,随栽随取。

⑥ 实施规模

根据水保措施及涵养水源需要,**河小流域共规划坡耕地造水土保持生态林200.00hm2。其中落叶松100 hm2,沙棘50 hm2 ,油松50 hm2

(3)鱼鳞坑造生态林

① 立地条件:主要布设在难以自然恢复植被的荒山荒坡上,**河小流域有大量的荒山荒坡,土壤多为黄棕壤,土层较为浅薄,植被覆盖度平均在20.0-30.0%之间,流域降水充沛,雨热同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② 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本土树种为主的原则,选择油松、刺槐为荒山造水土保持生态林的主要树种。

③ 工程整地:采用鱼鳞坑整地,长径0.6m,短径0.4m,深0.4m。

④ 种植点配置

种植点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1.5×2.0m,栽植密度为222株/亩。

⑤ 种植方法和时间

种植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法。

1)、苗木规格。油松、刺槐采用一年生一级苗。

2)、栽植方法。采用植苗造林方法。

3)、种植时间。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合理地条件,栽植时间安排在当年的10-12月到次年的1-3月。

⑥ 实施规模

**河小流域共设计荒山造水土保持生态林200hm2。其中落叶松100 hm2,沙棘50 hm2 ,油松50 hm2

6.2生态修复措施

对现有覆盖度在40.0%-60.0%的疏林、幼林全部采取生态修复措施,统一实行封育管护。

⑴、布设原则

① 对高山、远山、河沟上游及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内的幼林、疏林实行全面封禁。

② 根据当地群众生产与生活实际需要,对燃料林采取轮换封禁的办法。

③ 在保证林木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对燃料林实行季节封育。在林木生长季节,实行休眠开山,对幼林,中龄林进行抚育管理,将修枝、剪枝产下的枝柴作为群众燃料,定时间封禁;在树木冒出新芽,开花结果时实行封禁;其它时间进入林区砍柴,割条或进行副业生产。

④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对荒山荒坡进行全面封禁。

⑵、组织管理措施

① 制定乡规民约,明确封禁要求。由乡镇人民政府制定封禁管理制度,并发文公告,禁止在封禁区从事砍伐、采薪、割草、放牧等生产活动,确保封禁区林、灌、草防护功能迅速得到恢复。

② 在封禁区林地的四周,作出明显标志,明确封禁范围。

③ 设立监管人员,安排专人看管。在封禁区设立专、兼职管护员,制定管护办法,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定期检查验收,奖惩兑现。

④ 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生态修复创造良好条件。对群众燃料、用材、放牧及林副产品利用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群众认识到封禁治理的好处。通过农业局实施的沼气池、节柴灶等辅助措施,解决群众燃料问题,减轻对封禁治理的压力。

⑤ 加强预防监督。县水土保持部门在重点防治区域依法行使预防监督权,对破坏封禁区的典型案件及时查处,巩固封禁治理成果。

⑶、技术措施

① 封禁方式:轮封、全封。

② 综合分析,全面规划。对植被状况、主要树种更新能力、方式、年限及成材时间,母树,幼树的数量、分布、土地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群众对木材、林副产品,薪柴及放牧要求,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全面规划,提出封禁措施和封禁年限,根据规划划定封禁区周边界线,在封禁明显地段设立封禁标志牌和网围栏。

③ 加强抚育管理,促使封禁治理尽快见效。

封育管护规模

**河小流域共规划封育管护面积为1500.00hm2。其中:疏林面积为280hm2,幼林面积为1220hm2,在封育管护区确定管护人员、栽设封管牌、布设网围栏,**河小流域共落实封育管护人员 12名,制作安装封管牌20个,布设网围栏长度6.00km。

7.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措施主要内容是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监测,坡改梯从2012年开始监测,封禁治理从2011年开始监测,水保林、经果林等措施从开始发挥效益的年份监测。

1、农户效益调查

选取10个典型农户对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封禁治理地块进行监测、调查其效益变化情况。

2、耕地样方调查

耕地样方调查布局和设计主要是对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后土壤养分含量、粮食单产等指标进行调查。 选取3个典型农户的3个地块进行调查。

3、山地植被样方调查

山地植被样方调查主要是生态用地采取植物措施后对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进行调查。选取3个典型农户的3个地块进行调查。

8.项目管理

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河小流域采取以下行政、技术、政策与管理措施。

8.1 组织管理机构

县上组织成立**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具体承担项目的协调、日常事务以及治理工作,并全面负责**河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协调与管理,负责宣传、动员、组织、发动群众施工。

8.2 组织管理措施

**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项目“五项制度”管理措施。即承诺制,工程监理制,报帐制,公示制,招投标管理制和管护责任制。责、权、利相结合,使群众明白政策,增加投入流域治理的积极性,把各项治理措施具体落实到地块,保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8.3技术保障措施

坡改梯布局要科学,施工程序要合理,地块集中,石坎坚固,田面水平;造林必须集中连片,精细整地,适地适树,乔灌草配置适当,苗木保存率不低于90%;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必须按设计施工,坚持四返工,统一技术标准,牢固树立精品工程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在水保工程具体实施中,**县水保站成立质量监督组,每项工程安排2-3名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检查监督工程质量,质量达标后方可进行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及时整改,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8.4监督保证措施

对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资金,要管好,用好,用活,加强管理,发挥投资效益;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合理使用;严格按照财务制度

办事,严肃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挪用,不改变用途,定期接受县审计、纪检部门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专项资金审计和监督检查,保证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小流域治理,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

**县水保站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实行全程监督,定期检查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工程投资,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工程管理办法,规范工程验收程序,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依法预防,依法治理,依法监督,依法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概算

9.1.1 编制依据

按照水利部(2003)67号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编制规定》与《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进行编制。工程单价由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与税金四部分组成,采取以措施综合单价乘以工程量的方法编制**河小流域概算。

9.1.2 编制方法

1、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结合**河小流域实际情况,采用六类工资区类别,人工预算单价为:工程措施1.9元/工时,林草措施与封育治理措施1.5元/工时。

(2) 材料预算价格

主要材料、林草(种籽)预算价格就近采用当地的市场价格,不再分别计算材料原价、运杂费及其采购保管费。砂石料采用当地购买价,其他材料预算价格执行××县城的实际价格。

(3)林草种苗预算价格

落叶松:0.20元/株;沙棘:3.00元/株;。

(4)施工机械台时费

胶轮架子车0.90元/台时; 0.4m3混凝土搅拌机17.07元/台时;插入式振动器1.1kw;2.02元/台时。

2、有关取费标准

(1) 其它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取费标准。

① 工程措施:其它直接费按基本直接费的3.0%计算,但梯田工程

的其它直接费取基本直接费的2.0%;间接费按直接费的5.0%计算;企业利润按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3.0%计算;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3.22%计算。

② 林草措施与封育治理措施:其它直接费按基本直接费的1.5%计算;间接费按直接费的5.0%计算;企业利润按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

2.0%计算;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

3.22%计算。

⑵独立费用取费标准

独立费用取费基础按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措施三部分之和计取。计算费率为:建设管理费2.4%。其中:项目经常费占1.6%,技术支持培训费占0.8%;科研勘测设计费3.0%;工程建设监理费2.0%;水土流失监测费0.6%。

(3)预备费取费标准

预备费分为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措施、独立费用四部分之和的3.0%计取,价差预备费不计列。

9.1.3 投资概算

1、工程措施

项目工程措施共投资1028.64万元,其中人工石坎梯田100 hm2、投资687.74万元,占工程投资的66.8%;谷坊1000米、蓄水池30座、沉沙池30座,投资60.03万元,占工程措施投资的5.9%;蓄排引水工程投资266.47万元,占工程措施投资的25.9%,其他工程包括田间道路投资13.41万元,占工程措施投资的1.3%。

**河小流域工程措施投资概算表

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

单价

(元)

合计(万

元)

一梯田工程 687.74

1人工石坎梯田

(100-150)

元/hm25055377.48276.89

2人工石坎梯田

(150-250)

元/hm25082170.39410.85

二谷坊、水窖、蓄

水池工程

元/hm2 61.03

1谷坊(高1.0米)元/10m501191.52 5.96 2谷坊(高2.0米)元/10m503072.2615.36 3蓄水池元/座3012123.9836.37

4沉沙池元/座301112.49 3.34

三蓄排、引水工程 266.47

1排灌沟渠km20103773.1207.55

2土方开挖元/m32000 2.20.44

3m5砌石元/m33000180.6454.19

4m10抹面元/m350008.58 4.29

四其他工程 13.41

1田间道路km526771.1313.39

2土方开挖元/m3100 2.20.02工程合计 1028.64

2、林草措施

项目林草措施共投资849.92万元,其中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总治理面积1150 hm2总投资828.42万元,水土保持林草工程20 hm2投资6.5万元,苗圃30 hm2投资15万元。

**河小流域林草措施概算表

序号工程或费用名

单位数量

单价

(元)

合计(万

元)

一水土保持造林

工程

828.42

1整地工程 166.78 块状整地100个1200073.3287.98 鱼鳞坑整地100个1200064.5877.50 穴状整地100个18007.22 1.30 2栽植 30.14 块状栽植元/100株120009.811.76 鱼鳞坑栽植元/100株120009.811.76 穴状栽植元/100株180036.78 6.62 3苗木费 631.50 华北落叶松元/株189********.00 油松元/株9450002189.00 沙棘元/株645000164.50

二水土保持林草

工程

6.50

1整地工程hm2201500 3.00

2栽植hm2201000 2.00

3草种hm220750 1.50

三苗圃hm230500015.00林草措施合计 849.92

3、独立费用

独立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学勘测设计费、征地及淹没补偿费、水土流失监测费、工程治理监督费等共计150.29万元。

4、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089.71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028.64万元,林草措施费849.92万元,独立费150.29万元。

**河小流域投资总概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

林草工程费设备费

独立费

合计栽植

林草及

种子费

 第一部分工程

措施

1028.64 1028.64

 第二部分林草

措施

166.7830.14653.00 849.92

 第三部分独立

费用

150.29150.29

 一至三部分合

1195.4230.14653.000.00150.292028.85

 基本预备费 60.87 静态总投资 2089.71 价差预备费 工程总投资 2089.71

流域水环保综合治理方案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为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强我街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罗汉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如下: 总体目标 从2012年起,力争用两年时间,使我街道罗汉溪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控制,沿溪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工业污染防治得到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罗汉溪流域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功能达标率达95%以上,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初步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整治重点 加强罗汉溪两岸畜禽养殖整治。对罗汉溪两岸的畜禽养殖场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将罗汉溪主干流两岸500米,支流沿溪两岸250米列为禁养、禁建区。我街道八斗贝、下村、章家洞、岭头、水坑、江边、竹下、桥头、赤岸等行政村部分区域列为禁养、禁建区。今后在这些禁建区范围内停止一切有关畜禽养殖场厂建设的审批。根据调查摸底,罗汉溪两岸内共有规模化养猪场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家,这些养猪场、畜禽养殖场都必须于今年年底前全面清理、搬迁、拆除。对禁养区外的现有规模化养殖场,要采取生态立体种养、循环经济模式或零排放技术,实现达标排放,在今年年底前未实现达标排放的将报请县政府组织拆除。对沿岸村现有散养户,必须督促自行建设沼气池,预处理后产生的废水、废渣要回用。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生产性、经营性排污口,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所有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一切可能污染饮用水源水体的活动。实施好省委、省政府环保为民办实事项目,力争在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下村吴坑岩污水截污工程。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 1、沿罗汉溪两岸严格控制新、扩建增加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引导支持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引进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建立行业性清洁生产示范基地。 2、取缔废旧塑料造粒厂等污染企业,促进集约发展和污染集中控制。对于江边村竹下洋3家废旧塑料造粒企业,街道办事处将协调有关部门于2012年12月底前予以停产关闭,拆除设备,断水停电。 3、对不符合准入条件,未经审批或建成投产的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拒不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使用落后淘汰工艺,设备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打击。 加大沿溪生活污水及垃圾治理 1、对罗汉溪沿溪的村排放的生活污水,要采取建设小型处理设施物办法予以处理。要完善简易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实现河流两岸全面截污。 2、沿溪各村应于2012年11月底前组织全面清理河道、库区漂浮垃圾及沿溪两岸1公里范围内堆放的垃圾。2013年底前,完成罗汉溪流域“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垃圾治理任务,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强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1、罗汉溪干流及一级支流两岸一重山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为矿产禁采区,该区域内的采矿场及流域所有无证、未达到最小开采规模的矿点,街道将协同有关职能部门于2013年9月前将其关闭。禁止在沿溪两岸1公里范围修建尾矿或倾倒工程弃渣、弃土场等建筑垃圾,对现有的弃渣、弃土场要组织清理、绿化,要取缔沿溪违章工程及搭建物等。

浅谈国内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技术要点

浅谈国内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19-01-03T16:31:03.3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作者:尚崇伟 [导读] 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增强民众满意度,促成“亲水、乐水”积极的民众观念的重要步骤。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33 摘要:本篇通过介绍国内城市普遍存在的黒臭水体现状,参考已实施具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成果,详细阐述涵江区宫口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项目采用截污纳管及水生态修复等技术方案,消除宫口河河道黑臭水体,力图达到改善水质的环保目标;项目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最终成功的达到了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本项目可为国内类似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和实施指导。 关键词:黒臭水体;水环境;截污纳管;水生态修复;环保目标 1 项目概况及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城市普遍存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污水截污纳管率较低,直排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对河道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城区河道水体黒臭的城市现象。恶劣的城区河道黒臭水体环境严重制约了城市水经济的发展空间,黒臭水体整治刻不容缓。 涵江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部沿海,为莆田市辖区之一。涵江城区目前除部分市政道路为分流制外,片区基本为合流排水,污水大部分入河,片区污染严重。城区城中村大多为直排式合流制,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雨、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城区部分河道铺设有塑料截污管道,采用挂管形式,但塑料管道缺乏维护,大部分管段断头、破损,已不能正常使用,起不到截污效果。 涵江区城区各主要河道的防洪标准偏低,各片区的排涝标准有待提高。 宫口河全长1.0公里,现状两岸采用浆砌块石护坡。河道两岸地面高程较低,局部低洼地区地面尚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 宫口河河道较窄,河障较多,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雨、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根据现状水质监测结果,宫口河在COD、NH3-N、TP三项指标超标倍数均较大,水体黒臭。 宫口河河道治理工程目标:在上游来水水质指标不出现明显恶化的条件下,项目实施后,宫口河河道基本消除黒臭。 图1 宫口河河道治理前原始图 2 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根据宫口河河道现状,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案。以下从四方面对宫口河现状水体进行综合治理。 2.1截污纳管、雨污分流 根据城市建设规划、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降雨条件与地形地貌等河道周边环境,确定排水体制。排水体制的选择对于城市水环境的保护、水生态的维系影响深远,同时也是影响排水系统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的关键因素。 根据涵江区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和实际情况,旧城片区近期改造难度大,仍按旱季截流污水的合流管道设计,将来逐步改造并实现完全分流制。远期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得到可控制发展,对面源污染严重且有条件的区域,优先选用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 图2 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宫口河两岸原排水系统为合流制排水系统。为提升河道水质,新建一套雨水管网系统、雨水口收集系统及建筑屋面排水立管系统,保留现状合流排水系统为污水系统,废除与现状排水系统相连的雨水口。雨水边沟、建筑排水立管与新建雨水管网系统相连,实现宫口河周边雨污分流。 2.2河道清淤、正本清源 城区内河道两岸产业和人口密集,市政污水管网存在年久失修、维护不当,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河床淤积严重,河道水质持续恶化,沿河环境极其脏乱。 根据河道淤积现状,为全面提升宫口河水质,拟对宫口河河道进行全段清淤,加大河道的行洪深度。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需要分期对宫口河两岸按设计要求,进行加高处理和护岸建设。同时对于河道沿岸的违章搭盖进行清理。 在宫口河上下游分别设置截水围堰,形成干地施工条件。采用水上挖掘机逐层挖除河道内淤泥,淤泥由自卸车封闭式运输至指定渣场。

节水灌溉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项目建设的依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五、建设方案 六、项目建设目标 七、项目建设内容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十、项目组织管理 十一、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崇礼县白旗乡 蔬菜节水灌溉技术示范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设的依据 蔬菜产业是我县的一项富民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0.6万亩,蔬菜产值1.6亿元,仅蔬菜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元。大棚蔬菜产量高、效益好、销路畅,是农民稳定增收和致富的重要渠道。依据我县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确立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两番,到2010年达到全县农民人均4000元的目标,在我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尽快实现农民致富是十分必要的。经我们研究论证,在白旗乡南山窑村实施该项目是可行的,该项目见效快、低耗水,既易于在我县推广,又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将改善我乡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快速脱贫致富,从整体上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为崇礼县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发展蔬菜是农民增收的需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气候凉爽、土质肥沃、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有利优势,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使我县错季蔬菜成为一大特色主导产业。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种植业中农民自主投入较多、经济效益较高、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成为农民

增收的重要来源和支柱产业。200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6万亩,蔬菜总产量 3.6亿公斤,仅种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元,尤其是设施蔬菜亩效益在8000-15000元,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今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了大棚蔬菜发展力度,全县大棚面积达到了8506亩,并把大棚蔬菜发展列为了“十一五”期间工作重点,规划到2010年全年大棚蔬菜将达到30000亩,基本达到“户均1亩棚”,使大棚蔬菜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大棚蔬菜收入。 2、实施蔬菜滴灌示范项目是改善生产条件的有效措施。 我县境内地表谁主要是天然降水,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降水总量为11.3亿立方米,平均年(p=50%)降水量为477毫米,降水总量为11.1亿立方米,偏枯年(p=75%)降水量为424毫米,降水总量为9.9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221亿立方米,目前,地上水已开发利用0.7214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源的71.6%。据2002年统计,全县地下水资源有0.2141亿立方米/年,已开采利用0.1165亿立方米/年,占可开发利用的54.4%。大棚蔬菜是一种高需水作物。近年,我县大棚蔬菜迅速发展,井打大小机井1500多眼,大量消耗着地下水,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水已经不多,若不采取节水措施,水将成为制约我县大棚蔬菜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以前在西湾子镇干沟村进行滴灌实验表明:采取大水漫灌亩用水800方,采取滴灌亩用水300方,亩将节水500方,对缺水的崇礼县推广滴灌技术意义十分重大。

麦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实施方案

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 实施方案 实施机构:贵阳市白云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咨询机构:中化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7月

实施方案总述 一、项目情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流域水环境项目 所属领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及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项目类型:新建项目+存量项目 项目区位: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流域,麦架河干流治理范围为青龙路桥至沈官桥,长度为5.2km,支流治理包括罗格凼河、洗马河、大路河、潮水河等11条支流。 项目总投资:171140.51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包括防洪排涝、截污治污(含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物联网系统等内容,主要包含四个子项。 子项目一:麦架河河道防洪排涝、截污系统、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及物联网系统。 子项目二:新建麦架河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5万吨/日,二期(2020年)规模扩建至12万吨/日。 子项目三:新建污泥处理中心一座,设计规模为160吨/日。 子项目四:转让贵阳市白云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6万吨/日)特许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特许经营权转让价款定向投入到水环境治理,有效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二)项目实施背景和示范意义 1.项目实施背景 麦架河是白云区辖区内流经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主要产业及居住用地多分布在其流域范围,麦架河流域将是白云区未来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近几年来,随着白云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聚集人口大量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进入麦架河,严重超出河流的环境承载能力,导致麦架河水质严重恶化,百姓翘首以待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4532210.html,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作者:司桂芹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3期 [摘要]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已成为今后水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流域水污染治 理提出加强水源地保护、落实节水措施、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稳定运营、强化流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等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3-79-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水环境管理中主要的研究课题就是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综合防治,我国流域治理工作现已取得较大的进步,主要是加强了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落实水环境治理措施,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合理配置水土资源,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水源地保护 1.1 划定水源保护区 对水资源保护区进行科学的划定,对划定好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按保护区级别设置界限标志,并大力开展受水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调查,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防治。 1.2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和监管 成立水源地管理办公室,负责水源保护措施的制订。例如,采取隔离防护措施,设立防护栏,竖立保护区界标,水源地宣传牌等。对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经建设完成的与供水设施无关且不是水源保护设施,应立即拆除;对于饮用水二级保护区内存在的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应进行拆除或关闭。 1.3 健全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 水源保护区要启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和水库型水源藻毒素监 测。加强水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监测和管理水平,启动水源毒性预警监测[1]。 2 落实节水措施 2.1 农业节水措施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 案的编写

附件: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当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

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

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 【第1篇】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年产x万辆汽车扩建工程 (二)设单位和负责人 建设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xxx 联系电话:xxx-xxx 公司地址:xxx市xx镇xx工业区 (三)建设单位简介 xxx集团有限公司,始创建成于xxx年,现座于xxx省xxx市xx工业区x号,属国家大型企业,是xxx省三优企业,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是xxx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 企业,是我市唯一取得国家汽车生产目录的企业,公司法人代表是 xxx。 公司主要生产“xxxx”、“xx”牌汽车和汽车相关配件,具备较完善的产品开发、生产、检测手段和售后服务体系,xxx 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质认证,并拥有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公司固定资产为xxx万元,流动资金为xxx万元,现有员工 xxx人,其中工程技术人中多人(中高级职称的有xxx人),厂

区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 近年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每年的产销量均有较大幅度的递增,xxx年汽车产量xxx辆,汽车配件xxx万套,实 现工业总产值xxx万元,创利税xxx万元。目前,公司生产的 汽车主要畅销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且已批量 出口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交货值达到 xxx万元,产品销量十分喜人。 (四)编制依据 1、xx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 2、xxx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3、建设单位提供有关资料。 二、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 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 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别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坚持把发展 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认清世 界经济发展趋势,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动摇,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基 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根据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水环境综合治理概述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概述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 1.1 国外发展 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就开始重视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但早期的流域治理仅限于防洪、供水、航运等单一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破坏的强度不断加大,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逐步成为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流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综合治理得到越来越多管理者和科学家的重视,强调全流域自然与人文各要素的综合治理是实现流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1.2 国内发展 自2015 年“水十条”发布以后,十九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千年大计,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进入了政策密集发布期。目前水环境治理理念已经从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思路,

转变为“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全过程防控水污染的治水模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从大环保到大生态,流域治理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并非单纯的环保工程,而是涵盖内容更广大的生态工程,细化来看,大致可分为截污工程、生态治理修复工程、清淤工程、引水补水工程,以及流域治理后的水质在线监测、运营管理等。 二、基础概念 2.1 流域治理概念 流域治理区别于传统的“点源污染治理”理念,是通过介入一个流域整体的水污染治理业务,形成上下游污染同步治理的格局。按照流域规模大小,可分为跨省流域治理、跨市(县)流域治理以及跨街乡镇的流域治理。

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 2.2主要术语 (1)水环境:以水域为核心,包括水体、沿岸一定范围内的土地、植被、地形地貌、人类建筑等诸多要素的一个生态景观体系。它既有水体、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也有建筑物、人类活动、人文景观等社会因素。 (2)内源污染:指进入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当累积到一定量后再向水体释放的现象。 (3)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如城市生活污水由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附件: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臵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设计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规划依据以及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并说明相关数据的来源。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培训资料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 —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 3 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1城市水体修复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思路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综合运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方法,使污染水体得到改善或恢复所采用的技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环境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堤坡及水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城市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恢复或提升。 生态修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而生态修复就是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它与它所在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要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受损前的水平是一项艰巨、困难和漫长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修复又可定义为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就是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对该系统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要从生态、社会需求出发,实现

【xx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制度

【xx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灌区节水灌溉 管理制度 成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1 项目建设的依据 1.1.1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 ___现状以及地区国民 ___发展规划对水利水电建设的要求。 1.1.2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其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1.1.3 说明项目所依据的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 1.1.4 概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2.1 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灌溉。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平衡状况,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及特点,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节水目标及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灌区地下水状况,并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1.2.2 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在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1.3 项目建设的任务 1.3.1 阐述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对于多目标开发利用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提出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 1.3.2 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标与任务。 1.4 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2000000)。 (2)工程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0)。 2 建设条件 2.1 水文 2.1.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区域)自然地理、水系及现有水利工程概况。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技巧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技巧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二是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解题时都要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面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一般应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要回答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解题流程] 角度一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比较两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答题思路为: [典例] (2009·天津高考)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内容。 [应用流程] [答案](1)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 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 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答题术语]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请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 (2)指出黄河下游航运能力较差的原因。

(3)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黄河上游(河口以上地区)有龙羊峡、刘家峡等水电站分布,说明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第(2)题,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几乎无支流汇入黄河,黄河下游为“地上河”;而且径流量在不断减少。第(3)题,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应采取不同治理措施。 答案:(1)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无法建大型的港口;黄河的下游径流量较小、水浅,大型船只无法通航;黄河下游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3)上游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上、中游建设水利枢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流域内合理调配水量,防止断流;治理河流沿岸污染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18T11:28:25.5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作者:赵雪枫 [导读] 摘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广州贝山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城市的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对于城市河流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工作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内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结合国外乡镇河流治理措施和现状进行分析,有效的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深度强化河流生态保护和河流附近环境保护区域的建设,促进我国城市河流环境保护的发展;例如:在江浙上海等河流临近区域进行合理的保护带修建工作,推行“循环型治水”策略,结合每个城市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河流保护设施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河流修复在不断开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但由于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河流治理修复的认识程度不同,以及不同河流自身水文水质特点各异,各种治理技术适用条件不同,所治理效果、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相差甚远,所以实际工程必须因地制宜,根据河流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修复方案。 城市河流水环境是城镇居民用水保证的基础,因此要积极保护城镇河道以及河道周边的水资源环境,从而维系整个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城镇的建设。城镇河道治理工作中缺乏实际性的工作规划,因此要维护河道环境建设,要积极从专业管理技术入手,对我国城镇河道治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从而充分保证城镇河道治理的进程。 2河流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经实地探勘,城市河流污染源主要以下几类: 2.1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的无组织排放是直接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各个城市积极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污水厂排放标准为一级A或一级B标准,大大削减了生活污染源对河流的影响。但由于出水量大,尽管能达标排放,其中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对所入河流的污染物总量贡献较大,影响河流水质达标。 2.2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内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在近年来迅速提高,畜禽养殖产业的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给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畜禽养殖户自身的污染治理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及其他保障措施,存在部分养殖场虽然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弱,与污水产生量不配套;粪污综合利用率不高,处理方法过于简单,无沼气利用工程配套;个别小型养殖场由于场地限制,直接往河流排放养殖粪污,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 2.3地表径流污染 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不透水表面的面积不断增加,其表面上富集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地表径流的污染也引起了重视。国内老城区大部分仍是雨污合流制的管网系统,内河流承担一定的防洪排涝作用,在降水的过程中,这些携带着多种污染物的地表径流通过雨水管汇入内河流,也是导致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4工业污染源 目前各城市主打工业化城市,城市内有许多大型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内都建有污水处理设施,随着轻工业的逐步发展,小作坊也在逐步兴起,部分小型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偷排乱排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河流污染进一步加剧。 3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3.1水力学技术 水力学技术主要是指引清调水、水力造流,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通过引水冲污稀释污染水体,加快污染水体流动,加强水体的自净工程,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流动性的增强对底泥与水相界面物质交换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增强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对底泥释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力造流引起水流扰动,可以促进氧的传递和扩散,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使得氨氮降解效果提高。 目前,许多城市内的小型河流,一般采取引水冲淤的方式改善水质,引水一般为湖泊换水,污水厂的中水等,效果比较显著。 3.2物理技术 溶解氧在河水自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人工曝气的方式向河流水体充氧,加速水体复氧过程,提高水体中耗氧微生物的活力,以改善水质。针对污染严重河流采用低强度连续曝气,效果明显,并与人工湿地技术相结合对河道水体进行处理,可基本消除河水臭味,有利于恢复下游的生态环境工程,提高自净能力。 疏浚污染底泥是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消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的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底泥疏浚曾是发达国家修复河道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底泥疏浚使用后水质效果改善明显但是因为其成本较高具有一定局限性。 3.3化学技术 化学方法处理污染水体主要是添加化学药剂和吸附剂改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pH、吸附沉淀水体中悬浮物质和有机质等,从而使污染物得以从底泥涌分离,或降解转化成其他无毒的化学形态。具体做法包括:混凝沉淀、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化学方法的暂时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十分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且使用成本较高,常作为一种协助技术或应急控制技术。 3.4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和复合酶污水净化技术。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指向污染的水体中经过筛选的具有特殊分解能力的菌种,以降解过量的污染物,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投菌法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我国在河道治理等工程应用中,主要依靠购买国外的菌剂,不仅

系统项目建议书

系统项目建议书 工程项目是比较重要的项目,首先要有一些好的建议。下面是本人整理提供的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 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xx农场位于翁牛特旗最东端,xx 河与xx市xx镇相望,南隔xx河与xx市xx相毗邻,地处xx河与xx河的三角地带,是xx市乃至xx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产粮食6500万公斤左右,占全旗粮食产量的1/8—1/7之间。全场万人口,万亩土地,其中耕地7万亩,辖11个村分场,XX年人均纯收入4012元。 xx河和xx河是xx河的两大主要支流,xx位于xx两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我场属冲击平原,含水层地貌上为河墁滩及一级阶地,地势较低,河谷地下水自西向东流,含水层主要是冲击平原的砂砾石,向下颗粒变细并夹有粉细砂—的比例占75%。含水层厚度10—60米,单井涌水量为160米/小时—200米/小时之间;渗透系数8—15米/日,水质为重碳酸钙钠型,矿化度为克/升,地下水埋藏深度在米—3米之间,水质良好。xx境内的地上水资源主要靠xx河和xx河的河水,xx河河水主要靠xx胜利渠首汇集,xx河河水主要靠一号渠首汇集,近年来由于干旱两河水处于断续状态,主要靠提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项目区耕地面积是xx万亩(其中旱田xx万亩,水浇地

xx万亩);旱田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xx万亩,xx杂粮、杂豆万亩。据XX年末统计,项目区粮食总产xx万公斤,平均单产xx公斤,人均持有粮xx公斤。牲畜总头数xx头(只),其中大畜xx头(只),小畜xx头(只),生猪xx口。农牧业总产值xx万元(其中农业产值xx万元,牧业产值xx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xx元。 可以看出,xx农场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农业收入是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项目区机电井配套工程进度缓慢,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程度很低,各农牧户之间经济收入不平衡,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差距,生活比较贫困,贫困人口达到人,占项目区总人口的%。主要致贫原因是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多年以来,项目区农牧业生产结构、生产条件没有多大变化,农牧业生产发展缓慢,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 二是由于近几年的持续干旱,原有xx亩水浇地,现因地表水供水不足,xx亩水浇地变为旱地,农牧民的收入减少。 三是农牧民对水源工程建设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重视不足,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如果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好地下水资源,并结合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提高农牧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从而有力的促进项目区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翁旗东部地区的农牧业经济发展,建设一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新形势新阶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新的《水土保持法》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水土保持积极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天然林草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1.1.2工程建设必要性 (1)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防止沙尘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床淤积等水土流失危害,降低水土流失程度,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内涵是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生态修复,依靠自然力量,遵循自然规律,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落实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重要举措。 1.1.3方案编制过程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按照自治区引黄灌区大力实施城乡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的要求,平罗县在陶乐地区选定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项目区。项目区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水源有保障,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土地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政府支持,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条件迫切,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治沙造林,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作,逐步使我县的水土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正规化道路。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的要求,受平罗县水务局委托,我院设计人员对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和图件,并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其它相关规范,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特点,初步确定了各项治理措施及其位置、规模等,并对工程进度、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做了较为详细的安排。经过设计人员的共同能力,于2012年2月中旬由石嘴山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本可研报告。

水环境综合治理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河道基本概况 2、河道水面率 3、水资源供需平衡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1、河道保洁管理 2、水体污染源管理 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 4、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全面展开 5、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努力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 三、闵行区在综合治理水环境上取得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1、碧水工程 ①河道整治 ②苏州河整治 ③污水北排 ④禽畜牧场污染治理 ⑤工业废水治理和实施"一控双达标" 2、存在的问题 a?河道现状槽蓄容量减少,淤泥沉积严重。 b?区域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欠完善,标准偏低,部分设施严重老化,效益衰退。 c.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有洪、潮、涝、渍等灾害威胁。 d. 水质处于V类或劣V类,水环境不容乐观。 e. 生活及养殖业污染不轻,工业污染仍突出。 四、对闵行区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展望 (一)、从源头入手,狠抓水污染源治理,有效遏制了区内水环境污染(二)、从设施建设入手,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改善了区内水环境质量 (三)、从长效管理入手,切实落实河道疏浚、水面保洁、水系调水等工作,保持了区内良好的河道环境 (四)、从科学治理入手,实施水生态修复,逐步恢复了区内水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中国环境报社编译《迈向21 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3. 金鉴明等《自然保护概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4. 金岚等《环境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 刘汉等《自然资源学概论》西安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内容提要:良好的水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及其重要的资源环境条件,本文首先介绍了闵行区水环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