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政治现代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

西北地区政治现代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
西北地区政治现代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

西北地区政治现代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

摘要: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重要话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政治现代化与我国整体的政治现代化形成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局面。西北地区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化的过程中,各少数民族的积极参与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其特殊身份,为实现西北地区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是指传统政治(专制政治)转化为现代政治(高度民主的政治)的社会变迁过程,政治现代化不是简单的替代过程,而是现代人类根据一定的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和推进政治发展的活动。其表现在法制化和制度化的政治运作,民主和科学的政治决策,普遍与深入的政治参与,高效的政治职能和健全的廉政机制。

西北地区的政治现代化离不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积极参与,尤其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参与主体在调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分析

西北地区是我国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其政治文化受到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具有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但是,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宗教信仰、民族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政治亚文化。生活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接受着独特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根据上级有关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四个认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讲座、报告、深度辅导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2.深入开展法治教育。以法治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法律讲座等形式,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引导少数民族学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3.深化网络安全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规范网络言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自觉远离涉恐涉暴信息,避免接触或者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 4.深入细致的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摸排工作。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中去,和少数民族学生聊天、谈心、交朋友,增进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交流,准确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真实思想,尤其是对敏感问题的真实看法,以及行为动态。 二、加强学业辅导,促进全面成长成才 1.每学期开学,教导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普查工作,对学业后进学生进行记录。 2.制定辅导计划,开展学业辅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3.对少数民族特招学生学业和学籍管理实施倾斜性政策。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心灵关怀工作 1.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档案。全面细致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心理、经济情况、家庭背景、日常言行、宗教活动等信息,建立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档案。 2.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班主任要以深度辅导为载体,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进行深入谈话谈心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实际问题。 3.建立重点学生帮扶制度。组织班主任对家庭有突然变故、学业成绩薄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怀和指导。 四、关心照顾学生生活,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1.做好助学工作,帮助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 2.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风俗习惯,在重大民族节日期间,组织庆祝慰问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节日生活。 五、依法依规严格管理,切实维护安全稳定 1.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各年级要密切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对无故离校学生,要及时与学生本人及其家人联系,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学校。 2.从严管理。对于违规违纪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及时给予警示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3.建立安全稳定台账。每学期初,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建立安全稳定台账。对于重点学生,按照一人一组、一人一策、一人一案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动向,强对帮扶教育工作,尽最大力努力做好转化教育。 4.加强网络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封堵、删除有害信息,及时给予正面引导教育,严防非法分子利用校园网络及现代通讯工具传播有害思想。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近年来,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剧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相对单一的大学政治参与模式,在现代开放的网络系统的强大影响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参与群体和不可逆转的网络参与趋势。这种改变最为直接地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体现,网络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和网民政治意识的增强,网络空间中诞生一种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参与。所谓网络政治参与,简单理解可以认为是普通公民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合法途径影响政府决策或公共管理的活动。 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柄“双刃剑”,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政治训练,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也会因为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而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建设。网络所具有的极大的即时性、公共性和联通性,以及更大的包容度、延展度和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和传统信息表达渠道的欠缺,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带来各种机会和更加便捷的渠道。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充满创造力、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是青年中的中坚;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及政治参与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其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及政治民主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学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因势利导,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

事实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在方式、渠道和途径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与现实的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 第一,公民政治权利行为的隐蔽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比如不同的公民个体同时投票选举符合自身利益的代表或代言人,但一般一人只能投一次票,当选者即为其共同利益的代表;而且公民可以依法公开行使自己的政治民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在网络世界,如果存在投票选举,由于个体可以用不同的IP地址登录,那么投多少次票则无法约束。通过电子表决器进行投票表决(一人一票)并不能看成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同样由于IP地址复杂多变的缘故,网络上的(政治)造谣、诽谤等违法现象也难以查处。 第二,参与内容与手段的“双重性”。双重性即指网络政治参与既有合法参与的内容与手段又包括不合法的内容与手段。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大学生网民政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以及部分大学生网民缺乏网络自律等原因,目前尚无法保证其政治参与的内容与手段、方式全部合法。 第三,参与目标与对象的不确定性。网络政治参与目标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参与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政治参与的目标一般在于影响政府、集体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决策、决定及其活动,但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并不都是为了影响政府(或某些公共机构)的决策,他们更多人是在“谈论”政治及与政治有关的话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第一节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一般要持续三天。 节期: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二节肉孜节 肉孜节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必须在肉孜节的前月(称斋月,即教史九月份)封斋一个月。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三节巴拉艾提节 巴拉艾提节是所有穆斯林同胞的宗教节日。一般来说节日时间无互相拜节得风俗。 节期:为伊斯兰教史八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到了那一夜,虔诚得穆斯林们在“大净”之后跪坐诵经、忏悔、祈祷,彻夜不眠。 第四节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 节期:在伊斯兰教史巴罗提月的头两天。 主要庆祝活动:第一天得晚上大家对着灯烛潜心祈祷,祈求真主佑助、消灾降福、全家平安。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去墓地祭扫祖坟,在坟墓前点燃油烛等等。 第五节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古老的传统节日。 节期: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 主要庆祝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地结伴奏家串户拜年。

第六节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一种体育竞技,娱乐的群众性大会。 节期:每年的七、八月份举行。 主要庆祝活动:赛马、射箭、摔跤、套马等传统竞技项目。 第七节抹黑节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节期:农历正月十六日 主要庆祝活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地起床,拿着前一天晚上蘸了清油,抹了锅底灰的抹黑布,走到街上肆意地往行人脸上摸。 第八节帕斯喀节 “帕斯喀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与俄罗斯人所信仰的东正教有关,是俄罗斯人的第二大节(第一大节日是圣诞节)相当于西方的“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 节期:每年的4月4日到5月6日之间 主要庆祝活动:在帕斯喀节前一天得傍晚,人们会穿上隆重而鲜艳的节日盛装,带上准备好的这三种食品到当地的教堂里去,把食物供存耶稣的神像前,点燃烛进行祈祷。到了节日这天,人们则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庆祝耶稣复活。 第九节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 节期:四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 编写人:胡尔曼别克 2011年9月25日

谈政治现代化

谈政治现代化 自由、民主与宪政是一个发展的相互关联的关系,以往不同时期,政治学者都有偏重不同著述,联系现代社会,用时下的说法就是政治现代化。对此,也谈点浅见: 政治现代化就是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民主政治,就是确立和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国家政制为人民主权与权力体制制衡,即民主宪政。 由自由主义与民主理想的不同搭配,曾产生了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之间的分野。 自由的民主:由自由的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下,个人权利与自由是至高无上的,公民既有参政的自由,也有专注于自身事务的自由。个人自由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明确保障,同时对政府的权力加以严格的限制。因此,使个人权利和自由得以免遭民间和官方的侵害和剥夺。 不自由的民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权民主,将人民以群体化概念,转为民族化国家化,以人民的意志高于一切,当然也高于人民个体的自由,不得存在任何反对派。另一种是集权民主,在这些国家虽然有自由公开的选举,但人民的政治自由权以及经济和其他自由权仍受到严格的限制。极权民主与集权民主区分仅

是对人民自由权限制方式和程度上的相对比较而言。 现代民主政治有两个重要原则,即个体(少数)原则和多数原则。简单通俗比如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不可以舍小家为大家,而是通过保小家为大家或发展小家为大家,其多数原则的意义是这样理解的。因此,现代民主政治的前提是通过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来达到对所有人的保障,是自由的民主。国家宪法与体制制度都是为这个而设置,和保障这样的社会生活方式。 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其权力行使虽都持多数原则,不自由的民主是少数权力(个体或具体权力)服从和屈服多数(整体或一般权力),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而自由的民主是少数原则前提下的多数原则,是为享有各自权力和发展各自自由的最大空间边际。 所说“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之间的分野”,并不是指有两种民主或不同民主可以并存。不自由的民主是民主发展的过去式与挫折和教训,使自由的民主发展经受了多种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是人类社会政治觉悟提高,促进了人的自由与社会文明进步。 以自由的民主价值观权力观确立的宪法及法制体系与政体为民主宪政。政体的架构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与权力制衡。人们通过选举或罢免,以及权力体制制衡来实现人民主权。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办法

电信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法 针对招收来的维吾尔族学生(两名),藏族学生(一名),,我院采取以人为本,以关怀为理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帮扶工作。 这些学生,主要指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他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特招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而藏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藏饰,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并且藏族学生整体上自由散漫,这也与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他们在家乡,大部分住在闭塞落后地区,家庭贫困。 (3)交际关系。藏族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特招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以上是少数民族特招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这些特点,学院除了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给予许多特别关注。 第一,学院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学院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掌握程度的问题,特别请基础课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第二,学院领导经常慰问少数民族同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想办法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重大民族节日,学院出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过节,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感到家的温暖。 第三,班导师辅导员,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争取助贫资

现代科技对中国政治影响

现代科技对中国政治影响 丁科 现代科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方位的进步所必需具有的。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现代化是基础,政治现代化是保证,文化现代化是标志,国民现代化是核心。中国的科技的现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有一个事实是无可争辩的,即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一个尚未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经过近150年的努力,中国现代化还没能完全实现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政治改革的失败与迟缓,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难题。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和科学革命及对社会功能有重要影响,技术和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功能,科学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功能,同时从主体意识、人权范围、人权实现和人权观四个方面科学技术对人权发展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科学技术因素的生产力对人权的产生、发展所产生的根本性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产生的根源,指出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人权观念是平等观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上的一种客观要求,人权的性质和范围受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相应的文化发展所制约,归根到底决定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无庸置疑,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运动都会带有自己的特色。但不要忘记,人类现代化的源头是欧洲。工业化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可以不带有西方的人文特色,但政治民主化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不可能不包含西方人文精神。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现代化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自由精神、平等意识、人权观念、法治理念,特别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在古代希腊各共和国中,在中世纪各城市中,在先进的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民主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运用程度。”现代民主制度是古希腊各城邦共和国(特别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迄今为止,除古希腊各城邦外,我们还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古代实行过民主;除欧洲以外,我们也没有发现其他地区的城市在中世纪推行过民主制。就中国而言,虽然“民主”一词在西周时期就使用过,但它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风马牛不相及。民本政治的核心是如何“治民”——管理老百姓。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民治”,即人民管理国家。在民主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每个公民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都可以参与国是的决策。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在家的基础上组成族,再按同样的模式,从家族扩大、演变成国家。小家(家庭)与大家(国家)结构的相似性及其互相之间割扯不断的特殊联系,使中国的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家庭伦理文化。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在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使得自由、自主、平等、权利等现代意识在国民思想中难以生根。要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就必须实现从民本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换。而要实现这一转换,又必须给中国传统的民本文化与西方现代民主文化一段相当长久的磨合时期。只有走过了这一艰难的磨合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水到渠成。

1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究 贺新宇王志杰熊金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有理想,有道德的各类建设人才,培养少数民族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各高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作为未来的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与各族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开展民族自治地区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一、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本民族的杰出代表,是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民族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将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因此,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探索合理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合格人才。 (二)有利于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方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以及相关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三)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民族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猖獗,而作为思想传播主阵地的高校,也就成为了分裂分子与我们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可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愈发重要。高校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四)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我们党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不断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任务的提出,对民族地区人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让更多、更加优秀的来

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孑遗研究

收稿日期:2009-09-10 作者简介:杜林渊(1970-),男,陕西延安人,副教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陕北历史文化研究;张小兵(1964-),男,陕西宜川人,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研究。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10年第1期(总第114期)民族历史 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孑遗研究 杜林渊,张小兵,雷 楠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陕北地区自古是西北诸少数民族杂居之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使得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当地汉族长期杂居,逐渐在婚姻、宗教、文化、风俗诸方面互相融合。通过对陕北地区现存少数民族姓氏孑遗考察可知,匈奴、党项、羌、鲜卑、蒙古等少数民族历史时期在该地的改姓的原因或是自然改汉姓,抑或是被统治者强迫改汉姓,但都顺应向了先进文化靠拢的历史规律,极大地促进了陕北地区的民族融合。 关键词: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民族融合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4922(2010)0120103207 陕北,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人文地理单元,传 统上是指乔山以北,长城以南,子午岭以东,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独特的 区域[1] 。在陕北第一次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以前(前221年),这里先后存在的少数民族有鬼方、白翟、赤翟、林胡、义渠戎等。两汉时期主要是匈奴族、羌族在此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有鲜卑、乌桓、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在此杂居,宋夏时期主要是党项族在这里活动,元代该地为蒙古族统治。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陕北地区成为了西北诸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的缓冲带和交汇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当地汉族长期杂居交往,逐渐在婚姻、宗教、文化、风俗诸方面互相融合,在生活、风俗、语言等方面趋同汉族,今天虽然通称为汉人,但在姓氏方面仍留有民族融合的文化痕迹。 以往学者在对少数民族姓氏的研究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概论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汉化及民族关系问题时提及到个别少数民族姓氏的讨论;第二,对单姓的研究,尤其是区域文 化圈内的望族,且大多为传统的汉族姓氏;第三, 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汉化的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分析少数民族改汉姓的原因,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北魏孝文帝改汉姓的研究;第四,对赐姓的研究,包括赐姓的对象、历史背景及原因等。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看,改汉姓和赐姓的主要对象多是少数民族,而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接触最为频繁,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姓氏的专题研究很少,而作为西北一个特殊的人文地理单元的陕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姓氏的研究就更少了。 由于历史上活动于本区的民族成分繁多,使得该地区的姓氏杂乱,笔者仅从一些可以找到或多或少证据的不同民族的姓氏孑遗来讨论这个特殊区域的民族融合。同时,由于中华民族一直处在以汉民族为中心、为同化主体的不断融合、重组过程中,在姓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一直占主流,因此,本文以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姓氏孑遗在陕北地区的汉化来考察该地的民族融合。 ? 301?

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调查

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调查 大学生一直以来都受到我们社会的极大关注,他们在社会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了解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要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做一次调查,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政治情况。此次调查我们会对您的个人情况保密,请您放心填写。 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2. A. 女 B.男 3.您所在学校______ 4.您所在年级(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5.您所读专业_____(注明本科专科) A.团员 B.预备党员 C.党员 D.其他 6. 您是否为学生干部( ) A.是 B.否 7. 自我感觉自己对政治的了解有多少( ) A.一点都不了解 B.一点 C.较多 D.很清楚 8.您平时从各方面关注政治的频率( ) A.几乎不 B.偶尔 C. 经常 D.每天 9. 您平时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政治( ) A.报纸 B.电视 C.网络 D.听别人说 E.以上几个都有 F.其他 10.请问您所在学校开设有哪些与政治相关的课程_____ 11.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解有多少( ) A.完全不知道 B.知道一点 C.知道较多 D.很清楚 12. 您是否参与过一些政治活动( ) A.是 B.否 13. 您常用的政治参与方式( )(如果上题选否则不用回答本题) A.政治选举 B.政治投票 C.网络 D. 其他 14.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对待政治参与的最好态度是() A.积极参与 B.尽量少参与 C.不参与 D.无所谓 E.其他 15. 您对于党的代表大会和全国两会的关注情况( ) A.非常关注 B.比较关注 C.有点了解 D.不关注 16.对于改革开放后国家的政治措施看法( ) A,非常满意B.较为满意C.不太满意D.非常满意 17.您和同学是否会聊一些政治话题() A.是 B.否 18.你和同学会聊一些设什么政治话题( )(如果上题选“否”本题可以不回答) A.经济问题 B.重大政治问题 C.就业问题 D.国际形势 E.日常学习生活问题 F.其他 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 调查人: 魏茹

第三讲-经典现代化理论

第三讲:现代性思想的理论渊源 启蒙现代性与经典现代化理论 西方原生现代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生成确立过程,因此经典现代化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启蒙现代性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早期阶段的展开问题——也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生学或起源学。这一经典现代化理论,主要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社会思想家针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成史,所进行的历史研究与理论概括。之所以称为经典现代化理论,是因为当时虽未明确使用“现代化”这一术语,但其研究对象正是早期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形态的发生与确证问题,因此可以看作是现代化理论的经典形态和原生形态。由于英国为代表的西欧最早发动了工业革命并由此进入现代化,因此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社会思想家提出的社会发展理论,成为现代社会理论的思想前驱。 斯密和李嘉图的市场经济理论。斯密和李嘉图主张依托市场的力量,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强调自由竞争,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这种理论与早期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状况是相呼应的。早期资本主义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斯密和李嘉图的市场经济理论就非常适合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理论也推动了整个英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是英国早期现代化经验的理论表征。 洛克的市民社会理论。洛克是经典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的《政府论》提出通过公民社会的力量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这一思想对现代政府的建设、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政府的权力是由市民社会授权的,是有限的而必须承担责任的。洛克的市民社会理论为民主政治的发展、为现代政治体制的建立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卢梭认为人民与政府签订社会契约,政府就应当承担自己的责任。一旦政府不遵守契约,人民可以通过议会选举或者革命方式来推翻政府,这就为民主政治体制做好了必要的理论铺垫。社会将权力让渡给政府,由于政府被授权才有管理的权力,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受到了社会契约论的重大影响。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理论,强调三权分立原则,政府、议会和司法各自独立,相互制衡。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主要考虑如何避免现代专制,为现代民主政治确立了制度保障。

西北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因子少数民族女a 国内常模b 汉族女c 少数男d a 与 b a 与 c a 与 d X ±SD(n=290)X ±SD(n=1197)X ±SD(n=571)X ±SD(n=92)T T T 躯体化 1.69±0.46 1.44±0.51 1.63±0.42 1.64±0.5062.55*** 1.907*-0.93强迫症状 2.08±0.55 1.92±0.64 2.07±0.52 2.02±0.6064.07***-0.17-0.88人际关系 1.96±0.57 1.85±0.64 2.01±0.63 1.97±0.5358.80***-1.2750.174抑郁 1.84±0.56 1.76±0.64 1.83±0.56 1.78±0.5055.61***0.166-0.885焦虑 1.84±0.57 1.59±0.57 1.82±0.56 1.81±0.4454.58***0.55-0.388敌对 1.83±0.62 1.68±0.65 1.86±0.65 1.84±0.5350.37***-0.5310.174恐怖 1.76±0.52 1.42±0.51 1.76±0.61 1.64±0.4457.81***0.004-2.02*偏执 1.94±0.81 1.78±0.65 1.92±0.66 1.76±0.4440.60***0.492-2.00*精神病性 1.59±0.43 1.58±0.54 1.60±0.48 1.59±0.59 62.46*** -0.385 0.029 表1 西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与1998年大学生正常样本常模、汉族女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男大学生比较 *P<0.05,**P<0.01,***P<0.000 Vol.28No.12 Dec.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2期(上) 2012年12月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比其他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关心民族女大学 生,尤其是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适应新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克服民族和社会文化障碍,提高她们幸福感指数,最终能够使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及今后良好发展,这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西北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详细调查和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陕西师范大学、榆林学院、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六所高校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25%.被调查少数民族女大学生290名,少数 民族男大学生92名,汉族大学生737名.年龄在16-25岁之间,平均年龄20.99±1.13. 1.2研究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该量表由90个题目组成,包括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 郁、 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和F10其他共10个因子.据症状严重程度按照1-5级评分,1一没有;2一很轻;3一中等;4一偏重;5一严重,症状程度依次加重.结合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自制15个常规调查问题,以期更全面了解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1.3数据处理 数据输入采用Excel,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数据分析 2.1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7.9%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含义有明确认识,61.7%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一般清 西北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陈耀庚1,王 娜2 (1.宁夏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宁夏师范学院 医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摘要:本文则运用实证分析等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SCL-90,对西北地区高校290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汉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接近,差异不显著.警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采取心理预防措施,开展并实施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2-0198-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10JDSZ3058);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阶段性成果 198--

少数民族大学生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人成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大重点。国家从政策上调控,给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特招生这一特殊群体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之一。这些学生,主要指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咱校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特殊群体。学校除了对这些孩子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给予许多特别关注。他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每个民族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新疆学生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 (3)交际关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大多数都是偏远地区农牧民家庭的孩子,师资力量短缺薄弱,基础教育设施短缺,教学参考资料短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

大学生政治参与基本状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政治参与基本状况调查问卷您好,我们是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xxxxxxxxxx的学生,我们的此项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淡薄,突出表现为政治责任感下降,政治参与热情降低,政治能力薄弱且政治参与的实践活动极少。本次调查不做商业用途,纯属学术研究,您的私人信息将得到严格保护,请放心填写在此我们全体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您所在的专业类别理工文史艺术您的性别男女(用其他颜色字体标注) 1、您的年级是(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及以上 2、您的政治面貌是() A、共产党党员 B、共青团团员 C、群众 D、其他政党人士 3、您认为政治与您个人生活? A.密切相关 B.有所联系 C.偶有相关 D.毫无关系 4、您参与政治问题讨论的原因是(可多选)( ) A、国家大事,理应关心 B、兴趣习惯 C、专业需要 D、就业需要 E、从众和跟风 F、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参与讨论或评论时事政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个人的情感共鸣 B.有自己的不同见解 C.希望唤醒更多人甚至政府的重视 D.凑热闹而已 E.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参与政治问题讨论的原因是(可多选)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有兴趣,喜欢政治 C、凑个热闹,无聊说说 D、以后考试就业有用 E、心情不好,借机发泄 G、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和目标H、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最关注何种类型的政治事务?(多选)() A、国际局势 B、国家重大政策决策的出台 C、反腐倡廉 D、党政人事调动 E、法律法规 F、两岸关系 G、各种政治传闻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

一、匈奴。 1、学术界关于匈奴族源的讨论。 (1)司马迁记载的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 (2)王国维提出的匈奴是殷商时期的鬼方后裔。 (3)有些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林胡、楼烦、义渠等,就是活动于内地的匈奴。 (4)匈奴族是以早存在于北方的某一个强大的部落为主,吸收融合了从夏商以来活动于北方的鬼方、獯粥、猃狁、狄、戎等各种部落,甚至还包括由中原北上的一部分华夏族,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在战国后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2、匈奴的官职特点。 (1)冒顿单于国家机构制度。单于之下左右屠耆(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候等中央大员,其中以左右屠耆(贤)王、左右谷蠡王地位最为崇高。一般太子就是左右屠耆(贤)王或左右谷蠡王。 (2)在原有的部落基础上,全国划分为二十四部,分别由二十四个“万骑”统领。每部下又设稗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官署。大小各部均“各有分地”,其长官都世袭。 (3)挛[ ]氏为匈奴统治氏族,最尊贵。此外四大贵族:呼[ ]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被称为外姓,是单于的姻族。 (4)全国按地区划分为三大部分:左部、右部、和中部。左右部由左贤王、右贤王统辖,单于统辖各部,而且直辖中部。设庭与乌兰巴托,并设有各种官员。 3、匈奴国家发展简史。 (1)匈奴国家的鼎盛时期(前209—前126),是冒顿、老上、军臣单于的统治时期。当时匈奴处于一个以扩张、掠夺为其生产手段的时代。 (2)匈奴国家衰落时期(前126—前58年)匈奴内部三次严重的内斗事件,另一个是汉政权对匈奴的打击。 (3)匈奴国家属汉时期(前58—前1年)呼韩邪单于在位时期,前52年,呼韩邪单于至五原塞,向汉朝表示希望内属汉朝。 4、匈奴文化。 (1)行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为主业,有少量的农业。 (2)自单于之下咸食畜肉,衣皮革。 (3)尚武,贵壮贱老,长则弓矢,短则刀铤。 (4)父死妻妻后,收继婚。 (5)座盗者没收财产,大罪杀,小罪坐牢,不过20天。 (6)墓葬上面没有封土,实行人殉制度。 (7)单于早上拜日,晚上拜月,月圆战争,月方退兵。匈奴正月、五月、八月三次大的祭祀。 二、月氏。 1、大月氏归孀帝国的建立灭亡及其影响。 (1)公元前2世纪,乌孙赶走大月氏,大月氏月2世纪60年代越过阿姆河就进入了吐火罗王国的中心地区,吐火罗难逃后,大月氏在这里建立自己的统治。他们把占领的大夏分为若干个封国,由大月氏统治者的子弟统治,这些封建主被称为翕候,主要有五个。大约在1世纪左右五翕候之间发生了兼并战争,最后由贵孀翕候统一了大月氏,建立的国家被称为大月氏。在前几任王的统治下,大月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力强盛,直到公元3世纪,个领地逐渐的独立,仅仅保持巴克特里亚地区。到公元5世纪,在嚈哒人的打击下,大月氏贵孀王国走向灭亡。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 专题二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 ●重点关注: (1)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及其历史影响;政治现代化与经济、思想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全面认识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 (2)孙中为建立民主共和国、捍卫和重建民主政治、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所作的努力。 (3)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孙中和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促进或阻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史实,并对他们作出正确的评价。 (4)我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特点,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增强民主意识和公民的参政意识;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 ●热点问题关注: 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推进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动法治社会的进程,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国策;二是逐步完善民主政治化的各种制度,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的保证;三是建立健全平等社会的机制,缩短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一大热点,与此相关的法

制建设史、中共党史以及近代社会民主平等而奋斗的过程或成果的内容,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知识整合 1、中国近代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1)君主立宪制:①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运动中分化出的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缺乏完整理论,且没有付诸实施)。 ②19世纪末,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发展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提出把挽救民族危亡同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化结合在一起的救国方案,掀起了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但因其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③20世纪初,清政府为缓和矛盾,进行“预备立宪”,使一部分立宪派分化出,成为革命的一支力量。 (2)民主共和制: ①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阐发为民权主义,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确立。 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化运动,实际上在政治体现为民主共和制。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关于武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简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业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摘要:近年来,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而且关系到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发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团体,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不断地大幅度扩招,加之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的政策倾斜,使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 关键词:武汉洪山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来凸显出的一个问题,而由美国开始逐渐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用人单位的裁员减薪等应急措施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的巨大,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根据一项对200多家知名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针对2010年应届生的招聘趋势较之2009年有明显好转,岗位数增加幅度预计达到15%—20%。 教育部数据显示,2007年实际上有495万的毕业生,但是还有100万没有就业,2008年560毕业生,还有150万没有就业。2009年全国有610多万大学生毕业,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加上近几年大学毕业后待业的,人数将达到800万以上。 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基数已经非常巨大,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在金融危机下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详细了解武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本人在武汉市洪山区选择了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3所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了计算机学院、法学院、美术院、外语学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的概述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的概述 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过程,实质就是引导他们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不断适应,以达到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过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和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下对民族国家认同、人际交往、生活习俗、学习习惯以及未来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心理适应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在生活、学习以及教学和思想教育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 1.1研究背景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十分普遍,很多人从父母的庇护下度过童年和中学时代,进入大学突然解放,不能很快适应,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休学、退学时有发生,更有个别极端事件的出现。少数民族也不例外。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国家也相当重视少数民族大学教育,设立了五所部属民族高等院校。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信仰习惯,在进入大学后,不仅仅意味着脱离了土生土长的原住环境,跟重要的是面临来着同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相互交流适应的问题,尤其是进入到以主流文化(汉文化)为主的环境中这种不适应会更加明显。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本文中所指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是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大学生,其生活的文化背景与汉族有显著的差异。 1.2文献回顾 徐伯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一书中认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母体文化是与生俱来的,充满了认同感,难以割舍。异质文化是陌生而又强势的,会在本能上排斥,但它又是主流文化,在他们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中无法回避的。[1]因此,当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到以陌生的主流文化为载体的生活环境中时,会感受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或大或小的压力”。姜雪风和陈宪章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解释,认为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浸润在本民族文化中,而入大学之后,会产生多层次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表现在语言、交流学习等外在方面,还有思维方式、心理活动人生规划等等外在的方面。比如说,调查中 [1]徐柏才, 孙明福.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与教育对策[J]. 思想. 理论. 教育, 2011 (17): 8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