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复习重点

01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02机器三要素:是一种人为的实物组合;

各部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能够实现能量转换或代替人类劳动(前两条是机构,三条是机器)

03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

09运动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链接

04运动副三要素:两构件、直接接触、可动联结

05高副:点、线接触 低副:面接触(转动副、移动副)

5 机构:具有固定构件的运动链称为机构

06机构组成:机架、原动件、从动件

07机构运动简图: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按一定的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采用运动副

及常用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和构件的表示方法,将机构运动传递情况表达

出来的简化图形

08机构示意图:不按严格的比例绘制的,只表示机械结构状况的简图(区别)

10结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结构的原动件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F (小于:机构

运动不确定 大于:机构最薄弱环节损坏)

11 平面自由度计算公式:)2(n 3h P P F I +-=

11连杆机构传动特点:运动副一般为低副,承载力大,易制造;

构件多呈杆的形状;

可实现多种运动变换和运动规律;

连杆曲线形状丰富,可满足各种轨迹要求。

运动长,累积误差大,效率低;

惯性力难以平衡,动载荷大,不应用于告诉运动;

一般只能近似满足运动规律要求。

12曲柄:四杆机构中能做整周回转的杆件 13 铰链四杆机构:包含4个杆(包括机架),每每两个杆之间用铰链连接

13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平行、逆平行四边形机构)、双摇杆

机构(等腰梯形机构)

14铰链四杆机构:杆与杆之间由铰链链接的四个杆组成的机构

15周转副:能做整周回转的转动副 摆转副:不能做整周回转的转动副

16存在周转副的条件:最短杆+最长杆小于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杆长条件)

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说明:最短杆两端的转动副均为周转副;其余转动副为摆转副

17曲柄存在的条件:前提:运动副中必有周转副存在;

各杆的长度应满足杆长条件

最短杆为机架(双曲柄)、最短杆的相邻杆为机架(曲柄摇杆);

18满足杆长条件时:最短杆为连杆(双摇杆) 不满足杆长条件:无周转副(双摇杆) 19运动不连续问题:错位不连续、错序不连续

21 急回特性及行程速比系数:θθ-180180+=K 或11180+-?=K K θ

22 四杆机构传动角 压力角及死点 :γ↑(ɑ)↓→F '↑→机构传动越有利;

曲柄与机架共线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20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推杆、机架、锁合装置

21凸轮机构特点:可使从动件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结构紧凑、实现停歇运动; 高副接触,易于磨损,多用于传递力不大的场合、加工比较困难、从动

件行程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凸轮变得笨重

22机构命名:盘形、圆柱形;尖顶、滚子、平底;直动推杆、摆动推杆;对心、偏置 23锁合装置:力锁合、形锁合

24刚性冲击:从动件在起始和终止点速度有突变,使瞬时加速度趋于无穷大,从而产生无

限值惯性力,并由此对凸轮产生冲击

25柔性冲击:从动件在起点、中点和终点,因加速度有有限值突变引起推杆惯性力的有限

值突变,并由此对凸轮产生有限值冲击

26运动规律:等速运动(刚性)、等加等减速(柔性)、余弦加速度(柔性)、正弦加速度(无)、

五次多项式(无)

27压力角a :推杆所受正压力的方向与推杆上点B 的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a 越大,F 越大,若a 大到使F 增至无穷大时(称

为临时压力角),机构将发生自锁,为保证凸轮机构能正常运转,应使其最大

压力角max α小于临界压力角c α

30出现尖点或失真应采取的措施:适当减小滚子半径;增大基圆半径

31偏置问题: 正偏置:当凸轮逆时针方向回转时,若推杆处于凸轮回转中心右侧,e 为正。

负偏置:当凸轮顺时针方向回转时,e 为负。

28齿轮机构分类:平行轴、相交轴、交错轴;

内啮合、外啮合;

渐开线齿廓、摆线齿廓、变态摆线齿廓、圆弧齿廓、抛物线齿廓;

定传动比、变传动比

33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都与连心线21o o 被啮

合尺廓在接触处的公法线所分成的两线段长成反比。(P

O p O i 122112==ωω) 29渐开线特性:发生线上BK 线段的长度等于妓院上被滚过的圆弧长度,即BK=AB ;

渐开线任意点的法线必切于基圆;

切点B 是点K 的曲率中心,而线段BK 是健康险在点K 的曲率半径;

渐开线距基圆越远的部分,曲率半径越大,反之亦然;

基圆内无渐开线;

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大小

30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能保证定传动比且具有可分性(传动的可分性)

渐开线齿廓之间正压力方向不变

31四线合一:啮合线:齿廓接触点在啮合屏幕中的轨迹;

公切线:两基圆的公切线;

公法线:接触点的公法线;

正压力作用线:正压力的传力方向不变

32标准齿轮的特征:分度圆上的模数均为压力角、s=e 、具有标准的齿顶高和齿根高

33标准齿轮传动中心距安装要求:保证两轮的顶隙为标准值即c=m c *

、保证两轮的理论齿

侧间隙为零即,c =0(一般很小,由制造公差来保证)

33 标准安装时的参数关系:啮合角=节圆压力角=分度圆压力角

34 非标准安装时的参数关系:节圆半径大于分度圆半径:,1r >,2r ,,2r >2r

啮合角大于分度圆压力角:,α>α ααcos a cos a =,,

34正确啮合条件: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相等

35齿条:相当于齿数无穷多的齿轮

36齿顶高系数:齿轮的齿顶高与其模数的比值

37连续传动的要求:前一对齿轮尚未脱离啮合之前,后一对已进入啮合

47 齿轮传动重合度计算公式:[]

)(),,ααααπεαtan tan z tan tan (z 212a 2a11-+-= 48重合度的大小表示同时参与啮合的轮齿对数的平均值

981.1max =αε

40标准直齿轮基本尺寸计算(基本参数为m Z ɑ 和*a h =1、*c =0.25)

1)分度圆直径 d=mz

2)齿顶高 a h =*a h =m

3)齿根高 f h =a h +c=1.25m

4)齿全高 h=a h +f h =2.25m

5)齿顶圆直径 a d =d+2a h =m(z+2)

6)齿根圆直径 f d =d-2f h =m(z-2.5)

7)齿距 p=m π

8)齿厚 2m s π=2

m e π= 9)标准中心距a 2z (m a 21)+=

z 10)传动比i 1

b 2b 1212212112d z z d d n n i d =====ωω

42 齿轮中心距与啮合角的关系式:ααcos a cos a =,

38切削加工法:仿形法、范成法(范成运动、切削运动、进给运动、让刀运动)

39直齿轮加工时,为零切削出平行与齿轮胚轴线的直齿,滚刀的轴线与齿胚断面之间的夹

角应等于滚刀的导程角

40根切现象:刀具的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出现了将齿根已形成的渐开线轮廓切去一部

分的现象(不发生根切要求最小齿数不能小于17)

min 2*1sin 2z h z a ==α 根据标准模数m 压力角。20=α 得出:17min =z

41圆锥体上,取锥齿轮大断面的参考数为标准值

42蜗杆传动的特点:传动比大,机构紧凑;

具有自锁性;

传动平稳,无噪声;

机械效率低;

齿间相对滑动速度大,磨损严重;

蜗杆轴向力较大,轴承磨损大

43涡轮蜗杆正确啮合的条件: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旋向相同、导程角等于螺旋角

44轮系分类: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z (m 主从()积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 z n n m i n m mn ∏=→→==ωω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z (m 主从()积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 z n n m i n m mn ∏=→→==ωω 45轮系功用:实现分路传动、

获得较大的传动比、

实现变速传动、

实现换向传动、

用作运动的合成、

用作运动的分解

2012年《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2年《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其考核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自由度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包括构件、运动副概念,平面运动副的各种分类,各种平面运动副引入约束的情况)。读懂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包括构件与各种运动副的表示,机构的组成和动作原理)。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包括机构自由度概念、自由度计算公式及其各代号的含义、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机构的确定运动条件)、计算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三类问题: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与虚约束的识别与处理)。掌握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主要目的和常用方法,理解速度瞬心的含义、类型及两构件瞬心位置的确定,掌握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如四杆机构、凸轮机构)。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常用解析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与设计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型式(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方法。掌握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主要是根据机构的几何参数判断其具体类型)。掌握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传力特性和死点位置分析(包括机构极限位置的作图,图上标注极位夹角、摇杆摆角,计算行程速比系数,机构压力角、传动角、死点等基本概念;能对曲柄摇杆机构和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进行急回运动特性分析,用压力角或传动角表达机构的传力性能,并找到机构的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的位置;了解机构死点位置的特点)。掌握图解法进行刚体导引机构设计(按照给定连杆的位置进行设计)以及急回机构的设计(主要是曲柄摇杆机构或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 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及分类;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点(包括凸轮机构的运动学设计参数(如基圆,升距,推、回程运动角,远、近休止角等,常用运动规律的线图和冲击特性)。掌握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主要是

关于机械原理与机械设精选计--实用总结复习学习资料.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平面机构中,每增加一个低副将引入【 C 】 A .0 个约束B. 1 个约束C. 2 个约束D.3 个约束 2. 某平面机构有 5 个低副, 1 个高副,机构自由度为 1,则该机构具有的活动构件是【 B 】 A. 3 B. 4 C. 5 D. 6 3. 在平面机构中,每增加一个高副将引入【 B 】 A .0 个约束B. 1 个约束C. 2 个约束D.3 个约束 4. 在双曲柄机构中,已知杆长 a= 80,b= 150,c= 120,则 d 杆长度为【 B 】 A . d< 110 B .110 ≤ d≤ 190 C. d< 190 D. 0< d 5.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为主动件,摇杆为从动件时,可将【 B 】 A.连续转动变为往复移动B.连续转动变为往复摆动 C.往复移动变为转动D.往复摆动变为连续转动 6.对于平面连杆机构,通常可利用下列哪种构件的惯性储蓄能量以越过机构的 死点位置? A.主动件B.连杆C.从动件D.连架杆 7. “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的铰链四杆机构为 A.曲柄摇杆机构B.曲柄滑块机构 C.双曲柄机构 D .双摇杆机构 8. 对于外凸的凸轮轮廓,从动杆滚子半径必须比理论轮廓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 A.大B.小C.等于D.不确定9. 与其他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优点是 【 C 【 D 【 B 【 A 】 】 】 】 A.可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C. 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的精度 B.便于润滑 D.从动件的行程可较大 10. 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的可动联接的运动副是 A. 移动副 B.低副C.转动副 D. 高副 11. 在圆柱齿轮传动中,常使小齿轮齿宽略大于大齿轮齿宽,其目的是 【 【 C D】 】 A.提高小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B .提高小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C.补偿安装误差以保证全齿宽的接触D.减少小齿轮载荷分布不均

机械原理复习(本科)

《机械原理考试指南》 一、考试对象及基本要求 考试对象为机械类专业的本科学生,目的在于测验应试学生是否达到应有水平,要求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常用基本机械的分析和综合。考试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 二、考试内容 绪论 机构和机器的概念 第一章机构的构型分析 (1)基本概念: 构件、零件、运动副、运动链 运动副的分类: 空间副:球面副、环副、圆柱副、圆柱-平面副、球面-平面副 平面副: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 (2)机构运动简图:会用构件和运动副的简图表示机构的图形。例: (3)正确计算自由度 主要是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要注意虚约束、局部自由度和复合铰链问题。

(4)机构的组成原理 能够对机构进行拆分成有主动件和机架组成的主动链和由其余杆副组成的自由度为0的从动链。例(以上计算自由度的机构的拆分) 要求:习题1-6、1-10要会做。也可以对上述自由度计算机构的级别进行判断(高副机构会高副低代)。 第二章 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对简单基本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1 三心定理 速度瞬心的概念,三心定理的应用,用速度瞬心法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习题3-1 例1:确定以下各机构在图示位置的所有瞬心(在图上标出)。 例2,如图所示导杆机构尺寸:lAB=0.051m ,lAC=0.114m,w1 =5rad/s 。 试用瞬心法确定:机构在图示位置导杆3的角速度w3的大小和方向。 例3,图示的凸轮机构中,凸轮的角速度ω1=10s -1,R =50mm ,l A0=20mm ,试求当φ=0°、45°及90°时,构件2的速度v 。 例4,l AB =0.110m ,l BC =l AD =0.205m ,l CD =0.150m,ω1 =5rad/s 。试用瞬心法确定:机构在图示位置(?1 =17o)C 点的速度v c ,以及构件2上(即BC 线上或其沿长线上)速度最小点E 的位置及其速度v E 的大小、方向。 例 4 例3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大纲

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数小于或者多与机构的自由度机构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条件?什么是欠驱机构和冗去机构?他们在机械工程中什么意义? 条件: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和机构的自由度相等。原动件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读时候则运动不会完全确定。原动件数目大于机构的自由读的时候机构中最薄弱的环节会损坏。原动件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度称为欠驱机构。欠驱机构如前驱机械手指,前驱制动器等,以简化机构,增加机构的灵巧性和自适应性。原动件数目多余机构的自由度时称为荣区机构。各个院动件可以同心协力来工作。从而增大了运动的可靠性,减小传动的尺寸和重量并且有利于客服机构处于某些奇异微型时收到的阻碍。 2何谓最小阻力定律?举例工程实例 当原动件的数目小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并不是毫无规律的随意乱动这时机构的运动将会遵循最小阻力定律,优先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如送料机构。 3何谓机构的组成原理?何为基本组干?他具有什么特性?如何确定基本干租的级别以及机构的级别? 任何机构都可以看做若干个基本干租依次连接原动件和机架上构成的称为机构的组成原理。将机构的机架以及与机架相连的原动件从机构中拆分开来则有其余构件构成的组件必然是一个自由度为零的构建组。而这个自由度为零的构建组还可以拆成更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建组到最后不能再拆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建组称为基本干租。它的特性自由度为零。 4 为何要对平面机构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为了对含有高富的平面机构便于分析研究,将机构中的高富按照一定的条件虚拟的以低副来代替,称为高副低代。条件1代替前后机构的自由度必须相同2代替前后机构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必须相同 5何谓质量代换发?进行质量代换的目的何在?东代换和敬代欢的条件、?优缺点?敬代欢两个代换店与构建的质心不在一条直线可以吗? 为了简化构建惯性力的确定,可以设想吧构件的质量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集中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的店的家乡集中质量来代替这样只需要求出集中质量的惯性力而无需求惯性力偶句,从而使软件惯性力的确定简化,称为质量代换发。目的是简化构建惯性力的确定。 东代换条件:1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2 代换前后构建的质心位置不变 3 代换前后构建对于质心周的转动惯量不变优点是代换前后构建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都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其代换店的位置不能随便选择,会给工程计算带来不便。 敬代欢只需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可。有点两个代换店的位置可以随意选择,但是带环后惯性力偶会发生误差。 6构建组的静定条件?基本干租都是静定干租吗? 7转动副中总反力始终与摩擦元相切的论断是否正确?正确 8什么是静平衡?什么是动平衡?个至少需要几个平衡平面?静平衡动平衡的力学条件各是什么? 刚性转子一般只需求其惯性力平衡,则成为转子的静平衡。如果同时要求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平衡,则成为转子的动平衡。静平衡需要一个平面,动平衡需要两个平面。 9动平衡的构建一定是静平衡的反之亦然对吗?为什么 不对根据两者的力学条件 10既然动平衡的构建一定是静平衡的,那么为什么一些制造精度不高的构建在动平衡之前要先做静平衡?为了避免其初始不平衡量大,旋转时发生过大震动,从而引发大事故或者是动平衡设备受到损害长在动平衡前先进性静平衡。 11为什么做往复运动的构建和做平面复合运动的构建不能再构建本身获得平衡而必须在基

机械原理复习题(含答案)及解答

《机械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高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低副 )。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槽面摩擦大于平面摩擦,其原因是( 正压力分布不均 )。 3设螺纹的升角为λ,接触面的当量摩擦系数为( fv ),则螺旋副自锁的条件为( v arctgf ≤λ )。 4 度 )。 5 成的。块机构中以( 6 ( 高速 )轴( 模数和压力角应分 ); 8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由( 端面重合度,轴向重合度 )两部分组成,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是指( 以法向压力角为压力角,以法向模数为模数作的 )的直齿轮; 9、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 3 )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 同一条直线上 )上; 10、含有6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 15 )个,其中有

( 5 )个是绝对瞬心,有( 10 )个是相对瞬心; 11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分别为( 安装飞轮 )和( 使用电动机,使等效的驱动力矩和等效阻力矩彼此相互适应 ); 12 在凸轮机构推杆的四种常用运动规律中( 一次多项式) 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 ( 二次多项式 ) 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 ( 正弦 ) 运动规律无冲击; 13 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 凸轮回转轴心 )至 14 15 而(基)圆及(分 2,则称其为(差动轮系),若自由度为1,则称其为(行星轮系)。 18 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中,若改为以曲柄为机架,则将演化为(回转导杆)机构。 19 在平面四杆机构中,能实现急回运动的机构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等。 20 蜗轮蜗杆的正确啮合条件是(蜗杆的轴面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等于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 理考试大纲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1、绪论 ⑴内容 ①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 ②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③机械原理学科的的发展趋势 ⑵基本要求 ①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②明确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③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⑶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对零件、构件、机器、机构、机械等名词和概念要弄得很清楚,对机器与机构的特征和区别要清楚。比如:零件与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零件是机器有制造单元而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这些都应熟练掌握。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⑴内容 ①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②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 ③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⑵基本要求 ①能计算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并判断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②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③能进行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⑶重点、难点 何谓约束?约束数与自由度数的关系如何?平面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和高副各具有几个约束,其自由度为多少? 平面机构自由度F=。要注意式中n为活动构件数而不是所有构件数,为平面低副数,为平面高副数。为使F计算正确,必须正确判断n、、的数目,因此要注意该机构中有无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等。对于复合铰链,只要注意到,

计算运动副数目时不弄错就行了;局部自由度常出现在有滚子的部分;而虚约束的出现较难掌握,应认真领会课堂讲解中所列可能出现虚约束的几种情况。 能正确分析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连杆机构的高副低代,杆组级别判断。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⑴内容 ①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②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③用解析法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⑵基本要求 ①能用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②能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⑶重点、难点 相对运动图解法(又称向量多边形法)为本章的重点内容。所讨论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在同一构件上两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一类是组成移动副两构件的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这两类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矢量方程式,作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来解题。要注意一个矢量方程只能解两个未知数,若超过两个则要通过与其它点之间新的矢量方程式来联立求解。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速度、加速度影像原理,以期达到简捷、准确的目的。 关于后一类问题,是否存在哥氏加速度是其中的关键,判断方法如下: 1)两构件组成移动副,但只有相对移动,而无共同转动时,重合点间加速度关系中无哥氏加速度。 2)若两构件组成移动副,即有相对移动又有共同转动时,重合点间加速度关系中必存在哥氏加速度。 4、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器的机械效率 ⑴内容 ①研究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③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机械原理复习要点及基础练习题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机械原理各章节复习要点: 第一章:机构、机器、机械、构件、零件的概念 第二章:组成机构的要素,平面运动副,自由度概念。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必须标出复合铰链、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如有)。会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 第三章:用速度瞬心法分析机构速度。速度瞬心的概念 第五章:效率、自锁的概念 第七章:稳定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的概念,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知识(曲柄条件、判别通则、急回特性、死点位置、传动角压力角…),连杆机构结构尺寸的计算(判别通则的用法,极位夹角,摆角的计算与寻找) 第九章:凸轮机构概念,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机构压力角、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凸轮机构的压力角绘制、轮廓曲线绘制 第十章:齿轮机构概念、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尺寸计算、正确啮合条件、齿轮传动中心距及啮合角、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计算公式、啮合角计算,渐开线齿廓切制原理与根切、变位齿轮。齿轮传动的计算 第十一章:轮系的概念,定轴轮系的计算,周转轮系的计算,复合轮系的计算。(特别注意:周转轮系的计算方法,例课后题11-17

可以看到周转轮系两个顺序分别为1、2、3以及1、2、2‘、4,因此可以有iH13,iH14两个转化后的轮系) 第十二章: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的概念.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一、机构的结构分析 1、机构的自由度等于1时,说明( )有确定运动。 2、机构具有相对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若机构的自由度F=2,有一个原动件。机构( ) 运动规律. 4、什么是构件?什么是机构? 5、什么是机器? 6、什么是机械? 7、以何为依据确定机构的级? 8、什么是Ⅱ级组?请画一例的图形。 9、什么是Ⅲ级组?请画一例的图形 10、什么是Ⅳ级组?请画一例的图形 1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基本组、可否拆分为基本组及杆组的级。 12、什么是机构的自由度? 13、什么是复合铰链? 14、什么是局部自由度? 15、什么是虚约束? 16、平面高副提供几个约束,保留几个自由度?平面低副保留几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来源:机电学院新闻中心审核发布: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30 17:32:01 点击:2729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目名称: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目编号:839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入学考试是为招收机械工程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机械原理部分: 1.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3.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4.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 2)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5.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2)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6.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3)渐开线变位齿轮概述 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5) 蜗杆传动 6) 圆锥齿轮传动 7. 齿轮系及其设计 8. 其它常用机构 机械设计部分: 1.机械设计基础 (1)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 载荷和应力,机械零件的疲劳极限,极限应力图,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2)机械设计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 2.齿轮传动设计 (1)齿轮传动轮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直齿及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3.蜗杆传动设计 (1)蜗杆传动失效形式、材料选择与结构; (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 (3)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4)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4.带传动设计 (1)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弹性滑动及打滑。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构件组成运动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两构件( )。 A. 相对转动或相对移动 B. 都是运动副 C. 相对运动恒定不变 D .直接接触且保持一定的相对运动 2. 高副低代的条件是( )。 A. 自由度数不变 B. 约束数目不变 C. 自由度数不变和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不变 3.曲柄滑块机构共有( )瞬心。 A .4个 B .6个 C. 8个 D. 10个 4. 两构件直接接触,其相对滚动兼滑动的瞬心在( )。 A. 接触点 B. 接触点的法线上 C. 接触点法线的无穷远处 D. 垂直于导路的无穷远处 5.最简单的平面连杆机构是( )机构。 A .一杆 B .两杆 C. 三杆 D. 四杆 6. 机构的运动简图与( )无关。 A. 构件数目 B. 运动副的数目、类型 C. 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D. 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 7.机构在死点位置时( )。 A .γ=90° B .γ=45° C. α=0° D. α=90° 8. 曲柄摇杆机构以( )为原动件时,机构有死点。 A. 曲柄 B. 连杆 C.摇杆 D. 任一活动构件 9.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 )半径。 A .凸轮转动中心至实际轮廓的最小 B .凸轮转动中心至理论轮廓的最小 C. 凸轮理论轮廓的最小曲率 D .从动件静止位置凸轮轮廓的 10. 从动件的推程采用等速运动规律时,在( )会产生刚性冲击。 A. 推程的始点 B. 推程的中点 C. 推程的终点 D. 推程的始点和终点 11.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啮合角的大小是( )变化的。 A. 由小到大再逐渐变小 B .由大到小逐渐变小 C. 先由大到小再到大 D .始终保持定值,不 12. 齿轮机构安装中心距等于标准中心距时,节圆直径与分度圆相比较,结论是( )。 A. 节圆直径大 B. 分度圆直径大 C. 两圆直径相等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13.在斜齿轮模数计算中,下面正确的计算式为( )。 A .βcos t n m m = B. βsin t n m m = C .αcos t n m m = D βcos n t m m = 14.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重合度ε值的范围是( )。 A. ε<1 B. ε=1 C. 1<ε<2 D. ε>2 15.在机械系统的启动阶段,系统的动能( ),并且( )。 A. 减少 输入功大于总消耗功 B .增加 输入功大于总消耗功 C. 增加 输入功小于总消耗功 D. 不变 输入功等于零 16. 在机械系统速度波动的一个周期中的某一时间间隔内,当系统出现( )时,系统的运动速度( ) ,此时飞轮将( )能量。

机械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

机械原理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 2.同一构件上各点的速度多边形必于对应点位置组成的多边形。 3.在转子平衡问题中,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用相对地表示。 4.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是具有,其上作用有的等效构件。 5.无急回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行程速比系数等 于。 6.平面连杆机构中,同一位置的传动角与压力角之和等于。 7.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36o,则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8.为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应该凸轮的基圆半径。 9.凸轮推杆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在运动阶段的前半程作运 动,后半程 作运动。 10.增大模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增多齿数,齿轮传动的重合 度。 11.平行轴齿轮传动中,外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内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 12.轮系运转时,如果各齿轮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都不改变,这种轮系是 轮系。

13.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个速度瞬心,且位于。 14.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为,传动效率最大。 15.连杆是不直接和相联的构件;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均为。 16.偏心轮机构是通过由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17.机械发生自锁时,其机械效率。 18.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的条件 是。 19.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与两次共线的位 置时。 20.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杆摇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 1。 21.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互为,压力角越大,其传力性能 越。 22.一个齿数为Z,分度圆螺旋角为β的斜齿圆柱齿轮,其当量齿数 为。 23.设计蜗杆传动时蜗杆的分度圆直径必须取值,且与其相匹 配。 24.差动轮系是机构自由度等于的周转轮系。 25.平面低副具有个约束,个自由度。 26.两构件组成移动副,则它们的瞬心位置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2017年武汉工程大学 《机械原理》考研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根据武汉工程大学《机械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是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原理》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考试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同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难的题目一般不超过20%。考生自备必要的计算和做图工具,如计算器、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 二、试题类型及百分比 试题的类型为:(1)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2)分析说明图解题;(3)设计计算题;其中第(1)类题目的份量约占30%,(2)类题占20%~40%,其余为设计计算题。 三、参考教材 郑文纬等主编(东南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 孙桓等主编(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 四、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1.绪论 (1)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2.机构的结构分析 (1)了解机构的组成,搞清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3)掌握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掌握用解析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掌握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能用瞬心法对简单的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其主要优缺点; (2)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 (3)掌握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运动连续性等概念;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一. 基本概念 (3) 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 2. 构件与零件 (3) 3. 运动副 (3) 4. 运动副的分类 (3) 5. 运动链 (3) 6. 机构 (3) 二. 基本知识和技能 (3)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识别图 (3)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别 (3) 3. 机构的结构分析 (4)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6) 一. 基本概念: (6)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7) 一. 基本概念 (7) (一)平面四杆机构类型与演化 (7)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 (7) 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8) 第四章凸轮机构 (8) 一.基本知识 (8) (一)名词术语 (8) (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8) 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8) 二. 基本技能 (9) (一)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图解设计 (9) (二)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 (10) (三)其他 (10) 第五章齿轮机构 (10) 一. 基本知识 (10) (一)啮合原理 (10) (二)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 (11) (三)其它齿轮机构,应知道: (12) 第六章轮系 (14) 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4) 二.基本周转(差动)轮系的传动比 (14)

三.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5) 第七章其它机构 (15) 1.万向联轴节: (15) 2.螺旋机构 (16) 3.棘轮机构 (16) 4. 槽轮机构 (16) 6. 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17) 7. 组合机构 (17) 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7) 一. 基本概念 (17) (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7) (二)构件的惯性力 (17) (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矩)与总反力的作用线 (17) 二. 基本技能 (18) 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18) 一、基本概念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条件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条件 (18) (三)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精度 (18) (四)机构的平衡(机架上的平衡) (18) 二. 基本技能 (18)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 (18)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 (18) 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 (18) 一、基本知识 (19) (一)机械的效率 (19) (二)机械的自锁 (19) 二. 基本技能 (20) 第十二章机械的运转及调速 (20) 一. 基本知识 (20) (一)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0) (二)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三)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0) 二. 基本技能 (20) (一)等效量的计算 (20) (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20)

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

哈工大(威海)《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 整理人:131310405郭勇辰 第一章 1.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机器是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功、转 换能量或处理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3.现代化机器具有四个组成部分:原动机、传动机、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 4.一部机器通常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机构。机构是一个具有相对机械运动的构件 系统,或称它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动力的可动装置。 第二章 1.构件与零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一个构 件既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刚性体。 2.运动副:两构件间的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活动连接成为运动副。 3.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目最多只能是5个,最少是1个。 4.运动链:若干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运动链中各 构件首位封闭,则称为闭式链,否则为开式链。 5.机构:如果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参考坐标系,则这种运动链称为 机构。 6.运动副的分类:把引入1个约束的运动副称为Ⅰ级副,以此类推;以面接触 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以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果两运动副元素间只能相互做平面平行运动,则称之为平面运动副,否则为空间运动副; 7.不按比例绘制的运动简图成为机构示意图。 8.机构运动简图的单位为m/mm(图纸上1mm所代表的真实长度)。 9.自由度:确定一个构件或机构的运动(或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的数目。 10.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 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11.计算自由度时注意三种情况: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12.复合铰链:由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构成的重合转动副。 13.局部自由度:不影响整个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机械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以及在培养机械类高级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2.对机械原理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内容提要: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在本章的开始,介绍了机器、机构、机械等名词的概念,介绍了机器和机构的用途几区别,并通过实例说明各种机器的主要部分一般都是由各种机构组成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上.此外,对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也应有所了解,以便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把本课程学好. 机械-人造的用来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 原理-机械的组成原理、工作原理、分析和设计原理(方法)等。 任何机械都经历了:简单→复杂的发展过程。 机构-能够用来传递运动和力或改变运动形式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 机器的共有特征: ①人造的实物组合体; ②各部分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③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机器的作用. 机器的分类: 原动机-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蒸汽机、电动机) 工作机-完成有用功(如机床等) 工作机的组成: 原动部分-是工作机动力的来源,最常见的是电动机和内燃机。 工作部分-完成预定的动作,位于传动路线的终点。 传动部分-联接原动机和工作部分的中间部分。 控制部分-保证机器的启动、停止和正常协调动作。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学习要求: 1.搞清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重要概念. 2.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判定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对于一般由平面机构及简单空间机构(包括蜗轮蜗杆机构、圆锥齿轮机构、万向联轴节等)所组成的机械系统,能正确的画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4.对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内容提要: 1.机构的组成 ⑴构件构件是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是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之一,而零件是机器制造的单元体. ①实际的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运动的零件,也可以是若干个零件固连在一起的一个独立运动的整体; ②构件是机构中的刚性系统,构件中各零件间不能相对运动; ③构件的图形在表达上是用最简单的线条或几何图形来表示. ⑵运动副运动副是由两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是组成机构的又一基本要素.而把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表面称为运动副元素. 运动副的基本特征为: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机械原理总复习题-重点题目

00绪论 一、简答题 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二、填空题 5、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传递转换) 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的的组合,叫机器。(确定有用构件) 三、判断题 4、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0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运动副?运动副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高副?什么是低副? 3、机构自由度数和原动件数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5、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填空题 4、两构件之间作接触的运动副,叫低副。(面) 5、两构件之间作或接触的运动副,叫高副。(点、线) 6、回转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孔的轴心线作相对转动。(绕) 7、移动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按方向作相对移动。(给定) 13、房门的开关运动,是副在接触处所允许的相对转动。(回转) 15、火车车轮在铁轨上的滚动,属于副。(高)

三、判断题 1、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2、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相互联接的都叫运动副。(×) 3、运动副是联接,联接也是运动副。(×) 4、运动副的作用,是用来限制或约束构件的自由运动的。(√) 6、两构件通过内表面和外表面直接接触而组成的低副,都是回转副。(×) 9、运动副中,两构件联接形式有点、线和面三种。(×) 10、由于两构件间的联接形式不同,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11、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14、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2,那么该机构共需2个原动件。(√) 15、机构的自由度数应小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16、机构的自由度数应等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四、选择题 1、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形成的,称为运动副。(A) a.可动联接; b.联接; c.接触 2、变压器是。(C) a.机器; b.机构; c.既不是机器也不是机构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C) a.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 b.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 c.自由度数目= 原动件数目 4.图示机构中有_(A)_虚约束。 (A)1个(B)2个(C)3个(D)没有

初试《机械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机械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科目《机械原理》的命题科学、完善、合理,根据国家教委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我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有关招生专业的实际情况,重点考核学生《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典型机构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综合方法,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作图和运用图解方法的能力,综合应用以上知识对较为复杂的问题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初试科目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理论知识(40%)、综合与分析(40%)、创新能力(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作图题。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综合 1.机构的组成、运动简图绘制;2.自由度计算;3.机构组成原理和机构分析。 (二)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1.四杆机构的类型及演化、曲柄存在条件、平面四杆机构的几个基本概念;2.平面连杆的运动分析;3.运动副中的摩擦、考虑摩擦时的机构力分析;4.机械效率及自锁;5.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三)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2.从动件运动规律;3.凸轮轮廓设计;4.凸轮基本尺寸的确定。

(四)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齿轮机构类型及应用;2.齿廓曲线、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计算;3.齿廓加工原理、齿厚、公法线、变位、渐开线齿轮传动、变位齿轮传动;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5.蜗杆传动;6.圆锥齿轮传动。 (五)轮系及其设计 1.轮系的应用;2.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3.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六)机械的运动方案及机构的创新设计 1.机构创新设计;2.典型机构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七)机器动力学 1.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2.机械的平衡: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平面机构动平衡。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部分: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和机构组成原理;用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做平面机构运动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特性及图解法设计;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及其传动;其它齿轮传动与直齿轮传动相比的特点;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机构组合的方式;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拟定。 2.熟悉部分:机构分析的解析法;高副低代;凸轮机构;运动副中的摩擦、机械的效率与自锁;机构的构型;机器动力学,包括速度波动和机构平衡。 3.了解部分:内容中的其余部分。 命题原则及宗旨 机械原理共150分 试卷中各教学内容所占比重 机构的结构分析(15±5) %;机构的运动分析(20±5)%;机器动力学(25±5)%;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30±5)%;机械传动系统运动方案设计(10±3)%。 试卷中各考核层次分数比例

1_机械原理复习

机械原理总复习题 第二章机构结构分析 复习要点:运动副的概念;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杆组与机构的级别。 实训练习: 1.两个做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之间为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它有个约束;而为或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它有个约束。 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3.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行星轮系的自由度为。差动轮系的自由度为。 5.基本杆组:_____________ 机构可以看成由若干个____________依次连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所组成的系统,这就是机构的组成原理。 6.计算如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要逐一指出。确定机构所含杆组的数目和级别,并判断机构的级别。 7.计算图示机构自由度,判断机构运动是否确定。如有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应指出。 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画出杆组和原动件,并指出机构级别。 第三章.平面机构运动分析

复习要点:速度瞬心位置确定;三心定理,利用速度瞬心法进行速度分析。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方法:解析法,图解法(速度瞬心法,矢量方程图解法) ★矢量方程图解法: a. 列矢量方程式:速度 ,加速度: 注意矢量方程式图解求解条件:只能解两个未知数 b. 做好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 注意绝对矢量和相对矢量的作法; 注意是比例尺的选取及单位。 c. 注意速度影像法和加速度影像法的应用原则和方向。 实训练习: 1、 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 个瞬心,而且必定位于_____________。 2、 速度瞬心是两刚体上 为零的重合点,作相对运动的4个构件有 个瞬心。 3、 在机构运动分析的图解法中,影像原理只适用于求 的速度或加速度。 4、 .当两构件的相对运动为 ,牵连运动为 时,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 有哥氏加速度。 5、知曲柄滑块机构。m l AB 2.0=,m l BC 4.0=,0 145=?,m l BD 2.0=,m l DE 1.0=,且BC ED ⊥,s rad /51=ω,顺时针匀速,⑴用速度瞬心法求E V ; ⑵用矢量方程图解法求Vc (比例尺请按题图,请在题图上作图求解)。 6. 试求图示机构的全部瞬心,并说明哪些是绝对瞬心。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CB B C v v v +=t CB n CB B CB B C a a a a a a ++=+=

机械原理知识点

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 机架:固定的构件 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 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 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 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 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 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 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 无急回运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