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婚俗相关介绍

纳西族婚俗相关介绍
纳西族婚俗相关介绍

纳西族婚俗相关介绍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纳西族婚俗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纳西族婚俗介绍

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要向女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接亲队伍到达,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正中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场合相识交往,定期约会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这种传统的社交自由,与汉文化影响的封建包办婚矛盾尖锐,加上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剥削和农民的贫困加深,致使相爱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为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就相约至玉龙雪山或村寨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东巴祭司依据当时所发生的情死悲剧情况,创作东巴经典《鲁般鲁饶》(牧奴迁徙记),并把它作为超荐情死者的经书,在道场仪式中反复吟诵。纳西族第一对情死者从情死鬼头目演变成爱神,十二岩子坡这个情死鬼魂的归宿地,也演变成雪山情国(游翠国),并把情死国描绘成不同境界的三个国。经过东巴教的不断传播,民间又形成口传的长诗《游悲》(殉情调),其故事说:女主人公从小在山上放羊,孤单寂寞;男主人公是次子,分家没有份,就上山打猎。二人相会在深山,互诉苦情,于是相爱,但他们烧香问卜,都难于成婚,便去准备情死的用物,接着双双爬上雪山,经历"树上盘恶峰,石上长尖刺"的"游翠第一国"和不长草木的第二国,过了独木桥,到了"金花不会谢,金果不会落",没有苍蝇蚊子的理想乐园"巫鲁游翠国"(第三国),过上了"白鹿当耕牛,斑虎当骑马"的自由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之

新婚姻法的深入实施,恋爱自由和结婚自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纳西族的殉情之俗早也成为过去。

纳西族结婚过程

结婚前一天,新郎家也是一片忙碌,布置沿房堂屋,扎搭彩棚,到处张灯结彩,写贴婚联等,同时要杀猪宰羊,挂一红纸或纸绸裹扎的筛子,上插三枝柳箭,并写"麟麟在此"四字。以阻白虎。新床由媒人和新郎佼母安置,并请一祖父母、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当晚陪新郎睡在新床上压床。

第二天,新郎由媒人、亲友等陪同,前去女方家接亲,并备一空轿或马匹,在归来时让新娘乘、骑,同时带去酒席两桌和其他部份礼品。到达女方有门口时,接亲的队伍高奏喜乐,连奏三次后,女方的大门敞开,接亲者才得以进入,随后受到热情的接待。一般在午时前后,男方接亲的女伴把新娘抱入轿中。这时,新娘使劲挣扎,一副不愿去的样子。经安慰和劝说,才告别父母和亲友,由舅舅、叔叔、妹妹等陪同乘轿或骑马上路。

新娘来到男方家门口,可男方家的门是关闭的。这时,送亲的人们在门口讥唱纳西调子,让男方家开门,金驼子来不来?银驼子来不来?女方家的人在门外唱道:"金驼子来了,银驼子来了,快快开门。"一番对唱后,大门开了,新娘新郎要双双从红纸糊的马鞍上跨过去,才能进入大门。这时,东巴要念经,同时在新娘的脑门上点几滴酥油或泼点清水,表示新娘已是男方家的人了。

新娘进屋后,要送公婆各一双鞋。这时,送亲者故意把新娘送给新郎的鞋丢到新床底下的深处,让新郎弯腰将芏捡出穿上,这种习俗称为换脚鞋。接着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祖先和公婆,再拜见家族中的长辈,接着夫妻互拜。拜堂时,新娘手握盐巴,新郎手持一个茶水罐。拜毕,新娘要象征性地看一下陪嫁的红柜,锁上后把钥匙随便在红柜一丢,孩子们顿时争抢起来,因为夜班抢到角匙,谁就可以向新娘赎喜糖。

傍晚晚时分,在新房里摆上由女方家带来的酒席,新娘新郎由几个孩子陪同共进晚餐,其余宾客则由男方家盛情宴请。晚上,青年男女可以去闹房,可以欢聚在一起跳纳西舞,纳西东巴们则一刻不停地唱(结婚调),充满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这一天,女方家也同时宴请亲友,请东巴唱(嫁女调)。

第二天,婆婆要亲自端来并喂新媳妇一碗莲子粥,一碗面条,以示对新娘

的关心。这一天,还要举行认亲仪式,即把男主家族中的人全部请来,按长幼顺序,让新娘一拜见。长辈们也向新娘致以祝福,并送新娘见面礼物。

第三天为回门。新郎新娘要带礼物回到女方家。一一拜见女方的父母、舅舅、叔叔、伯伯等长辈,并同他们共同进餐。按习俗,不管路途多远,新婚夫妇要当天返回男方家。

第四天,新娘由小姑等陪同,上街买鱼、葱和松明等东西,分别表示鱼水之情、照亮前程和孩子聪明等含义。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送喜神的仪式。

如果你到丽江去旅游,千万百万莫错过了参加纳西族婚礼的机会.

丽江木府介绍

丽江木府 以下由丽江童话客栈编辑 ,感觉丽江真的很美,那美丽的景色,美丽的纳西族风土人情,美丽的雪山蓝天,还有那美丽的传说。我们要去丽江旅游,和自己最爱的人一起去感受那美丽的风景,那美丽的风土人情。《木府风云》讲述了云南丽江雪山脚下纳西族的大爱传奇。此片从头到尾都是纯丽江取景,而木府,在丽江差不多有上百年历史。本文为你实景解说木府的“风云”。 丽江有一句话:“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丽江木府,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纳西族,一个勇猛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明代云南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时期,木府内部上演的家国情怀及家族争斗的风云传奇故事。《木府风云》带着神秘又具有吸引力的少数民族风情款款,全景展现了木府的气势恢宏的宫殿楼宇与丽江古老繁华的古城风情,纳西民族的风土人情也尽收其中。

木王府是云南丽江的建筑群,宏伟华丽,占地超百亩,有规模建筑一百多座。木府是明代西南纳西族大土司的府第,仿北京紫禁城而建,有“小故宫”美称,明初,朱元璋发兵三十万攻入云南,大理段氏政权灭亡…纳西土司不战称臣,朱元璋大喜,赐姓'木',木府由此而得。 游完木府,忽然感觉,一个懂得生存与死亡的民族,又何尝不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民族呢!纳西族首领的“木”姓,就是朱元璋钦赐的。“木”字加“人”,即为“朱”,意为朱家人。正是因为这“木”姓,丽江整个古城内四通八达,没有一堵围墙,不

难想象,“木”字加了围墙,岂不成了“困”?后来,土司看到纳西妇女头戴斗笠,背个背篓(背篓里是她们的婴孩),每天披星戴月地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就在“木”字上加一撇,旁边加一口,赐姓给百姓一个“和”字。于是纳西有了普遍“官姓木、民姓和”之说。

丽江纳西族风俗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 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臵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

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 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 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不少节日如: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

祁县婚俗

祁县婚俗 我的家乡祁县,历史悠久,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其婚俗也颇具地方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祁县婚俗也在不断吐故纳新,但一些传统项目依然保留了下来,形成了今日独特的风格。 订婚 其实就是女方到男方家吃饭。相当于签订一项意向合同。男方家的长辈会到场,并给女方礼金。双方订婚要互赠四色礼,即四样礼物。其中一样传统礼物是裤带,取拴住对方之意。随着岁月的推移,此项仪式已被逐渐忽略。 结婚 就是到民政局领证。领证后到男方家吃饭,亲戚长辈也可以去。这顿饭长辈亲戚不掏红包。 一对爱侣即日起改称对方父母爸爸妈妈。父母要给红包,俗称改口费。 下帖 男方要在举办婚礼前一月左右到女方家下帖,把择好的日子用红纸写好,放在红木“贴盒”里,再装上茭子(即高粱),意为要与对方交往结亲。派一个比较体面的人送到女方家,并商量彩礼等事宜。而女方家也会到男方家下帖,送去请女婿的日子,铁盒

里还要放上豇豆,豇在祁县话里读jia,取欲嫁之意。 (下帖用的帖盒) 婚礼前: 男方家除了准备婚房,还要早早做被褥。一般讲究四铺四盖,还要避开闰年选双月找四个“全人”女子来做,即有爹娘,有老公,有儿女者。女方如若陪嫁被褥,也有此讲究。婚礼那日,会把新做的被子整齐码放在洞房床上,显得喜气洋洋。 男子在婚礼前一天要去上坟,告慰祖先。 前一天,亲朋好友都来帮忙。男的帮着布置庭院,女的开始包饺子。饺子包好多,第二天早上家人和帮忙的一起吃。 婚礼前夜子时,双方都要吃岁岁饺子,还要四个同辈陪着。饺子个数按年龄一岁一个,外加天一个,地一个。如遇闰年,还要外加一个。饺子是全肉陷的,包得极小巧。包好后要摆放在铺了玫红纸的蚂蚁箩里,摆成双喜字样,再盖上大红喜字备用。到子夜十二点,放炮,煮饺子。其实男女双方都会提前一点。因为

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纳西族民居特点

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纳西族民居特点 房子是许多人一生中的港湾,较多人拼尽一生也只是为了一套自己的房子。而城市中的房子却远远不如一些特殊房屋来得经济与实惠,少数民族的民居更是别有特色。 那么,本期了解纳西族民居特点。 纳西民居外貌特征:外墙砌不到顶,后墙上部用板枋材隔断,两端山墙用“麻雀台”压顶与山尖隔断,出檐悬桃显得很深邃。山尖悬串一块很长的悬鱼板。墙体从下到上往里微微倾斜,屋面舒展柔和。使房屋构造轻盈飘逸。 纳西民居是木构为骨架,以木结构为主的土、石、砖、木混合构造体系。因构造种类众多,房屋造型多样,内容丰富。每种构架式都有其名称,各种构架组成的房屋以构架式命其名称。木构架分类、特点及使用功能。 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 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 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纳西族民居构造与周围地理环境和民俗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灵活性纳西族习俗:兄弟成人后,尤其在农村,为便于农事活动,兄弟之间得另立门户组织新家庭,一般哥哥得另建新居,分到的房屋要搬迁。因木架具有折除和安装的灵活性,照原来组装时构件的编号,按顺序拆除,从甲地迁往乙地即可重新组合建盖。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篇一:运城婚俗 运城婚俗:抹黑与抹红 在运城地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结婚的时候,少不了要找许多小孩子来当仪仗队。新娘进门前必须要有专人点上一把柴火绕着转几圈,据说这是为了驱散小鬼,为新人祝

福。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中最强烈的,天大地大祖宗最大,结婚这等人生大事,怎么敢把祖宗忘记了呢。 在当地,人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如果待客没有“面面儿”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放一点儿白色的“面面儿”在锡纸上,卷成一支像香烟一般粗的中空纸筒,随着打火机的来回烘烤,一股白烟被吸进嘴里,整个屋子里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片味。面面儿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旧时,举凡育子、做寿、成年、婚嫁、升迁、新居落成等喜庆宴集,多有戏剧演出。有的是主人借演戏铺排场面,酬宾宴客,以示庆贺,有的则是乡邻亲友延请戏班,以之为贺礼。富豪之家每逢喜庆多有戏剧演出,家境艰难者,有时为习惯所囿,也不得不为 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些本已绝迹的旧风俗、旧习惯、旧传统又纷纷卷土重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刹是盛行,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体现尤为明显。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乱发请贴、乱发丧讣,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生意火爆,有的家里死了人,还大摆宴席,请道士做法场,请吹鼓手大吹大擂,请吊孝者哭唱吊孝。有的家庭“与时俱进”即已搞了非常隆重的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遗体告别仪式,而又转过头来按旧俗出大殡,整个丧事大办达一周之久;办婚事的年轻人,从订婚起就索要一两万元的彩礼,要三金,结婚时还要重金聘礼,要老人置办高档家俱,要豪华住房,并扬言现在不要结婚以后就晚了,说话也不算数了。结婚办喜宴,宴请亲朋好友,甚者长达半月。一些人说,现在是婚结不起,

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阿勒邱”和“纳西阿妈”是纳西语中的两个称谓词汇。阿勒邱是明代丽江土司木增夫人的名字。因为阿勒邱心灵手巧,且通情达理,所以成了当时纳西族妇女争相崇拜的对象。此后,“阿勒邱”也便成了精明能干的纳西族妇女的代名词。“纳西阿妈”则是对纳西族中老年女性的一个较为亲切的称呼,属于非亲属称谓。虽然“阿勒邱”和“纳西阿妈”这两个词仅仅纳西族历史文化当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称谓,但是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作为纳西族语言中的文化符号,尤其是代表纳西族传统女性形象的文化符号及象征。关于纳西族社会里的女性这个话题,近年来有学者从文化、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探索,蔡维琰[1]主要通过对纳西文化中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及社会生活的分析,得出纳西族女性具备独立自主、勤劳奋进、善良豁达的意识的结论。和钟华等[2]则主要探讨了纳西族原生态的性别观、婚姻观,以及各个社会阶段这些观念制度的变化。周智生[3]则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丽江商界的纳西族妇女。这些学者的研究论著,为我们了解纳西族女性开启了一道道知识之窗、智慧之门,收获颇丰。但是相比较而言,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这一话题的研究甚少。因此,作者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对这一话题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本文将运用文化语言学中的文化符号解析法①,以这两个文化符号作为出发点,结合分析纳西族语言中的一些相关的语言现象,来进一步阐释“阿勒邱”和“纳西阿妈”这两个文化符号背后的意义,以展示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让本民族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纳西族文化中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有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4]1。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文化影响语言,没有文化,语言便不复存有。而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而

独特的纳西族文化论文

论丽江独特的纳西族风情和文化 这次的云南之行给我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很多的收获是我没有想到的,经过这次考察,我了解了很多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也亲身感受到了那种文化氛围,尤其是丽江的纳西族风情和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设计匠心独运,富有神奇色彩的东巴文化,这些都深深的吸引着我。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闪烁,为什么丽江的具有这样独特的纳西族风情和文化呢?这就需要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啊分析,得出这个结论。 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她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一座“无围之城”,以坦荡的胸怀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向外延伸,并与如网的小巷相连接,宛若一座巨大的迷宫。街道全用石头铺成,由于长年累月的踩踏和风雨洗涤,被磨得十分光滑。刮风不起尘沙,雨天没有泥泞。源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河水,到了城头双石桥后,分数股穿街过巷、环城流淌。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院中有奇花。 纳西族一般居住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术楞房,以术板覆顶。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 古城建筑——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 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丽江古城建筑)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山西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婚丧嫁娶习俗 篇一:中国婚丧嫁娶习俗 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女家设小宴招待。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

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第三日送回。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新娘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 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贵州少数民族婚俗藏族的婚礼习俗回族的婚礼习俗满族的婚礼习俗满族青年男女相爱后,婚前有一个“相看”的程序,即男方母亲到女方家观看姑娘的容貌,寻问年龄,并考察姑娘家的有关情况等。如果各方面满意,男方母亲就送一份礼物给女方家,婚事就算确定了。结婚前几天,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彩

丽江简介

丽江介绍 简介 丽江市,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海拔高度为2418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44769人(第六次人口普查)。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最适宜旅游时间 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年极端最高气温25.1度,最低气温-27.4度,每年的5—10月为雨季,7、8月特别集中。 旅游资源 丽江市旅游资源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一城,即丽江古城,一湖,即泸沽湖,一江,即金沙江,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一风情,即摩梭风情。 民俗特色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文字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千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被誉为“东巴文化的瑰宝”。

林芝县简介

[基本情况] 林芝地区是青藏高原人类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川、滇入藏的必经之地,是中缅、中印边境的陆地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林芝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带,成为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园”、“东方瑞士”、“西藏江南”之称。 西藏和平解放50多年来,在经历建立--撤销--恢复7次大的演变后,林芝地区于1986年2月1日正式恢复成立。林芝地区下辖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朗县、波密、察隅和墨脱7县,共54个乡镇52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6.5万人。林芝地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除藏族外,还有汉族、回族、怒族、门巴族、珞巴族、独龙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等9个民族和僜人。 林芝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东与昌都地区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区州毗邻,西与拉萨市和山南地区交界,北与那曲地区相连,南与缅甸、印度两国接壤。林芝地区东西长646.7公里,南北宽353.2公里,边境线长约1000公里,幅员11.7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7.6万平方公里。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海拔3000米,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00余公里。 林芝地区年平均气温7℃~16℃,年降水总量4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太阳总辐射5460~753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2022小时,无霜期180天。林芝地区东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地区,西部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东北部为高原温带季风湿润地区。全地区气候日照偏少,长冬无夏,温度变化小;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林芝地区北部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是冈底斯山余脉,东部系横断山脉。前三大山脉为东西走向,后者为南北走向。山脉之间是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其中最大的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尼洋河、帕隆藏布、察隅河谷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大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三大峡谷。地形总的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差悬殊大,最高为喜马拉雅山东端米林与墨脱两县交界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最低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155米,相对高差7601米,全地区境内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与山地河谷地貌。 全地区冰川及常年积雪面积达6728.2平方千米,占土地面积的5.78%,仅次于新疆自治区,居全国第二。现代冰川大多属海洋性冰川,工布江达、朗县西部为海洋性和大陆性过渡性冰川。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南坡波密县易贡八玉沟的卡钦冰川长32千米,面积170多平方千米,冰舌末端海拔为2530米,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冰川雪线分布高度自东南向西北升高。丰富的冰雪资源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夏季冰川大量消融,常出现巨大冰川泥石流,造成自然灾害。

清代山西婚俗的区域差异

第27卷第1期  晋 中 学 院 学 报 V ol.27 N o.12010年2月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Feb. 2010 [收稿日期]2009-10-22 [作者简介]白昌红(1977-),女,山西文水人,晋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文化研究与开发。 清代山西婚俗的区域差异 白昌红 (晋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摘 要:依照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三项指标将山西分为四个婚俗区。由于山西省南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加之山西各地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及行政区划的影响,导致其境内的婚俗在地域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婚俗区;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 中图分类号:K 8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10)01-0089-07 婚姻作为人生中的大礼,自古以来就受到国人的特别看待与重视。“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婚姻形成的家庭是生动的社会细胞,所以剖析婚姻问题对于认识社会与历史具有重要而现实的 意义。”[1] 婚姻习俗是婚姻问题中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婚俗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有关婚俗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多。这些成果大都是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婚姻礼俗作考证和描述,很少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角度加以论证。 中国传统婚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古代,从择偶到结婚共有六个程序,合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为了便于婚俗区的划分,可将婚姻仪式按从议定到缔结的前后顺序,分为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三部分。婚前礼俗是指嫁娶前所进行的议婚、定婚过程,即“六礼”中的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仪式,主要反映双方家庭在婚姻缔结时的经济交往关系;嫁娶仪式是指结婚当天所进行的亲迎、拜堂、合卺等仪式;婚后礼俗是指嫁娶后第二日所进行的一些仪式,包括庙见、拜大小、下厨及回门等几项内容,嫁娶仪式与婚后礼俗则体现了婚姻的社会性。本文选取清代山西婚俗作为研究对象,以山西地方志中 有关婚俗的史料为依据,对清代山西婚俗的地域分布进行描述,深入分析这一分布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另外,本文所指的山西省并非清代山西全境,而是指除归绥六厅及朔平、大同两府长城以北地区外的地域范围,即今山西省所辖范围。 一、婚俗分区 根据清代山西各地婚俗的组合特征,可将山西分为四个婚俗区:晋南区、晋东南区、晋中区、晋北区。下面对这四大婚俗区的特点进行逐一描述。 (一)晋南婚俗区 这一地区以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为主体,包括平阳府、蒲州府、隰州、绛州、解州全境及霍州除灵石以外的属县。 这一地区婚俗的主要特点是:乾隆以前“门第”是婚姻缔结的首要条件,乾隆以后婚姻议定注重经济交往,且女性在婚姻缔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区婚俗内部差异较小,一致性较强。 康熙《临汾县志》载:“近时,士大夫只重门第, 议婚多不待男女之长。”[2] 光绪《翼城县志》卷21《风 俗》亦载:“两姓相合,最重门第,不当,断不苟就,贫富非所论也。非惟绅士为然,即商、贾、农、工亦尔。倘非偶联姻,则乡党不齿焉。”“昔崇门第,今颇论 财。娶日,张筵戏剧,富家率以为常。”(道光.太平县志:卷三)有关该区婚姻注重财礼的描述:“第近世议婚者,率趋势利,不择人品。较聘财,几于鬻 ? 98?

纳西族风俗习惯

纳西族风俗习惯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纳西族的先民。 因地域不同纳西族也有不同的自称,如"纳西"、"纳"、"纳汝"、"纳日"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纳西族是个极重信用且讲义气的民族,一般不计较客人因无知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他们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 勤劳节俭的纳西人,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泸沽湖摩梭人,男女均爱吸份未状的"兰花烟",吃自制的带酸味的"棱里玛酒"。主妇在每年杀年猪后,要赶做储存腌肉。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菠的琵琶肉,沪估湖地区的酸鱼和鱼干,都味美可口,是纳西人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注意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说粗话,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在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跷二郎腿。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

山西民间婚俗

山西民间婚俗 议婚 提亲 合八字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 定婚-

纳西族风俗习惯

纳西族风俗习惯 篇一: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sdfkdjskyk70 10级分类:社会民生被浏览4064次 20XX. 09. 04 schwimmer 采纳率:54% 11 级20XX. 09. 04 民俗习惯一、居住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

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篇二:纳西族风俗习惯 班级:09级汉语言1(A)学号:2009120XX79 姓名:刘斌序号:32 纳西族风俗习惯 纳西图库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图库纳西族自治县,维 西、中甸、宁菠、德钦图库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也在分布。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东巴彖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屮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其中:“丽江马”闻名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

5篇介绍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范文(一)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的丽江古城。我是陈艺涵,大家可以叫我小陈,今天的由我来陪同你们来到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现在我来到了丽江古城。在丽江古城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着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的花纹图案栩栩如生,自然雅致,非常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这就是四方街。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一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四方街是一个梯形的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有石拱

桥、石板桥、廊桥等其它桥。大家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拍一拍照片。 请大家在这里细细游赏,感谢你们的到来,大家在玩的过程,注意安全,注意环境卫生,祝愿大家玩得开心! 5篇介绍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嘉宾,现在小黎将要带大家去游览下一个景点,也是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刚从象山山麓澄碧如玉的玉泉公园出来,我们要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在此各位嘉宾就会想,小黎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小黎夸大,丽江古城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网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贵高原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

山西现在嫁娶习俗

山西现在嫁娶习俗 篇一:山西婚礼习俗 山西民俗之婚礼习俗 董美美﹡ 摘要:山西的结婚习俗介绍,以及古今的结婚习俗的变迁。结婚习俗形成的历史渊源,它的每一个步骤象征的美好意义。 关键词:山西婚礼习俗 现代意义上的婚礼,也就是今天青年男女们所举行的婚礼,一般是指结婚典礼,也就是结婚当日所举行的仪式、程序、方式。古代意义上的婚礼则是指包括结婚仪式在内的,从议婚到订婚,直至结婚的全部过程的礼仪程序,无论是古代和现代,结婚当日的典礼无疑是婚礼最重要的内容。现在,随着社会的变化,婚礼的许多作用已被正式的社会组织,法律机构的注册登记所取代。在传统社会,婚礼的作用如同现代社会领取结婚证,以取得法律和社会的承认是一样的。 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中,婚礼的真正意义在于“别男女”。《大戴礼记·盛世篇》日:“凡淫乱生于男女无别,夫妻无义,婚礼享聘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妻之道也,故有淫乱之欲,则饰婚礼享聘也。”在儒家看来,家庭的基础在于夫妇,而夫妻关系的确立在于婚礼。婚礼即然是人伦之本,风教之始,所以必然要有庄重而严格的程序,严其男女之别,而后才可以使夫妻关系有一个稳固的基础。

正因为婚礼担负着如此重任,所以历代对于婚礼都十分重视,有载于典籍、行于民间的所谓六礼,这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程序分明,极为隆重。但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各地民情不同,六礼所规定的基本程序虽然人们都还遵守着,但完全意义上的六礼已在民间逐渐变得不完整了。即便是在山西这样一块不大的范围内,六礼的具体风俗在各地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差异,人们把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到了结婚当天的仪式上,其余的程序渐趋淡化。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

少数民族文化--纳西族

少数民族文化--纳西族 纳西族,有人口278009人。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散布于维西、中甸、德钦、宁蒗、永胜等县。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由于同音异写,汉文史籍曾以"摩沙"、"磨些"、"么些"、"摩梭"称之。"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纳西族。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纳西族主要使用汉语文。至于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另有一种音节文字叫"哥巴文",使用范围很小,写成的经书也不多。 纳西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端,平均海拔2700米。这里群山耸峙,江河交错。丽江北部的玉龙雪山和中甸东南部的哈巴雪山,终年玉积琼堆,宛若腾空而起的玉龙。玉龙山区植物群落多样,素以"植物仓库"著称,并以"花的世界"闻名,仅杜鹃花就有40多个品种。金沙江上游自北向南流泻,至石鼓镇为山势所阻,于是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接着江流急转东北奔腾而去,在玉龙和哈巴两座雪山中间形成了的"虎跳涧"大峡谷,是世界上难觅的探险旅游胜地。 纳西族地区的气候差别较大,可分寒、温、亚热三种类型,宜农宜林宜牧。珍贵的雪茶和丽江马一直名扬全国。

丽江名胜 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一座"无围之城",以坦荡的胸怀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向外延伸,并与如网的小巷相连接,宛若一座巨大的迷宫。街道全用石头铺成,由于长年累月的踩踏和风雨洗涤,被磨得十分光滑。刮风不起尘沙,雨天没有泥泞。具有宋、明建筑风格的屋宇,星罗棋布,鳞次栉比。源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河水,到了城头双石桥后,分数股穿街过巷、环城流淌。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院中有奇花。由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设计匠心独运,吸引着无数学者来这里采风。 丽江城北百余公里处,有一座人称"石头城"的纳西村寨。它于明代建在一个巨大岩石上,面积不过几百平方米。尽管四周悬崖绝壁,仍然建了一圈高2米许的石围墙。险要的地理形势加上构筑独特的艺术,古城堡犹如一朵秀美、挺拔的灵芝屹立在金沙江峡谷处据史籍记载,唐朝初年,金沙江曾架设过一座的铁索桥,可谓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可惜仅用了100多年便毁于战火。迄至清代光绪年间,新的铁索桥又修建起来。它位于丽江与永胜之间,取名"金龙桥"(俗称梓里铁索桥),桥身宽约3米、长90米,用16条铁链跨江拉成,两则有两条手扶护链,中间铺上厚木板,像彩虹飞悬在金沙江两岸,把边疆和内地联结起来,至今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甸县东南部的白地乡是纳西族聚居区之一。这里有一个白水塘,塘水系碳酸泉,纯白清澈。由于矿泉沉积物的堆积,凝结成一大片银

纳西族婚俗相关介绍

纳西族婚俗相关介绍 纳西族婚俗介绍 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 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 要向女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 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接亲队伍到达,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 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正中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场合相识交往,定期约会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这种传统的社交自由,与汉文化影响的封建包办婚矛盾尖锐,加上社会中的阶 级压迫剥削和农民的贫困加深,致使相爱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为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 就相约至玉龙雪山或村寨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东巴祭司依据当时所发生的情死悲剧情况,创作东巴经典《鲁般鲁饶》牧奴迁徙记, 并把它作为超荐情死者的经书,在道场仪式中反复吟诵。纳西族第一对情死者从情死鬼头 目演变成爱神,十二岩子坡这个情死鬼魂的归宿地,也演变成雪山情国游翠国,并把情死 国描绘成不同境界的三个国。经过东巴教的不断传播,民间又形成口传的长诗《游悲》殉 情调,其故事说:女主人公从小在山上放羊,孤单寂寞;男主人公是次子,分家没有份, 就上山打猎。二人相会在深山,互诉苦情,于是相爱,但他们烧香问卜,都难于成婚,便 去准备情死的用物,接着双双爬上雪山,经历“树上盘恶峰,石上长尖刺”的“游翠第一国”和不长草木的第二国,过了独木桥,到了“金花不会谢,金果不会落”,没有苍蝇蚊 子的理想乐园“巫鲁游翠国”第三国,过上了“白鹿当耕牛,斑虎当骑马”的自由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之新婚姻法的 深入实施,恋爱自由和结婚自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纳西族的殉情之俗早也成为过去。 纳西族结婚过程 结婚前一天,新郎家也是一片忙碌,布置沿房堂屋,扎搭彩棚,到处张灯结彩,写贴 婚联等,同时要杀猪宰羊,挂一红纸或纸绸裹扎的筛子,上插三枝柳箭,并写"麟麟在此" 四字。以阻白虎。新床由媒人和新郎佼母安置,并请一祖父母、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当晚陪 新郎睡在新床上压床。 第二天,新郎由媒人、亲友等陪同,前去女方家接亲,并备一空轿或马匹,在归来时 让新娘乘、骑,同时带去酒席两桌和其他部份礼品。到达女方有门口时,接亲的队伍高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