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X X 大学毕业论文

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关键词】正颌外科

关键词: 正颌外科;手术;护理配合

0 引言

现代正颌外科的治疗目的,首先是恢复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是调整畸形容貌使之和谐、匀称.即通过正颌外科手段塑造容貌美、生理功能正常的颌面形象.正颌外科手术需要医生有过硬手术技巧和审美艺术,并在护理人员的精心配合下才能使手术顺利的达到预期目的,使患者满意并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8-09/2000-09正颌外科手术患者34例,年龄15~28岁.其中上颌骨Lefort I型截骨术10例,Lefort II型截骨术6例,Lefort I+Lefort II截骨术4例.下颌骨下颌前突6例,下颌后缩畸形4例,下颌偏斜畸形4例.

2 术前护理及术中配合

2.1 术前护理①患者准备:此类患者要求高,手术难度大,术前与患者及其亲属作一次细心诚恳的谈话,告之畸形所在部位,将做什么样的手术,手术将如何改变患者的牙-颌面状态,使之恢复或接近正常.在交谈中还需告诉患者术前、术后将会遇到的问题和不适.如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需要在全麻下插管;术前放置导尿管.由于气管内插管术后会有咽喉疼痛;鼻粘膜水肿或鼻腔内积血造成鼻呼吸不畅;颌面部会有一定程度的肿胀.还应向患者强调术后需数周至数月颌间结扎.术前由参加手术的洗手和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内容包括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与患者进行心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对手术的顾虑并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同时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有关正颌外科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并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告诉患者术中需要配合的有关事项等,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②手术器械及仪器准备:常规手术包括固定器械各一套,正颌外科特殊器械如升支外侧拉钩、升支前缘拉钩、深部拉钩、反拉钩、口角拉钩、颏部拉钩、板间劈开器、上颌骨复位钳、各种薄骨刀

等术前高压灭菌消毒.美国产Stryker机器一台,导线一根,电钻、电锯手机,各种钻头、磨头、锯片数个,多功能电刀,纤维光源,术前用甲醛80mLm-3 加高锰酸钾40gm-3 熏蒸12h消毒[1].如需连台手术,则用灭菌王溶液浸泡30min,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免刺激组织. 2.2 术中配合①巡回护士的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查对,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术前用药及过敏史.准确掌握患者局部情况及全身情况,测血压、脉膊、呼吸;追问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等,查看化验结果,出凝血时间、血象、血型,确保无误后,建立静脉通道,一般采用静脉留置针18号或20号.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麻醉效果满意后,取平卧位,肩下垫圆枕,固定双手、双腿,把床调至合适高度,以利施术者手术操作.高频电刀导线,Stryker机导线,纤维光源导线正确连结,确保电源无故障,调节好电源功率;②洗手护士的配合洗手护士术前应了解手术方案,提前15min洗手上台,整理好手术台,检查手术用物及性能,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如果是浸泡的器械,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3遍方可使用.熟悉手术步骤,手术开始后,要精力集中,熟练地传递各种器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讨论

3.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有些患者术后不可能与正常人完全一样,术前医生可通过头影预测性描绘侧面轮廓或计算机预测患者术后容貌,使患者知道自己术后的效果.有些患者期望值太高,因此,术前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免术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2 准备好各种手术物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正颌外科手术难度大,要求高,手术器械要求更高,尤其是一些正颌外科器械,手术前必须把各种拉钩、各种剥离器准备好.检查各种仪器的性能,必须保持良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的痛苦.

3.3 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正颌外科手术的必要条件正颌外科手术比较复杂,有的患者需要在手术前正畸,有的需要在手术中正畸,因此必须针对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如单纯的牙性错颌畸形可以通过正畸治疗矫正.对于骨性的牙颌畸形,则需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术后辅以正畸治疗

[2].

3.4 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要使正颌外科手术获得成功,医务人员必须有周密的手术方案,过硬的医疗技术,对患者认真负责的精神.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手术方案,了解手术步骤,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熟练传递手术器械,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才能使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Hu J,Yin FS.Orthognathic surgery and tempromanclibular joint [J].Kuoqiang Hemian Waike Zazhi(Chin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9;9(1):57-58. [2]Cheng YF,Zhuang CE.Nursing of 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 [J].Shiyong Huli Zazhi(J Pract Nurs),2000;16(9):23-24.

口腔颌面外科名词解释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肿瘤。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年度、季、月)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以时点患病率用得较多。 治愈率:指的是无瘤生存者(survival with tumor free) 生存率:除无瘤生存外,还包括带瘤生存者(survival with tumor)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F):是指病员的疾病经治疗后还应具有较为理想的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的恢复和社会活动的参与;病员不但在生理上、体能上的恢复,还要有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是指同一病员在同时或不同时期出现2个以上的原发癌。 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发瘤”。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为胚胎发育时期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囊壁中没有皮肤附件者。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多发性角化囊肿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称~~ 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而来的一类肿瘤。 牙源性囊肿:发生与颌骨内与成牙组织或牙有关。 非牙源性囊肿: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与面突连接处的上皮发展而来。 交界痣:斑疹丘疹或结节、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与皮肤。 牙源性粘液瘤、动静脉畸形: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静脉直接吻合形成。 唾液腺粘液囊:广义的唾液腺粘液囊肿包括小唾液腺粘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 唾液腺良性肥大: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或唾液腺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唾液腺疾病. 第一鳃裂囊肿(鳃裂瘘):来自第一鳃弓发育异常,鳃裂囊肿易继发感染破溃形成瘘,瘘液为黄白色豆渣样物,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粘液囊肿:小唾液腺瘤样病变最常见,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腔内注射药物或手术切除,后者最常用.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最常见唾液腺肿瘤者,因肿瘤中含肿瘤性上皮组织、粘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形态呈显著的多形性及混合性,故命名为混合瘤或多形性腺瘤. 沃辛瘤:Warthin tumor又名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腺淋巴瘤”的命名容易与恶性淋巴瘤相混淆,前者为良性肿瘤,后者则是恶性肿瘤.组织学观察,在腮腺淋巴结中常可见到腺体组织.这种迷走的腺体组织,发生肿瘤变,即为沃辛瘤.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儿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涎瘘(salivary fistula):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颞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具有转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动关节,主要功能是参与咀嚼,言语,吞咽和表情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更名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①三大症状(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和杂音)②又不是三大症状原因清楚的一类疾病③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群可单独或同时累及。 咬合板:Occlusal Splint s抹掉原来存在于肌肉的习惯记忆型,重建符合肌生理状态的下颌闭口型、暂时让下颌髁突前移,关节间隙增宽,减轻关节后不软组织的压力、使关节负荷减小,关节内压下降,有利于恢复关节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维持关节位置的稳定、可建立最适的功能合状态,减少异常的肌活动、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免受异常合力的损害、建立适当的垂直距离和适度的切导关系。

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正颌外科 关键词:正颌外科;手术;护理配合 0引言 现代正颌外科的治疗目的,首先是恢复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是调整畸形容貌使之和谐、匀称.即通过正颌外科手段塑造容貌美、生理功能正常的颌面形象.正颌外科手术需要医生有过硬手术技巧和审美艺术,并在护理人员的精心配合下才能使手术顺利的达到预期目的,使患者满意并早日康复. 1临床资料 我院1998-09/2000-09正颌外科手术患者34例,年龄15~28岁.其中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术10例,LefortII型截骨术6例,LefortI+LefortII截骨术4例.下颌骨下颌前突6例,下颌后缩畸形4例,下颌偏斜畸形4例.

2术前护理及术中配合 2.1术前护理①患者准备:此类患者要求高,手术难度大,术前与患者及其亲属作一次细心诚恳的谈话,告之畸形所在部位,将做什么样的手术,手术将如何改变患者的牙-颌面状态,使之恢复或接近正常.在交谈中还需告诉患者术前、术后将会遇到的问题和不适.如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需要在全麻下插管;术前放置导尿管.由于气管内插管术后会有咽喉疼痛;鼻粘膜水肿或鼻腔内积血造成鼻呼吸不畅;颌面部会有一定程度的肿胀.还应向患者强调术后需数周至数月颌间结扎.术前由参加手术的洗手和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内容包括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与患者进行心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对手术的顾虑并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同时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有关正颌外科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并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告诉患者术中需要配合的有关事项等,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②手术器械及仪器准备:常规手术包括固定器械各一套,正颌外科特殊器械如升支外侧拉钩、升支前缘拉钩、深部拉钩、反拉钩、口角拉钩、颏部拉钩、板间劈开器、上颌骨复位钳、各种薄骨刀等术前高压灭菌消毒.美国产Stryker机器一台,导线一根,电钻、电锯手机,各种钻头、磨头、锯片数个,多功能电刀,纤维光源,术前用甲醛80mLm-3加高锰酸钾40gm-3熏蒸12h消毒[1].如需连台手术,则用灭菌王溶液浸泡30min,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免刺激组织.

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治疗术前设计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年5月第4卷第5 期文章编号:1674-1595(2011)05-0265-03白晓峰,卢利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志码:A 卢利,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2007年先后赴日本冈山大学齿学部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访问交流。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 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正颌学组、创伤学组成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辽宁省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整形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理事,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 /ASIF )地区教员,《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为正颌外科、颌面创伤、唇腭裂修复、先天和后天畸形或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0余名。 提要: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治疗需要根据畸形的情况、治疗的要求以及术前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评估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在术前必须对治疗方案、牙合关系的调整、骨切开的部位、骨段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经过精确的设计。正颌外科的术前设计包括头影描迹设计、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模型外科等。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文献对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设计进行述评,强调了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手术方案的设计原则,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外科在正颌外科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正颌外科;牙颌面畸形;模型外科;计算机辅助外科 Treatment planning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for denofa ?cial deformity. BAI Xiao-feng ,LU Li.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School of Stomatology ,Chi ?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2,China Summa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planning for dental facial deformit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mprehen ?sive evaluation of the deformity patterns ,the chief complaints of patients and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Surgical visual treatment objective and model surgery were the key approach ?es for planning treatment for dental facial deformity.The prin ?ciples of treatment pan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ided surgery were emphasized in this review.Keywords :orthognathic surgery ;dental facial deformity ; model surgery ;computer aided surgery 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需要根据畸形的情况、治疗的要求以及术前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评估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正颌外科治疗是通过切开并移动牙-骨复合体,重建牙颌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以及口颌系统的功能,并获得满意的面部美容效果。因此,必须对治疗方案、牙合关系的调整、骨切开的部位、骨段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在术前进行精确的设计。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设计包括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的模拟设计。 1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手术方案设计 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形态与功能兼顾。手术方案的制定应在保证术后容貌美观的前提下,同时重视咬合关系、咀嚼、语言和颞下颌关节等口颌系统功能的恢复。(2)充分考虑牙-牙槽骨-颅面及软硬组织的协调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应考虑颅、面部整体的协调和对称性,而不仅仅是追求某一局部达到“正常”的参考位置。(3)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设计手术方式。应结合患者的畸形特点、全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严格遵守各种手术术式的适应证并充分考虑其局限性。最理想的术前设计应制定出简单、安全又能达到较好效果的治疗方式。(4)个性化手术方案的制定。正颌外科治疗术前设计应在正畸-正颌联合制定治疗计划的同时,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治疗方案[1]。 2正颌外科手术的模拟设计 2.1投影描迹设计、预测和投影剪裁模拟手术术前应将X 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描迹投影与模拟手术移动骨块的描迹投影进行对比,以分析、观察治疗方案并预测手术效果。通过投影剪裁模拟实验,可以确定应选择的手术方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沈阳110002 通讯作者:卢利,电子信箱:luli@https://www.360docs.net/doc/cc1851082.html, 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治疗术前设计 265

神经外科护理学常规

一,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意义,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吞咽困难可给予糊状物,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营养。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切开,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4、训练床上排便习惯。 5、协助术前各项检查。 6、术前1日剃头,严防头皮损伤。 7、术前6~8小时禁水、禁食。 8、术晨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如有异常及时协助处理。 9、术晨留置导尿管。 (三)术后护理 1、清醒后血压平稳,取头高位15~30度,躁动不安者加床档。 2、注意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意识瞳孔的变化。 3、观察并判断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防止脑疝。 4、脑脊液漏者,如出现挤压性头痛,坐位或头高位时头痛加剧,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警惕低颅压发生,应及时协助处理,并做好鼻漏、耳漏的护理。 5、注意肢体活动情况。 6、鞍区肿瘤应注意有无精神症状、视力改变及尿量改变。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插管未拔者应在患者出现吞咽反射后可考虑拔管。后颅凹手术者拔管不宜过早,并给予氧气吸入。 8、保持引流管通畅,脑室引流者按其常规。 9、术后肠蠕动恢复后1~2日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流质饮食。昏迷及吞咽困难者术后3~5日开始给予鼻饲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后组神经损伤者,进食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 10、注意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防止高颅压,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11、注意伤口渗血、渗液保持敷料干燥,有脑脊液漏时,防止低颅压。 12、大脑凸面手术者,按医嘱应用抗癫痫药物。 13、昏迷、高热者加强基础护理,有肢体偏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并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14、听神经瘤术后患者,眼睑闭合不全,应保护眼部,防止角膜溃疡。 (四)健康教育 1、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加强营养,保持大小便通畅。 3、按时服药,观察药物副作用。 4、加强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5、如有头痛及时复查。 二、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给予心理安慰,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防止出血。

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手术前后护理常规一、手术前护理:1、皮肤准备:1) 彻底清洁皮肤,剃除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如头部、腋下、腹部及会阴部);2) 皮肤准备时间:距手术时间越近越好,一般以术晨或术前日下午为宜;3) 皮肤准备范围:距切口周围20cm.。2、肠道准备:手术前应保护胃肠道空虚,以防麻醉时引起呕吐和术后胃肠道胀气;1) 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水4-6小时,术前宜行肥皂水灌肠,排空结肠;2) 结肠和直肠手术准备在两天前开始进流质饮食,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可选用链霉素,新霉素,灭滴灵等,以减少肠道内细菌;3) 术前晚和术日晨作结肠灌洗。3、营养准备:1) 给病人作耐心解释,使其了解营养与术后康复有密切关系;2) 发放:口服、管喂、胃肠外营养,以口服最好;3) 口服应根据病员饮食爱好习惯,烹调做到色香味俱全;4) 在能量补充中,葡萄糖不能过量,否则会造成肝脂肪变化及增加肺负荷。 二、术后护理:1、术后并发症:1) 休克;2) 急性呼吸衰竭。2、预防及护理:1) 胸部手术前练习腹式呼吸,腹部手术前练习胸式呼吸,吸烟者术前2-3周禁烟;2) 术后病情平稳后改半卧位,深呼吸,活动双上肢,并早起下床活动;3) 鼓励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糜蛋白雾化吸入;4) 全麻后拔管前尽量吸净气管内分泌物;5) 一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立即彻底清除气管分泌物,吸高浓度氧,早起使用激素等。前列腺

增生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人配合;2、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作尿培养及药敏试验;3、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先内科治疗。 二、术后护理:1、按一般外科术后护理;2、平卧2-3日改半卧位;3、术后第二日进少量少渣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色、尿量变化,注意出血情况;5、用无菌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至尿液清澈为止;6、切口及时更换敷料,橡皮引流条48小时内拔除,气囊尿管2-3日后拔除,开放手术7-10日后拔除;7、早起鼓励病人床上活动,拔除尿管后离床活动,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8、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防止肺不张及沉积型肺炎;9、保持床褥干燥、平整,定时翻身,防止褥疮;10、抬高阴囊,尿道口每日用新洁尔灭(0.1%)棉球擦洗一次,以防急性附睾炎;11、如有尿失禁,鼓励病人作肛门收缩运动,加强肛门括约肌活动的锻炼。 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的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给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2、卧床休息,对高热者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并送血培养;3、选用足量有效抗生素,细菌培养阳性者,根据药液敏感试验给药;4、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小出血点及转移性脓肿;5、病情严重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行人工冬眠,休克者进行迅速补液,纠正酸中毒,升压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等。 2、落实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呼吸道准备: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吸烟者嘱其戒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4)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5)体位训练: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二、手术当日护理 1、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好。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三、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包括麻醉恢复情况;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伤口情况;各种引流管道通畅情况及引流量;疼痛及症状管理;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皮肤受压情况;安全管理等。 2、护理措施 (1)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病人的情况。 (2)术后病人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3)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病人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5)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6)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小儿需使用约束带;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 (7)术后营养: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8)心理护理:祝贺病人手术成功,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紧张的心理。 (9)疼痛的护理: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等。 (10)早期活动:手术后如无禁忌,应鼓励病人床上自主活动,协助翻身、叩背、活动肢体、鼓励深呼吸,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逐渐下床活动。

神经外科专科护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根据病情轻重,合理安排病床,危重病人安排在病房,进行颅内压和生命体征监护.脊髓病变病人给予睡硬板床,昏迷病人加海缴垫,切实做发好防褥疮工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相应体位,颅内高压者给予头高位o,颅内低压或休克者给予平卧或头低位. 、视病情给予半流质或普通饮食,进食后注意有无呕吐情况出现. 、病情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如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升高者,应警惕有急性颅内高压或脑疝出现地可能,要嘱病人卧床休息并通知医生处理,需要时按医嘱执行脱水治疗,进行颅内压监护,并密切观察病情进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等,注意有否呕吐,剧烈头痛、抽搐痉挛、瞳孔改变等情况,重症病人每—分钟测量一次,警惕脑疝发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经常癫痫发作或有精神症状地病人,要专人看守,躁动、意识不清、病情未稳定者,应加床栏,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保持大小便通畅,尿失禁或排尿困难者,可留置导尿管;便秘者给予通便,避免排便困难而引起颅内压升高. 、禁用吗啡、杜冷丁、陈托品等药物. 二、神经外科造影检查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脑血管造影(颈动脉、椎动脉造影) 、术前护理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病人合作. ()进行碘、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并记录结果,准备颈部皮肤. ()去除头部及附近金属饰物,如耳环等. ()术前一晚禁食,造影前嘱病人排清大小便. ()按医嘱注射术前药.准备好造影剂、葡萄糖等药物送放射科,以备术中使用. 、术后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了解造影过程情况及病人用药后否不良反应. ()观察意识、瞳孔,测量生命体征,每小时一次,二次后无特殊可停止测量. ()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说话有无场所,有无呼吸困难等情况出现. 颈动脉穿刺:床边备吸痰机、气管切开包等,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时有无压迫感,以防血肿压迫而引起呼吸道梗阻. ()需要时按医嘱给于输液、脱水. ()术后四小时可给予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穿刺部位疼痛,可适当给予止痛药. (二)脑室造影 、术前护理 ()按脑血管造影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发际上颅骨钻孔穿刺者要剃头(前额钻孔者不必剃光,消毒皮肤). ()备好脑室造影消毒包. 、术前护理 ()病人返回病房后,了解造影过程情况及应用造影剂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 ()严密观察病情,记录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因造影后多有发热,可对症处理. ()注意观察造影后有无出现抽搐、急性脑水肿、脑疝危象及伤口脑脊液漏等情况,如有上

正颌外科回顾与展望

正颌外科回顾及展望 一:学科发展回顾 正颌外科(Orthognathic surgery)是以研究和治疗牙颌面畸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以外科手术矫治骨性牙颌畸形于1848年为Hulliben 所创,1849年首次报道。但由于医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自创建后100年的时间里,发展缓慢。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麻醉学、外科学基础、应用解剖、特殊手术器械的创用,正颌外科开始快速发展。1956年Obwegesor首次介绍的经口内行下颌支失状劈开术治疗下颌发育畸形,标志着正颌外科进入新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基础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奠定了现代正颌外科的生物学基础,进一步加速了正颌外科的进步和成熟。 我国早在50-60年代,就已进行过下颌前突的外科矫治术,但由于条件限制,并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方式。正规的正颌外科治疗,特别是于口腔正畸科协同进行牙颌畸形的外科矫治,则始于80年代中期,并成为当时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的热点。1985年全国第一次正颌外科学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正颌外科在我国的兴起,1995年第二次学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正颌外科在我国逐渐走向成熟,1999年第三次学术会议的召开,又推动我国正颌外科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目前正颌外科从生物学基础研究,到术前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计算机辅助设计、术后预测、手术的原理、设计、改进、术前术后正畸、术后康复的系列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说明,正颌外科不只是一门手术技术,而是一门日臻完善的临床学科分支。

二、学科进展: 1.颌骨牵引成骨技术(Dirtraction Osteogenesis,DO):颌骨牵引成骨技术的概念最早由Codivilla于1905年提出,他试图用牵引成骨技术延长股骨,但早期的临床工作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研究的指导,成功报告极少,从而未引起重视。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学者Ilizarow等进行了大量的系列基础研究,提出了骨的张力拉力法原则,揭示了肢体长骨牵引延长的基本规律。但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人们所了解认识。Rosenthal于1927年在下颌骨前部进行截骨,并安装了固定于牙齿上的牵引装置,使一例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骨得以延长,成为人类首次牵引延长下颌骨的成功尝试。1965年美国学者Synder第一次完成一只狗单侧下颌骨牵引延长的试验研究。7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相继对动物进行上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试验,取得成功。1992年McCarthy第一次使用口外牵引器完成了3例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及1例小下颌畸形患者的矫治,从此在国际上掀起了颌骨牵引成骨的热潮。但是,这种治疗遗留明显的颜面皮肤瘢痕,以及有可能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使人们为其应用前景产生了疑虑。1995年McCarthy和Wangerin对口内牵引器研制的先后成功,使这一技术在全世界迅速传播。此后几十种适合上下颌不同部位、不同方向、不同矫治目的的口内牵引器的相继问世,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的产生,大量基础临床研究报告的发表表明,颌骨牵引成骨术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技术。其产生不仅为以往正颌外科的临床难以矫治颌矫治效果不佳的诸多复杂疑难病例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更重要的是改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一体位及活动 (1)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堵塞气道。 (2)腰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位6小时,避免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针眼流出,导致脑脊液压力降低引起头痛。 (3)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平卧4-6小时,防止生命体征不稳。 术后患者如无休克、心衰、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现象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床上做足趾和踝关节伸屈活动,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 二病情观察 1 监测生命体征:中小手术患者术后血压监测6小时,大手术持续心电监测,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停止检测,必要时遵医嘱予以特护记录。 2 伤口及引流管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等。 (2)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意外脱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断术后有无出血、感染和瘘。

(4)妥善固定引流管,应固定在低于引流口部位,避免反流,防止逆流感染。 (5)注意无菌操作,每周更换引流袋两次。 (6)留置引流管较多者,做好标记。 3 疼痛:术后24-48小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20-50mg肌肉注射,采取舒适的体位:如胸、腹部手术后采取半卧位,减低切口部位的张力。 三并发症观察: (1)严密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感染、静脉血栓和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2)协助患者每两小时床上翻身、叩背排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以防肺不张、肺炎及压疮的发生。 四健康教育 (1)非腹部手术者返回病室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腹胀,即可进正常饮食。 (2)腹部手术后行胃肠减压者,给予禁食。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补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并监测电解质变化,待2-3天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试行进食。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然后进软食、普食。 (3)进食原则:少量多餐,循序渐进。 (4)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正颌外科围手术期准备.

正颌外科围手术期准备 正颌外科是近几十年来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正畸学共同发展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之一,即通过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正畸学的密切结合,共同矫治牙、颌、面畸形,同时解决咬合的问题。它包括牙齿的矫正,也包括颌骨的矫治,使牙、口、颌面功能和形态达到完满、协调和统一。与一般意义上的治病救人概念有所不同,正颌外科一方面使患者的牙、颌功能得到矫治,而另一方面是改善患者的容貌,使患者更加容貌美。所以,面对需要正颌外科矫治的患者,医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问题。此也是正颌外科围手术期准备的最基本程序。 1 常见的牙颌面畸形 2 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是医生了解患者畸形情况和制定治疗方案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程序,往往通过临床检查可对畸形作出初步诊断。对患者的牙-颌-面局部从正面、侧面、上方、下方等不同方向和角度观察和检查。正面观察时,应注意面部上、中、下三份其高度是否基本相等,一般面下1/3畸形最为常见。同时应观察眼平面是否水平,眼眶的宽度、内眦间距、鼻翼宽度、两侧颧骨是否对称,眶下区是否丰满,上下唇的长度是否适度,有无先天性裂及外翻,上下中切牙露齿是否正常。侧面观察时,主要观察颜面部前后方向及垂直方向的位置及比例关系,自上而下检查眼球突度,眶上下缘的位置及与周围其他结构是否和谐,鼻背的高低和形态,鼻尖的侧面轮廓,有无鞍鼻畸形和鹰鼻畸形,鼻唇角是否正常,上下唇的突度,切牙露齿是否正常,颏唇沟形态是否自然,颏部的突度是否自然,有无颏部前突和后缩畸形,以及颏颈角的形态是否自然流畅。口腔内检查时,应注意检查张口度及张口型是否正常,牙列Spee曲 的态、大小、活动是否正常,有无先天性裂,上、下唇系带、颊舌系带的附丽位置及长度是否正常。扁桃体是否肿大,如果超过Ⅲ度肿大,应手术摘除。通过以上临床检查,医师对患者的口-颌-面畸形有一个初步诊断,并形成一个基本的治疗框架。 3 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审美要求及心理准备 众所周知,正颌外科的两个最基本职能:一是恢复牙颌畸形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二是改变畸形、创造容貌美。大多数患者则把改变面部结构,创造容貌美放在首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容貌美与心理社会问题密切结合而不可分割。牙颌面形态结构是人体美的重要体现,有许多患者因其各种不同的牙颌面畸形而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在婚姻、社会和职业选择等方面遇到障碍。然而,容貌美不仅有其牙颌面各部位结构协调和谐的共性一面,而且还有其个体差异的个性一面。从患者角度来讲,对于容貌美的要求和期望往往超过了预期的目标,所以要求医师对术后的容貌要有客观的预测并实事求是地告诉患者,以达到医患共识。同时,应向患者讲明,正颌外科手术,毕竟带来一定的创伤,在手术后的短期内,因为伤口的不适,骨内固定及颌间固定会带来张口受限,饮食、语言不便等诸多问题,除此外,正颌外科手术可能会在颏下、颌下留下手术切口疤痕,或术后有复发的可能。类似的问题,都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以便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更好地配合治疗。 4 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模板外科 X线头影测量是用一张硫酸纸重叠在定位X线片上,准确地描述出头颅侧位硬、软组织象,再根据需要在描绘上标出各点、线标志,测量角值及线距,与正常对照,分析判断畸形机制。 在硫酸纸描绘上,标记出各常用基本点,画出各基本平面及线角,测量其值,参照正常值分析颌骨畸形的类型。用另一张硫酸纸分别描绘,制作上、下颌模板,包括下颌骨、牙齿、下唇及颏部软组织。然后,在头影描绘上拼对上、下颌模板,先移动上颌模板至合适位置,再在此基础上移动下颌模板。再用另一张硫酸纸单独描绘模板移动前、后侧面轮廓,此移动后的侧面轮廓即手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能否做好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病人手术后的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术后病人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病人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等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作用。?1、护理? 1.1 术后回病室的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回病室应及时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引流管数量,引流液的性质、量,输液(血)管道是否通畅,衔接是否牢固等。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还应了解有无从手术室带入压疮,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并动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同时注意病人的瞳孔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1.2 保持术后正确的体位 术后回病室,早期根据麻醉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卧位,以后根据不同的手术给予恰当的体位。如颅脑损伤病人术后6h 血压平稳,采取抬高床头15°~30°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引流,改善脑供血,有利于缓解脑血肿和脑低氧,从而降低颅内压。胸腹部手术病人一般在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从而有利于呼吸、引流,并可减轻腹部张力,使病人感到舒适。 1.3 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病人常因病情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护士应确认各种引流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其作用,应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妥善固定,经常检查,防止引流管扭曲、阻塞、脱落。熟练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气味,定时更换引流瓶、引流袋,各种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 营养与输液 应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的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的需要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能否进食及进食的时间往往与手术的部位、手术的类别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如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需要严格禁食、禁饮,术后5d 如病情无特殊变化,方可从少量饮水开始,视病情变化逐渐由半量流质饮食、全量流质饮食、软食逐步过渡。因而在不能由口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机体的营养补充,如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等。但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术后静脉输液供应营养物质,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合理掌握输液速度。? 1.5 术后的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 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元整洁、舒适。早期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3次,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了解病人的大小便情况,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针对病人术后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心理问题疏导,注意缓解病人的疼痛,以减轻焦虑与不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 1.6 术后用药观察与疼痛护理 遵医嘱及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应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某些药物的特殊要求、药物的配制等。抗生素的半衰期、有效浓度,从而达到准确给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使用放松法或分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病人术后的疼痛感? 1.7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引流管带来的不适等而致翻身困难,易发生肺部感染;保留导尿易致泌尿系感染;术后营养失调、剧烈活动等因素,造成切口裂开。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做深呼吸运动,必要时雾化吸入,重视病人的营养平衡。还应掌握不同手术易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如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肺炎、肺不张、吻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病人,安置床位,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及适宜的温湿度。 2、测T.P.R.BP、体重,做好入院介绍,通知主管(值班)医生。 3、及时采集病史,评估病人,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4、一般病人每日测T.P.R.两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每天记录大便次数,如有异常,通知医 生,予以处理;新入院病人3天、手术日、术后3天、危重病人,体温超过38℃,每天测T.P.R.四次,如体温超过39℃,应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1小时再测T,并在体温单上表示出来。 5、协助病人生活护理,每星期给病人修剪指甲一次。 6、危重病人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7、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定期更换引流袋(鼓),保持引流装置无菌。 8、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准备:通过与病人和家属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恰当的解释,使病人以 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提高病人手术耐受力护理: (1)了解病情及全身各系统情况,协助病人行相关检查; (2)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3)配合手术的知识宣教:①有吸烟嗜酒习惯的病人劝其戒掉烟酒; ②训练深呼吸运动;③短期内不能起床病人,应训练床上排 尿、排便; 3、手术前常规准备: (1)药物过敏试验;(2)皮肤护理(3)备血;(4)胃肠道准备:①一般手术前需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②灌肠:一般手术前晚灌肠。如为肠道手术,按肠道手 术的术前准备。 (5)术晨:、①按医嘱执行术前各项准备;②女病人询问有无月经来潮;③排空小便,于术前半小时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二、术后护理: 1、病人返回病房时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师与病房护士交班,了解术中情况,妥善安置病人, 选择合适体位。 2、接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量、色及性质。 3、生命体征观察: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 4、营养与输液: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5、若无手术禁忌,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6、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腹部损伤的护理 1、心理护理:病人突遭意外伤害,常有焦虑、恐惧等心理,尽快向病人解释、安慰及告之 治疗方法,以取得合作。 2、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输液、输血等,补充血容量。 3、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必要时吸氧。 4、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典型护理案例(神经外科)

案例库格式 护理个案 一、患者病情: 床号:20床姓名:贺业良性别:男年龄:60岁入院日期:2015-04-17 诊断:1、颅脑外伤2、左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3、双侧额颞顶叶脑挫伤伴脑内血肿3、颅底骨折 主诉:车祸致头部外伤3小时余 现病史:患者3小时前车祸致头部外伤、伤时情况及昏迷史不详,呕吐胃内容物,被送入烟台福山人民医院简单检查后急诊至我院就诊,行CT检查示:右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双侧额颞顶叶脑挫伤伴脑内血肿、双侧颞顶骨骨折,后拟诊“颅脑外伤”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无眼、耳、口、鼻出血,有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无呼吸困难,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即刻在急诊全麻下行右额颞顶、左颞顶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现术后第40天,神志仍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生命体征暂平稳,气管切开畅,在院继续接受相关治疗。 过去史:(疾病史、用药史、手术史、过敏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自服“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控制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家庭遗传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日常生活规律及自理程度: 1、饮食情况:受伤前饮食规律,以米面为主,一日三餐,饮食清淡易消化,自外伤术后以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 2、休息与睡眠情况:受伤前睡眠每天6~7小时,现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3、排泄情况:大便每2~3日1次,尿量2000ml/日,目前予留置尿管留取小便,大便不能自控。 4、日常活动与自理情况:平时生活有规律,生活自理,现处于昏迷状态,自主活动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五级。 5、嗜好:吸烟20余年,无饮酒嗜好。

正颌外科常见手术方式与适应证

正颌外科常见手术方式及适应证 正颌外科常见手术方式及适应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6卷学习园地 作者:张浚睿雷德林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710032 颌骨发育异常引起颌骨不同类型的畸形和咬合关系的异常常称为牙颌畸形。有的牙颌畸形只局限一组牙或牙槽骨的畸形,治疗时选择一种术式就可以矫正,严重的牙颌畸形常常涉及到面部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畸形,通常要选择数种术式联合起来才能完成畸形的矫治。对牙颌畸形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协调牙颌面的比例关系,同时达到改善面容的目的。单纯的牙性错畸形可通过正畸治疗进行矫治,对于骨性的牙颌畸形,则需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术后辅以正畸治疗。下面根据手术解剖部位,介绍几种常用的外科正畸手术及其适应证。 1 牙及牙槽骨外科正畸手术及适应证 1.1 牙外科正畸手术 这类手术主要是矫正单个牙的位置异常,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单个牙外科正位术:此种方法为用牙钳将扭转或移位的牙齿强力正位,适应证仅限于根尖发育完成的错位牙;②单个牙连同牙槽骨外科正位术:用薄骨凿或细裂钻将需正畸的牙的近远中牙间骨截开并超过根尖,造成该牙连同牙槽骨的人工骨折,然后移动到正常的位;③牙间骨断骨术:这种方法是在单个牙连同牙槽骨外科正位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将一组牙的牙间骨逐个截开来矫正一组牙和牙槽骨的畸形。以上两种方法要求被矫正牙的牙间骨量要足够多,无明显牙周病,主要用于矫正上颌前部拥挤错位牙,扭转角度及切端移位的距离不能过多。 1.2 牙槽骨段外科正畸手术 这类手术的方式主要为根尖下截骨手术,适用于非骨源性牙及牙槽骨畸形,也可以作为正颌外科中的辅助性术式。主要术式有:①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②下颌后部根尖下截骨术;③下颌全牙弓根尖下截骨术。第一种术式目前在临床广泛用于下颌前部牙槽突畸形的矫正。 2 上颌骨外科正畸手术及适应证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X X 大学毕业论文 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正颌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关键词】正颌外科 关键词: 正颌外科;手术;护理配合 0 引言 现代正颌外科的治疗目的,首先是恢复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是调整畸形容貌使之和谐、匀称.即通过正颌外科手段塑造容貌美、生理功能正常的颌面形象.正颌外科手术需要医生有过硬手术技巧和审美艺术,并在护理人员的精心配合下才能使手术顺利的达到预期目的,使患者满意并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8-09/2000-09正颌外科手术患者34例,年龄15~28岁.其中上颌骨Lefort I型截骨术10例,Lefort II型截骨术6例,Lefort I+Lefort II截骨术4例.下颌骨下颌前突6例,下颌后缩畸形4例,下颌偏斜畸形4例. 2 术前护理及术中配合 2.1 术前护理①患者准备:此类患者要求高,手术难度大,术前与患者及其亲属作一次细心诚恳的谈话,告之畸形所在部位,将做什么样的手术,手术将如何改变患者的牙-颌面状态,使之恢复或接近正常.在交谈中还需告诉患者术前、术后将会遇到的问题和不适.如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需要在全麻下插管;术前放置导尿管.由于气管内插管术后会有咽喉疼痛;鼻粘膜水肿或鼻腔内积血造成鼻呼吸不畅;颌面部会有一定程度的肿胀.还应向患者强调术后需数周至数月颌间结扎.术前由参加手术的洗手和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内容包括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与患者进行心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对手术的顾虑并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同时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有关正颌外科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并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告诉患者术中需要配合的有关事项等,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②手术器械及仪器准备:常规手术包括固定器械各一套,正颌外科特殊器械如升支外侧拉钩、升支前缘拉钩、深部拉钩、反拉钩、口角拉钩、颏部拉钩、板间劈开器、上颌骨复位钳、各种薄骨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