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介绍(修改后)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介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西方国家纷纷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申请加入亚投行。韩国、俄罗斯、巴西等域内国家和重要新兴经济体也纷纷申请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一、建立背景

(1)背景

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拥有全球六成人口。但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投资8000亿美元。8万亿美元中,68%用于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32%是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现有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的总资金约为1600亿美元,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两家银行目前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区区200亿美元,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的因素,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是有难度的。

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

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但亚洲经济体之间难以利用各自所具备的高额资本存量优势,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缺乏把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2)倡议

2013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习近平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新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同域外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苏西洛对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出了积极回应。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东南亚时,紧接着再向东南亚国家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

二、运行机制和投资方向

亚投行将采用股份制银行的治理模式,组织框架由理事会、董事会和银行总部组成。其中,由所有成员国代表组成的理事会是其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董事会由理事会选举的总裁主持,负责对日常事务的管理决策;银行总部下设银行各主要职能部门,包括综合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等,分别负责亚投行日常业务的开展。

运行后的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包括三层: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理事会为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并可根据亚投行章程授权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定的权力。在运行初期,亚投行设非常驻董事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就重大政策进行决策。亚投行还将设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落实管理层的责任,并根据公开、包容、透明和择优的程序选聘行长和高层管理人员。

亚投行业务定位为准商业性。初期亚投行将主要向主权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主权贷款。针对不能提供主权信用担保的项目,引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亚投行也会通过成立一些专门的基金进行投融资进而保证资金规模。亚投行也将考虑设立信托基金,通过亚投行和所在国政府出资,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和回报,动员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以及私营部门等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要业务是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投入运营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运用一系列支持方式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以振兴包括交通、能源、电信、农业和城市发展在内的各个行业投资。

亚投行虽然办公楼还未建成,但第一个项目已经有了着落。亚投行成立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其中一项就是从北京到巴格达的铁路建设。

三、影响

截至2015年4月15日,中国倡议推动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朋友圈”已达57个国

家。

虽名为“亚投行”,其创始成员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中国这一倡议获得了全球认可,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

纵观亚投行诞生过程,中美外交“暗战”、“交锋”、“对决”等说法,频现于各大媒体。而各方受内政外交因素影响,加入亚投行的决策过程各异。

亚投行倡议的成功实现,成为标志性事件,最终结果也显示出各方对于中国合作共赢理

念的认同。

四、成立意义

毋庸置疑,中国倡议设立亚投行是为了集中亚洲乃至全球的力量来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但创设亚投行也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具有四大战略意义。

(1)亚投行将为中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

亚洲国家受惠于亚投行提供的资金以及技术,将有助于巩固中国在区域内的领导地位,从而减少与相关国家产生矛盾与争议的可能性。此外,随着全球大多数重要经济体的加入,亚投行成为各成员国建立日益紧密联系的新渠道、新平台,通过亚投行将有助于增进彼此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2)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

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依靠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特别是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而亚投行专门为亚洲发展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将有效推动互联互通的实现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加快步伐。特别是亚投行鼓励使用人民币的举措将有助于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和货币互换的规模,从而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3)亚投行将有助于解决中国产能与外汇储备两大“过剩”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中存在外汇储备过剩和生产能力过剩。2014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84万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一,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三倍多。而2014年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多。

我国可以通过亚投行把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既减少了对美国国债的依赖,又可以推动中国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向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输出,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4)亚投行将促进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21世纪以来,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新兴经济体的强烈呼吁下进行改革,但成效甚微。以2010年IMF改革为例,根据最终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有望提高至6.39%,投

票权也将升至6.07%,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但由于美国国会至今依然拒绝批准这一提案,因为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因此此次IMF改革方案基本流产。

改革旧的体系困难重重,所以中国倡议设立亚投行得到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支持。而亚投行区域内外的股权比例为3:1,也决定了美国等域外发达国家不可能拥有太多话语权和决策权,亚投行有望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表达观点,维护自身利益的舞台。

五、面临的挑战

亚投行未来面临一系列挑战

(1)从金融业务角度看,定位于准商业性对亚投行的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亚投行业务定位为准商业性,而非发展援助机构,这也意味着亚投行的经营目标应该是“保本微利”。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资金金额大、偿还期长、盈利前景不确定性较大,这使亚投行必须拥有更扎实严谨的经营理念,以及更加严格规范的风险管控方式。

(2)亚投行尚未形成固定的融资模式。尽管同业拆解、公私合作模式等都有可能成为亚投行的融资模式,但由于缺少有力的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制度,未来的融资可能会遇到一定阻碍。

(3)从内部治理角度看,创始成员国的增多对亚投行内部治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美国已经多次公开对亚投行的标准规则提出质疑,要求亚投行提高标准,但是标准提高就意味着效率降低。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需要中国更多的智慧。

(5)必须引起注意的动向是,如果美国和日本愿意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那在亚投行中的作用和立场可能不会令人满意。美日有可能会挤压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行动空间,掣肘制衡中国使用主导权,以及制定对他们有利的规则等。

对亚投行而言,既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更应注重对亚洲各个地区的文化语言习俗、民族宗教传统、政治法律制度、经济金融政策的深入了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化解各种障碍与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