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单病种)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病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于燥或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小腹疼痛或胀痛

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诱因等。若出现剧痛难忍,应立即告知医师,配合抢救。

2.体位护理:急性期以半卧位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3.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使用耳穴埋豆或穴位贴敷,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子宫、三阴交等。

5、观察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及腹泻。

6、中药保留灌肠。湿热瘀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减予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予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二)带下量多

1、检查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

2、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

3、使用苦参洗液会阴护理,予以清热利湿、止痒。

(三)月经不调

1、从周期、月经量、月经血方面观察月经不调的症状,若患者出现月经量多不止、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状,应及时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2、尽量避免引起月经不调的诱因,如寒冷、情绪、节食、嗜好烟酒等刺激,戒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3、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4、痛经时可使用暖宫贴外敷于神阙穴,或使用艾灸神阙。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湿热瘀结证:甲莲盆腔胶囊(院内制剂),3片/次,一天三次;7天一疗程;

(2).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中药一日三次,一次100-200ml。2、注射给药

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

2.滴速不宜过快,月经期禁用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活血化瘀制剂。

3.联合运用抗生素,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金黄散(院内制剂)外敷,并用TDP照射,30分钟/次;一天两次,7天一疗程;

2、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减)灌肠每天一次,每次100-200ml。7天一疗程。

3、耳穴埋豆

4、隔物灸

5、艾灸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外阴清洁。、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二)饮食指导

1.湿热瘀结证: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及瓜果,如西瓜、冬瓜、芹菜、薏苡仁、赤小豆、百合汤等,忌辛辣刺激油腻肥甘之品;

2.气滞血瘀证: 加强营养,根据不同体质,加强饮食调护,可多食健脾利湿之品,如淮山、白果、莲子、茨实、薏米等,急性盆腔炎发热期宜多饮水,可喝西瓜汁或绿豆汤、鲜果汁等

3、月经期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补充足够的铁质,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多吃乌骨鸡、鱼子、青虾、对虾、黑豆、海参、胡桃仁等滋补性的食物。(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诱因、治疗手段、疗程等,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2、针对患者忧虑、烦躁等不良情志,应介绍治疗效果好的相同病种患者予以认识,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治疗的信心。

3、、指导患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患者知晓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治疗疾病的基础。

五、护理难点

部分患者依从性差,疗程不够,使本疾病容易复发;

解决思路:

1.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其配合治疗。

2.生育期妇女要坚持个人卫生保健。

3.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急性盆腔炎、阴道炎、淋病等妇科疾病要及时彻底治愈。防止转为慢性炎症。

六、护理效果评价

盆腔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膩。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紙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紙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紙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紙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舐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Do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_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汇总)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 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二)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三)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四)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五)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 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及腰骶疼痛 1.观察患者腹痛的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的变化。 2.疼痛明显者嘱患者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活,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按摩或热敷缓解疼痛。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直肠给药、中药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遵医嘱用药: 5.穴位按摩或灸法,常用穴位选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 6.康复操干预: 1~2次/日,经期暂停。 (二)带下量多、色、味异常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 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囑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艾灸(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盆腔炎护理常规

盆腔炎护理常规

————————————————————————————————作者:————————————————————————————————日期: ?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2010.3 部门妇科病区修改日期2010.4 题目急性盆腔炎护理常规页 数 1/2 主任签名:赵玲萍护士长签名:赵芸 一、定义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慢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病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或流产后产道损伤、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发生急性盆腔炎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镜检查等。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也有继发感染形成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的可能,以及慢性盆腔急性发作。 3、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以引起病原体侵入而导致炎症。 4、感染性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史、早年性交、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引起炎症。 5、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导致炎症发作。 三、临床表现 1、因炎症及范围大小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病人呈急性面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腹胀,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妇科检查阴道可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外流,穹窿有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体增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有脓肿形成则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 四、主要病情观察 1、主要观察病人下腹疼痛情况,有无寒战、高热。 2、病人全身情况,如面容、体温、心率、腹部及肠鸣音等情况。 3、观察病人心理状况。 五、处理原则 采用支持疗法、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措施控制炎症、消除病灶。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疼痛:与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炎症有关有关。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案 (汇总)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 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二)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三)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四)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五)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 ⑤食少纳呆。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盆腔炎护理常规

盆腔炎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的腹痛,腹胀情况,下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发热时的伴随症状。 3.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及量。 4.患者的心理状态。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疼痛:与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炎症有关。 2.体温升高:与盆腔炎症有关。 3.性生活形态改变:与炎症引起性交痛,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有关。 4.焦虑: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有关。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疼痛: ⑴取半坐卧位,使脓液局限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 ⑵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和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⑶指导患者运用减轻疼痛的技巧缓解疼痛,如听轻音乐或教患者数数,以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疼痛症状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⑷注意询问患者疼痛有无加重,如腹痛突然加重,应通知医生,确定是否脓肿破裂。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⑸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中草药。 2.体温过高: ⑴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下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超过38度时给予物理降温,如乙醇擦浴,温水擦浴或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⑵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3次/天,20-30分/次,室温保持在18-22度,湿度50%-70%。 ⑶卧床休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多饮水。 ⑷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和退热药,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3.性生活形态改变: ⑴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以免相互感染造成久治不愈。 ⑵与患者丈夫交谈,鼓励其丈夫对妻子表达爱和关怀。 ⑶告知患者治愈后可进行正常性生活,取得其丈夫的理解与支持。 ⑷指导性生活卫生,减少传播性疾病。 4.焦虑: ⑴向患者介绍环境,同室室友,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减轻患者的陌生感。 ⑵关心患者的疾病,耐心倾听其的诉说,鼓励其表达焦虑,恐惧,必要时陪伴患者。 ⑶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其紧张和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的休息。 ⑷和患者及家属共同探讨适合于个人的治疗,护理方案,取得家人的理解和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女性生殖自然防御系统的相关知识,知道其做好经期,孕期,产前,产后及 流产后的卫生,预防感染发生。

(完整版)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 (2013年) 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 ⑤大便湄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盆腔炎护理常规范本

盆腔炎护理常规 因血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博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血气,虚实错杂所致。以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疼为主要表现,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或月经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在胞宫,与脾肾有关。 (一)护理评估: 1.停经史、流产史、手术史及伴随症状。 2.妊娠史、既往史 3.下腹部坠胀及腹痛情况。 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社会情况。 6.辩证:湿热郁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气虚血瘀 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3)增强营养,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4)关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介绍成功病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

心。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腹痛的部位、性质。月经量的多少,伴腰酸、腹痛阵阵加剧,且有下坠感或尿频,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中药宜温服,也可用中药离子泵人或保留灌肠。 (2)急性期可给予抗生素或中药消炎药物。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营养丰富,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品,鼓励患者多喝水。 (2)忌食油腻,辛辣,生冷,寒凉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答疑问,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2)介绍中西医个性化治疗,以增强治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5. (1)湿热郁结者,应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 (2)气滞血瘀者,观察阴道出血及腹痛等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必要时给止痛剂。 (3)寒湿凝滞者,中药宜温服,避免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气滞血瘀者,应注意保暖,饮食忌寒凉食物。 6.并发症的护理 (1)精神紧张:加强心理疏导,告知成功病例,增强自信心。

盆腔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盆腔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是妇产科常见疾病。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也有少数发生于未婚者。中古籍无盆腔炎之名。在“热入血室”“带下病”“产后发热”“症瘕”等论述中,对其临床特征有所描述。 一、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有时低热,易感疲乏、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多,卵巢功能受损、输卵管受损,输卵管粘引起不孕。 【临证护理】 1、脾虚者勿过多劳累,遵医嘱针刺或艾条针灸足三利,三阴交,脾俞等穴位。 2、局部瘙痒者,遵医嘱每日坐浴熏洗。 【饮食调护】 1、合理饮食,以清谈易消化,富有营养之品为宜。 2、忌辛辣、油腻、煎烤之物。 【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温补脾肾,祛湿止带之药者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饮酒。 3、使用外敷药时,因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情志护理】

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 【并发症护理】 复发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腹痛,不孕,宫外孕,骶髂关节炎。注意会阴卫生,及时治疗,增强体质。 【健康指导】 1、慎起居,避湿寒,防劳累,节房事。 2、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措施,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卫生垫、内裤等清洁,提倡淋浴。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二、辩证施护 【湿热蕴结证】 1、主证 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据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短赤;舌边红,黄苔腻,脉弦滑或滑数。 2、证候分析 湿热之余邪与气血博结于崇仁胞宫,则小腹疼痛;邪正交争。病势进退,则低热起伏;经行劳累耗气血,正气虚衰,则病势加重;湿热下注则带下量多色黄;湿热瘀结内伤,则胸闷纳呆、口干便溏或秘结,小便赤黄;舌脉所见亦为湿热瘀结之象。 3、施护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81 妇科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1)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病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于燥或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小腹疼痛或胀痛 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诱因等。若出现剧痛难忍,应立即告知医师,配合抢救。 2.体位护理:急性期以半卧位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3.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使用耳穴埋豆或穴位贴敷,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子宫、三阴交等。 5、观察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及腹泻。 6、中药保留灌肠。湿热瘀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减予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予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二)带下量多 1、检查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戒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湿热瘀结证:甲莲盆腔胶囊(院内制剂),3片/次,一天三次;7天一疗程; (2).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中药一日三次,一次100-200ml。 2、注射给药

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 2.滴速不宜过快,月经期禁用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活血化瘀制剂。 3.联合运用抗生素,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金黄散(院内制剂)外敷,并用TDP照射,30分钟/次;一天两次,7天一疗程; 2、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减)灌肠每天一次,每次100-200ml。7天一疗程。 3、耳穴埋豆 4、隔物灸 5、艾灸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盆腔炎的护理查房

盆腔炎的护理查房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参加人员: 今天我们查房的内容是讨论盆腔炎的有关知识和护理。下面由我介绍该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症状。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病人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少数无急性炎症病史。主要病变为结缔组织增生或粘连。病变多局限于输卵管、卵巢和盆腔结缔组织,常见有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临床表现有下腹部隐痛及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不孕,全身症状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及神经衰弱等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多呈后位,活动受限。宜采用理疗,中西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护理方面一定要重视个人卫生,增强体育锻炼,早期发现,早期彻底治疗。护理查体请大家认真观察。 钟厚英:患者T36﹒5℃,P72次/分R19次/分BP110/70mmhg. 神志清,精神可,无贫血外观,头颅及其器官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鼻腔皮肤黏膜完整,口腔无异味。耳后、下颌锁骨上淋巴节无肿大。颈部对称,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阔等大,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触诊肝、脾无肿大,肾区无叩击痛,下腹无胀痛,听诊肠鸣音5次/分,膝反射存在,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四肢活动良好。病人查体合作,心理状态好。。 患者,钟厚英,女,35岁,因下腹酸胀感十余天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精神可,步入病房,T36·4℃‘P84次/分R19次/分,BP110/70mmhg。主诉:下腹酸胀感十余天逐渐增强伴肛门坠胀感,无尿频,尿急,尿痛。相关检查:WBC:9﹒61×109/L,RBC:4﹒17×109/L,HGB:138g/L.入院处置;做好入院宣教,心理疏导,遵医嘱予补液抗炎去淤等治疗,施二级护理普食。患者诉下腹酸胀感明显好转.腹部无酸胀感,无其他不适。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焦虑,紧张(与知识缺乏、疾病迁延日久有关)护理措施:(1)多和与病人交谈,鼓励说出感受并给予理解,态度和蔼,消除病人紧张情绪。(2)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治疗方法以及妇女病的防治宣教等。(3)各项操作认真细致,技术熟练,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予以明确有效的答复。 2.腹痛护理措施:(1)做好安慰工作,使病人放松,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2)

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

妇人腹痛(慢性盆腔腹膜炎)的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 张娟林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一、临床表现 (一)急性盆腔炎:寒战高热,腹痛拒按,呈急性病容,黄色增多,似脓秽臭,腰脊痠痛,头痛纳减,伴腹膜炎症时可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炎症肿块形成时可有局部压迫刺激征,或伴有尿频、尿痛,排便困难,里急后重等症。 (二)慢性盆腔炎:反复下腹疼痛,肛门坠胀,腰骶痠痛,或低热,白带增多,常在劳累后、性生活后、月经前后发作或加剧,倦怠无力;或月经失调、不孕。 二、临证护理 (一)病情观察 ①腹部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等。 ②带下的色、质、量、气味。 ③体温变化,有无寒颤高热。 ④大小便情况。 ⑤观察有无腹膜炎的症状,如出现高热、腹痛加剧、肿块压痛、腹肌紧张等症状,及时报告医师。 三、一般护理

①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加强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介绍疾病的治疗康复情况,使病人有信心接受治疗。 ③病室宜通风,高热者室温宜在18~20℃之间。 ④取半坐卧位,以利炎症及脓液局限于盆腔低位,以达到体位引流的效果。 ⑤腹痛剧烈者绝对卧床休息,勤巡视,做好生活护理;恢复期病人可适当下床活动。 ⑥定时测量体温,T>39℃时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药物降温,观察并记录降温后的效果。降温过程如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脉快、四肢厥冷等虚脱症状,及时配合医师给予静脉输液或加快液体滴速,必要时氧气吸入。寒战者注意保暖。 ⑦高热不退、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者饮食宜流质,喂食或鼻饲,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床边加护栏,必要时专人看护。 ⑩手术病人护理,按围手术期护理。 四、辨证施护 ①热毒炽盛者衣被不宜过厚,定时测量体温,如高热持续不降,按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后的效果,及时记录。 ②湿热瘀结者病室忌潮湿,可多食清热利湿之物,如山药、白果、莲子、茨实、薏苡仁粥等。口干者,多食西瓜、黄瓜、番茄、白菜等。 ③脾虚者勿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五、饮食护理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单病种)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病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于燥或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小腹疼痛或胀痛 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诱因等。若出现剧痛难忍,应立即告知医师,配合抢救。 2.体位护理:急性期以半卧位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3.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使用耳穴埋豆或穴位贴敷,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子宫、三阴交等。 5、观察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及腹泻。 6、中药保留灌肠。湿热瘀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减予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予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二)带下量多 1、检查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 2、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 3、使用苦参洗液会阴护理,予以清热利湿、止痒。 (三)月经不调 1、从周期、月经量、月经血方面观察月经不调的症状,若患者出现月经量多不止、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状,应及时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2、尽量避免引起月经不调的诱因,如寒冷、情绪、节食、嗜好烟酒等刺激,戒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3、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4、痛经时可使用暖宫贴外敷于神阙穴,或使用艾灸神阙。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得中医护理方案 (汇总)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 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三)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四)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五)气虚血瘀证 主症: 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 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及腰骶疼痛 1、观察患者腹痛得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得变化。 2。疼痛明显者嘱患者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活,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按摩或热敷缓解疼痛。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直肠给药、中药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遵医嘱用药: 5。穴位按摩或灸法,常用穴位选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就是穴。 6。康复操干预: 1~2次/日,经期暂停。 (二)带下量多、色、味异常

盆腔炎诊疗方案word版

盆腔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t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⑨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 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3)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 ④经仨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4)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自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5)气虚血瘀证

盆腔炎护理常规

盆腔炎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下腹部疼痛程度及性状,有无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2、体温变化。 3、病人有无腹胀或排便次数增多。 4、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应对疼痛的能力。 [护理措施] 1、观察体温变化,按体温变化监测体温,做好降温措施。 2、指导患者半卧位休息,有利于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凹而使炎症局限。 3、指导患者多饮水,1500ml/日,如腹胀可进无糖、无乳流质饮食,必要时胃肠减压。 4、观察并记录大便的次数。 5、注意询问病人疼痛有无加重,如突然腹痛加重、拒按,应汇报医生,确定是否有无脓肿破裂。 6、减轻不适,病情明确情况下,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缓解病人的不适。 7、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 8、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9、给予心理支持,减轻顾虑,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10、手术病人按妇科腹部手术前后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 1、讲解疾病知识以及如何预防疾病。 2、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因劳累而引起复发,注意个人卫生,发病期间禁止性生活。 3、病情许可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4、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 5、定期复查,有情况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盆腔感染有关。 2、疼痛与盆腔感染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发热、体弱有关。 4、排便异常与盆腔炎性包块压迫有关。 5、焦虑与治疗效果不佳、易反复发作有关。 6、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有效液体量丧失有关。

7、潜在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 1、只要向着一个方向努力,所有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20.7.127.12.202018:3818:38:05Jul-2018:38 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二日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 3、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18:387.12.202018:387.12.202018:3818:38:057.12.202018:387.12.2020 4、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道天明。7.12.20207.12.202018:3818:3818:38:0518:38:05 5、尽量地学习,尽量地经历,尽量地旅游、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Sunday, July 12, 2020July 20Sunday, July 12, 20207/12/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6时38分6时38分12-Jul-207.12.2020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20.7.1220.7.1220.7.12。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二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18:3818:38:057.12.2020Sunday, July 12, 2020 亲爱的读者: 愿我们每个人熬过来所有苦难,获取一生的幸福,想 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愿我们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