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的20岁有感

建筑师的20岁有感
建筑师的20岁有感

关于建筑师之所以成为建筑师的思考

-----读《建筑师的20岁》有感

班级:城规11-1 姓名:任露露学号:11103040125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了建筑师之所以成为建筑师所具备的一些的素质以及与常人不同之处。总结了一些他们的主要思想,以及一些设计建筑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师理想热情旅行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the architect becomes the architects have some quality and normal differences. Summarizes some of their main ideas and some metho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architect ambitions enthusiasm journey

1.序言

正如安藤所说“那时我们只要看到世界上有名建筑师的身影就会感到强烈的震撼。期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变得像他们那样。”希望有一天能亲眼见到某个心目中早已垂慕的大师一面。听听他的教诲,那应该是胜读十年书吧。于是当我有幸看到这本书,遍怀着满腔的好奇心读了起来。毫不夸张地说,书中的好多大师说的话对我这样一个刚踏入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很有启发的。

理想和毅力

我觉得要想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者在建筑方面有建树的人(任何行业都是吧),首要的就是你对所做的热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些建筑大师们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是他们对建筑的情有独钟和挚爱。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当年因经济窘因而开卡车谋生的盖里,当年求学时半工半读的皮亚诺及不会成功。还有就是努维尔,人们将他未能实现的方案进行了一次汇总,其数量非常惊人,说明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也是无法做一名建筑师的,如果没有这样超乎常人的毅力,他们也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世界设计水准和事业颠峰。而如果没有理想,他们便不会对艰难困苦甘之如饴。而为了实现建筑的理想,必须克服重重的困难。进入社会开始建筑工作以后,我们大部分时间会被杂务所缠绕,从而失去理想。也失去了创造曲乐趣和力量。为了不会这样,关键的办法,也是惟一的办法就是看你是否从心底里热爱建筑。这些建筑师尽管年龄和国家不尽相同,建筑风格也迥然不同。但让人强烈感受到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从心底迸发出的对建筑的热爱。

旅行

其次应该多外出旅行以增加阅历,应该多接触建筑实际建造和材料使用以克服当今信息时代与物质时空的疏离。旅行能将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每天都能够看到历史的重要性。每次我们在看那些建筑的时候,我想我们有时候没有必要去设计这些建筑。但是一定要去学习,必须了解历史。比起那些建筑杂志,应该更多看的是历史书籍,而旅行是比教室中的学习更能开阔自身的方式。

而这些都与我们今天常规的建筑教育有所抵捂,今天新一代的建筑师很少的原因就是建筑教育在保证社会对建筑职业人才需求的同时没有兼容对多元性和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肯定。学生们普遍缺少自由与批判精神,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师生间充分的交流,没有对所接受的知识深深的思考与批判。而那些大师们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可以就课题与老实话进行评论、对话。于是无论他们的年龄怎样增长,身处什么样的位置,都始终保持了一份自由的精神。

那些大师他们很幸运,总能受到那些非常热爱这个专业的人的影响。学生在其中付出的努力,可以通过和老师保持亲密联系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的,也可以从街遗和乡村中学习,具有关于规范和专业概念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所设计的建筑既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同时也是坚定地报于我所生长的国家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非常诚实地对待你所面对的问题和你自己,然后尽可能地去做好。

建筑师都有一个共性,即他们基本上都不看建筑杂志。每个人的才能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发现

自己的能力。现在的建筑系学生受到建筑杂志和评论的很大影响。盖里“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取消了所有送到事务所的建筑杂志。我不会看这些东西,因为它们就像是一场时尚展示,你将会卷入一些与你所作所为无关的事务中。我想我无需它们就发现了这些。对于我来说去发现自己的能力、自身所长才是更重要的。我知道它们是与众不同的,但我不知道它们是否是优秀的。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变得优秀。我所知道的只是我有想法并且想要实现它们如果我只是看着别人在做什么。我就会变得焦虑起来。你不能让自己陷在里面。你必须塑造你自己的空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就像是你的签名。当你写下你的名字的时候,你就能认出你的签名。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而这种性格能反映在你的建筑和作品中。我认为如果你对设计感兴趣,那么你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发现那些属于你自己的语言和词汇。”所以我认为发现最适合你做的事情才是重要的,然后再形成自己的语言。一方面,我们都知道现在旅行变得越来越昂贵和复杂了。但是另一方面要评判一幢建筑的真正方法是进入建筑的内部。去亲自走访这幢建筑。杂志实际上只是一种将建筑信息传递给学生。强调旅行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你可以发现自己兴趣所在,那些使你愉快的地方,那些让你感觉很棒的地方:如果将这些感觉运用到建筑上,我们就会知道白己喜欢怎样一种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地方对我们来说就是很重要、需要去探访的地方。而另一方面.有些建筑和空间会让我们产生惊奇的感觉。这些也是去访问的好地方。因为我们对它们不了解。而这样的探访将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些我们并不了解的东西。

沉思

一天中某个私密宁静的时刻,我们应该有个安静端坐的时刻。宁静时刻是一种反省,我们应保持它,由于信息像炸弹一样,所以要做到达一点是不容易的。这就像一种全天侯的不停息的河流你们应该不时保持洁醒,否则就会吃得太多就不消化了。他们认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应该有有更多的求知欲,我们应该捍卫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用所有的力气去捕捉倦怠。应该保持一定的时间沉静,这就像在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后喝杯水一样,每天至少要有20到40分钟时间一个人呆着。每个人都要试图去理解哪些是重要的东西哪些是不重要的东西这很要紧,另外就是“贪婪”,知识上的贪婪,好奇心是根本基本的。努维尔认为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进行方案设计才是本质性的教育。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提高自我分析的能力,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还有就是观察力,或者说判断力。在设计时我们要判断的是当建筑建成的时候.这栋建筑究竟在现实环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它周围建立了什么样的关系。

最初的教育

我发现好多建筑师在他们小的时候,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建筑或美术,从小就培养了作为建筑建筑所必须的绘画,或对建筑的感觉。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小的时候接触过的东西,对他后来的成长影响重大而深远。因为建筑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我们可以将一些砂子,石头和砖块这样的东西转变成一幢建筑。建筑是一座冰山,其真正可见的是浮在水面上的很少一部分而水面下的才是建筑的主要部分。其中包含了社会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气象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缺少这些建筑是不存在的而小的时候我们正处于“知识好奇”和“社会关注”时期。对知识的接纳能力比较强。

所以必须积累我们的知识自己的根。我觉得我们不要低估我们曾经拥有并可深度挖掘的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史也就是维系我们自己的根脉。有人曾经说,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其习性实际上就已定性,而在他后来的人生中所做的只是对其经历的追根溯源而己。一个人不能忘记你来自何处。你的出生地和那些属于你自己而别人所没有的东西。不要以别人作为自己的样板。必须构筑我们自己,越是年轻的时候,越是要努力增强自我们决断的能力。

保持好奇心

对于年轻建筑师而言发挥自主性以及在做决定时保持自我,充满好奇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要相信别人,不要相信任何人,理解我们自己的自主性是很重要的。不仅只是对我们的朋友,而要对生活和一切的事情好奇。自主性的重要在于它是一种自由,一种创造性的自由。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我们应该自己走,坚持一些东西,并对一切事物好奇。但这还是不够的。要想获得自由必须有一强烈的个性,强烈的自主性。

建造什么,而是为什么建造

最后一点是我自己的感悟,从这本书里我感悟最多的就是建筑师的职责是什么,不是建造什么而是为什么要建造,为谁而建造,它的用途是什么。

佩罗说我想建造一个场所,而不是建筑。“重要的不是建造什么,而是为什么建造”这句话让我深有同感。现在的好多建筑师建筑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一个理念就是要设计漂亮,好看的建筑,对功能不做过多的考虑,只要过得去就行。他们是为建筑而建筑,而忘记了为什么要建造,建筑的目的是什么,建筑供谁使用。有没有必要建造,建筑师亦有他的职责,而且建筑师的职责更大一些,因为一座建筑建成之后,要存在好长时间。

图1安藤忠雄在进行采访图2 正在办公室讨论问题的让-努维尔图3弗兰克·盖里

参考文献

[1] 杨静解读优秀建筑大师——贝律铭文学界 2012.8

[2] 建新黄让·努维尔:扩展现代建筑语汇的建筑大师中华建设 2009.11

[3] 弗兰克·盖里:“毕加索”式的建筑大师房地产导刊 2013.3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匠人精神读后感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匠人精神读后感 第一篇:城市的精神读后感 城市的精神读后感 因为膝盖受伤和后期恢复的需要,不得不搁置了今年所有的旅行计划。但开阔眼界、调养身心、涤荡精神、学习他人之智慧也并不是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以。某种意义上讲,读书其实是一种更便捷、更有效的方式。尤其当作者是一位在某个专业领域有建树的领军人时,通过他的视野来解读这个世界,又何乐而不为呢? 《城市的精神》是两位外籍政治哲学家贝淡宁和艾维纳合着的一本深度解读城市精神内核的书。两位作者都是外籍身份的中国大学教授,都有着在世界各地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作者对书中提及的城市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征都有着准确的描述和细致的考察,向读者展现了世界众多大城市及其居民表达出的自身的独特习性和价值观。整卷翻完,受益良多。 书中,作者选取了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牛津、柏林、巴黎、纽约共九个城市进行深入解读,这几个城市无一例外的在某一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鲜明的特点,如柏林——宽容、巴黎——浪漫、北京——政治、纽约——抱负。作者对城市的建筑和物质外观着墨很少(点到为止),也没有宏大叙事的行政精神,而是着力体现自治的、自由与自我的自下而上

的市民精神,一种真正的城市精神。笔者在感慨作者视野思维宽广深刻的同时,也不禁对以往自己对一些城市的肤浅认知而深感惭愧。 比如巴黎。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与其他任何城市相比,巴黎更是一个充满浪漫梦想的城市。只是,我们解读“浪漫”,巴黎人又解读“浪漫”,两者是否一致?我们对巴黎浪漫的印象或许来自于好莱坞电影中巴黎街头接吻的青年男女、或许来自于巴黎街角的悠闲舒适的咖啡馆、亦或许来自于法国总统的花边新闻。但实际上,受访的巴黎本地人对巴黎的浪漫(好莱坞版本的浪漫)假设充满怀疑甚至敌视。巴黎人的浪漫精神体现在:他们看待日常生活的途径是贬低物质享受,赞美英雄的个人主义,尊重传统而非消费主义,尊重道德而不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思考,将反正统思想的态度理想化,不怎么关心表面的社会地位。在巴黎,讨论金钱或社会地位等话题是令人反感的;卢梭对摆脱社会规范束缚的个人自我的理想化和对现代文明的压迫和不平等的攻击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关键主题;一位在巴黎出生并成长的中国古典政治学者远离巴黎后最想念的是巴黎的思想生活、对话和娱乐;在巴黎,观点变成了理想,任务变成了让现实适应理想,而不是让理想适应现实。 比如柏林。如今的柏林,作为德国的艺术、文化和自由中心的声誉日隆,除了成为文化中心外,柏林一直在进行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迷人工程。这些工程包括建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反犹运

建筑十书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建筑十书读书心得 篇一:《建筑十书》读后感 《建筑十书》读书心得 ——读第一书有感《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因而是学习外国建筑史重要的一本课外拓展书籍,本篇文(:建筑十书读书心得)章就谈谈我阅读《建筑十书》第一书的一些心得与感悟。 《建筑十书》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其中第一书主要介绍了作为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建筑的构成,建筑学的部门,建筑的选址,城墙的基础和塔楼的建造方法,城内建筑的划分以及简单介绍了神庙的划分这七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前三个方面的内容使我受益最深。 一、建筑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到底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维 特鲁威阐述了他的观点,一个建筑师首先应该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建筑师要具备多学科的

知识和种种技艺。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联系,通过它利用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需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理论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 建筑师必须是一个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他认为只懂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根本不够,还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建筑师同样都是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就不仅精通建筑,而且还是伟大的美术家、雕塑家,正因为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建筑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表示,希望大家除了知道他是一个建筑师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等名作都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流派密切相关。 要精通这么多的学问,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甚至会觉 得高不可攀。然而,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联系贯通之处,就容易相信这是可能实现的。”维特鲁威还把“全部学问”

《城市建设艺术》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一)生平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奥地利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他于1889年出版《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当时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而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几乎为零,壮观的纪念性建筑往往屹立在缺乏构思的、尴尬别扭的环境之中,该书批评了当时在城市设计中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模式,认真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努力探索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他非常强调城市空间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二)影响 他的这些理论都是从大量分析中世纪欧洲城镇的实例中总结出来的,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了“城市的艺术”(Civic Art)这一专门领域。对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的“有机生长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外许多近现代城市设计著作如《城市艺术》(Civic Arts)、《城镇设计》(Town Design)、《城市空间》(Urban Space)等都引用他的论述。英国建筑师吉伯德设计哈罗新城时,不能不说是受到西特的城市艺术学说的影响。” (三)地位 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在西方规划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常常将西特和他的这本书与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开端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西特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第一人,将此书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是不为过誉的。” 二、历史背景 西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总结出这些街道和广场的特点:以人为基本出发点,提供了大量宜人尺度的公共空间,人们乐于在户外交流、活动。而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发展,城市不再以人为基准点而是汽车,快速路为设计原则。而当时建筑的内部变得日益舒适,从而使人们失去了对在外部空间中进行露天活动的欲望,导致许多人不愿意外出活动。他针对这一现状并结合中世纪的城市原则,归纳出适应当时条件的城市建设艺术原则,提出了一条在城市内形成一种具有文化和情感刺激的室外生活环境的美学途径,同时也奠定了建筑应是反映时代条件的有机的城市形态环境的一部分,注重城市空间形态与形体的设计。 西特认为:如果我们能得到一些建筑物间的开敞空间,步行者就会从漫长的隧道式的街道中得到解脱,小的开敞广场就能使朝向他们的建筑物与之产生一定的关系,这些室外空间就能提供改善了的外观,以及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物中的占有者提供阳光和空气。 三、文章核心内容 本书作者在研究中世纪广场和城市平面的基础上找寻它们美的因素,然后总结一些原则,这些原则被人理解后,就在实际中加以利用。 (一)建筑物、纪念物及公共广场之间的关系 在中世纪,重要的建筑物往往集中于一个地方并有喷泉、纪念物和雕塑的装饰。这一形象能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并能在内心深处得到共鸣。广场和其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广场都有适当的比例,装饰广场的雕塑等与广场的比例是在一个体系内的,两者相辅相成,整合出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宜人空间,吸引的大量市民的参与。而当时西特所生活的环境却是另一番景象。各个重要的建筑松散地布置着,广场和其周围的建筑缺乏联系,公共广场也游离于这一整体之外,充其量只是一些停靠机动车的地方,不再有人的参与,严格意义上可以说:“广场已经‘死去’。”此外、广场的比例也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建筑史读后感

读《安藤忠雄》有感 院系: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城市规划111 姓名:莫刘杰 学号:20110634108

安藤忠雄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他从事建筑行业的心路历程,有些东西现在的我也许还无法体会,但我深深地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本很励志的书,也帮助我从某些疑惑中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实在获益匪浅。 本人本来就对这个专业有着极浓的兴趣,在和朋友聊天时,我就经常谈到我们专业的有关内容,就在去年,我一个同学听着我的聊天,逐渐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转专业转了过来。读这本书时,自己也一直在被他的经历和精神所打动,让我不自觉的在想建筑师是否也必须具备他这样执着、严谨的态度.下面简介一下他的经历。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 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69 年在故乡大阪的梅田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 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像引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像一首诗歌,一句哲言,它们拥有撼动人的力量,却不是因为它们拥有更高级的语言,而是它们直指人们精神的最本源,带给人们不可想象的变革”,这让我觉得我们设计的建筑应该具有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设计建筑的中心,所有的形式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而产生的,而设计的每个不同的单体建筑都会有不同的想要表达的中心精神。但是大师可以在他设计的建筑中找到共同的特点,这是他独特的处理“精神与表达”方法,这也是他的特色。像安藤忠雄的特色其实就是源于日本的文化,继承和发展日本的文化,但是现在的中国建筑好像很多都只是学到国外建筑的皮毛-----形式,而实际上真正的宝藏就在我们的脚下,只要我们认真的感受中国自身的文化,就能创造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这样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再看看安藤建筑中的日本精神,“他们认为‘光与影’的黑白世界,或者是空间里被称为‘无’及‘间’(物体与物体、事情与事情、空间乃至时间之间的间隔)的日本美学,暗藏在清水混泥土所刻划出来的简朴空间中”,的确,安藤建筑中光影、间隔是他建筑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其实是源于日本的精神的。“在事物之间的空白中发现意涵的‘间’的美学,以及遵守秩序等祖辈传承下来的日本情怀”我想着就是安腾找到的日本文化吧。 他认为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要素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以共同呈现富有诗意的空间境界。安藤忠雄在设计中着意将自然界的多种要素如光、影、风、雨、草、木、水流等引入建筑之中,给建筑物带来生机和诗意。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将这种理念灌输到他的建筑中,用建筑去提炼自然,让人在他的纯粹构成中,通过光影摇曳、风雨变幻就能判定时间与自然的存在和变化。在引入自然要素的建筑设计中,以他的教堂建筑表现最为明显,比较典型的有光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城市建筑学》这本书1966年发表,到1982年第三版再版,随后译成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和法语。1982年译成英语,1987年艾森曼主持再版。《城市建筑学》,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是建筑,其实是城市。这里的建筑不仅包括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和城市的视觉形象,还包括城市的建造过程。这本书包括3版的序言、绪论与四个章节。阅读过程中感觉此书的内容略显晦涩,不太好理解,读完整本书以后再看序言比较有帮助。 作者简介:阿尔多罗西,理论家、创作者、艺术家、教师兼建筑师,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以至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声望。199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代表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威尼斯水上剧院,圣卡罗公墓等。 《城市建筑学》,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只是建筑,其实说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发展本身,城市中的建筑的自主性问题,城市中的建筑学自身的发展。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

一、城市建筑体的结构主要内容摘录: 因为,城市建筑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能使人们会到下面的重要议题上来:个性、场所、设计和记忆。——《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1节城市作为人造的产品自身的建筑构成,所有那些真正转变了自然的作品构成。——《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3节 第一部分中强调形式感染我们,同时又赋予城市以结构,想象力和几何几亿是城市建筑物的典型特征,强调类型对于城市的意义,但试想如果城市的每一栋建筑物都具有各自的类型都具有一种纪念性,那城市真的还有意思吗?这时的城市是否又回归平庸呢?罗西指出与城市建筑体相关的主要问题: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否真的去评价城市的时候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虽然在时间的向度里,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在这一部分罗西阐述了类型学的观点。多数关于城市的描述集中在其形式方面,城市建筑体虽然只能是城市的某一方面,但却是讨论问题最为具体的实际出发点。每个城市建筑体都有其独特性,其特性取决于什么?更多取决于形式而不是材料,更取决于其在时空中发展出来的复杂属性。新建的建筑就因

外部空间设计 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书籍介绍: 名称:外部空间设计 作者:芦原义信 出版日期:1985年3月 作者简介: 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五十年代以来,他设计了各种类型建筑作品公达一百余例,其中不少作品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译者认为:“本书既包含着空间论,也包含着方法论。作者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有创造性的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 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等一系列颇有启发的概念。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因此,此书不仅可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 芦原义信的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街道美学》、《建筑空间的魅力》、《续街道美学》等。 主要内容与思考: 全书分为四章,从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到要素、设计手法以及空间秩序的建立四个部分由浅入深、并附加大量实例来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讲解,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有趣,可读性极强,很容易让读者在初学知识概念的同时得出共识。现如下分章节具体介绍: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由空间概念入手: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有此认为限定空间的三要素为:地板、墙壁、天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柴彦威著)笔记几点 前言:这本书,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城市地理学思想史的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就是科学研究的武器。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研究城市地理问题的方法论。在我国,城市地 理学的研究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所以我们了解到的很多关于城市 地理学的思想史是舶来品。我所熟悉的时间地理学,后现代主义以 及芝加哥学派,人本主义的城市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我总感觉这样 的思想下提出来的城市模型在我们国家存在吗?理论和我的认识有 一定的出入(也可能是我知道的太少,观察的太少)。 本书,我主要从几个经典的学派整理出笔记,并对一些我感兴趣的 城市地理学方面很出色的大家做了简单的了解。读完此书,还是颇 有感触,“是人创造了城市,还是城市创造了人”,是本可以提高自 身地理素养的书。 关于学派的笔记 (一):经验主义及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 就经验主义的方法论而言,经验主义方法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 统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观察,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进而得出结论。二是强调归纳与综合。 经验主义来源于17世纪英国人洛克的系统性阐述。洛克主张,人的心志本是空白的表格,后来其经验足迹在上面。经验主义否定了人 拥有与生俱来的观点或不用借由经验就可以获得知识。经验主义者 观点,由感受得到的经验,必须经过适当的归纳或是演绎,才能铸 成知识。经验主义的两个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部分认为,意识的技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冠能是内在的能力,后者认为,意念的内容和整过过程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内部能力,而只能习得而来。 经验主义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一是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 模式归纳,例如,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芝加哥学派以美国大城市为例,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做出大量描述性分析,将现实的城市 社会空间结构归纳为抽象的空间结构。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 主义研究,其中约翰斯顿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主义研究在城市 地理学中应用为典型案例。三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经验主义,雅

建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对于一名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 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上问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住。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这适用的问题。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具有独特的美。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外的建筑历史和建筑特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为主要结构。(四)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这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五)举折,举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 (七)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交往与空间读书报告

《交往与空间》读书报告 城规0701 10宋雨珈12魏妤静作者简介: 扬·盖尔(Jan Gehl),1936年生,建筑师、丹麦皇家艺术 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高级讲师。扬·盖尔先生曾在爱丁 堡、维尔纽斯、奥斯陆、多伦多、卡尔加里、墨尔本、珀斯、伯 克利、圣何塞、瓜达拉哈拉、北京、长沙、东京等地的大学讲学, 并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远东地区进行设计咨询。他出版的 著作包括《新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哥本哈根1996》等,并获伊德拉(Edra)场地研究奖。为表彰他对城镇规划的杰出贡献,国际建筑师联盟向扬·盖尔先生颁发了帕特里克·阿伯克罗姆比(sir Patrick Abercrombie)奖,爱丁堡的海里亚特一瓦特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时代背景: 本书最早于1971年出版,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影响。尽管在该书出版时人文价值的积极支持者还为数不多,但几十年间,建筑师以及其他人士对于扬·盖尔所苦心维护的这些价值越来越感兴趣并且重视。 先后被译成英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捷克文等多种文字,并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著名建筑师拉尔夫·厄斯金(Ralph Erskine)称本书为“有特殊重要性的著作”,他表示,本书对所有专修或者是涉猎建筑学和社区建设的学生来说,无论他们的年纪和背景如何,阅历长短,都是一部经典的著作。 目录框架: 第一章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 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 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 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的质量 户外活动与建筑取向 当代社会状态下的室外空间生活 第二章规划的先决条件 社会关系与建筑布局 知觉、交流与尺度 室外空间的生活——一种过程 第三章集中或分散:城市与小区规划 集中或分散 综合或分解 吸引或排斥 开放或封闭 第四章步行空间·逗留场所·细部规划 步行空间——逗留场所 步行 驻足停留 小坐 观看、聆听与交谈 各方面宜人的场所 柔性边界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姓名:学号:13131008 班级:城规A班 在学习《建筑初步》这门课程之后,对建筑的了解也慢慢的加多,也有较大的兴趣想要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筑的内容。因为是城规专业的缘故,所以在对建筑的认识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会跟城市联系起来。最后,我选择了《城市建筑学》这本书来读,想要对城市建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之前,我是看过了书的简介,和作者的简历,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与我们学习的专业联系也很紧密。 《城市建筑学》这本书是作者阿尔多·罗西在1966年发表。这本书在当代建筑理论界引起过巨大反响。罗西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头人,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城市建筑学》是建筑和城市理论相结合的一部重要著作,深受建筑师和设计师欢迎的一部理论论著。罗西在本书中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和形式。在书的前言中得知作者的成就如此多,于是,我也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本书将为我国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提供许多启发和教益,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发等专业很实用和具有极好参考借鉴价值的图书和教学参考书。所以我更加确定了,我选读的这本书将会让我受益良多,更加适合我的专业需要。 《城市建筑学》这本书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由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

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在正文中,罗西有很多句子是在说城市是具有很多建筑才有的特征的,比如城市和建筑一样,都是“人的构筑物”、是“一个艺术品”,是“一个整体”、是“由几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的”、是“一个建造的过程”、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积累人的痕迹和记忆的”,等等。罗西在很多地方都给人感觉是想好好阐述一下这些城市具有的“建筑性”的。所以,我想建筑的集合就是城市吧,即使现在有在上城市原理这门课程,但是对城市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到底怎样建筑集合拆能称作建筑?不过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好像觉得城市的定义有那么的了解了一些。城市必须被理解为建筑,不仅是所有建筑物的总合,而且是一个历时的建造。我们在研究中描述城市的形式,其形式由一切实存的社会事实和经验所规定,建筑又是形式的具体显现。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罗西降到城市的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去评价城市的时候怎么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功能,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但是罗西却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建筑学本身,去更深层次的分析城市建筑特征及其复杂的美学意图和需求。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以建筑美学对一个城市的底蕴起着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在罗西的哲理中,建筑类型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种生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我们初识建筑的时候,能够了解到英雄级大师级人物的经历对我们也是一种正确的导向,不至于让我们在茫茫求学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对大多数建筑工作者来说,二十岁正是求学的年龄。而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恰恰是今后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我们的二十岁,也正是所选择事业的起点,解那些大师在20岁——这个与我们年龄相仿时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我更是对大师们的思想,经历,人生的道理,学术的哲学深深折服。也深深了解到了要成为一名杰出建筑师必备的素质修养。这也给正处于摸索中的我指明了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一)对建筑诚挚的热爱 作为一名建筑业的同学,也是致力于在建筑事业中有长足发展的追求者,对建筑自然要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热爱,如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看书中的大师们,不管是出身建筑世家的皮亚诺,还是平民草根成就卓越的贝聿铭,都怀揣着对建筑深深地热爱。 在进入CAUP前,填写高考志愿时确实有过迷茫,有过犹豫。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济建筑。到而今,想起当时做出的决定,也从未后悔,甚至于感到非常幸运。建筑是一门涵盖门类非常广的专业,而且它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培养不断地激发一个人最本真的创造性,从而使得自己的思想不再受原理概念的束缚,这一点至今深深吸引着我。不仅如此,建筑学同时也一直在探讨着一个人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世界最本质的理解。在各种高端的理论当中也从不乏艺术气息。我爱上了建筑,它的魅力在于并不在于一个建筑本身的构成外形,而在于它表达的思想,传达的信息,以及给人的启示甚至是震撼。这没一样都这的人深深地思考和反思。 (二)从事建筑事业的纯粹性 看《建筑师的二十岁》,了解到大师们的生活并非开始都风光无限。贝聿铭曾漂洋过海,在异域的文化中苦苦挣扎着前行;弗兰克盖里由于家境窘迫做过卡车司机,上过夜校……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阻止他们在建筑道路上的脚步。之所以成就卓越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建筑。 在我的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种人,为了金钱走上了建筑的道路。我想这样的人今后的路会越走越窄,不会有长足的发展。他们的思想被物质的欲望紧紧束缚,不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芦原义信(1918 —2003)是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设计代表作包括东京驹泽体育馆、银座SONY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大学御殿下纪念堂、东京艺术大剧院等。1960年起,他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观点。 结合书中的内容,就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以及空间秩序三个方面的理论总结此书读后感,并适当加以案例分析。 一、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及要素 作者在定义外部空间时说,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有意义的空间。在设计师看来,由于这个空间是建筑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比如以意大利锡耶纳小城为例,坎波广场约是100*140平方米的空间,周围建筑以五六层居多,其中有9个三角形铺装形成的扇形广场,周围有石柱。周围建筑的外墙,在举行赛马时反转成比赛场地的内侧,围合出来广场空间。在这里,除了没有屋顶,我们是看不出来房屋内外的区别的。西方城市中的广场就像家庭单元中的起居室一样,广场、街道就是意大利人的生活场所,是城市的客厅。

建筑空间可以分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空间就是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消极空间则是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对对象A,把包围他的空间B作为充实的内容考虑时,B对A就是积极空间;相反,当包围A的空间是自然非人工意图的空间时,B就是A 的消极空间。例如,西方油画中,背景经常是用颜料涂满的,可以将背景视为积极空间。东方的水墨画,背景不一定上色,空白是无限的,扩散的,所以背景是消极空间。如果A是纪念碑或者雕塑等中心性强的物体,放在空旷的无限延伸的自然环境中,周围就可以看做消极空间。如果A是居室中的暖炉等物体,居住空间就是积极空间。 尺度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1°的圆锥。根据海吉曼(Werner Hegemann)与匹兹(Elbert Peets)的《美国维特鲁威城市规划建筑师手册》,如果相距不到建筑高度(H)2倍的距离(D),就不能看到建筑整体。亦即tgθ1=1/2,仰角θ1≈27°。若从看单幢建筑进而为看一群建筑时,一般认为距离为D=3H,亦即tgθ2=1/3,仰角θ2≈18°。在外部空间设计时,D/H=1、2、3······这些数据到底用哪一个呢?以D/H=1为界限,当比1大时,建筑成远离感;比1小时,则是近迫感。等于1时,建筑高度与间距有匀称的感觉。当D/H>4相互之间的影响比较薄弱。其中1、2、3是较广泛运用的。广场的宽度最小尺寸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不超过其高度的2倍,即1<=D/H<=2。因为当D/H<1时,广场成了建筑间干扰过强的空间,D/H>2时,建筑过于分离,广场封闭性不够。根据这些理论,作者提出两条假设。第一假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篇一:建筑读书笔记】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书笔记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 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名 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 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 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 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造型艺术之一。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 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 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 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 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 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 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院、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 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 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 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 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从美感要求。”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 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 美的感受。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 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历代建筑 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 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族群、单体建筑一级 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近现代中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环境与艺术读书笔记

环境与艺术 环境与科学3班高羿展20095597 “人类是地球的癌细胞,走到哪里,哪里就拦掉!”这是一句多么可怕的話,人类为了生存,概房子遮风避雨则砍树,求温饱披衣饮食则狩猎,将大自然资源掠取,环境破坏,于是人的聚集处逐渐出现了疮痍,冰箱癌细胞一样的蔓延。癌细胞要治疗,否则地球终将毁灭,于是有了“环境”与“环境艺术”之说。 1、何谓环境 何谓“环境”,环境一语好似熟悉,又不甚清楚。 《辞海》或《辞源》的解释:“(1)周围的境界,(2)人体周围接触事物的状态。”简言之,即你我生活周遭所存在的人、事、物都称之为环境。其并衍生出校园环境、都市环境、生态环境等不同类别的环境。 《环境与艺术》一书,将存在于人类的环境区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 自然环境指地表物质,如大气、岩石、水、土壤和生物。社会环境也可称为人为环境,虽然人是自然环境生物之一,但人的聚落形成社会,而人的社会活动影响自然,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加与扩大,地球无处不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人为环境。 人运用其聪明才智,从愚昧时期的恐惧自然,如打雷闪电,以为有雷公电神,因而崇拜自然,拜雷公拜电神;到了解其为大自然的物理现象后,转而思考将雷电使用到人类生活,照亮黑夜。当人类成功地改造了自然,于是开始产生「人是自然的主人,人能主宰一切」的思想,自负地忽视了人类原本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加上工业化的生产,制造污染,破坏环境,导致地球暖化、臭氧层破洞、下酸雨等,大自然的物种开始一个个消失。当人类醒悟到每一个物种的消失,就是失去一种珍贵的美的时候,赶紧回过头来寻找环境美的本质。 2、环境美的本质 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若以人的审美观点视之,自然环境有美丑,人为环境亦有美丑;美的自然环境与美的人为环境相结合,并不见得可以得到美的整体环境,美的整体环境在于两者的结合其相处和谐统一。如同俊男美女并不一定是天作之合,重要的还在于两人的和谐相处,互谅互爱,才能臻至婚姻之美。 所以环境美的真正本质,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不当地球的癌细胞,人的聚落形成的人为环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祇和平相处,还互相滋润,并相得益彰,生态平衡,互持互助,和乐融融。 生态平衡之意,并非对生物不能猎取,而是不得赶尽杀绝。埃及亚斯文水库的兴建,为了工业的发电也为了农业的耕地使尼罗河不再泛滥,原意甚佳;然而数年之后,河流静止,血吸虫与疟蚊肆虐,富饶的河口三角洲因不再有水流冲去土壤盐分,终成盐渍土不能耕作;出海口处的地中海,也因得不到盐分与养分,浮游生物大量减少;相对地沙丁鱼因吃不到浮游生物,而从建水坝前年获量一万五千吨,到现在几乎捕不到鱼;渔民因捕不到鱼,而生活拮据。 长江三峡水坝的兴建,也是不记取历史的生态教训的例子;人定不能胜天,人的对抗大自然,必得大自然的反扑。为什么孔子说天命不可抗拒,为什么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为什么庄子总是强调顺其自然,深思哲理,不外乎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哲学主张的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天人合一乃是环境美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生态平衡,是环境美的真正本质。 3、何谓环境艺术 人因聚落形成的院落、村落,或城市,如何选址择地在大自然环境当中,使天人合一,如何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建筑十书》 简介 《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 一、建筑的构成 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 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 适于均衡的比例。这是由量——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 建筑物。布置的式样——希腊人称做伊得埃——就是平面图、立面图、 透视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 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但对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 调而优美。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 造价。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对于业主或使用、或显示财产富饶、或拥有 雄辩声誉要建造各不相同的房屋的情况。一般来说,建筑的经营都必 须做得对各自的业主适用。 二、建筑学的部门 1、建筑学的内容是三项:建造房屋;制作日晷;制造机械。 2、建造房屋分为两项:筑城和在公用场地上建造公共建筑物;建造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