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及蓝绿藻二合一在线监测仪验收方案

叶绿素及蓝绿藻二合一在线监测仪验收方案
叶绿素及蓝绿藻二合一在线监测仪验收方案

产品名称:叶绿素在线监测仪

型号:TETHYS400

量程:0-400ug/L

检验项目:

(1)重复性

(2)准确度

(3)直线性

(4)最低检出限

标准样品:叶绿素a标准样品,蓝绿藻标准样品(推荐使用荧光藻蓝蛋白标准提取样品);

零点校正液:测试叶绿素a时推荐使用50%乙醇溶液作为零点校正液(也可使用重蒸馏水),测试蓝绿藻时使用重蒸馏水作为零点校正液。

量程校正液:使用80%F.S标准溶液。

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在(5~35)℃之间,试验期间的温度变化在±5℃以内。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在85%下。

大气压:在(95~106)kPa压力下,其变化幅度在5%以内。

电源电压:(220±22)VAC。

电源频率:(50±0.5)Hz。

现场测试时,确保无外界强光直射仪器。

一、仪器现场调试方案:

1、实验准备

实验器具:1L棕色容量瓶,量筒,漏斗,1L试剂瓶,天平,洗瓶、药匙试剂:叶绿素a标准样品、荧光藻蓝蛋白标准样品

溶剂:95%乙醇溶液、去离子水(或者重蒸馏水),5%硫酸溶液

50%乙醇溶液准备:在1L试剂瓶中加入95%乙醇溶液500ml,在加入500ml 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标准样品的准备

叶绿素a标准试剂推荐使用由“和光纯业株式会社”出品的,标准试剂在运输过程中做好低温贮藏和避光措施。

蓝绿藻采用的是激发波长为590nm,发射波长为650nm左右的单一波长的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由于现行国家对水中蓝绿藻的测量没有任何标准,所以截止到本公司制定此企业标准为止,暂无用于测量水中蓝绿藻的标准物质。通过本公司实验测试后,使用藻蓝蛋白的荧光特性符合试验要求。

藻蓝蛋白(C-PC)晶体是从螺旋藻中分离纯化的,为具强烈荧光的蓝色冻干粉末能发出强烈的荧光,具有很好的吸光性能和很高的量子产率,在可见光谱区有很宽的激发及发射范围。

藻蓝蛋白晶体在4℃可稳定保存一年。不能冷冻。根据郎伯-比尔定律:

C = K * F

式中: C —荧光物质浓度;

K —物质荧光系数;

F —荧光强度。

K一般为常数,可见,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浓度呈正比,所以仪器测定的蓝绿藻浓度及与荧光强度成正比,因此校正仪器本身实际是校正仪器测定荧光物质荧光强度的过程。

3、标准溶液的配置

3.1 叶绿素a标准溶液的配置

将冰冻存放的10mg叶绿素A标准物晶体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移至5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95%的乙醇溶液稀释刻度、捣匀。存放于-20℃的冰箱中。此储备液叶绿素a的浓度为20mg/L。(叶绿素a由“和光纯业株式会社”出品)。调试液的配制:(在对叶绿素a溶液进行稀释配置时乙醇溶液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高)

①空白溶液(用于仪表调零)50﹪乙醇溶液或者用二次蒸馏水;

②80ug/L的叶绿素a溶液:取上述浓度为20mg/L的溶液4.0mL,于10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50﹪乙醇溶液稀至刻度、摇匀。

③200ug/L的叶绿素a溶液:取上述浓度为20mg/L的溶液10.0mL,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④320ug/L的叶绿素a溶液:取上述浓度为20mg/L的溶液16.0mL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⑤400ug/L的叶绿素a溶液:取上述浓度为20mg/L的溶液20.0mL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⑥50ug/L的叶绿素a溶液:取上述浓度为20mg/L 的溶液0.25mL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深色的容量瓶中贮存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溶液应避光、低温、密封保存。稀释的标准溶液应现用现配。浓溶液储存在-20℃的密闭环境下有效期时间为半年。

3.2 蓝绿藻标准溶液的配置

将干燥存放的50mg荧光藻蓝蛋白标准物晶体用蒸馏水溶解并定量移至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时储备液的浓度为50mg/L。(荧光藻蓝蛋白由“美国sigma aldrich公司”出品)

调试液的配制:

①空白溶液(用于仪表调零):蒸馏水

②5mg/L的藻蓝蛋白溶液:取上述浓度为50mg/L的溶液100mL于1000mL 棕色试剂瓶中,加900mL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③10mg/L的藻蓝蛋白溶液:取上述浓度为50mg/L的溶液200mL于1000mL 棕色试剂瓶中,加800mL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④15mg/L的藻蓝蛋白溶液:取上述浓度为50mg/L的溶液300mL于1000mL 棕色试剂瓶中,加700mL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⑤20mg/L的藻蓝蛋白溶液:取上述浓度为50mg/L的溶液400mL于1000mL 棕色试剂瓶中,加600mL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荧光藻蓝蛋白储备液和调试液应现用现配,配制在1000mL棕色试剂瓶中。

4、仪器调试

仪器出厂前已经过性能测试并合格,现场本公司售后调试工程师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仪器的二次调校:

4.1 叶绿素a测量通道的调校

1)首先通入5%的稀硫酸清洗仪器流通池,仪器清洗完毕后(如果清洗不干净可换用10%的稀硫酸溶液),通入二次蒸馏水对仪器进行调零。

2)调零稳定后,可以通入浓度为320ug/L叶绿素a标准样品溶液,进行手动测量,计算其测量值是否在仪器性能指标范围内,如果在范围内则无需在对仪器进行线性调校。

3)对仪器进行多点调校。依次通入浓度为80ug/L、200 ug/L、320 ug/L、400ug/L 的叶绿素a标准样品溶液进行手动测量,在仪器线性调校界面输入每种浓度的测量平均值,及完成仪器的线性调校(可以根据现场要求增加不同的浓度点)。

4)仪器线性调校完毕后,通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线性验证。

4.2 蓝绿藻测量通道的调校

1)首先通入5%的稀硫酸清洗仪器流通池,仪器清洗完毕后(如果清洗不干净可换用10%的稀硫酸溶液),通入二次蒸馏水对仪器进行调零。

2)调零稳定后,可以通入浓度为15mg/L藻蓝蛋白标准样品溶液,进行手动测量,计算其测量值是否在仪器性能指标范围内,如果在范围内则无需在对仪器进行线性调校。

3)对仪器进行多点调校。依次通入浓度为5mg/L、10 mg/L、15mg/L、20mg/L 的藻蓝蛋白标准样品溶液进行手动测量,在仪器线性调校界面输入每种浓度的测量平均值,及完成仪器的线性调校(可以根据现场要求增加不同的浓度点)。

4)仪器线性调校完毕后,通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线性验证。

当两个测量通道都验证合格并测量稳定后,即可对仪器进行性能测试试验。

二、仪器性能测试

1、叶绿素a测量性能测试

考虑到叶绿素a溶液的不稳定性,推荐在仪器现场调试正常完毕后,立即用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性能试验。

1.1 准确度(示值误差)

单参数零点和量程校正后,分别用满量程80ug/L、320ug/L浓度工作标准溶液与空白溶液进行连续交替三次测量,计算每次测量的浓度平均值。求出每次平均值与对应标准液的浓度之差相对于标准溶液的百分率。

1.2 直线性

依次测量下面表1中的各质量浓度叶绿素a标准溶液。

表1 叶绿素a标准溶液

分别对表1中4种质量浓度工作标准溶液与空白溶液进行连续交替三次测量,计算每次测量值的平均值。用最小二乘法对4种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测量平均值进行处理,得到线性相关系数γ,即为测量线性的检定结果。

1.3 重复性::

测定零点校正液6次,将各次显示值的平均值作为零值。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量程校正液 6 次,将各次测定值扣除零值后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s c:

1)

( Sc 2

1

--

=

-=

n

c

c

i

n

i

式中:i c为第i次显示值(i=1、2、3 …6),n=6;

再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

100

RSD(%)?

=

c

Sc

1.4 最低检出限

选取质量浓度为50ug/L 叶绿素a标准溶液。对空白溶液与标准溶液进行连续交替11次测量。如果在测量中,有1次数据确认是由外界干扰或操作引起的粗大误差,应将该次数据剔除。

由下式计算每次测量的荧光强度:

C

i = C

i1

– C

i0

(2)

式中:C

i1

—标准溶液的测试值;

C i0— 空白溶液的测试值。

测量值的平均值为: ∑==n i i C n C 1

1 (3) 式中:n — 测量次数。

检出极限指二倍于标准偏差读数的物质浓度。用符号DL 来表示; )/(2L ug s C

c DL ?= (4) 式中:C — 11次测量的平均值;

c — 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

s —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2、蓝绿藻测量性能测试

2.1 准确度(示值误差)

单参数零点和量程校正后,分别用满量程5mg/L 、15ug/L 浓度藻蓝蛋白工作标准溶液与空白溶液进行连续交替三次测量,计算每次测量的浓度平均值。求出每次平均值与对应标准液的浓度之差相对于标准溶液的百分率。

2.2 直线性

依次测量下面表1中的各质量浓度藻蓝蛋白标准溶液。

表2 藻蓝蛋白标准溶液

分别对表2中4种质量浓度工作标准溶液与空白溶液进行连续交替三次测量,计算每次测量平均值。用最小二乘法对4种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测量平均值进行处理,得到线行相关系数γ,即为测量线性的检定结果。

2.3 重复性::

测定零点校正液6次,将各次显示值的平均值作为零值。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15mg/L 的藻蓝蛋白标准样品溶液 6 次,将各次测定值扣除零值后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s c :

1)(Sc 2

1--=-

=∑n c c i n i 式中:i c 为第i 次显示值(i=1、2、3 …6),n=6;

再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

%100RSD(%)?=c Sc

三、现场对比实验:

由于叶绿素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所以在做现场水样对比试验时,务必按照下列方案实施。

对比实验条件:

环境温度:在(5~35)℃之间,试验期间的温度变化在±2℃以内。最好选择在一个固定时间段进行对比实验。

电源电压:(220±22)VAC ;电源频率:(50±0.5)Hz 。(电气环境稳定) 现场测试时,确保无外界强光直射仪器,对比实验时,确保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天气情况下进行。

对比实验方案:

多取一些现场水,取出一部分作为现场水样,剩余水作为储备样品,并做好储备样品的遮光、恒温措施;将水样在国家标准实验室进行化验(用棕色瓶盛装水样,且水样在运输过程中做好恒温措施),检验出水样中叶绿素A 的实际浓度值(作为标准值)。将剩下的部分水分别稀释1倍、2倍、3倍等。首先用此已知浓度的现场水样校准仪器。

校准完仪器后,连续测量现场储备样品6次,计算出六次测量的平均值,求出该平均值对应标准值之差相对于标准值的百分率,此为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

ΔC =%100?--

S S C C C 式中:ΔC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

-

C ——测量平均值;

C——现场水样实际值。

S

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关于6600于太湖蓝绿藻和叶绿素监测数据的说明关于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提出的“在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中,仪器的测值应该是蓝绿藻高的地方,叶绿素也应该高”。理论上确实这样的,但是从实际情况、仪器测量原理、测量方式都会带来影响。 1首先太湖水华,是由于蓝绿藻引起的,而微囊藻属为蓝藻门一个重要的属,由于其能释放藻毒素而备受关注。在微囊藻属内的不同藻类其叶绿素含量 是不同的,在其不同生长周期其藻类叶绿素含量也是很不同的。比如在由 于氮盐限制藻类进入稳定生长后期和衰亡期,藻细胞颜色会从蓝绿色变成 黄绿色甚至黄色,藻体内叶绿素a含量会大幅降低。 2YSI6600的叶绿素探头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该叶绿素探头发射光波长仅在455-475nm之间,检测光波长660-680nm,和实验室法相比,测量值肯 定会偏低。另外所有的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的仪器均有其难以克服的技术 障碍:a) 荧光法无校准标准;b) 其他荧光物种的干扰;c) 时间因素、温 度因素、细胞结构等等,比如在休息状态的细胞发出的荧光特性比正常状 态的细胞多。 3在苏州阳澄湖上曾经出现过在冬天蓝绿藻值很高的情况,实验室发现该地绿藻很高。对YSI6600仪器,浊度和叶绿素值都会导致蓝绿藻增加,浊 度每增加1NTU蓝绿藻值增加13cells/ml,叶绿素每增加1ug/l蓝绿藻值增 加60cells/ml。而且如果蓝绿藻和叶绿素探头同时在蓝绿藻种群优势区中 使用,由于含每单位叶绿素的蓝绿藻荧光特性会弱于其他种类的浮游藻 类或植物,这也会导致叶绿素值偏低,而蓝绿藻偏高。叶绿素和蓝绿藻 探头同时使用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整个水体不同藻类的特性,种群信 息及叶绿素和蓝绿藻比率等。 4YSI提供给客户最纯正的数据,即使存在上述浊度以及叶绿素对蓝绿藻的影响,YSI亦未修改数据。 5在实际应用中,在苏州和无锡环境监测中心都出现过常州站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叶绿素在水体中分布并不均匀,单点单数据的测量

继电保护测试仪检验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4549058.html, 继电保护测试仪检验报告 DEJB-H全自动继电保护测试仪是鼎升电力早期根据现场继电保护的测试要求以及GB7261-2008,DL/T995- 2006标准支持,研发的一款全自动智能化继电保护校验测试仪。 全自动继电保护测试仪采用单片微机技术,由自动同期数字毫秒表,逻辑控制单元,多功能数显单元,高精度数据采集及处理单元,电流、电压输出单元,继保测试仪具有过载及超量程保护单元部分组成,自动显示打印,测试过程中只需正确接好测试线,便可自动测试,整机精度≤1%是校验继电保护装置理想的测试仪。 技术参数 1.交流电压输出: 0~250V连续可调,最大输出容量600VA,过量程保护260V,误差为±1% 2.交流电流输出: 0~50A,0~100A连续可调,误差为±1% 0~50A时,开路电压5V 0~100A时,开路电压10V。过载保护动作电流120A 3.直流电压输出: 0~250V连续可调,最大电流2A,过量程保护260V,过载保护动作电流 2.1A±5%。误差为±1% 4.直流电流输出 0~200mA 0~5 A连续可调,误差为±1% 0~200mA时,开路电压48V,过载保护动作电流230mA 0~5A时,开路电压24V,过载保护动作电流5.2A 5.直流电压固定输出 单独输出110V或220V时,电流可达2.5A,但和交流电压电流,直流电 压同时输出时。其总容量不能超过600VA 6.数字毫秒表 最大量程:999秒 分辨率:0.1毫秒 精度:0.1%±1个字 以下为继电保护测试仪省级计量测试研究院检验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4549058.html,

(完整word版)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 与其中溶质浓度C 和液层厚度L 成正比,即A =αCL 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 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 、b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 ,并根据叶绿素a 、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 、b 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 处。已知在波长663nm 下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 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 A663=82.04Ca+9.27Cb (1) A645=16.76Ca+45.60Cb (2) 式(1) (2)A 663nm 和A645nm 为叶绿素溶液在663nm 和645nm 处的吸光度,C a C b 分别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浓度,以mg/L 为单位。 解方程(1) (2)组得 C a =12.72 A 663—2.59 A 645 (3) C b =22.88 A 645—4.67 A 663 (4) 将C a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 C T = C a 十C b =20.29A 645—8.05 A 663 (5) 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 、b 浓度另外,由于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652nm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30.5),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 652)而求出叶绿素a 、叶绿素 b 总量 所测定材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C T = 5 .341000 652 A (6) 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Licht-enthaler 等对Arnon 进行了修正,提出了 80%丙酮提取液中3种色素含量的计算公式: C a =12.21A 663—2.59 A 646 (7)

蓝绿藻答疑

1,蓝绿藻的实验室测量,是否有国标? 目前实验室比较通行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人工计数法,也就是采样后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数数的方法。另外一种与我们的测量原理类似,采用荧光原理进行分析,但似乎并非是国家标准测量方法,我所看到的标准里面关于藻类还是以人工计数法为标准的。 人工计数法并非一个一个的数数,因为藻类在水中是以“团”或者“链”的形式存在的,人眼在显微镜下也只能看见一“团”藻,因此在计数时都是估计的量值,比如小团计50-100个,中团计150左右,大团计250左右(非标准,只是参考),因此人工计数法本身的误差就很大,一个人前后两次计数或者不同的人计数相差可能到2000000个/升都很正常。 2,Hydrolab 测量蓝绿藻的原理是什么?是否符合国标?是否有什么国际标准参考? 采用荧光法。基本原则是,蓝绿藻中所含的藻蓝素会接收特定波长x的光线,然后释放出具有特征波长y的另一种光线,释放光线的强度与水中的藻蓝素数量成正比,探头通过测量藻蓝素所释放的y光线强度从而实现对蓝绿藻含量的测量。这种原理并非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但是国家标准对于测量蓝藻目前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目前,国外用荧光法测量水中的相应色素是得到认可的,蓝绿藻所含的藻蓝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3,如何进行Hydrolab蓝绿藻的标定?Hydrolab是否提供标液?若没有标液,该如何标定? 初次标定可以采用人工计数法,即同样的水样,用实验室方法来对仪器进行校准。Hydrolab提供二次校准模块对探头进行后续的校准。二次校准模块是一个记录探头光学信息的模块,用来记录初次校准以后的探头的光学信息,以后校准时,只需要把这些光学信息重新导入探头即可。 蓝绿藻是没有标准溶液的。只能通过人工计数法来采用同一水样进行校准。 4,浊度对Hydrolab蓝绿藻测量是否有影响?若有如何削除? 既然是光学原理的探头,那么浊度的存在肯定会对光线的强弱造成影响,探头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浊度带来的影响,因此浊度对测量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如果水样的浊度很高,那么的确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针对当地水样的回归模型。

接插件进货检验指导书范文

接插件进货检验指导书范文 1、目的:建立规范的连接线检验规范,以此作为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依据。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司的首件、制程、成品、出货检验工作。 3、定义 无 4、抽样方案 4. 1 按得润公司MIL-STD-105E 正常一次抽样计划表 致命缺陷:CRI=O,重要缺陷:MAJ=0.25,轻微缺陷:MIN=0.65 4. 2 以一个生产批次为检验批。 4. 3样品抽取方法:a、5箱以下每箱抽取; b、25 箱抽取5 箱; c、26-50 箱抽取8 箱; d、51-100箱抽取15箱。 5、检验 5.1 检验项目及方式: 5.1.1 材料确认:(必检项)目视 5.1.1 外观检验(必检项):目视、放大镜; 5.1.2规格及尺寸检验(必检项):游标卡尺、直尺;5.1.3导通测试(必检项):电脑测试仪、导通测试仪;5.1.4绝缘测试(选项:如标准有要求):绝缘电阻测试仪; 5 . 1 . 5耐压测试(选项:如标准有要求):9072、9032高压测试仪; 5 . 1 . 6接触电阻(选项:如标准有要求):微欧计; 5.1.7插拔力测试(选项:如标准有要求):拉力计;5.1.8互换性测试(必检项):目视、手感;5.1.9抗拉力测试(选项:如标准有要求):拉力计; 5 . 1 . 1 0阻燃试验(选项:如标准有要求):阻燃试验仪; 5.1.11 端子抗张强度(必检项):拉力计 5.1.12摇摆试验(选项:如标准有要求):摇摆测试仪; 5 . 1 . 1 3包装确认(必检项):目视。 5.2出货检验报告对尺寸检验记录5组,不足5组的全部记录。 5.3 半成品、成品IPQC 判为不合格的产品须经检验员确认后方可流入下一道工序。

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

种子仪器/农业仪器/粮油仪器设备价格优惠,专业生产销售厂家:郑州南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南北设备集团),南北通过向客户提供领先的产品性能来追求种子仪器/农业仪器/粮油仪器设备行业第一领先地位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叶绿素仪/便携式叶绿素仪 仪器型号: SPAD-502Plus 产地:日本原装进口 产品介绍:轻巧,简便,实用 SPAD-502Plus是一种可以通过测量作物叶子中的叶绿素含量来帮助用户了解作物营养状况的仪器。叶绿素含量与作物的生长条件有关,因此,可以由此来判断是否还需要添加相应的肥料。通过营养条件最优化,才能生长出更健康的作物,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大丰收。产品特点: 测量迅速、简便。测量时只需要将叶片插入并合上测量探头即可,无需将叶片剪下,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全程对特定的叶片进行监测,从而得到更科学的分析结果。叶绿素仪趋势图显示 测量的多组数据走势会显示在图中,那些差异较大的数据可以一目了然就被发现出来,从而得到重视并进行分析。 防水功能 SPAD-502Plus有防水功能(IPX-4),即使下雨天,也可在室外进行测量工作。不可将仪器浸入水中,或用水直接对仪器进行清洗。SPAD-502Plus拥有小巧的机身,仅200g的重量,可以方便地装入口袋并带到现场进行测量。电池消耗低,SPAD-502Plus使用的是LED照明光源,因此可大大降低电池的消耗,一组2节的AA电池,可进行测量约20,000次。 SPAD-502原理 SPAD-502Plus通过测量叶子对两个波长段里的吸收率,来评估当前叶子中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图显示了两种叶子样品中的叶绿素对于光谱的吸收率。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如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光能是通过叶绿体色素(光合色素)吸收的。叶绿体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是研究它们的特性以及在光合中作用的第一步。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是反眏叶片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植物光合生理、发育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也是指导作物栽培生产和选育作物品种的重要指标。 ● 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或二甲基亚砜等研磨提取或浸泡提取。叶绿色素在特定提取溶液中对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该波长下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也称为光密度),再根据叶绿素在该波长下的吸收系数即可计算叶绿素含量。 ●利用分光光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依据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A=Kbc 式中:A为吸光度;K为吸光系数;b为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浓度。 ●叶绿素a、b的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叶绿素a 和b在663nm处的吸光系数(当溶液厚度为1cm,叶绿素浓度为g·L-1时的吸光度)分别为82.04和9.27;在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叶绿素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A663和A645)与溶液中叶绿素a、b和总浓度(a+b)(Ca、Cb 、Ca十b,单位为g·L-1),的关系可分别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A663=82.04C a+9.27C b (1) ●A645=16.76C a+45.60C b(2) ●C a=12.7 A663—2.59 A645(3) ●C b=22.9 A645—4.67 A663 (4) ●C a十b=20.3 A645—8.04 A663 (5) ●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详细介绍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详细介绍 据实验研究表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判断植物营养状况好坏的标志,根据它可以判断出植物需要什么肥料及肥料配比的数量,而传统的叶绿素检测方法十分麻烦。为此,托普云农研究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的叶绿素测定仪仪,可以带到田间直接测量各种植物叶片上叶绿素的浓度和含量,从而即时调整田间的施肥标准。本文就从各方面详细介绍一下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 一、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是什么?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是一款可以无损快速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或“绿色程度”仪器,仪器主要是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也就是在叶绿素选择吸收特定波长光的两个波长区域,根据叶片透射光的量来计算测量值。 二、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有哪些功能特点? 1、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不影响植物成长。 2、一次操作可同时测定所有参数,实时显示。 3、叶绿素,叶温两种参数同一屏幕同时中文显示,且可同时储存,自动求取四种指标的平均值 4、中文界面具有“系统设置”“查看数据”“节能设置”“时钟设置”“删除数据”等功能。 历史数据查看,既可顺序查看,也可跳转查看。 6、可输入植物名称,标准氮含量及利用率可以直接计算出标准施肥量 7、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8、对于历史数据既可逐条删除,也可以一键式全部删除。 9、仪器自带USB接口,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10、内置锂电池供电,可直接充电无需换电池,仪器自带背光功能。 三、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该怎么用? TYS-B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使用方法: 1、校准:打开电源开关,进入主页面,按住测量压头,直到显示屏显示校验成功,同时蜂鸣器发出“滴”声; 2、测量:测量时请将植物放入测量位置,按下测量压头2-3秒,蜂鸣器会 发出“滴”声,此时松开测量压头,显示屏自动显示所测叶片的叶绿素值和叶片温度值; 3、均值:在主界面下,长按确定键3秒,可对最近几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 4、使用完毕,关闭电源开关。 TYS-B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使用注意事项: 1、保持测量位置的清洁,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精)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丙酮法 由于微藻的生长周期比较复杂,包括无性繁殖阶段和有性繁殖阶段,其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形态不同,有时藻细胞会聚集在一起,以片状或团状形式存在,在显微镜下难以确定其所包含的细胞数量。 藻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特别是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随与细胞的生长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通过测定藻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变化来反映微藻的生长情况。叶绿素测定采用丙酮研磨提取法。 取适量藻液于10 mL离心管中在4000 rpm转速下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藻泥中加入适量的100 %的丙酮。采用丙酮提取法时在试管研磨器中冰浴研磨5 min,4000 rpm离心后,上清液转入10 mL容量瓶中。按上述方法对藻体沉淀进行萃取,直至藻体沉淀呈白色为止。定容后,采用722S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645 nm和663 nm下萃取液的吸光值,叶绿素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mon,1949): 叶绿素a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hlorophyll a (mg/L) = (12.7×A663 nm-2.69×A645 nm)×稀释倍数 叶绿素b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hlorophyll b (mg/L) = (22.9×A645 nm-4.64×A663 nm)×稀释倍数 叶绿素总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hlorophyll a+b (mg/L) = (20.2×A645 nm+8.02×A663 nm)×稀释倍数 由于丙酮的沸点较低,较高温度下挥发很快。此外,叶绿素稳定性较差,见光易分解,因此,本实验中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均在低温黑暗条件下进行,以减少提取过程中的损失。 叶绿素提取方法 提取液:本试验用DMSO/80%丙酮(l/2,v/v)提取的叶绿素,谭桂英周百成底栖绿藻叶绿素的二甲基亚砜提取和测定法* 海洋与湖沼 1987 18(3)295--300. 一、直接浸提法: 1、准确量取10ml藻液,加到15ml离心管中,放在台式离心机离心,3500r/min (根据不同的藻选择不同那个的离心转速)离心5min倒上清;留藻泥。随后在盛有藻泥的离心管中加入蒸馏水,与藻泥混匀后再次离心,目的是除去藻细胞表面的盐份,此清洗过程重复三次。 2、往藻泥中加二甲基亚砜3.33ml,65℃水浴9h,20h; 3、然后离心,将上清转移到10ml棕色瓶中, 4、添加6.67ml80%丙酮到离心管中,混匀,离心,再将上清转移到10ml棕色瓶中。 5、定容,待测。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 仪器用途: 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单位SPAD)或绿色程度、氮含量、叶面湿度、叶面温度,从而了解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并且了解土壤硝基的缺乏程度或是否过多地施加了氮肥。可以通过此款仪器来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对植物生理指标的研究和农业生产的指导。 功能特点: 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不影响植物成长。 一次操作可同时测定所有参数,实时显示。 氮,叶绿素,叶温,叶片湿度四种参数同一屏幕同时显示,且可同时储存 内置GPS定位功能,实时显示当前经纬度 历史数据查看,即可顺序查看。 测量数据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历史数据查看,即可顺序查看,也可跳转查看。 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对于历史数据可以一键式全部删除。 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使用锂电池供电,带背光功能。 每种参数的报表、曲线图均可选择时段查询查看。 可将存储记录的数据以EXCEL格式备份保存,方便以后调用。 可将存储记录的数据曲线图以BMP图片格式备份保存,方便以后调用。 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叶绿素:0.0-99.9SPAD 氮含量:0.0-99.9mg/g 叶面湿度:0.0-99.9RH% 叶面温度:-10-99.9℃ 2、测量精度:叶绿素:±1.0 SPAD单位以内(室温下,SPAD值介于0-50) 氮含量:±5% 叶面湿度:±5% 叶面温度:±0.5℃ 3、重复性:叶绿素:±0.3 SPAD单位以内(SPAD值介于0-50) 氮含量:±0.5单位 叶面湿度:±0.5单位 叶面温度:±0.2℃ 4、测量面积:2mm*2mm 5.测量时间间隔:小于3秒 6.数据存储容量:2000组数据 7.电源:4.2V可充电锂电池 8.电池容量:2000mah 9.重量:200g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2020.4)近段天气渐热,很多水产养殖户来咨询,说自己鱼塘表面绿绿的一片,不懂是蓝藻、绿藻还是青苔,而且繁殖速度快,很快就会长满鱼塘表面,容易导致水质瘦,缺氧,对鱼生长不好。这令养殖户很头疼。下面,水产专家教您区分和防治蓝藻、绿藻和青苔。 1、蓝藻 从本质上来说,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水产专家建议用硫酸铜晶体杀灭,先用硫酸铜灭藻,一般蓝藻 在死后会产生一些毒素,这时需要一些解毒产品解毒,比如强力解 毒霸,全解1号,否则容易引起藻类中毒。使用后应注意观察水体 的溶氧情况,防止缺氧。也有专家推荐光益宝调水分解,不能使用 芽孢杆菌,会越用越多。 2、绿藻 绿藻植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相似,也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有相似的色素、贮藏养分及细胞壁的成分。色素中以叶绿素a和b最多,还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故呈绿色。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为淀粉和油类。叶绿体内有一至数个淀粉核。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游动细胞有2或4条等长的顶生的尾鞭型的鞭毛。 绿藻是有益藻类,但过量不好,会容易导致水质不好,一但疯长,它将迅速污染水质,所以水产专家建议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帮您净化水质,稳定水质,高效快速分解水体中的老化藻类、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促进优良单细胞藻类生长。明显抑制蓝藻和甲藻等有害藻类的繁殖,维持藻相的平衡。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叶绿素(丙酮)在652nm(混合)、663nm、645nm有最大吸收峰。 叶绿素(95%乙醇)在665nm、649nm,类胡萝卜素在470nm有最大吸收峰,根据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的吸光度,求得叶绿素的含量 二、实验器具和步骤 植物材料:女贞 实验器具: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试管;小漏斗;滤纸;吸水纸;移液管;量筒;剪刀 试剂:95%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步骤:1.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1g 左右,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5ml 95%乙醇,研成均浆,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 2. 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10ml试管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3.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 ml ,摇匀 4. 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5nm、649nm、470nm下测定吸光度 5. 计算公式: 叶绿素的含量(mg/g)= (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Ca=13.95A665-6.88A649; Cb=24.96A649-7.32A665 C类=(1000A470-2.05Ca-114.8Cb)/245 单位:mg/L 三、实验数据和作业

2、计算叶绿素含量 计算公式: 叶绿素的含量(mg/g)= (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 Ca=13.95A665-6.88A649; Cb=24.96A649-7.32A665 C类=(1000A470-2.05Ca-114.8Cb)/245 单位:mg/L 由上面的公式进行代入计算,有: Ca=13.95*1.820-6.88*0.953=18.83236 Cb=24.96*0.953-7.32*1.820=10.46448 C类=(1000*1.948-2.05*18.83236-114.8*10.46448)/245=2.8901 则:叶绿素含量=(29.29684*10*0.001*1)/0.1=2.9297 四、数据分析 实验中可能清洗研钵和滤纸不是特别干净可能造成误差 五、思考题 为什么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80%的丙酮,而新鲜的材料可以用无水丙酮提取?答:因为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内囊体上与其上的蛋白质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要 分离叶绿素和蛋白质必须有水,叶绿素的头部为极性的,有亲水性

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特点及应用

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特点及应用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研磨法,也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需要把植物植物的材料研磨并经转移、过滤或离心处理,不仅工作量大,损害植物,而且不可避免地使试验人员较长时间与挥发于空气中的试剂相接触,对人体损害较大。因此,为了弥补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研发及应用得到了实验人员的广泛的关注,该仪器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够实现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而且还不影响植物的生长。 除此之外,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测量方法也很简单,操作人员只需要手持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将叶片插入仪器的感应部位,然后合上测量探头即可。这种测量方法还有一大好处就是,不会对叶片造成损伤,可以实现无损快速测量,尤其是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全程对特定的叶片进行监测,可以得到更科学的分析结果。除此之外,应用于这种测定的仪器又被叫做便携式叶绿素仪,因为该叶绿素含量测定仪拥有小巧的机身,仅200g的重量,可以方便地装入口袋并带到现场进行测量。由此可见,叶绿素含量测定仪产品拥有诸多的特点。 托普云农研发生产的TYS-B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其主要是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也就是在叶绿素选择吸收特定波长光的两个波长区域,根据叶片透射光的量来计算测量值。植物之所以呈现绿色,正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而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指示了植物本身的状况,长势良好的植物的叶子会含有更多的叶绿素,并且有相关研究表明,叶绿素的含量与叶片中氮的含量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使用叶绿素含量测试仪快速无损测量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还能反应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从而有利于合理的施加氮肥,提高氮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

海水缸中藻类的区分

海水缸中藻类的区分 这个话题也是由一个鱼友的提问引起。他贴了一张照片,问自己缸里的藻是什么藻,别的鱼友告诉他是褐藻,但是我觉得是红泥藻。我查过一些资料,我对海水缸中的藻类,是这样认识的: 藻类分为9个门类,分别是:蓝藻、裸藻(不是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褐藻。其中: 裸藻、金藻、黄藻主要在淡水中生活; 红藻、尤其是褐藻基本出现在海里; 蓝藻、甲藻、硅藻、绿藻在淡水海水中都可以见到; 红泥藻其实是蓝藻门(或蓝绿藻),是最低等的藻类,是藻类中唯一的原核生物,介于细菌和藻类之间的生物。除了红泥藻,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片片地很难擦的那种绿藻,也是蓝藻门。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等,所以会呈现为蓝绿色或红色。可以单个成长,但更容易成为聚集状,它可以利用无机态的NO3和PO4,但是也可以利用有机态的营养物,这和其他藻类不同。控制了有机态的营养物,基本可以控制住红泥藻,因为其他藻类比红泥藻更能吸收无机态的营养物,它竞争不过人家(那种绿色的好像更多地利用无机态营养物)。 鱼友所说的褐藻,其实属于藻类学所定义的硅藻门。它也是单细胞体,同样的,也因为其中混合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一般呈现为金褐色。其细胞壁含有硅质,生长时需要无机态的NO3盐和硅酸盐离子。要控制它的泛滥,要么控制NO3浓度,要么控制硅酸盐浓度。我们养海水时常见的硅藻,一般不是聚集态(如块状或丝状),容易清除。 藻类学中的褐藻,其实是海带那一类的藻,真正的褐藻都是多细胞体或分枝的丝状体或叶状体,不是单细胞植物。 鱼友所说的丝藻,要更高级一点,属于绿藻门。常见的丝藻是单列细胞的不分枝丝状体,固着在物体表面生活。体内也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颜色多呈绿色,也有黄褐色。主要利用无机态的NO3和PO4。控制它的泛滥,主要是控制NO3。丝藻其实和石莼是同门同纲的植物。 红藻是紫菜那一类的多细胞藻类。 我才学有限,不太清楚我们常见的藻类中哪些属于甲藻,所以对甲藻就没得说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褐藻、丝藻中可能混有甲藻,它的颜色为黄绿到橙红,所以混在藻堆里也不容易分出来

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完整版

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 法及其计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实验二十五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 一目的要求: 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 二实验原理: 如果混合液中的两个组分,它们的光谱吸收峰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有些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要分别测定两个组分,可根据Lambert-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一种组分由于另一种组分存在时对光密度的影响,最后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 如图z-4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曲线,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在663nm,叶绿素b在645nm,吸收曲线彼此又有重叠。 图z-4 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曲线 横坐标为波长(nm),纵坐标为比吸收系数 根据Lambert-Beer定律,最大吸收光谱峰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C与光密度OD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1=Ca·ka1+Cb·kb1 (1) OD2=Ca·ka2+Cb·kb2 (2) 式中:Ca为组分a的浓度,g/L。 Cb为组分b的浓度,g/L。 OD1为在波长λ1(即组分a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时,混合液的光密度OD值。 OD2为在波长λ2(即组分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时,混合液的光密度OD值。

ka1为组分a的比吸收系数,即组分a当浓度为1g/L时,于波长λ1时的光密度OD值。 kb2为组分b的比吸收系数,即组分b当浓度为1g/L时,于波长λ2时的光密度OD值。 ka2为组分a(浓度为1g/L),于波长λ2时的光密度OD值。 kb1为组分b(浓度为1g/L),于波长λ1时的光密度OD值。 从文献中可以查到叶绿素a和b的80%丙酮溶液,当浓度为1g/L时,比吸收系数k值如下: 将表中数值代入上式(1)、(2),则得: OD663=×Ca+×Cb OD645=×Ca+×Cb 经过整理之后,即得到下式: Ca= OD645 Cb= OD663 如果把Ca,Cb的浓度单位从原来的g/L改为mg/L,则上式可改写为下列形式: Ca= OD645 (3) Cb= OD663 (4) CT= Ca+ Cb= OD663+ OD645 (5) (5)式中CT为总叶绿素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3)、(4)、(5)式,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和b及总叶绿素的浓度 (mg/L)。 [附注]一般大学教学实验室所用的分光度计多为721型,属低级类型,其单色光的半波宽要比中级类型的751型宽得多,而叶绿素a和b吸收峰的波长相差仅18nm(663-645nm),难以达到精确测定。此外有时还由于仪器本身的标称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除藻技术现状和发展

学号:07415215 常州大学 科研实践论文 (2011届) 题目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 学生黄佳佳 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班级给水072班 校内指导教师王利平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二○一一年二月

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我国富营养化水体面临的现状和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方法,比如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等,对其处理效果做出简要评价。并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富营养化;除藻;物理;化学;生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导致了水域中氮(N)、磷(P)等营养盐类大量富集,致使全球性水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60%的湖泊呈富营养状态,并伴随着藻类水华的发生。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水华”爆发时,大面积的水面被藻类覆盖,阳光难以穿透水层,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能造成水域上层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及底层溶解氧的缺乏,这对水生动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都会释放藻毒素,鱼腥藻、束丝藻和铜绿微囊藻是三种最常见的含有毒素的物种[1]。微囊藻毒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以外,也是肝癌的主要诱因。最近研究显示,微囊藻毒素还具有胚胎毒性、免疫功能损害等作用[2],而由鱼腥藻、束丝藻产生的是神经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大面积的藻类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常用的除藻技术 1.1 物理除藻技术 物理除藻技术目前在许多供饮用水水域(如水库)应用的比较多,利用活性炭去除也是目前各自来水公司比较常用的方法。为防治我国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董悦安等[3]曾应用部分物理技术(吸附性材料净水和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比对照区都有所下降,机械除藻试验后,水中的叶绿素含量比除藻前下降;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后,试验区内表、中层水体的温度有所下降,温度降低抑制了表、中层水体中藻细胞的繁殖速率,对水华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常用的物理除藻方法有机械去除、过滤除藻,黏土除藻和气浮除藻等方法。物理法可直接消除水体中的藻类,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因其需要昂贵的费用,因此只能用于小水体或大水体的局部水域。 (1)过滤除藻。对于低浊高藻的水体可用微滤机除藻,有资料报道法国处理塞纳河水时,藻类的平均去除率为55%,在我国,其去除率可达70%以上。上海自来水公司进行的一项试验表明[4],滤网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沉淀,但微滤机对浊度、色度、COD Mn的去除率很低,远不及混凝沉淀。 (2)黏土除藻。孙佩石[5]等利用昆明地区的粘土矿制作了新型轻质除藻材料,在滇池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技术参数及功能特点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单位SPAD)或绿色程度、叶面温度,从而解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并且了解土壤硝基的缺乏程度或是否过多地施加了氮肥。可以通过便携式叶绿素仪来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广泛应用于农林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对植物生理指标的研究和农业生产的指导。 托普云农手持叶绿素测定仪/便携式叶绿素仪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或绿色程度、叶面温度,从而了解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并且了解土壤硝基的缺乏程度或是否过多地施加了氮肥。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叶绿素:0.0-99.9SPAD

叶面温度:-10-99.9℃ 测量精度:叶绿素:±3.0 SPAD单位以内 (室温下,SPAD值介于0-50) 叶面温度:±0.5℃ 重复性:叶绿素:±0.3 SPAD单位以内(SPAD值介于0-50) 叶面温度:±0.2℃ 测量面积:2mm×2mm 测量时间间隔:小于3秒 数据存储容量:32KB 电源:4.2V可充电锂电池 电池容量:2000mah 重量:200g 工作及存储环境:-10℃~50℃≤85%相对湿度 手持叶绿素测定仪功能特点: 1、快速无损植物活体检测,不影响植物成长。 2、一次操作可同时测定所有参数,实时显示。 3、叶绿素,叶温两种参数同一屏幕同时显示,且可同时储存。 4、中文界面具有“系统设置”“查看数据”“节能设置”“时钟设置”“删除数据”等功能。 5、历史数据查看,既可顺序查看,也可跳转查看。 6、可以输入植物名称,标准氮含量及利用率可以直接计算出标准施肥量。 7、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8、对于历史数据既可逐条删除,也可以一键式全部删除。 9、仪器自带USB接口,可连接计算机将测量数据导出,便于植物养分的管理和分析。 10、内置锂电池供电,直接充电无需换电池,仪器自带背光功能。

测试资料清单

测试项目资料清单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人员数量、施工区域、设备设施情况)。 2、营业执照复印件。 3、公司文件复印件: 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公司文件,并提供公司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图。 2)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文件。 3)公司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文件(安全技术措施专项经费支出明细表或证明)。 4)成立井控管理组织文件。 4、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发票复印件。 5、相关证件复印件: 1)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 2)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 3)特种作业人员资格件(电工证、电气焊)。 4)其他作业人员取证情况(包括HSE、硫化氢证、井控证;其中HSE、硫化氢证为全员取证)。 6、井控装置试压报告。 7、检验报告复印件: 1)有毒气体检测仪检验报告 2)可燃气体报警仪检验报告 3)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检验报告 4)消防器材检验报告 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记录。 9、消防器材配置情况表。 10、测试车辆维修保养记录。

11、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及发放记录。 12、与甲方签订的救护协议。 13、公司岗位安全职责(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及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1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至少包括: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消防设施管理规定、与他方协调作业管理制度、动火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15、公司各项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包括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等。)。 16、公司主要设备台帐(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等)。 17、各种作业流程。 18、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对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定期检测,有防治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 19、作业场所劳动防护用具配备情况(包括: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带及作业区内配置急救箱、洗眼液等)。 20、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情况,包括特种设备清单及定期检测检验报告,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特种车辆及石油钻、修井用吊具等。 21、测试仪器的检定证书。 21、作业地区油、水、井组份分析数据。 22、作业地区的地层压力范围、井的类型。 23、消防设施情况,包括井场配备消防设施清单及定期检查记录。

最早的水生植物 35亿年前就存在的蓝绿藻

最早的水生植物35亿年前就存在的蓝 绿藻 最早的水生植物是什么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 000个物种。下面一起具体看看最早的水生植物等相关内容。 最早的水生植物 最早的植物生长在水中,蓝绿藻就是它们的祖先,距今3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就有化石了。而陆地植物的出现却晚得多,因为这些植物属于高等植物,通俗地说,有根、茎、叶的分化和具有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和胚。大约在距今4亿

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地壳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动,出现了大批新生陆地。一些原来生长在海滨潮汐带上的绿藻,经常随着海水的进退而过着两栖生活。有一些绿藻无法适应新环境而趋于灭亡,而另一些种类则在新环境里改造自己,增强了变异性能,这就是顶囊蕨。该类植物最初出现于侏罗纪晚期,到泥盆纪时,迅速遍及于北半球各地和澳大利亚。这类植物已被化石纪录所证实了。 分类 蓝藻(Cyanobacteria)包括蓝球藻Basketballalgae、颤藻Oscillatoriasp、念珠藻Nostoc和发菜seaweed。 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色球藻纲藻体为单细胞体或群体;藻殖段纲藻体为丝状体,有藻殖段。 形态特征 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

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蓝绿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 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膜,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 蓝绿藻的细胞壁和细菌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类似,主要为粘肽;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纤维素的,少数人认为是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的。外层是胶质衣鞘以果胶质为主,或有少量纤维素。内壁可继续向外分泌胶质增加到胶鞘中。有些种类的胶鞘很坚密拌可有层理,有些种类胶鞘很易水化,相邻细胞的胶鞘可互相溶和。胶鞘中可有棕、红、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