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关于6600于太湖蓝绿藻和叶绿素监测数据的说明关于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提出的“在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中,仪器的测值应该是蓝绿藻高的地方,叶绿素也应该高”。理论上确实这样的,但是从实际情况、仪器测量原理、测量方式都会带来影响。

1首先太湖水华,是由于蓝绿藻引起的,而微囊藻属为蓝藻门一个重要的属,由于其能释放藻毒素而备受关注。在微囊藻属内的不同藻类其叶绿素含量

是不同的,在其不同生长周期其藻类叶绿素含量也是很不同的。比如在由

于氮盐限制藻类进入稳定生长后期和衰亡期,藻细胞颜色会从蓝绿色变成

黄绿色甚至黄色,藻体内叶绿素a含量会大幅降低。

2YSI6600的叶绿素探头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该叶绿素探头发射光波长仅在455-475nm之间,检测光波长660-680nm,和实验室法相比,测量值肯

定会偏低。另外所有的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的仪器均有其难以克服的技术

障碍:a) 荧光法无校准标准;b) 其他荧光物种的干扰;c) 时间因素、温

度因素、细胞结构等等,比如在休息状态的细胞发出的荧光特性比正常状

态的细胞多。

3在苏州阳澄湖上曾经出现过在冬天蓝绿藻值很高的情况,实验室发现该地绿藻很高。对YSI6600仪器,浊度和叶绿素值都会导致蓝绿藻增加,浊

度每增加1NTU蓝绿藻值增加13cells/ml,叶绿素每增加1ug/l蓝绿藻值增

加60cells/ml。而且如果蓝绿藻和叶绿素探头同时在蓝绿藻种群优势区中

使用,由于含每单位叶绿素的蓝绿藻荧光特性会弱于其他种类的浮游藻

类或植物,这也会导致叶绿素值偏低,而蓝绿藻偏高。叶绿素和蓝绿藻

探头同时使用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整个水体不同藻类的特性,种群信

息及叶绿素和蓝绿藻比率等。

4YSI提供给客户最纯正的数据,即使存在上述浊度以及叶绿素对蓝绿藻的影响,YSI亦未修改数据。

5在实际应用中,在苏州和无锡环境监测中心都出现过常州站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叶绿素在水体中分布并不均匀,单点单数据的测量

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放在稳定的罗丹明校准溶液里,就不会出现叶绿素低,蓝绿藻高的现象。

6下图是我们在竺山湖的浮标长期监测(8.29-9.3)叶绿素和蓝绿藻的数据趋势图:

竺山湖(8.29-9.03)叶绿素和蓝绿藻的数据趋势图

该图足可证实长期监测仪器完全可以反映叶绿素和蓝绿藻的趋势也协同的,即叶绿素增加,蓝绿藻也是在增加的。

上海泽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部

2010年9月6日

叶绿素的光敏性质探究

叶绿素的光敏性质探究(与二氢卟吩e4对比) 研究背景 光敏剂的光漂白(photobleaching)是指在光的照射下,光敏剂所激发出来的荧光强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减弱乃至消失的现象,这是光动力诊断临床应用中考虑光剂量和检测需用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波红光在组织中具有较大的穿透深度,从而能保证足够的治疗深度:大的吸光度能保证充分利用光能量和尽可能减少药物剂量;光敏剂吸光度的大小是决定药物剂量的理论依据。过多的光敏剂分布于癌组织中势必会影响光的穿透深度,然而使用过少的光敏剂又不能产生应有的疗效。因此,光敏剂的使用剂量要依据其吸光度的大小和肿瘤组织的大小来权衡。 对于同一种光敏剂,它的漂白时间将随入射光的光能流率的增大而减小。再次,除了与光敏剂的类型有关外,还与初始浓度和入射光源的波长有关。初始浓度越大,光漂白时间越长。 实验意义:探究不同浓度的叶绿素在不同光源、不同时间的照射下,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探测其光漂白特性,为更好地在临床应用上要保持光敏剂的有效杀伤浓度,且控制好光敏剂的激发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 初步设想: 探究叶绿素在不同浓度,不同光源,不同光照时间对光的敏感性:(1)用紫外检测得到叶绿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二氢卟吩e4的光谱图比较。(最好能同时测定荧光光谱) (2)在叶绿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浓度为0.05 mg/ml ,0.1 mg/ml ,0.2 mg/ml ,0.3 mg/ml, 0.4mg/ml的叶绿素的吸光度,并制作曲线图,验证其是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3)实验设置了不同的六组光源:白光、红外光、黄光、绿光、蓝光、紫外光,分别对0.4mg/ml的叶绿素待测样品进行垂直照射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80min、100min,取照射后的各样品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检测,通过光谱的变化,探究光敏剂叶绿素明显的光漂白特性。

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关于6600于太湖蓝绿藻和叶绿素监测数据的说明关于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提出的“在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中,仪器的测值应该是蓝绿藻高的地方,叶绿素也应该高”。理论上确实这样的,但是从实际情况、仪器测量原理、测量方式都会带来影响。 1首先太湖水华,是由于蓝绿藻引起的,而微囊藻属为蓝藻门一个重要的属,由于其能释放藻毒素而备受关注。在微囊藻属内的不同藻类其叶绿素含量 是不同的,在其不同生长周期其藻类叶绿素含量也是很不同的。比如在由 于氮盐限制藻类进入稳定生长后期和衰亡期,藻细胞颜色会从蓝绿色变成 黄绿色甚至黄色,藻体内叶绿素a含量会大幅降低。 2YSI6600的叶绿素探头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该叶绿素探头发射光波长仅在455-475nm之间,检测光波长660-680nm,和实验室法相比,测量值肯 定会偏低。另外所有的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的仪器均有其难以克服的技术 障碍:a) 荧光法无校准标准;b) 其他荧光物种的干扰;c) 时间因素、温 度因素、细胞结构等等,比如在休息状态的细胞发出的荧光特性比正常状 态的细胞多。 3在苏州阳澄湖上曾经出现过在冬天蓝绿藻值很高的情况,实验室发现该地绿藻很高。对YSI6600仪器,浊度和叶绿素值都会导致蓝绿藻增加,浊 度每增加1NTU蓝绿藻值增加13cells/ml,叶绿素每增加1ug/l蓝绿藻值增 加60cells/ml。而且如果蓝绿藻和叶绿素探头同时在蓝绿藻种群优势区中 使用,由于含每单位叶绿素的蓝绿藻荧光特性会弱于其他种类的浮游藻 类或植物,这也会导致叶绿素值偏低,而蓝绿藻偏高。叶绿素和蓝绿藻 探头同时使用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整个水体不同藻类的特性,种群信 息及叶绿素和蓝绿藻比率等。 4YSI提供给客户最纯正的数据,即使存在上述浊度以及叶绿素对蓝绿藻的影响,YSI亦未修改数据。 5在实际应用中,在苏州和无锡环境监测中心都出现过常州站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叶绿素在水体中分布并不均匀,单点单数据的测量

绿藻对活性染料的生物吸附作用

2014年5月第30卷第3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May 2014Vol .30,No.3 收稿日期:2013-12-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277) 作者简介:金鹏(1963—),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及污水处理等研究. 文章编号:2095-1922(2014)03-0553-04doi :10.11717/j.issn :2095-1922.2014.03.26 绿藻对活性染料的生物吸附作用 金 鹏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6) 摘 要:目的研究绿藻对活性染料的生物吸附作用,确定污水处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绿藻为生物吸附剂,通过吸附试验研究其对活性染料的处理效果,考察反应时间、废水pH 值、盐度、绿藻FeCl 3表面改性情况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绿藻表面存在着丰富的 官能团,对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时间对染料的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酸性条件有利于染料的吸附,提高废水的盐度及绿藻Fe 3+改性均可以促进绿藻对染料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从2.0~2.3mg /g 提高到3.8~5.0mg /g.结论绿藻吸附是一种价廉、高效及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工艺,吸附模式更接近于Freundlich 吸附模式.关键词:绿藻;吸附;活性染料;废水中图分类号:X 5 文献标志码:A Biosorption Effect of Green Algae on Reactive Dyes JIN Peng (China Northea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Shenyang ,China ,110006) Abstract :Biosorption effect of green algae on reactive dyes is studied to determine process condition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Adopting green alga as a biosorption agent ,treatment efficiency ,reaction time ,pH value of wastewater ,salinity and surface changes of green algae FeCl 3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plenty of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green algae and they have good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the dye.The adsorption time affect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lgae significant?ly.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s increased with decrease of pH value.Increasing of concentration of NaCl and modifying of green alga by Fe 3+can increase sorption efficiency of dye by green algae ,so that adsorption capacity can be increased from 2.0-2.3mg /g to 3.8-5.0mg /g.It shows that green alga adsorption is cheap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al?so closed to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 Key words :green algae ;absorption ;reactive dyes ;wastewater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大量的藻类繁生,严重地影响了水环境的质量,也促进了藻类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1].藻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细胞壁表面官能团丰富,如包括有氨基、羟基、羧基等,废水中一些污染物可以与这些官能团 键合或发生电吸附而得以去除[2]. 藻类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较多,藻类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重金属生物吸附剂[3–6].采用藻类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试验表明,废水的pH 、藻类的投加量、接触时间及温度等对

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意义

第一节 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意义 韩志国,吕中贤(泽泉开放实验室,上海泽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333) 叶绿素荧光技术作为光合作用的经典测量方法,已经成为藻类生理生态研究领域功能最强大、使用最 广泛的技术之一。由于常温常压下叶绿素荧光主要来源于光系统II 的叶绿素a ,而光系统II 处于整个光合 作用过程的最上游,因此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内的多数光合过程的变化都会反馈给光系统II ,进而引起 叶绿素a 荧光的变化,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都可通过叶绿素荧光反映出来。与其它测量 方法相比,叶绿素荧光技术还具有不需破碎细胞、简便、快捷、可靠等特性,因此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1 叶绿素荧光的来源 藻细胞内的叶绿素分子既可以直接捕获光能,也可以间接获取其它捕光色素(如类胡萝卜素)传递来 的能量。叶绿素分子得到能量后,会从基态(低能态)跃迁到激发态(高能态)。根据吸收的能量多少, 叶绿素分子可以跃迁到不同能级的激发态。若叶绿素分子吸收蓝光,则跃迁到较高激发态;若叶绿素分析 吸收红光,则跃迁到最低激发态。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会在几百飞秒(fs ,1 fs=10-15 s )内通过振动弛豫向周围环境辐射热量,回到最低激发态(图1)。而最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稳定 存在几纳秒(ns ,1 ns=10-9 s )。 波长吸收荧光红 B 蓝 荧光 热耗散 最低激发态较高激发态基态吸收蓝光吸收红光能量A 图1 叶绿素吸收光能后能级变化(A )和对应的吸收光谱(B )(引自韩博平 et al., 2003) 处于最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图2)释放能量回到基态(韩博平 et al., 2003; Schreiber, 2004):1)将能量在一系列叶绿素分子之间传递,最后传递给反应中心叶绿素a ,用于进行光化 学反应;2)以热的形式将能量耗散掉,即非辐射能量耗散(热耗散);3)放出荧光。这三个途径相互竞 争、此消彼长,往往是具有最大速率的途径处于支配地位。一般而言,叶绿素荧光发生在纳秒级,而光化 学反应发射在皮秒级(ps ,1 ps=10-12 s ),因此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室温下),捕光色素吸收的能量主要用 于进行光化学反应,荧光只占约3%~5%(Krause and Weis, 1991; 林世青 et al., 1992)。 在活体细胞内,由于激发能从叶绿素b 到叶绿素a 的传递几乎达到100%的效率,因此基本检测不到 叶绿素b 荧光。在常温常压下,光系统I 的叶绿素a 发出的荧光很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光系统I 叶 绿素a 荧光的研究要在77 K 的低温下进行。因此,当我们谈到活体叶绿素荧光时,其实指的是来自光系 统II 的叶绿素a 发出的荧光。

部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定义

部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定义: F0:固定荧光,初始荧光(minimalfluorescence)。也称基础荧光,0水平荧光,是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开放时的荧光产量,它与叶片叶绿素浓度有关。 Fm:最大荧光产量(maximalfluorescence),是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关闭时的荧光产量。可反映经过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通常叶片经暗适应20 min后测得。 F:任意时间实际荧光产量(actualfluorescence intensity at any time)。 Fa:稳态荧光产量(fluorescence instable state)。 Fm/F0:反映经过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 Fv=Fm-F0:为可变荧光(variablefluorescence),反映了QA的还原情况。 Fv/Fm:是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optimal/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in the dark)或(optimal/maximalquantum yield of PSⅡ),反映PSⅡ反应中心内禀光能转换效率(intrinsic PSⅡefficiency)或称最大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optimal/maximalPSⅡefficiency),叶暗适应20 min后测得。非胁迫条件下该参数的变化极小,不受物种和生长条件的影响,胁迫条件下该参数明显下降。 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photochemicalefficiency of PSⅡin the light),反映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原初光能捕获效率,叶片不经过暗适应在光下直接测得。 (Fm’-F)/Fm’或△F/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in the light)(Bilger和Bjrkman,1990),它反映PSⅡ反应中心在有部分关闭情况下的实际原初光能捕获效率,叶片不经过暗适应在光下直接测得。 荧光淬灭分两种:光化学淬灭和非光化学淬灭。光化学淬灭:以光化学淬灭系数代表:qP=(Fm’-F)/(Fm’-F0’);非光化学淬灭,有两种表示方法,NPQ=Fm/Fm’-1或qN=1-(Fm’-F0’)/(Fm-F0)=1-Fv’/Fv。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以[(Fm’-F)Fm’]×PFD表示,也可写成:△F/Fm’×PFD×0.5×0.84,其中系数0.5是因为一个电子传递需要吸收2个量子,而且光合作用包括两个光系统,系数0.84表示在入射的光量子中被吸收的占84%,PFD是光子通量密度;表观热耗散速率以(1-Fv’/Fm’)×PFD表示。 Fmr:可恢复的最大荧光产量,它的获得是在荧光P峰和M峰后,当开放的PSⅡ最大荧光产量平稳时,关闭作用光得到F0’后,把饱和光的闪光间隔期延长到180s/次,得到一组逐渐增大(对数增长)的最大荧光产量,将该组最大荧光产量放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即成直线,该直线在Y轴的截距即为Fmr。以(Fm-Fmr)/Fmr可以反映不可逆的非光化学淬灭产率,即发生光抑制的可能程度。 FO(初始荧光),Fm(最大荧光),Fv= Fm-FO(可变荧光),Fv /Fm(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或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 /FO(PSII的潜在活性),Yield(PSII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ETR(表观电子传递速率),PAR(光合有效辐射),LT(叶面温度)。其中FO、Fm、Fv /FO测定前将叶片暗适应20 min。各参数日变化从6: 00~18: 00,每2h测定一次。 (Fv /Fm)和(Fv /FO)分别用于度量植物叶片PSII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PSII潜在活性,-(Yield)是PS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反映叶片用于光合电子传递的能量占所吸收光能的比例,是PSII反应中心部分关闭时的光化学效率,其值大小可以反映PSII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常用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可作为植物叶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快慢的相对指标。即在光合作用进程中,PSII每获得一个光量子所能引起的总的光化学反应。因此,较高的Yield值,有利于提高光能转化效率,为暗反应的光合碳同化积累更多所需的能量,以促进碳同化的高效运转和有机物的积累。同样毛蕊红山茶和长毛红山茶的Yield值也较高。

蓝绿藻答疑

1,蓝绿藻的实验室测量,是否有国标? 目前实验室比较通行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人工计数法,也就是采样后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数数的方法。另外一种与我们的测量原理类似,采用荧光原理进行分析,但似乎并非是国家标准测量方法,我所看到的标准里面关于藻类还是以人工计数法为标准的。 人工计数法并非一个一个的数数,因为藻类在水中是以“团”或者“链”的形式存在的,人眼在显微镜下也只能看见一“团”藻,因此在计数时都是估计的量值,比如小团计50-100个,中团计150左右,大团计250左右(非标准,只是参考),因此人工计数法本身的误差就很大,一个人前后两次计数或者不同的人计数相差可能到2000000个/升都很正常。 2,Hydrolab 测量蓝绿藻的原理是什么?是否符合国标?是否有什么国际标准参考? 采用荧光法。基本原则是,蓝绿藻中所含的藻蓝素会接收特定波长x的光线,然后释放出具有特征波长y的另一种光线,释放光线的强度与水中的藻蓝素数量成正比,探头通过测量藻蓝素所释放的y光线强度从而实现对蓝绿藻含量的测量。这种原理并非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但是国家标准对于测量蓝藻目前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目前,国外用荧光法测量水中的相应色素是得到认可的,蓝绿藻所含的藻蓝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3,如何进行Hydrolab蓝绿藻的标定?Hydrolab是否提供标液?若没有标液,该如何标定? 初次标定可以采用人工计数法,即同样的水样,用实验室方法来对仪器进行校准。Hydrolab提供二次校准模块对探头进行后续的校准。二次校准模块是一个记录探头光学信息的模块,用来记录初次校准以后的探头的光学信息,以后校准时,只需要把这些光学信息重新导入探头即可。 蓝绿藻是没有标准溶液的。只能通过人工计数法来采用同一水样进行校准。 4,浊度对Hydrolab蓝绿藻测量是否有影响?若有如何削除? 既然是光学原理的探头,那么浊度的存在肯定会对光线的强弱造成影响,探头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浊度带来的影响,因此浊度对测量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如果水样的浊度很高,那么的确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针对当地水样的回归模型。

绿藻是糖尿病的“特效药”

绿藻与糖尿病 站长特别提示: 对于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开始食用绿藻后,应经常检测血糖值,因为服用绿藻l~2个月后,由于胰脏机能的逐渐恢复,在血糖能够恢复正常的趋势下应逐渐减少降糖药的服用或者胰岛素的注射用量,否则会因为药物或胰岛素过量造成低血糖而造成危害(具体减少药物用量的尺度,最好能向主治医生咨询)。当血糖降至空腹时130mg以下,则不必再服药或注射。 无畏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代谢病,人体内的细胞工作是靠细胞交替、代谢新旧物质,这种变化牵制整个人体健康,糖尿病是由于细胞代谢缓慢所造成的问题,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造成胰岛素不足,胰脏又再慌张地大量分泌胰岛素,这种恶性循环反复多次以后,胰脏疲惫不堪,逐渐丧失正常的机能。 此时,若注入胰岛素,血管受伤,毛细血管受伤更加严重,许多障碍毛病随之并发。绿藻内含大量代谢活性营养素、维生素B群与矿物质,是调节代谢器官正常运作的主要成份。绿藻对改变体质很有效,能够使酸性体质逐渐改为弱碱性体质,糖尿病自然痊愈,这是药物所无法根本解决的。 1977在台湾医学会杂志上发表,台北医学院生化科研究室,以花鼠实验证实绿藻对糖尿病有降血糖因子作用,而且血糖再降低后,并不会因此继续降低而呈低血糖。 摘自《绿藻的自然疗法》作者:富兰克.利可 “对症疗法”是现代医学的悲剧。 现代医学大部份对糖尿病治疗所采取的方法: 1、限制饮食热量: 糖尿病是胰脏分泌不出充分的胰岛素来代谢血中糖份所造成的。既然如此,则限制患者的饮食热量来减低摄取糖份,以与胰岛素的分泌量保持平衡。 2、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药物: 既然是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那么,注射胰岛素(猪的胰岛素)来补足,或使用药物暂时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与血中糖份保持平衡,以上方法即所谓的“对症疗法”。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毛病出在血糖值升高,因此,给患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升高,医生便认为已尽治疗之责。这和高血压患者给予降血压剂如出一辙。这便是“对症疗法”。医生告诉患者糖尿病病不可怕,只要每天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升高便相安无事。因此患者深信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并认为血糖不升高糖尿病便没事。然而,注射胰岛素用量会越来越增加,患者觉得奇怪这是为什么?医生说病情在恶化,患者觉得莫名其妙,

藻类生长的影响因子(物质+外界因素).孔圣超复习过程

藻类生长的影响因子(物质+外界因素).孔 圣超

在正常环境中,藻类生长多数在光和黑暗交替的条件下生活。在白天,藻类依靠体内的叶绿素a、b、c、d类胡萝卜素,藻蓝素,藻红素等光合作用色素,从H2O的光解中获得H2,还原CO2成[CH2O]n。其化学反应式为: CO2+H2O→[CH2O] n+O2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基本物质,类胡萝卜素是辅助色素,它和叶绿素相结合,不直接参加光合反应,有捕捉光能并将光能传到叶绿素的功能,还能吸收有害光,保护叶绿素免遭破坏。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溶于水或释放入大气。 藻类光反应最初的产物ATP和NADPH2不能长期储存,它们通过光反应阶段把CO2转变为高能储存蔗糖或淀粉,用于暗反应阶段。在夜晚,藻类利用白天合成的有机物做底物,同时利用氧进行呼吸作用,放出CO2。 ⑴营养因子与藻类生长 营养因子是藻类生长和增殖的根本,藻类细胞由2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C、H、O、N、P、S、K、Ca、Mg、Na、Cl等11种元素占细胞干重或无灰分干重的0.01%以上,称为大量元素。其余的元素,如Fe、Mn、Zn、Cu、B、Si、Mo、Co等含量较低,被称为微量元素。对绝大多数水体而言,限制藻类生长的营养因子主要是氮和磷,有时CO2也会成为限制因素。注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从其在细胞干重/无灰分干重中的含量比例来分类的,不完全表示周围环境中的丰富程度。 ⑵氮 水环境中氮的主要来源是氮气,大气放电、光化学反应和生物固氮作用可将大气中的惰性氮转化为氮化物而进入水体。水体中的氮的形态粗略分为5种:分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以及有机氮化物。经过固氮、同化和脱氮等生化作用后,一部分无机氮被生产者(水生植物如藻类)合成蛋白质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为其他消费者所利用;而部分无机和有机氮化物被分解成游离氮在氮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死亡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尸体和排泄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而释放出氨基酸,再经氨化菌作用而形成氨。其中,一部分以氨盐或其硝化产物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再次进入循环途径;而有些则通过生物的脱氮作用或直接以氨的形式返回大气。此外,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动植物尸体可能被埋入地层深处或成为深水沉积物,其中的有机氮将暂时脱离循环。 氮循环中虽然部分氮经上述途径而流失,但是这种损失得到了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的补偿。因此,氮循环是一个相当完全的、具有自我调节和反馈机制的系统。 氮是藻类合成蛋白质、叶绿素的元素。根据实验测定和理论推算,浮游藻类细胞中的碳、氢、磷摩尔比例为106:6:1。水体中的氮包括有机态氮、氨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我国于1986~1990年期间进行的调查显示,20个大中型水库氨氮平均氨氮浓度为0.029~1.508mg/L;城市近郊小型湖泊的氨氮浓度为0.262~20.82mg/L。一般淡水藻类的固氮速率为0.025~17ug氮/光照小时。根据美国环保局1976年进行的调查,美国东部623个湖泊中有30%是氮起着限制作用。 ⑵磷 磷在水体中通常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岩石的风化、磷酸盐矿的溶解、土壤的淋溶和迁移以及生物转化等过程,使磷酸盐进入水体。淡水

叶绿素理化性质及含量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乙)指导老师: 廖敏 成绩: 实验名称: 叶绿素理化性质和含量 实验类型: 定量探究型 同组学生姓名: 方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 分析。原理如下: 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酮提取; 2.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 分开; 3.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可依次被H+和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4.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5. 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 、b 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吴主光 学号: 3110100403 日期: 2013.10.17 地点: 生物实验中心 装 订 线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具、各种容(量)器、洒精灯等 四、操作方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定性分析: 鲜叶5g+95%30ml(逐步加入),磨成匀浆 过滤入三角瓶中,观察荧光现象:透射光绿色,反射光红色。 皂化反应(3ml):加KOH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5ml和H2O1ml分层后观察:上层呈黄色,为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下层呈绿色,为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取代反应(1):加醋酸约2ml,变褐(去镁叶绿素);取1/2加醋酸铜粉加热,变鲜绿色,为铜代叶绿素。 取代反应(2):鲜叶2-3cm2,加Ac-AcCu 20ml加热,观察: 3 min变为褐绿色的去镁叶绿素, 5 min后,变为深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测定: 皂化反应的上层黄色石油醚溶液(稀释470nm OD 0.5-1) 反复用石油醚粹取,直到无类胡萝卜素,离心得叶绿素(盐)(稀释663nm OD 0.5-1) 在400-700nm处扫描光谱,分别测定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吸收峰. 叶绿素定量分析:鲜叶0.1g,加1.9mlH2O,磨成匀浆,取0.2ml加80%丙酮4.8ml,摇匀,4000转离心3min,上清液在645,652,663测定OD,计算Chla,Chlb 和Chl总量的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绿藻滋生的原因

绿藻产生的原因 1、饮水机的摆放位置应阴凉、通风、避光,饮水机不应摆在阳光直接照射,有花的地方或靠近热源的地方,这样能避免产生藻类。 2、饮水机本身保管和消毒不彻底或周围环境状况较差,造成的二次污染也可能产生藻类。 3、饮水机聪明盖与出气孔应经常擦洗,这两处是唯一与空气接触地方,如尘土,接水时由于饮水机与大桶水要保持气压平衡,出气孔会吸入大量空气,同时也把尘土吸入导致二次污染,长期也会长绿藻。 桶内有异物 桶内存有异物的原因很多。九凤山泉矿泉水生产规范化,自动化程度很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异物不会带到桶内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包装未开封:发现异物这是质量问题。造成这种质量问题不单纯是生产问题,这种现象是:用户对空桶的保管不善或空桶在不洁净的地方滞留时间过长,小动物钻进桶内(主要是小白赛未堵在聪明盖上),死后粘在桶壁上。这就要求我们大家在销售过程中对空桶回收时要注意检查空桶内是不是有异物或是其他液体。 包装已打开并放置饮水机上后,发现异物,就不能简单的判为产品质量问题,应做好分析,才能确认是否是质量问题,如以下的现象:白盖漂在桶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1、放桶时,水桶放置倾斜角度过大,使小白赛未套在柱上。 2、明盖的小白赛几何尺寸不规范或变形。 3、有可能是前一桶水的聪明盖小白赛在取下水桶时,留卡在饮水机的饮水柱上(顶针启盖器)把新桶的小白赛顶到小桶内。 4、饮水机聪明座的进水柱几何尺寸不规范,不符合国家标准尺寸,正常小白赛应套在柱上的。 蚊虫类 1、新的饮水机,有可能在储备中没有封闭保管好,而使小蚊蝇进入其小胆,在投入使用时,冲洗不彻底。 2、饮水机本身的进气孔无过滤装置,这多反应在抵挡饮水机中。这是因为饮水机是利用空气压力的原因而工作的,当放水嘴放水时,通过进气孔进入等量的自然空气。这时如有小蚊虫,在进气孔附近,加之未有过滤装置,这些小蚊虫被吸入桶内。 3、蚂蚁等虫喜热性强、很容易爬到进气孔附近被吸入桶内。 4、饮水机的进气孔为内芯式和外向式两种,饮水机放置的位置,照明、热流、房间防蚊蝇措施不强,房间照明灯亮,就造成大量的蚊蝇进入很可能造成蚊蝇进入桶内。 5、对内芯式进气的饮水机由于机壳不具有放蚊蝇措施使蚊蝇进入机体内,而人们又无法发现,偶尔也有的被吸入桶内。 如何正确饮用桶装水? 桶装水的安全、卫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健康和方便,但是,在日常饮用过程中,消费者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其中,一部门是由于桶装水本身的质量问题引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由于消费者对相关饮水知识(尤其是饮水机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造成的。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桶装水时只关心饮水机非得价格、水的价格,很少有消费者询问有关水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清洗饮水机的知识,这说明人们目前对饮水机的二次污染还不了解。饮水机是把桶装水的桶颈倒过来后安放在饮水机的“聪明座”上,然后由机内的软管将水导入两个水胆内,其中一个是热水胆,一个是冷水胆,这两个水胆除了起到出冷热水的功能外,他还可起到沉淀水中杂质的作用。同时PC桶内的水也进入饮水机装水内胆,而杂物通过聪明座被气流带进PC桶内,造成桶内的水被污染,加之聪明座潮湿、阴暗,常常会成为昆虫的栖身之所。在气流的作用下,这些聪明座中的小虫子也跟着进入桶内。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2020.4)近段天气渐热,很多水产养殖户来咨询,说自己鱼塘表面绿绿的一片,不懂是蓝藻、绿藻还是青苔,而且繁殖速度快,很快就会长满鱼塘表面,容易导致水质瘦,缺氧,对鱼生长不好。这令养殖户很头疼。下面,水产专家教您区分和防治蓝藻、绿藻和青苔。 1、蓝藻 从本质上来说,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水产专家建议用硫酸铜晶体杀灭,先用硫酸铜灭藻,一般蓝藻 在死后会产生一些毒素,这时需要一些解毒产品解毒,比如强力解 毒霸,全解1号,否则容易引起藻类中毒。使用后应注意观察水体 的溶氧情况,防止缺氧。也有专家推荐光益宝调水分解,不能使用 芽孢杆菌,会越用越多。 2、绿藻 绿藻植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相似,也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有相似的色素、贮藏养分及细胞壁的成分。色素中以叶绿素a和b最多,还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故呈绿色。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为淀粉和油类。叶绿体内有一至数个淀粉核。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游动细胞有2或4条等长的顶生的尾鞭型的鞭毛。 绿藻是有益藻类,但过量不好,会容易导致水质不好,一但疯长,它将迅速污染水质,所以水产专家建议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帮您净化水质,稳定水质,高效快速分解水体中的老化藻类、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促进优良单细胞藻类生长。明显抑制蓝藻和甲藻等有害藻类的繁殖,维持藻相的平衡。

彻底根除鱼缸水体变绿发绿水藻绿藻爆发水质混浊的物理方法

彻底根除鱼缸水体变绿发绿水藻绿藻爆发水质混浊的物理 方法 现在污水治理行业,专门用5微米级的不锈钢滤网来物理过滤水生物,效果非常好, 一些净水设备,一款叫----滤水壶和滤水桶的产品,发现是常压过滤的,最大的特点是过滤速度比较快,一壶水,2分钟就可以过滤,速度虽然没有水龙头那种较大压强出水速度高,但毕竟是常压的,建议二次过滤后的水吧 绿藻一次性全部过滤掉,鱼病也可以治疗好 采用高科技陶瓷滤芯;可反复清刷使用,无二次污染,出水量大。 材质:硅藻土-麦饭石陶瓷滤芯、ABS 陶瓷滤芯: ●产生负离子,把水瞬间负离子化; ●放射远红外线,使水活化; ●使水分子团变小; ●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滤除水中的铁锈、红虫、藻类和各种悬浮物。0.2 微米的过滤孔可以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红虫、藻类、昆虫粪便、浮游生物、虫卵和悬浮物,KDF颗粒杀灭各种常见细菌,从根本上减轻人体肾脏的负担,同时经过滤的水中保留了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去氯球完全除去水中的余氯。滤芯采用硅藻土经1000度以上的高温烧结而成,可反复清刷使用,无二次污染,出水量大。是家庭、美容店、工厂单位厨房用水净化的理想选择!

四大特点 1.有效祛除水中的泥沙、铁锈、细菌、悬浮物、胶体、氯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留水中有益物质,如:微量元素,使净化水更加健康。 2.使用寿命长、冲洗简便,滤芯可重复清洗,不滋生细菌。每条滤芯可处理4000升水,建议家庭使用期限2年。 3.它的过滤是物理筛分原理,水经净化,确保卫生、洁净、无菌、无色、无臭、无重金属,PH值7.2左右,口感幼滑,适宜用于品茶、煮咖啡,这是其他塑料合成滤水芯或化学纤维合成滤水芯组装而成的滤水器所无法取代的。 4.本产品不需电源、不需加压,只需加自来水即可,使用轻松方便,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商铺、学校、宿舍、酒店、酒店等多种场所。 使用方法 1.确保“微孔活性陶瓷”滤芯过滤顺畅,原水选用自来水最佳。 2.不可用于过滤甜质饮料和水温高于60℃的热水。 3.经常保持滤芯60%以上浸泡于水中。 4.第一遍水过清后不要饮用,重新过滤至下层蓄满水器(约10个小时)方可使用。 5.净水器停用一天以上重新使用时,应先将水嘴拧开放水3~5秒钟后再使用 非常迷你的不锈钢多层烧结网滤芯----有图钉为证 可以过滤各种微生物,鱼病预防最佳方法,可惜金鱼市场现在没有卖的,买不到

对于叶绿素荧光全方面的研究

对于叶绿素荧光全方面的研究 叶绿素荧光现象的发现 将暗适应的绿色植物突然暴露在可见光下后,植物绿色组织发出一种暗红色,强度不断变化的荧光。荧光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最直观的表现是,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其本质是,叶绿素吸收光后,激发了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C将其能量传递到光系统2或光系统1,期间所吸收的光能有所损失,大约3%-9%的所吸收的光能被重新发射出来,其波长较长,即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的特点 1、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包含着光合作用过程的丰富信息 光能的吸收和转换 能量的传递与分配 反应中心的状态 过剩光能及其耗散 光合作用光抑制与光破坏 2、可以对光合器官进行“无损伤探查” 3、操作步骤简单快捷 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光抑制是过剩光能造成光合功能下降的过程。过剩光能指植物所吸收的光能超出光化学反应所能利用的部分。过去人们把光抑制与光破坏等同起来,认为发生了光抑制就意味着光和机构遭到破坏。甚至把光抑制、光破坏、光氧化等,沦为一体。 光抑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光合效率下降说明叶片吸收的光能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化学能。光破坏:PSII 是光破坏的主要场所,破坏也可能发生在反应中心也可能发生在与次级电子受体结合的蛋白上。发生光破坏后的结果:电子传递受阻、光合效率下降。当过剩的光能,不能及时有效地排散时,会对光合机构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如光氧化、光漂白等等。一切影响二氧化碳同化的外界因素,如低温、高温、水分亏缺、矿质元素亏缺等都会减少对光能的利用,导致过剩光能增加,进而加重光破坏。 植物防御破坏的措施 1、减少对光能的吸收 增加叶片的绒毛、蜡质 减少叶片与主茎夹角 2、增强代谢能力 碳同化 光呼吸 氮代谢 3、增加热耗散 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 状态转换 作用中心可逆失活 光合作用

海水缸中藻类的区分

海水缸中藻类的区分 这个话题也是由一个鱼友的提问引起。他贴了一张照片,问自己缸里的藻是什么藻,别的鱼友告诉他是褐藻,但是我觉得是红泥藻。我查过一些资料,我对海水缸中的藻类,是这样认识的: 藻类分为9个门类,分别是:蓝藻、裸藻(不是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褐藻。其中: 裸藻、金藻、黄藻主要在淡水中生活; 红藻、尤其是褐藻基本出现在海里; 蓝藻、甲藻、硅藻、绿藻在淡水海水中都可以见到; 红泥藻其实是蓝藻门(或蓝绿藻),是最低等的藻类,是藻类中唯一的原核生物,介于细菌和藻类之间的生物。除了红泥藻,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片片地很难擦的那种绿藻,也是蓝藻门。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等,所以会呈现为蓝绿色或红色。可以单个成长,但更容易成为聚集状,它可以利用无机态的NO3和PO4,但是也可以利用有机态的营养物,这和其他藻类不同。控制了有机态的营养物,基本可以控制住红泥藻,因为其他藻类比红泥藻更能吸收无机态的营养物,它竞争不过人家(那种绿色的好像更多地利用无机态营养物)。 鱼友所说的褐藻,其实属于藻类学所定义的硅藻门。它也是单细胞体,同样的,也因为其中混合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一般呈现为金褐色。其细胞壁含有硅质,生长时需要无机态的NO3盐和硅酸盐离子。要控制它的泛滥,要么控制NO3浓度,要么控制硅酸盐浓度。我们养海水时常见的硅藻,一般不是聚集态(如块状或丝状),容易清除。 藻类学中的褐藻,其实是海带那一类的藻,真正的褐藻都是多细胞体或分枝的丝状体或叶状体,不是单细胞植物。 鱼友所说的丝藻,要更高级一点,属于绿藻门。常见的丝藻是单列细胞的不分枝丝状体,固着在物体表面生活。体内也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颜色多呈绿色,也有黄褐色。主要利用无机态的NO3和PO4。控制它的泛滥,主要是控制NO3。丝藻其实和石莼是同门同纲的植物。 红藻是紫菜那一类的多细胞藻类。 我才学有限,不太清楚我们常见的藻类中哪些属于甲藻,所以对甲藻就没得说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褐藻、丝藻中可能混有甲藻,它的颜色为黄绿到橙红,所以混在藻堆里也不容易分出来

藻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的去除

蓝藻污染控制及藻毒素去除 1研究背景 1.1蓝藻污染的现状 蓝藻是一种单细胞水生生物,通常数百个蓝藻细胞聚在一起,由于细胞中含有气泡核,所以蓝藻能浮游在水面。浮游在水面的蓝藻群体增值到一定程度便形成水化现象。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据报道我国近几年蓝藻污染事件频发,导致大规模水体被污染。其中,滇池、玄武湖、太湖等淡水湖先后爆发蓝藻污染事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蓝藻的泛滥, 会造成鱼虾死亡, 导致水体污染,水道堵塞,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 蓝藻还会分泌产生藻毒素。 1.2藻毒素的危害 囊藻毒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会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有数据表明,蓝藻毒素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医务人员曾对蓝藻毒素做过相关的研究, 结果表明,蓝藻毒素与乙型肝炎、黄曲霉素三害联手 ,诱发肝癌的概率远大于单一因素或双害因素的致癌概率.实验表明,携带以上三种毒素的转基因鼠肝癌发病率半年达到了32% , 而一年后更是高达56%以上.而且,蓝藻毒素能引起学龄儿童的肝损伤, 从小埋下罹患肝癌的祸根.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综上所述,蓝藻大范围的爆发会对水体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

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其次暴发的蓝藻多数具有毒性,其释放的藻毒素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会对人体及牲畜的健康产生影响,更有报道有动物或人类饮用或接触含藻毒素水而中毒甚至死亡。所以,蓝藻污染控制的技术及藻毒素的去除技术对保证安全用水及人体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蓝藻类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目前蓝藻污染控制单元技术可归结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三种。 2.1物理法 2.1.1微滤机过滤法 对于低浊高藻的湖泊水可用微滤机除藻。微滤是一种简单的物。过滤方法,采用滤网以除去水中大于或等于滤网孔径的浮游动物和藻类。1980~1981年,湖南大学与抚顺自来水公司对大伙房水库水行微滤机除藻试验【1351,使用国产II号网(径100,纬700),微滤机产水量可达30.7~127.2 m3/m2h,藻类去除率平均为61%,浮游动物去除率可达99.7%。虽然滤网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沉淀,但对浊度、色度、CODM。的去除率都很低,远不及混凝沉淀。

除藻技术现状和发展

学号:07415215 常州大学 科研实践论文 (2011届) 题目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 学生黄佳佳 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班级给水072班 校内指导教师王利平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二○一一年二月

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我国富营养化水体面临的现状和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方法,比如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等,对其处理效果做出简要评价。并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富营养化;除藻;物理;化学;生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导致了水域中氮(N)、磷(P)等营养盐类大量富集,致使全球性水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60%的湖泊呈富营养状态,并伴随着藻类水华的发生。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水华”爆发时,大面积的水面被藻类覆盖,阳光难以穿透水层,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能造成水域上层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及底层溶解氧的缺乏,这对水生动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都会释放藻毒素,鱼腥藻、束丝藻和铜绿微囊藻是三种最常见的含有毒素的物种[1]。微囊藻毒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以外,也是肝癌的主要诱因。最近研究显示,微囊藻毒素还具有胚胎毒性、免疫功能损害等作用[2],而由鱼腥藻、束丝藻产生的是神经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大面积的藻类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常用的除藻技术 1.1 物理除藻技术 物理除藻技术目前在许多供饮用水水域(如水库)应用的比较多,利用活性炭去除也是目前各自来水公司比较常用的方法。为防治我国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董悦安等[3]曾应用部分物理技术(吸附性材料净水和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比对照区都有所下降,机械除藻试验后,水中的叶绿素含量比除藻前下降;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后,试验区内表、中层水体的温度有所下降,温度降低抑制了表、中层水体中藻细胞的繁殖速率,对水华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常用的物理除藻方法有机械去除、过滤除藻,黏土除藻和气浮除藻等方法。物理法可直接消除水体中的藻类,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因其需要昂贵的费用,因此只能用于小水体或大水体的局部水域。 (1)过滤除藻。对于低浊高藻的水体可用微滤机除藻,有资料报道法国处理塞纳河水时,藻类的平均去除率为55%,在我国,其去除率可达70%以上。上海自来水公司进行的一项试验表明[4],滤网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沉淀,但微滤机对浊度、色度、COD Mn的去除率很低,远不及混凝沉淀。 (2)黏土除藻。孙佩石[5]等利用昆明地区的粘土矿制作了新型轻质除藻材料,在滇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