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实验技术及基本知识

细胞实验技术及基本知识
细胞实验技术及基本知识

一.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周期的测定

一、原理

细胞周期指细胞一个世代所经历的时间。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一个周期。细胞周期反应了细胞增殖速度。

单个细胞的周期测定可采用缩时摄影的方法,但它不能代表细胞群体的周期,故现多采用其他方法测群体周期。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等,这里介绍一种利用BrdU渗入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 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加入培养基后,可做为细胞DNA复制的原料,经过两个细胞周期后,细胞中两条单链均含BrdU的DNA将占l/2,反映在染色体上应表现为一条单体浅染。如经历了三个周期,则染色体中约一半为两条单体均浅染,另一半为一深一浅。细胞如果仅经历了一个周期,则两条单体均深染。计分裂相中各期比例,就可算出细胞周期的值。

二、仪器、用品与试剂

1、仪器、用品:同常规细胞培养

2、试剂:BrdU(1.0mg/ml),甲醇、冰醋酸,Giemsa染液,秋水仙素,2×SSC液

三、操作步骤

1、细胞生长至指数期时,向培养液中加入BrdU,使最终浓度为10μg/ml。

2、44小时加秋水仙素,使每ml中含0.1μg。

3、48小时后常规消化细胞至离心管中,注意培养上清的漂浮细胞也要收集到离心管中。

4、常规染色体制片(见第三部分:染色体技术)。

5、染色体玻片置56℃水浴锅盖上,铺上2×SSC 液,距紫外灯管6cm处紫外照射30分钟。

6、弃去2×SSC液,流水冲洗。

7、Giemsa液染色1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

8、镜检100个分裂相,计第一、二、三、四细胞期分裂指数。

9、计算:细胞周期(Tc)=48/{(M1+2M2+3M3+4M4)/100}(小时)

附:(1)BrdU配制: BrdU 10mg十双蒸水10ml 4℃下避光保存。

(2)2×SSC配制: NaCl 1.75克,柠檬酸三钠·2H2O 0.88克,加水至100ml,4℃保存。

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一、原理

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生机械损伤、电解质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变性等,能引起细胞死亡。如向培养液加入保护剂,可使冰点降低。在缓慢的冻结条件下,能使细胞内水份在冻结前透出细胞。贮存在-130℃以下的低温中能减少冰晶的形成。

细胞复苏时速度要快,使之迅速通过细胞最易受损的-5~0℃,细胞仍能生长,活力受损不大。

目前常用的保护剂为二甲亚砜(DMSO)和甘油,它们对细胞无毒性,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细胞。

二、操作步骤

(一)冻存

1、消化细胞(同实验二),将细胞悬液收集至离心管中。

2、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3、沉淀加含保护液的培养,计数,调整至5×106/ml左右。

4、将悬液分至冻存管中,每管1 ml。

5、将冻存管口封严。如用安瓿瓶则火焰封口,封口一定要严,否则复苏时易出现爆裂。

6、贴上标签,写明细胞种类,冻存日期。冻存管外拴一金属重物和一细绳。

7、按下列顺序降温:室温→4℃(20分钟)→冰箱冷冻室(30分钟)→低温冰箱(-30℃1小时)→气态氮(30分钟)→液氮。

注意:操作时应小心,以免液氮冻伤。液氮定期检查,随时补充,绝对不能挥发干净,一般30立升的液氮能用1~1.5月。

(二)复苏

1、准备一个茶缸或1000ml的烧坏,内装2/3杯37℃的温水。

2、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迅速置于温水中并不断搅动。使冻存管中的冻存物在1分钟之内融化。

3、打开冻存管,将细胞悬液吸到离心管中。

4、1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5、沉淀加10ml培养液,吹打均匀,再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6、加适当培养基后将细胞转移至培养瓶中,37℃培养,第二天观察生长情况。

三、试剂和器材

器材:液氮罐、冻存管(塑料螺口专用冻存管或安瓿瓶)、离心管、吸管、离心机等

试剂:0.25%胰酶、培养基、含保护剂的培养基(即冻存液)

附:冻存液配制:

培养基加入甘油或DSMO,使其终浓度达5—20%。保护剂的种类和用量视不同细胞而不同。配好后4℃下保存。

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建立

一、概念

1、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舞经首次传代成功即成细胞系,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Lineage of Cells)所组成。

2、细胞株(Cell Strain):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称为细胞株。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如果不能继续传代或传代数有限,称为有限细胞株(finitecell strain);如果可以连续传代,称为连续细胞株(continuous cell strain)。对于人类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半年以上,生长稳定,并连续传代的即可称为连续性株或系。

二、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要求

什么样的体外培养群可被认可为己鉴定的细胞,视具体情况而定,无统一规定。对于用作原代培养的细胞只要供体均一,取材部位及组织种类等条件稳定即可,如用做长期培养,特别是反复传代的细胞,常需做如下说明: 1、组织来源:细胞供体所属物种,来自人体或者动物;

个体性别、年龄;取材的器官或组织。

如系肿瘤组织,应说明临床和病理诊断,以及病历号等。

2、细胞生物学检测:

了解细胞一般和特殊的生物学性状,如细胞一般形态,特异结构,细胞生长曲线和分裂指数,倍增时间,接种率等。

如为肿瘤细胞,为说明来源于原肿瘤组织并保持恶性,须做软琼脂培养,异体接种致瘤和对正常组织侵润力等实验。

3、培养条件和方法;应说明细胞系(或株)适应的生存环境,即指明使用的培养基、血清种类、用量以及适宜PH值。

三、若干细胞建株的要点及基本过程

(一)肿瘤细胞培养技术要点

1、取材:材料主要来源于外科手术或活检瘤组织,取材时避免用坏死组织,要挑选瘤细胞集中和活力较好的部位,瘤性转移淋巴结或胸腹水是较好的培养材料。取材后尽快培养,因故不能立即培养者,可冻存。其培养方法及冻存方法同前述正常组织。

2、成纤维细胞排除:在肿瘤组织中常混杂有一些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能与瘤细胞同时生长,并常压过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生长受阻以至消失,应仔细排除。

排除方法常有:机械刮除法、反复贴壁法、消化排除法、胶原酶消化法等。

3、提高肿瘤细胞培养存活率和生长率

根据实验经验,肿瘤细胞在体外不易培养,建立能传代的肿瘤细胞系更为困难。一般当肿瘤组成或细胞被原代培养后,要经过对新环境的适应才能生长,因此不能局限于一般培养法,须采用一些特殊措施。如:用适宜底物,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题(卷)库

一、名词解释 1.分配常数:又称分配系数,是指一种分析物在两种不相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常数。 2.多肽链的末端分析:确定多肽链的两末端可作为整条多肽链一级结构测定的标志,分为氨基端分析和羧基端分析。 3.连接酶:指能将双链DNA中一条单链上相邻两核苷酸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分子的酶。 4.预杂交:在分子杂交实验之前对杂交膜上非样品区域进行封闭,用以降低探针在膜上的非特异性结合。 5.反转录PCR:是将反转录RNA与PCR结合起来建立的一种PCR技术。首先进行反转录产生cDNA,然后进行常规的PCR反应。 6.稳定表达:外源基因转染真核细胞并整合入基因组后的表达。 7.基因敲除: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或未完全知道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从动物的原基因组中去除,或用其它无功能的DNA片断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表型,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8.物理图谱: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为“路标”,以碱基对(bp,kb,Mb)作为基本测量单位(图距)的基因组图。 9.质谱图: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分开后,到检测器被检测并记录下来,经计算机处理后所表示出的图形。 10.侧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90度角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内部结构属性。

11.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层析。 12.Edman降解: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 13.又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能够特异识别双链DNA序列并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14.电转移:用电泳技术将凝胶中的蛋白质,DNA或RNA条带按原位转移到固体支持物,形成印迹。 15.多重PCR:是在一次反应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一份模板样品中不同序列的PCR 过程。 16.融合表达: 在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连有一段融合表达标签(Tag),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有分N端或者C端融合表达),方便后继的纯化步骤或者检测。 17.同源重组:发生在DNA同源序列之间,有相同或近似碱基序列的DNA分子之间的遗传交换。 18.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19.碎片离子:广义的碎片离子为由分子离子裂解产生的所有离子。 20.前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相对轴较小角度向前方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等离子的表面属性,信号强弱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 21.亲和层析: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或其他分子的一种层析法。(利用分子与其配体间特殊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作业测试练习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ZHUAN TI ER | 专题2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课堂知能验收 对应学生用书P025 1.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理论上,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基因,具有全能性 B.植物细胞虽然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表现出来C.植物体只有生长点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其他部位细胞没有全能性 D.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其他生物细胞一般不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 C 解析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表现出来,一般来说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较高,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较低,C错误。

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 D 解析种子萌发长成植株是由幼体到成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虽有细胞分化,但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仅仅是细胞分化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经历了细胞分化,体现的是花粉(生殖细胞)的全能性,没有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体现出体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3.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 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植物体

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浅谈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11生科111003015 康明辉 摘要: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关键词:细胞遗传生物学发育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

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目前对细胞研究在方法学上的特点是高度综合性,使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新的结构成分、信号或调节因子的基因分离、克隆和测序,经改造和重组后,将基因(或蛋白质产物)导入细胞内,再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等,研究这些基因表达情况或蛋白质在活细胞或离体系统内的作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的形态定位方法紧密结合,已成为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上的特点。另一方面,用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如重组技术、、同源重组和转基因动植物等,对高等生物发育的研究也取得出乎意料的惊人进展。对高等动物发育过程,从卵子发生、成熟、模式形成和形态发生等方面,在基因水平的研究正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进展。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迅速进展。2000年6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可称之为“人类基因草图”,这个草图实际上涵盖了人类基因组97%以上的信息。从“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部“天书”是怎样写的和用什么符号写的。2001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科学家发布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基本信息”,这说明人类现在不仅知道这部“天书”是用什么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学 2.细胞生物学 3.医学细胞生物学 (二)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是从、和三个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和四个阶段。 4.1841 年Remak在观察鸡胚的血细胞时,发现了细胞的分裂;其后Flemming在动物细胞中、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1883 年Van Beneden、1886 年Strasburger分别在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分裂。 5.1944 年Avery等在微生物的实验中证明了是遗传物质。 6.1953 年和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 7.1958 年Meselson等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梯度离心法,分析了DNA 的复制过程,证明了DNA 的复制是。 8.R.Feulgen于1924年发明了染色法,用于检测细胞核内的。 (三)选择题 1.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命名的学者是 A. R.Hook B. Leeuwenhook C. R.Brown D. W .Flemming E . C.Darvin 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A.Watson and Crick B.Schleiden and Schwann C. W.Flemming D. R.Brown E. R.Hook and Leeuwenhook 3.在1855 年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论点的学者是 A.Remark B.W.Flemming C. R.Virehow D.R.Brown E. Schleiden

4.最早发现细胞直接分裂(无丝分裂)的学者是 A.W.Flemming B.Remark C. R.Virehow D.R.Brown E.Schwann 5.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间接分裂(有丝分裂)的学者是 A. Strasburger B. W.Flemming C. Remark D. Boveri E. Feulgen 6.最早在动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的学者是 A. Van Beneden B. Strasburger C. Flemming D. Remark E. Boveri 7.Van Beneden和Boveri在1883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E.纺锤体 8.Banda在1897年发现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高尔基体 E.纺锤体 9.最早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学者是 A.Schleiden and Schwann B.Watson and Crick C.R.Hook and Leeuwenhook D.Boveri and Sutton E. Van Beneden and Boveri 10.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Mendel B.Morgan C. Flemming D. Remark E. Feulgen 11.在1943 年应用高速离心机从活细胞中将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分离出来, 并研究其生理活性的学者是 A. Feulgen B. Brachet C. Casperson D. Cloude E. Ruska 12.在1924 年首创核染色反应,测定了细胞核内DNA的学者是 A. Cloude B. Brachet C. Feulgen

细胞培养实验技术大全

细胞培养实验技术大全 第一章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认为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很多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很多是以CHO细胞作为载体;细胞工程中更是离不细胞培养,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完全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既使是现在飞速发展的基因工程抗体也离不开细胞培养。正在倍受重视的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也要经过细胞培养过程才能实现,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有的也与细胞培养密切相关。总之,细胞培养在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关键的核心作用。 第一节体外培养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就是将活体结构成分或活的个体从体内或其寄生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和发育的方法。 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活的组织(多指组织块)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细胞培养:是指将活细胞(尤其是分散的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器官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的器官(一般是胚胎器官)、器官的一部分或器官原基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二、体内、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 1、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胞系。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内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一些不同于体内细胞的性状。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就开始发生了。 2、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改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内不同。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结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 第二节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对开展细胞培养异常重要,工作量也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备工作中某一环节的疏忽可导致实验失败或无法进行。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器皿的清洗、干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的检查与调试。 二、取材在无菌环境下从机体取出某种组织细胞(视实验目的而定),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分离等)后接入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如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机体取出的组织细胞的首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理论上讲各种动物和人体内的所有组织都可以用于培养,实际上幼体组织(尤其是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的组织容易培养,分化程度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容易培养,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容易培养。取材后应立即处理,尽快培养,因故不能马上培养时,可将组织块切成黄豆般大的小块,置4℃的培养液中保存。取组织时应严格保持无菌,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他的有害物质。取病理组织和皮肤及消化道上皮细胞时容易带菌,为减少污染可用抗菌素处理。三、培养将取得的组织细胞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过程称为培养。如系组织块培养,则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完整版)细胞实验技术

(一)干扰引物(shRNA)设计: 1、NCBI上下载基因序列 2、在sigema网站输入基因号设计一对21个碱基的干扰引物(上下游) 3、从起始密码(ATG)下游25bp开始; 4、GC含量介于40%~60% 5、干扰引物至少一个在SDS区,一个在3’UTR区 6、选择脱靶率低的 (二)、干扰载体构建 1、引物退火(引物加水看标签X 50,弹匀,瞬离) 退火体系: 上游:5ul 下游:5ul 10X M buffer 5ul H2O 35ul 水浴锅100℃2min,锅里隔夜 (三)、酶切plko.1载体 1、AgeI 酶切,反应体系: plko.1载体4ug AgeI 2ul 10X AgeI buffer 5ul H2O 39ul 37℃水浴2~3h 2、切胶回收AgeI 酶切产物,30ul 水洗脱 3、EcoRI酶切,反应体系: AgeI 酶切产物30ul EcoRI 2ul 10X H buffer 5ul H2O 13ul 37℃水浴2~3h 切胶回收,30ul 水洗脱,测浓度 (四)、连接 连接体系:T4连接: 退火引物2ul 退火引物5ul 酶切载体1ul 酶切载体1ul Solution I 5ul T4连接酶1ul H2O 2ul T4连接酶Buffer 1ul H2O 2ul 室温下连接4h。 (五)、转化 -80℃取感受态细胞于冰上融化,在1.5ml离心管加33ul感受态,将连接产物加入,冰上放置30min,42℃水浴60~90s,冰上放置2min,加入无氨苄培养基,37℃摇床1h,涂布在氨苄平板上,37℃,16h。 (六)、挑菌 用枪头挑取5个菌落(可送测序)扩大培养,加有氨苄的培养基,37℃过夜培养。 (七)、提质粒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使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6月

前言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优秀的细胞生物学课程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汕头大学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锻造理论与实践、临床与基础重组渗透,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特色鲜明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作为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实验课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实验教学上我们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应用于教学为指导思想,坚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基本科研技能奠定基础。力争通过实验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七年制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科研活动三个层次的实验课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对七年制学生实验能力进行全程培养。本教学大纲规定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性实验的内容。科研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由学生和教师讨论后自行确定。 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2007年5月

七年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层次教学手段 实验一数码互动系统使用及细胞 基本形态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讲授 示教讨论 实验二细胞生理活动观察 4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三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与观察4 基础实验 数码互动系统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四细胞的原代与传代培养 6 基础实验数码互动系统多媒体演示 讲授、示教讨论 实验五细胞组分的分离与鉴定>12 综合实验讨论多媒体 实验六细胞骨架对细胞、细胞器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七药物对细胞增殖与凋亡 的影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实验八定位信号与蛋白亚细胞 定位>12 综合实验 讨论 多媒体 大学生科研活动项目科研活动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教程内容

实验1 细胞培养概述 (一)细胞培养室的设置和无菌操作 【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技术与其他一般实验室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要求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一般标准的细胞培养室应包括配液室、准备室和培养室。三室既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各自完成培养过程中的不同操作。 【实验目的】 ①了解培养室的设置和设备。 ②学习无菌概念和无菌操作要领。 【操作步骤】 1.实验室设置 (1)配液室 (2)准备室 (3)培养室 培养室内要完全密闭,保持恒定的温度,在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培养室的位置最好设在阴面,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防止室内温度增高。 ②天花板的高度不要超过2米,以保证紫外灯的有效杀菌效应, ③门一般用拉门,以防止空气流动。 ④天花板、地板和四周墙壁要光滑无死角,要镶瓷砖或涂油漆,这样设计,一是便于清洗和消毒,另外也不易在墙角堆积灰尘。 2.实验室常用设备 (1)准备室的设备 ①双蒸馏水蒸馏器:制备双蒸水。 ②酸缸:盛洗液,浸泡玻璃器具。 ③干燥箱:洗涤完的玻璃器皿用干燥箱烘干。 ④高压锅:玻璃器皿、解剖用具、部分液体、塑料器具等灭菌。不同物品其有效灭菌压力和时间不同。 ⑤储品柜1:放置未消毒物品。 ⑥储品柜2:放置已消毒物品。 准备室注意事项: ①预防蒸馏器被烤干。 ②勿将酸液溅到衣物或地面。

③勿将高压锅排气阀和安全阀堵塞。 ④已消毒物品应与未消毒物品分柜存放。 (2)配液室的设备 ①天平(扭力天平和电子天平):称量用 ②pH计。 ③磁力搅拌器。 (3)细胞培养室的设备 ①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的种类很多,有单面单人、单面双人、双面双人或双面四人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鼓风机,使通过高效滤气的空气,徐徐通过台面,这样使工作环境中具无菌而均匀的空气。 根据层流方式的不同,超净工作台主要分为水平层流式和垂直层流式两种,基本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将室内空气经粗过滤器初滤,由离心风机压入静压箱,再经高效空气过滤器,由此送出的洁净气流从一定的均匀的断面风速通过无菌,从而形成无尘无菌的高洁净度工作环境。但两种净化台的气流方向不同。 使用超净工作台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A.净化工作台最好安装在无尘的房间内,最好为隔离好的无菌间内,以免尘土过多易使滤器阻塞,降低净化效果,缩短使用寿命。 B.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用台,工作前必须对工作台和周围环境用真空吸尘器或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再采用药物灭菌法或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C.每次使用工作台时,应先用75%酒精擦洗台面,并提前以30~50min紫外线灭菌灯处理净化工作区内积累的微生物。在关闭紫外灯后应启动送风机使之运转两分钟后再进行培养操作。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1.载体构建实用操作技术 1.1菌种的保存—20%甘油菌 2体积菌液与1体积70%的甘油混合后,储存于-20℃或-70℃备用。(甘油菌中甘油的浓度为20-30%均可) 1.2甘油菌复苏、培养 方法一、挑取甘油菌一环,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固体培养基上(活化菌种),37℃培养过夜(约16小时);挑取一个菌落转接在含100ug/ml Amp 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方法二、直接吸取10~20ul甘油菌,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1.3小规模制备质粒DNA(QIA miniprep kit ) 适于从1~5ml 菌液中制备20ug高拷贝质粒 ⑴收集菌液,离心1000rpm,1分,弃上清 ⑵以250ul P1重悬细菌(P1中已加RNase) ⑶加入250ul P2,颠倒4~6次轻混,约2~3分(轻混以免剪切基因组DNA,并免 长时间消化) ⑷加入350ul N3,迅速颠倒4~6次轻混;离心10分,13 000rpm ⑸上清入QIAprep柱,离心30~60秒,滤液弃之 ⑹加入0.5ml PB洗,离心30~60秒 ⑺加入0.75ml PE洗,离心30~60秒,弃滤液,再离心1分 ⑻换新管,加入50ul EB,静置1分(EB 37℃预热),离心1分。 1.4酶切反应 ⑴体系构成(反应体系尽可能小!) pGEM3ZF-huCTLA4-Ig(ul)pAdTrack-CMV(ul)

①dd.H2O 17 17 ②10×NEbuff 2 3 3 ③10×BSA 3 3 ④底物DNA 5 5 ⑤内切酶HindⅢ 1 1 XbaⅠ 1 1 Total : 30 ul 30ul ⑵37℃水浴1~2小时,必要时延长酶切时间至12小时 ⑶酶切2小时后,取5-10ul 电泳观察酶解是否完全 ⑷65℃灭活内切酶 ⑸-20℃保存备用 1.5回收目的片段(QIAquick Gel extraction Protocol) ⑴胶,尽可能去除多余的胶,称重; ⑵加入适量buff QG(300ul QG /100mg胶);>2%的胶,应加大QG用量(600ul QG /100mg); ⑶水浴50℃,10min,每2-3min混匀一次,使胶完全溶解!必要时延长水浴时间, 胶完全溶解后混合物颜色应为黄色,与buff QG 相似; ⑷当DNA片段在<500bp或>4kb时,应加入异戊醇100ul/100mg胶,以提高产物 量。此步不离心。DNA片段在500bp~4kb时,加入异戊醇并不能提高产量; ⑸结合:将混合物转入QIAquick柱,离心13000rpm,1min;(柱容量800ul/次); ⑹洗:0.75ml buff PE,离心13000rpm,1min;(DNA用于盐敏感操作时,如平 端连接、直接测序,加入PE后静置2-5min);弃离心液,再离心13000rpm, 1min,以去除剩余的乙醇; ⑺将QIAquick柱置于一清洁的1.5ml Ep管,加入30~50ul buff EB或H2O (滴 于QIAquick 膜上!),静置1min,离心15000rpm,1min; ⑻-20℃保存备用。 1.6连接反应

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细胞培养实验技术手册

实验记录 24/2/2014 一、细胞培养 一、培养基的配制 a. RPMI 1640 1×(with L-glutamine)类培养基组分:RPMI ,10%FBS(胎牛血清),双抗生素(penicillin,盘尼西林(青霉素),streptomycin,链霉素); 配制方法:500 ml RPMI(一瓶) + 50 ml FBS + 5 ml 双抗生素 b. DMEM 1×类培养基组分:DEMI,10% FBS,双抗生素; 配制方法:500 ml DMEM(一瓶) + 50 ml FBS + 5 ml 双抗生素 二、培养细胞RNA的提取 1.从培养箱中拿出6孔板(每孔培养2 ml),吸出培养液; 2.PBS清洗;用大枪管吸取PBS加入每个培养孔中(枪头不要触碰培养板,防止交叉污染),用1 ml枪吹匀清洗(把培养板倾斜,吸溶液指最高处打出)。重复以上操作一次。 3. 每孔中加1 ml Trizol ,吸出放-80℃冰箱冷冻。 三、培养细胞DNA的提取 1.从培养箱中拿出6孔板(每孔培养2 ml),吸出培养液; 2.PBS清洗;用大枪管吸取PBS加入每个培养孔中(枪头不要触碰培养板,防止交叉污染),用1 ml枪吹匀清洗(把培养板倾斜,吸溶液至最高处打出)。重复以上操作一次。 3. 向培养板中加酶消化(时间较长,放进培养箱,看到有白色悬浮后取出),取出加DMEM类培养基; 4. 吸出至1.5 ml 离心管,3600 rpm,4 min离心; 5. 吸出上清(不要触及沉淀),加PBS 1ml清洗,3600 rpm,4 min离心; 四、常用细胞系(人) 名称细胞类型来源核型培养液 A431 上皮型表皮细胞肿瘤非整倍体(76,XX)DMEM+10%FBS HeLa 上皮样宫颈癌非整倍体(81-83,XX)MEM+NEAA 10%FBS Hep G2 上皮样肝细胞癌非整倍体(55,XY)MEM+NEAA 10%FBS MEM:极限必需培养液(Eagle);NEAA:非必需氨基酸;DMEM:Dulbecco’s MEM改良培养液;RPMI:Roswell Park Memorial 研究所;BrdU:5-溴脱氧尿苷;APRI:腺苷磷酸核糖转移酶 实验室除snu系列与国产7721用1640培养基,其它用DMEM培养基。 五、原代培养----肝细胞 1.切除乳鼠肝脏组织放进小烧杯中,用PBS或培养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 2.加少量培养液,用剪子把组织剪碎,1 平方mm左右,再用吸管吹打; 3.加含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制成均匀的细胞悬液,移入培养瓶,将组织块放在培养瓶底部,采用薄层营养液培养法,盖上瓶盖。 4.换液,只将旧的培养液吸弃,换上新的培养基。 六、传代培养 1.显微镜观察是否需要传代 细胞生长良好:上清液清亮,无悬浮物,折光性好,均质而透明,胞膜完整,胞内颗粒少,无空泡和脂滴。细胞生长不良:悬浮物多,发差增大,胞膜不完整,胞质中颗粒多,出现空泡和脂滴。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2011-04-23 11:01:29)转载▼ 标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常用实用技术基本实验室技术生物学实验教育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固相杂交 固相杂交(solid-phase hybridization)是将变性的DNA固定于固体基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滤膜)上,再与探针进行杂交,故也称为膜上印迹杂交。 斑步杂交(dot hybridization) 是道先将被测的DNA或RNA变性后固定在滤膜上然后加入过量的标记好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该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事先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凝胶电永分离核酸样品,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根据斑点杂并的结果,可以推算出杂交阳性的拷贝数。该法的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特异性较差,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印迹杂交(blotting hybridization) Southern印迹杂交:凝胶电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凝胶上的DNA 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硝基纤维素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已标记的探针进行那时交反应,用放射性自显影或酶反应显

实验技术手册(细胞免疫方面)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975年,K?hler和Milstein创立了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供应量大,检测时间短以及能够查出混合物中的少量成分等优点。 1试验材料 1.1试验动物和细胞 雌性6~8周龄BALB/c小鼠 SP2/0骨髓瘤细胞 1.2主要实验试剂 HRP标记羊抗小鼠IgG、福氏完全佐剂(FCA)、福氏不完全佐剂(FIA)、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DMSO)、降植烷、TMB底物、HAT(50×)、HT(50×)、三抗溶液(100×)小鼠单抗Ig类和亚类鉴定用ELISA试剂盒均为SIGMA公司; DMEM粉、特级胎牛血清(FBS)均为GIBCO公司; 牛血清白蛋白(BSA) 1.3主要实验仪器和耗材 CO2细胞培养箱(Thermo和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WJ-160B-Ⅲ) 酶联检测仪(BIO-RAD Model 680) 血球计数板(上海求精生化试剂仪器有限公司) pH计(Sartorius赛多利斯科学仪器) APL高压灭菌锅(CL-32L) 生物安全柜(ESCO北京五州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恒电泳仪(JY600C) 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78HW-1,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 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赛多利斯科学仪器) 分光光度计(WPA Biowav eⅡ+) 进口液氮罐(Thermo) Protein A柱 恒温水浴锅(HH-2金坛市科兴仪器厂) 微型台式真空泵(GL-80ZB型,海门市) 电热恒温培养箱(DHP-9032上海天恒医疗器械) 低速离心机 (L-550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高速冷冻离心机(SIGMA 2-16PK) 倒置显微镜(Nikon TS100) 超低温冰箱(Thermo) 96孔酶标板() 96孔、24孔细胞培养板、T25培养瓶、35mm培养皿、60mm培养皿、100mm培养皿、冻存管0.22μm过滤器(PALL) 2主要试剂配制 2.1常规试剂配制 PBS(或PB)(0.02mol/L,pH7.4): A液(0.2 mol/L Na2HPO4):Na2HPO4·12H2O 71.64g,加蒸馏水至1000ml;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 指的是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在培养的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动物)。 定义 培养物是单个细胞或细胞群。细胞在培养时都要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由于环境的改变,细胞的移动或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培养时间加长,传代导致细胞出现单一化型。 在现代医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优点 1.直接观察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用于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实验医学和肿瘤学等多种学科研究. 2.直接观察细胞的变化可便于摄影。 3.研究细胞种类如低等到高等到人类、胚胎到成体、正常组织到肿瘤。 4.便于使用各种技术:相差、荧光、电镜、组化、同位素标记等方法观察和研究细胞状况。 5.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 6.易于施用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研究。 7.易于提供大量生物性状相似的实验对象,耗资少比较经济。 8.成为生物制品单克隆抗体生产和基因工程等的材料来源。 缺点 组织和细胞离体后独立生存在人工的培养环境中,虽然模拟体内环境,仍有很大差异。因而利用培养细胞做实验时,不应视为体内细胞完全相同,把实验结果推测体内,轻易做出与体内等同的结论。 细胞类型 细胞类型根据是否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特性,分为: 贴附型悬浮型(一)贴附型 细胞贴附在支持物表面生长,只依赖贴附才能生长的细胞叫做贴附型细胞(Anchorrage-dependent cells)这种现象与细胞分化有关。 贴附型细胞的分型 1.成纤维型细胞:(fibroblast) 来自中胚层 特点:与体内成纤维细胞形态相似,胞体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2~3个长短不同的突起。细胞在生长时呈放射状,漩涡或火焰状走行。 起源:细胞来自中胚层间充质组织。 除真正的成纤维细胞、心肌、平滑肌、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工程实验小结

细胞工程实验小结 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801 姓名:励丹学号: 在本次暑期短学期的细胞工程实验课上,我们做了细胞工程中基础的几个实验——饲养层细胞的制备、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组织块法培养小鼠肝脏细胞,消化法培养小鼠肾脏细胞)、免疫脾细胞的制备、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的超低温冻存与复苏及活性测定(MTT法检测)、抗体IgG的检测(ELISA 法),让我受益菲浅。其中很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在细胞工程实验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对这个短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总结细胞工程课程试验来的收获与不足。 这次的实验分成了8个小组,因为细胞工程的实验都须在无菌室内进行,而无菌室较小,所以各小组轮流进无菌室进行实验操作,故没轮到进无菌室的小组在外面的实验室进行简单的操练,所以较为轻松。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进无菌室,对无菌室充满了好奇。而进无菌室也需要一重重地灭菌,以确保无菌室内的安全。首先需要用新吉尔灭溶液对需要带进无菌室的物品及我们的手进行消毒灭菌,然后进入缓冲间穿戴无菌服、帽、手套及口罩。在进入无菌室后还需要用酒精棉擦拭手、超净台以及一些物品。在无菌室内的操作都需在超净台上进行,而且需要在酒精灯边上进行,不可以远离超净台,否则可能使培养的细胞或培养液等受到污染,从而造成实验失败。 我们小组在细胞培养的实验中较为成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没有出现染菌现象。在进行细胞超低温冻存于复苏实验时,我们组将两只小鼠的细胞混在一起,是的细胞数增加,相对的在冻存中损伤的细胞数也增多,这个实验应该算不成功的。 通过9天的细胞工程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细胞工程学学的实践,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会最终作用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其他专业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学习理科的同学,更加要重视实验课,因为理论与实际结合是最重要。在每次实验之后,我们都要做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讲义和自己参阅资料,得知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实验操作当然是细胞工程

VOLAB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划设计

VOLAB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划设计 一、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定位与实验内容 细胞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对于学生们一个入 学考试的基本要求,通过综合考虑, VOLAB对于生物细胞实验室规划设计更胜 一筹,实现了实验室规划设计时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实现了现代化实验室设计 的一些基本原理。 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量大面广,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直接和长远的 影响。教学内容要反映当前国际生命科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 新内容层出不穷。因此,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及各细胞器 间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热点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和未 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基因表达 与调控等内容。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设计应根据理论教学大纲,让通过显微镜了解各种细胞器的 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细胞化学显示技术、染色体技术、细 胞培养技术以及细胞器分离技术。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 研究兴趣和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精神,使学生能够从生命现象中发现细胞生命活 动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能够运用已学到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去研究和探索生命科 学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课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为本科生今后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科细胞生物学实验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实验学时一般在24~48学时之间,细胞生物学实验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巩 固和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要熟悉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 养细胞生物学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综合设计实验 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必须强调实验室设计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 实验内容的典型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创新性。 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显微镜技术和细胞形态学 观察以及部分细胞化学技术,第二部分为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第三部分 为综合设计实验,特别是设计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选题,开展与细胞生物学相 关的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

体外细胞实验方法

细胞株在适当的培养基中保持10% FBS。 从Addgene(质粒)购买HA-FLAG-UCHL3。 #22564,然后再克隆到pGEX-4T-2载体(Clontech)中。UCHL3C94A和S75A突变体由位点定向突变层积产生)。抗uchl3抗体购自ProteinTech公司 (12384 - 1 - ap)。抗ub (P4D1)、抗rpa32 (9H8)、抗brca1 (D9)抗体购自Santa Cruz Biotechnology。抗rad51 (N1C2)是从GeneTex购买的。反 γH2AX(05 - 636),anti-BRCA2(OP95)和anti-MDC1(05 - 1572) 从微孔被购买。Anti-BRCA2(推上a303国道- 435 a)和 anti-γH2AX架a300型(- 081 a)从Bethyl购买实验室。抗53bp1 (NB100-304)购自Novus Biologicals。Anti-Flag(m2)、anti-HA anti-β-actin抗体 购买的σ。反磷(血清/thr)atm/atr衬底抗体(2851)是从细胞信号技术中购买的。 CRISPR / Cas9敲除 (sgRNAs)使用:sgUCHL3-1(5′-GCCGCTGGAGGCCAAT CCCGAGG-3′)和sgUCHL3-2(5′-GCCCCGAAGCGCGCCC ACCTCGG-3′)。gRNA序列被克隆到载体中。 LentiCRISPR-V2-puro。细胞被慢病毒感染 sgRNA-puro随后与2μg /毫升嘌呤霉素广泛的选择,和单一的克隆是通过连续稀释和放大。通过免疫印迹鉴定克隆 抗uchl3抗体,并通过DNA测序验证。 重组蛋白表达和下拉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