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尖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美国顶尖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美国顶尖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

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对大学部学生的毕业要求来自以下四个层面:系、院、伯克利校区以及加州大学系统的要求。校区一级的要求一定广度和深度上掌握美国文化。每个学院会根据各自的特性而有不同的要求。不过,一般说来,伯克利校区非常强调培养高超的批判思考及沟通的能力。很多课程都要求长篇大论的报告,不少课程也提供说写的训练。除了大学系统规定的主题A(主题A之考试在确定学生已对英文及写作达到熟练的程度。)之要求,伯克利的文理学院极其他大多数的学院,要求两学期的作文课。

从1994年秋季班以后入学的学生开始实施新的规定,在此之前的要求是由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三大领域中至少选六门课(至少16个学分)。新的规定是在下述每个领域中至少选修一门课程:物理学、生物学、文学艺术、历史研究、哲学及价值、国际研究、社会及行为科学。

伯克利学生毕业最低学分为120个。新生的申请必须在中学修过两年的历史或社会科学、四年的英文、三年以上的数学、两年以上的实验科学、两年以上的外文。

——黄俊杰著.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8-120

斯坦福大学的“博雅教育”认为:在人类各个重要知识领域中增广学生的知识及觉察,特别对其中的一两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让他得以持续终生的学习而且把知识应用在事业及个人生活中。

每一个大学部学生的共同课程包含:满足的写作要求(the freshman writing requirement)、均匀要求(the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以及语言要求(the language requirement)。除了“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之外,斯坦福还用过“general studies requirements”及“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等词语来描述这方面的规划。此一要求要同学面对不同的观念及不同的思考方式,去理解各种不同的重要认知途径,认识它们的优点、缺点、它们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与其他途径的共同之处。其目的在于:一是向学生介绍,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及科学技术中含有一个极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欲使同学认识早就现代世界的重要的社会力量、历史力量、文化力量及思维力量,以帮助同学发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在1991年秋季后入学者要满足均匀要求则必须在下列九个领域中选修11门课(每一门至少3学分):1、文化、观念及价值;2、世界文化;3、美国文化(以上为“文化核心课程”)4、数理科学;5、自然科学;6、科技及应用科学(为“科学核心课程”)7、文学及美术;8、哲学、社会及宗教思想;9、社会及行为科学(以上为“人文及社会科学核心课程”)。此外,在修习上述二至九领域中的课程时,至少要有一门是着重于性别研究的。

“文化、观念及价值”领域简称CIV,被斯坦福视为核心中的核心,是一门连续修三学期的课程,一般在大一修习。这是一年连续三门课的学程(tracks),每门课程5个学分,每周上课5小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程,通常有六至十种学程可供选择。这些学程由各个学系提供,但在开设之前,必须先送交“CIV领域规划委员会”审核,判定该学程是否符合此一领域的教学目标。通过审核的学程在教过第三年以前要提出教学评量,在第四年如果想要继续开设,则得重新申请审核手续。事实上,斯坦福比较鼓励新学程的提出,而不是一直重复旧有的学程。

CIV领域的教学目标有五点:1、提供学生共同的智性测验,亦即,扩充他们对于我们自身文化中各种不同的观念及价值的理解,并且增加他们对于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互动过程的理解;2、让学生接触那些由于其表达的观念、表达方式及其影响而具有知性重要性的著

作;3、培养学生对于观念及价值进行批判性审视的能力,以求理解自己并理解他人;4、使学生能有更高的技巧,去理解、分析作品,去推论、论辩(支持或反对)某种解释,去表达(说或写)他们的理解及解释,并且使他们能在人文学、科学、工程方面作更进一步的研究;5、让学生体验具想象力的文学及艺术是终生的快乐之源,包括形式及语音之乐。

CIV学程需要满足下述标准:“一、在多样性上。1、要增进对于自我、他人及社会的理解,因而处理的议题需涉及阶级、种族、宗教、性别等,并研读女性、弱势者、有色人种作者的著作。2、要增进对于造成美国社会及文化的多样观念及价值的理解,因而需研读至少一种出自欧洲文化的著作以及至少一种出自那些形构我们多样美国社会的非欧洲文化的著作。各个著作所表达的观念及价值应该尽可能地用它们自己的词语、放在它们自己的文化及历史脉络中来看待。3、要具有实质的历史向度。学程应该分析著作之间的时间关系并审察著作的政治、社会、经济及物质的脉络。学程不需要完全按年代安排,也不需要无所不包。所有的学程均应该包括对于古代及中世文化的处理。过去的六至八个世纪尤其应该以实质的方式加以处理。二、在指导目标上。1、要提升对于文化假定与价值以及对于它们在历史上或当代的相关性的意识,方法是让学生接触对于这些假定与价值的替代说法的批判。2、课程指导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理解第一手作品,并鼓励把这类作品的研读视为充实一生的来源。3、焦点放在第一手的作品,不论是文字的或别种的,虽然第二手资料也可使用。4、在各个学季中,要实质地注意到种族、性别及阶级的议题,在各学季中,至少要有一本主要研读著作是明显地在谈这些议题中的至少一个。5、要包含各种类型的作品,诸如:诗、剧本、小说、哲学著作、科学论著、历史著作;日记、回忆录、口述历史及其他的私人文件;通俗文化的产品及其他的表达物;绘画、雕刻及音乐作品;建筑、结构及机器。6、每一周至少要有两小时,最好三到四小时,进行小组指导。这些讨论小组不能超过20位学生,15个则比较适合。学生在这些小组中的表现应该成为他们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每门课要有5个学分,每周上课5小时。这些课程可以,但不必须,包括演讲课。”

每一年开设CIV课程的教师都会开会讨论下一年度CIV学程中共同的要素,诸如教材、作者、主题、议题等,例如1992年的共同阅读教材为“史诗一部、圣经(包括旧约及新约)、一位古典希腊哲学家、一位早期的基督教思想家、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作家、一位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马克思、弗洛伊德。在这些共同要素的基础上,CIV的各个学程可以有自己的设计。

现将1991年推出的9个CIV学程中的7个加以详述:

文学及艺术学程

[秋季课程]1、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勒斯的《奥雷斯狄亚》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作选读3、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的《忏悔录》4、《圣经》5、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6、中国思想家孔子著作选读7、但丁《神曲:地狱》8、玛丽·德·弗兰斯《小诗集萃》9、《基尔格墨希史诗》10、荷马《奥德赛》11、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12、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作品选13、中国道家哲学著作选读14、维吉尔《埃涅阿斯纪》15、《艺术史》及《世界文明》二书选读16、本课程尚需阅读赫西俄德、苏拉等人的作品。

[冬季课程]1、毕恩《欧鲁诺克》2、笛福《摩尔·弗兰德斯》3、宗教改革思想家马丁·路德著作选读4、马基雅维利《君主论》5、弥尔顿《失乐园》6、蒙田《散文选》7、莫尔《乌托邦》8、卢梭《社会契约论》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9、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及《暴风雨》10、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11、《艺术史》及《诗辑》选读12、本课程中尚阅读洛克、休谟、潘恩、杰斐逊的作品。

[春季课程]1、康拉德《黑暗的心》2、达尔文著作选读3、狄更斯《远大前程》4、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生平自述》5、菲茨杰拉德《大亨小传》6、法国小说家福楼拜的《感情教育》7、《弗洛伊德作品选》8、杰克普斯《一个女奴的一生》9、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0、莫莉生《挚爱》11、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12、雪莱夫人《科学怪人》13、英国当代女作家伍尔芙的《自己的房间》14、《世界文明》及《诗辑》选读

欧洲及美洲学程

[秋季课程]1、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的《忏悔录》2、《圣经》3、希斯内诺斯《蒙古街上的屋子》4、法农《世上悲惨的人》5、弗洛伊德《朵拉:歇斯底里症之个案分析》6、贺丝顿《她们的眼睛正望着上帝》7、汤亭亭《女斗士》8、左撇子《老人海特之子》9、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0、麦尔维尔《录事巴特比》11、曼朱《自述》12、《马亚创造神话》13、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新教伦理》14、电影欣赏及讨论15、本课程中尚阅读杰斐逊、奥尔森的作品以及《第四世界宣言》

[冬季课程]1、柯哲比《分离的事》2、康拉德《黑暗的心》3、达尔文《物种起源》4、19世纪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5、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生平自述》6、恩格斯《家庭之起源》7、莫莉生《挚爱》8、雪莱夫人《科学怪人》9、史景迁《胡的问题》10、伏尔泰《憨第德》11、魏勒福《印第安的赠与者》12、伍尔芙《自己的房间》13、本课程尚需阅读康德、雨果等人的作品

[春季课程]1、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及《政治学》2、安萨渡《边境》3、卡缪《放逐》及《王国》4、希赛尔《一场暴风雨》5、哥伦布《四次航行记》6、莫尔《乌托邦》7、莱斯《野莽海》8、洛孚《皮德洛·帕拉摩》9、莎士比亚《暴风雨》10、电影欣赏及讨论11、本课程尚需阅读一些中南美洲作家的作品

神话与现代性学程

[秋季课程]1、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的《忏悔录》2、《圣经》3、玛丽·德·弗兰斯《小诗集萃》4、拉法叶夫人《德·克里芙公主》5、德国文豪歌德《浮士德》6、荷马《奥德赛》7、克尔凯郭尔《抉择》8、马洛《浮士德医生》9、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基础》10、紫式部《源氏物语》11、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冬季课程] 1、弗洛伊德《梦的解析》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3、卡夫卡小说选读4、拉恩《大都会》5、托马斯·曼小说选读6、马克思著作选读7、恩古齐《别哭、孩子》8、尼采《悲剧的诞生》9、柏拉图《飨宴》10、李芬斯达《意志的胜利》11、雪莱夫人《科学怪人》12、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13、杜默《蔗田》

[春季课程]1、亚里士多德《论修辞》2、《圣经》3、柯勒律治《文学传记》选读4、笛卡尔《方法论》5、赫尔德《语言的起源》选读6、霍布斯《利维坦》7、洪堡《思考及讲话宝典》8、姚萨《说故事的人》9、洛克《人类理解论》选读10、《莫文杜史诗》11、柏拉图《克拉提洛斯》1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基础》选读13、史坦能《巴别塔之后》选读

经典研读学程

[秋季课程]1、亚里士多德著作选读2、奥古斯丁《忏悔录》3、《圣经》4、孔子《论语》5、荷马《伊利亚特》6、老子《道德经》7、柏拉图《理想国》8、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作品选9、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冬季课程]1、中世纪哲学家阿奎那《论政治及伦理》2、12世纪波斯诗人阿特《百鸟之会》3、18世纪英国女作家奥斯汀《傲慢与偏见》4、但丁《神曲·地狱篇》5、玛丽·德·弗兰斯《小诗集萃》6、笛卡尔《方法论》及《沉思录》7、《可兰经》8、洛克《论政府》9、马丁路德著作选读10、马基雅维利《君主论》11、卢梭《基本政治论著》12、莎士比亚《李尔王》1

[春季课程]1、伯赫斯《迷宫》2、19世纪英国诗人艾略特《荒原》3、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生平自述》4、法国小说家福楼拜《包法利夫人》5、《弗洛伊德作品选》6、19世纪英国诗人济慈作品选读7、马克思恩格斯作品选8、莫莉生《所罗门之歌》9、尼采作品选10、伍尔芙《自己的房间》11、19世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作品选读

由近古至今日的欧洲学程

[秋季课程]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奥古斯丁《忏悔录》3、《圣贝纳迪克特戒律》4、《圣经》5、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6、《可兰经》7、马基雅维利《君主论》8、柏拉图《自辩》及《克里图》9、奥兹曼《马格达里邢与巴尔塔萨》10提尔尼《教会及国家的危机》11、《西方的遗产》及《历史的种种面相》选读12、本课程尚需阅读伊壁鸠鲁、马丁路德等人的著作

[冬季课程]1、笛卡尔《方法论》及《沉思录》2、依奎亚诺《游记》3、霍布斯《利维坦》4、洛克《政府论》5、孟德斯鸠《波斯书简》6、卢梭《民约论》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基础》7、莎士比亚《暴风雨》8、《西方的遗产》选读9、电影《教会》、《危险关系》10、本课程尚需阅读喀尔文、伽利略、牛顿、狄德罗等人的著作

[春季课程]1、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2、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3、《心灵的习惯》4、马克思及恩格斯著作选5、19世纪美国女作家斯陀《汤姆叔叔的小屋》6、伍尔芙《三个吉尼亚》7、赖特《原乡之子》8、本课程尚需阅读边沁、约翰·穆勒、林肯、威廉·詹姆斯等人的著作。

文学及观念史学程

[秋季课程]1、亚里士多德《伦理学》2、《圣经》3、伊比科特图斯《恩奇里狄昂》4、欧里彼得斯《贝克赫》、《美狄亚》5、《基尔格墨希史诗》6、荷马《伊利亚特》7、《海姆致迪米特尔》8、柏拉图《自辩》及《理想国》9、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作品选10、索福克里斯《安迪贡尼》11、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2、维吉尔《埃涅阿斯纪》13、《世界文明》及《古代地中海文明》

[冬季课程]1、奥古斯丁《忏悔录》2、中世纪哲学家波郁秀斯《哲学之慰藉》3、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4、但丁《神曲》5、玛丽·德·弗兰斯《小诗集萃》6、皮桑《淑女的城市》7、伽利略《发现及意见》8、马罗《浮士德医生》9、马丁路德《基督教的自由》10、马基雅维利《君主论》11、蒙田《散文选》1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3、紫式部《源氏物语》

[春季课程]1、贝克特《结局》2、布瑞希特《采用的量度》3、勃朗特《呼啸山庄》4、狄更斯作品选5、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6、弗洛伊德《图腾及禁忌》7、黑格尔《心灵现象学》8、易卜生《希德·盖布勒》9、乔伊斯作品选读10、马克思恩格斯作品选11、尼采《悲剧的诞生》12、卢梭《卢梭精选集》13、日本能剧14、伏尔泰《憨第德》15、瓦格纳《特里斯坦及伊索德》16、伍尔芙《灯塔行》17、华兹华斯作品选读18、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选读

哲学及人之存在学程

[秋季课程]1、阿奎那《神学大全》2、亚里士多德《论物理》3、艾维洛斯《中世哲学》4、《圣经》5、柯普斯东《中世哲学史》6、荷马《伊利亚特》7、《孟子》选读8、柏拉图《费都》、《理想国》9、《孟子》选读10、维士顿《论辩守则》

[冬季课程]1、培根《新工具》2、巴丽《女人像男人一样行》3、笛卡尔《沉思录》4、霍布斯《利维坦》5、孔恩《哥白尼革命》6、洛克《政府论》7、牛顿著作选读8、卢梭《民约论》9、莎士比亚《暴风雨》10、乌尔丝登克拉《妇女权利之辩白》11、本课程尚需阅读伽利略、杰斐逊等人的著作

[春季课程]1、达尔文著作选2、亲密之事:美国性史3、弗洛伊德作品选4、马克思恩格斯作品选5、穆勒《众利主义》6、奥威尔《1984》7、魏索《夜晚》8、早期非洲裔美国作家经典作品选9、电影欣赏及讨论10、本课程尚需阅读康德、黑格尔、希特勒等人的著作。——黄俊杰著.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1-133

芝加哥学院前院长尼古拉斯(Ralph Nicholas)在《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教师组织与管理的角色》:芝加哥学院的课程以“社会”与“生命”两个不可避免的特质为基础。首先,一个活在民主社会的自由人应该不断地充实自我,好使自己能在各种不同的公众事务、艺术、科学等问题上广收资讯及见闻并作明智的判断。其次,我们所处的社会,乃是一世界的缩影,而且一直变化万千,既然外在环境变化如此之大,我们作明智判断的模式也要随机应变。当社会的视野不断地在扩展时,我们必须教导学生对跨文化的了解以致可以相互接纳文化差异。学生学习当今社会与文化的现状,对于20年或40年的未来其实并无多大助益,但是对变化多端及不确定的未来的“全方位性”应有所知晓。

学生在毕业学分中有一半是以涵盖6个领域的通识课程为主,名为共同核心课程(the common core),学生必须在其中修习21门课,分量相当重。除了共同核心课程之外,学生毕业前还得修完另外21门课,其中包括9至13门的主修课程(concentration program)以及12至18门的自由选修课程(electives),最后,像不少美国大学一样,芝加哥大学生还要修过3个学期的体育。

共同核心课程的第一个领域是人文类,其中包括两部分:

1、“对于历史、文学及哲学典籍的诠释”,这是连续三学季的学程。换言之,要满足这部分的要求,就必须一个学季中修完一个学程中的三门课。这些学程包括“世界文学选读”、“人文学的哲学观”、“希腊思想及文学”、“人类与公民”、“诠释的技巧:形式、问题及事件”、“人文学导论”、“文化面面观”、“人文学中的语言问题”。以“世界文学选读”这个学程为例,1995年秋季开的课名为“疏离”,其中选读柏拉图的《自辩篇》、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卡夫卡的《变形记》、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作品。1995年冬季开的课名为“罪恶”,选读的著作包括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1996年春季开的课名为“行动”,选读著作包括孟德斯鸠的《波斯书简》、狄更斯的《双城记》及索尔仁尼琴的《伊凡·丹尼索维奇生命中的一天》

2、“音乐及视觉艺术”,在这部分只需修一门课。举例来说,开设的课程有:“艺术及设计——视觉语言”、“艺术导论”、“艺术史——西方艺术”、“艺术史——中国及日本艺术”、“西方音乐入门”、“世界音乐入门”等。

共同核心课程的第二个领域是外国语文类,学生选择的若是法文、德文、拉丁文或西班牙文,需要修习四个学季,选的若是下述语文,诸如阿拉伯文、巴比伦文、中文、希腊文、古埃及文、希伯来文、意大利文、日文、韩文、俄文、梵文、土耳其文,则需要修三个学季。

共同核心课程的第三个领域是数理科学类,这是连续两个学季的学程,其目的在于借着使用数学、电子计算机、统计及形式逻辑等精确的人工语言,以培养学生形式推理的能力。其中学程有:“计算机程序设计”、“数学研究”、“微积分”、“基本统计学”。

共同核心课程的第四个领域是自然科学类,这个领域包括六门课。学生可以连续选六个学季的“自然科学”系列,也可以选三个学季的“物理科学”系列及三个学季的“生物科学”系列。

共同核心课程的第五个领域是社会科学类,这是连续三学季的学程,其中有“财富、权利与德性”、“自我、文化及社会”、“社会及政治思想经典选读”等学程

共同核心课程的第六个领域是文明研究类,这也是连续三学季的学程,其中有:“古代地中海世界”、“西方文明中的宗教”、“西方文明史”、“西方文明中的美洲”、“西方文明中的科学、文化及社会”、“近东文明”、“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俄罗斯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东亚文明”、“南亚文明”。——黄俊杰著.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3-135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10-04-21 复旦大学以六大模块来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其主导原则是: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从培养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一代新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第一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经典研读课程。“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两个方面;“史学经典”指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学家的经典作品。

第二模块: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哲学和宗教经典的研读课程。进入此模块的经典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国哲学经典,一类是西方哲学经典,一类是宗教经典。旨在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进入哲学家的思想境 域的门路。 第三模块: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关于西方文明及其他重要文明的研讨性课程。重在打开学生在文明比较方面的视野,从而较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多元发展、冲突、整合及其在当代 的意义。 第四模块: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进程的研讨性课程。重在展示数学思想史、自 然科学思想史和技术原理史,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和科学思想的要点,形成科学探索 和技术创新的精神。 第五模块: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关于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命的科学与伦理问题的研讨性课程,范 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及生命伦理学。 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实践类课程,包括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进入次模块的艺术门类主要有:音乐、戏曲表演、绘画、雕塑与陶艺、影视、书法、话剧与朗诵等。范围包括环境科学、

生命科学、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

2019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1.()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 2.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2.如果一个人体检时发现乳腺癌1号基因发生突变,可以推断出()。(2.0分) A.这个人患乳腺癌的概率增加了 B.这个人已经患了乳腺癌 C.这个人一定会患乳腺癌 D.这个人很快会被检查出乳腺癌 3.在()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分)C.2016 4.在中国现有的心血管病患中,患病人数最多的是()。(2.0分) A.脑卒中 B.冠心病 C.高血压 D.肺原性心脏病 5.当前人工智能重点聚焦()大领域。(2.0分)B.7 6.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如果一个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百分位数,医学上称之为矮小。(2.0分C.3 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2.0分) A.必然要求 B.基础条件 C.核心要义 D.根本目的 8.()是一种处理时序数据的神经网络,常用于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2.0分) A.前馈神经网络 B.卷积神经网络 C.循环神经网络 D.对抗神经网络 9.据2005年美国一份癌症统计报告表明,在男性的所有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肺癌 B.肝癌 C.前列腺癌 D.淋巴癌 10.()是人以自然语言同计算机进行交互的综合性技术,结合了语言学、心理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知识。(2.0分) A.语音交互

B.情感交互 C.体感交互 D.脑机交互 11.()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2.0分) A.专家系统 B.机器系统 C.智能芯片 D.人机交互 12.()是指能够按照人的要求,在某一个领域完成一项工作或者一类工作的人工智能。 A.超人工智能 B.强人工智能 C.弱人工智能 D.人工智能 13.到()年,几乎所有的算法都使用了深度学习的方法。(2.0分)B.2014 14.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呈现集聚态势,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地区,排名第一的城市是()。(2.0分) A.上海 B.北京 C.深圳 D.杭州 15.()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2.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16.在国际评判健康的标准中,空腹血糖值低于()才是健康的。(2.0分) A.90mg B.95mg C.100mg D.110mg 17.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2.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18.古代把计量叫“度量衡”,其中,“度”是测量()的过程。(2.0分) A.长度 B.容积

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浅谈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 析与思考 [论文关键词]内地高校通识教育现状问题 [论文摘要]通识教育在我国内地高校从十多年前的研究、探索到今天的尝试实施,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历程,十多年来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今后在更多高校的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目前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反映出的历史性缺位与人文素质现实性缺失、专业如何设置、如何指导通识教育由意识走向真正实践等问题,都是实行通识教育必须面对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一、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 但是,如果通识教育的实施仅体现在大学本科一年级或二年级阶段,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仅局限于部分综合选修课程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的成效只满足于大学新生而忽略老生和研究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的成才教育,那么通识教育就很难实施,并逐渐失去向全国推行的可能性。通识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素质教育,而人文精神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工,必须循序渐进,也不可能靠一门或几门选修课程来解决,必须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学识拓展课程等有机结合才能逐步达到的;不仅仅靠各种科学知识的单纯积累,必须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言论与行为统一的综合成果;不可能是单纯依靠自学自悟自得,必须要

有榜样的教导和明师的引导等条件。因此,大学教育只有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模式,才能解决当代大学生缺失人文精神和理想方向的问题,才能使更多通过发奋读书进入大学门槛的青年能最终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 二、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识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院系调整,行业化办学、高度专业化培养成为办学的基本形式,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缺陷,狭隘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着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三个严峻挑战。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非常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我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另外社会市场转型所带来的功利主义影响,使得人文精神被严重漠视。大学必须为自己寻找出路,必须为人文精神寻找出路,通识教育正是通往这一出路的

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现状研究_谷建春

2008年第5期总第169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 e ilong jiang R esearches on H igher Education N o .52008ser i a.l N o .169 收稿日期:2008-02-2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课程体系研究 (批准号:E I A030442)的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介:谷建春,长沙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高等教育学硕士;潘文利,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科技处讲师,高等教育学硕士。 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现状研究 谷建春1 ,潘文利 2 (1.长沙学院,湖南长沙 410003;2.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摘要: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呈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特征,它要求人们不仅要懂技术、具备科学素养,还要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拥有人文精神,使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同向发展,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探究了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目标、课程和评估改革的趋势,希望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整合;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4-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8)05-0078-03 通识教育(G enera l Educa ti 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对不直接对应于职业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美国早期的通识教育主要是从欧洲移植而来,1828年的 耶鲁报告 (T he Y a le R eport)以 对学生的官能进行经常的生动的训练,以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心智、发展他们的潜能 为通识教育之目的,标志着美国通识教育的启航 1 ,1945年的 哈佛报告 (G enera l Educati on i n A F ree Soc i e t y )以培养 全人 为通识教育目标,1978年的 哈佛核心课程报告 (R eport on the Co re Cu rr icu l u m )以培养20世纪有教养的人为目的,大学强调普通核心课程,推崇:宽度(通识教育)+深度(专业教育),2002年的 更大的期望:全国迈向大学的新愿景 (G rea ter Expectati ons :A N e w V isi on f o r L ea rning as a N a ti on G oes to Co lleg e)呼吁大学应确保学生在受教育期间获得有持久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各种需求的学生无论在工作中或是在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中,还是在相互联系的大千世界都能迎接随时出现的各种挑战 2 。美国大学院校协会主席An drea L es kes 曾说: 一些大学正用补充和相互支持的方式开展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特别是正在打破存在于两种传统教育之间的障碍。 3 通识教育的新视野需要三个维度的转变:第一,从 重视教学和课程内容 转变到 不仅重视教师教学和课程内容,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具体学习目标的达成 ;第二,从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离的,各自独立的,连续性的(即通识教育在先,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 转变为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相融合,是相互依赖的 ;第三,从 课程与同等课程是各自分开的且通识教育应该只专注于课程 转变为 将课程与同等课程 (co -curricu l u m )相整合 4 。由此可见,倡导新世纪培养 新人 的美国大学教育 已开始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整合的方向发展。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目标趋向多元, 突出主体性 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致力于通识教育改革的美国大学院校协会的引领下,美国各大学的通识教育委员会非常重视通识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21世纪,以不同的方式纷纷提出了本校通识教育的新目标,以求逐步达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亚利桑那公立大学(A rizona s U n i versity ,包括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共同致力于保证所有毕业生掌握成就事业和公民生活的技能和习惯。他们认同 学习者中心 (L ea rner-Centered Educa ti on)理念,强调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自身的教育中来,让学生发展可转移性技能、为终身学习做准备,理解获得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如团队合作的价值、运用信息技术、用批判的但又善于接受新思想的眼光应对信息的能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等等。亚利桑那公立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数学等学习技能,引导他们深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科学领域学习,使他们养成应对多样化的文化、技术的意识和全球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还引入跨学科通识课程,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主修专业,认清职业取向。总之,将通识教育的学习技能、知识领域及结合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技术教育延伸到主修专业的学习中,是这几所大学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目标 5 。 南缅因大学(U n i versity of Southern M a i ne)提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应形成一个有目的的、连贯性的整体,知识经验将以累积的、有序的方式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业生涯。2005年通识教育目标为:(1)通过教学展示和论证已知的人类文化和自然世界;(2)对复杂事物进行分析、联系、推理的思维能力;(3)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传播、交流及表达;(4)人作为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

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最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精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 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 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意义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意义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意义 【摘要】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在大学里学习通识课表示不理解。有的同学认为通识课就是基础课或选修课,选通识课就是为了凑学分的;还有一些同学则抱怨教学计划里为什么要安排通识课,最好是专业课多多益善。针对学生们思想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通识教育,大学生为什么要接受通识教育。这对同学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提高个人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通识教育人文素质 一、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又称“通才教育”。它是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美国是开展通识教育最早、最完善的国家之一。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哈佛大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学之一,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一直推行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并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已经不是过去的定向培养,整个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必须随着转变。此外,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以广泛的通识教育为基础,如果学生不了解各领域最基本法则,也很难在这个信息时代真正成为专业人才。 目前,人们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强调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的培训,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而通识教育旨在让学

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

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传统的最大特点是其简明和容易操作。传统上主要由两门课组成,一门称为“当代文明”(Contemporary Civili zation),另一门称作“人文经典”(Humanities)。“当代文明”这个课名很容易被误解为只是讲现代文明,其实这课内容是讲从古到今的西方文明,因此它其实就是以后美国各校普遍开设的“西方文明”课;而“人文经典”课则当时自然是指西方经典。1917—1919年之所以被认为是美国现代通识教育的起点,就是因为首先1917年哥伦比亚大学有个教师开设了一门“人文经典选读”课,但这门课开始时完全只是教师个人在学校开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一个星期读一本西方经典,不要求希腊文、拉丁文。这项举措在当时很是被学术同人嘲笑,认为不但读经典不合时宜,而且读经典不要求希腊文和拉丁文更被看成不专业而被讥为不伦不类。但这课证明很受学生欢迎,因此其他教师都跟着他学,开设类似的人文经典阅读课。但要经过20年后,到30年代后期,这门课才逐渐制度化为哥伦比亚的全校必修课,也即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这就是所谓“人文经典”课的起源,它基本上是以阅读西方经典著作为中心,从古代一直读到现代。 在哥伦比亚大学,最初“现代文明”课与“人文经典”课是各不相干的,但到40年代,这两个课开始成为配套的全校本科必修课,构成了哥大以后的通识教育基本构架。两门课的学时都是连续两学年四个学期的全校必修课。在长期的实践中,这些课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内在理路。例如,“当代文明”课第一学年的内容是讲西方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所以第一年这门课基本属于史学和人文学科的训练;而第二学

年这门课内容转向现代西方社会,这就必然引进了现代社会科学例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野。因此这门课两个学年的教育,实际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从“人文学科”的训练过渡到现代“社会学科”的训练。而在“人文经典”课方面,则同样是从古代经典一直读到现当代经典,从柏拉图读到尼采、马克思。而更重要的是,“人文经典”和“现代文明”这两门原先各自独立的课,成为通识教育基本构架后,隐然体现出了一种内在理路或配套原理:“文明”课讲的是西方文明的历史“演变”,而“人文经典”则强调经典著作提出的问题之永恒价值,即“不变”的东西。从课程上讲,实际上“经—史”又是互相渗透的,因为讲史的课同样包括很多经典选读,而经典著作的课同时涉及这些经典的产生时代以及思想的传承关系。 哥伦比亚这一由“史”和“经”交互构成的通识教育构架,实际是以后芝加哥等各校通识教育课程体制都贯彻的基本原则。这实际是非常契合我国传统教育的“经—史传统”的,“史”讲的是一个文明的盛衰变化,“经”或经典则是这个文明的最基本智慧结晶亦即科南所谓“传统形成的智慧”。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早把自己的“经史传统”扔得干干净净,我们现在的大学从未把中国历代经典还当经典看待,也从未有任何努力系统发展中国经典通识教育课程,而我们的悠久历史更被归结为“封建专制”四个字而弃之如糟粕,好像除了农民起义就没有什么有正面价值的东西。我们对中国自己的传统实际还不如西方人更为重视,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在“二战”以后,在全校通识教育课程中发展了一套相当有名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这就是“东方文明课”(oriental civilizations)

2017继续教育通识二答案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通常我们把"素养”理解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3、教师担负的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发展质量?),所以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 4、"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爱学生,要(尊重平等????)地看待学生。 6、对学生的关怀,就是有(???仁爱之心),有了大爱,不自私,善良,就会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7、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研究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应时代的要求。 8、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方法陈旧,不思进取,就会导致教育教学的(?僵化???)。 9、班主任的知识构建应该是网状的,既要掌握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还应该有(?班级管理??)的特定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 10、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性知识,即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 11、班主任的(?学习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爱读书的班主任能带出爱读书的孩子,会学习的班主任也能带出会学习的孩子。 12、班主任比学科教师更多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提升能力??)的任务。 13、班主任的学习力应聚焦在以下三点:学习新知;学会提炼;(??终生学习??)。 14、 教师通过自身成长,强大了内心世界,提升了(?精神追求???),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让学生的精神营养有了基础。??? 15、(???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16、班主任的语言表达,最基础的应该做到(??清晰准确?)。 17、因为班主任经常要做辅导讲话、总结班会、约谈家长,所以要有(即兴发表???)的能力。 18、班主任老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 19、班主任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需要考虑家长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等,这样与其说话,才能做到(??适合?)得体。 20、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21、自我认识不是个人孤立地闭门修养,而是强调要结合(实践???)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来进行。 22、班主任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同伴的(??态度?)来认识自我。 23、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 24、学生们在班主任老师设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懂得去(关注别人体谅别人??)、为别人服务。 25、(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26、班主任老师设计的去敬老院实践活动,关心照顾老人,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与长辈???)的态度。 27、班主任创新活动设计,活动内容要丰富,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也让孩子了解了更多的生活群体。 28、班主任的活动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融入社会???)的契机,以提升学生们关注社会,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 29、班主任的创新活动设计应引发孩子们对社会的关注,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美国幼儿园与中国幼儿园的区别

美国幼儿园与中国幼儿园大PK 美来宝贝为大家献上国外幼儿园的精彩生活,美来宝贝小编精心收罗了美国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信息,在这篇文章里,你将跟随着文字实现美国幼儿园半日游。 美国幼儿园的午餐 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幼儿园里,到了孩子们吃午饭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先洗手,再去自己的小格子中取来午饭盒,坐在小桌子旁。孩子们的午饭都是在家里准备好了带来的,通常包括火腿或牛肉三明治之类,胡萝卜或芹菜条,果汁或牛奶,一些水果、甜饼干等。此外,常见的还有葡萄干、核桃、花生、酸奶。这时,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替孩子打开盖得紧绷绷的塑料盒,有时,还要把大块的三明治或奶酪切小。 当孩子们眉开眼笑地吃起来时,老师也把自己带来的午饭盒打开,和孩子们一起坐在小桌旁边吃边聊。孩子们也常常谈论自己或别人吃的东西,说自己妈妈做的东西好吃或不好吃。谈话也不乏饭桌之外的话题。孩子们边吃边聊,声音不高,颇有成人工作午餐的气氛。 一顿饭约需40分钟或稍长。先吃完的孩子把自己的餐具收好,把没吃完的东西重新放回饭盒里盖好,自己放回小格子里,晚上带回家。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指导思想 美国幼儿园教育极重视幼儿园的教室布置,这是同美国幼儿园和教育观分不开的。美国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是: 1.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 2.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 3.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 由此,美国幼儿园将教室的布置视为一种策略,认为教室的布置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教室的布置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习领域:积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艺术角,沙和水(科学角),图书角。 这些领域也可用来进行集体活动。如音乐和运动活动、讲故事和班级会议等。 最近,有的幼儿园还增加了计算机和烹调角。 (二)教室布置的策略 1.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心中有数。 2.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 3.交通要道被标示出来,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4.材料是摆在矮的架了上的,这样儿童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 5.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这样在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6.每一个领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7.不同的材料发展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经验。 三、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作用 美国幼儿园教室的布置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各个具体的活动区域可以促使幼儿学习特定的知识,发展特定的技能,培养社会性的个性。 积木角: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李曼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讲师、博士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李曼丽 进入90年代以来,加强“通识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在已有基础上对现行通识教育的实施形式、课程内容、课程分量进行调整,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尚需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既应关注我国传统的经验和做法,也需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本文只对后一问题略作考察。 一、通识教育实践的四种类型 Levine 等人的研究表明,迄今为止通识教育主要有四种实施类型①,它们是:分布必修 型、名著课程型、核心课程型和自由选修型。 1.分布必修型(Distributed Requirements )。 “分布必修”,指“对学生必须修习的学科领域(一般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以及在各领域内至少应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数)作出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②。 它是美国大学和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据1976年的一项调查,大约有85%的院校在实施该种教学计划,有46%的教师表示喜爱该计划③。 (1)“分布必修”的指导哲学。20世纪初,“分布必修”是被作为防止过分专业化的一种“策略”而发展起来的,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宽广”,即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常常用来表明 这种哲学的语言有:“向学生展示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所谓“展示” (exposure )④,是为了使学生对专业以外的主要学科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希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建立在见闻广博的基础之上的。 (2)“分布必修”的领域规定。“分布必修”常常把通识教育的内容限定在几个知识领域内。例如:南加州大学把通识教育必修划分为自然科学、非西方文化、文学艺术三个大的领域;在杜克、美利坚大学、鲍德学院等院校,通识教育的内容限定和划分名称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看来,基本都包括对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知识的学习。 (3)“分布必修”中的教与学。该计划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任课教师以各系科的专任教师为主;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因主修不同,允许免修或少修某些与主修有关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如在南加州大学,理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免修“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而主修人文学科的学生可以免修“西方文化”课程。 (4)“分布必修”的通识教育比重。笔者分析四个院校的“分布必修”计划,其通识教育一般约占学期课程总门数或总学分的1 4。 实践表明,任何学校只要充分利用各系科现有的力量,分布必修制就可以实行。它对拓? 54?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2019年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考试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1 .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是()。 ?A.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 ?B. 结构不合理 ?C. 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问题 ?D. 高等教育资源质量问题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Futurelearn是由()发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A. 日本 ?B. 巴西 ?C. 德国 ?D. 英国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中华人民国教师法》自()开始实施。 ?A. 1992年 ?B. 1994年 ?C. 1994年 ?D. 2014年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A.

2016 ?B. 2015 ?C. 2017 ?D. 2018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建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要以()为契机,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A. 乡村振兴战略 ?B. 新时代教育改革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人才强国战略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系统性因素、偶发性因素,其中,偶发性因素的特点是 ()。 ?A. 容易发现但不容易解决 ?B. 长期起作用 ?C. 不太容易发现 ?D. 经常影响教学质量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本讲认为,()是一次高等教育的盛会,吹响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集结号。 ?A. 在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B.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C.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 ?D.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根据本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 不平衡 ?B. 不充分 ?C. 不适应 ?D. 不满意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德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丰富与完 善的过程被称为()。 ?A. 教师专业发展 ?B. 教师修养提高 ?C. 演进 ?D. 研究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10 .根据本讲,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 做事情需要没有满足 ?B.

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

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 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教育的十大区别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好好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考上大学而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好好学习。(注: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中国大学“严进宽出”) 2、向老师发问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而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横七竖八才能更好与老师交流。 中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不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端端正正是对老师的尊敬。 3、解题方法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请问要经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语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的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才能再次重合。而在场的中国学生立即拿出纸和笔,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轻松,所以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无比丰富。中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一种“填鸭”,辛苦的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有的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5、数学头脑 美国学生一般不大有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 中国学生都是数学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 如果中国学生告诉美国学生,我们能够不用计算机做四位数的乘除法,甚至能够徒手开平方根,那美国学生看中国学生的眼神,肯定像看见了撒谎的小木偶的长鼻子一样。 6、零用钱 美国学生的父母说:“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这个月的零用钱已经超出预算了。去,把车库打扫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把家里打扫一遍,我们就可以在给你一些零用钱。” 中国学生的父母说:“零用钱用完了吗?没钱就自己到抽屉里去拿。” 7、旅游 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 中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要去旅游了,请给我一笔钱。” 8、女朋友 美国学生把女朋友带回家自豪的对父母说:“这是我女朋友。” 中国学生面对着自己已经被撬开的日记,看着气急败坏的父母,心虚的说:“我没有早恋·····” 9、新赛车 美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瞧,这是我自己组装的新车。” 中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的长辈:“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新车。” 10、自己做主 美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说:“亲爱的,你已经长成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意见。” 中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吼到:“放肆!翅膀长硬了是不是?敢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告诉你,就算你长出胡子,还是我们儿子,还得听我们的。” 美国教育体制和中国教育体制的区别 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 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现状浅析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现状浅析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其中存在若干问题,如大学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识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生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形成阻碍,如何结合各方力量,转变理念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通识教育;理念;体系 一、通识教育相关背景综述通识教育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其整合点更多在“识”,即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第一个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PackardA.S.)认为,“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PackardA.S.,1829)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具时代特点、更符合社会人特点的个体。通识教育注重内在修为,即通俗所说的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自身修养,在处理任何事情时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与我国古代通识教育的思想颇为相似,《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直至民国时期这种思想仍在沿用,然而随

着我国对苏联“专业化教育”理念的引入,通识化教育逐步淡出人们的思想。根据我国教育现状,作者更赞同哈佛大学“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即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理论,重视学科渗透,根据目前专业分类,制定与学科、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全面、可持续性的教育体系。 二、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依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大学之前主要实行应试教育,包括通识课程的教学活动也是为升学服务。进入大学后即开始专业化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均把主要精力用于专业教学活动,对大学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在大学通识教育研究、教学设置及教育时间安排上,均无法满足通识教育的需求。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多以“被动灌输”为主,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也以背诵记忆通过考试为目的,最后只有知识灌输而无思想内涵。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观轻视,通识课程成为学生可有可无的学习内容,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2、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学通识教学课程设置过于侧重应用型和专业化,大多数学校以掌握知识的数量来考虑课程的价值,缺乏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总体的系统设计和措施保障;通识教育课程中必修课过多,学生对课程的可选择性差,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形式单一,多以老师单方面理论传授为主,既缺少实践课程,又缺乏与

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之比较

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之比较 ——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为例 大学是对“正在成熟的精神”进行养育的场所,通过特定规格的通识课程塑造人文素养则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本文选取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这三所世界一流大学,主要从其大学网站中搜集关于本科课程的大量而详实的电子文本,在对这些第一手资料的梳理和窥视中,探讨世界一流大学通识课程的目标、结构和内容特征,揭示其人才培养中“人文素质”的内涵。 一、“人”的培养目标与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人”或“人才”的培养目标。 哈佛大学有两个专门提供本科教育的学院,其中之一是哈佛学院。该学院对于本科生的教育,坚持“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和科学材料来培养学生;并提供其他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必需的辅助手段”。简而言之,“哈佛致力于知识的创造,学生心智的开发,使学生能最好地利用他们的教育机会”。为此,哈佛学院重视培养本科生:对思想和自由表达的尊重;从发现和批判性思维中获得乐趣;在创造性合作中追求卓越;对个人行为后果承担责任;鼓励学生的参与、探索、创造、竞争与领导精神,以提高其能力,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智慧,挖掘其潜能,从而为学生建立自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最终使之在发展知识、增进理解、服务社会诸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新规划课程包含了哈佛最新、最具指向性的通识课程。2007年,《通识教育工作小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武汉大学通识课程

武汉大学通识课程 《电与电能》考试卷(2015.05.05~05.20) 学院 学号 姓名 成绩 ** 一些题你可能不能马上回答出来,没关系的。上网、上图书馆啊! 学习需要考试,考试也是学习。 一、 (10分)某三相星形电气设备的机端线电压为0sin(31430)u t =+ (千伏),线电流为0sin(31415)i t =-(千安)。求该设备的 ①功率因数; ②相电压、相电流有效值; ③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的大小。 二、 (10分)列出并简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论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的产生背景、对电气科学的杰出贡献,对现代电气工程发展起到什么样 推动作用。 三、 (10分)采用三相交流电比单相交流电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并进行原理分析。 四、 (10分)电能质量如何衡量?列出三个以上国内、国外有关电能质量的相关标准并作简介。电能质量不合格对电力系统、对电力用户有哪些影响 和危害? 五、 (10分)为什么现代电力系统一般都为交流系统,但同时,在系统中有些情形下又采用直流输电方式呢? 六、 (20分)填空: ① 城市民用电压的额定值为 伏,其最大电压值为 伏。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最高额定电压等级为 伏。 ② 到2014年底,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 万千瓦, 居世界第 位。 ③ 异步电动机的转子转速总是 同步转速,异步电动机启动时

的电流 大约是其正常工作电流的倍。 ④截面积相同,截面形状不同的导线的直流电阻大小;交流电阻大 小,这是由于被称为“”的缘故。 ⑤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出的是电,因此将其接入电力系统时必须经 过。 ⑥雷电过程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其中 时间过程最短,大约只有微秒。 ⑦人体的电阻大约在欧姆之间,我国规定的交流安全电 压等级最高为伏。 ⑧电磁场基本理论是由在定律、 定律、定律、和定律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七、(30分)以《电与电能》教材为基础,收集互联网及专业期刊相关文、 图信息,围绕“电力(电能)发展”与“节能减排(低碳)”、“环境保护(雾霾)”等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综述论文,从电力生产输送和电力用户两个方面论述国内外在电力发展与消费(用电)中的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要求: (1) 文字、图表并茂,数据资料详实;附相关参考文献,及参考网址。 (2) 有自己的文笔和认识见解,不能直接照抄。 (3) 按科技期刊论文格式整理。 (4) 小四号字,1.25倍行距,文、图篇幅不少于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