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物理课本小实验(人教 版)

初二上物理课本小实验(人教    版)
初二上物理课本小实验(人教    版)

1. 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被子吸住,为什么?

【答案】杯子被烫热后杯中的空气也热了,扣在气球上后杯中空气逐渐冷却,体积减小,于是杯中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空气压强不变,所以产生了压强差,气球收到了外界空气的压力,所以被“吸”在了杯子上

2. 秒表的读数

【答案】

3. 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

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答案】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1mm,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是人等于人的身高.

4. 一条长绳一端系了一个小铁块,做成了一个单摆。要测它摆动一

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的更准确?

【答案】多次的平均值,比如测它摆动100个来回的时间,则一个来回就是这个时间的1/100

5. 早期的机械唱片为什么能够发声?

【答案】早期的机械唱片表面有一圈圈不规则的凹槽。当唱片转动时,唱

针随着划过的凹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6. 验证固体传声?

【答案】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敲击声,证明固体能够传声。

7. 梳头、刷牙、吃饼干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进大脑,产生听觉的?

【答案】通过骨传导原理所听到的声音. 据说,生活在海洋里的鲸鱼是通过下颚骨获取在水中声音的振动然后传到耳朵;有听力障碍的贝多芬用牙齿咬住指挥棒,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指挥棒把钢琴所发出的声音转入听觉器官,这些都是骨传导原理.

8. 乐器分为三类: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打击乐器: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等。长而粗的弦音调低,短而细的弦音调高。绷紧的弦音调高,不紧的弦音调低。

管乐器:长笛、箫等,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长空气柱音调低,短空气柱音调高。

9. 水瓶琴吹与敲音调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振动物体越长,音调越低。吹水瓶琴,空气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

高。敲水瓶琴,水和瓶子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低。

10. 声波的应用?

【答案】超声波:蝙蝠、倒车雷达、B超、声呐、超声波清洗机、粉碎体内结石;

次声波:大象交流、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

11. 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

么问题?

【答案】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看到烛焰在摆动,该实验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2. 热电偶的原理?

【答案】两根不同的金属线组成的闭合环路中,如果只有一个接头被加热,环路里就会产生电流;两个接头

的温度差越大,电流越强。

13. 纸锅烧水原理?

【答案】纸的着火点约是183 ,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一会看到水沸腾,纸锅不会燃烧,热量都被水吸收了。

14. 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用

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低于.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15.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估测太阳到地球

的距离?

【答案】

16. 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原因是什么?【答案】光的镜面反射

17. 迎着月亮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发暗的是水。

原理是什么?

【答案】光的反射

18. 一束激光发出射向地球,大约经过2.53s返回来,则地球到月球

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答案】

19. 平面镜的应用?

【答案】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把许多平面镜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后汇聚到同一位置,从而利用太阳能来发电)。

20. 非三棱镜色散实验方法?

【答案】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水中。使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白纸上的光是七种颜色的色光。

21. 测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把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

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个光斑的位置就是焦点的位置,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这个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长时间照射,纸会被烤焦。

22.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

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现象启发我们,阴天怎样估测凸透镜的

焦距?为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在墙上可以看到窗户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凸透镜看书上放大的字,凸透镜慢慢远离书,恰恰看不到字像,估计这时书到凸透镜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

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关于初二上物理课本小实验人教版

1.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被子吸住,为什么? 【答案】杯子被烫热后杯中的空气也热了,扣在气球上后杯中空气逐渐冷却,体积减小,于是杯中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空气压强不变,所以产生了压强差,气球收到了外界空气的压力,所以被“吸”在了杯子上2.秒表的读数 【答案】 3.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答案】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1mm,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是人等于人的身高. 4.一条长绳一端系了一个小铁块,做成了一个单摆。要测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 测的更准确? 【答案】多次的平均值,比如测它摆动100个来回的时间,则一个来回就是这个时间的1/100 5.早期的机械唱片为什么能够发声? 【答案】早期的机械唱片表面有一圈圈不规则的凹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凹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6.验证固体传声? 【答案】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敲击声,证明固体能够传声。 7.梳头、刷牙、吃饼干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进大脑,产生听觉的? 【答案】通过骨传导原理所听到的声音. 据说,生活在海洋里的鲸鱼是通过下颚骨获取在水中声音的振动然后传到耳朵;有听力障碍的贝多芬用牙齿咬住指挥棒,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指挥棒把钢琴所发出的声音转入听觉器官,这些都是骨传导原理. 8.乐器分为三类: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打击乐器: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等。长而粗的弦音调低,短而细的弦音调高。绷紧的弦音调高,不紧的弦音调低。 管乐器:长笛、箫等,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 长空气柱音调低,短空气柱音调高。 9.水瓶琴吹与敲音调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振动物体越长,音调越低。吹水瓶琴,空气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高。敲水瓶琴,水和瓶子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低。 10.声波的应用? 【答案】超声波:蝙蝠、倒车雷达、B超、声呐、超声波清洗机、粉碎体内结石; 次声波:大象交流、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 11.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看到烛焰在摆动,该实验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2.热电偶的原理? 【答案】两根不同的金属线组成的闭合环路中,如果只有一个接头被加热,环路里就会产生电流;两个接头的温度差越大,电流越强。 13.纸锅烧水原理? ?,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一会看到水沸腾,纸锅不会燃烧,热【答案】纸的着火点约是183C 量都被水吸收了。 14.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 15.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估测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答案人教版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 多少倍? 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 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 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

力向上拉玻璃板(图13.1-8)。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 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图13.1-8 测力计的 示数有变化吗? 图13.1-8 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1?10-2m81.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n==1010-10m-10 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 1016

6即6×10,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67×10倍。 96?1092. 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 室的每个地方。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 间里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 在热水杯中的水更甜。我们感觉到甜味是由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扩散。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热水杯中的糖分子扩散更快,糖水更甜。 4.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在距离很小时才比较显著。用干净的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就使一些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很小,产生分子引力,使玻璃和水吸在一起,所以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增大。 5. 很小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汇总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为1.6s .则AB 段的路程s AB = cm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 .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 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你还掌握多少测小车速度的知识? 2.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 或“放”)。 (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态,在G 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 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你还掌握多少熔化的知识? 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 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 后停止读数;物质熔化时间/min 冰 9萘4

时间 /min 012345678 温度/℃ 9092949698999999①在第7min 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 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你还掌握多少关于沸腾的知识? 4.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点燃蜡烛A ,小心地移动蜡烛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 (3)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 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 (4)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A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 .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 .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 时,像和物相距20cm D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 ,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 。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 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 (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 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 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我们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再空气逐渐进入玻璃 罩,注意到,声音又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而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2)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 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到桌面上,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敲击声。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中和空气中哪个传播速度更快?__________________ (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___________敲打的声音,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时,将钢质 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 伸出桌面的一端,使它振动发声,显著改变钢质刻度 尺______________,比较改变前后钢尺振动的 ____________和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频率与单调之间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如下器材: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声波传感器,计算机等。当在声波传感器附近敲击甲、乙两个音叉时,观察到甲、乙两个音叉产生声波的波形分别发图a、b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发声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相同(填声音的特性),你是通过观察图中声波的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 一、教材修订的背景情况 (一)课标修订,教材相应修订 如,删去“颜料混合”内容,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增加了几个知识点:“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起电”“磁场、地磁场” (二)教材使用已十年多,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整体反映教科书整体难度合适,联系生活,活动多、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除正面的意见外,老师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 1. 教科书的文字量略少,不利于学生自学 2. 个别探究实验应调整 3. 框架结构最好能调整(部分地区意见) 4. 有些习题不好完成,特别是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类的任务 二、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三、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 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编排方面的变化。 (一)内容方面的变化 1、次序调整 (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原教材电学在8年级,当时的考虑是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实验下来,大部分教师也逐渐习惯这种安排。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不习惯这样的安排,而且反应比较强烈。如福建省、四川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的学校。考虑到这些不适应地区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征求一些比较认同电学放在8年级学习的教师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将电学调到9年级学习也能够接受。故此次修订将电学内容调到9年级学习。 (2)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

(完整word)初中物理人教版最新教材目录.pdf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

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专题

初二物理上册实验题及答案

1、右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纯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水浴法加热? (3)此实验中涉及哪些物态变化? 2、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它的大小。 3、如图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4、窗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中用图表示出来。 5、给你盛水盆、平面镜和光屏,怎样组合才能得到太阳的色散现象。画出装置图。

6、如图所示,已知AB的折射光射到平面镜的O点上,试画出经过O点前后的光的传播路径。 7、给你一把钢尺、一根橡皮筋、一段细绳、一根饮料吸管、一张纸,你能利用它们做哪些实验?(至少两个) 8、填镜并完成光路: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中,请你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线上用箭头标出),并在Ⅰ、Ⅱ下面的括号内填上介质的名称。 10、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

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蜡烛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蜡烛放在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 。 1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 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__。 ②如图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___移动。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课本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第 1 节 两 种 电 荷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 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起纸屑;用 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两种电荷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摩 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electric charge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 电。带电的物体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 演 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 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图15.1-1)。观察有 什么现象发生。 2. 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 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图15.1-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2 物理 九年级

2 实验发现,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 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 人们还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 的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 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自然界 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 电荷叫做正电荷(positive charge ),用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negative charge )。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 量。为了方便起见,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电荷量 的单位是库仑(column ),简称库,符号是 C 。一 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 电荷量大约只有10 C 。 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 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 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 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图15.1-2)。 金属球 金属杆 绝缘垫 金属箔原子及其结构 图15.1-2 否带电 验电器能显示物体是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 子、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 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20 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 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 数目的电子(electro n )在核外运动。 电子是带有 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1.6×10 C 。 原子核带正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 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 1个正电荷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33 - -19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3章 13.1分子热运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6.25×1014 8.93×104 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约为4×1010m,则一个分子所占的面积为1.6×10- 19m2,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面积为1 cm2,即10-4m2,则正方形中的分子 个数n=全球人口约为70亿,即7×109人,则分子数是人口数的倍数为: ≈8.93×104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有用的例子:在房间中放上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中都有香味;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扩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爆炸。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热水杯中的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运动速度快,即扩散得快。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 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

13.2内能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冰粒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2)火箭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3)子弹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解析: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冰粒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火箭在升空过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增大,故机械能增大,同时与空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使内能增大;子弹击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静止后动能为零,机械能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内能减小。 13.3比热容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物质的形态、质量等无关。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B 解析: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当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时,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第14章 14.1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用到热机的还有:拖拉机、坦克、火箭、导弹、轮船等。其中用到内燃机的有:拖拉机、坦克、轮船。 解析:本题在举例时从热机的定义来考虑,只要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都是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如图14-1-13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批判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力图从纵横两个视角、分教材特色和教学建议两个方面对本章内容做如下阐述。 3、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课程标准》对科学内容中“机械运动和力”有这样的说明: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本章即是在此要求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本章内容有五节,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节,分别介绍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节,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 1.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步骤: 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②“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分度值。③“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④“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 求得单一长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或公路、铁路、河流等长度),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测量硬币周长、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可以用这种方法。 ●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这种方法。 3.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①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②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钢尺,听桌面声音是错误的。 ●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 ●见书上图1.3-8的水瓶琴,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水 越少),音调越低。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水越多),音调越低。 4.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设计实验】如书上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越大。 【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5.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右下图)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 【图象】见上“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 ●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图中应用的是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海波(蜡)均匀受热。 1.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3.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凝固放热的坏处: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 1.探究实验:水的沸腾(见右图) 【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 表、(火柴)。 【设计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原因:下部水温高于上部水温)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原因: 下部压强大) 【注意事项】 ●纸板的作用:①减少热损失;②固定温度计; ③防止液体飞溅出来。 ●纸板上小孔的作用:使内外大气压平衡。 ●水的沸点不是100℃,原因:①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②水中有杂质;③温度计有问题。 ●长时间水不沸腾,原因:①水的初温太低;②水的质量太大; ③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④没有盖中央留孔的纸板; ●移去酒精灯后沸腾不马上停止。 1.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 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4-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 【实验表格】 时间

初二物理上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一、知识点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 测量值是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大柳九年制学校理化组 2014年9月1日 目录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 4 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审核: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 二观: 三观: 2、测量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 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评估交流: 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 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审核: 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评估交流: 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3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审核: 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 1、在操场上用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 米所用的时间 t2。 s 3、根据公式v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t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4 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审核: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目录经典.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目录(最新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的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 的应用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