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党建创新思考

关于社区党建创新思考
关于社区党建创新思考

关于社区党建创新的思考

摘要:服务是城市社区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区党建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社区党建要以服务社区居民为重点,突出社区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使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社区服务是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的、满足社区居民各种需求的活动,它以便民利民、就地及时解决问题为优势,在社区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区党建;执政能力;党建新格局;社区建设;创新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service is 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urban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party is to play better community services function. community party to focus on to serve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to prominent community care and the coordination function of interest, community residents trapped some help, it is difficult to have help, need some should. community service is a street, the neighborhood as the basis, mobilize the forces carried out to meet the various needs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activities to benefit the public, place in a timely manner to solve the problem was the dominant plays in the community civilization important role.keywords: community party; ability to govern; party building new pattern; community

社区党支部点评工作小结

社区党支部点评工作小结 社区党支部点评工作小结社区党支部点评工作小结社区党支部点评工作小结范文 社区接到街道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做好领导点评工作的通知》文件后,党支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领导点评活动,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街道领导点评情况 按照街道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副书记于年月下旬到社区点评社区创先争优开展情况,听取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同志关于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并进行点评,重点是支部班子建设情况、支部公开承诺完成情况、“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情况和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开展点评。对党支部书记的点评,重点针对带领支部一班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履行支部书记职责情况、廉洁自律情况以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点评。对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思想发动深入全面。做到了有、有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二是活动载体各具特色。如社区组织开展了以“庆十一唱红歌”为主题的北城社区枫叶演出队活动。三是注重把握关键环节。开展了党员公开承诺,承诺内容具体,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支部点评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认真准备点评活动。为确保领导点评活动有效开展,街道党委认真按照活动要求,明确点评责任主体,扎实做好领导点评活动的准备工作。社区党支部书记及时对支部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进行了解,为开展点评活动打好基础。 二是开展党员点评,确保点评活动全覆盖。党支部认真按照领导点评活动要求,开展党员点评活动。党支部对普通党员的点评,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方式,主要从执行情况、履行公开承诺情况以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进行点评。 整个点评活动中,共有24名党员参加,做到了领导点评全覆盖。 三、梳理点评成果,制订下步努力方向 通过点评,党支部认真落实街道党委副书记马俪婧点评意见,全面总结社区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是提高了工作效能。通过活动开展,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在创先进、争优秀中推动工作,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动力,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整体工作效能。二是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党员干部按照“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职责,为群众办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让群众享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实惠,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三是改进了干部作风。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和联系点,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勇于做群众工作,作风更加务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活动中还存在党员结构复杂,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 湖北兴山: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 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一是服务需求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二是服务人员少。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三是服务内容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

对子”帮扶上。四是服务手段少。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建设缺“活力”。一是书记无责任。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二是党员无能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三是组织无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四是评议无结果。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 四、农民思想缺“感恩”。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现在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

某社区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某社区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健全服务网络、创新管理与服务方式,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能,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组织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区居民更加和谐的目标,以树旗帜、优服务、做奉献为抓手,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健全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的管理体系,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网格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二、工作原则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原则坚持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坚持权职明确、分级负责的原则三、工作目标基本实现社区党建网格化、精细化、整合化、规范化的目标。一是实现管理网格化:以社区内党员、居民为对象,划分为多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有党小组、志愿者、辖区单位等服务团队。二是实现服务精细化:建立服务居民信息库,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 三是实现公共资源整合化:整合资源,推进党建区域化格局,逐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四是实现工作流程规范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度,促进社区工作更加利民、惠民、便民。 四、工作任务整体工作任务为:实现一个格局、划分四级

网络、健全五项机制。具体任务是:(一)实现区域化党建格局构建以整合区域内各种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抓手,以服务区域内广大党员群众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区域内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促进共驻共建氛围的形成。 (二)划分四级网格1、定网格。社区基层党建分为四级网格:一级网格,XX党工委书记、XXX挂钩社区领导、社区党总支书记。二级网格,各社区总支委员。三级网格,各党支部书记、委员。四级网格,社区全体党员。根据道路走向、党员分布等情况,具体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确定格长(联络员)1名。 2、定职责。一级网格的主要职责为:对网格化管理中的重要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置。督促、指导下级网格落实工作。对下级网格进行评估、监督与管理。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库和台帐。二级网格的主要职责为:分片负责指导、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定期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建议,并及时协调解决或向上反映。认真做好网格化工作记录。三级网格的主要职责为:具体负责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收集、汇总、上报社区情民意。定期组织党员学习、活动。认真做好网格化工作记录。四级网格是在格长的带领下完成总支、支部赋予的各项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二)走进基层、服务群众 践行“一线工作法”

走进基层、服务群众践行“一线工作法” 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一、背景与起因 杨浦是传统的工业区和老城区,有着三个“百年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百年工业文明、百年大学文明、百年市政文明,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集聚了复旦、同济等14所高校,150多家科研院所,50名国家“两院”院士。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上海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城区建设开发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在杨浦集中显现出来,国有企业从当初的1200多家锐减到200多家,产业职工从60万人锐减到6万人,杨浦进入了一个低谷和徘徊期。2003年4月15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杨浦开始了从“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的历史转型,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城区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也是对城区结构、形态的一场革命性调整,因此在转型过程中突出面临着几个“坎”: 一是困难群众多、民生压力大。杨浦无就业、无稳定收入人员17万,占全区劳动人口的1/4;各类社会救助对象列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二级以下旧里占全市总量的1/4,集聚着大量矛盾问题和民生诉求,如果不能沉入一线解决这一个个具体问题,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困难群众,杨浦建设发展的大好局面就会难以为继。 二是利益调整力度大,群众工作的难度加大。城区功能的大转型,必然带来各阶层利益关系的调整,旧改、就业、救助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群众的合理诉求和不合理诉求相互交织,迫切需要通过大量有效的群众工作赢得广大群众对杨浦建设发展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是干部队伍作风、能力的不符合、不适应。主要有:经历上的不适应。我区58.1%的机关处级干部没有社区工作经历,新进机关的干部绝大多数都属于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作风上的不适应。有的干部在群众的问题上不够深入,为群众办事情完全靠“拍脑袋”,做不到点子上;能力上的不适应。有的干部不会说群众语言,不会做群众工作,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称之为“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问题哪来哪去”。 基于此,我们着眼于在一线宣传群众,向群众宣传杨浦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暂时存在的困难,发动广大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推动发展;着眼于在一线服务群众,沉入一线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着眼于在一线问计于民,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使我们的各项决

社区如何开展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

社区如何开展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大任务,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社区作为基层组织,直接与百姓群众打交道,要想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首先就要弄清管理与创新的内涵。我个人认为,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是服务,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而创新就是要用发散性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理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 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维稳第一责任,服务第一要求,党建第一保证”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理念,努力建设三级平台,整合三支队伍,着力完善五大体系,实现社会管理五大创新,有力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三级平台即在社区普遍建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在小区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三支队伍即社区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队伍,主要担负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协管、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保洁、文明新风宣传、为民(中介)服务代理以及党风廉政监督等社会管理工作。 (一)完善流动人口以房管人体系,实现动态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实质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服务。随着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街道在实际工作中应落实“以静制动、以房管人”模式,切实做到底数清,信息准,勤检查,严管理,较好地从源头上解决流动人口难统计、难登记、难服务、难管理问题。一是在辖区全面建立“三图”、“四包”网络。即:区域平面图、楼房平面图、责任网络图;书记包全局,干部包区域,协管员包楼栋,信息员包住户。明确专兼职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协管员,建立和完善三级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坚持城市流入抓社区、市场流入抓雇主、单位流入抓法人、出租房屋抓房东。三是动态管理抓根子。社区应结合“三实”工作中实有房屋登记,采取弄清房源、查清人数、录入信息等方式,对辖区房屋、门店全部进行了清查,做到无盲区、不漏户(人)。 (二)完善弱势群体救助救济体系,实现民生保障创新 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辖区内需要关心帮助的弱势群体,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特殊人群,社区都应列为救助的对象,把救助和保障民生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对辖区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全部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对辖区因贫因病因灾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体,及时给予临时救济、大病救助、救灾捐款救助以及廉租房补贴等保障。三是认真落实“双拥”优抚、伤残补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城市居民医保、法律援助服务、爱心超市等。 (三)完善特殊人群帮教管控体系,实现教育转化创新

创新社区党建 服务社区居民

中共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镇 土贵山社区党支部 近年来,土贵山社区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落脚点和出发点,结合社区党支部建设工作实际,从抓支部组织建设入手,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关心居民的冷暖作为支部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党员岗位定职、党员挂牌服务、争创社区党支部”等系列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创先进党支部打下良好基础。2009年曾被自治区授予“和谐社区”光荣称号,并多次迎接自治区、市、旗三级领导的参观检查,受到上级的肯定和认可。 强本固基彰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和谐文明社区建设的关键是领导。2008年旗委、政府下大力气整顿社区。首先对各社区通过笔试面试考核,公开选拔,土贵山社区书记也由此产生,同时又把2名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党员充实到党支部班子中,新的班子组建后,充满了活力,确立了“核心在组织、专心抓党员,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的工作思路,制定

了党支部活动计划,党支部工作职责,党支部学习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任岗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支部书记工作职责,支部委员工作职责,党小组长工作职责等十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党员考核记录,民主生活记录,党员学习活动记录,党员走访谈心记录,好人好事记录等,并对党员提出了“争创一个目标,做到二个加强,实现五个提高,即争创先进党支部,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小组的组织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支部工作质量,提高党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党小组战斗力,提高党员政治工作和水平,提高党员承诺制度活动水平,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党员行为增强了党员工作意识。 践行宗旨争创一流党支部 争创先进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部分,党员挂牌服务是联系广大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党支部结合实际在党员中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份真情献社区”等亮身份系列活动。严格按照各自得承诺,带头先行,付诸实施。一是加大社区阵地建设力度。土贵山社区原来办公活动面积不足100平方米,2008年由旗委、政府投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四川农业大学)

围绕党建助推科学发展,服务“三农”力促创先争优 ——四川农业大学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四川农业大学始终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农业为特色和优势的办学导向,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各项中心工作,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主动探索主动服务“三农”的新机制新模式,把活动开展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在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水平与质量中创先争优,不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努力为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背景与起因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为农业院校赋予了重大责任。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党建推动科学发展,在服务三农中力促创先争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人才强农战略的具体行

动,也为师生党员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作用提供了难得机遇。 作为农业院校,必须注重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的紧密结合,争当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智囊团,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助推器,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储备库。学校党委本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力教育和引导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三农”中建功立业。为此,学校党委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谋划校地合作新平台,在推进科技服务机制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与服务团队培育、科技服务平台构筑“三大计划”中创先争优,探索和完善学校党建与服务“三农”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新模式。 二、做法与经过 1.明确目标要求,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的“一基地两体系”建设为主题。以培育优良党风促进优良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心系“三

党建典型案例(汇编)

华电集团党建典型案例 中国华电“三融入、四引领”的党建创新实践,主导力在于集团公司党组抓好顶层设计,生命力在于基层企业党组织抓好落地生根。 本次课题研究收录的7个案例,是课题组通过对中国华电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企业,进行认真调研、采访、挖掘选出的,基层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引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新疆公司党组创造性地将对标管理引入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对接和互动。江苏公司党组实施“1+X”共建机制,实现组织联对、班子联带、活动联谊、问题联排,资源共享,比学赶超,探索建立了企业党组织横向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区域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资本控股公司党组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三同步”,探索形成了金融企业党的建设助推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邹县电厂党委打造“竞合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兴企的特色发展道路。扬州公司党委通过开辟“623”片区共建共学模式、开发应用“先锋”党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创新做法,有效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和成效。

闽东水电公司党委改进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对标,增强了党员自觉发挥先锋作用的内生动力。哈密公司检修党支部打造学习型、技术型、文化型、和谐型的“四型”党支部,夯实了企业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华电基层企业党组织紧扣中心,务实创新,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安排部署,注重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参与,直面挑战,破解难题,找到了提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三融入、四引领”的普遍适用性。这些单位的成功探索,既保证了中国华电“三融入、四引领”党建创新实践落地生根,也为公司系统企业树立了党建工作的样板和学习标杆,形成了以点带面、典型引领、整体提升的创先争优生动局面。 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实施党建对标管理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公司)落实集团公司党组“抓班子、带队伍、推发展、促和谐”的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创造性地把“标杆管理、示范建设”的理念引入党建工作,积极实施党建对标管理,引导各级党组织善于立标、勤于对标、精于达标、勇于创标,形成了“着眼基层、示范引路、强化基础、增强活力、发挥作用”的党建工作良

社区党建的管理与创新

社区党建的管理与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区党建管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社区党 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石油企业社区党建管理与创新,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和提供多种服务,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选好社区党建管理与创新的切入点 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认真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和社区服务站党总支书记“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坚持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党委委员、党群部门负责人“一对一”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参加联系点的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指导社区党组织着力挖掘和放大社区个性,展示社区魅力,提升社区档次。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以深化精细管理为契机,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程序、党小组长例会、“三会一课”“设岗定责”、党日活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登记建档、考核评议等一系列制度,以综合考评的办法,抓好制度的落实,形成鲜明的社区党建管理特色。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开展“文明和谐示范小区”“平安社区”“文明楼栋”“文明单元”“文明家庭”“文明居民”“优秀共产党员”和“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团结和睦、孝老爱亲、助人为乐

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弘扬先进文化,传承精神文明。 把握社区党建管理与创新的关键点 按照“有利于党组织作用发挥、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社区建设和服务群众”和“区域相连、规模适度、便于活动、体现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实行“五有一推一化”(有组织管事、有场所议事、有活动参事、有经费办事、有章程理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区党建区域化联动)管理办法,形成“延伸社区党建半径,丰富社区党建内容,覆盖社区住户,联系社区全体居民”的工作网络,把党的工作触角向居民楼道延伸,促进社区服务与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深到底、运作规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在理顺组织体制的基础上,着力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党组织班子。选拔相对年纪轻、素质高、有激情、热爱党务工作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吸收离退休党支部委员和社区中思想觉悟高、宗旨意识强、热心社区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小组长,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以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着力点,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送培、举办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管理社区的能力、协调服务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最新】最新党建创新案例,2017党建创新典型,原创:“四下基层”制度长效管用

最新党建创新案例,2017党建创新典型,原创:“四下基层”制度长 效管用 围海造地,拓展新区,一座临海新城正拔地而起。宁德城变大了,原本面积狭小、两山对峙的旧城变成了与大海相连的新城;宁德城变美了,山水相融的城市更加俊秀,市民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甜美。 城市在变,但福建宁德干部几十年来为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滴水穿石、埋头苦干的精神没有变;宁德干部为改变闽东落后面貌,躬身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没有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它又有了更多深刻内涵。 “四下基层”好传统一直在传承 7月8日,正是畲族群众举行“畲歌会”的日子。在穆云畲族乡燕坑村,循着有节奏的畲族对歌声,记者来到了村民雷奶石家里。竹林掩映的两层崭新楼房里,58岁的雷奶石脸上堆满了笑容。 和雷奶石喜迁新居的经历类似,“造福工程”实施后,村里原居于地质灾害点的18户危房户正陆续搬迁到这里。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除了已基本完成的“造福工程”,畲家文化广场、村内道路硬化、自来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这些成果的取得都与宁德市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为民实践活动直接相关。 何谓“四下基层”?宁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沈阳说,“四下基层”始于上世纪80年代。针对闽东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地区的状况,在当时的宁德地委倡导和带领下,全地区普遍建立并实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通过“四下基层”,干部作风明显改变,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多年来,‘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不断传承,不断发展,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市信访局办公室主任卓俊彪说,这项制度如今又有了拓展延伸。 去年2月,宁德对“四下基层”进行深化,在全市开展了“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即“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

基层党建典型事例汇编

基层党建案例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中开展工作的战斗堡垒和基础。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抓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经济领域中的执政能力。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涟源支行党支部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涟源支行党支部现有党员24名,其中:在职17人,平均年龄37岁;内退5人,退休2人。分成3三个党小组,由在职员工组成2个小组,内退退休员工组成1个小组,支行班子成员分别参加3个小组的组织生活。在深入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涟源支行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竞争力为工作目标,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开展工作,在“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上做文章,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抓典型推介,抓考核兑现,有效地激活了员工活力,构筑起和谐团队,推进了全行各项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讲理想,讲信念,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老党员言传身教等方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把党员干部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是始终因地、因事制宜,组织党员参与地方挂点扶贫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保持党建工作生机和活力,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持续认真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培养工作,把建行内部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中来,使基层行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在该行46名在岗员工中有党员17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为实现涟源支行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亮身份,树标杆,激发员工活力 一是积极发挥支部领导班子的示范作用,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该行不断加强支部班子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养,切实提高班子人员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明确提出“向我看齐”,率先垂范,发挥了领导的表率作用。同时,支部班子成员对挂钩分管的网点与部门实行创先争优分片包干责任制,及时进行督促点评,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到了实处。 二是积极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认真开展以“四创四争”为主题的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全体党员要亮身份、树标杆。同时,紧扣“创先争优”活动主题,加大对业务指标与服务质量的考核激励力度,评选“网

创新社区党建 营造温馨家园

**街道:创新社区党建营造温馨家园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街道党委积极探索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党建工作新途径,实现了社区服务、管理、建设与社区党建同步推进的新路子。特别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深化工程”活动以来,街道党委坚持想到深处、谋到新处、干到实处,以“创新社区党建,营造温馨家园”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凸显品牌特色。在社区组织建设工作中,**街道努力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设置和活动载体,着力构建和谐新型特色社区,推动了街道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机制,提升能力,打造精品特色社区 **街道党委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为打造精品特色社区提供了制度保证。一是创新党建联席机制。街道所辖社区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工作,协调社区内各方面关系,深入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二是创新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和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定位,建立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创新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实现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区

党组织支持和保障居民自治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责,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四是创新品牌培育机制。在社区内争相创建“温馨社区”、“连心社区”、“精品社区”、“平安社区”、“文化社区”等品牌特色社区,促使创建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创新体系,激发动力,建设和谐服务社区 **街道党委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构建特色服务体系,营造党员带头帮群众,群众感恩护党员的良好氛围。一是排忧解难,创新扶贫助困体系。依托创先争优和“深化工程”活动,广泛开展救助活动,积极推广“社区通”,为社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社区干部积极协调,党员同志带头争取,辖区内六个社区都进驻了物业服务单位,为居民开展有偿、低偿和无偿的便民服务。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全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2011年的母亲节到临之时,A社区党支部组织志愿服务队到辖区内空巢老人家中送去了“母亲节”的祝福和慰问,并嘱咐她们有什么困难和社区党支部联系。备受感动的老人们高兴地说,虽然自己的儿女不在身边,但是她们没有感到孤单,社区党员的这些举动让她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做母亲的温暖。二是鼓励创业,创新就业帮扶服务体系。创办社区就业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湖北省兴山: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 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一是服务需求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二是服务人员少。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三是服务内容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

对子”帮扶上。四是服务手段少。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建设缺“活力”。一是书记无责任。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二是党员无能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三是组织无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四是评议无结果。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 四、农民思想缺“感恩”。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现在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

推动城市社区基层党建的工作创新

推动城市社区基层党建的工作创新 长春市二道区在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把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突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场所建设等重点,在服务中实施创建,在创建中体现服务,全面推动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突破。 一、抓好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促动社区党员作用有效发挥 二道区委把传承和弘扬谭竹青精神与建设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紧密 结合,在秉承“情牵社区、心系居民”服务理念的基础上,采取四项举措积极培养打造力量精干、服务精细的谭竹青式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一是以派配强。全区现有6 个街道34 个城市社区,65 名社区书记、副书记中有54 名为街道机关下派的行政事业编干部,其中书记28 名,副书记26 名,27 个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二是以招选强。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34 名综合素质高、热心社区党务工作的年轻大学生进入社区从事党建工作。三是以训带强。根据社区党务干部培训工作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组织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自主选学培训,并选派社区后备干部到东站十委等优秀社区定期培训锻炼,开展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评比竞赛活动,以课题化设计、项目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约束的方式,激发社区党务干部研究党建工作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四是以考促强。积极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奖惩机制,把社区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重要标准,进行社区党建工作百分制考评,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任务高标准完成。 二、抓好社区党建保障机制建设,推动社区党建工作规范运行 区委突出激励重点,分类制定三项激励保障制度,构建起社区党建工作 保障机制。一是以提高政治待遇为重点,建立下派机关干部保障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区直或街道机关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在区内享受正科级实职待遇;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的,在区内享受副科级实职待遇”,鼓励优秀的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同时,干部培养选拔逐步向基层一线倾斜,今年上半年有两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提拔到副处级领导岗位。二是以提高经济待遇为重点,建立选聘党务工作者保障制度。下发《落实社区书记、主任科级待遇的会议纪要》和《关于加强社区公益岗位管理的意见》,社区党务干部专职补贴、冬季采暖补贴、社会养老保险补贴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全部得到落实。区里全年累计投入600 余万元用于改善提高社区干部相关 待遇。三是以加大资金投入为重点,建立社区资金投入保障制度。社区活动经费

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四川仪陇:推行村务管理“五权”模式 转自《人民网——理论频道》 【案例背景】 仪陇县是朱德总司令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56个乡镇,920个村(社区),总人口108万,有基层党组织1527个,党员33000余名。 20XX年,该县日兴镇九湾村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村。对扶贫开发中的问题,由于大家意见不一,党员干部不知道从哪个方面下手,于是村党组织把“水”、“路”、“产业”等13个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贴在13个碗上,所办事情的轻重缓急、谁先谁后都交给全村群众决定。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就往相应碗里丢玉米粒,每人一颗。就这样,用“投玉米粒议事”的方式,群众选定了“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发展顺序。村党组织立即根据群众意愿组织实施,仅用5个月时间,便修通了8公里村道路,吃上了自来水,办成了群众多年想办却未办成的事。这件事引发了党员干部的深思,更启迪了县委政府的思维。于是县委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村“两委”权责不清、定位不明,村务管理混乱、群众监督缺失,村民自治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派出调研组深入九湾村实地调研,对其做法进行了总结规范,村务管理“五权”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步在全县、全市、全省推广。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对此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深度报道。 【主要做法】 一、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让支部清楚“干什么”。主要通过三个环节:一是提出重大议题。围绕农村工作中最重要、最迫切需要办理的事务提出议题,经“两委”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修定和完善、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后,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二是督促落实决议。指导党员干部和其它村级组织带头围绕形成的决议开展活动,协调各方利益,整合资源,共同促进和督促决议的落实。三是检查落实情况。对决议落实情况定期

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完成社区各项任务,促使社区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按照新时期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本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一下总结: 一、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中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对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方面认识不到位。首先是价值观的问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意识有所淡薄。其次是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手硬、一手软,误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只要完成业务工作和经济指标,党建工作弱一些没什么。甚至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能最好的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2、是支部工作开展的不够有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平时业务工作繁忙,除安排和组织一些必要的支部学习外,许多工作不到位,学习的时间还不够、学习的形式还不够丰富;二是对党务工作有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程度不同的存在重业务,轻党务,重“主业”轻“附业”的倾向,影响了支部工作作用。三是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

不够,平时习惯于行政管理,把许多应该是党内管理的业务未纳入党组织的管理。党组织管理党员的意识不强。使一部分党员干部从思想上缺乏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的硬。 3、是个别党员的表率作用不强。个别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不强;有的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纪律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没有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4、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 5、社区办公区域分配不合理。主要办公业务都在四楼,部分居民因年龄或身体原因,到四楼办事比较困难。居民日常活动空间较少,活动器材不能很好的展开。以上问题我社区尽可能协调处理,如果实在无力自行处理,会及时向上级反应,以求尽快解决问题,更好的服务社区群众。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推动新型社区发展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推动新型社区发展 城市化进程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加快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同时也引发城乡二元治理结构深刻变革。随着组织架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党建工作也应顺应形势创新发展。 构建新型社区党组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导致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间断性和盲点盲区,原有的农村党组织已经难以满足新型社区对开展公共服务和发展经济的双重需要。因此,新型社区的党组织设置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创新组织设置。按照“1+3”党组织设置模式,在每个新型社区建立社区党总支,下设服务中心党支部和经济发展合作社党支部。在多村合并的新型社区还要下设路段党支部,专门负责管理辖区的各类流动党员。通过村级组织体系的分类设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

科学明确职能。新型社区党总支统筹管理社区范围内的各项重要事务,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主要负责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各经济发展合作社党支部主要负责集中管理和运营原有的农村集体资产,路段党支部根据流动党员情况分类规范组织生活。通过明确各支部的职能定位,使新的组织体系运转更加快捷有效,实现“村改居”顺利转变。 选优配强人员。新型社区党总支班子成员由下属各支部书记和社区内威望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党员担任。对原各村“三委”班子成员,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统一调配。从其他城市社区、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一批工作人员进入服务中心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从原各村的产业和致富能手、外出返乡人员中选拔一批党员进入经济发展合作社工作。 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要积极推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新型社区内外“两个服务圈”,把新型社区真正建成全体居民的温馨家园。 精准建设服务外圈。全面加强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