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水印信道分类及其信道容量分析

数字水印信道分类及其信道容量分析
数字水印信道分类及其信道容量分析

—128

— 数字水印信道分类及其信道容量分析

周四清1,2

(1.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广州 510632;2. 湖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长沙 410082)

摘 要:在数字水印理论模型研究过程中,将数字水印系统看作一种通信系统,将信道的概念引入数字水印系统,形成数字水印信道,通过对水印信道容量的研究来指导数字水印系统中嵌入算法及攻击算法的设计。基于带边信息的水印信道模型,根据水印编码方和水印译码方是否知道水印的边信息(即信道状态信息),该文将数字水印信道归纳为4类:编译码双方都不知道边信息的水印信道,仅编码方知道边信息的水印信道,编码方和译码双方都知道边信息的水印信道,仅译码方知道边信息的水印信道。对相应的水印信道容量进行了分类讨论,结果证明,这一类含水印强度因子的水印信道容量是水印强度因子的单调函数。 关键词:数字水印;信道容量;边信息;通信系统

Classification of Digital Watermark Channel

and Analysis of Channel Capacity

ZHOU Siqing 1,2

(1. Dep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2. Research Centers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stdoctoral,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watermark theory research, digital watermark is similar to communication system.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watermark channel into digital watermark, the watermark channel and its capacity are studied for helping to design watermark embedding and attacking algorithms. Based on watermark channel with side information and whether the side information is known to the watermark encoder and decoder, watermark channel is classified into four sorts as following: watermark channel which the encoder and decoder do not know the side information, or watermark channel which only the encoder knows the side information, or watermark channel which only the decoder knows the side information, or watermark channel which the encoder and decoder all know the side information. The corresponding channel capacity is analyzed. A watermark channel capacity with embedding factor is varying monotonously with watermark embedding factor. 【Key words 】Digital watermark; Channel capacity; Sid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计 算 机 工 程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3卷 第1期

Vol.33 No.1 2007年1月

January 2007

·安全技术·

文章编号:1000—3428(2007)01—0128—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1 概述

数字水印技术已成为多媒体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

点,数字水印理论模型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之中。在研究数字水印时,将数字水印系统看作一个通信系统,将信道的概念引入数字水印中,形成数字水印信道,水印嵌入类似于信道编码,水印提取类似于通信接收器的作用,其有效的信道由应用于水印化信号的攻击特性所确定。应用通信理论思想方法研究数字水印,改善数字水印算法的设计、算法的鲁棒性和水印检测器性能等。根据水印系统的设计,水印在嵌入宿主数据前可以进行预处理,如加密和信道编码(如纠错码)等,而宿主数据可以看成信道的噪声或信道状态信息(也称为边信息)。等价信道中的攻击通常具有未知的统计特征,针对水印信道的不同攻击,研究数字水印信道分类及其信道容量。

信息论中的信道模型如图1所示。信道是通信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传输信息和存储信息。在信息论中,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通道。研究信道就是研究信道中能够传送或存储的最大信息量。任一信道(图1),若x 为信道中的输入信息,y 为接收端的信号,则该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

()()

)()(max ,max X Y h Y h Y X I C x f x f X X ?==

其中,I(x,y )为X 、Y 之间的互信息,

h(y)为信号Y 的熵,如

果)(y f Y 为Y 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则其可表达为

?=dy y f y f Y h Y

Y )(log

)()(2

Y

图1 信息论中的信道模型

如图2所示的图像水印信道,图像处理操作包括压缩、滤波、去噪、拉伸、旋转、几何操作等,也包括蓄意攻击引起的失真和标准信号处理操作,有时也称为攻击信道。蓄意攻击是指有目的地破坏水印化图像,使其无法从中检测水印的操作,而将常见的图像处理等操作看作非蓄意攻击。

)图像

图2 图像水印信道

根据Cox 等[2]提出将水印信道看作带边信息的通信系统,本文归纳出如下带边信息的水印系统,如图3所示,由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47103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692);暨南大学引进人才基金资助项目(51205068)

作者简介:周四清(1964-),男,博士、副教授,主研方向:信息安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计算及应用

收稿日期:2006-06-13 E-mail :zsqxslzz@https://www.360docs.net/doc/d18699685.html,

—129—

水印嵌入(编码)、发布(传输和存储)、水印检测(译码) 3个过程构成。

(宿主数据)

图3 带边信息的数字水印系统

2 数字水印信道分类及其信道容量

将数字水印看作带边信息的通信,根据带边信息的数字水印系统,在图2中,信道状态作为编译码双方的边信息[3~5],根据编码方和译码方是否知道水印的边信息,水印信道可以归纳如下4类:

(1)编译码双方都不能获取边信息,见图4。状态信息包括宿主数据,通常假设水印W 与宿主数据X

相互独立。早期的许多数字水印方法就属于这一类,将水印信息与宿主数据直接相加,此时将宿主数据看作信道的噪声,记信道容量为C NOST ,如图4所示。

P(Y|W,S)

图4 编译码双方都不知道边信息的水印信道

最简单的几种情形如下:

1)无攻击的加性水印信道,如图5所示。

信道模型为X W S W Y +=+=

假设()2,0~W N W σ和()

2,0~X N X σ,由信息论中的信道容

量公式[6]

,得

()

221/1log 5.0X W NOSI C σσ+=

图5 无攻击的加性水印信道

2)加性噪声攻击的加性水印信道,如图6所示。 信道模型为N X W N S W Y ++=++=

假设()2,0~W N W σ、()2,0~X N X σ和()2,0~N N N σ,则

)/(1log 5.02

221NOSI C σσσ++=

图6 加性噪声攻击的加性水印信道

3)将信号图像处理操作等效为加性高斯噪声信道[7],类似于图6所示的模型。

假设()2,0~W N W σ、()2,0~X N X σ和()2,0~N N N σ,则 ())/(1log 5.02

221ig X W NOSI C σσσ++=

4)将图像分解为平行加性高斯信道[7],则

??

?

????

?++

=

∑=22

1

11log

21

ig X W T t NOSI t

C σσσ 5)还有最简单的乘性水印模型,

如无攻击乘性水印信道:()sW X Y +=1和加性噪声攻击的乘性水印信道:N sW X Y +

+=)1(。

(2)仅编码方获取边信息,也称盲水印信道,记信道容量为TR SI C &2,如图7所示。

P(Y|W,S)

图7 盲水印信道

这类盲水印信道容量有许多惊人的结果。

1)盲水印信道的Costa 理论,Costa [8]证明了对于高斯宿主数据和高斯信道,从理论上能够消除宿主数据中的所有干扰,在理论上盲水印与非盲水印信道的信道容量相等。对于离散无记忆随机变量,其信道容量为

()

()(){}S U I Y U I C s x u p enc

;;max

,?= 其中,U 是有限辅助字母集,最大化对所有满足

()()()()s x y p s x u p s p s x u y p ,,,,,=的()s x u y p ,,,进行。Costa 证明了对高斯情形,信道容量是可以达到的。

(),~0,U U X S X N P α??==+

()()~0,,/S N Q P P N α?=+

()

()N

Q Q

P P N Q P Y U I +??+++=??22

1log 5.0;αα

()

P

Q P S U I 22

log 5.0;??+=α 在证明中采用随机编码方法,但其缺点是实现十分困难。

2)盲水印信道的标量Costa 方法,Su&Girod

[9,10]

简化了Costa 方法,提出了简单实用的标量Costa 方法,即SCS 方法。

(3)嵌入方和检测双方都知道边信息的水印信道,信道容量记为BOTH SI C &,如图8所示。

P(Y|W,S)

图8 编译码双方都知道边信息的水印信道

这一类包括文献[3~5]中带宿主数据边信息的水印通信

系统,水印信道状态可以包括衰落、非高斯攻击、几何攻击,其优点是设计与宿主数据相匹配的编码器,译码器与攻击信道的状态自适应,利用参考水印可以估计水印信道经受的攻击,基于边信息可以实现同步机制和估计水印信道状态。对于无记忆平稳通信信道,输入为W 、输出为Y 和转移概率矩阵为

()

w y p W Y 、

()()

()()s

S

s s w p S

s BOTH SI C s p s S Y W I s p C ∑∑∈?

∈===;max &

其中,C s 是在状态S 时的信道容量。

(4)仅译码方知道边信息的水印信道,信道容量记为REC SI C &,即

()

()()

()

S Y X I Y S X I C x p x p REC SI ;max ,;max &==

在文献[3~5]利用参考水印可以估计水印信道经受的攻击,基于边信息可以实现同步机制和估计水印信道状态,这类信道包括衰落、非高斯噪声和几何攻击,如图9所示。

—130

P(Y|W,S)

图9 仅译码方知道边信息的水印信道

目前大多数文献研究中的有关数字水印方法都可以归纳

为上述4种情况之一。

3 水印强度因子对信道容量的影响分析

在数字水印嵌入方法中,使用人类视觉系统(HVS)的方

式有隐式和显式两种。在含嵌入强度因子s 的水印嵌入方法中隐含了HVS ,其信道模型为

sW X Y += 其中,X 是宿主数据,W 是水印信息,Y 是水印化数据,s 是强度因子。当s=1时,上式就是文献[9,10]中的模型。

下面对于s ≠1,我们研究强度因子s 对水印信道容量的 影响。由图10,假设水印信道模型为

N sW X N Y Z ++=+= 其中,s 是水印强度因子。

图10 含嵌入强度因子的数字水印方法

做以下假设:(1)独立同分布的高斯宿主数据

()2

,0~X N X σ;(2)AWGN(加性白高斯噪声)攻击

()2,0~N N N σ;(3)高斯水印信号()2

,0~W N W σ。由信息论的信道容量[6]计算方法,得到以下结论。

结论1 对于非盲扩频水印方法

???

????

?+=

?22

221log 21

)(N

W blindSS non s s C σσ 结论2 对于盲扩频水印方法

?

??????

?++=

222

221log 2

1

)(N X W blindSS s s C σσσ 将宿主数据分解为平行高斯的水印信道时,对于高斯信

道,()2,0~i i N X σ,水印能量满足约束

[]P

W E N

i i

≤∑

=1

2

结论3 ()?

??

????

?

+=∑=222

211log 21,i

i N

i s s P C σ

γ,其中[]22,0max i i σθγ?=,

P N

i i

=∑=1

2

γ

当考虑处理噪声时,将宿主数据与处理噪声一起作为噪

声,此时对应的方差变为

i i T X Noise +=

方差为

()i i T i i T X i

,cov 2'2

22++=σσσ

此时信道容量为

()()???

?????+++=∑=i i T i i N

i T X s s P C i ,cov 21log 21,2221σσγ 又22

22222332'i T i i T i i i

i

σσσσσσσ≈+=++<,则此时的信道容

量为

()?

??????

?+≈∑=2222131log 21

i i N

i s P C σγ 假设对所有的22σσ=i 时,即

()???

?????+=

22221log 2

,σγs N

s P C N

P =2γ 因为22σγ<,所以分别得到

()()???

??

???≈

222log 2

,σγs e N

s P C ()()???

????

?≈22223log 2,σγs e N

s P C 从上述各式中可以得到下面2个结论:

结论4 当水印强度因子0

结论5 当s>1时,水印信道容量是水印强度因子s 的单调递增函数。

4 结束语

基于通信理论思想方法将数字水印信道进行了归纳分类,并分析了各类水印信道容量,对水印嵌入算法设计及水印攻击算法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下一步工作将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提高数字水印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1 周四清. 数字水印理论及应用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02-07.

2 Cox I J, Miller L, Mckekips A L. Watermaking as Communi- cations with Side Information[J]. Proc. of the IEEE, 1999, 87(7): 1127-1141.

3 Voloshynovskiy S, Deguillaume F, Pun T. Optimal Adaptive Diversity Watermark with Channel State Estimation[C]// Proc. ofSPIE, Security and Watermark of Multimedia Contents III, 2001.

4 Voloshynovskiy S, Deguillaume F, Pun T. Content Adaptive Watermark Based on A Stochastic Multiresolution Image Model- ing[C]// Proc. of European Signal Processing Conference, 2000.

5 Voloshynovskiy S, Herrigel A, Baumgaertner N, et al. A Stochastic Approach to Content Adaptive Digital Image Watermark[C]// Proc.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Hiding 1768, 1999-09: 211-236.

6 朱雪龙. 应用信息论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7 Ramkumar M, Akansu A N. Information Theoretic Bounds for Data Hiding in Compressed Images[C]// Proc. of IEEE Second Workshop on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 Redondo Beach, California, USA, 1998-12: 267-272.

8 Costa M H M. Writing on Dirty Pap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83, 29(3): 439-441.

9 Eggers J J, Su J K, Girod B. Performance of A Practical Blind Watermark Scheme[C]// Proceedings of SPIE: Electronic Imaging, San Jose, USA, 2001-01.

10 Eggers J J, Su J K, Girod B. A Blind Watermark Scheme Based on Structured Codebooks[C]// Proc. of IEEE Colloquium: Secure Images and Image Authentication, London, 2000: 1-6.

信道分配种类

根据分配方法的不同,信道分配可分为:固定信道分配(FCA)、动态信道分配(DCA)和混合信道分配(HCA)。 固定信道分配(FCA) 在FCA方案中,整个服务区域被分为一定数量的小区,每个小区根据一定的信道复用形式配置一定数量的信道,相当于在一个小区群的不同小区间对信道完全隔离,这种配置方式要求满足一定的信号质量。FCA的呼叫接入控制策略为:当有新的呼叫要求接入,若相对应的小区里存在空闲信道,就接受一个呼叫。FCA的信道分配策略是:以一定的方式在配置给本小区固定信道中选择一个信道给呼叫。FCA不存在信道重分配过程,FCA方案非常简单,但是,它们不能随着业务条件和用户分布的变化自动调整。 常用的固定信道分配(FCA)方案有:均匀固定信道分配方案(UFCA)、非均匀信道分配方案(NUFCA)、静态信道借用分配方案(SBFCA,长期的)、简单信道借用分配方案、混合信道借用方案(HB,包括简单混合信道借用SHCB、信道排序借用BCO、直接信道锁定借用BDCL、偏向共享SHB、带重分配的有序信道分配方案ODCA等) 动态信道分配(DCA) DCA是动态信道分配的简称,其作用是通过信道质量准则和业务量参数对信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DCA的测量由UTRAN执行,并由UE向UTRAN报告测量结果。 为了使空闲模式下的DCA测量最小化,应区分两种情况:与TD-SCDMA 系统建立连接时的初始DCA测量和连接模式下的DCA测量。 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减少干扰、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信道资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普遍采用信道分配技术,即根据移动通信的实际情况及约束条件,设法使更多用户接入的技术。信道分配有固定信道分配(FCA)、动态信道分配(DCA)和混合信道分配(HCA)3种。 TD-SCDMA系统采用RNC集中控制的DCA技术,在一定区域内,将几个小区的可用信道资源集中起来,由RNC统一管理,按小区呼叫阻塞率、候选信道使用频率、信道再用距离等诸多因素,将信道动态分配给呼叫用户。 信道动态分配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呼叫接入的信道选择,采用慢速DCA;第2阶段是呼叫接入后为保证业务传输质量而进行的信道重选,采用快速DCA。RNC根据各相邻小区占用的时隙,计算或测量时隙的干扰情况,动态地在RNC所管辖的各小区间、工作载波间及上下行链路之间进行时隙分配。 混合信道分配(HCA) HCA即混合信道分配,是指在采用信道复用技术的小区制蜂窝移动系统中,在多信道公用的情况下,以最有效的频谱利用方式为每个小区的通信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使用信道。

信道容量的计算

§4.2信道容量的计算 这里,我们介绍一般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根据信道容量的定义,就是在固定信道的条件下,对所有可能的输入概率分布)(x P 求平均互信息的极大值。前面已知()Y X I ;是输入概率分布的上凸函数,所以极大值一定存在。而);(Y X I 是r 个变量 )}(),(),({21r x p x p x p 的多元函数。并且满足1)(1 =∑=r i i x p 。所以可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来 计算这个条件极值。引入一个函数:∑-=i i x p Y X I )();(λ φ解方程组 0) (] )();([) (=∑?-???i i i i x p x p Y X I x p λ φ 1)(=∑i i x p (4.2.1) 可以先解出达到极值的概率分布和拉格朗日乘子λ的值,然后在解出信道容量C 。因为 ) () (log )()();(11 i i i i i r i s j i y p x y Q x y Q x p Y X I ∑∑=== 而)()()(1 i i r i i i x y Q x p y p ∑== ,所以 e e y p y p i i i i i y p x y Q i x p i x p l o g l o g ))(ln ()(log ) ()()() (==????。 解(4.2.1)式有 0log )()()()()()(log )(111=--∑∑∑===λe y p x y Q x y Q x p y p x y Q x y Q i i i i i r i s j i i i i s j i i (对r i ,,2,1 =都成立) 又因为 )()()(1j k k r k k y p x y Q x p =∑= r i x y Q s j i j ,,2,1,1)(1 ==∑= 所以(4.2.1)式方程组可以转化为 ),,2,1(log ) ()(log )(1r i e y p x y Q x y Q j i j s j i j =+=∑=λ 1)(1 =∑=r i i x p

【CN110134647A】一种支持云端数据去重的数字水印方法和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5662.6 (22)申请日 2019.04.01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地址 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甲89号 (72)发明人 尤玮婧 刘丽敏 荆继武 赵欣怡  陈天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200 代理人 邱晓锋 (51)Int.Cl. G06F 16/14(2019.01) G06F 16/16(2019.01) G06F 16/174(2019.01) G06F 16/182(2019.01) G06F 21/16(2013.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支持云端数据去重的数字水印方法和 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云端数据去重的数字 水印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用户端向云服务 器端提出上传某原文件的请求;若原文件为第一 次上传,用户端对原文件使用数字水印生成水印 文件,根据数字水印的水印嵌入位置和水印内容 生成原文件的所有权证明,将所有权证明和水印 文件一同上传至云服务器端;若原文件为非第一 次上传,用户端利用水印信息证明对原文件的所 有权,如果具有所有权则云服务器端将用户端纳 入所有者列表,否则拒绝将用户端加入所有者列 表。进一步可以实现文件分发和文件还原。所述 数字水印优选使用频域数字水印。本发明能够在 保护用户所有权的前提下兼顾云存储服务的质 量, 大大提升云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CN 110134647 A 2019.08.16 C N 110134647 A

实验二 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实验二 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离散信道容量的内涵; 2、掌握求二元对称信道(BSC )互信息量和容量的设计方法; 3、掌握二元扩展信道的设计方法并会求其平均互信息量。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XP,MATLAB 7 三、[实验原理] 若某信道输入的是N 维序列x ,其概率分布为q(x ),输出是N 维序列y ,则平均互信息量记为I(X ;Y ),该信道的信道容量C 定义为() max (X;Y)q x C I =。 四、[实验内容] 1、给定BSC 信道,信源概率空间为 信道矩阵 0.990.010.010.99P ??=???? 求该信道的I(X;Y)和容量,画出I(X;Y)和ω、C 和p 的关系曲线。 2 、编写一M 脚本文件t03.m ,实现如下功能: 在任意输入一信道矩阵P 后,能够判断是否离散对称信道,若是,求出信道容量C 。 3、已知X=(0,1,2);Y=(0,1,2,3),信源概率空间和信道矩阵分别为 求: 平均互信息量; 4、 对题(1)求其二次扩展信道的平均互信息I(X;Y)。 五、[实验过程 ] X P 0 1 0.6 0.4 = X Px 0 1 2 0.3 0.5 0.2 = 0.1 0.3 0 0.6 0.3 0.5 0.2 0 0.1 0.7 0.1 0.1 P=

每个实验项目包括:1)设计思路2)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设计思路 1、信道容量( ) max (X; Y) q x C = I ,因此要求给定信道的信道容量,只要知道该信道 的最大互信息量,即求信道容量就是求信道互信息量的过程。 程序代码: clear all,clc; w=0.6; w1=1-w; p=0.01; X P 01 = 0.6 0.4 p1=1-p; save data1 p p1; I_XY=(w*p1+w1*p)*log2(1/(w*p1+w1*p))+(w*p+w1*p1)*log2(1/(w*p+w1*p1))- ... (p*log2(1/p)+p1*log2(1/p1)); C=1-(p*log2(1/p)+p1*log2(1/p1)); fprintf('互信息量:%6.3f\n信道容量:%6.3f',I_XY,C); p=eps:0.001:1-eps; p1=1-p; C=1-(p.*log2(1./p)+p1.*log2(1./p1)); subplot(1,2,1),plot(p,C),xlabel('p'),ylabel('C'); load data1; w=eps:0.001:1-eps; w1=1-w; I_XY=(w.*p1+w1.*p).*log2(1./(w.*p1+w1.*p))+(w.*p+w1.*p1).*log2(1./(w.*p+w1.*p1))- . . .(p.*log2(1./p)+p1.*log2(1./p1)); subplot(1,2,2),plot(w,I_XY) xlabel('w'),ylabel('I_XY'); 实验结果:

数字水印基本原理

介绍了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原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不但可以通过互联网和CD-ROM方便快捷地获得多媒体信息,还可以得到与原始数据完全相同的复制品,由此引发的盗版问题和版权纷争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数字多媒体产品的水印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虽然数字水印技术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但方向主要集中于静止图像。由于包括时间域掩蔽效应等特性在内的更为精确的人眼视觉模型尚未完全建立,视频水印技术的发展滞后于静止图像水印技术。另一方面,由于针对视频水印的特殊攻击形式的出现,为视频水印提出了一些区别于静止图像水印的独特要求。 本文分析了MPEG-4视频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频谱的视频数字水印改进方案,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1视频数字水印技术简介 1.1数字水印技术介绍 数字水印技术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一些标志性信息直接嵌入到多媒体内容当中,但不影响原内容的价值和使用,并且不能被人的感知系统觉察或注意到。与传统的加密技术不同,数字水印技术并不能阻止盗

版活动的发生,但可以判别对象是否受到保护,监视被保护数据的传播,鉴别真伪,解决版权纠纷并为法庭提供认证证据。为了给攻击者增加去除水印的难度,目前大多数水印制作方案都采用密码学中的加密体系来加强,在水印嵌入、提取时采用一种密钥,甚至几种密钥联合使用。水印嵌入和提取的一般方法如图1所示。 1.2视频数字水印设计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水印容量:嵌入的水印信息必须足以标识多媒体内容的购买者或所有者。 ·不可察觉性:嵌入在视频数据中的数字水印应该不可见或不可察觉。·鲁棒性?押在不明显降低视频质量的条件下,水印很难除去。 ·盲检测:水印检测时不需要原始视频,因为保存所有的原始视频几乎是不可能的。 ·篡改提示:当多媒体内容发生改变时,通过水印提取算法,能够敏感地检测到原始数据是否被篡改。 1.3视频数字水印方案选择 通过分析现有的数字视频编解码系统,可以将目前MPEG-4视频水印的嵌入与提取方案分为以下几类,如图2所示。

信道容量

当一个信道受到加性高斯噪声的干扰时,如果信道传输信号的功率和信道的带宽受限,则这种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会如何?这一问题,在信息论中有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高斯白噪声下关于信道容量的山农(Shannon)公式。本节介绍信道容量的概念及山农定理。 1、信道容量的定义 在信息论中,称信道无差错传输信息的最大信息速率为信道容量,记为。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各种信道可概括为两大类:离散信道和连续信道。所谓离散信道就是输入与输出信号都是取值离散的时间函数;而连续信道是指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取值连续的。可以看出,前者就是广义信道中的编码信道,后者则是调制信道。 仅从说明概念的角度考虑,我们只讨论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2. 山农公式 假设连续信道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功率为(W),信道的带宽为(Hz),信号功率为(W),则该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这就是信息论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山农公式,它表明了当信号与作用在 信道上的起伏噪声的平均功率给定时,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信道上,理论上单位时间内可能传输的信息量的极限数值。

由于噪声功率与信道带宽有关,故若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为(W/Hz),则噪声功率。因此,山农公式的另一种形式为 由上式可见,一个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受、、三个要素限制,只要这三个要素确定,则信道容量也就随之确定。 3. 关于山农公式的几点讨论 山农公式告诉我们如下重要结论: (1)在给定、的情况下,信道的极限传输能力为,而且此时能够做到无差错传输(即差错率为零)。这就是说,如果信道的实际传输速率大于值,则无差错传输在理论上就已不可能。因此,实际传输速率一般不能大于信道容量,除非允许存在一定的差错率。 (2)提高信噪比(通过减小或增大),可提高信道容量。特别是,若,则,这意味着无干扰信道容量为无穷大; (3)增加信道带宽,也可增加信道容量,但做不到无限制地增加。这是因为,如果、一定,有

通信信道分类及组成

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的组成 远程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称为通信信道、通信线路或通信链路。一条通信信道提供了在两至多点间传送数据的通道。通信信道可以由下述传输设备之一或它们的某种组合所组成: 1.电话线路 2.电报线路 3.卫星 4.激光 5.同轴电缆 6.微波 7.光纤 数据是按位(0、1信号)存储和传送的,信道速度是指每秒钟可以传输的位数,又称它为波特率。位/秒与波特率并不完全等同,但在实际使用时二者是通用的。 根据波特率一般可以将信道分成三类:次声级、声级和宽频带级。 1.次声级。次声级线路比电话线还低一级。通常,因硬件技术的限制使得每秒钟只能输出7个字符时才使用这种线路,但是目前已经很少,甚至没有这种需要了。 2.声级。这是常规的电话线路,其速率在600波特(位/秒)到9600波特之间。一条常规的电话线可以被“调节”以高达9600波特的速率传送数据,而且相当准确。当然随着这种能力的增加而必然带来用户成本相应提高。如果具体看声级线路速度,那么,一条具有1200波特速率的线路每秒钟大约可以传送120个字符。声级线路主要用于计算机与群控器之间的高速链路,但是它也能用于低速的、计算机到计算机的通信。 3.宽频带级。宽频带级信道具有超出1兆波特的容量,而且主要用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通信上。

□信道的种类 一个公司要为自己在费城与纽约之间架设一条同轴电缆线是不切实际的,更不用说是不合法的。同样,要建立自己的微波中继站或发射卫星也是不切实际的。鉴于这些原因,大多数公司都转向去租用公用的载波线路,例如,去租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西方联盟(Western Union)为他们的数据网络提供的信道。 一个公司可以在传输设备间租用一种永久的或半永久的连接线路(租用线)。永久线路是一天24小时都可使用的专用线。半永久的连线只给公司在每天的某9个小时使用权。租用线路的公司付费的多少取决于波特率的大小、距离的长短以及是永久的还是半永久的等因素。 拨号线路(又称为公用线或交换线路)是严格按时间和距离来记帐的。这跟打长途电话的收费办法一样。 私用线路由使用者自己安装、维护,而且其所有权也是属于使用者的。私用线是局部网的一部分,有时也称为一个“局部网”。一个局部网只限于一个大楼内或公司范围内的几座大楼之间。有时把一条完全专用的租用线也称为私用线。 另一种公司载波线路是增值网络(VAN),VAN是一种“特殊的”公用载波。它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公用载波设备,在每种情况下VAN都对网络起“增值”作用。在公用载波线路的标准服务之外,VAN还能进行电子邮件业务并允许在彼此不兼容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VAN不仅增加了服务项目,而且是以低速率来完成这些服务项目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考察下面的实例,美国广播公司(ABC)从公用载波线路中租用了一条从纽约到费城的速率为9600波特的专用线路。ABC只使用大约15%的线路容量。一个增值网络可以从同一个公用载波线路中租用同一条线路,并使用余下的(85%)的线路容量来为几个公司传输数据(这几个公司都要求建立纽约与费城之间的联系)。VAN 在线路的每一端都使用计算机来收集数据,并把这些数据重新发送至目的地。事实上,四五个公司共用同一条线路共同负担线路费用,而没有降低服务质量。

4.信道及其容量

第4章 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4.1节 离散无记忆信道(DMC,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 ) 什么是 “信道”? 通信的基本目标是将信源发出的消息有效、可靠地通过“信道”传输到目的地,即信宿(sink )。但什么是“信道”? Kelly 称信道是通信系统中“不愿或不能改变的部分”。比如CDMA 通信中,设备商只能针对给定的频谱范围进行设备开发,而运营商可能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意进行新的投资,仍旧采用老的设备。通信是对随机信号的通信,因此信源必须具有可选的消息,因此不可能利用一个sin(〃)信号进行通信,而是至少需要两个可供发射机进行选择。一旦选择了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信号,信道决定了从信源到信宿的过程中信号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从数学上理解,信道指定了接收机接收到各种信号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但输入信号的先念概念(prior probability )则由使用信道的接收机指定。 如果只考虑离散时间信道,则输入、输出均可用随机变量序列进行描述。输入序列X 1, X 2,……是由发射机进行选择,信道则决定输出序列Y 1, Y 2,……的条件概率。数学上考虑的最 简单的信道是离散无记忆信道。 离散无记忆信道由三部分组成: (1) 输入字符集A ={a 1, a 2, a 3,…}。该字符集既可以是有限,也可以是可数无限。其中每个 符号a i 代表发射机使用信道时可选择的信号。 (2) 输出字符集B={b 1, b 2, b 3,…}。该字符集既可以是有限,也可以是可数无限。其中每个 符号bi 代表接收机使用信道时可选择的信号。 (3) 条件概率分布P Y |X (〃|X ),该条件分布定义在B 上,其中X ∈A 。它描述了信道对输 入信号的影响。 离散无记忆的假设表明,信道在某一时刻的输出只与该时刻的输入有关,而与该时刻之前的输入无关。或者: 1111|(|,...,,,...,)(|)n n n Y X n n P y x x y y P y x --=,n =1,2,3…. Remark: (1) n x 在信道传输时受到的影响与n 时刻以前的输入信号无关。 (2) DMC 是时不变的,即|n n Y X P 与n 无关。因此|(|)n n Y X n n P y x 可简写为|(|)Y X n n P y x 。

一般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计算

一般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计算 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1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的步骤 一、用了matlab 实现DMC 容量迭代的算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要初始化信源分布: .0deta 10,1,0,1)(>>=?==,选置,,k r i r P k i 即选取一个精度,本次中我选deta=0.000001。 第二步:}{,) ()()()(k ij i ji k i ji k i k ij t p p p p t 得到反向转移概率矩阵根据式子∑=。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若a C C C k k k det )1() ()1(>-++,则执行k=k+1,然后转第二步。直至转移条件不成立, 接着执行下面的程序。 第六步:输出迭代次数k 和()1+k C 和1+k P ,程序终止。 2. Matlab 实现 clear; r=input('输入信源个数:'); s=input('输入信宿个数:'); deta=input('输入信道容量的精度: '); ()()()()(){}111]log exp[] log exp[+++==∑∑∑k i k i j ij k ji j ij k ji k i p P t p t p p 计算由式()()()()()()。C t p t P I C k r i s j k ij ji k k k 10011log exp log ,+==++????????????????==∑∑计算由式

Q=rand(r,s); %形成r行s列随机矩阵Q A=sum(Q,2); %把Q矩阵每一行相加和作为一个列矩阵A B=repmat(A,1,s); %把矩阵A的那一列复制为S列的新矩阵 %判断信道转移概率矩阵输入是否正确 P=input('输入信道转移矩阵P:')%从这句话开始将用下面两句代替可自动生成信道转移矩阵 [r,s]=size(P); for i=1:r if(sum(P(i,:))~=1) %检测概率转移矩阵是否行和为1. error('概率转移矩阵输入有误!!') return; end for j=1:s if(P(i,j)<0||P(i,j)>1) %检测概率转移矩阵是否负值或大于1 error('概率转移矩阵输入有误!!') return; end end end %将上面的用下面两句代替可自动生成信道转移矩阵 %disp('信道转移概率矩阵:') %P=Q./B 信道转移概率矩阵(每一个原矩阵的新数除以所在行的数总和) i=1:1:r; %设置循环首项为1,公差为1,末项为r(Q的行数)的循环 p(i)=1/r; %原始信源分布r个信源,等概率分布 disp('原始信源分布:')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分析

摘要 MIMO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它能够突破无线频率资源限制,大幅度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效率,被认为是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MIMO技术也彻底打破传统的无线通信模式,它要求系统使用多根发射和接收天线同时地发射和接收数据,使得无线通信系统结构、分析方法、调制、编码、信道估计、检测和多址方式等各个方面面临挑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MIMO信道容量理论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MIMO的研究现状,包括已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在移动无线信道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MIMO信道的特征,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仿真了数种典型恒定信道参数系统的容量以及空间相关性对信道容量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MIMO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信道容量, 但是由于天线之间相关性的影响,MIMO系统容量也有所下降。其次,分析了STBC系统的容量,并将其与全开环MIMO系统的容量进行了比较。最后重点实现了OFDM技术的仿真,并讨论了MIMO-OFDM系统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下的容量以及多径和空间相关对其系统容量的影响。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信道容量空间相关性空时分组码正交频分复用

Abstract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 technology is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t can get rid of the constraint of radio frequency resource and greatly increase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of wireless systems, and thus is considered a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owever, MIMO technology thoroughly breaks the mode of traditi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ince it requires multiple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s to simultaneously transmit and receive data information in the same time, which challenges all the aspect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cluding system architecture, analytical methods, modulation, coding, detection, channel estimation, multiple access, and so on. On the basis current research work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MIMO channel capacity . Firstly,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udy of MIMO, include the inprovements which were received and the challenges which are faceing to.Then, it analyses the wireless channels, and expounds the MIMO channel characteristic, and models the MIMO channel . Secondly, it simulates the capacity of several typical invariableness parameter channels and the impact of channel space correlation on the capacity of MIMO system . From the simulation, we can take the conclusion that MIMO system can effictively improve thannel is decreased. Thirdly, it analyzes the capacity of STBC system , then comparises the capacity of MIMO system and STBC.Finally,it is simulated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 and discussed that the capacity of MIMO-OFDM system over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信道容量和带宽

信道带宽和信道容量 信道是通信双方之间以传输介质为基础传递信号的通路,由传输介质及其两端的信道设备共同构成。 信号带宽是信号频谱的宽度。信道带宽则限定了允许通过该信道的信号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也就是限定了一个通频带。 信道容量表示一个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区别是,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而后者是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 它们的关系可以比喻为高速公路上的最大限速与汽车实际速度的关系。 带宽: 一般用来描述两种对象,一个是信道(Channel),另一个是信号(signal)。对于信道来说,又可分为两种,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对信号来说,也可分为两种,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信道的带宽: 对信道来说,带宽是衡量其通信能力的大小的指标。对模拟信道,使用信道的频带宽度来衡量。如果一个信道,其最低可传输频率为f1的信号,最高可传输频率为f2的信号,则该模拟信道的带宽是: 模拟信道的带宽=f2-f1(f2 > f1)描述模拟信道带宽时,带宽的单位是Hz。对于数字信道的通信能力,使用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来衡量。如果一个数字信道,其最大传输速率是100Mbps,我们称其带宽为100Mbps。 描述数字信道带宽时,带宽的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信号的带宽: 模拟信号的带宽是指信号的波长或频率的范围,用于衡量一个信号的频率范围,单位是Hz(每秒种电波的重复震动次数)。

一般的电信号(模拟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所组成,对于这个电信号来说,其包含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称为这个电信号的带宽。比如人的声波信号,其绝大部分的能量,集中在300Hz ~3400Hz这个范围,因此我们称语音信号的带宽是 3.1Khz(3400-300)。 模拟信号的带宽单位与模拟信道带宽相同。数字信号的带宽使用数字信号的传输速度来表示。数字信号一般传输速率是可变的。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可以用最大信号速率(峰值速率)、平均信号速率或最小信号速率来描述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的带宽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其各种单位与数字信道带宽单位相同。 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编码后,可以变为数字信号。那么模拟信号的带宽与数字化以后的带宽是什么关系呢? 模拟信号的编码方式决定了其数字化后的带宽。比如一个带宽 3.1Khz的语音信号,采用标准PCM编码(不进行压缩),其数字信号的带宽是64Kbps。如果使用压缩编码技术,一路语音信号其数字化以后的带宽可以是16Kbps或者8Kbps。 速率: 衡量信息传输速度的指标,以每秒传输的bit数为单位,即 bps――bitpersecond。1K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千个比特;1M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00万个比特;1G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0亿个比特;1Tbps代表每秒中传输1万亿个比特。半波整流与全波整流的区别 全波整流,就是对交流电的正、负半周电流都加以利用,输出的脉动电流,是将交流电的负半周也变成正半周,即将50Hz的交流电流,变成100Hz的脉动电流。

信道及信道容量

第5章 信道及信道容量 教学内容包括:信道模型及信道分类、单符号离散信道、多符号离散信道、多用户信道及连续信道 5.1信道模型及信道分类 教学内容: 1、一般信道的数学模型 2、信道的分类 3、信道容量的定义 1、 一般信道的数学模型 影响信道传输的因素:噪声、干扰。 噪声、干扰:非函数表述、随机性、统计依赖。 信道的全部特性: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信道的一般数学模型: 2、 信道的分类 输出随机信号 输入、输出随机变量个数 输入和输出的个数 信道上有无干扰 有无记忆特性 3、信道容量的定义 衡量一个信息传递系统的好坏,有两个主要指标: 图5.1.1 一般信道的数学模型 离散信道、连续信道、半离散或半连续信道 单符号信道和多符号信道 有干扰信道和无干扰信道 有记忆信道和无记忆信道 单用户信道和多用户信道 速度指标 质量指标

速度指标:信息(传输)率R ,即信道中平均每个符号传递的信息量; 质量指标:平均差错率e P ,即对信道输出符号进行译码的平均错误概率; 目标:速度快、错误少,即R 尽量大而e P 尽量小。 信道容量:信息率R 能大到什么程度; )/()()/()();(X Y H Y H Y X H X H Y X I R -=-== 若信道平均传送一个符号所需时间为t 秒,则 ) ;(1 Y X I t R t =(bit/s ) 称t R 为信息(传输)速率。 分析: 对于给定的信道,总存在一个信源(其概率分布为* )(X P ),会使信道的信息率R 达到 最大。 ();(Y X I 是输入概率)(X P 的上凸函数,这意味着);(Y X I 关于)(X P 存在最大值) 每个给定的信道都存在一个最大的信息率,这个最大的信息率定义为该信道的信道容量,记为C ,即 ) ;(max max Y X I R C X X P P ==bit/符号 (5.1.3) 信道容量也可以定义为信道的最大的信息速率,记为 t C ?? ? ???==);(1max max Y X I t R C X X P t P t (bit /s ) (5.1.4) 解释: (1)信道容量C 是信道信息率R 的上限,定量描述了信道(信息的)最大通过能力; (2)使得给定信道的);(Y X I 达到最大值(即信道容量C )的输入分布,称为最佳输入(概率)分布,记为* )(X P ; (3)信道的);(Y X I 与输入概率分布)(X P 和转移概率分布)/(X Y P 两者有关,但信道容量 C 是信道的固有参数,只与信道转移概率)/(X Y P 有关。 4、意义: 研究信道,其核心问题就是求信道容量和最佳输入分布。根据定义,求信道容量问题就是求平均互信息量);(Y X I 关于输入概率分布)(X P 的最大值问题。一般来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只有对一些特殊信道,如无噪信道等,才能得到解析解,对于一般信道,必须借助于数值算法。

信道简介(整理)

1、逻辑信道 MAC层在逻辑信道上提供数据传送业务,逻辑信道类型集合是为MAC层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业务而定义的。逻辑信道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平面信息,而业务信道用于传输用户平面信息。 其中,控制信道包括: ?广播控制信道(BCCH):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 ?寻呼控制信道(PCCH):传输寻呼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 ?专用控制信道(DCCH):在UE和RNC之间发送专用控制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该信道在RRC连接建立过程期间建立。 ?公共控制信道(CCCH):在网络和UE之间发送控制信息的双向信道,这个逻辑信道总是映射到RACH/FACH传输信道。 业务信道包括: ?专用业务信道(DTCH):专用业务信道是为传输用户信息的专用于一个UE的点对点信道。该信道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存在。 ?公共业务信道(CTCH):向全部或者一组特定UE传输专用用户信息的点到多点下行链路。 2、传输信道 传输信道定义了在空中接口上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特性。一般分为两类: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专用信道使用UE的内在寻址方式;公共信道如果需要寻址,必须使用明确的UE寻址方式。 其中,仅存在一种类型的专用信道,即专用传输信道(DCH)。它是一个上行或下行传输信道。DCH在整个小区或小区内的某一部分使用波束赋形的天线进行发射。 另外,UTRA定义了六类公共传输信道:BCH, FACH, PCH, RACH, CPCH和DSCH。 广播信道(BCH):是一个下行传输信道,用于广播系统或小区特定的信息。BCH总是在整个小区内发射,并且有一个单独的传送格式。 前向接入信道(FACH):是一个下行传输信道。FACH在整个小区或小区内某一部分使用波束赋形的天线进行发射。FACH使用慢速功控。 寻呼信道(PCH):是一个下行传输信道。 PCH总是在整个小区内进行发送。PCH的发射与物理层产生的寻呼指示的发射是相随的,以支持有效的睡眠模式。 随机接入信道(RACH):是一个上行传输信道。RACH总是在整个小区内进行接收。RACH的特性是带有碰撞冒险,使用开环功率控制。 公共分组信道(CPCH):是一个上行传输信道。CPCH与一个下行链路的专用信道相随,该专用信道用于提供上行链路CPCH的功率控制和CPCH控制命令(例:紧急停止)。CPCH的特性是带有初始的碰撞冒险和使用内环功率控制。 下行共享信道(DSCH):是一个被一些UEs共享的下行传输信道。DSCH与一个或几个下行DCH相随路。DSCH使用波束赋形天线在整个小区内发射,或在一部分小区内发射。 3、物理信道 一个物理信道用一个特定的载频、扰码、信道化码(可选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一段持续时间)来定义。对WCDMA来讲,一个10ms的无线帧被分成15个时隙(在码片速率3.84Mcps时为2560chip/slot)。一个物理信道定义为一个码(或多个码)。 传输信道被描述(比物理层更抽象的高层)为可以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在物理层看来,映射是从一个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 H)到物理信道的数据部分。除了数据部分,还有信道控制部分和物理信令。 对于上行物理信道,有: ?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数据信道(UL-DP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 对于下行物理信道,有: ?下行链路专用物理信道(DL-DP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公共导频信道(CPICH) ?同步信道(SCH) ?基本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 ?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 ?捕获指示信道(AICH) ?寻呼指示信道(PICH) ?接入前缀捕获指示信道(AP-AICH) ?冲突检测信道分配指示信道(CD/CA-ICH) ? CPCH状态指示信道(CSICH) 其实信道、链路等等都是人为的概念,是对一系列数据流或调制后的信号的分类名称,其名称是以信号的功用来确定的。 逻辑信道定义传送信息的类型,这些信息可能是独立成块的数据流,也可能是夹杂在一起但是有确定起始位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是包括所有用户的数据。 传输信道是在对逻辑信道信息进行特定处理后再加上传输格式等指示信息后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仍然包括所有用户的数据。 物理信道则是将属于不同用户、不同功用的传输信道数据流分别按照相应的规则确定其载频、扰码、扩频码、开始结束时间等进行相关的操作,并在最终调制为模拟射频信号发射出去;不同物理信道上的数据流分别属于不同的用户或者是不同的功用。 链路则是特定的信源与特定的用户之间所有信息传送中的状态与内容的名称,比如说某用户与基站之间上行链路代表二者之间信息数据的内容以及经历的一起操作过程。链路包括上行、下行等。 简单来讲,

实验二 一般信道容量迭代算法

实验二 一般信道容量迭代算法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离散信道的迭代运算方法。 2. 实验要求 1) 理解和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 理解一般离散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3) 采用Matlab 编程实现迭代算法 4) 认真填写试验报告 3.算法步骤 ①初始化信源分布),,,,,(21)0(p p p p P r i ????=(一般初始化为均匀分布),置迭代计数器k=0,设信道容量相对误差门限为δ,δ>0,可设-∞=C )0(; ②∑= i k i ij k i ij k ji p p p p )()() (? s j r i ,??=??=,1;,,1 ③∑ ∑∑??????????????????????=+i k ji j ij k ji j ij k i p p p ?? )()() 1(ln exp ln exp r i ,,1??= ④?? ??????????????=∑∑+i k ji j ij k p C ?)()1(ln exp ln ⑤如果δ≤-++C C C k k k )1()()1(,转向⑦; ⑥置迭代序号k k →+1,转向②; ⑦输出p k i ) 1(+和C k )(1+的结果; ⑧停止。 4.代码P=input('转移概率矩阵P=') e=input('迭代精度e=') [r,s]=size(P); n=0; C=0; C_k=0; C_k1=0; X=ones(1,r)/r;

A=zeros(1,r); B=zeros(r,s);%初始化各变量 while(1) n=n+1; for i=1:r for j=1:s B(i,j)=log(P(i,j)/(X*P(:,j))+eps); if P(i,j)==0 B(i,j)=0; else end end A(1,i)=exp(P(i,:)*B(i,:)'); end C_k=log2(X*A'); C_k1=log2(max(A)); if (abs(C_0-C_1)

数字水印和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

数字水印和数字产品的 版权保护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数字水印和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 . 孔祥维 (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116023) 杨德礼胡祥培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116023) 摘要全球迅猛发展的Internet网络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 商机,数字技术提供了与原作品同样精美的复制品,但同时 使得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介绍了最新的 多媒体版权保护技术-数字水印的概念,在阐述数字水印的 分类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数字水印为基础的数字作品 版权保护系统,并研究了数字水印系统的处理框架和数字水 印算法。最后对数字水印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字水印数字产品保护版权保护系统 1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数字传输的迅猛发展,因特网和CD-ROM上的数字媒体应用正在呈爆炸式的增长。数字信号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对数字媒体(数字声音、文本、图像和视频)的原版进行无限制的任意编辑、修改、拷贝和散布,造成数字媒体作品的原创者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数字媒体的安全权限提出了挑战,促使数字媒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数字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议题。 目前的信息安全技术基本上以密码学理论为基础的,采用的传统方法是将文件加密成密文的密钥系统或公钥系统,提高加密、解密系统密级的方法是不断增加密钥的长度。据报道:56 bit长密钥的DES可在20多小时内攻破,因而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变得越来越不安全[1]。另外这种将文件加密成密文的方法,在将密文解开后就失去了保密意义;加密的密文还容易引起许多好事者的兴趣,触发他们积极破译的激情。数字签名技术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已用于检验短信息的正式可靠性,虽然数字签名的标准已被许多国家采纳,可以通过私有密钥对数字产品进行签名,检测算法可用来检测产品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应的签名,但因对多媒体中需要大量的签名,因而对多媒体保护的不适用也不方便。由此可见目前的保密方法在当今广泛应用的Internet多媒体信息安全中难以起到全 面保障的作用。 数字水印技术是九十年代中期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方向。它是指用 信号处理的方法 在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中嵌入隐蔽的水印标记,并使人的感知系统察觉 不出来,隐藏的水印标记只有通过专用的检测器才能提取出来的一种最 新的多媒体保密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源于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保护多媒体版权的新型技 术,它可验证数字产品的版权拥有者、识别销售商、购买者或提供关于 数字产品内容的其他附加信息,并将 这些信息以人眼不可见的形式嵌入在数字图像或视频序列中,用于确认 数字产品的所有权和跟踪侵权行为。除此之外,它在证据篡改鉴定,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