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怎样形成故事架构、设定人物形象

长篇小说怎样形成故事架构、设定人物形象
长篇小说怎样形成故事架构、设定人物形象

问题:长篇小说怎样形成故事架构、设定人物形象

1、怎样推进情节?

我将这里的“推进情节”这个词,理解为填充和充实情节因果,如果我理解错了,请见谅。

首先,题主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故事的概貌,那么你的第一步,是把这个故事的概貌整理出来,写在纸上或者打到文档里——这似乎是废话,但并不是废话,而且很重要。

有些人认为设计情节是一个灵感堆砌的过程,但实际上,在那之前,这首先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

通常来说,题主整理所得到的应该是故事的一个个零散片段,你要把这些片段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好。然后在这些片段之间填充一些内容,让它们由点连接成线。填充的内容所需要遵循的是,“按照逻辑,上一步情节之后要发生些什么才能发展到下一步情节?”

当然也不只是如此,我举一个小例子:

情节1:人物A来到甲城,找好友B聚会。

情节2:B在甲城得到了一件宝物,并且犯下命案,亡命天涯;A开始打一场官司。

已知条件:A性格稳重、智谋深远;B性格轻佻,内心极具正义感;宝物是一件珍贵文物,体积小巧,受国家保护。

如果这是一道题,你如何解?

1、

B遇到歹人C,知道了C曾经偷窃文物,却做得手尾干净。他本想收集证据,揭露出去,出个风头,但A深觉不妥,认为B进了C的圈套。两人争执之后,B遵从了A的建议,但是仍落入C的圈套,于是最后决心干掉了C,拿走文物。知道因果的A开始尝试为B洗刷冤屈。——这是常规解。那么不常规的解呢?

2、

事情的基本发展与常规解相同,但A早就知道了C的意图,并且掌握了C的犯罪证据。他希望将文物带到某处去解开传说中某片墓穴的机关,于是纵容C偷走文物,暗中挑唆B做出这些事,并且将之引往该地。之后,出于朋友情谊让B全身而退。

这未免闹得太大了些。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头尾两段情节,还关系到人物设计的主基调,还关系到这两段情节之后的第三段情节。

那么,真正的神展开是什么呢?

3、

C因意外得到文物,之后秽物入体,日日梦魇压身,已得重病,但因文物曾为C家族家传,遵祖训不得外流。知晓B的存在之后,C刻意纵容B杀死自己以获得解脱。B虽得A建议,已知此事,但出于同情成全了C,之后迅速将文物损毁。A虽知B犯罪事实无误,但出于朋友情谊,仍打算为他脱罪。

(以上全为胡言乱语,今天扫的文全是探险文之故= =)

你觉得哪种比较有意思?

其实对小说的大多数桥段来说,1即可,3或可占个三分之一,用多了不免让人觉得纠结厌烦,至于2……谁嫌自己的坑挖得不够深,或可一用。

也就是说,如果已有故事的梗概,常规逻辑思维即可完成大部分情节,猎奇、寻求纠结式的思维可完成剩下那部分的情节。

现在,让我们默认你已经完成了所有情节的填充。下一步,你需要审视这些情节,确定“每一个段落都有冲突和发展”。冲突,即人物想做到某事,但遇到了阻碍,他克服阻碍的过程。发展,即人物状态之改变——或从无知到有知、或从贫困至富贵、或从小官至大官……当然,也可以反过来。

如果某一段情节里没有冲突或者没有发展,请加进去,因为,冲突和发展是小说的核心。

于是你得到了一套完整的情节线,我们通常称之为:大纲。

2、怎样把握节奏?

第二问和第一问居然接得很顺承。

在你完成大纲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标注每一段情节的大概篇幅。作为一个没有写小说经验的作者,我不建议用字数来标注篇幅,你可以将某段情节所用的篇幅设为1,然后按1的倍数标注其他情节段落为0.5、0.7、2.5等等。

嗯,完全凭感觉来标注也可以。

那么,如何达成这些篇幅呢?

首先,你得在落笔写的时候把细节填充完毕。譬如说,大纲里通常会写A和B吵了一架,B妥协了,但大纲里不会写A说了什么B又用什么话还击,而这在真正落笔的时候则是必要的——然而又不是每一部分都有必要填充细节。

我说一下小说的字数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通常是:对话、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我们通常认为前三者是主体,后三者是点缀,但需要记住的是,一篇小说里最重要的部分永远是对话和叙述,议论和抒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描写的作用,而对话和叙述绝对无法取代(注:这里的对话,是广义的“对话”,即所有人物之间的交流内容,都称作“对话”)。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怎样把握节奏?很简单,所谓详略得当,无趣的地方“略”,即使用叙述;有趣的地方“详”,即使用对话和描写;高潮部分浓墨重彩,即使用更多的描写。

这就是把握节奏的方法,只要你能弄懂何谓有趣、何谓无趣,你就能按这个方法把握节奏(摊手)。但请注意,这里我们需要引入的另一个概念,即“渲染”。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小说中的“描写、议论、抒情”统称为“渲染”。渲染起到的作用,是使小说生动起来,形成画面感、具备情感感染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干巴巴的“故事”。渲染使用的好坏,是“写故事的人”和“写小说的人”最大的区别所在。

所以我们可以换个词来说明节奏了。所谓详略得当,无趣的地方“略”,即使用叙述;有趣的地方“详”,即使用对话和渲染;高潮部分浓墨重彩,即使用更多的渲染。

渲染理论是一套极为复杂的理论= =,在这里,我只略微说一个大概。

我将渲染分为“场景渲染”和“情感渲染”两个大类,顾名思义,前者写景,用景物描写;后者写情,用心理描写。如果用电影来比喻的话,前者大概相当于远镜头,即拍摄场景;后者大概相当于特写镜头,即表现人物内心想法。

可想而知,多场景渲染的小说,多半比较华丽;多情感渲染的小说,多半比较文艺。渲染特别多的小说,节奏比较舒缓;渲染比较少的小说,节奏多半明快。

就这么简单吗?不没那么简单……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叫做“纵深”。什么叫“纵深”呢?场景渲染中包含的情感渲染效果,即为“纵深”。

说得明白点,这叫“借景寓情”,说得更明白一点,这段话里包含的所有信息都在写景,但它是为了表情,这就叫有纵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吗?不,纵深不一定要这么含蓄。

起点文里主角和配角打打杀杀,场景渲染无比夸张,但归根结底作者是在跟你说“你看主角多牛叉”,这也是纵深。

所以,没有纵深的场景渲染不是好场景渲染。

所以,考虑到纵深以后,我们通常不提倡过多的纯情感渲染,因为……太沉闷了。

看了看以上长篇大论……好枯燥的样子,所以其他的就不多说了吧QAQ,我们进下一节。

3、怎样丰富人物?

又是个有歧义的问题。

“怎样丰富人物”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怎样写出多种多样的人物,二是怎样使已有的人物性格变得更加丰富。

但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无论哪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都一样——靠天赋。当然网络上有很多人物设计教程,它会给你设置很多条条框框,让你按那个规则填写。这些东西都很有道理,但根据我的经验……即便认真看了教程并认真按那个做了人物设定,大多数人也做不出出彩的人设。

不,我不是专程来打击自信心的。

我没办法提供让人物出彩的方法,但是我可以提供判断人物是否出彩的方法。判断标准其实只有一条:该人物身上是否具备某种戏剧性,以至于足够让他在小说中具备足够的存在感?

什么叫做戏剧性?简单来说,就是他身上的矛盾、挣扎、匪夷所思。

人物及格与否取决于合理性,良好与否取决于戏剧性,优秀与否取决于独特性。而一般来说,良好的人设足够应对所有小说的写作。

在这之后,例行地介绍一下人物设计的方案。

首先是如何获得“合理性”。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前史”或者叫做“人物小传”,用于介绍其性格成型过程。只要人物的一切性格要素都能获得合理的解释,那么一般来说,人设就获得了合理性。而后,问自己以下六个问题,它能帮助你将人设提升至“良好”的水准:

1、他(她)性格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一般情况下,当他(她)行事面临障碍的时候,他(她)会怎么做?

3、他(她)行事的内在推动力是什么?

4、他(她)的目标是什么?底线是什么?有什么极端畏惧的事物?

5、他(她)内心有无创伤?有无极端珍贵的回忆?

6、他(她)有什么可以作为标志的癖好或特长?

至于“优秀”,嗯,那是天赋(严肃)。

此外,关于人物的另一个注意点是,正如第一节所说,冲突和发展是小说的核心。对于人物而言,人物的所有性格也必须在冲突中才能体现。也即是说,对于重要的人物来说,每一个性格特质,都需要设计一个冲突去表现。

4、怎样展现人物关系?

嗯,这个问题……没看懂。容我跳过……

5、其他

我一直在说,小说的科班,有五成是编剧系、两成是导演系、两成是中文系、一成是心理系。这其中……编剧系就不说了,这一专业包含的是全部的剧情体系和大半的人物体系;心理系也不说了,帮助主要是体现在人物和剧情逻辑方面,代替的是被认为不可或缺的“阅历”的功能。导演系呢……则主要是镜头、视角、聚焦、画面,综合起来,这一专业解决的就是我在第二节里强调的“渲染”问题,这一节里需要具体说明的是中文。

其实,与其说写小说需要中文系知识,不如说写小说需要语文知识和公文写作能力……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词能达意、没有语病;句子通顺流畅、句式简明灵活;具备基本的词汇量、具备基本的信息输出结构功底、具备基本的渲染能力——以上是语文课所需要掌握的东西。

措辞严谨、不产生歧义、信息输出节奏合理、按照内容的重要程度合理安排陈述顺序和技巧——以上是公文写作技能基础。

此外,还有一项在语文和公文中都被强调的内容,也同样是必修课——它叫中心思想。

嗯,这真的不是我被应试教育荼毒过久。

小说确实需要中心思想。哪怕是起点小白文也需要中心思想,不仅仅是整篇小说,小说中的每一卷、每一段情节都需要中心思想,需要一个“你想表达的东西”。一篇起点小白文,它的中心思想可以是“天下无敌”,他的所有情节中心思想都是“你看主角多牛叉”……但这也是中心思想。

“你想表达什么”,这才是一篇小说的核心和根本吸引力所在,它使得整篇小说变得凝聚而不散乱、使所有情节被指向一个统一的方向。从这个统一的方向中,引申出来的有很多内容,譬如阅读期待感、譬如情感导向、譬如主角的根本目的……

归根结底,这决定了“你想让读者期待看到些什么”。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活跃的舞台,西域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也拥有各自的独特的特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篇一: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在我国已经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为融入了一个凄美的民间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现在许多青年男女将七夕节作为中国式情人节。 小时候,听老人们是这样讲述牛郎织女故事的: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

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伊索寓言》赏析及其仿写

《伊索寓言》赏析及其仿写 教学目标: 1、在独立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主动交流,联系实际,领悟其中的道理,增长自己的人生智慧; 2、进一步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掌握一定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3、通过对《伊索寓言》的学习,鼓励学生读古今中外更多的寓言故事,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4、通过仿写,了解寓言的特点,通过小故事体现大智慧。 教学的重难点: 1、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会阅读,再读整本书,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仿写。 教学准备:每人一本《伊索寓言》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伊索寓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有的同学也许在一、二年级就已经读过它了。它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诞生于公元3世纪左右,流传了好几千年,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它的迷人魅力,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 二、解读《伊索寓言》。 (一)作者:伊索是个机智幽默的奴隶。 师:大家都知道,《伊索寓言》之所以叫《伊索寓言》,是因为它和一个叫伊索的人有关。那么,这个伊索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何以创造出这么优秀的作品? (生答师述。) 资料: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奴隶”在希腊文里用两个不同的词来表达,一个是doulos,指生而为奴者;另一个是andrapodon,指当了战俘卖身为奴者。伊索属于后一种他身份。这一身份其实对他更为不利,容易被人转卖而应享有的权利也随之丧失干净。伊索机智幽默,聪颖过人,与人商讨事务常常以动物故事作比喻,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惊四座,当时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之倾倒,就如同时人为刘德华所倾倒一样。《伊索寓言》中有一文《伊索在造船厂》:会讲寓言故事的伊索于闲暇时来到造船厂。造船的工匠嘲笑他,激他答话。伊索便对他们说:上古的时候,一片混沌,到处是水。宙斯想叫土元素出现,便吩咐土吸三次

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在饱尝人间疾苦,纵观了社会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现象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创造出的一本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以清醒和同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安徒生童话》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结构形式写作。简洁明快,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我国少年儿童及成人的喜爱。文中以小动物的各种奇特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人生,表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加以创造性的发展,让读者在书中体味其中的人生意蕴。《安徒生童话》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想象丰富、思想深刻、充满诗意和幻想。在他笔下,整个大自然都被赋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善良、勇敢、机智。揭露和鞭挞了统治者、贵族僧侣的贪婪、残暴、虚伪、愚蠢。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个性突出,觉不雷同,色彩斑斓。 关键词:关注社会反映现实人生理想弱者之美虚伪贪婪

摘要 (1) 1 引言 (3) 2 安徒生童话中的弱者之美形象分析 (4) 2.1 拇指姑娘人物形象分析 (4) 2.2 野天鹅人物形象分析 (5) 3 安徒生童话中的贪婪、虚伪之形象分析 (6) 3.1皇帝的新装人物形象分析 (6) 3.2小猪倌人物形象分析 (7) 3.3狠毒的王子人物形象分析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安徒生童话》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虽有少数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大多数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一方面把动植物人格化、社会化,并通过动植物的生活画面深刻的反映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动植物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使善恶终有报。整部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思想深刻、故事变幻莫测。《安徒生童话》160余篇作品,塑造了大量的艺术形象,或人或物,或鬼或神,无不在其简洁的描述中表现出生动而鲜明的个性。在《安徒生童话》中其主要人物共有两类,一类是聪明、善良、勇敢、机智的下层人民;另一类是贪婪、残暴、虚伪、愚蠢的统治者。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或多或少的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理想。

美术教案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第1课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话故事、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 兴趣点: (1)观看神话故事的影视作品; (2)以动作模仿神话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 (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 小锦囊: 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 课题所指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的造型,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一样。神话故事中的日恩、鬼、神、动物等等,这些都属于神话艺术形象。(设计意图:a.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b.准备小锦囊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辅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总结时可打开小锦囊,揭开谜底。)

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著名形象论英雄人物特点

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著名形象论英雄人物特点 古希腊神话故事起源于大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其内容是以民间传说与口头传唱的一切关于古希腊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古希腊神话故事以其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脍炙人口又趣味十足的传说故事而传播至今,闻名世界。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与自然环境的恶劣,人类便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由此,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明显反映出古代人类把大自然形象化的丰富想象力,体现了人类抗争自然的顽强精神。所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可能主要是对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这类神话英雄人物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大多都拥有过人的体力,英勇非凡的豪迈气概,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故而成为古希腊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不朽化身。下文将以五位最出名的古希腊神话英雄故事的简介和评价来透析古希腊英雄的一些共有特点。 一、古希腊神话著名英雄简介与评价 (一)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的博爱与牺牲精神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经典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违抗了宙斯的命令,把火种带到了人间造福了人类,因而遭到了大发雷霆、怒不可遏的宙斯的残酷惩罚。凶残的恶鹰每日都叼食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每天都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普罗米修斯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于宙斯,坚决地拒绝把火种换给他,毅然决然地支持人类,造福人类。 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事迹被千古传颂。因为他的行为体现出了不畏强权的博爱与牺牲的优秀品格与精神。人类社会有了“火”这个重要的资源从而得以舒适的生存,文明得以进步与发展。比起心胸狭隘吝啬的宙斯,普罗米修斯展现了他的博爱。同时,为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在宙斯要求普罗米修斯还回火种时,普罗米修斯却宁可牺牲自己的自

最新伊索寓言中的人物形象--1221

浅析《伊索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伊索寓言》出色的艺术技巧也是历来受人称道的。《伊索寓言》中除了一部分是以现实的人作为故事人物外,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动物寓言的特点是将动物拟人化,让动物像人一样行为和说话。寓言中这种拟人化来自对动物行为和生活习性的精细观察,因而体会非常入微。《伊索寓言》的鲜明的叙事特点是简明、自然、逼真。 【关键词】伊索伊索寓言奴隶象征 一、伊索和《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他死后德尔菲流行瘟疫,德尔菲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西特拉图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西特拉图。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和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

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2篇

篇一: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高义佳今天我读了《神话故事》这本书,认识了许多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如美丽善良、向往人间的织女,尝遍百草、为人们找食物的神农,用身体创造世界的盘古——其中最令我喜欢的一篇是《精卫填海》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天女娃驾着一只小船到海上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暴,女娃被大海淹死了。炎帝知道后伤心极了。女娃不甘心死去,她的灵魂变成一只小鸟,名叫“精卫”。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她就把一粒粒小石子或一段段小树枝扔进大海里,想把大海填平。大海凶恶地嘲笑她,但她任然坚持着。后来精卫和海燕成了夫妻,他们生出了许多小鸟,小鸟和他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大海每天都奔腾着、咆哮着,嘲笑着她,对精卫露出雪亮的牙齿。可精卫从未放弃过,一直坚持着要把大海填平。她那坚持和信念深深打动了我。记得有一次,姐姐教我跳皮筋,开始的时候我兴致勃勃的学,可不一会儿就有点不耐烦了,就马马虎虎地学起来了,到现在我学的也不怎么样。我决定以后要向精卫一样学习。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勇敢、坚持去做,就一定会成功。篇二: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常汇晨在端午节和六一儿童节的假日里,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本书,那就是我们中国人猜想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也写出了人们的想像。我挑了几篇课文给你们讲讲。我先给你们讲讲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吧: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里十分混乱,宇宙像一个大鸡蛋,在这大鸡蛋中有一个巨人。他在混乱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他觉得这一片黑暗十分闷得慌,也看不到一丝光明。于是盘古胳膊一伸开,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打破了。可是,在大鸡蛋外面,也十分黑暗,盘古他一打一踢,一下子把这一万八千年的黑暗打散了,清的一部分变成了天,重的一部分变成了地。盘古怕他们再合起来,他就脚蹬这地,手举着天。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天地已经相离一万丈了。盘古也长成了一万丈高。天地相距十分远的时候,盘古渐渐的倒下了。这时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头变成了东山;脚变成了西山;左臂变成了南山;右臂变成了北山;头发变成了星星;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他的灵魂变成了鸟兽鱼虫。还有一篇课文叫作《女娲补天>》。有一天,天塌了,世界上一片混乱。女娲不怕危险,去找五彩石,找到五彩石以后,女娲在地下冶炼了五天五夜。她飞向天空把天补好了,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俄罗斯民间故事人物形象 (1)

罗斯民间故事的主要形象 时间:2011-05-29 20:50 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212次 摘要 在俄罗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及民俗宝库中,有许多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形象。这些民俗形象主要来自俄罗斯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寓言等,程式化和模式化程度很高,集中体现了俄罗斯民间的传统智慧、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 关键词 民间故事;笑话;俄罗斯语言;艺术特色 在俄罗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及民俗宝库中,有许多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形象。这些民俗形象主要来自俄罗斯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寓言等,程式化和模式化程度很高,集中体现了俄罗斯民间的传统智慧、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这些民俗形象对俄罗斯人来说是家喻户晓,但对外国人来说可能就无法完全理解。 这里以俄罗斯文化中常见的几个民俗形象为例,说明俄罗斯传统文化在现今日常生活中的传承与表现。这里所涉及的几个民俗形象均源自俄罗斯的神话或者童话,现在都已成为俄罗斯文化中的定型形象,在现代俄语中影射各种各样的人。(娅迎)是森林中的老妖婆,林中各种野兽的主人,亦即林中最高神灵。在俄罗斯人的想象中,娅伽

是个询楼、消瘦的老太婆,她生着大大的、弯曲的鹰钩鼻和瘦骨嶙峋的腿。她衣衫槛褛,住在鸡腿支撑的木屋里擅施魔法,制作各种药剂,坐在石臼里,骑着长扫帚飞来飞去。 娅迎兼具正面和反面的双重形象。一方面,她好战斗狠,嗜血成性,在童话故事中常常掠夺孩子,并把人扔进她特制的炉子里烧熟了吃;另一方面,她又是童话中主要英雄人物的帮手,给他们指引通往科谢伊王国的道路,送给他们路上用得着的各种法宝,如有魔力的线团、梳子、石头等。 在现代俄语中,常用娅迎形容外表丑陋,性情凶悍的女性。 一女性一旦步人政治,立刻就会从美丽善良的公主变成老妖婆。 一你自己去跟这个老妖婆谈吧,她不仅长得丑,而且从来不说好话。 娅迎还可用来形容长相丑陋的老年妇女,其外貌让人联想起童话故事 中娅迎的形象;还可以指懂得某些法术或者从事巫术的老年女性。 一“我很失望”,阿纳斯塔西娅·伊万诺夫娜说道:“我一开始并不喜欢她:高个、驼背、干瘦、满头白发,活脱一个巫婆。娅迎。太让人讨厌了。” 睿智的瓦西里萨或称美丽善良的瓦西里萨。她是俄罗斯童话的主要正面女性形象。在童话中,她或是男主人公的好帮手,或是科谢依的女俘,在故事结尾总是得到男主人公(如:伊万王子)的救助。

寓言伊索寓言及其选篇赏析

寓言、《伊索寓言》及其选篇赏析 时间冲淡了记忆,人走楼空之后,留下的只有历史的文字。寓言故事是美丽的,没有雍容华贵的辞藻与写作手法的刻意雕琢,有的只是淳朴的语言与动人的故事,仅凭只言片语就能揭示人世间的善恶美丑。 一、关于寓言 一)什么是寓言?《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二)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三)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四)寓言和其它体裁的比较 1、童话与寓言 1)相同点: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2)不同点:从篇幅大小讲,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所以它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字;而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 从写作对象讲,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 从表现重点讲,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从情节结构讲,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从幻想法则讲,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

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教案

《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古代传说、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古代传说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着名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兴趣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 (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 (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小锦囊: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 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

各神话人物群文阅读(共5项2)

群文阅读——走近神话人物 教学目标: 1、学习《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三篇文章,总结出中国神话人物的主要特点。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标注、归纳、概括的阅读策略。 3、运用说、写练习,让学生学会积累、应用语言。 4、感受中国神话的神奇,体会中国神话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要求做标注、精简提炼语言。讨论、归纳,总结出中国神话人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认识了一些神话中的人物,他们是……也了解了神话在叙述故事方面的特点,请几位同学分别用几句简单的话说说这几个故事的内容,先说《女娲补天》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三篇神话故事,重点了解神话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一、学习《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三篇神话故事,按要求做标注,并提炼语言、概括人物特点,完成表格。(20分钟) 1、师带学《女娲补天》。(10分钟) (1)、生自读课文《女娲补天》,在文中用“”划出能体现女娲人物特点的相关句子。(2)、生汇报,并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特点。 用以下句式说话: 我心中的女娲是的,我是从体会到的。 (3)、生感情朗读人物特点相关句子,体会人物精神。 (4)、用提炼出的语言,完成人物特点相关表格。师生合作读表格内容。 回顾女娲特点提炼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夸父追日》、《后羿射日》。(文人手一份、表格每小组一份)(10分钟) A、小组商议,选定文章。默读《夸父追日》或《后羿射日》,在文中用“”划出能表现夸父或后羿特点的相关句子;将概括出的人物特点,标注在划线的句子旁边。

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学生卢阳 指导教师周丽明 年级2007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学院人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年 6 月

论文题要 寓言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东西方共有的文学样式,借寓言反映社会也是一种共同的文化选择。《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单线的故事结构,故事的主角按照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到达寄予着某种意义的结局,这个过程是单独的一条直线,直接指向故事的结尾。 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伊索寓言》用动物的行为象征人的特点,如狐狸象征着人的狡猾、羊象征着人的弱小等等。 三是《伊索寓言》体现了东西方共有的文化,也是一个传授知识经验的形象化工具,并带有明显的“教训”意味。

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卢阳 摘要:寓言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单线的故事结构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同时也体现出东西方共有的文化。 关键词:《伊索寓言》的结构象征意义东西方文化 寓言,是借某种自然物(动物、植物、无生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作者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1]它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单线的故事结构、拟人化的动物和东西方共有的文化。 一、单线的故事结构 首先,《伊索寓言》的故事结构是单线的,故事的发展过程是单独的一条直线,故事的主角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到达寄予着某种意义的结局,而有些寓言只是把故事讲出来。如《狗的房子》中提到:“冬狗冻得使劲把身子缩成一团,这是它决定要给自己盖一所房子。夏天来到了,它全身舒展开了,舒舒服服地睡大觉,觉得给自己建造一所房子栖身,实在是既浪费时间,又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故事是说,人在危难的时候会痛定思痛,但危机一过就忘了”,这样叙述的故事更是事件和道理的直接相加,去除了华丽的修饰和优美的辞藻,露出了质朴的文字,使故事结构单纯明了。 其次,《伊索寓言》的情节是按照结构的需要设置的,即一条直线和既定方向,没有戏曲的表演和小说的悬念及多条线索的共同推进。因此,大部分情节是合理的,如《老鼠开会》中提到:老鼠想在猫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铃铛,以此预示猫的到来,但是当老鼠讨论派谁去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一只老鼠肯去,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因为猫和老鼠原本就是天敌;而有些情节则显得牵强,如《农夫和蛇》讲的是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反而被蛇咬伤的事情。就现在来看,这则寓言只是为了说明即使对坏人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不会改变,并没有考虑蛇的危险是可预知的。虽然单线的故事结构设置的情节看上去过于简单,并且情节只能向既定方向发展,但是却直观地将道理呈现出来,没有隐含和暗示,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 (一)“狡猾”的狐狸 狐狸象征虚伪、奸诈和狡猾,而“狡猾”更是成为了狐狸的标志性词语,狐狸也在寓言

作文范文之我喜欢的神话人物作文

我喜欢的神话人物作文 【篇一: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八年级一班 王迪平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 故事和他一起再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征,“功 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他原来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但泊无从明志,非宁静无从志远”, 躬耕于南阳,一心只想过着“检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可是, 他这样的智者,历史是不会让他如蜉蝣一般消失,于是演绎了“三顾 茅庐”的佳话。 他足智多谋,初出茅庐就火烧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虎骑”之首 的夏侯淳也落得狼狈而逃。他巧借大雾,草船借箭,略施小计,就 让周瑜陷害他的奸计破灭,同时还大大挫伤了曹军的锐气。他六出 歧山,屡战屡胜,是魏军中首屈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丧胆。 他大智大勇。面对兵临城下的15万大军,依然笑容满面地在一座空城上弹琴。他为了孙刘联盟,泰然入吴,虽然他知道那里有周瑜的 百般刁难,甚至是生命危险。萌霞关下,他为了刘备的事业,毅然 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前去说服马超归降。虽然最后去的不是他,但 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勇气可嘉。 他是一个忠心的大臣,真的是鞠躬尽瘁,他呕心沥血的为了蜀国, 帮助刘备打下了半壁江山,最后却因为刘备不听劝,只顾为关张报仇,却大败夷陵。后来刘备去世,阿斗即位,阿斗才识浅薄,整天 无所事事,昏庸无道。而他在朝中掌握大权,他其实可以谋权篡位,自立为 王,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臣相从事,事 之如父。”他没有辜负刘备,把刘禅当亲儿子对待,尽心尽力的辅佐他。刘禅当政时,他处处出面,处处帮刘禅处理国家大事。有一次,他和刘禅一起到野外骑马,刘禅不幸跌下马,手臂轻微骨折,他就 无微不至的照顾刘禅,直到刘禅的伤好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的英雄,一个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良臣。他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照耀 千秋。 【篇二:喜欢的神话故事 (2000字)】

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象---杨芳

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象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茅台一小杨芳 [群文篇目]:《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 [设计思路]: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分析文本,找到文本内在规律,是促进师生思维发展,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像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设计之初我将本单元议题确定为:神话故事中的神话人物。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引导学生读懂神话故事,但是总觉得内容与思维都较浅,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缺乏深入探究,很难在一节课中落实教学目标。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在诸多的要点中,抓关键语句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像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作为重点和难点特别提出,了解清楚语言特点和神奇想像,也为后面写作任务奠定了基础,所以最终将议题确定为: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像。 [教学目标]: 1.学习三个故事,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像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对比三篇故事的异同之处,体会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像和故事中人物的伟大形象,激发阅读中国神话故事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和故事中人物的伟大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引出神奇。(2分钟) 1.依次出示4张图片,学生猜故事。(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2.导语: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着古代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出示:三篇神话故事题目)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和神话人物的伟大形象。揭示题目: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像 (设计意图:引入图片猜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引出议题做铺垫。) 二、默读神话,感受神奇。(6分钟)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2.学生默读故事后汇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设:课文讲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并创造万物的故事。) 3.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神奇?(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熟悉故事,感知内容,便于抓住关键语句感受神奇。) 三、品读情节,感悟神奇。(13分钟) 1.导语:根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用边读边想象、品读的方法再读故事《盘古开天地》,并结合问题,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完成下列表格。 ①盘古创造宇宙前,宇宙是怎样的?(预设:宇宙混沌) ②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预设:开劈天地,顶天立地) ③盘古倒下后,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生将课文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回答) ④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他是人吗?(预设:无私奉献,坚持不懈,造福人类,伟大的英雄……他不是人,而是神。) 2.结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完成表格一。

哪些是中国神话经典人物

伏羲 伏羲是雷神和人间极乐国土华胥国的女儿所生的儿子。传说中的伏羲为蛇身人首,能沿着一棵叫做“建木”的高耸入云的大树,攀登到天庭上去。伏羲是东方天帝,辅助他的是木神句芒。句芒手里拿一个圆规,和伏羲一道代中央天帝管理着春天。伏羲对人民的贡献很大,他曾经画过八卦,教人民用符号记载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他以蜘蛛为师,编织了渔网,教人民捕鱼;他发明了叫“瑟”的乐器,谱写了美妙音乐;他制定了嫁娶的礼仪,又教人们烹调,用动物的肉烤出美味佳肴。 烛龙 烛龙是人脸蛇身的怪物,红色的皮肤,住在北方极寒之地。它的本领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张开,黑暗的长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变回黑夜。它吹口气就乌云密布,大雪纷飞,成为冬天;呼口气又马上赤日炎炎,流金铄石,成为夏天。它老是蜷伏,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不呼吸——因为它一呼吸,就成为长风万里。它的神力又能烛照九泉之下,传说它常含一支蜡烛,照在北方幽黯的天门之中,所以人们又叫它“烛阴”。 羲和 羲和是帝俊的妻子,也是个太阳女神。她生了十个太阳儿子,常在东南海外的甘渊用清凉甘美的泉水替他们洗澡,然后让他们一个一个轮班出去值勤,把光和热带到人间。每天,她都驾驭着一辆由六条蛟龙拉着的车子,载着一个儿子由东向西运行。当太阳儿子洗完澡升上扶桑树时,叫做“晨明”;升至扶桑树顶,登上妈妈预备好的车,将要出发时,叫做“胐明”;行至曲阿,叫做“旦明”;行止曾泉,叫做“早食”;以后每经过一个重要地方,都有一个代表时间的名目。羲和是一个慈爱而负责的母亲。 燧人氏 上古时候,在西方荒远之地,有一个国家叫“遂明国”。这个国家是太阳和月亮的光辉都照射不到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不识四时和昼夜。这个国家有一种火树叫“遂木”,它长得非常巨大,树根和树枝屈盘起来生长,足足占了一万顷的土地。云和雾在它的树干上飘荡。用它的枝条互相磨擦,就会生出火花。后世有一个圣人周游四方,来到此树下,见有一些形状像鸮的鸟,用嘴去啄树干,树干就发出灿烂的火光。这个人从中领悟到取火的方法,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叫他“燧人氏”。 神农 神农即炎帝,是个极慈爱的大神。传说他是牛头人身,在他诞生的时候,他的出生地便自然地涌现了九眼井。这九个井的水是相连的,若汲取其中一井之水,其他八个井都会波动起来。当他要教人民耕种的时候,天空中便纷纷降落了许多谷种,他把谷种收集起来,又制作了农具,教给人民种植的方法,从此五谷丰登,不愁衣食。神农为了给人民治病,还亲自去尝各种各样的药草,曾在一天之中中过70次毒。所以他不但是农业之祖,也是医药之祖。

2019-2020年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教案

2019-2020年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神 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话故事、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 兴趣点: (1)观看神话故事的影视作品; (2)以动作模仿神话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 (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 小锦囊: 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 课题所指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的造型,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一样。神话故事中的日恩、鬼、神、动物等等,这些都属于神话艺术形象。

神话传说人物的故事

神话传说人物的故事 城市的天空又升起了乌云,大暴雨骤然间降临了,市民们都被浇成了落汤鸡。于是,市民中就有人埋怨龙王:“龙王啊,我们城里本来不需要这么多的雨,可你却偏偏把暴雨一股脑地泼在了城里。” 只得到了一点毛毛雨的郊区农民也埋怨龙王:“为什么不把雨多下一点给我们呢?要知道,三伏天里最缺雨的是我们的庄稼啊!” 面对城市和郊区两方面人士的埋怨,龙王却感到十分委屈:“其实,决定哪个地方下雨多少的并不是我。” “笑话,哪个地方下雨多少,你说得不算,谁说得算呢?”人们以为龙王是在推脱责任,更加不满。 龙王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说:“城市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从郊区吹进城市的潮湿空气受到阻碍,产生上升运动,在高空变成雨降到城市里,结果城市大雨滂沱,郊区却细雨绵绵。另外,由于潮湿的空气必须在空气的尘埃上凝结成小水滴才能变成雨,而城市街道车水马龙,烟尘远比郊区多得多,所以就增加了城市的降水量。” “照你这样说,城市比郊区降雨多,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啦?” “是的,”龙王十分肯定地说:“有些灾害,看似天灾,其实往往都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雍正十三年1735年早春二月的一天,郑板桥到郊外踏青赏花,信步走进一个花树掩映的小院。抬头一看,只见亭壁上贴着自己写的词。小院的主人是一位老妇人,当她听说眼前这人正是郑板桥时,万分高兴,忙给他准备午饭,又将自己17岁的女儿饶五姑娘喊出来,拜见这位她仰慕已久的大艺术家。饶五姑娘果然是郑板桥的铁杆粉丝,一见面就高兴地说:“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时年43岁的郑板桥对这位美丽的姑娘也一见钟情,不但为她书写了《道情十首》,还题了一阕《西江月》赠给她: 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蒙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母女俩将题词收下。老妇人听说郑板桥丧偶,又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郑板桥见这姑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心里自然高兴,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并相约两年后他中了进士,再来迎娶。

伊索寓言阅读备课

《伊索寓言》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寓言课外书; 2、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二、复习《寓言两则》寓意,介绍出处 1、提问:什么是寓言呢? 2、介绍出处: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拥有很多的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 三、班内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交流活动 1、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2、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4、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5、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 6、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7、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8、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阅读了,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如果你还能与别人分享你的故事你的书更好。但也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 四、推介《伊索寓言》,延展课外知识 五、总结 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不但听到那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还了解了不少寓言故事书,更学到了寓言故事阅读的好方法。其实,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故事,一本好的课外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说──阅读,爱读,多读,反复读。

第八单元 神话故事 7份

第八单元神话故事、传说和寓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都是讲的故事。《女娲补天》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普罗米修斯》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赞扬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夸父追日》也是我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他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以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积累生动的语言。 4、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化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讨论、复述和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引导学生阅读其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单元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 学生分析 故事的形式丰富,古希腊神话、阿拉伯民间故事深受学生的欢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学生从小在听故事、看故事、讲故事中长大,对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都有接触,他们能在课外自主地阅读不同种类和形式的故事。由于故事的语言较通俗易懂,因此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但对于独立品味故事中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此确定为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课外积累和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间 《女娲补天》 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