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

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
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

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世界人口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管理、交通拥堵、环境保护、安全等诸多问题,是每个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并需要统筹规划的问题。城市发展中的困境需要“智慧城市”等新的手段来解决。智慧城市是在现有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更安全、更高效、随时响应和智能化。

智慧城市不是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的简单升级,而是通过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为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信息平台,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达到可感可视的安全、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同的高效、和谐健康绿色的目标。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度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从发展过程上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并逐步实现产业、生活和公共服务三大核心领域的信息数字平台建设。在搭建好软、硬件平台后,政府投资拉动,进行示范和深化应用,以点带面,并与居民需求相结合,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秉承构建精细智能的城市运行管理理念,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包含以下内容:加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网上办公,逐步实现零距离办事和零跑路服务;建设和完善新一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加快无线物联网专网和无线宽带专网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

电信企业的机遇

市场发展潜力大

物联网对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把物联网作为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物联网正在逐步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应用的综合载体,最能体现技术与应用的融合,也容易集中展现应用后的效果,示范带动作用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成为许多省市政府关注的重点和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

通信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的发展必然为电信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电信企业要抓住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为物联网的全面发展做出特殊贡献。

智慧城市应用需求紧迫

中国城市化进程相当迅速,到2011年末城市人口占比已超过5 0%,每个城市管理者都将面临人口膨胀过快、可配置的资源有限、城

市运转的规模越来越大等问题。为了维系城市高效、节能、可持续的发展,在城市管理之中引入信息技术已成为共识。

物联网技术把市政传统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增加感知、交互、智能判断、协同运作等能力,使得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具备信息化能力,实现对城市的智能控制和智慧管理。另一方面,城市管理的刚性需求为物联网提供了示范应用的最佳实践场地,也提供了最初的市场环境。

电信企业必须从智慧城市的视角,去审视原有通信设施是否能够适应新的需求,积极探索与网络相关的各种应用,从而开拓出新的业务和产品。

信息新技术提供技术保障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IPv6等一大批信息新技术走向实用阶段,业内有专家认为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已经到来。智慧城市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智能识别技术等也有了阶段性的进展,可以说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多数可通过上述技术得到保证。

电信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技术特征和发展战略,汲取新技术,创造新产品,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电信企业找到转型突破点

通信行业经过2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新的转型期。随着技术进步、业务融合、产品形态的变化,通信产业链中的各类企业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集成商的业务界限逐渐模

糊,相互渗透。产业链的重新组合迫使众多企业面临新的选择,需要寻找新的技术与业务的突破点。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景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使很多企业看到了机遇,并投入资源,参于其中的研发、建设、运营。

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关键技术与高端产品相对落后

物联网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仍然受制于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智能传感器、RFID、智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嵌入式软件等方面,研发水平相对落后,集成电路芯片有80%以上依靠进口,在海量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核心芯片、中间件等方面缺乏核心技术。然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一点也不低于国外的要求,现有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差异,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难度和成本。

尚无规范的顶层设计标准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初期,一个城市一个想法,一个承包商一套解决方案,目前尚无统一的顶层架构设计,出现了同类项目重复开发、新建项目形成新的信息孤岛的情况。城市的基础数据不能统一管理、共享使用,就无法发挥信息融合的综合效应。

没有标准还造成产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链不完整,缺乏拥有系统集成能力和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及大型

服务商。这种标准制订相对滞后的情况,制约了我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

国家级示范项目尚未形成

智慧城市建设是从基层开始做起,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内容和需求,其解决方案个性化内容多,可复制性差。可是,从全国城市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来看,信息的使用一定要有共性的需要、行业的纵向管理要求、区域的横向沟通要求,这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条、块结合的关键点,需要国家层面通过国字号的示范项目去解决。否则,单一城市、局部区域方案不仅带有局限性,甚至会产生推倒重干的可能。

如信息安全就有这样的问题,在安全问题尚未较好解决的情况下,大规模推广应用物联网,必将面临潜在的信息和经济安全威胁。

电信企业的对策

有针对性地拓展原有业务领域

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使我们看到电信企业可做的事情很多,要抓住机遇在原有领域内有针对性地向外拓展。如中国电信提出的企业“新三者”论,即“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服务平台的提供者、内容与应用开发的参与者”,就是角色变化的最好例证。

用“新三者”衡量中国电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就是:(1)提供传感器或RFID终端与系统连接的通道,通道可管理,质量有保障;(2)提供基于M2M技术的物联网综合能力服务平台,平台面向广大开发者和应用者;(3)参与重点行业的应用项目开发,经过前一段时间的锻炼,中国电信已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

电信企业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机会,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完善物联网技术体系发挥作用,也使企业由此迈入技术领先者行列。“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与通信网有关的关键技术是:“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节点的研发,支持自感知、自配置、自修复、自管理的传感网组网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动适用于固定、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物联网组网技术。”

还有与服务平台有关的处理技术,包括“适用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研究,数据库、系统软件、中间件等技术,软硬件操作界面等基础软件”,这些技术是电信企业进入物联网领域后必须关注和掌握的技术。

打造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民能否感受到物联网带来的好处,关键在于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而服务的能力就体现在平台的设计、建设以及运营管理水平。电信企业有平台运营经验,应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抢占物联网服务领域的先机。参考国外物联网运营公司的经验,电信企业在建设平台时,无论专业或公共服务平台都要明确需求,细化功能,在平台设计之初就应该把服务手段和用户体验作为重要指标考虑进去。

信息安全保障也应看成平台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体系,让用户用得放心。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方法和手段应深化为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标准。

关注和参与标准体系的制订

物联网由于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而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我国非常重视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2012年会公布总体框架和部分领域的标准。在标准体系框架中,我国“全面梳理感知技术、网络通信、应用服务及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做好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层次分明的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

物联网标识和解析、应用接口、数据格式、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基础共性标准的发布,将推进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国家开展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具体可面向重点行业需求,依托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应用示范带动标准研制和推广的机制。

通信企业都十分重视标准,有了标准才能互联互通,有了标准才能规模化生产。有能力的企业参加标准制定工作,无能力的企业也要跟踪进展,避免走弯路。

主动参加应用示范工程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加快推进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示范工程对标准的形成、关键技术的研发、系统的验证、运营模式的检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大面积推广物联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电信企业应把示范工程看成自己进入智慧城市的一把钥匙,积极参与建设。项目成功了,城门也就打开了,拓展新领域的战略也就成

功了。电信企业参与示范工程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不能把战线拉得太长,应选择国家重点推行的行业或领域,以获取资源和支持。如经济运行中的重点行业、工业、农业、流通业等,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交通、电力、环保等,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

中国电信的典型应用

智能农业——支持现代农业从机械化向精准化、智能化发展中国电信智能农业应用以农业设施的智能平台监管为核心,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数据采集、视频监测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大棚的光照、温度、水分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互联网电脑或者手机上。农技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够对大棚喷灌、卷帘通风等实行远程自动化操控。该系统还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海量的存储和数据挖掘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中国电信的智能农业可以实现一部手机搞定大棚蔬菜种植;一点鼠标,农技知识随时浏览;一通电话,农产品交易轻松实现……

目前,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温室大棚管理、农机具管理、粮食仓储、水利灌溉和农产品溯源等方面。此外,在牛奶采集方面,物联网可为奶农提供准确及时的资讯服务,实现奶制品流通领域的有效监管,切实保持食品安全趋势的总体稳定,深受奶农的欢迎。中国电信已在江苏、湖南、黑龙江、甘肃等省实现智能农业的规模运营。

智能交通——支持路与车、人与车、人与路的信息化

中国电信智能交通应用是整合GPS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服务技术、3G通信技术、车载技术等多种物联网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系统平台,可提供手机支付、综合智能调度、无线车载视频监控、车辆定位管理、运营分析、公众交通信息发布等应用服务。目前,智能交通已率先在江苏、山西、山东、云南等地成功应用,包括在“二客一危”车辆、公交车辆、特种车辆、校车等都已应用,通过智能车载终端、全球眼视频监控,结合3G、GPS、GIS技术,对车辆运行状态、车内环境、运行轨迹等内容,进行远程监控、调度和管理。

还有智能停车位管理应用,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了解目的地车位情况,选择出行方式和道路,从而减少能耗和碳排放,中国电信已在东莞市有了相应的应用。另外,车联网以导航、车辆安全为核心,用人工服务结合车载终端和手机客户端等多种界面,提供针对汽车驾乘人员的导航、安全、资讯、通信、娱乐等一体化的综合信息服务。车联网已进行规模推广,如上海电信的On-star业务的用户已达到了42万。

智能安防——支持环境安全从看得见向智能识别分析发展中国电信“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是基于宽带网的图像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新型业务。“全球眼”摄像头作为传感器视频采集终端,将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跨区域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为各行业的管理决策者提供了全新的、直观的、扩大视觉和听觉范围的

管理工具,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绩效,比其它传感器具有更直观、更真实、更实时的特性。

截至2011年底,中国电信在全国31个省市已有近70万个监控点,除了作为视频采集、传输与决策的依据外,智能型的“全球眼”更是在安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视频的智能人脸识别、移动物体检测、远程测距等智能化应用,还将进一步扩大研究与应用的范围。

面向未来,中国电信将借助各地建设智慧城市、推进经济转型的契机,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引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确保中国电信在电信行业的领先地位,抢占智慧城市的战略制高点,为“十二?五”全业务规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目录 1前言 (4) 2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5)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 2.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5) 2.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2.2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1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2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点 (9) 2.2.3我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0) 2.2.4我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1) 2.3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 (12) 2.3.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12) 2.3.2“数字城市”基础 (13) 2.3.3“平安城市”基础 (14) 2.4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 (14) 2.5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基础 (15) 2.5.1产业特点及基础 (15) 2.5.2物联网技术成果基础 (16) 3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8) 3.1指导思想 (18) 3.2建设原则 (18)

3.3发展远景 (19) 3.4建设目标 (20) 3.5建设任务 (21) 3.6智慧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 (22)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我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我市“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我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通过深入推进基础性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及其应用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全面灵活地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髙,产业升级不断深化,既面临着临桂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环境资源、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居民就业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应对这些挑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打造髙品质生活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智藏城市现代网络基础建设 1.加快推进网络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积极开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提高网络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积极探索“三网”与物联网、无线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多网融合”。 2.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数据中心,加快本地灾备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加快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市民健康数据中心、空间资源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

中心项目;引导运营商和广电集团、著名信息技术(IT)企业投资建设公共 服务型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 3.加快推进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加快完善网络应用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制度,规范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完善企业身份认证中心,着力建设个人身份认证中心。 二、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加快数据库建设。大力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资源及三维地理空间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信用、城市管理等综合数据库建设;通过集中存储和管理,积极建立财税、卫生、房产、交通、教育、水利、档案等几大行业数据库。加强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各类决策分析数据。 2.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和共享体系建设。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建设贯穿市镇村三级、连接各委办局和公共服务企业的市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通过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服务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与交互,并加强与省、市的资源交换和共享。整合现有信息化机构和人员,组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相关协调工作。 3.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积极探讨和引入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的 开发与供给,运用市场手段来管理和配置公共信息资源。 三、智蕙城市建设部分项目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

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方案 加快智慧城市重点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政务云中心、“云海”、“食海”、“福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智慧畅通、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管综合平台、智慧小区、天网、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程等十一个重点工程,到2015年形成一批重点先行的智慧城市应用示范项目。 (一)政务云中心工程。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云服务中心,统筹考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和信息安全等要素,建成公共、安全、灵活的供政府及部门广泛接入和使用的平台系统架构;优化云服务中心数据仓库配置,统一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工具等应用支撑软件,构建应用支撑软件服务;统一开发通用型应用程序、应用功能组件,构建应用功能服务;构建逻辑集中、实时高效、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共享体系;完善政务云服务中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可靠性、通用性和高扩展性等优势,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资源集约应用率,最大限度减少信息孤岛;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

技术服务能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实现电子政务运行资源集约化、管理服务化、数据一体化。 (二)福海工程。福海工程是通过整合关乎民生的各种资源,打造一个为市民和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性、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平台。福海工程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围绕市民的衣、食、住、行、学、医、业等,为每个市民提供定制化的“幸福人生”个人网页,记录个人从生到老整个人生历程中的健康信息、教育信息、工作信息、生活消费信息,以及摄影、写作、兴趣爱好等各种个性化创作信息等,最大限度让市民享受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 ——出生:提供生育证办理、孕妇产前检查、孕妇围产保健、孕产院预约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疫苗免疫接种、出生申报入户等的办事服务流程和信息查询;同时,推送早期健康教育、孕妇及新生儿用品等社会化服务信息。 ——教育:提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对外交流与留学服务、教育救助等全过程教育信息服务,包括学区划分、入学转学、休学办理、学历认证、专业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收费、教育救助金申领、成绩分析报告等基本信息服务;同时,推送高校创业、留学中介、学校信息查询、教育政策咨询等个性化服务。 ——工作:提供招聘信息、劳动就业、人事招考等信息。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 XX年是智慧XX建设全面启动之年,也是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为加快推进智慧XX建设,根据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围绕“惠民、善政、兴业”三大目标,按照“急用先行、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建设,集约发展、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为目标,以政务数据共享利用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等智慧城市重点内容建设,初步形成智慧XX整体框架。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1.顶层设计和专项规划。修订完善《XX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编制《智慧XX建设XX-XX年行动计划》,5月启动,7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在智慧XX顶层设计框架下,启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农业等专项规划编制,10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政务数据中心建设。 2.基础数据库建设。建成满足市、县区数据资源共享管理需要的大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快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电子证照、视频图像等基础数据库建设,由市政府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 (1)人口数据库。以人口户籍信息为基础,建成以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的全生命周期人口基础数据库,6月底前完成公安、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有关人口数据的整合汇集;8月底前完成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住房公积金、税务等部门有关人口数据的整合汇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地税局等部门、单位)(2)法人数据库。以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信息为基础,建成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生命周期法人基础数据库,6月底前完成编办、民政、工商等部门有关法人数据的整合汇集;8月底前完成财政、统计、质监、税务等部门有关法人数据的整合汇集。(责任单位:市编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单位) (3)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天地图·XX”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6月底前完成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有关地理信息整合汇集;8月底前完成综治、民政、水利、农业、林业、旅游发展等部门有关地理信息整合汇集。推进智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外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21世纪初期,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实践,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2.99%上升至2015年的56.1%。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不断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断深化城市功能以提高利用效率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将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继2010年宁波市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建设风生水起,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截止2016年初,全国已经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2016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26部委将共推100各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根据《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珠海、佛山、厦门、广州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建设能力及落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良好,而东北、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区域,发展较为落后。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研究表明,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我国正在通过“两

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认知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在全面调查和摸清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 金鹏信息电子政务研究院对相关政策进行如下解读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是以信息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为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出台多项举措。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规 据悉,自2012年住建部开展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截止到2016年初,全国已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智慧城市相关试点个数 2016年,在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与中央网信办、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共同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核心要素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把握六个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 重要意义 网络和计算的泛在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类已迈入信息时代,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融合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效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民生服务更到位、城市环境更友好、经济运行更合理、行政管理更高效、万众创新更活跃、社会生活更和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分析曹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分析曹兵 发表时间:2016-07-11T11:20:13.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8期作者:曹兵[导读] 本文对于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探讨,提出了一些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看法。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 301800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不断汲取经验,改革创新,以促进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城镇化的转型刻不容缓,“智慧城市”建设便成为了推动中国城市化建设改革的重要手段的途径,发展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于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探讨,提出了一些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看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转型发展 信息技术自二战以来迅速发展着,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实行“智慧式”的管理和控制指日可待,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中央领导人和政府近年来都在不断强调城镇化建设的转型,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智慧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新型城镇化。以下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 1.1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而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城市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是继数字化城市发展后信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的建设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但并非单纯的智能城市,而是包含了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2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联系 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对城市发展的规划,两者都致力于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关注民众生活,在建设方式和建设目标上两者大相径庭。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型信息化,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便是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充分地利用于城市建设,在城市集约、低碳、绿色、智能发展的控制上有着重要作用,是建设人类宜居城市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条件。同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能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对高兴技术产业投资加大,引领智慧城市的建设。 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协同推进 2.1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化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分析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居住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递,通过移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能够及时地向城市居民传递信息,方便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居民的想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借助智慧技术及时地采集民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响应民众和企业的需求,为民众和企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着力打造人本、智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2.2依靠信息技术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城市、宜居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利用GPS、RS、GIS、数字地球等电子信息技术合理分析城市空间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居民区、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和绿化带,将智能、人文因素渗透到城市空间规划上。有效的隔离工业区污染,更好地打造人类宜居城市。通过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公共交通,建设低碳环保、高效便捷的智慧公共交通体系,不仅便于居民出行,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并且,通过智慧技术,规划部门可以更改地监督城市建设,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有机调控,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有序发展。 2.3数字化分析,构建绿色高效产业体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兴技术产业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恰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力。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下,传统产业不断改革创新,在产业链条中融入智慧技术,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智慧分析,减少传统产业能源的使用和原材料的浪费,降低污染,实现低碳节约,改善城市经济环境。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智慧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智慧产业”应运而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为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新方向,也是实现城市低碳、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结束语 智慧地推动城镇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利用智慧技术推动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更多地关注居民生活,关注居民意见,而不是简单强调城市智能化,利用技术操控城市管理。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发展高兴技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生活中的运用,引导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研究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从基础设施整合、产业发展转型、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框架,并对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的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强化"智慧"与"人文"要素的融合,来培育不同城市的特色。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而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更好地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实现智慧、绿色和人文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更多还原在实践中,我们要学会抓住两者之间的共性,发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推动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共同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庆辉,包红霏.我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 2015(12). [2]马华敏.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规划和重点项目投融资方案编制大纲

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规划和重点项目投融资方案 (提纲)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规划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二、XX市(区)发展现状 三、XX市(区)各类前置规划条件梳理 四、XX市(区)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匡算 (一)未来5—10年的总体投资计划 (二)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三)XX市(区)城市开发建设的可投入财政资金预测及投入结构 (四)各类投资领域或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测算 五、XX市(区)智慧城市融资规划 (一)总体目标 (二)总体思路 1. 指导思想 2. 基本原则 3. 还款的约束条件 (三)民生工程类(社会性、公益性)项目的融资安排

1. 资金需求 2. 投资主体的选择 3. 投资方式的选择 (四)半商业性、半社会性项目的融资安排 1. 资金需求 2. 投资主体的选择 3. 投资方式的选择 (五)商业性项目的融资安排 1. 资金需求 2. 投资主体的选择 3. 投资方式的选择 六、开发时序安排 (一)开发时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二)项目开发计划(建议) 1. 总体开发计划 2. 分年度开发计划 七、实施保障 (一)建立高效的投融资组织保障体系(二)完善协调保障机制 (三)改善投融资环境 (四)做好应急预案 (五)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六)加快投融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部分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投融资方案 一、重点项目1(信息化类项目的投融资方案提纲) 1. 项目基本情况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工程方案 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 项目开发计划 6. 效益分析 二、重点项目2(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的投融资方案提纲) 1. 项目基本情况 2. 市场预测 3. 建设规模 4. 项目选址 5.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6. 项目实施进度 7.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 效益分析 三、重点项目3(产业园类项目的投融资方案提纲) 1. 项目基本情况 2.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智慧城市的概念

文章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d34188810.html,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1/ 22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城市管 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 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 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 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是今后城市综 合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 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 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 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 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 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 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 城市系统。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 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通过创 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 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

智慧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智慧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不断推动时代进步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催生着新的信息科技革命。目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以云计算、云存储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正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大潮;物联网技术在促进各单元互联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加广泛的信息量,知识经济进一步凸显,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深入城市管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正处于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信息基础设施已较完备,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各级政府纷纷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到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人才、资金、行政协调上的支持。由此判断,我国已经具备在以物联网等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争得发展机遇的实力,应科学谋划、抢前布局,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信息化、智慧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在上次互联网热潮中,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具体到区域的信息化建设,即是数字城市。可以认为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用当时可提供的数字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且统一处理城市各方面信息。它为调控、监管、预测城市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描述了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武汉市最早在我国提出建设数字城市,西安、北京等城市进行了这方面的建设。 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物联和有效整合创造了条件,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相继提出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新区”的发展战略。新加坡提出到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深圳要打造“智慧深圳”,浦东新区提出建设“智慧浦东”,滨海新区提出“建设智慧新区”任务,武汉、沈阳、宁波等地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二、智慧城市分析框架 按照智慧城市一般概念,可将其建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与智慧社会。 信息化首先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首先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骨干光纤、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实施三网融合等信息资源整合,以点到面推进传感器布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智慧化的转变。 智慧政府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效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形成统一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订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智慧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体。要跟踪信息化最新技术,掌握物联网、第二代互联网等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先进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得出完整技术图谱,突破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物联网等新技术对新区工业、服务业、农业的渗透与带动升级。 智慧社会建设是智慧城市的落脚点。在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推广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智慧化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向智慧化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所谓的经济智慧化更多涉及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由此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与升级,智慧社会是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而智慧政府建设则对上述三方面都有涉及,并且是政府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建设好智慧政府,可以确定城市未来发展方面,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以政府采购等手段直接促进智慧经济发展,以规划或实施方案等方式引导微观经济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二是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三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四是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通过前端遍布城市的传感器搜集数据,在将这些庞大的数据

汇总形成信息,通过智能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从庞大的数据中寻找出其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知识或有价值信息,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化手段让城市运营更加高效便捷,最终形成智慧城市。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从以上图表中看出,每个地方(国家、城市)的智慧城市都有一个具体目标和重点。针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明确一个目标和重点,来规划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规划的8条原则: ●根据城市宗旨定义城市模型; ●分析城市结构,制定行动计划; ●重新思考城市的各个系统; ●提升城市服务的经济性; ●让城市更具可持续发展空间,吸引长期投资;

●构建宜居城市,为民众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打破组织竖井,重构组织架构; ●与其他城市一起协作。 全国信标委于2012年2月至5月对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城市和企业进行了实地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推动要素、问题和挑战、建设重点、支撑技术、智慧城市中SOA的应用状况及标准化需求等内容。本次调研了28家用户单位以及24家企业。 (1)智慧城市关注领域 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和用户目前最为关注的三个智慧城市应用领域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 (2)智慧城市实施领域 智慧城市项目实施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其中智慧政务应用实施最广泛。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版v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完整版v2) 2019年11月

目录 1前言 (1)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0)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20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