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露天矿山滑坡与透水事故的预防

地震后露天矿山滑坡与透水事故的预防
地震后露天矿山滑坡与透水事故的预防

地震后露天矿山滑坡与透水事故的预防地震后露天矿山滑坡事故的预防

地震一般都会对当地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露天开采矿山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地面塌陷导致矿山采空区异常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因此,及时组织人员加强矿山安全技术管理,防止矿山发生滑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矿山滑坡监测

对岩石的位移进行监测,可以发现滑坡预兆。对于矿山坡体下面的地下水活动要用水压计来观察;用测震仪观测地震震动和爆破震动的影响,以便获得边坡稳定状况动态参数。

二、合理确定工作阶段坡面角

边坡稳定是露天采矿的安全保证。露天开采时,先剥离后开采,严禁掏底部、放上部造成滑坡的野蛮冒险采矿。在工作阶段上,需要进行凿岩、爆破、装运和地质测量等作业,并随着回采的推进而不断移动。阶段上特别是坡面附近的矿岩受爆破震动的影响,常因为阶段坡面角过大造成岩石塌落或使平台宽度变窄而发生事故。为此,在露天矿设计和生产中,必须根据矿山的地质条件、岩石力学性质和采用各种设备的性能、规格尺寸,确定合适的坡面角并规定出最小工作平台宽度,把剥离、采矿和运输设备,供电和通讯线路,设置在工作平台稳定坡面的范畴内。

三、加强边坡维护管理

必须对露天矿边坡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用以保证边坡稳定,防止灾害发生。建立一支边坡维护专业队伍,加强检查维修,必要时进行人工放坡,铺上草皮,植上灌木,砌筑局部挡土墙或者预埋

防滑坡的木桩。要设置排水网络,防止地表雨水流入矿坑冲刷边坡,润滑层理;深凹露天矿要在坑外周围设置防山洪、防泥石流的阻挡或者疏导的设施。排水网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地表排水、地下排水、立体排水系统。在临近边坡进行爆破时,宜采用预裂和减震爆破法,减少单孔装药量而增多孔数,减少每次延时爆破的炮孔数,以防止因为爆破作业而破坏边坡的稳定性。

四、抗滑工程及加固方法

抗滑工程是防止山体滑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事关生命、财产安全的矿区坡体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抗滑工程包括:抗滑挡墙、加筋挡墙、锚定板挡墙、预应力锚索挡墙、锚杆挡墙、桩基挡墙、椅式挡墙。抗滑桩:大截面积排式抗滑单桩、抗滑链、钢管桩、承台式抗滑桩、抗洪桩、排架式抗滑桩、抗滑刚架桩、板桩抗滑桩和锚固桩。土质改良:注浆、微型桩。地震后矿山透水事故的预防地震的发生会对当地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改变了地层中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因此,灾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加强矿山防治水技术管理,防止矿山发生透水事故,应加强以下矿山防治水技术措施:

一、采取有效的矿山开采探水方法。探放水是解除矿山水害威胁的最主要的措施。分段下行探水法是一种有效的矿山开采探水方法,既适应水头低的老空水,也适应水头高的积水。如果对水头很高的积水采用“端底”的方法作一次处理时,危险就会大大增加。因此,采用“分段下行探水法”把高水头的积水分为若干段,从上而下依次探放,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放尽。这样每次探放所遇到的水头高度就能控制在安全限度以内,而且这个方法的采用与斜井片盘开拓程序可以

完全一致起来。即使是在坚井开采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方法,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二、合理确定钻孔布置与钻孔数目。当工作地点发现有透水征兆而决定探水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钻孔怎样布置,钻孔数如何确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煤层厚度、倾角大小、巷道与顶底板的关系是平巷还是上下山及其断面大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根据不同情况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①如果煤层不厚(2.0米以下),而斜角又比较平缓时,所做的巷道无论是平巷或是上下山,钻孔的布置都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即在巷道中布置一个与顶底板平行的钻孔,另外在巷道两帮各布置一个与挡头成45°角的钻孔,以控制从两帮透水的可能;②在厚煤层里开拓巷道时情况就比较复杂,如果巷道是沿着顶板走向,那么探孔就应多设几个。就是说,一方面要探明正前方及两帮有无老空,另一方面还要探明前下方有无隐患;如果巷道是沿底板前进时,探眼必须是既能探明正前方(包括两帮)的情况,又能探明前上方(包括两帮)有无老空存在。如果巷道开在煤层腹部,需探水时,探眼的布置就应照顾到更多方面,无论正前方、前上方、前下方以及各方面两帮都应控制住;③如在立槽厚煤层内掘巷时,情况又有所不同:除正前及下帮要布置探眼外,前下方、前上方及下帮上下角均应按放射形的方向布置探眼。总之,应根据巷道及煤层的具体情况,参考当时当地的有关调查资料来确定探眼的布置方法。关于探眼数目的确定,也是根据各种不同情况来确定。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应掌握一条,就是用最少的探眼达到全面控制透水的目的。

三、掌握安全超前距离。关于探眼的超前距离问题,安全规程上有明文规定。规程要求探水的超前距离至少要保持20米,在实际执行中应严格执行。

四、妥善解决放水问题。在进行探水时就应该做好一切放水工作的准备。只有将积水放出以后,才能彻底清除水害危胁,扩大采区,多采煤。如果所探放的积水情况已调查清楚,应及早在探水巷道内安排适当地点接好放水管。放水管的安装方法是把带有截水门的放水管装在锥形的混凝土圆柱中,为使放水管能固定在混凝土圆柱中,管子外套要备有锥形环,装好以后,将钻杆通过带有水门的放水管进行钻眼工作。钻进时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在工作面附近装设不透水的带门的隔水墙,门要向来水的方向开启,隔水墙也可以不带门,直接设在工作面的前面,在这种情况下,钻眼工作就要在墙外进行。但无论哪种隔水墙都必须装有放水管,以便关闭后放水用。在接近个别积水区或涌水量大的含水层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办法的探眼深度可以缩小到3-5米。如果预计积水量不大时,则可以不用放水管,但要事先预备好长约1.5-2.0米的锥形木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