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二)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二)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二)

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的化石,

说明这里曾经是____。近年来,人们又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____。所以,地球上的陆地、海洋、高山、平原并不是永久不变的。促使地貌变化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____,如火山、地震等;另一方面来自地球外部,如____、____、____等。

2.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____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

____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沙漠、戈壁等;在____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3.下列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A. 珠江三角洲

B. 黄土高原的沟壑

C.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D. 青藏高原

4. 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角峰众多,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冰川侵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5. 风光的珊瑚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流水冲洗

B. 冰川堆积

C. 生物堆积

D. 风力作用

6. 发射“神州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酒泉市是丝绸之路上的一片绿洲,周围是大片的风蚀

城堡和沙漠。影响这一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作用

B. 冰川作用

C. 海浪作用

D. 风力作用

7. 外力对地形作用的表现是()。

A. 削低高山

B. 填平深谷

C. 使表面趋于平坦

D. 以上选项都成立

8. 在图3-15所示的地表形态中,其形成的只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9. 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力作用使地表的相对高度增大

B. 雅鲁藏布江的形成是因为只受流水的冲刷

C. 内力作用是主导作用,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占优势

D. 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是因为该地区只受内力作用的影响

10. 下列不可能出现在降水丰富地区的地貌是()。

A. 风蚀城堡

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三角洲

D. 金华双龙洞

11. 阅读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形成小沟谷。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形成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某同学想:风力不同,吹扬起的砂粒有什么不同呢?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1)实验一现象说明了____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由实验二可见,____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

(3)图3-16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该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A. 海蚀地貌

B. 冰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水蚀地貌

(4)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有____(多选)。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

C. 马里亚纳海沟

D.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E 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 长江下游三角洲

12. 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千米。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

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图3-17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____。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____。

A. 内力作用

B. 流水作用

C. 风沙作用

D. 海浪作用

(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是: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2) [学生用书B36] 蔭知讯斷理 1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外力作用 (1)来 源: —风力_、—流水_、—冰川__、波浪、生物等。 ⑵影响:—缓慢—而持久的。 ⑶作用:—削低高山__,—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3?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对地形形成起主导作用。 R务雇集別| 【夯实基础】 1下列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C ) A. 风B .流水 C.移动的沙漠沙丘 D.美丽的水库大坝 3. 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C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化和风蚀作用 D .冰川的侵蚀作用 4. 黄山顶部的飞来石,形成的众多原因中不包括的是(C ) C.火山D .生物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A. 风力B .流水C .火山D .冰川 5. 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B ) A. 长江三角洲 B .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D .喜马拉雅山 6?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成世界最高峰,主要是由于受到(B ) A.外力作用B .内力作用 C.堆积作用D ?搬运作用 7.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移动的原 因是(C ) A.流水的侵蚀作用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D ?冰川的侵蚀作用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B ) A. 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 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 风蚀蘑菇的形成 D.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9?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风沙—作用;在湿润地区,__流水__作用 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0. 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起伏—,而外力作用使地表平坦。 11. 如图3-7- 9所示是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叫风蚀蘑菇。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3-7 —9 (1) 这种地貌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2) 你还能举出一个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状吗?风蚀城堡或沙丘。 12. 来自地球内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一、选择填空题(每处每空1分) 1、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1/50000的比例尺比1/500000的比例尺小 2、左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3、以下哪种地图采用小比例尺【】 A、城市交通图 B、军用地图 C、工程用图 D、世界地图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A.A处是山谷 B.B处是山地 C.CD处是山脊 D.EF处是山谷 5、如果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两地的温差为【】 A.0℃ B.1.2℃ C.2.4℃ D.4.8℃ 6、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此处为【】 A.EF处 B.DC处 C.A处 D.G处 7、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1:100000 D.E′F′处的坡度与EF处相等 8、1999年6月22日,我国北极考察队顺利达到北极,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是【】 A、正东 B、正北 C、正西 D、正南 9、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A幅 B.B幅 C.C幅 D.D幅 10、当我们面朝初升的太阳(北半球),伸开双臂,我们的右手则指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

《地形图》 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知识与技能: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1、多媒体课件; 2、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 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 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 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12天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右图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2.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 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 (11 浙江)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 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右图为学生实 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水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 (09全国)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 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下图,完成5~7题。 5.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 B.110m C.170m D.220m 6.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7.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 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 (09四川)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 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9.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10.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 C.8999米 D.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练习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地形的类型 1、地球的陆地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的。 2、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形类型海拔(m)相对高度(m)起伏程度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二、地形的变化 1、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 ⑴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表现为: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⑵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地球的外部力量(外力) 思考:什么叫外力? ⑴、降水丰富的地区,????????对地形影响最大。 流水对高山高原地形具有????????作用,对平原地区具有????????作用。 ⑵、降水较少的地区,????????和????????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 ⑶、高寒地区,????????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小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三、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是指将的各点连成的线。 2、在同一幅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不同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E、峭壁(陡崖): F、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形图 教案

3.7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六种局部地形及其地形图。 2、理解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实际坡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认识局部地形,并会辨识局部地形。 2、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六种局部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六种局部地形。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后提问: 你游览过中华山吗?你是怎样登山的? 你玩过蹦极吗?蹦极通常在什么地方? 你想当一名山区经济的综合设计师吗? 二、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方法。 3、掌握六种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会综合应用。 三、讲授新课 1、讲授基本概念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教师强调: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 学生练习:教师展示两山高度,让学生填写海拔、相对高度。 2、讲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第一步,要确定山的高度; 第二步,根据山的高度确定等高距; 第三步,根据等高距将山分成若干个平行的平面; 第四步,把每个面利用正投影把投影线的边缘画成闭合的曲线。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2) 同线等高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然后,学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练习。 4、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 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 学生根据坡度练习。 5、认识六种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便于修建水库。 6、教师利用图片展示。 四、学以致用,教师讲授例题1 例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甲处是丙处是__A处是___B处是___C处是___ 2、若在丙地修建一个水库坝址应选在什么地方? 3、乙处与丁处相比,相对来说在哪发展农业要好?在哪发展果林业要好? 500 400 300

地球与地图导学案第二课时 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区域地理——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二课时地图三因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测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以及五种主要地形。 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课前预习案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 (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 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⑧和⑨状况。 【问题思考】 1.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缩小一半,则图幅面积应为 原来的多少倍? 2.在右图中,甲、乙两点的海拔分别为多少米?二 者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

3.如何确定右图中闭合等高线中心A、B的海拔高度?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 是乙处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 B、C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 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 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 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材料二旅游规划图 (1)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在Ⅰ、Ⅱ两种方案中较合理的是 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变化的影响 B. 风力的作用 C. 流水的作用 D. 生物的影响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风力 B. 冰川 C. 流水 D. 生物 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 A. 高原、山地 B. 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 D. 丘陵、盆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A. B. C. D. 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 山脉 C. 高原 D. 盆地 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盆地 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A. 盆地 B. 山顶 C. 山脊 D. 陡崖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15.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是________;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平缓的部位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的是________;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的是________;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________。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缓;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 三、解答题(共5题;共32分) 16.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 ,③________ 。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________ (填“C”“D”或“E”)处最合适。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辨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各类型的基本特征; 2.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认识陆地地形,并会辨识陆地地形; 2.能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五种陆地地形的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使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课件播放地球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并进行适当讲解。 提问:同学们,看完刚才老师所放的几张图片后,有什么感觉呀?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地球表面并不是完全平坦,而是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呀? 没错,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地球表面陆地的类型,简称地形。 (二)讲授新课 1、地形的类型 地形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地说,就是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拥有多种多样的地形,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地形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要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我们首先要知道并理解几个概念。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③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线。 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的起伏的图。 等高线的特点为: (1)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坡度呈垂直状态便是陡崖;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3、认识五种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便于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易发源河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

第三节地形图 1教学目标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2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观看景观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 学生自己学习有困难的: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别坡度陡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3重点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教学过程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4.1.2学时重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进行识别。 4.1.3学时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环节 【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 【教师承转】:地图上显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米,但我们从山脚望向山顶其实没这么高,经登山者测算从珠峰大本营爬到峰顶垂直高度是3643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我们如何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呢?看图思考问题通过珠峰图片以及高度,引出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课题。 【阶段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讲解】: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他们的单位都是米。 【出示图片】:姚明与刘翔合影,突出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发思考】在地图上我们应该采取哪个高度来表示呢?为什么?观看演示文稿思考并回答问题 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将知识内容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独立完成 【阶段一】 学案内容 阶段小结 通过图片和练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得出地图上应采用“海拔”来表示地表某点的高度【阶段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

地形和地形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改变家乡的面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形的类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橡皮泥 四、教学预设 (一、教学引入) 复习:1、说说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2、说说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3、说出火山和地震分布的特点。 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二、新课教学) 讨论:地球的陆地表面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哪些地形构成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构成。 展示图片: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师解释: 思考: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属于丘陵。该地形的优点是: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缺点:交通不便,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师:假如我们要在图上把这个山峰表示出来,该怎么表示呢? 思考:那么地形是怎样绘制在地图上的呢? 生思考,(提示:把实地的物体在图上表示出来可以用什么呢?) 师:我们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 活动:两个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做一个山峰,在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依次画上等高线。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问: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 (生:封闭曲线) 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 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确定一个山峰的固定中心点,然后一层一层地把下面部分去掉,依轮廓画。问: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什么形状? 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很小的封闭曲线。 师说明:现在你在图上看到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停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展示图片:等高线地图 师: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 展示图片:等高线地图上所展示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观察地形图,完成表格。 完成表格,请个别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说课稿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的第7节,安排3课时,今天说的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地形类型和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判读。本课时内容安排在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板块构造之后,按照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的编排顺序;又为八年级气候类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学生在《历史与社会》中已经接触过地形的内容,所以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简化,教学中要防止“零起点”。 (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目标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本课时制度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知道地形的主要类型,能说出各类地形的特点。②能根据等高线特点识别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用途。③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副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地形与等高线之间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②通过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③通过家乡地形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过程。④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体验家乡地形与经济发展讨论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的情感。②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③树立用辨证的发展观看待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地形类型的判读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它们确定为本课时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实际操作不够规范和熟练,因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1、地形及特点的教学,创设情景---讨论教学法。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地形着手---分析地形类型特点---延伸到家乡经济发展政策,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关心家乡发展。 2、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教学,创设悬念---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交流评价----自主学习法。 (二)学法分析: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基点,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科学,自主的建构科学知识;在学以致用的理念引导下,让学生自然的从科学走向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1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1) 1.常见的地形。 地形类型特征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海拔一般在200~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 丘陵 _ ,相对高度一般在米以下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面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 _。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 (5)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 (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____ (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夯实基础】 1.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和丘陵绝对高度都比较小,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平的地形 2.浙江省的地形,以哪两种为主体( ) A.高原、山地 B.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 D.丘陵、盆地 3.我们通常把“海拔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称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4.在地图上,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艾丁湖的注记为-155米,这指的是( ) A.盆地最低点低于周围陆地155米 B.低于当地平均高度155米 C.低于我国陆地平均高度155米 D.低于海平面155米 5.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为( ) A.为发展农、林、牧各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B.为交通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C.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匮乏 D.为农田耕作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6.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形的相对高度 D.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 8.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A、B、C、D所在地形部位的名称为山谷的是( ) 9.读图3-7-1中图甲等高线上的字母与实际地形图乙上的字母,请填上对应的配对字母。

地图学第三章地图语言复习题三

《地图学》第三章复习题三 一、填空题 1、设计点状符号时,一般用()来反映事物的质量特征,用()反映其数量特征。 2、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是:点状、线状符号的颜色宜();大面积的普染色宜()。 3、地图符号色彩的配合类型有()、()、()等。 18、地图注记的构成元素包括:()、()、()等。 二、判断题 1、点状符号的颜色宜浅淡。……………………………………………() 2、线状符号的颜色宜浓艳。……………………………………………() 3、大面积的普染色宜浓艳。……………………………………………() 4、原色的配合适合用来显示同一类别现象数量特征的差异。………() 5、类似色的配合适合用来显示同一类别现象数量特征的差异。……() 6、对比色的配合适合用来显示同一类别现象数量特征的差异。……() 7、互补色的配合适合用来显示同一类别现象数量特征的差异。……() 8、对比色的配合多用来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差异。…………………() 9、互补色的配合多用来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差异。…………………() 10、同类色的配合多用来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差异。………………() 11、类似色的配合可用来显示现象的质量特征差异。…………………()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地图色彩的类似色配合?举例说明它在专题地图制图中的应用。 2、什么是地图色彩的补色配合?举例说明它在专题地图制图中的应用。 3、什么是地图色彩的同类色配合?举例说明它在专题地图制图中的应用。

4、简述地图符号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点、线、面符号色彩设计的一般原则 5、简述地图注记的功能、构成元素及其配置的基本原则。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重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问: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据测量,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13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珠穆朗玛峰高8844.13米”指的是什么高度?(海拔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根据故事提出海拔,相对高度的问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4页,找出两个概念:1.海拔;2.相对高度. [板书]1.4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教师讲述]在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叫海平面,海平面就是指海的水面,世界上是不是到处的海的水面高度都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我国的标准海平面0米是以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的. [板书]1.海拔 2.相对高度 那么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教师讲述]从上面的示范再套入到真正的山,请看大屏幕(对海平面、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进一步解释)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海拔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不能用其他单位.(引用错误示范提醒学生)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了.刚才我们是在正面去看这些山体,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从山体的上空去观察和讨论山体的地形.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书本24页第三段文字,找出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板书]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讲述]请同学回答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概念.回答得非常好,大家看大屏幕这个图,上面的线全部都是将相同高度的各个点连接起来的等高线,注意,是相同高度的点.这些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我们从上面看下去就是一圈套一圈的,再把这些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