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摘要:由民间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参与管理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通常被称为公私化伙伴关系,也就是ppp模式。无论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对于ppp模式都在不断的推行,甚至逐渐的普及。通过ppp模式的运行,能够更加具备风险辨识能力与合理分配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成功的运用ppp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于ppp模式的详细介绍以及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合理分配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且针对性的提出风险分担机制分析,从而成功提出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关键词:ppp模式;风险分析;分担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投投资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通过针对目前我国的工程咨询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发现,公私伙伴关系的风险管理模式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主要的原因在于通过风险分析能够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风险分析。与此同时,针对ppp模式的发展与运用能够在其各个合作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并且进一步增强风险建立的针对性模型。进一步为政府的发展提出具有风险管理与判断分析,从而保证资金的有利循环与发展。

一、PPP模式简介

ppp模式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1782

年法国的Perrier兄弟创办的自来水公司就已经出现私营企

业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并且提供相关的公共服

务的管理模式。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开始积极寻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合作,并且合作的项目从排供水项目扩展到其他的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公路等政府垄断型行业的项目建设与运营。这种情况发展到20世纪中叶

依然不是主流的合作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开始流行一种BOT的公私伙伴经典合作模式,并且逐渐成为建设大型项目进行融资的重要模式,所涉及的合作模式包括公路收费项目、排供水项目以及电厂领域的合作项目等。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能够不断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并且能够进一步扩大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资以及后期高昂的维护

运行的成本,并且针对公共基础服务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持续不断的提高。所以这些问题就造成了政府机构因为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服务而负债累累。这些债务的存在不仅不能够利于政府机构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服务,而且还会造成政府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所以如果政府独立运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会严重阻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并且

针对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民间的个体、私营组织的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而且对于公共基础服务项目的投资欲望不断的增强,这样就使得公私部门之间能够建立相对完善的伙伴关系,从而通过共同融资来建设并且提供基础的公共服务。这样的模式不仅能够有利的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而且对于私企的投资的项目提升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对于PPP模式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ppp的模式发展具有权责分明、管理灵活等优点,从而比传统的政府机构单独运营模式更加具有优势。

二、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

所谓的政策风险主要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变化而对于项目的盈利情况产生的各种风险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保证政策风险的最小化,就必须要按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合同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合作,禁止出现官僚主义的特殊情况。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避免双方的经济损失。

(二)信用风险

所谓的信用风险也被称之为违约风险,通常情况下就是合作双方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意继续旅行合同,这样就造成了违约的情况,信用风险会造成银行、投资人、交易双方面临经济损失的风险。

(三)完工风险

所谓的完工风险通常情况下都是源于财务效益不明确的情况。尤其是在ppp项目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尽力保证私营合作方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并且针对服务的使用者来进行支付。如果在项目预期的盈利能力并不能够满足私企方面的合理收益,那么就会造成私营合作方停止继续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这样就会导致合作项目的流产。

(四)收益不足的风险

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这可归因于它对项目的控制权最弱,因此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时事先收取风险附加率作为化解风险的一种手段,预测的风险最大,事先要求赔付的风险附加率也就最高(利率二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为了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预期,从而减少金融机构要求赔付的风险附加率,私营合作方必须全力化解风险或是将风险转移给其它团体。

三、风险分担机制分析

(一)健全法律法规,出台推动PPP发展的政策细则

Ppp项目的执行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因为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保障,ppp项目就无法真正的实现,并且会存在很多的法律风险来导致潜在的ppp项目投资者失去投资的信心。而且,ppp项目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其中的经济成份复杂,利益关系相互联系,所以通过法律机制的不

断完善能够进一步明确合作双方的各种权利与义务,这样就能够保证合作的参与方在项目中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优势,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情况。从而共同促进合作项目的共同推进。

(二)完善项目参与方之间利益约束机制

ppp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要严格的按照利益关系来进行

相互的制约与平衡,这样才能够保证很多的ppp项目能够得到最大的利润,从而不断的提高ppp项目的长期稳定的发展。通过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博弈,才能够明确各方的实力与能力,进一步提升ppp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服务,从而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

(三)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协调各方利益

Ppp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风险

分担机制具有独立的监管机构,通过独立的监管机构来对于合作方进行相互独立的监管,从而保证各方既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够合理的促进双方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监管机构的独立运营是保证监督质量的良好方式。只有监管机构独立,才能够保证监督管理工作不受到任何一方的制约,进一步促进监管机构运行的公平、公正、公开与透明。

(四)创新融资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发挥支持作用

针对ppp项目收益不足的风险,就需要进一步创新融资服务平台,从而使金融服务平台能够作为独立的运行机构来

发挥出金融机构应该具备的功能与效率,进一步引导ppp项目发挥出社会基础设施服务的功能,也能够保证和合作的各方都能够有效的避免金融风险。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投投资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通过针对目前我国的工程咨询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发现,公私伙伴关系的风险管理模式正在被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于ppp项目模式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且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进一步为我国的ppp项目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全面提升我国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新型公私合作融资模式[J]中国投资,2005,04;113-114.

[2]陈守科,韦灼彬.大型公共项目融资风险与控制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12:57-62.

[3]陈伟强,章恒金PPP与BOT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町价值工思2003,02:

[4]程谦.PPP融资合作方式;公共项目建设投融资方式的新思路化[J]四川财政,2003,05:12-14.

[5]邓小鹏,申立银,李启明.PPP模式在香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及其启示[J].建筑经济,2006,09:14-18.

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汇总

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汇总 1.问:PPP项目中的政府方具体职责是什么? 答:总体来讲,在PPP项目中,政府需要同时扮演以下两种角色: 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府负有向公众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承担PPP项目的规划采购管理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行使上述行政管理职能时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 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者购买者的代理人),政府基于PPP项目合同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按照PPP项目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问:社会资本指的是什么? 答:社会资本是指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但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除外)不得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本级政府辖区内的PPP项目社会资本是PPP 项目的实际投资人但在PPP实践中,社会资本通常不会直接作为PPP项目的实施主体,而会专门针对该项目成立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合同及项目其他相关合同的签约主体,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3.问:项目公司指的是什么? 答:项目公司是依法设立的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项目公司可以由社会资本(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是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设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但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应当低于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力及管理权。 4.问:PPP项目合同通常由哪两方签署? 答:PPP项目合同通常由以下两方签署: (一)政府方 政府方是指签署PPP项目合同的政府一方的签约主体(即合同当事人),在我国PPP 项目合同通常根据政府职权分工,由项目所在地相应级别的政府或者政府授权机构以该级政府或该授权机构自己的名义签署;例如,某省高速公路项目的PPP项目合同,由该省交通厅签署。 (二)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是社会资本为实施PPP项目而专门成立的公司,通常独立于社会资本而运营根据项目公司股东国籍的不同,项目公司可能是内资企业,也可能是外商投资企业。 5.问:签订PPP项目合同的过程如何? 答:在项目初期阶段,项目公司尚未成立时,政府方会先与社会资本(即项目投资人)签订意向书备忘录或者框架协议,以明确双方的合作意向,详细约定双方有关项目开发的关键权利义务待项目公司成立后,由项目公司与政府方重新签署正式PPP项目合同,或者签署关于承继上述协议的补充合同在PPP项目合同中通常也会对PPP项目合同生效后政府方与项目公司及其母公司之前就本项目所达成的协议是否会继续存续进行约定。 6.问:PPP项目中通常由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是什么?

PPP模式的主要风险

1.法律变更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采纳、颁布、修订、重新诠释法律或规定而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市场需求、产 品/服务收费、合同协议的有效性等元素发生变化,从而对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带来损害, 甚至直接导致项目的中止和失败的风险。PPP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加之我国 PPP 项 目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层次低、效力差,很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风险。例如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采用BOT融资模式,原先计划于2002年开工,但由于2002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颁布,项 目公司被迫与政府重新就投资回报率进行谈判。上海大场水厂和延安东路隧道也遇到了同样 的问题,均被政府回购。 2.审批延误风险 主要指由于项目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花费时间过长和成本过高,且批准之后,对项目的性 质和规模进行必要商业调整非常困难,给项目正常运作带来威胁。比如某些行业里一直存在 成本价格倒挂现象,当市场化之后引入外资或私营资本后,都需要通过提价来实现预期收益。而根据我国《价格法》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规定,公用事业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 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 行性,这一复杂的过程很容易造成审批延误的问题。以城市水业为例,水价低于成本的状况 表明水价上涨势在必行,但是各地的水价改革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公众阻力和审批延误问题。 例如,2003年的南京水价上涨方案在听证会上未获通过;上海人大代表也提出反对水价上涨 的提案,造成上海水价改革措施迟迟无法落实实施。因此出现了外国水务公司从中国市场撤 出的现象,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泰晤士水务出售了其大场水厂的股份,Anglian从北京第十水厂项目中撤出。 3.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 指由于政府的决策程序不规范、官僚作风、缺乏PPP的运作经验和能力、前期准备不足和信 息不对称等造成项目决策失误和过程冗长。例如青岛威立雅污水处理项目由于当地政府对PPP的理解和认识有限,政府对项目态度的频繁转变导致项目合同谈判时间很长。而且,污 水处理价格是在政府对市场价格和相关结构不了解的情况下签订,价格较高,后来政府了解 以后又重新要求谈判降低价格。此项目中项目公司利用政府知识缺陷和错误决策签订不平等 协议,从而引起后续谈判拖延,面临政府决策冗长的困境。相似的,在大场水厂、北京第十 水厂和廉江中法供水厂项目中也存在同样问题。 4.政治反对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公众利益得不到保护、受损,或者公众主观认为自身利益受损, 从而引起政治甚至公众反对项目建设所造成的风险。例如大场水厂和北京第十水厂的水价问题,由于关系到公众利益,而遭到来自公众的阻力,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和公众利益也反 对涨价。 5.政府信用风险 是指政府不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而给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例如在 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项目中,汇津公司与长春市排水公司于2000年3月签署《合作企业合同》,设立长春汇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同年长春市政府制定《长春汇津污水处理专营管理 办法》。2000年底,项目投产后合作运行正常。然而,从2002年年中开始,排水公司开始 拖欠合作公司污水处理费,长春市政府于2003年2月28日废止了《管理办法》,2003年3 月起,排水公司开始停止向合作企业支付任何污水处理费。经过近两年的法律纠纷,2005年 8月最终以长春市政府回购而结束。再比如在廉江中法供水厂项目中,双方签订的《合作经

PPP项目合同风险研究

PPP项目合同风险研究 摘要: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单靠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PPP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政府部门的资金使用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采用PPP模式。本文从PPP模式的概念入手,分析了PPP项目合同风险类型,对PPP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对风险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为降低PPP项目合同风险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保证PPP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PPP模式;合同风险;防控措施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单靠政府部门的资金及经营管理支撑如此庞大的建设显然困难重重,这就使得公共服务逐步市场化。基于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量大的国情,PPP模式逐步被应用到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1]。PPP模式很好的解决了政府建设公共设施资金短缺的困境,但与传统模式相比,PPP模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应用PPP模式的项目一般具有经营期长、投资金额大、参与方多等特点[2]。这就导致PPP模式的项目风险明显大于常规建筑项目。受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立项、投融资、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的不确定性较大,导致PPP项目实施情况复杂。PPP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如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风险管理等。为了减少项目风险,加强PPP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1 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3],从广义方面理解是政府与企业通过签署合同进行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服务的合作,在合同中会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及权利义务。从狭义方面理解是一系列融资模式的总称,如BOT、TOT,主要强调在项目实施和运行的过程中的项目分工和由于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风险分担。总之,PPP模式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降低PPP 项目合同风险有利于保证大家的利益。本文从PPP模式项目合同风险的分类和合同风险防控措施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2 PPP项目合同风险类型 1)成本控制带来的风险 PPP项目合同风险由多种因素造成,如成本控制。一般情况下,PPP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大且所需原材料较多。在建设过程中的物价波动和工程量变化会导致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这将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程度增加。 2)资金回购带来的风险 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政府一般作为强势方,在项目实施和运营前制定合同的观念强,但是履行意识欠佳。如难以保证PPP项目执行企业的长期补贴;政府的正常换届周期远远短于项目的服务周期,这将导致无法确保合同在有效期内的持续性;首次签订合同后的后期补充合同上,投资建设方处于弱势地位,并没有相关条款保证他们的权益。这种现象引发资金回购风险。 3)收益分配风险 PPP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突发情况,而且其收益分配制度也并

PPP模式风险分析

第4章PPP模式风险分析 4.1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识别的原则与依据 4.1.1 风险识别的原则 风险识别工作是企业做风险评估策划的基础,如何能够正确的对风险进行评估,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之后规划了一些需要固定遵守的规则。 其一,全面完整性原则。公司在建立一个项目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也随之而来。在这个时候,如果对于风险监测的手法单一化,就会导致信息考虑不全面的情况出现。所以对于风险监测的手法需要全面化,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识别工作。在本次论文的书写过程中,对杭州的城投公司以及望江指挥部进行实地考察,和公司该负责人一起探讨关于公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希望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相关负责人真实的工作经验,对风险有更深刻以及更加完整正式的了解其二,持续性原则。项目中每个阶段都有该阶段可能发生的危险,这些风险时时刻刻都随着时间以及项目策划而变动。在项目建立初期、推行期间以及最后的运营阶段,每时每刻风险都在不停的产生以及更替。由于这种特殊的情况,对于风险识别工作需要从项目建立起一直到结束,这一整个循环都需要时刻警惕,根据项目进程来进行实时风险识别工作。 其三,重点性原则。该原则和第一条原则并不冲突,该原则适用于风险筛别环节。风险时刻存在,如果对于每一个风险都进行相关规避计划将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由于公司经营成本等种种问题,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可能性预估以及破坏强度的权衡,有所取舍。 4.1.2 风险识别的依据 本项目合同风险识别的依据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献资料、公司实例。中国学者在进行国内公共设施建设和国家公共住房PPP项目的风险研究工作时,准备工作包括了风险的基础识别以及风险的种类分类。并收集PPP模式在中国已经推行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所起到的实际效用。 (2)PPP项目合同。PPP项目从建设到运营结束,时间跨度较大项目时间耗时较久。这种特殊的情况导致了该合同签订时对已知的风险进行分担商定。同时签订的合同中对项目建设,以及推进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事宜都进行规则限定。

PPP项目合同法律风险

PPP项目合同法律风险 2017年11月11日

PPP项目 合同法律风险汇报材料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为积极创新xx市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模式,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渠道,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三部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规定,xx市政府正式批复《xx市xx道路工程和xx市河西新城中心区综合管廊工程打捆(PPP)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投资总额和融资模式 根据可研报告,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xx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其中:建安工程费xx万元;其它费用xx万元(含拆迁安置费xx万元);预备费xx万元。 本项目资本金xx万元;除项目资本金外,其余建设资金由项目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债务资金筹集。

项目公司在取得政府方书面许可的前提下可通过依特许经营权而享有的收益权向提供融资的合法债权人按程序依法提供质押担保,所融资金应全部用于本项目投资(含征地和拆迁补偿)、建设和运营。政府方为项目公司提供融资所需资料及文件,但不提供融资担保。未经政府方同意,项目公司不得将项目资产、设施、设备转让和抵押。 如项目融资额不足或未能按期完成融资的,乙方股东社会资本方应保证以自有资本、股东借款等各种方式确保乙方能够获得足额融资,按照本合同约定的建设进度保障资金及时到位,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后续的运营维护。 融资安排进度根据项目建设、拆迁进度安排到位,以保障工程顺利建设。融资金额应全部用于本项目投资(含征地拆迁补偿)、建设和运营,并足以保证完成本项目的全部建设内容,满足项目运营维护的要求。 (三)项目运营期 本项目的合作期限为15年,包括建设期2年与运营期13年,合作期限自甲方与项目公司签署《xx市xx道路工程和xx 市河西新城中心区综合管廊工程打捆PPP项目合同》并正式生效之日起计。 该项目运营内容包括:本项目范围内道路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控制中心的运营维护,不包括本项目大、中修等,不包括入廊管线的维护保养、重建重置

PPP模式的三大特征及四个内涵

PPP模式的三大特征及四个内涵 特征一:伙伴关系 第一是伙伴关系,这是PPP最为首要的问题。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给予授权、征收税费和收取罚款,这些事务的处理并不必然表明合作伙伴关系的真实存在和延续。比如,即使一个政府部门每天都从同一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形成伙伴关系,首先要落实到项目目标一致之上。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长久与发展,还需要伙伴之间相互为对方考虑问题,具备另外两个显著特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特征二:利益共享特征 需明确的是,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并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即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其主要原因是,任何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如果双方想从中分享利润,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允许提高价格,就可以使利润大幅度提高。不过,这样做必然会带来社会公众的不满,甚至还可能会引起社会混乱。既然形式上不能与私营部门分享利润,那么,如何与私营部门实际地共享利益呢?在此,共享利益除了指共享PPP 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利益共享显然是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利益共享,也不会有可持续的PPP类型的伙伴关系。

特征三:风险共担 伙伴关系作为与市场经济规则兼容的PPP机制,利益与风险也有对应性,风险分担是利益共享之外伙伴关系的另一个基础。如果没有风险分担,也不可能形成健康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没有谁会喜欢风险。即使最具冒险精神的冒险家,其实也不会喜欢风险,而是会为了利益千方百计地避免风险。 在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的这一特征,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例如,政府采购过程,之所以还不能称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因为双方在此过程中是让自己尽可能小地承担风险。而在公私伙伴关系(PPP)中,公共部门却是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隧道、桥梁、干道建设项目的运营中,如果因一般时间内车流量不够而导致私营部门达不到基本的预期收益,公共部门可以对其提供现金流量补贴,这种做法可以在“分担”框架下,有效控制私营部门因车流量不足而引起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私营部门会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甚至全部的具体管理职责,而这个领域,却正是政府管理层“官僚主义低效风险”的易发领域。由此,风险得以规避。 如果每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毫无疑问,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成本就能最小化。PPP管理模式中,更多是要突破简单化的“融资模式”理解,上升到从管理模式创新的层面上理解和总结。

PPP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首创案例)

PPP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讲义大纲一、PPP项目背景介绍 (一)PPP项目内容概述 1、定义介绍 2、适用领域 3、本质 4、意义 (二)PPP项目实施流程 1、项目识别: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 受能力论证 2、项目准备:管理架构组建、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审核 3、项目采购: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响应文件评审、谈 判与合同签署 4、项目执行:项目公司设立、融资管理、绩效监测与支付、 中期评估 5、项目移交:移交准备、性能测试、资产交割、绩效评价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及管理 (一)PPP项目合同主体 1、政府部门 2、社会资本 3、项目公司 4、融资方

5、承包商和分包商 6、专业运营商 7、原料供应商 8、产品或服务购买方 9、保险公司 10、咨询机构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表格) 1、PPP项目合同 2、股东协议 3、履约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 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 4、融资合同 5、保险合同 6、特许经营协议 7、其他合同 (三)案例:北京地铁四号线 (四)合同管理 三、PPP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PPP项目风险分配机制 1、风险分配原则 2、常见的风险分配安排 (二)案例:北京“鸟巢”PPP项目、北京“地铁”4号线

(三)政府规避PPP项目风险的措施

PPP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 主讲人:陆阳律师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公共项目需求,政府部门作为投资主体与建设主体的压力愈来愈大。在国务院限制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后1,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类公益性项目如何建设运作。对此,财政部和发改委多次出台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操作指南,肯定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以拓展第三条道路满足现代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的引入顺应了这种大背景的发展,也是当下最热门和值得探讨的项目运作方式。PPP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对我国公共设施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在涉及到PPP项目的整个实施流程中,将涉及多个法律主体;对于不同法律主体所签署的合同,将是他们日后参与PPP项目的依据。今天我们将会对PPP项目中所涉及的合同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对PPP项目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规避措施。 一、PPP项目背景介绍 (一)内容概述 1、定义: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故我们常称为PPP,中文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关系”。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对PPP模式进行了明确说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

PPP项目合同关键条款分析

PPP项目合同关键条款分析 标签: PPP项目 合同条款 工程合同 [ 添加标签] <img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3151.html,/DownloadImg/2017/07/ 0513/105097711_1.jpg" source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3151.html,/DownloadImg/2 017/07/0513/105097711_1.jpg" novip="0" title="3.jpg" style="width: 460px; height: 320px;"// onerror="this.src='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3151.html,/jc/default.gif'" >PPP项目合同由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共同签订,是PPP项目的核心合同,用于约定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的项目合作内容和基本权利义务。虽然不同行业、不同付费机制、不同运作方式的具体PPP项目合同可能千差万别,但也包括一些具有共性的关键条款和机制。本节参考财政部与发改委发布的合同指南,对PPP项目合同的关键

条款进行介绍。一、项目的合作范围与期限1.项目的合作范围项目的范围条款,用以明确约定在项目合作期限内政府与项目公司的合作范围和主要合作内容,是PPP项目合同的 核心条款。根据项目运作方式和具体情况的不同,政府与项目公司的合作范围可能包括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维护某个基础设施或提供某项公共服务等。通常上述合作范围是排他的,即政府在项目合作期限内不会就该PPP项目合同 项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与其他任何一方合作。以BOT运作 方式为例,项目的范围一般包括项目公司在项目合作期限内建设(和设计)、运营(和维护)项目并在项目合作期限结 束时将项目移交给政府。2.项目合作期限根据项目运作方式和付费机制的不同,项目合作期限的规定方式也不同。常见的项目合作期限规定方式包括以下两种:(1)自合同生效之日起一个固定的期限(例如,25年);(2)分别设置独立的设计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并规定运营期间为自项目开始运营之日起的一个固定期限。上述两种合作期限规定方式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在分别设置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的情况下,如建设期出现任何延误,不论是否属于可延长建设期的情形,均不会影响项目运营期限,项目公司仍然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运营期运营项目并获得收益;而在规定单一固定期限的情况下,如项目公司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运营且不属于可以延长期限的情形,则会直接导致项目运营期缩短,从而影响

开展PPP项目存在的风险类别及注意的40个问题

PPP项目中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因素 按风险发生的时间划分,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可以按照项目的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划分成以下的部分: 1项目前期的风险 建设期开始之前的风险包括:审批获得/延误,融资风险,政治/公众反对,政治决策失误/冗长,中央已批准但地方不支持。 2建设期风险 建设期风险包括:完工风险,天气/环境恶劣,建造成本超支,配套基础设施不到位,技术不过关,材料费上涨,原材料供给不足,环保风险。 3运营期风险 运营期风险包括:运营成本超支,市场需求变化,项目唯一性(没有竞争项目),移交后项目/设备状况,国有化/征用,收费变更,收益不足,配套基础设施不到位。 4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风险 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包括:法律变更,税收调整,外汇风险,不可抗力,通货膨胀,利率变化,政策变化,政局稳定性,沟通、组织、协调风险,政府腐败,重大经济事件影响,政府信用,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新政府不承认原合同。由项目的准经营性特点和PPP合作模式特点引发的风险 1设计不合理风险 由于准经营性项目处在盈利性与公益性之间,它既需要设计一定的商业化设施来获得收益,有需要顾全它的公益性,所以商业设施的设计比例是设计的一个难点,

很容易发生这种商业比例的设计不合理风险,过去既出现过过度商业而导致失败的PPP准经营性项目,例如:北京政府对“鸟巢”的股权改革,收回了项目运营权,由政府负责项目运营盈亏。有观点认中信联合体的过度商业化行为可能引发改制的主要原因。又出现过因为商业设施不足引起的失败案例,例如:重庆市奥体中心在设计时没有考虑运营盈利问题,没有商业化设施。导致运营期收益不足。 2沟通、组织、协调风险 由于PPP项目是政府部门与私营机构的合作,参与方多,参与方的知识背景多样,立场多样,牵扯的利益关系、过程环节都较普通的工程项目复杂,所以对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要求较普通工程项目更高,沟通、组织、协调风险更为突出。3政治风险 政府信用,政治/公众反对,中央已批准但地方不支持,政治决策失误/冗长,国有化/征用。 由于有政府方的参与,而政府是项目的发起方,市场信息,政策信息,一方地区的综合信息掌握最全,掌握土地权,使政府在项目上占主导地位,所以政府的信用、决策、支持与反对、对项目的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比普通工程项目体现出更高的政治风险。例如上面提到的政府收回中信联合体的鸟巢经营权。 4收费变更风险,收益不足风险 准经营性项目的特点是有半公益性,惠民性质,收费低,利润率低,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所以在特许经营期里收费的小幅变更很可能导致私营机构在特许经营期满时收益不足甚至没有收回成本。而经营性项目没有公益性,有正常利润,

PPP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首创案例)

ppp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讲义大纲」、PPP项目背景介绍 (一)PPP项目内容概述 1、定义介绍 2、适用领域 3、本质 4、意义 (二)PPP项目实施流程 1、项目识别: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 受能力论证 2、项目准备:管理架构组建、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审核 3、项目采购: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响应文件评审、谈 判与合同签署 4、项目执行:项目公司设立、融资管理、绩效监测与支付、 中期评估 5、项目移交:移交准备、性能测试、资产交割、绩效评价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及管理 (一)PPP项目合同主体 1、政府部门 2、社会资本 3、项目公司 4、融资方

5、承包商和分包商 6、专业运营商 7、原料供应商 产品或服务购买方 8 9、保险公司 10 咨询机构 、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表格) 1、PPP项目合同 2、股东协议 3、履约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 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 4、融资合同 5、保险合同 6、特许经营协议 7、其他合同 (三)案例:北京地铁四号线 (四)合同管理 三、PPP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PPP项目风险分配机制 1、风险分配原则 2、常见的风险分配安排

(二)案例:北京鸟巢” PP项目、北京地铁”4号线(三)政府规避PPP项目风险的措施

ppp项目的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 主讲人:陆阳律师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公共项目需求,政府部门作为投资 主体与建设主体的压力愈来愈大。在国务院限制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后S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类公益性项目如何建设运作。对此,财政部和发改委多次出台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操作指南,肯定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以拓展第三条道路满足现代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的引入顺应了这种大背景的发展,也是当下最热门和值得探讨的项目运作方式。PPP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对我国公共设施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在涉及到PPP项目的整个实施流程中,将涉及多个法律主体;对于不同法律主体所签署的合同,将是他们日后参与PPP项目的依据。今天我们将会对PPP项目中所涉及的合同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对PPP项目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规避措施。 一、PPP项目背景介绍 (一)内容概述 1、定义: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故我们常称为PPP中文译为公共一私营一合作关系”。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对PPP模式进行了明确说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

ppp模式的主要风险及案例

ppp模式的主要风险及案例 1.法律变更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采纳、颁布、修订、重新诠释法律或规定而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市场需求、产品/服务收费、合同协议的有效性等元素发生变化,从而对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带来损害,甚至直接导致项目的中止和失败的风险。PPP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加之我国 PPP 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层次低、效力差,很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风险。例如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采用BOT融资模式,原先计划于2002年开工,但由于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颁布,项目公司被迫与政府重新就投资回报率进行谈判。上海大场水厂和延安东路隧道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均被政府回购。 2.审批延误风险 主要指由于项目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花费时间过长和成本过高,且批准之后,对项目的性质和规模进行必要商业调整非常困难,给项目正常运作带来威胁。比如某些行业里一直存在成本价格倒挂现象,当市场化之后引入外资或私营资本后,都需要通过提价来实现预期收益。而根据我国《价格法》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规定,公用事业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这一复杂的过程很容易造成审批延误的问题。以城市水业为例,水价低于成本的状况表明水价上涨势在必行,但是各地的水价改革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公众阻力和审批延误问题。例如,2003年的南京水价上涨方案在听证

会上未获通过,上海人大代表也提出反对水价上涨的提案,造成上海水价改革措施迟迟无法落实实施。因此出现了外国水务公司从中国市场撤出的现象,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泰晤士水务出售了其大场水厂的股份,Anglian从北京第十水厂项目中撤出。 3.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 指由于政府的决策程序不规范、官僚作风、缺乏PPP的运作经验和能力、前期准备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造成项目决策失误和过程冗长。例如青岛威立雅污水处理项目由于当地政府对PPP的理解和认识有限,政府对项目态度的频繁转变导致项目合同谈判时间很长。而且,污水处理价格是在政府对市场价格和相关结构不了解的情况下签订,价格较高,后来政府了解以后又重新要求谈判降低价格。此项目中项目公司利用政府知识缺陷和错误决策签订不平等协议,从而引起后续谈判拖延,面临政府决策冗长的困境。相似的,在大场水厂、北京第十水厂和廉江中法供水厂项目中也存在同样问题。 4.政治反对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公众利益得不到保护、受损,或者公众主观认为自身利益受损,从而引起政治甚至公众反对项目建设所造成的风险。例如大场水厂和北京第十水厂的水价问题,由于关系到公众利益,而遭到来自公众的阻力,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和公众利益也反对涨价。 5.政府信用风险 是指政府不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而给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例如在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项目中,汇津公司与长春市排水公司于2000年3月签署《合作企业合同》,设立长春汇津污

浅谈地铁PPP项目投标风险及合同风险

浅谈地铁PPP项目投标风险及合同风险 摘要:PPP模式是当前比较创新的项目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通过双 方的合作,可以实现利益和风险的双重承担。所以,这种融资模式在我国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实例,分析了地铁PPP项 目投标风险、税务风险、合同风险,变更风险、最后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促进我国PPP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PPP 项目;风险分析;控制措施 1工程概况 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度23.647公里,一期工程采用“A+B” 模式实施,其中A部分包括前期工程和土建工程,由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 司负责投资、建设,B部分包括装饰装修、轨道工程、人防工程、车辆、通信、 信号、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通风空调、给排水与消防、安防及门禁、自动售检票、车站辅助设备(站台门、电扶梯等)、疏散平台、低压配电与照明以及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的工艺设备部分、 主变电站及外部电源的土建及设备系统等,采用PPP模式实施。太原市轨道交通 2号线一期工程(B部分)的总投资约为64.17亿元。 2 PPP 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 2.1 风险因素分析 2.1.1政治风险 PPP项目筹备阶段,尤其是在招投标阶段,常见风险因素往往首先来自政治 因素的影响,例如恰逢招投标工作刚刚开始,关于项目的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政策 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政策风险引发了的结果就是PPP项目招投标工作用必须要 面临随之调整的问题,给招投标工作顺利开展带来阻碍,这是政策风险来临后无 法避免的影响。因此PPP项目一旦进入招投标阶段,期望政府决策具有连续性, 但是法律法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投标阶段由于政策的连续性发生了变化,使得政治环境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造成了PPP项目面临着暂停的风险,给各方 带来困。 2.1.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的风险往往造成PPP项目招投标工作出现成本增大的问题,影响可 能会贯穿在招投标全过程开展中,例如由于环境变化引发的风险,。经济因素对 于PPP的项目主要表现为投资回报率、通货膨胀、外汇调整等发生叠加效应,经 济环境的变化对参与项目各方的影响巨大,甚至会影响项目能否顺利开始。 2.1.3投标因素 投标风险是在PPP运行投标过程中,由于投标人自身出现了风险问题,导致 在准备阶段就错误理解投标资料、投标文件编制问题频发、合同条款确定后资格 评审不过关等,导致参与投标发生一系列的失误,给投标方带来困扰。 2.2 PPP 项目在招投标阶段风险控制策略 2.2.1政治风险控制 通过《PPP合同》规定寻求免于征用或国有化,能够帮助PPP项目在招投标 阶段强化对政策风险的抵抗力,帮助PP项目各方及时或者提前应对政策变化, 对于风险进行规避,例如商业保险的投入能够明确政策风险发生后的补偿,从机

PPP模式的风险分担0001

生命赐给我们,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PPP模式的风险分担 当前,地方政府推广PPP模式的热情高涨,被寄予很多期望。但如果缺乏透明、严格的监管体制机制,盲目推广PPP项目有可能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膨胀,带来新的风险隐患。 PPP模式强调公私部门的全过程合作,项目投资额大、经营期长、合作方众多,各方关系复杂,涉及的风险因素众多。换言之,PPP不是一场婚礼,而是一段婚姻。 谈恋爱容易,但要结婚并长期运营PPP模式,需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好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心理准备。 寻找风险分担的合理边界 PPP项目运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极其复杂,合理分担风险是保障PPP模式顺利运营的前提。 由于风险复杂,识别和度量PPP项目风险比较困难,用好PPP这把利器,需遵循大型项目建设的一般规律,将项目风险在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公平地分担。公私合营要写好合同,对风险分担要有详细的准备,签订PPP合同时需尽量处理好每个细节。在风险分担方面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发挥禀赋优势。由于PPP项目的参与者掌握的资源不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明显不同。风险应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参与方对哪种风险控制力最强,就应发挥其优势控制哪种风险。 二是风险和收益要匹配。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要体现公平。唯有公平,才能将各个项目参与者持续地拴在一起,构成紧密利益共同体。 三是量力而行。承担的风险要和参与方的能力相适应,要有上限。如果承担了无法承担的风险,就会缺乏控制能力。 以上是原则性要求,在PPP项目具体运营中,还要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国家级风险和最低需求风险应尽量由公共部门来承担;市场级风险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但要分配好比例;项目设计、建设、财务、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原则上由私营部门来承担。 在PPP项目准备阶段,公共部门需尽力降低前期风险,做好尽职调查,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并进行评估,将风险分解为哪些是自留的,哪些是需要移交给私营部门的,制定招标文件并公布。建议这项工作尽量由独立的专业机构来承担。 在招投标和合同组织阶段,公共部门和项目公司通过谈判,确定各自的风险分担比例。 融资方面,国内项目除自有资金外,建议选择大银行组建的银团贷款等渠道,简化资金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国外项目建议内外结合,通过设立SPV鼓励利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吸引国际金融机构、项目东道国金融机构参与,降低融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PPP项目模式的风险管控

近30年来,公共私营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下称“PPP项目模式“)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基础设施需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蓬勃发展,广泛应用 于电站、机场、港口、收费公路、隧道、地铁、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公益型和运营型基础设施项目。通过PPP项目模式,私营组织为公共部门的设施和服务提供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并因此获得合理回报,公共部门则缓解了资金压力并将项目风险转移给私营组织。根据公共部门和私营组织的投入及合作程度,以及双方之间不同的风险分担机制,PPP项目模式可进一 步分为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即“BOOT模式”)、建设——拥有——运营模式(即“BOO模式”)、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即“BOT模式”)等多种类型。 PPP项目模式的参与方众多,主要包括东道国政府、产品/服务的购买人、投资者、项目公司、贷款人、EPC承包商、运营维护商、原材料供应商等,相互权 利义务及合作关系复杂。投资者在PPP项目模式下几乎承担了从提出项目建议、进行特许权协议谈判、项目融资、与EPC承包商进行设计施工合同招标和谈判、竣工验收、项目投入商业运营、运营维护并最后移交给东道国政府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工作。这些特点决定了投资者采用PPP项目模式“走出去”的过程中 面临比传统工程承包模式(例如EPC模式)更多的风险。 鉴于电站项目是中国投资者在境外实施PPP项目模式的典型业务领域,下文我们将从中国投资者角度,结合某国电站PPP项目案例提出并分享电站PPP项目模式的风险管控建议。 电站PPP项目的风险概述 电站PPP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建设运营风险、商业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 1、政治风险 电站PPP项目政治风险一般指项目东道国的政治条件、法律制度发生变化或者有关政府行为而导致电站项目失败、项目投资不能回收或回报降低等方面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包括:(1)东道国政权出现动荡与更迭;(2)项目公司的资产、股权被征收或国有化;(3)法律不完善及法律变更,主要指在外商投资、税收、劳动、外汇管制及环保等重要方面缺乏清晰法律规定,给投资者收回投资带来困难及不确定性,或相关法规出现对投资者及项目公司不利的变更,导致成本增加、收益降低乃至项目违法或不可行等后果;(4)东道国政府违约,指东道国政府/电力购买人拒付电价、暂停项目、终止合同等行为。 2、建设运营风险 电站能否按期建成、投入商业运营并按照设计指标进行发电是投资者收回投资和获取利润回报的核心。因此,电站因成本超支、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电量及运行维护标准所产生的建设运营风险是电站PPP项目的核心风险。该

PPP模式风险与案例整理

PPP模式风险与案例整理 投资管理部编制 审核人:林玮 2014年11月8日

目录 1.PPP模式简介 (3) 1.1.PPP的定义 (3) 1.2.PPP操作流程 (4) 1.3.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模式 (4) 2.PPP模式风险 (5) 2.1.主要风险及案例 (5) 2.2.PPP风险清单 (10) 3.PPP案例集萃 (13) 3.1.南京长江三桥 (13) 3.2.北京地铁四号线 (16) 3.3.北京地铁十六号线 (17) 3.4.国家体育场 (18) 3.5.青岛污水处理厂 (20) 3.6.广州西朗污水处理厂 (21) 3.7.杭州湾大桥 (23) 3.8.杭州地铁一号线 (25)

1.PPP模式简介 1.1.PPP的定义 PPP 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制,也叫“政企合作制”。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部门,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 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基于具体项目的合作融资模式,适用于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PPP 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伙伴关系,二是利益共享,三是风险共担。 从字面出发,广义的PPP概念涵盖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项目的各种模式(包括BT、BOT、BOO、BTO等)。而狭义的PPP概念,则是由政府部门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适当比例的股权投资,由私人部门设计建造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如二三十年里运营此项目。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有其优缺点,能够通过合作在PPP 项目中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公共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对项目施加影响,但其资金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私营部门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创新力与主动性强,但其承担风险(特别是国家层面风险)能力有限。 但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双方参与PPP 项目的目的与期望存在很大差异,公共部门希望利用私营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而私营部门则希望通过获得在当地的竞争垄断来获取合理利润。由于双方期望的差异以及优劣势的存在,双方在收益的分配和风险的分担等方面要求不同,造成了谈判过程的旷日持久,间接导致了过高的前期费用和融资成本。 因此,PPP并非完美,相较传统的政府采购模式,一般认为PPP模式具有以下这些优劣势: 正因为PPP 模式相对于传统政府购买模式的优劣势,PPP 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国内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

国内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现阶段PPP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缺少科学、实质层面上的支持,很多项目依旧掌握在地方政府,导致PPP模式实施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加大对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及其相关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国内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你怎么看待?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政府投资为主要来源的公共项目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寻求新的投资点势在必行。PPP模式作为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能够以合理的方式获取收益。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PPP模式尚不完善和成熟,存在很多问题,如缺少科学指导、政策支持薄弱等,为了促进PPP模式优势充分发挥,加强对其风险控制的研究非常必要。文章对从PPP项目管理模式内涵及特点入手,分析当前PPP项目管理模式实施面临的风险和不足,并提出风险应对方法及相关措施,旨在为该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多以BOT 项目管理模式为主。但该模式在实施中过于依赖地方政府,存在单个、分散等弊端,无法顺利达到预期目标。PPP模式的出现,将各主题优势整合到一起,取长补短,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模式的不足。现阶段PPP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缺

少科学、实质层面上的支持,很多项目依旧掌握在地方政府,导致PPP模式实施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加大对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及其相关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PPP模式概述 关于PPP项目管理模式,从广义层面来说,是指采用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等融资模式的总称。各类模式差别在于不同实施模式下项目所有权、经营权。而狭义层面,是各类特许经营方式的转变,政府直接参与项目中,且与私企建立合作关系。在实践中,该模式具有显著特征。第一,风险分担。PPP模式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收益越高,意味着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第二,利益共享。PPP项目是政府部门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更加侧重于社会效益。第三,伙伴关系。作为主要特征,参与项目的所有主体都具有共同的目标,由此,必然会产生伙伴关系。 2国内PPP项目管理模式风险分析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单纯依靠政府力量远远不够。基于此,公共事业市场化趋势势在必行,国内各城市均出现了PPP项目[1]。经过多年发展,很多项目产生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埋下诸多风险。 公共管理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