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

杨振宁
杨振宁

中国人,你真的不了解杨振宁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前言

历史级别的伟大。

大多数人知道杨振宁,基本停留在82岁老头娶了28岁姑娘的程度。更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是,13年过去了,两人竟然还没有离婚,老头身体依然杠杠的。最后只得编排段子以泄私愤:这姑娘也真不容易,本来想做个短线,结果一套十多年……

如果杨振宁先生看到这样的言论,该是何等心灰意冷?

或者根本不在意这些言论,只是冷笑一声:虫子真多。

中国人真的了解杨振宁吗?他真只是个利用诺贝尔虚名来骗取小姑娘的老色鬼?

杨振宁到底有多厉害,简单来讲,他是有史以来排名前15的物理学家(《Quora》评),与费曼、朗道奠定20世纪物理学的白银时代,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最卓越的设计师(弗里曼·戴森语)。他是华人骄子中的骄子,他的伟大是历史级别的伟大。

可能有人说,你这话置霍金于何地。好吧,虽然科学不比排名,我们尊重《时间简史》的作者,但从科学成就上讲,霍金没有资格与杨振宁相提并论,他们之间相差了3个黑洞。

如果华人在世界上有足够的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01

数学家的儿子,

华人中的顶尖天才

杨振宁小时候就受到父亲引导,很小就爱上数学,为以后走上科学道路打下坚实基础。他的父亲杨武之是数学家,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L.E.Dickson,是中

国第一名因数论研究获得博士的学者。归国后杨武之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陈省身、华罗庚等均出自他门下。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1938年,16岁的杨振宁考取西南联大,潜心于自己的学科训练,当时物理系学生有两大才子:杨振宁和黄昆,经常在茶馆高谈阔论。黄昆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论文,你看了没有?”杨振宁说看了,黄昆问如何,杨振宁把手一摆,很不屑地说:“毫无创意,是老糊涂了吧”。这是18岁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学术成果的评价,不知道目前中国大学里是否有这样的学生敢对杨氏说出这种话。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李政道一起成为华人中的首次获奖者,其得奖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术成就,更在于一种信心的鼓舞,在此之前,华人的科学天赋饱受质疑。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讲,杨振宁都是华人世界中出类拔萃的顶尖天才,属于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在科学界的世界影响力无与伦比,理应受到全民族的尊重和保护,更应该成为年青一代追求的高标。炎黄子孙中只有杨振宁一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为什么这样一个人物,被人记住的只是他的八卦琐事,而没有人去了解他的科学成就?

02

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

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很多人以为获得诺贝尔奖是杨振宁的最大成就,实际上杨振宁拥有13项“诺奖级别” 的成果,1957年的获奖只是他早期的一个“次等成就”。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世界级贡献,完全可以媲美“朗道十诫”。希望关心他老人家婚姻近况的同学也多了解一下科学论文,有利于你跟高智商朋友谈笑风生。

诺贝尔奖得主虽然个个强大,但里面也是有强弱之分的,杨振宁就属于诺奖里面的强者。我们可以将诺奖得主分为三等:

第三等,因为人生“最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如2017年获奖者基普·索恩,人数最多);

第二等,因为人生“次等成就”得了诺贝尔奖(人数寥寥,杨老是其中之一);

第一等,因为人生“三流成就”得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一个)。

杨振宁靠宇称不守恒拿奖,但他最大的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在他获取诺奖后63多年来,有7个诺奖得主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例如丁肇中、希格斯。”杨家将几乎垄断了60年来的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最高数学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

杨振宁十三项“诺奖级别” 的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论文序号: 57h,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2014)

以后别说杨振宁打着诺贝尔奖招牌骗吃骗喝骗小姑娘,世人眼中高不可攀的诺贝尔奖,在杨振宁眼里不过是年青时的小目标,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03

杨振宁在世界科学史上到底排名多少?

我们敬重每一个科学家,并不认为排名有多重要,但科学家在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个世俗的排名。

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物理理论,如果大一统理论得到应证,那么杨振宁将被列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正因为这一点,有一些中国人非常极端地吹捧杨振宁为史上前5,可以与爱因斯坦扳手腕了,这又是继“卖国贼老汉奸,老少恋不要脸”的另一种黑!

那杨振宁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到底如何,1997年,日本《かがくしゃ》将杨振宁列为第11位。因为同样是东方人,日本人有意抬高了杨的地位,特别强调“杨—米尔斯方程”的历史意义,“杨—米尔斯方程”虽然伟大,但也要经过几个科学大佬打补丁才能正常使用,说杨振宁完全超越温伯格和费曼有点过分。

比较权威的1999年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将杨振宁列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学家之一。那份排名说这18名科学家不分先后,按照姓氏排,Y姓吃了大亏,杨振宁排在最末。

英国学者Albert曾经是《英国物理学会》期刊的编委,他在科普随笔《弦论能否在低能态验证》里面,将费曼、温伯格、杨振宁、郎道做了详细比较,他大概的意思是半斤八两,综合看,杨振宁上限在第10。所以,杨振宁在科学史上的真实地位应该是第10-18位,这与《Quora》排名15位大致相当。

04

他的私德有什么问题?

当然有人说,科学成就再大,但道德有问题,仍然应该千夫所指。那我们就看看杨振宁到底有什么罪?

传言中的第1大罪,不应该在82岁高龄娶了28岁美女。可人家既不是抛弃发妻,也不是拆散家庭。成人双方自愿,没有影响到他人的利益,为什么就不能被接受?即使是封建社会,也不过是限制寡妇再嫁,无人抨击鳏夫再娶的,某些时候,我们连封建社会都不如。

传说中的第2大罪,邓稼先突破万难回国效力,杨振宁躲在美国拿诺贝尔奖,是数典忘祖的狗汉奸,要知道杨振宁老婆是国民党中将杜聿明女儿,以防迫害没有回国天经地义。非要别人像邓稼先一样,牺牲青春、事业?邓稼先为国家人民奉献值得尊重,杨振宁为全人类做出成就同样应该支持。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值得万世瞻仰,相比研制武器实在是另一个维度的贡献。

传说中的第3大罪,杨振宁盗取了李政道科研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搞得他的父亲临死之前不愿意见他,杨李因为“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只能算是杨振宁的“三流”研究成果。事实上,“杨-米尔斯”理论才是杨振宁成为物理学大宗师的基石,这个东东统治了物理学60年,与李政道没有任何关系。

传说中的第4大罪,杨振宁晚年回国骗吃骗喝享受国家补贴。杨振宁是全世界争抢的顶尖科学家,他需要骗吃吃喝?他帮助清华建立了国内顶尖水平的高研院,帮助培养了两代杰出的物理学家,就算获得任何待遇都不过分。

…………

还有各种黑,数不胜数,什么修改遗嘱,什么翁帆怀孕。

如果一定要说杨振宁罪孽深重的话,那么我们再以另一个科学家作为对照——他抛弃祖国移民美国;民族邀请他出任要职以抗外敌被断然拒绝;他风流成性和众多女人不清不白;他乱伦爱上年龄悬殊的女间谍;他始乱终弃抛妻弃子。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被我们奉为神坛之上的人物。而作为华人科学家的杨振宁,得到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待遇”。

05

他为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1977年,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他以8000美元代价在当天《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启事“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杨振宁以物理学界第一人身份,为中国请回多少科学家?为中国科学家打开了怎样的视野?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科技前沿之间的多少距离?他给国家带来的贡献巨大,值得任何形式的回报。

正是由于杨的存在,清华的物理是中国离世界顶尖大学水平最近的学科之一。有可能成为中国物理学奖第一人的张守晟,正是由于杨振宁劝其做凝聚态理论,2017年用理论预言了拓扑绝缘体并被实验证实,足见杨振宁当年何其有远见。

结语

珍惜杨振宁,

就是尊重我们这个民族。

2000年《Nature》评选过去1000年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是活着的唯一一个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

可以说,杨振宁不仅仅是最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也是当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已经年过九旬,难道一定要等到故去后才开始缅怀?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为逝者讳而贬低活人?

庄子曾经过说过“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意思是全世界都在骂某人时你别去诅咒,全世界都在歌颂某人也别去表扬,别听那些八卦了,理性地思考下,你是否了解他。华人世界只有一个杨振宁,珍惜这样一个天才,也就是珍重这个民族,珍重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懂他的科学成就,那就尽量努力地去接近他。如果你再有时间,还可以去看看他的13项成就。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四练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文体突破文体一连续性文本Ⅰ新闻

专题一文体突破 文体一连续性文本 Ⅰ新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三大通信运营商谈网信事业: 安全、创新、人才缺一不可 光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李政葳) 25日下午,中央网信办召开了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代表在座谈会上,结合实际工作和今后规划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 发展网信事业离不开核心技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经理李跃认为,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目前,物联网已成了很多行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今年要推动实现1亿物联网用户,推进窄带的互联。在4G基础上推动5G技术的发展,另外,在IT转型方面,应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切实把创新发展融入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 如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李跃认为,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涉及千家万户。当前,中国移动每月拦截的垃圾短信超3亿,每月封堵的国际诈骗电话在三千万次以上,每月拦截色情网站1.3万个。另外,李跃还提到,在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的同时,还要看到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需求,“因为好方案也依赖于人。所以,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网信机制建设”。 中国联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容忽视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这为运营商提供了艰巨任务,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陆益民认为,网信事业建设离不开基础网络和基础通讯服务能力的提升。今年以来,中国联通积极落实网络强国、宽带中国战略,以及提速降费的部署,移动网加大4G网的建设,固网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一季度4G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县以上城市和大部分乡镇,覆盖密度大大加强。” 陆益民还表示,在加强技术层面创新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运营商义不容辞的责任。”陆益民坦言,在做好各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基础上,须加强体系防范,健全内部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防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强数据安全应急处置,保证企业内部平台安全。 中国电信:大规模引进技术人才推动转型

杨振宁的一次北大演讲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曾涛。今天,我们在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讲堂里,迎来了来自台湾的一千多名大学生朋友,还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在这里首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在三个月以前,我们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栏目在清华大学归根居杨先生的寓所对杨教授进行了一次采访。杨先生深厚的文化素养、杰出的科学贡献和充满睿智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杨振宁:非常高兴有机会跟这么多的台湾同学见面,这个大礼堂我曾经参观过,但还从来没有在台上或者台下参加节目,今天是第一次。我是1922年在安徽省合肥县出生,一共在合肥住了6年。这是我最早的一张照片(现场投影),坐在妈妈的膝头上。那时我父亲刚刚考取了安徽省公费(留学),要到美国留学,在离开以前我们一家三口人照的一张相,就在我们家住的院子里。我父亲穿着长袍马褂。 我叔叔抱着我,我左边的是堂哥哥,右边的是堂姐姐,照这张相寄给我父亲。到4岁时,我和我妈妈在一个照相馆里照的,穿的也是长袍马褂。 1928年,我父亲从美国回来,在厦门担任数学系教授。所以我在厦门住了一年。在那个时候,合肥非常闭塞,没有电,比如说晚上就点煤油灯。我到厦门第一次看见电灯。在合肥时,没有见过杨梅,也没见过菠萝,那些都是我到了厦门才见到的,可以说从19世纪进入了20世纪。这是我们在厦门照的相片,我父亲从美国回来已经改穿西装洋服了。 1929年夏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受了清华大学的聘书,我们一家就从厦门经过上海到了北京,那时候叫北平,住在清华园里。所以1929到1937年这8年时间,我是在清华园里成长。那8年的幼年生活是非常美丽的,一切都是我非常怀念的。清华大学里有一个小学,清华大学那个时候虽然很小,也有50个教职员子弟,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小学。这个照片(现场投影)里站在门口的两位是我的弟弟。这个房子现在还在,不过已经不做小学用了。现在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差不多有1000个学生,另外在清华园的南部盖了房子。

物理与美学-杨振宁

物理与美学-杨振宁 发布日期:2005-12-9 发布人:施大宁点击数:433【字体:大中小】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畅谈物理学之美

杨振宁为庆祝母校90周年校庆而回到清华,进行了一场题为“美与物理学”的演讲。 一本科普书带给12岁杨振宁诺贝尔梦 杨振宁的启蒙老师是他的母亲,她只是一个念过几年私塾、没有受到过任何新式教育的中国妇杨振宁从她那里学到3000个汉字和坚强的意志,这种意志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童年的他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至少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孩子。1929年,在他7岁时随父亲来到开始在清华园内读小学,自称“清华的每一棵树都爬过,几乎每一棵都研究过 。十二三岁在崇德(现在的北京第31中学)念书的时候,喜欢东看西看。有一天发现一本“神秘的宇宙 非常有意义中讲述了20世纪到当时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一些物理学的现象和理论。他回家就和父母开玩笑将来要得诺贝尔奖。 为什么身为著名的数学家之子,没有读数学呢?杨先生解释,因为父亲杨武之认为,中国必须地把实际的事情搞上去,所以建议他读化学。在报考大学之前,由于中学没有学过物理,杨振宁于门一个月自修物理,竟然发现物理十分有意思,进入西南联大以后,就转到物理系学习。 在西南联大读完大学和研究生课程,又教了几年书,随后决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杨振宁以选择这所大学,不仅仅因为是他父亲的母校,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之——费米在那里教书。 每一个科学家都有独特的治学风格 在介绍科学家的风格之前,杨振宁先给大学生介绍了统计力学创始人波耳兹曼曾经写过的一段搞音乐的人,在听到几个音节以后,就能辨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者舒伯特,同样一个数学家或物理在念了几页文字以后,就能辨出柯西、高斯、雅可比、亥姆霍兹或克尔斯豪夫的作品。杨振宁对此解和解释是,每一个画家、作家、音乐家,都有他自己独立的风格。 也许有人认为,科学与文艺不同,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怎么可以称之为风格?宁以物理学为例来说明科学家是有风格的。 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与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结构不美与妙 感受有不同的了解。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个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的研究方向究方法,也就是他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同为20世纪大物理学家,狄拉克和海森堡的风格就不相同。狄拉克方程式奠定了今天原子和的基础,解释了无数的物理化学现象。 杨振宁认为,20世纪的物理学家中,风格最独特的就数狄拉克了。

档案简历模板

姓名:吕悦性别:女 民族:汉出生年月: 健康状况:良好身高:166cm 毕业时间:2008-07-01 学历:本科 主修专业:英语教育第二外语:俄语 特长:书法、写作、文艺政治面貌:团员 联系电话:E-MAIL: 1998-2001年牡丹江农管局子弟校 2001-2004年牡丹江农垦管局高级中学 2004-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7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农管局高级中学实习班主任及英语教师 担任假期英语辅导班教师 在校业务时间做初、高中学生家教教师 英语专业四级 1 普通话二级甲等 2 计算机国家计算机二级 3 其它证书获“英语技能大赛二等奖” “优秀班级干部” 求职意向:初、高中英语教师文秘及相关职业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哈尔滨师范大学2008届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学为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师范生,教师这一职业是我渴望和向往的,所 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肩负着十分艰巨的责任。在几年大学生 活中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从事家教的经验,让我了

学校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黑龙江省唯一的科类比较齐全的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是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艺术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中心。 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6年我党在解放区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命名的行知师范学校。先后经历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师范学院时期,1980年扩建为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有呼兰学院、阿城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政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理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恒星学院等16所学院。有41个本科专业,涉及八个学科门类。目前,学校有本专科生35000余人,研究生5200多人,留学生552人,在籍成人教育学生10500多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78人,其中教授210人、副教授30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42人;有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198人;有国家级专家3人、省级专家10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68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36人。

杨振宁个人简介

杨振宁个人简介---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杨振宁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又自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5年应聘担任国立华侨大学名誉教授;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1999年自石溪分校荣休,同年出任清华大学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现任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院长。 李政道——首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李政道和杨振宁于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获奖时刚刚31岁。李政道1926出生于上海,母亲张明璋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这样一个很重视子女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里,李政道从四岁就开始识字,同时对算术特别感兴趣,心算又是他的拿手好戏;每当他完成一道心算题时,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胡适个人简介 --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一定的古文基础。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乳名文豹,本名开贞,号尚武。4岁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等诗人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

杨振宁

面对面:杨振宁对话王志谈心路历程 清华大学专家公寓B 栋,是杨振宁先生在北京的居所,从2003年11月回到国内,杨先生就一直住在这里,并把这里取名为“归根居”。回归祖国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位八十多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屡屡制造新闻而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2005年1月25日,《面对面》栏目的记者来到这里,对处在新闻漩涡中的杨振宁进行了独家专访。 血管里流着中华血 记者:你回国定居的决定,是怎么做出的? 杨振宁:我虽然在美国住了50多年,可是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所讲的,说杨振宁你血管里所流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记者:但是您在美国功成名就,美国的生活您舍得下吗? 杨振宁:假如15年以前,有许多在美国的东西在这儿买不着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改过来了。 上帝给的最后礼物 记者:你好像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谈论过翁帆? 杨振宁:没有。记者:你介意说一说她吗?杨振宁:你今天要谈? 记者:我们想问,当然大家非常关心。 杨振宁:你给我写的几条(提纲)上没有这一条。 记者:是,所以我们君子协定,我现在向你请求。 杨振宁:我想提一下可以,不必深谈。 记者:好像您这一次引起大家那么强烈的关注,就是因为你的婚事。

杨振宁:是。这个问题是我们预先想到了,我想大家觉得年龄差距这么大,是毕竟少有的,所以就发生兴趣了。不过我们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所以虽然有压力,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承受。我相信我们这次结合,最后大家会认为是绝对美好的。 记者:您不在乎吗? 杨振宁:当然翁帆跟我都有一点点在乎,不过我们觉得,我还记得我当时跟她说,我说不管现在别人怎么讲,过了三十年以后、四十年以后,大家一定认为我们结合是一个美丽的浪曼史。 记者:其实我们大家都很希望杨先生幸福。能不能帮你的妻子说句话呢,她爱你什么呢? 杨振宁:我们没有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是很纯、很真,我想这是她主要欣赏我的地方,这是我的猜想。 记者:其实很多的担心都是出于关心杨先生,您不担心翁小姐那么年轻,她把你给骗了。 杨振宁:是。我想是有人这样想,还有更多的人我想是不是觉得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是我骗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事实上呢,我想我们两个人都是想得很成熟的。 帮助国人改变看法 记者:杨先生,您说过您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的看法,但是我们很想知道,您是面对中国人讲的一种客气话呢,还是

清华大学“姚班”创办者姚期智是谁资料简介,姚班到底有多厉害都是学神的人物

清华大学“姚班”创办者姚期智是谁资料简介,姚班到底有多 厉害都是学神的人物 清华大学“姚班” 姚期智是图灵奖唯一的华人获奖者,也是世界现代密码学、理论计算机科学、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奠基人,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他于2004 年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回国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并开设了国内首门计算机理论课程,从根本上夯实了国内计算机本科课程的理论基础。隔年又创办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姚班」,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计算机 科学的顶尖人才,其门生早已遍布国内外AI 产业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各个关键领域:中国计算机编程第一人楼天城,还有旷视科技的三位创始人印奇、杨沐、唐文斌都是姚班走出来的学生。今年二月,他与杨振宁一起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评价姚班:姚班有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姚班到底是什么? “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院士于2005年创办,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为了更为突出其培养目标,在2009年4月姚班由刚创立时的“软件科学实验班”更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并且在2009年9月,姚班被率先纳入清华大学“清华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姚期智院士为“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 姚班到底有多厉害都是学神的人物 一堂计算机科学的课程正在进行中。唐平中把一个证明方法写在黑板上。这个方法万无一失,他用了四年。 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你的证明太长了。”就像美剧中天才出场的桥段,那个学生走上前台,整个证明从三页简化到了一页。 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唐平中留作业时,会把前人未解决的难题放在后面,作为附加题。他想看看这群学生的反应。“学生们并不知道,以为就是作业,”他说。这是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他教课的第五年,由于它的创办者姚期智而被称为“姚班”。最终,“那些题全都解了出来。” 在人工智能的人才大潮中,这个班被寄予厚望。某种程度上,“姚班”学生都是优中选优,每届只招收三十余人,其中不乏各省高考理科状元和各门学科奥赛金牌得主。这些学生非常聪明,敢于挑战权威,随时随地都能冒出创造性的想法。“他们是真的很聪明,是最好的一批本科生。不光在中国,在全世界都可以这么说。”交叉信息院的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稼先杨振宁简介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汉族,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届、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好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邓以蛰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 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毅然回到祖国,1950年10月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后来改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邓稼先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1986年5月,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7月29日病逝于北京,邓稼先同志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8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追悼会,张爱萍将军亲致悼词,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参加追悼会,胡耀邦、邓小平等领导人送了花圈以示悼念。 199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8年11月18日,邓稼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邓稼先同志的一生,是中国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他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长大,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声中走上科学之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同时,他在党的教育下知道了应该如何发动群众进行科研攻关,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年表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

100 本中文物理科普书籍推荐书目及书评内容

100 本中文物理科普书籍推荐书目及书评内容(书评内容请直接点选编号或推荐书籍书名) A:传记历史(27 本) B:物理知识(44 本) C:天文宇宙(14 本) D:科学思想(15 本) 编号推荐书籍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出 版年) 书评 1-A 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郭奕玲、沈慧君编着 ─凡异 (1996) 林克瀛 2-A 原子时代的奠基人:费米传 (Atoms in the Family) L. Fermi 叶苍今日世界 (1973) 门福国 3-A 居礼夫人:寂寞而骄傲的一生 (Marie Curie) F. Giroud 尹萍天下文化 (1991) 张幸真 4-A 柏拉图的天空 (Who Got Einstein's Office?) E. Regis 邱显正天下文化 (1992) 林孝信 5-A 爱因斯坦(上) (Einstein: A Life) D. Brian 邓德祥天下文化 (1998) 施宙聪 6-A 爱因斯坦(下) (Einstein: A Life) D. Brian 陈瑞清天下文化 (1998) (同上书 评) 7-A 雷达英雄传(上) (The Invention that Changed the World) R. Buderi 常云惠、常云 凤

天下文化 (1999) 寇崇善 8-A 雷达英雄传(下) (The Invention that Changed the World) R. Buderi 常云惠、常云 凤 天下文化 (1999) (同上书 评) 9-A 诺贝尔的荣耀:物理桂冠科学月刊编着─天下文化(1999) 林孝信 10-A 露骨:X 射线档案 (Naked to the Bone I) B. H. Kevles 杨玉龄天下文化 (2000) 张石麟 11-A 露骨:医学造影档案 (Naked to the Bone II) B. H. Kevles 杨玉龄天下文化 (2000) (同上书 评) 12-A 牛顿(上) (Isaac Newton:The Last Sorcerer) M. White 陈可岗天下文化 (2002) 刘怡维 13-A 牛顿(下) (Isaac Newton:The Last Sorcerer) M. White 陈可岗天下文化 (2002) (同上书 评) 14-A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江才健─天下文化(2002) 郑国顺 15-A 别闹了,费曼先生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R. P. Feynman 吴程远天下文化 (2003) 高涌泉

杨振宁北京大学演讲

杨振宁北京大学演讲 杨振宁北京大学演讲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这么多的台湾同学见面,这个大礼堂我曾经参观过,但还从来没有在台上或者台下参加节目,今天是第一次。我是1922年在安徽省合肥县出生,一共在合肥住了6年。这是我最早的一张照片(现场投影),坐在妈妈的膝头上。那时我父亲刚刚考取了安徽省公费(留学),要到美国留学,在离开以前我们一家三口人照的一张相,就在我们家住的院子里。我父亲穿着长袍马褂。 我叔叔抱着我,我左边的是堂哥哥,右边的是堂姐姐,照这张相寄给我父亲。到4岁时,我和我妈妈在一个照相馆里照的,穿的也是长袍马褂。1928年,我父亲从美国回来,在厦门担任数学系教授。所以我在厦门住了一年。在那个时候,合肥非常闭塞,没有电,比如说晚上就点煤油灯。我到厦门第一次看见电灯。在合肥时,没有见过杨梅,也没见过菠萝,那些都是我到了厦门才见到的,可以说从19世纪进入了20世纪。这是我们在厦门照的相片,我父亲从美国回来已经改穿西装洋服了。 1929年夏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受了清华大学的聘书,我们一家就从厦门经过上海到了北京,那时候叫北平,住在清华园里。所以1929到1937年这8年时间,我是在清华园里成长。那8年的幼年生活是非常美丽的,一切都是我非常怀

念的。清华大学里有一个小学,清华大学那个时候虽然很小,也有50个教职员子弟,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小学。这个照片(现场投影)里站在门口的两位是我的弟弟。这个房子现在还在,不过已经不做小学用了。现在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差不多有1000个学生,另外在清华园的南部盖了房子。 这是我初中时在家里边照的相片,小学是在清华园里,中学是在北京的崇德。每个周末和寒暑假回家。这是一个周末,我们在清华园住的房子里的院子住的。1933年到1937年这几年念初中,这是当时初中的大楼,我是住校的。那个学校一共有300个学生,其中不到100人是中小。这个学校现在还在,叫北京时第31中学,那个时候叫崇德中学。这是我前几年回到母校参观时在大门口照的一张照片。 1937年日本人打到北京,卢沟桥事变。哪位如果再到北京来参观,我建议你们到卢沟桥去看看,因为卢沟桥是日本人攻打华北放第一枪的地方,大家知道是7月7日。七七事变以后,我们全家就离开了当时的北平,1938年到1945年我们去了昆明,因为那个时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个学校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合大学上了四年大学,上了两年研究院,然后又教了两年中学。 高中二年级念完以后,那时候公布了一个法令,说现在有太多的中学生流离颠簸,没有中学毕业,所以你要报考大学没有中学文凭也可以报考,叫做同等学历,所以我就以同

杨振宁: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杨振宁: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2013年04月08日 09:01 来源:云科技作者:程 苓峰 分享到:更多 642人参与 62条评论 编者按:杨振宁先生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之一,他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本文中杨振宁从科学的角度谈谈他的佛教观。

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图片来源:资料图)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度)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相对论能描述所有宏观物体在相对光速而言的低速,以及接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时的规律。 这二种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它们能解释人们用旧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根据它们所作的推论和预言都被以后的大量观测所证实。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时的特例。 因为这二种理论的适应面非常广大,因而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理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卫星上天、潜艇入海、运动比赛、天文观察等都受这种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的制约。 同样,佛教也完全具备科学理论的三大特性。首先,佛学理论是自洽的、圆融的。四圣谛概括了人生多苦的现象,指出人生多苦的原因,指明了涅槃入灭的方向,指出了修习正道的道路,佛教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宗派,各宗各派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修习方法,其基本的理论和目的是一致的。

杨振宁中英文简介

杨振宁,英文名富兰克,1945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个华人,他还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多项荣誉学位。被誉为是“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 2005年,他与28岁的翁帆结婚,在国内引起一片轰动。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同时身兼广东东莞名誉校长。 Chen Ning Yang, English names Frank, born in 1945 in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the famous Chinese-American scientist,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When Yang primary school, math and language achievement is goo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not yet graduated, got into the Southwest, it was in 1938, he was only 16 years old. In 1942, aged 20, Chen Ning Yang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then entered the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Kunming National Union University, 1942, in 1944 the school graduate. In 1945 he studied in publicly funded study abroad to the United States, studi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hD. In 1957, Lee and Chen Ning Yang jointly made parity conservation theory and won the Nobel Physics Prize, the first Chinese Nobel Prize he won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and a number of honorary degrees. Being praised as a "well-rounded human beings one of the three theoretical physicist".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a Professor Emeritus of many famous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2005, he married with 28-year old Weng fan, caused a sensation in the country. Chen Ning Yang now lives i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and Guangdong Dongguan, who is also the Honorary President.

最适合学生读的名人传记(家长先看)——太需要了

最适合学生读的名人传记(家长先看)——太需要了 1、《居里夫人传》(法)艾夫·居里左明彻译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和化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一本女儿为母亲撰写的翔实的传记,文字生动,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2.《拿破仑传》(德)艾密尔·鲁特维克 读拿破仑传雷霆万钧,令人想到“追、腾、奔、滚”的生命动感。艾密尔以“岛、湍、河、海、岩”来划分拿破仑悲壮的人生具备了英雄看英雄的无比穿透力。 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李汉昭译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马克·吐温说“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一生幽闭在盲聋哑的世界里,然而她

却以惊人的毅力,挑战生活,给人类带来无限光明,用生命的力量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4.《林肯传》(美)戴尔。卡耐基叶维明译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以其感人至深的笔触,描述了这位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使一个神情忧郁、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满怀仁慈之心的林肯形象在我们面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5.《梵高传》(美)欧文·斯通常涛译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上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并被译为80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正如译者常涛女士所言:“是梵高那在人生的磨难中摆脱了传统的桎桔而化入永恒的美丽灵魂吸 引了一代代读者,《梵高传》也许会因此而有幸成为一部可

杨振宁的的经典句子

杨振宁的的经典句子 杨振宁 杨教授,老而弥坚,后劲十足,在美国默默无闻酝酿数年之后,年近耄耋后来居上,最近频频语出惊人,曝光于各大媒体。在忘年恋情即将被炒成冷饭之时,又摆出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盛赞中国大学教育而再度成为新闻头条。 杨教授语句简练却发人深思,每每发言就有无数人开始研究揣测他背后的真正意图,各方争论数月不休。而他却从此沉默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更加关注。杨教授已然跃居为想出名想疯了的话涝症候群仰视的偶像,顶礼膜拜。 正所谓话不在多,反常才行。杨教授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敢于逆流的言论永远都市场价值。 杨教授语录: 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 (杨振宁形容翁帆)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记者:能不能帮你的妻子说句话呢,她爱你什么呢?) 杨振宁:我们没有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我想,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是很纯、很真,我想这是她主要欣赏我的地方,这是我的猜想。 (记者:那么杨先生对《易经》开炮?) 杨振宁:不不,对不起,这个话有点原则性的错误,因为我那个文章是叫做《易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你如果看我整个那篇文章,80%是讲影响非常之大,而且是正面的。只有20%是讲它有负面的影响。之所以那篇文章变得非常有名,在网上变得非常有名是什么呢?因为有些人专看那20%,不看整个的文章。 (记者:1971年你离开中国26年了,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回国?) 杨振宁:为什么我那么着急回来呢?因为我想我是比较知名的中国的学者,第一个回来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国际的变化是千变万化,很容易一个打开的门又关起来了,所以我就赶快回来了。

《杨振宁传》读后感

《杨振宁传》读后感 假期中有幸读到杨建邺先生写的关于杨振宁先生的传记文——《杨振宁传》,240000字的介绍让我对杨振宁先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我对物理也感兴趣,所我以对此人物就更加的喜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先来简介一下其本人:杨振宁,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美籍华人,195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杨振宁先生有如此佳绩与其家庭背景和人文熏陶是离不开的。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留学归来的知名学者,1929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数学系教授。由于父亲的关系,杨振宁在清华园度过了8年的少年生活,这给杨振宁留下了温馨的回忆,也锻造了一个聪颖好学的学子。清华园对聪颖好学的少年杨振宁,是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更是一份再好不过的礼物,对日后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年的西南联大,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无疑是一个神圣的殿堂,杨振宁曾回忆道:“想起在中国的大学生活,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风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联大的生活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在物理学里的爱憎主要是在该大学度过的六年时间里培养起来的”。(即1938年——1944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西南联大后,杨振宁既没有选择父亲专长的数学,也没有选择自己报考的化学,而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学。可见求学道路上,兴趣至关重要。这一选择是杨振宁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人生奋斗的目标,是开始,也是指引...... 而出国留学,是杨振宁生命中的转折。然而杨振宁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万分艰辛,寻师也是屡屡受挫。历经辛苦远赴美国,先是到哥伦比亚大学找寻仰慕已久的费米教授,却大失所望的扑了个空。随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希望求学于维格纳教授,却由于教授的休假再一次扑空。幸好遇到了昔日西南联大的教授张文裕,在其指点下终于到芝加哥大学寻得名师,就是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师费米。这才开始了他真正的求学之途。 我们都知道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杨振宁的第一个志向就是完成一篇实验物理论文。由于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的欠缺,虽然经过了20个月的实验工作,杨振宁还是未能完成自己的实验论文。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杨振宁的这一志向还是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亲身动手进行实验的重要意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杨振宁这20个月的实验工作也为他日后成为成功的理论物理学家奠定了基础。 杨振宁能够在科学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是

杨振宁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杨振宁: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主题: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嘉宾:杨振宁 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名家论坛》 时间:2012年4月18日 编辑:周东旭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美籍华裔科学家。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先后获得中 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等院士荣衔。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48 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二人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精彩摘要: 与同学讨论是深入学习的极好机会。多半同学都认为,从讨论得到的比老师那里学到 的知识还要多,因为与同学辩论可以不断追问,深度不一样。 一个人最好在研究开始的时候,进入一个新领域,就像挖金矿,挖新矿容易出成果, 如果一个地方人家已经挖了五年,要想再挖出新矿,就比较困难。

中国教育哲学讲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不知道的,都要想 清楚,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这种教育哲学,有很大好处,也有很大坏处。 一个社会要想科学非常成功,是不是必须制造一种风气,使年轻科学家都很冲,朝中 国儒家君子相反的方向走?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杨振宁讲座实录: 少年读到《神秘的宇宙》开启对物理的兴趣 当直觉与书本知识有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必须抓住,把本来的直觉错误想清楚,形成新的直觉 我1929年到清华大学,当时7岁,就读清华大学里的成志小学(编者注:清华附小的前身),我父亲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4年后进入北京城里的崇德中学,现在叫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在宣武门附近。学校 很小,差不多300个学生,有一个小图书馆,我喜欢到里面浏览书籍。初中二年级,我在 图书馆发现一本翻译过来的书,叫《神秘的宇宙》,描述1905年物理学大革命、1915年 相对论和1925年量子力学,这不只是20世纪物理学的大革命,也可说是人类知识历史上 非常重大的革命。我当时并不太懂其中的内容,不过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与我后来学习物 理有密切关系。 1937年夏天我刚刚读完高一,抗战就开始,我们全家搬回合肥老家。后来清华大学与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我父亲到昆明就职,1938年春天,我们就 到了昆明。当时中学生流离失所的很多,教育部就规定不需要有中学毕业文凭也可以参加 高考,我当时高二,算便宜一年,参加高考就进入了西南联大。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1922-- ),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安徽省合肥。因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著作有《选集与后记》《读书教学四十年》等。 一、生平经历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7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5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