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粤教版必修三《宋词四首》优秀导学案(附答案)

(完整版)粤教版必修三《宋词四首》优秀导学案(附答案)
(完整版)粤教版必修三《宋词四首》优秀导学案(附答案)

宋词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和宋词的流派,了解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作代表和风格特征。

2.背诵这四首词,赏析名句,感受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1.感受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风格特征;2. 赏析名句,掌握相关的诗歌鉴赏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味它们的动人之处。

二、作者简介:请阅读《金版学案》P89文本资料和写作背景

三、预习思考

1、请完成《金版学案》P88自主预习部分并自我校对。

2、判断下面文学常识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3、填空:

①柳永,_______(朝代)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官屯田员外郎,又世称“_______”。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________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漂泊生活、______________之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②苏轼,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称大苏,号____________。与父______,弟______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在____、____方面卓有建树。(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四、课堂探究

据传,苏东坡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有一幕士很善于唱曲讴歌。苏东坡问他:“我的词比起柳永的词来怎么样?”幕士回答:“柳郎中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妙龄女郎,手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你的词,必须是关西大汉手握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听了这番话,拍案叫绝。

《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巩固

1、以下词句,属于婉约派风格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豪放派风格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②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④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⑦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⑧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

2、你能独立完成下面的背诵积累吗?如能,请完成;如不能,请翻开书本认真查找,工整书写。

①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③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完成《金版学案》P91应用能力提升的基础训练部分。

学习反馈:学习了这一课时,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或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思考

1、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2、下列重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头绪B.暮霭沈沈楚天阔暮霭:傍晚的云气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光景D.便纵有千种风情风情:深情蜜意

3、词语解释:

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将息:②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损:堪:

4、填空:

①李清照,号________,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______________,后期多____________,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__________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②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__,南宋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是南宋最杰出的__________。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_____为主,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______并称「苏辛」。

5、你能独立完成下面的背诵积累吗?如能,请完成;如不能,请翻开书本认真查找,工整书写。

①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

②_______________,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探究

1、请结合《金版学案》P90精读探究(1)(3)研读《雨霖铃》

延伸:学习了《雨霖铃》,你能回答以下问题吗?

①下面的句子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描绘的“景”和“情”分别是()

A.幽静的恬淡的B.清凉的空虚的C.凄冷的凄苦的D.明丽的烦恼的

③下面对《雨霖铃》一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一对恋人分别之时心心相印,只需以眼神示意,已不必用言语道别。C.“念去去”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的“去去”二字叠用,读时需一字一顿,方能使读者体会出道路遥远,前途茫茫。

D.“此去”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密有致。

2、请结合《金版学案》P90精读探究(2)研读《声声慢》

三、课后巩固: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凌波”语出曹植《洛神赋》,形容美人步态轻盈。“芳尘去”,指美人离去。

B.“锦瑟”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锦瑟”意思相同,都是指美好的青春年华。

C.“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是写房屋富丽,“只有春知处”意为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

D.“飞云冉冉”是实写眼前景色,“蘅皋暮”是说暮色降临,在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泽边高地徘徊已久。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3.结合下列诗句,谈谈你对“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的理解。

(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习反馈:学习了这一课时,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或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预习思考

1、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2、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3、“遥想公瑾当年”句中“遥想”一词统领的内容是()

A.小乔初嫁了。B.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C.小乔……羽扇纶巾。D.小乔……樯橹灰飞烟灭。

4、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5、你能独立完成下面的背诵积累吗?如能,请完成;如不能,请翻开书本认真查找,工整书写。

①________________,憔悴损,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____。

④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探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其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

2、请结合《金版学案》P92课内阅读7-8题研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3、请完成《金版学案》P92课内阅读9-10题研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课后巩固: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月上瓜州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揖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月上瓜州”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___,从风格上看,该词应属于______________词作。(2分)(2)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一句中词人生“愁”的具体原因。(3分)

(3)词的下阕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3分)

学习反馈:学习了这一课时,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或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1关于怀古诗

在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

2鉴赏诗词的方法介绍(一)抓住意象特征领悟意境:

①注意不同景物色彩构成的意境特点如:孤寂冷清恬淡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清……(要注意积累)

②借助物象色彩分析作者情感

如:色彩明丽鲜艳,说明作者心情愉快;色彩暗淡苍茫,则说明心境孤独悲凉……

宋词四首导学案答案

2、判断下面文学常识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答案A(×)B(√)C(×)D(√)

3、填空:

答案:北宋、柳屯田、长调(慢词)、羁旅失意;东坡居士、苏洵、苏辙,书、画

四、课堂探究

第二课时

一、预习思考

1、答案:选D,柳永不豪放

2、答:无绪(没有心情)

3、答案:1.乍:刚;将息:保养休息 2.损:凋零;堪:能3.次第:情景,光景;了得:概括

4、填空:

答案:易安居士、悠闲生活、身世飘零、白描;稼轩,爱国词人,豪放,苏轼

二、课堂探究

1、请结合《金版学案》P90精读探究(1)(3)研读《雨霖铃》

——参考:(1)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3)“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念

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延伸:学习了《雨霖铃》,你能回答以下问题吗?

①答:选C,杨柳、晓风和残月是表达依恋、凄恻和诀别之情的三个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哀婉动人的意境。同理还有ABD。还有参考答案为::C是直接抒情,题干及ABD都是融情于景。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描绘的“景”和“情”分别是( C )

A.幽静的恬淡的B.清凉的空虚的C.凄冷的凄苦的D.明丽的烦恼的

③答案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的是一对恋人分别之时难过得无法用语言表达,是欲诉无言,欲语泪先流的情状。、

2、请结合《金版学案》P90精读探究(2)研读《声声慢》

——参考:连用七组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三、课后巩固:

1.答案:C

2.答案:D

3.结合下列诗句,谈谈你对“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的理解。

(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答案: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修辞1分,作用1分)这三句寓情于景(融情人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作者借“烟草”“风絮”“梅雨”等意象寄托自己的“闲愁”之多之重之广。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答案: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答案:都把抽象的感情“愁”,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化,感染力强。

第三课时

一、预习思考

1、答案:B(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2、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3、C(“卷”并非拟人手法。)

4、D

5、D(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

二、课堂探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其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

——参考: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它们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虽同是豪放一派,但词中所表现出来的苏辛词风不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临空飞来,划破历史的时空,用滔滔大江淘洗古中国千百年的英雄人物,实在出人意表,创出了阔大雄浑的艺术境界,读者的思维也仿佛伴着这滚滚东去的江水而放纵奔流,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接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古战场的雄壮之景,以势夺人。用“乱”“惊”摹形状态,借“穿”“卷”活化背景,使古战场雄奇豪迈而又富有虎虎生气,一扫“诗庄词媚”的旧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两句又是一幅对联,并且对得很工整,很有气势,这不能不说是苏词炼字艺术的魅力。所以,这三句写景状物,以苏轼特有的豪放之气荡涤着读者的心胸。苏轼的《赤壁怀古》,在仰慕古英雄的时候,自然带出了自己的失意之情。结句“人生如梦,一樽不酹江月”,看似消极悲观,实质上是借佛、道思想放松自己,安慰自己,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豁达。苏轼是一位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的书生,在遭受“乌台诗案”的坎坷,身贬黄州之后,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他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所以苏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人生如梦”为和平之语,是豪放之中透出的旷达。

北宋苏轼对词体的解放和对词境的开拓,给南宋辛弃疾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天地。辛弃疾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抗金英雄,维系他一生的就是他的抗金大业,他的词作也大多成为他抒吐爱国之志的载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辛弃疾从小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以抗金复国为已任,集“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于一身,《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辛弃疾壮志难酬的郁闷之作。结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比,吞吐出身置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之气。“凭谁问”三字意即无人问,廉颇虽老,赵王在国家危急时尚能想起他,而在今天,又有谁会理解作者的这颗报国之心呢?此情此境,令人不忍卒读,涌起来的只是作者“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苍凉与悲壮。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评价“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是很贴切的。

2、请结合《金版学案》P92课内阅读7-8题研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上阙咏赤壁,下阙用典怀周瑜,怀古伤己。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塑造了一位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功业无成的形象,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3、请完成《金版学案》P92课内阅读9-10题研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物换星转,沧桑屡变,而他的英雄业绩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懦怯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因此用此二人典故是想唤醒大众的抵抗热情,抒发对南宋屈辱苟安的统治者的不满。

三、课后巩固:

(1)词牌。(1分)给分说明:如果答“词名”、“题目”、“标题”、不给分。

豪放派。(1分)给分说明:如果答“婉约”、“抒情”、“叙述”等不给分。

(2)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3分)(意思对即可。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结合词的上阕”的要求。第一点要扣住“塞草连天”的秋景来答,第二点要扣住“何处是神州”的感喟来答,第三点要扣住“又见新秋”的“又”字来答。本题共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1分。)

(3)①有心报国却又壮志难酬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以上两点各为一个得分点,答对第一点得2分,答对第二点得1分。第一点应扣住下阕“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来答。第二点应扣住“惟有”两字来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