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文综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文综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24. 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25.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B.美洲白银大量进入中国

C.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

26.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

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27.《中华苏维埃选举细则》规定:乡苏维埃代表,工人每13人选代表1人,其他居民则为每50人选代表1人。全国苏维埃代表,城市居民每1500人选代表1人,农村居民每6000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主要为了

A.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D.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28.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

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

29.1919年以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之一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西装渐渐得以流行。以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在上流社会和学校的青年学生、教师以及公司洋行、各机关的人员中掀起穿西装的热潮。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这体现出中国服饰改革特点是

A.衣冠等级秩序依然存在B.呈现“中西合璧”特征

C.政治化制度化色彩浓厚D.城乡之间差别逐渐降低

30.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政府

A.领土主权意识增强B.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益

C.满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D.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1.图6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B.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2. 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一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

A.否定了教会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B.促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

C.打破了教会对生物学研究的垄断D.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33.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A. 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B.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

C. 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基本完成

D.民主制度建立并居世界主流地位

34. 英国政治学家海伍德认为,革命是一个破坏与取代旧秩序的戏剧性与深远性的变化过程,政治革命是包含超出法律范围的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并不必然地)带有暴力的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依照海伍德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俄(联)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重进行

B.“十月革命”比“二月革命”彻底

C.苏俄(联)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础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政治革命

35.“对美国政府有利的事就是对通用公司有利”是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谚语。这则谚语揭示了

A.大企业与国家政权关系密切B.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的扩张

C.世界经济制度化的发展趋势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治者认识到,钱者,人君之大权,故钱必官自鼓铸。设提点诸路坑冶铸钱司,统领全国26个铸钱监,确立钱文式样,用剂八十八两,得钱千,重八十两十分,其剂,铜居六分,铅锡居三分……大严私铸之令,铸者依法加二等,私造交子者,罪以徒配。

——摘编自姚兆余《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宋人张方平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北界(辽)公私交易,使本朝铜钱”,南洋诸蕃国“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近代考古更是证明,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属于阿拉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圈的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宋钱广泛流通,成为当时区域性的“硬通货”。

——吴钩《宋代大航海》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以黄金为参照、美元为中心,欧洲货币汇率紧盯美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由此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特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70年代随着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货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成为区域性“硬通货”的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况指出北宋时期和二战后货币国际化的异同点。(8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任意一“评价”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45、46、47、48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计算分数,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二清末的废缠足运动

女子何罪,而自童幼,加以刖刑,终身痛楚,一成不变,此真万国所无,而尤为圣王所不容者也。…下明诏,严禁妇女裹足。其已裹者,一律宽解。若有违抗,其夫若子有官不得受封,无官者其夫亦科以缓罚。其十二岁以下幼女,若有裹足者,重罚其父母。

——康有为《请禁妇女裹足折》(1)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有为在“女子”问题上的主张有何不同?(6分)

(2)康有为的上述主张是否矛盾?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9分)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人权派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胡适、罗隆基等一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五四”后,中国各种思想搏击争鸣,自由知识分子办报办刊传播思想,各种论争不断。1928年8月,国民党宣布“军政”告终,“训政”开始,党国体制及蒋介石的权威地位初步形成。此时国民党内反蒋力量将“民主”等原则高高举起,与人权派所追求的“民治”、“人权”、“宪政”形成了呼应。同时,上海出现多个商业团体组织请愿团,要求国民党中央实行民主。

从实质上看,“人权运动”乃十足的“宪政运动”。但由于实力弱小,他们不具备从事实际政治运动的实力和条件,只能幻想国民党自上而下推行宪政。

人权运动在精英知识界掀起波澜,但广大民众却充耳不闻,实际成效也微乎其微。国民党对于人权派不断采取封杀手段,始终没有实行宪政。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宣布由“训政”进入“宪政”,结果是演出了一场滑稽剧,最后被赶出大陆。

——摘编自袁刚、邓博宇《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人权运动的内容并简析失败的原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欧美国家产生的两对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矛盾发展产生的结果。(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德“自由观”形成原因。(6分)

(2)依据材料,概括康德的“自由观”。(9分)

虎林市高级中学高三学年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24—28DBBCD 29—33CBBAB 34 —35CA

40(25分)

(1)特点:中央统一铸币权;设置专门机构,加强管理;统一货币规格、形质、重量;法律保障,禁止私铸和伪造货币;货币种类丰富,金属货币与纸币并行。(7分.1点2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宋代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钱制作精良、信用良好;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较大。(4分,任答2点即可))

(2)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经济衰退;美国对外扩张,黄金储备减少。(6分,任答3点即可)

(3)同:都是经济交流发展的产物;都有一个核心国家;都有一种主导货币。(4分,任答2点即可)异:北宋时期是自发状态,二战后进入制度化;北宋时期是区域化,二战后是国际化;北宋时期是和平交流的结果,二战后是美国霸权的产物。(4分,任答2点即可)

(2)(13分)

变迁趋势:礼仪逐渐简单化、自由化。(2分)

原因:宗教改革简化了宗教仪式;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冲击了宗教信仰;资产阶级革命推进了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6分)

影响:打破神学的思想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和适应了欧洲社会的现代化。(5分)(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41.(12分)

(1)评分说明:

(2)笞案示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3分)

法律原文中的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肯定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否定了君主专制,带有革命性;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第五十四条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肯定了人民的权利,带有民主性。(6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人民主权取代君权神授、以公民取代臣民,顺应了时代潮流。

(3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45.(15分)

(1)材料一:主张“三纲五常”;材料二:主张废除女子缠足。(6分)

(2)不矛盾。(1分)

评价:材料一表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材料二表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试图唤

醒民众,使其支持变法运动。(4分)

它们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专制、兴民权、倡新学的政治诉求,起到了思想启蒙的

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分)

46.(15分)

(1)背景:人权派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后思想自由的氛围;国民党一党专制制度的建立;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呼应;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追求;(6分)(2)内容:追求人权及民主宪政;(2分)

原因:实力弱小,对国民党抱有幻想;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对人权运动进行镇压;长期内战,政局不稳;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成

为时代主题。(7分)

47.(15分)

(1)矛盾: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4分)

结果: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4分)(2)因素: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

论。(4分)

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3分)

48.(15分)

(1)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6分)

(2)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是启蒙的前提;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别人的自由;自由应该由法律或宪法来保证;要按照自由的理念建立新的社会制度。(9分,每要点2分,答出4个要点给9分)

2020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高三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1.“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后就上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有“贞咸宾于帝”,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帝乙、帝辛等。王名加帝,反映了 A. 王权的至高无上 B. 王权的神化 C.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统治的长治久安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帝”最初指天神而非人王,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说明当时将人王上升为神,这是神化王权的表现,B正确;王权的至高无上是实现各种权力集于一身,商朝时期王权并未实现至高无上,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世袭制的相关内容,C错误;材料只反映了人王称帝的情况,没有涉及统治情况,D 错误。 2.南朝时,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敕,号称典掌机密,其长官中书监、中书令及副职中书侍郎多由宗室亲王和门阀士族担任,虽“清贵华重”,但“无事任”。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三省体制已初步形成 B. 士族政治日渐式微C. 统治者力图加强集权 D. 中央机构陷入混乱【答案】C 【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可知,中书省的实际事务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其目的是抑制宗亲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题干中只提到了“中书省”,不足以说明三省体制的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排除;士族政治日渐式微是因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所致,B项并非最佳答案,排除;材料并未说明中书省职能混乱的问题,D项属于误读材料,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唐朝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尊重材料是提高分数的不二法门。 3.以诗证史是历史研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 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农村草市贸易呈现繁荣

2019届广东省普宁市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广东省普宁市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含答 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北宋政府曾经发布告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种政策 A .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B.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的地位 C.取消了人才选拔的身份条件 D.提升了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2. 宋人沈括曾说:“钱利于流借。十室六邑,有钱十万,而聚于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飨十万之利,遍于十室,则利百万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据此,沈括认为 A .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 B.政府应该发行更多的货币 C.财富过于集中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人口迁徙有助于商业繁荣 3. 下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准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B.沿海地区的外贸仍然居于全国首位 C.纺织业是浙江行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D.地方暴动导致茶叶出口出现了波动

4.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部文件写道:“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发动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该内容最可能出自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抗战建国纲领》 C.《共同纲领》 D.“五四宪法” 5. 1972年6月,首届世界环境大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中国代表在会上批评美国对越南使用生化武器,严重破坏越南的生态环境。美国政府要求本国代表对此淡化处理。美国作出这样的反应主要是因为 A .美国孤立新中国的阴谋最终失败 B.美国需要调整国际战略布局 C.美国推行了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 D.美苏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6. 下表摘编自新中国某一时期报刊的内容。该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三年困难时期出现了逆集体化趋势 B.改革开放前后经济改革的艰难摸索 C.“文革”中经济建设“左”倾泛滥 D.八十代末国际形势影响了国内改革 7. 在中共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此材

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皖西南联盟2020年高三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文士“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如孟子作书七篇,邹行(阴阳家代表)作《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老子著上下篇,慎到(法家代表)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荀子列数万言而卒。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氛围宽松 B. 儒学的影响力式微 C. 士人地位显著提高 D. 诸子百家趋向融合 2. 下图是出土于今河南南阳的东汉中晚期墓葬中的画像石上的画面(局部)。该画面反映出当时 A. 犁耕技术在中原地区推广 B.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加强 C. 男耕女织的分工协作发达 D. 农民对农业丰收的期盼 3.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A. 逐渐成为一门艺术 B. 呈现出一元化趋势 C. 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 D. 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4. 元世祖统治前期,以汉法弥补蒙古旧制的空缺;到后期,他有感“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自朕决”,于是重置汉人儒臣于风纪之司(监察机构),遇有大政,使其议论之,遂成为有元“家法”。元世祖创立的这一“家法”

A. 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需要 B. 强化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C. 消除了蒙汉民族间的差异 D. 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5.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借此通商,永相和好。“清廷签约代表耆英也认为。“惟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要议,立定章程,尽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兵端”。这反映出,《南京条约》签订后 A. 国家平等交往原则在中国确立 B. 统治集团对国际形势形成理性判断 C. 传统天朝体制的影响逐步消除 D. 中国外交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6. 《湘报》曾刊登1897~1898年湖湘地区的科举试题,如浏阳县试题为"伸民权可以尊君说"罢谏官设议院",宝庆府试题为"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论",永州府试题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等。材料信息反映出当时 A. 士子的社会角色重新定位 B. 读书人知识结构的新变化 C. 人才选拔制度发生了变化 D. 传统的知识环境开始改变 7. 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实际只有400多人)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事迹。此役 A. 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B. 体现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C. 是国共联合抗日的典范 D. 完全扭转了抗日战争的颓势 8. 下图所示为1954年由上海画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幅画报,主题是"练好身体 加紧生产",画报描绘了工人们在空地上一起进行身体锻炼的场景。该画报意在表达 A. 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 "一五"计划取得辉煌成就 C. 人民热情投入工业化建设 D. 全民健身成为社会新风尚 9. 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俄狄浦斯为使城邦免受瘟疫之灾而奋力追凶。尽管俄狄浦斯犯了“弑父”的大罪,但仍然受到观剧者的推崇与欢迎。这反映出古希腊 A. 忽视了对民众的道德建设 B. 戏剧内涵有待提升 C. 维护公共利益已成共识 D. 公民缺乏独立思考 10. 15世纪,英国出版商卡克斯顿出版了大量书籍。为吸引买家,他称某本书是"王子、领主、男爵或骑士"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1.《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 “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B.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C.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D. “不语怪、力、乱、神” 【答案】D 【解析】 孔子对楚昭王有病后拒绝祭祀河神的行为大加赞赏,这和他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是相一致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语怪、力、乱、神”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故D项正确;“获罪于天,不可祷也”反映了孔子的天命观,故A项错误;“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反映了孔子重视祭祀祖先的思想,故B项错误;“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强调继承先王的品德,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和孔子的赞扬“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 2.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 B. 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 C. 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 D. 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北朝时期从王公贵族到贫民百姓均信奉佛教,D符合题意;AB均与材料信息无关;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但始终没有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说法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佛教盛行的相关知识,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其强调因果轮回,满足了统治阶级加强对人们统治的愿望,同时也成为了受尽困难的百姓的精神寄托,因此得以流行。 3.《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唐代均田制 A. 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B. 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

高三年级文综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文综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24. 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25.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B.美洲白银大量进入中国 C.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 26.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 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27.《中华苏维埃选举细则》规定:乡苏维埃代表,工人每13人选代表1人,其他居民则为每50人选代表1人。全国苏维埃代表,城市居民每1500人选代表1人,农村居民每6000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主要为了 A.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D.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28.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 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 29.1919年以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之一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西装渐渐得以流行。以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在上流社会和学校的青年学生、教师以及公司洋行、各机关的人员中掀起穿西装的热潮。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这体现出中国服饰改革特点是 A.衣冠等级秩序依然存在B.呈现“中西合璧”特征 C.政治化制度化色彩浓厚D.城乡之间差别逐渐降低 30.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政府 A.领土主权意识增强B.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益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共16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殷周之际,中国政治与文化急剧变革。殷人认为其有天下是“天命降监,下民有严”,西周成王则告诫诸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由此可知,殷周之变的内涵之一是 A.走向贵族分封政治 B.神权政治色彩消除 C.敬天保民观念产生 D.形成家国一体格局 25.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自主性 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 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26.宋太祖在建国之年即颁布了《商税则例》,公开张布于官府屋壁。其内容包括:征收商税的物品种类;商业税的税种和税率;对偷税、逃税的处罚。此后,还取消了原割据政权针对商业的“苛细之敛”。这些举措 A.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B.有助于规范和发展商业 C.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D.构建起了经济法规体系 27.有学者认为,没有了作为所有文官领袖、能替君主处理好繁琐的日常政务、对君主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丞相的存在,明代的君主为政时力不从心,为恶时却能随心所欲。实际上成为一个比宋朝更人治的朝代,其治官也更混乱。这种观点表明 A.明朝的政局持续混乱不堪 B.中央官制变革影响明朝政治 C.内阁只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D.废丞相导致了明朝走向灭亡 28.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崇洋虚无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29.下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 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逸周书·商誓》篇记载了周武王对殷商内服的诰辞,说周伐商是执行上帝的命令和惩罚。又告知商朝的百姓是无罪的,有罪的是纣王。周武王说自己的命令出自天,如有不听天命而作乱者,就治罚于他。这说明周武王 A.治理国家赏罚分明B.用连带机制管理殷商内服 C.深谙宗法制的奥妙D.借助天命以构建统治秩序 2. 东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开始在皇宫内廷做事;到和帝即位,蔡伦为中常侍并参加政令制定;安帝亲掌朝政后,指责蔡伦曾诬陷其祖母宋贵人,命其向廷尉认罪。蔡伦最终服药自杀,其受封侯国被取消。这反映出 A.东汉通过制度建设抑制宦官B.宦官参政导致东汉政治黑暗 C.皇帝利用宦官削弱丞相权力D.宦官权力起伏源于君主专制 3.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妇女主动要求离婚或离异改嫁与夫死再嫁极为普遍,并且不受舆论谴责。据学者统计,唐代前中期公主改嫁者就有27位,其中还有4人经历了三嫁。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A.社会尚未形成对女性的束缚与偏见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婚姻观念 C.儒学节烈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 D.封建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 4. 藩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藩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采访使(监督州县)的掌管权力。这些现象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标志着郡县制度的彻底废除 C.必然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表明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危机

河南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19 —2020 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 tit n t,丸rttt 点■ " 古別出(: 乐臥縈0 ?阳專和羊) 4 卅,歸科爱人■屯 表1 是汉代董仲舒的部分言论。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董仲舒 A. 排斥了法家学说 B. 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 C.恪守了儒家传统 D.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26. 宋代以前,花卉大都在院内圃外种植,而到宋代则大不相同,如陈州“园户植花如种黍粟,动以倾计”, 扬州“种花之家,园舍相望”,“畦分亩列,多者至数万根”。这一变化说明 A. 时人追求财富意识增强 B.农业生产开始服务城市 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园艺种植成为农业主导 27.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写了许多有关“人臣”的文章,如《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等。据此可知,顾炎武意在 A. 反对君主政治体制 B. 否定君主独尊地位 C.宣扬封建伦理秩序 D.提倡人民主权思想 28.1898 年,清政府在《矿务铁路公共章程》中规定:允许华洋各商会同集股,设立公司开采矿产,但须由 华商领办。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 试图限制列强对华直接投资 B.尝试以立法来规范企业经营 C.加强了对民族工矿业的控制 D.认识到了发展工矿业重要性 29.图5 是法国某年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抬着大炮去北京》 25. 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旨在要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盪$

C.遭到了中国军民的联合反抗 D.直接激发了民主革命的兴起 30.1934 年,有人对北平图书馆借阅最多的外国作品译本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在11 种借阅最多的一般书籍中,有6 种是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其中包括布哈林、恩格斯、马克思及研究俄国五年计划的著作”。由此可知,当时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 《论语·子张》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如此,技术的体悟之“道”又与先秦儒家人生修行之“道”“合一”,继而引申出“技亦以致其道”。儒家的这一思想() A.彰显了人文主义情怀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湖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明确规定:“未受田宅者,乡部以其为户先后次次编之。”“诸不为户,有田宅,附令人名,及为人名田宅者,皆令以卒戍边二岁,没入田宅县官”。这些规定反映出当时() A.土地租佣关系的流动性日益增强B.重农抑商政策因时局而改变 C.户籍制度与田宅管理制度相结合D.关中地区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3. 有学者认为:“10世纪以来,‘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等自东向西经济开发的变化,显然和后唐五代扬州及‘三吴’等率先迅速发展繁荣息息相关,也与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第一个年号)之后,西北流寓之人渐多,‘扶老携幼渡江’而‘南者无虑数十百万’密不可分”。这可用来说明() A.南北之间经济发展趋于平衡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C.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D.江南经济发展深受政局影响 4. 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后设立内三院,贵族议事不合其意,就令内三院再加详议;康熙时设南书房,皇帝在此处理一些机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势日衰;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清初三位皇帝的做法() 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B.强化了皇权的专制统治 C.解决了吏治腐败的问题D.使政治体制渐趋多元化 5. 有学者说:“清政府新政措施与戊戌变法主张如出一辙,而且主持新政的许多人还是先前慈禧太后的心腹人物,那么他们当初为何要否定变法、镇压维新志士呢?这貌似是一个历史怪圈,其实背后暗含一政治逻辑。”该学者所说的“政治逻辑”() A.暴露了清政府腐朽及反动的本质B.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C.顺应了延续封建统治的时代需求D.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6. 据统计,20世纪初,广州、汉口、宁波、宜昌等29个通商口岸人口总数共计6584千人,占当时中国城市总人口的28%;而北京、西安、南昌以及大运河沿岸的扬州、德州等城市人口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缓慢,甚至有停滞和倒退的现象。从对外贸易的总值来看,广州、上海、汉口、天津、大连五大港占有绝对优势。这反映出近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社会发展B.城市变化对农耕经济的依赖性强 C.城市发展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D.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7. 如表为中共在中共二大和中共六大上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基于这些认识,中国共产党()

2022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2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周礼》载有“师氏”之官“告王以善道”,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春秋时人说:“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即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可知先秦时期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礼乐制度开始瓦解 C.有了限制君权的制度设计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天生民而立之君”,可知《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存在劝诫君王不可以行恶行的官吏,春秋时期也有观点认为,上天拥立君王的目的是为了教化百姓,而不是个人私利,这两则史料都反映了先秦时期对君权膨胀的一种监督和约束,C项正确;郡县制的设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开始瓦解,传统的分封等级秩序开始解体,排除B项;分封制走向崩溃强调的是分封等级秩序完全被打破,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汉初,朝廷迫使一大批累财巨万的富豪放弃对奢侈品的经营,同时把为政清廉作为考核各级官员的重要条件,对于普通百姓的俭朴行为也予以褒奖,立教乡里。这些举措A.有助于落实盐铁专卖制度B.体现了“节俭治国”方针 C.完善了官员考核管理制度D.维持了生产与消费平衡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把为政清廉作为考核各级官员的重要条件”,可知汉代政府利用清廉管理作为考核条件,并且借此教化百姓,体现了国家“节俭治国”的方针,B项正确;盐铁专营针对的是日常生产生活用品,而不是奢侈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借助官吏考核的方式强调社会节俭的风气,与管理考核制度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生产水平落后,封建剥削沉重导致社会生产与消费难以实现平衡,排除D项。故选B项。 3.宋代一改以往商税征收多依靠关市之征,不少场务(税收机构),上至都税务、商税院,下至税场,都有“设在桥梁附近者”,该变化可以说明宋代 A.市民阶层开始兴起B.开始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C.基层组织职能转变D.商税逐渐成为重要财源 【答案】D

四川省成都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 试题 一、单选题 1. 在阐释“孝”的问题时,孔子认为,光对父母赡养还不够,“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论及祭祀之礼时,孔子认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据 此可知,孔子强调() A.恢复周礼B.有教无类C.家国一体D.道德自觉 2. 据《史记》等书记载,西汉时人们热衷“驱逐”运动,连温良谨慎的汉文帝也追求这种“追速致远”的竞技乐趣。汉武帝执政,尚武之风益起,社会上又流行军事武艺运动,该记载表明,在西汉() A.时代推崇阳刚力量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儒家思想受到抑制D.皇帝主导人们运动喜好 3. 《旧唐书》所载:唐肃宗到唐末之间的人物,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出身于寒素者不及七分之一,如果以宰辅的家世作比较,两者的比例更加悬殊(80%:7%)。该记载说明,唐朝() A.文官阶层统摄力较强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C.世家大族影响力较大D.相权威胁了皇帝决策权 4.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 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下图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源于()

A.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市镇数量和类型的增长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松江“洋货始贵而后贱,大而服食器用,小而戏耍玩物,渐推渐广,莫之能遏”;身居腹地的四川,洋货沿江而至,洋布、钟表经常可见。 这说明当时() A.列强侵略开始深入到内陆腹地B.传统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 A.重庆是战时全国的文化中心B.时局变化影响文学事业发展 C.译介美国小说成为社会时尚D.中美战争文学具有共通之处 7. 古希腊宗教把神拉到人的中间,神性与人性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且相互辉映,神是人的完美典型,在神的形象中可以想见人的智慧和美质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这反映了古希腊() A.带有一定人本主义色彩B.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C.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期D.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8. 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设置城市裁判官专门受理罗马公民之间的民事诉讼。公元前242年,罗马又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遵循互相参照通融权衡的原则审理涉外 案件。这反映了() A.公民的法律地位不断提高B.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C.罗马法法律体系最终形成D.分权制衡原则在罗马逐步确立

江西省宜春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宜春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三年级文综试卷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4.“华夏”一词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 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 共祖的理念得到发展。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 B.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C.传统政治秩序在逐渐解体 D.诸侯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 25.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该材料反映了() A.汉代儒学传承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正式确立 C.汉代儒学摒弃先秦儒学的德治主张 D.“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 26.元朝设置行省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部分)。由如表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行省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C.侧重对地方军事遏制 D.维系了元朝的统治 27.明代“河间(今属河北)行货之商,皆贩缯、贩粟、贩盐、铁等。贩缯者,至自南京、苏州、临清;贩粟者,至自卫辉(今属河南),并天津沿河一带;贩铁者,至自沧州、天津;贩木植者,至自真定;冀诸贩瓷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这表明() A.途贩运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B.经济发展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C.商品交换突破了地域市场的限制 D.手工业区域分工呈现相对平衡状态

28.对于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村镇的社会变化,时人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 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救粟。“这说明A.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 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贸易中心已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29.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如图),杂志以全新的 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杂志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年青新案,从东西方伸 出两只手紧紧相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 B.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持续高涨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D.继续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30.“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 *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 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 国民革命的兴起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 解放战争的开展 31.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 A.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B.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 C.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D. 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 32.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 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 ) 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 B. 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 C.加重下层民众负担 D.激化已有的社会矛盾 33.美国在2020年11月3日再次进行了总统选举,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特朗普和拜登进行了 角逐。按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 ) A. 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B. 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D. 对国会和选民负责C.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34.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 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 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 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饶市2021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卷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主张的“仁”是画了一个大圈,把忠诚、孝悌、勇敢、正直、宽容等种种美德都圈在里面,希望这些能成为人内心的自觉。孟子的“性本善”“良知”也认为善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这说明先秦儒学 A.朴素的哲学思考 B.主张人性本善 C.当时的蔚然大宗 D.推崇仁义观念25.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桑弘羊主张盐铁官营的主要理由是 A.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巩固边防维护统一 D.加强中央经济控制 26.唐玄宗时高仙芝率军攻打石国(西域古国),石国求助于阿拉伯阿巴斯王朝(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公元751年,但逻斯之役高仙芝几乎全军覆没。阿拉伯人带着高仙芝部队的大批俘虏班师回朝,其中有一批造纸工匠。阿拉伯人让这些俘虏发挥长处,传授造纸技术。由此,造纸术先传到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再传到巴格达,最后传到欧洲。这突出反映了唐代 A.造纸术十分发达 B.科技传播的特殊途径 C.丝绸之路曾受阻 D.国内外势力相互勾结 27.下图分别是小说《红楼梦》和《范进中举》的插图,插图反映了 A.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传统伦理观念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发展整合社会价值观念 28.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实行厘金制度进行就地筹饷,使地方督抚的财权进一步扩大,在东南地区尤其如此。地方财权的扩大 A.导致官员腐败现象加剧 B.有利于兴办洋务企业 C.造就清朝积贫积弱局面 D.形成军阀割据的格局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肥一中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局部 24.商代的“王臣〞主要为商王所有,平时在商都附近活动。西周早、中期的时候,“王臣〞的状况大体与商代相类。然而,到西周晚期,“王臣〞范畴扩大,整个周王国里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这说明入 A.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B.周的统治区域远大于商 C.集权体制的建立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D. 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5.汉代的法律明令禁止复仇,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对为至亲复仇的嫌犯多方加以宽免,如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县令欲论杀之,后因申屠燔进谏,而得以减免死罪。这反映了汉代 A.有法不依的司法弊病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宽刑省法的法制观念 D.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 26.李唐王朝的皇室主体有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的血统,但唐太宗却因法琳(高僧)说李氏出自鲜卑,而下?诘沙门法琳诏?,斥其“谁毁我祖祢(亡父)〞,将其流放。这旨在 A.维护唐朝的华夏正统地位 B.打击佛教以维护儒学权威 C.实施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建构多元体的文化格局 27.宋代在各地均设有商税征收机构,设在都城开封和临安的被称为“都商税院〞或“都商税务〞。在其他府、州、郡、县的那么本多称为“商税务〞或“都税务〞,在草事镇中的那么一般被称为“场务〞。宋代的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追求经济利益 B.加强市场管理 C.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适应农耕经济的开展大 28.洋务运动过程中,洋务派官员为做到“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这反映出当时 A.知识分子逐渐突破华夷观念 B.学习西方成为政府主流观念 C.国人认同中体西用的人才观 D.经济关系变化影响人才需求 29.胡适曾经说,假使科举制度至令还在,八股文依然当令,“白话文学的运动绝不会有这样容易的胜利〞。据此可知 A.文学革命与制度创新相辅相成 B.制度变革使传统文化失去依托 C.晋身社会精英渠道的改变影响文化开展 D.科举制度的废除决定新文化运动的成败 30.1943年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在美国的坚持下,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平安的宣言?。该宣言的根本精神是四大国合作将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宣布要建立一种世界普遍平安的制度,并成立一个国际时街进行监督。这说明 A.中共对抗战的奉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 战后秩序安排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社会角色 C.美国的支持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决定因素 D. 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完全消失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答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对应学科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其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ab 线为经线。据此回答1~2题。 1.若图中a地日出早于b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莒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南亚地区正值雨季 C.苔原带的驯鹿向南迁徙 D.塔里木河河水上涨 2.若X数值为500米,则沿上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3.有关甲地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的叙述述,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甲地降水少 B. 夏季炎热干燥,冬温和多雨 C.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 D.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4.在“甲地年内温度变化可能曲线”,图中,与甲地一年中平均气温变化曲线最吻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对该区域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北半球 B.图中x的最小数值会低于0 C.该地温度带为亚热带 D.图中两种自然带的差异是水分的差异导致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A处可形成“V”型谷 B.B处适合建港口 C. C为寒流 D. D为低压系统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1.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 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 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这一趋势表明了() 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 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 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 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 2.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3.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至秦以后,迄于今 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儒学体系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5.1670年,康熙颁布十六条箴言,意在总结儒家思想的道德价值。“圣谕十六条”强调社会关系的 等级秩序,以及仁慈、服从、俭约、辛勤工作的美德。康熙又挑选一群满汉大学士,与之精研四书五经。皇帝研读儒家经典、勤练书法的消息被“走漏”给群臣知悉后,群臣盛赞康熙是“圣君”。 该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清初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的迫切需要 B.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 C.康熙帝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D.实行文化专制以加强君主权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