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黄土高原1

第三节黄土高原1
第三节黄土高原1

新密市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编号:07)

课题: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 课型:新授主备人:韩秋菊审核人:八年级地理备课组时间:2014年2月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主要河流、山脉。

2.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

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地图会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因的形成。

重点: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

难点:

【学习过程】【导学设计】【新课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1.黄土高原东起____,西至____,北连____,南抵

____。

2.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__

_。____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3. 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____米,科学

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____”得到广泛认同。

4.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____、____,形成____、__

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质疑解惑】

【合作探究】

P27活动

【当堂检测】

1.黄土高原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西起乌鞘岭,东至()

A太行山 B大兴安岭C贺兰山 D武夷山2.世界山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3.关于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水成说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4.玲玲的家乡爱唱信天游,歌腔高亢。闻其声,见其人,但相会却很难。两人要相会,可能要走一两天,这是因为()

A横断山去山高路远 B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七下《第五节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安排 二 六、教学过程 第一 教学内容: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2.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第二 教学内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过程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1.看P86讨论,说说怎样治理黄土高原干旱和水土流失? 2.看图E、F,说出杨凌是怎样治理水土流失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通过讨论,的出结论: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发展科学,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丰富产业结构,加强同外界的就经济合作。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画出黄土高原地图,找学生在图上填出以下矿产:大同、阳泉、平朔,神府、东胜乌金三角。 2.看地图册,说说煤炭可以通过哪些铁路外运?特别指出“神州第一线” 3.看图I、J,想想,黄土高原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外运? 三种运输方式:原煤输出、发电输出、转化为煤气输出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1、2、3、5题。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董飞【教学目标】 1. 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2. 通过收集课本材料结合动画演示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3. 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明确自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 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视频《黄土高原航拍景象》 师:看完这段视频材料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视频中提前到达教室做好必要

的地方其自然景观特点同我们生活的遵义有何不同? 生: 师:哪这里是哪儿?(有没有同学可以猜到呢?) 生: 板书: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 (同时要求学生打开课本P99及地图册P ) 师:今天我们将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 生态环境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及转变来认识他,走进他。 (同时显示出PPT 标题内容页面) 生: 第一环节 位置和范围 师:首先师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请同学们结合P99和地图册前后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完成导学案中第一题位置和范围。看看那一组,那一位同学最先最好的完成。时间: 生:(自主合作学习中) 师:那些小组或同学已经完成了,举手我看看。 生: 师:(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 你是怎样做到又好又快完成的,可以跟我们说说你的方法吗? 的准备工作在课前三分钟时。 第二铃声响 后,一定要有 上课的口令。 导入之前,一段开场白:学习地理,认识地球,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欢迎走进 地理探索课堂,我是今天的课堂组织者,董飞。今天我们将探索中国一个独特的地方,这里最美的 色调是黄色,我们先来看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黄土高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读图说明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及危害 5.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重点、难点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3.读图说明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及危害 4.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教具准备地图挂图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 第一课时 一、学前指导 1、(导入新课)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 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中找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 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水土 流失严重。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 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三、(合作探究) (1)疑点、难点、分歧点 读图6-29,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四、精讲释疑知识归纳总结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自然地理概况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引导:歌曲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几幅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图片,如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窑洞等,引导:这些景观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黄土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方案③: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环境与发展状况。今天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跨省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和图8—65,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2)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3)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过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8—65和P.100“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3)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闻集中学刘广龙 课题:黄土高原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初二学生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也是跨省区域中的第二个大的区域。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地形单元之一,作为地形单元在八年级上册我国的地形中已经接触过这部分知识,黄土高原以黄土广泛、深厚闻名于世,同时也以水土流失严重而著称。本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感悟本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优势和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过四大高原的知识,已经知道黄土高原的名称,在地形图上又得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的地貌特征,具有很多感性认识。在学习世界地理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中生对于自己未知的区域,一般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后果,培养学生的读 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设计理念 重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第六章 第三节黄土高原

课题: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学科:地理主备人:审核人: 年级:八年级课型:反馈+展示小主人姓名: 学习目标: 1.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2.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东北三省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为,北部为,西倚。 2、中俄两国的分界河是,中朝两国的分界河是和。 3、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4、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二、探究新知: 知识要点Ⅰ: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看图6.25,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__ ,西至___________ ,北连________(大致以为界),南抵________。跨越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省区。 2、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园。

3、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如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西民歌。 知识要点Ⅱ:风吹来的黄土 1.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米。 2、看图6.29和图6.30,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 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知识要点Ⅲ: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______ 。 2.读图6.3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黄土特性植被特点气候条件 人为因素﹡听好老师分配给各组展示任务,进行本组交流为班级展示做准备!﹡展示者要注意小老师的形象,倾听者要边听边想边记住要点,有不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练习题人教版

黄土高原练习题 一.单选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建梯田,修挡土坝 B.毁林开荒,过垦过牧 C.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D.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发展旅游业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 2016 年10 月,纪念人民治理黄河70 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根治黄河,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在() A.上游的青藏高原B.中游的黄土高原 C.下游的华北平原D.河口的三角洲地带 4.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塔里木盆地在开发油气资源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环境破坏

B.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锐减 C.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D.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5.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污染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全球气候变暖 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孔”表明了长期的人类活动,已造成了当地严重的()A.水土流失B.湖泊萎缩C.凌汛危害D.城市化问题 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土质特征②气候特性③植被特性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以下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属于省内区域 B.黄土高原属于跨省区域 C.整个黄土高原位于山西省境内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下列行为中,符合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是() A.开垦荒地B.砍伐森林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10.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是() A.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B.改良盐碱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C.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D.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粮食生产 11.下列叙述不属于高原的地貌有() A.黄土坡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梁12.“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明黄土高原治理的根本是() A.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B.在沟里打坝淤地 C.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D.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质量检测(附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学质量检测(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是() A. 云贵高原 B. 巴西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东非高原 读图,完成下列2-3题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形区是()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 3.该地形区突出的特征是() A. 冰川广布 B. 平坦开阔 C. 千沟万壑 D. 沼泽遍布 4.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图 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A. B. C. D. 5.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 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 C. 耕地面积减少 D. 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6.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③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④大力发展畜牧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读“黄河流域略图”和“黄土高原旱涝发生频率统计图”,回答下列7-9题。 7.有关祁连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B. 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C. 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 大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8.黄土高原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旱涝 C. 地震 D. 水土流失 9.下列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A. 缓坡修建梯田 B. 坡脚建挡土坝 C. 植树种草 D. 大面积开垦耕地 10.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塬、墚、峁黄土地貌分布广泛 B. 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 C. 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D. 自然灾害频繁,入地矛盾日益突出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及该地反坡梯田示意图,回答下列11-12题。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②降水稀少③植被覆盖率低④过度放牧⑤缓坡地建梯田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A. 修路采矿 B. 利于耕作 C. 保持水土 D. 修筑窑洞 1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练习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②全部退耕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③陡坡地退耕 要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④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某地民歌歌词:“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儿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拉不上话话儿招一招手。了的见那村村了不见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说的是()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D.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3.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有关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1

A.B. C.D. 4.“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熔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 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 5.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题。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 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西部边界D.④—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6.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7.读下图,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该山脉是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该山脉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8.读下图,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省会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3

《第五节 黄土高原》习题1

《第五节黄土高原》习题 1.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 2.有关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人黄河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有黄河的主要支流B.黄土高原上植被破坏严重 C.黄土高原上的河流流量大D.黄土高原的黄土土质疏松 3.黄土高原地区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主要指() A.一年两熟B.两年三熟C.轮作套种D.轮荒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是() A.减少人口数量B.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立稳产高产田C.发展当地的工业D.停止露天开采煤矿 6.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7.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A.季风气候B.过渡性地理位置C.台风影响D.人口增长8.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种草B.陡坡地建梯田 D.全部发展畜牧业 C.全部发展耕作业 9.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1)和鲁尔C.黄土疏松,多暴雨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0.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A.蓄水保土B.改善生产条件C.创建旅游景点D.利用光热 12.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 ①打坝建库②平整土地③植树造林④深耕改土⑤修水平梯田⑥抽引水灌溉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13.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B.喀斯特地貌广布 C.黄土覆盖,平坦广阔D.沟谷纵横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生活质量又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是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生活质量有别于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回答的是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多与少,生活质量回答的是生活得“好不好”。生活质量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其内涵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 一个区域的发展主要指该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变化等。区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认识区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节以黄土高原为案例,来阐释本条“标准”的要求。黄土高原煤炭、油气等资源丰富,为区域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然和人文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针对水土流失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黄土高原(第1课时)

课题: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二次审核人: 环节活动内容我的 教案集备反思 学习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习 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 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课堂学 (一) 创设情 境,明确 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 自主学 习,合作 探究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3-1-1,完成下列各题。 图6-3-1 (1)在图6-3-1-1中填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6-3-1-1中填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 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 重。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习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6-3-4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三)展 示交流, 自主构 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图6-3-1-2,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图6-3-2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1)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2)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地貌景观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_ 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其中,黄土堆积

第六章 第三节黄土高原

第七单元第三节黄土高原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于黄土高原的学习,增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播放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录像,导入新课。播放前提出问题:录像反映的是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总结: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更是它与众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这一特殊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学生都能够很准确地回答出黄土高原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开篇点题直接进入正题,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要给予艺术性的中肯评价。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信息交流”。 (投影)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 总结:学生讲解、介绍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最后的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内容: (投影)地图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黄土的厚度超过100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陕西省、山西省及甘肃省的一部分。 板书:一、位置和范围 展示黄土高原不同的地标景观。 板书:二、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 1、黄土梁,黄土塬,黄土峁 引导: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景观,和他们的位置是有很大关系的,还涉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板书: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 展示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现在还留有大量的名胜古迹。 板书:三、文明的摇篮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图8-64 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8-65 黄 土高原地形分布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 在黄土高原上,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所环绕,是高原表面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者如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图8-66 黄土塬图8-67 黄土梁图8-68 黄土峁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当地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小麦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咸菜、辣椒佐食。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人们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第三节黄土高原1

新密市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编号:07) 课题: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 课型:新授主备人:韩秋菊审核人:八年级地理备课组时间:2014年2月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主要河流、山脉。 2.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 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地图会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因的形成。 重点: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 难点: 【学习过程】【导学设计】【新课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1.黄土高原东起____,西至____,北连____,南抵 ____。 2.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__ _。____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3. 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____米,科学 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____”得到广泛认同。 4.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____、____,形成____、__ 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质疑解惑】 【合作探究】 P27活动 【当堂检测】 1.黄土高原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西起乌鞘岭,东至() A太行山 B大兴安岭C贺兰山 D武夷山2.世界山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3.关于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水成说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4.玲玲的家乡爱唱信天游,歌腔高亢。闻其声,见其人,但相会却很难。两人要相会,可能要走一两天,这是因为() A横断山去山高路远 B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 生活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三部分内容。 教材在“自然地理概况”部分内容中,第1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强调了黄土高原黄土分布的范围及厚度,为后面阐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独特的黄土地貌作好铺垫;第2自然段没有面面俱到地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而是扼要讲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及黄土地貌类型。教材安排了“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黄土高原地形分布”两幅地图和“黄土高原的塬、梁、峁”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是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类型。为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理解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教材P100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在“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这部分内容中,首先扼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形成的整体原因,然后从食(主食——小麦和杂粮,佐食——咸菜和辣椒)、居(传统民居——窑洞)、行(马车、驴车)3个方面介绍了黄土高原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人们的居住环境、食物结构、居住方式、出行方式和对外联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安排了“窑洞”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通过传统窑洞与新窑居的对比,

可强化学生对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随着区域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理解。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以及它们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教材P102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的大多数内容属于文化地理范畴,这些内容增加了文化地理在教材中所占的份额,增强了地理教材的文化气息。 在“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这部分内容中,第1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及成效;第2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重点讲述了黄土高原地区能源基地建设和近年来国家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强调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战略对当地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教材安排了“黄土高原治理前”“黄土高原治理后”两幅景观照片和“高原绿了,农民富了”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坝淤地、生态移民等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理解生态移民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积极影响,教材P104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少有的特殊地貌,对于黄土高原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知识在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中不同程度具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就是把这些知识进行条例细化,进一步从地理角度进行挖掘和探讨。课前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师生共同搜集本节课的学习资

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作者:————————————————————————————————日期:

八年级地理§6-3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2014.3.10 环节活动内容集备反思 学习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并对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 2.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习 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 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课堂学习 (一) 创设情 境,明确 任务 视频《我家住在黄土高坡.flv》,通过欣赏,请问,你对黄土高原地区有 什么样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领略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第一课时 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25,完成填充图册各题。 图6.25 (1)在图6.25中填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6.25中填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 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

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 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风吹来的黄土 活动: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资料

八年级地理§6-3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2014.3.10 环节活动内容集备反思 学习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并对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 2.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习 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 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课堂学习 (一) 创设情 境,明确 任务 视频《我家住在黄土高坡.flv》,通过欣赏,请问,你对黄土高原地区有 什么样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领略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第一课时 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25,完成填充图册各题。 图6.25 (1)在图6.25中填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6.25中填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 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 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 原就出现了 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 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 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 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 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风吹来的黄土 活动: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 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1.黄土地貌景观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_ 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其中,黄土堆积 厚度一般超过米。 (2)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地表破碎,,形 成、、、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 分割成长条状的;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叫;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 区。 2.成因: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三)展 示交流, 自主构 建 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 来大显身手吧! 教学 反思

人教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复习案

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一、复习要点 1、位置与范围:东到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到秦岭,北到长城(接内蒙古高原)。 2、主要省级行政区: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黄土覆盖厚度100—200米。 4、主要黄土地貌:黄土塬黄土墚 黄土峁黄土川(农业发达,人口集中) 5、黄土来源:“风成说”;源地:中亚、蒙古、我国西北内陆;动力条件:西北风。 61)干湿区: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 2)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农耕区牧区) 3)地形:平原山地、高原 4)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7、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原因:长期的水土流失) 8、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7、8月),且多暴雨; 地表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修路、开矿等 (主要)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9、水土流失的影响:(1)弊:①当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 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黄河泥沙含量增加,形成“地上河”,旱涝灾害频繁, 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3)利:塑造了华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 10、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 (2)工程措施: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塬面上平整土地,修建 基本农田;缓坡修筑梯田;沟谷处打坝淤地。 11、能源基地:(1)煤炭资源丰富(山西最多) (2)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三分之二 (3)煤炭资源特点: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埋藏浅,多露天煤矿,开采成本 低,被称为“乌金高原”。 (4)主要煤矿:大同、阳泉、平朔(山西);神府(陕西);东胜(内蒙古) 12、煤炭的输出方式:(1)传统方式:铁路、公路 (2)新型方式:火力发电,煤液化气技术 (优点:减轻交通运输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 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