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及其磁共振成像应用_乔瑞瑞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及其磁共振成像应用_乔瑞瑞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及其磁共振成像应用_乔瑞瑞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及其磁共振成像应用

乔瑞瑞,

贾巧娟,

曾剑峰,

高明远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90收稿日期:2010-11-26;接受日期:2011-02-18

基金项目:“973”计划项目(2011CB935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03135,81090271,20820102035)通讯作者:高明远,电话:(010)62625212,E-mail :gaomy@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

摘要: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应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被各国科学家高度重视。目前,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正在从早期的基于被动识别的肝部磁共振造影,快速转向基于主动识别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应用。本文将围绕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体内应用,着重介绍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疾病诊断,尤其是在肿瘤早期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磁共振;分子影像探针;肿瘤中图分类号:R1,O69

DOI :10.3724/SP.J.1260.2011.00272

引言

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疾病诊断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均展示出了

广阔的应用前景[1]。在众多的纳米材料中,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 )以其超顺磁特性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中表现出独特的造影剂(contrast agent )功能。配合以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表面可修饰性及其特殊的体内行为,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并已经成为在生物医学中得到实际应用的最成功的纳米材料之一[2~7]。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多家公司企业参与了氧化铁纳米颗粒造影剂的研制与开发,并且已有多种商品化产品上市[2,4,6,7]。例如,Advanced Magnetics 公司(Cambridge ,MA ,USA )在大量的临床数据基础之上,率先推出了基于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的药物GastroMark 誖(ferumoxsil ,口服肠胃制剂),并于1993年在欧洲获得批准上市;1996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批准了该公司用于肝部造影的静脉注射制剂Feridex 誖(中文译名菲力磁誖);2000年,先灵公司用于肝部造影的Resovist 誖(ferucarbotran )在欧洲获得批准上市[8];随后又出现了淋巴造影剂Combidex 誖(Sinerem 誖)。目前,以磁性纳米颗粒为基础,已经形成了近10种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产品[7](详见表1)。上述产品除了在临床上用于肝部损伤、节结和肿瘤磁共振影像诊断[9~11]及肿瘤的淋巴转移成像外[12],还被用于血池成像[13]。然而,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上述应用,基本上是通过组织、器官对纳米材料的摄取来实现的,属于被动靶向模式。

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4月第27卷第4期:ACTA BIOPHYSICA SINICA Vol.27No.4Apr.2011:272-288

272-288

272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 |ACTA BIOPHYSICA SINICA

近5年来,随着纳米颗粒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伴随着高温热解法在高质量磁性纳米晶体制备方面的重大突破,颗粒尺寸及表面修饰结构更为明确可控的新一代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开始出现。通过先进的表面修饰方法,人们不仅可以获得具有长血液循环时间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同时,通过与特定的配体或受体的偶联,可获得功能更为复杂

Compound cation Size modification T 1/2Indication ment Trade name Ferristene (OMP)

SPIO

3500nm (compose of crystal below 50nm)

Sulphonated styrene-di-vinylbenzene copolymer

Oral

Gastro-intestinal

Sale

Abdoscan 誖(GE-Healthcare)

Ferumoxsil (AMI-121)

SPIO

300nm (compose of 10nm crystal)

Siloxane Oral

Gastro-intestinal

Sale

GastroMARK 誖(Advanced Magnetics);Lumirem 誖(Guerbet)Ferrixan (Ferucarbo-tran,SHU 555A)SPIO 60nm Dextran 2.4~3.6h Liver Sale

Resovist 誖(Schering);Cliavist TM

(Medicadoc)Ferumoxide (AMI-25,SHU 555A)

SPIO

120~180nm 80~150nm

Dextran 2h Liver Sale

Feridex 誖(Advanced Magnetics);Endorem TM (Guerbet)

(SHU 555C)USPIO ≤20nm Dextran 6h Angiography Phase1

Supravist TM (Schering)Ferumoxtran-10(AMI-227,BMS-180549)

USPIO 20~40nm Dextran 24~36h

Lymph node/liver,angiography

Phase3

Combidex 誖(Advanced Magnetics);Sinerem 誖(Guerbet)

Feruglose (PEG-feron,NC100150)

USPIO

Core size 5~7nm Total 20nm

Carbohy-dratepol-yethylene

glycol coating;Pegylated starch 6h

Lymph node/liver,Perfusion angiography

Preclin.

Clariscan TM

(GE-Healthcare)

VSOP-C184USPIO 7nm Citrate

0.6~1.3h

Angiography Preclin.

T 1/2:血液半衰期(Blood half-time )

273

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

磁共振成像及超顺磁纳米颗粒磁共振造影剂

MRI是利用磁共振现象,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二维图像重建方法进行成像的一种无创的影像手段。MRI技术的优点首先体现在高成像分辨率,适合于对脑部、软骨、肌肉、韧带

等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进行观察。同时,MRI技术可进行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因

此可提供多层次诊断信息。由于无电离辐射,与基于X射线的影像技术相比,MRI不仅无

创而且更为安全。最后,MRI还可以提供代谢、功能、血液及脑脊液流动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手段,不仅功能强大,而且有着巨大的进一步发展的空

间[16]。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如下: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如氢原子核)会因其自旋运动而产生磁矩,在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adio frequency,RF)激发下,该原子核会因能量共

振吸收而被激发;停止射频脉冲后,被激发的原子核释放出能量回到基态而产生弛豫现象。

弛豫过程包括纵向弛豫(longitudinal relaxation)和横向弛豫(transverse relaxation),相应的

纵向弛豫时间为T1时间,横向弛豫时间为T2时间。纵向弛豫与能量相关,而横向弛豫则

与相位相关。医学磁共振影像是通过具有空间位置依赖性的梯度磁场,实现对人体组织中

的氢质子的空间定位,再通过对氢质子MR信号的采集、处理及图像重建实现人体成像。

人体不同组织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异形成了组织之间的对比度(contrast),其影响因素主要包

括:组织T1和T2时间的固有差别、组织氢质子密度的固有差别,以及流动效应引起的差

别等。

为了突出显示组织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差别,除了设计特殊的脉冲序列外,一种有效地提高MR成像对比度的方法就是使用造影剂,又称为对比剂。

MR造影剂主要是通过影响其周围氢质子的弛豫来改善和提高MR成像的对比度。可以用

作MR造影剂的物质主要有顺磁性物质及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一般顺磁性造影剂主

要影响T1时间,即通过缩短纵向弛豫时间,使T1加权像变亮,因此顺磁性造影剂(T1造

影剂)一般都是正增强造影剂。典型的T1造影剂主要是含有钆的金属有机络合物。

与之不同的是,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则对T2时间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超顺磁性质是指当铁磁性(ferromagnetic)或亚铁磁性(ferrimagnetic)物质的颗粒小于某一临界尺寸

时,由于磁取向能不足以抵抗热运动能,其磁矩方向可以任意翻转,因此在外磁场不存在

的情况下,其磁化强度(magnetization)基本为零。但是在外界磁场存在的情况下,超顺磁

性物质尽管可以像顺磁性物质一样被磁化,然而不同的是,超顺磁性物质较顺磁性物质表

现出更大的磁敏感性(magnetic susceptibility),从而表现出更强的MR造影增强效果。实际

上,超顺磁性是小尺寸磁性纳米颗粒独有的特性,也是描述磁性纳米材料的专用名词。由

于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会被诱导产生更强的局域磁场,进而强烈地影响颗274

ACTA BIOPHYSICA SINICA|Vol.27No.4|Apr.2011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 |ACTA BIOPHYSICA SINICA

图1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磁共振造影增强效应[5]

Fig.1

MR contrast effects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5]

除了对横向及纵向弛豫时间有着不同的影响外,超顺磁性的T2造影剂与顺磁性T1造影剂还有着以下诸多差别。

首先,T2造影剂———即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由于具有更大的尺寸,因此表现出与T1造影剂完全不同的生物体内行为及代谢途径。这是因为,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T2造影剂具有较大的水合尺寸,易被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S )所摄取,进而投递到肝、脾、骨髓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组织或器官中[7,18]。传统上,商品化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造影剂按照其流体力学尺寸可粗略地分为SPIO (small particle of iron oxide )和USPIO (ultrasmall particle of iron oxide )两种类型。尽管文献中对SPIO 和USPIO 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但一般认为40nm 是上述两种造影剂的分类界线,即流体力学尺寸大于40nm 的为SPIO ,小于40nm 的为USPIO 。同时被广泛接受的是,USPIO 由于具有更小的尺寸而容易逃避RES 的摄取,因此较SPIO 表现出具有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例如,静脉注射的USPIO 型磁性氧化铁造影剂Combidex 誖可以对肿瘤的淋巴转移成像,而尺寸更大的SPIO 型造影剂Feridex 誖则由于其肝部有效摄取而只能用于肝部成像。然而,简单地按照磁性纳米颗粒的流体力学尺寸对其进行分类并对其体内行为进行预测是极不严谨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体内分布行为不仅取决于其流体力学尺寸,而且更为强烈地取决于纳米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19]

,也就是说,流体

275

其次,T2造影剂由于具有更大的尺寸,不能像小分子T1造影剂那样自由穿越各种生

理屏障,这不仅使得T2造影剂具有非常独特的体内分布行为,同时使其非常适合于肿瘤的

造影。一方面可利用巨噬细胞在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的分布差异实现对肿瘤的造影,

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肿瘤血管的高通透、高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 effect)实现对肿瘤的造影。同时,T2造影剂由于其纳米尺寸(流体力学尺寸大

于10nm)表现出血液滞留效应,因此,磁性纳米颗粒造影剂还适用于血池造影。

再次,作为T2造影剂的磁性纳米颗粒,由于具有大量的表面结合位点,使其更适合于

作为携带不同检测信号分子(原子)的载体,进而实现多模态影像探针的构建[16]。再通过在

颗粒表面加载可以对肿瘤进行有效识别的靶向分子,可实现肿瘤的多模态分子影像。

最后,与T1造影剂相比,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T2造影剂的对比度增强效果更为显著。

例如,Gd络合物造影剂成像时的最低检测限为10-4mol/L[20],而目前报道的磁性纳米颗粒的

最低检测限可达10-12mol/L[21]。不过,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共振检测限还强烈地取决于磁性纳

米颗粒的尺寸、结晶度及表面修饰等因素[20]。

到目前为止,基于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核磁共振造影剂的发展历程,可粗略地划分

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SPIO和USPIO类型造影剂的临床评估阶段(1980~90年代

中后期);第二阶段为商用造影剂的应用拓展阶段(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包括USPIO型造

影剂在淋巴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商用造影剂表面功能化修饰及细胞标记应用等;第三

阶段为目前以磁共振分子影像探针为主流的再发展阶段(最近5年),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

了MRI-PET多模态造影剂、蛋白和多肽介导的生物靶向磁共振分子探针,以及MRI-光学、

MRI-PET、MRI-SPECT多模态分子探针。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造影剂之所以在过去短短几

年经历了高速的再发展阶段,其根本原因在于,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

变化[7]。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合成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合成,按照合成原理,可以粗略地分为水相合成和非水相合成。

水相合成方法主要依赖于铁离子的水解来实现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而作为非水相合成的

—高温热分解方法,则主要依赖于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热解来实现磁性氧化典型方法——

铁纳米颗粒的制备,下面将就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水相合成

早在1925年,Welo等人[22]就报道了在水溶液中应用共沉淀法获得四氧化三铁的方法。

原则上讲,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方法与制备体相磁性氧化铁方法类似,主要区别在

于,制备氧化铁纳米颗粒时需要有效控制成核生长过程,以获得纳米尺寸的颗粒。到目前

为止,采用水相合成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方法主要包括:微乳液(micro-emulsion) 276

ACTA BIOPHYSICA SINICA|Vol.27No.4|Apr.2011

有着非常强的配位能力,因此,通过水解方法获得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其表面结构复

杂,表面功能化修饰困难。同时,因为铁离子水解过程涉及诸多反应平衡,水解产物结构

复杂,难于获得尺寸可控的高质量窄粒度分布纳米颗粒[23,24]。最后,受水的沸点温度限制,

在水体系中合成纳米材料,产物结晶度也是一个面临的问题。总之,水相合成方法制备的

磁性氧化铁颗粒一般粒度分布较宽,磁响应相对较弱,表面结构不明确[7]。

非水相合成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非水相合成法的主要代表,是近几年发展的高温热分解法。高温

热分解方法摒弃了铁离子的水解反应,转而采用金属有机铁化合物的热解反应来实现磁性

氧化铁纳米晶体的制备。高温热分解方法的技术特点是,采用高沸点的弱极性或非极性有

机溶剂作为反应传热介质,通过分解铁前驱体的方式,实现磁性氧化铁纳米晶体的制备。

1999年,美国伯克利大学的Alivisatos研究组[25]率先报道了磁性氧化铁纳米晶体的热分

解制备技术。他们首先将高沸点的三辛胺溶剂和溶解有FeCuP

(亚硝基羟基苯胺合铁,铜

3

铁试剂)的辛胺溶液,分别在110℃和60℃通入N

除水除氧,然后将三辛胺加热至300℃,

2

的辛胺溶液,加热回流30min后冷却至室温,经过溶剂尺寸

在剧烈搅拌下迅速注入FeCuP

3

选择沉淀处理,得到平均尺寸为(10±1.5)nm的γ-Fe

O3磁性纳米晶体(图2A)。2001年,

2

Hyeon等人[26]发展了上述方法,他们采用Fe(CO)5取代上述方法中的铜铁试剂,同样得到了

γ-Fe2O3磁性纳米晶体。在该方法中,由于Fe(CO)5初始分解时得到的是Fe纳米晶体,因此

O3磁性纳米晶体(图2B)。该方法最大的进展在于,得到的纳

后期采用氧化法以获得γ-Fe

2

米颗粒具有非常窄的尺寸分布(<5%),通过调节Fe(CO)

与油酸的比例,还可获得尺寸在

5

4~11nm之间的纳米颗粒。

2002年,Sun等人[27]以Fe(acac)3(乙酰丙酮铁)为铁前驱体,油酸和油胺为稳定剂,

1,2-十六醇为还原剂,在高沸点溶剂苯醚中,成功地合成了4nm球形Fe3O4纳米晶体,并

以此为晶种,通过调节晶种与乙酰丙酮铁的比例,制得了不同尺寸的球形Fe

O4纳米晶体

3

(图2C)。在此基础上,采用类似的方法,作者还合成了一系列的单分散的MFe2O4(M=Fe、

Mn、Co)磁性纳米晶体[28]。

O4纳米颗粒的方法,此后,Peng等人[29]报道了基于金属脂肪酸盐高温热分解法制备Fe

3

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尺寸可在6~50nm范围可调。Hyeon等人[30]利用该方法发展了单分散性

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10g级)(图2D)的大规模制备技术,通过控制反应温度,还可得到

不同尺寸的纳米颗粒,例如,在274、287、317、330和365℃条件下可分别得到5、9、

12、16及22nm的氧化铁纳米颗粒。他们认为,制备单分散性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关键

为铁前驱体,制备了金

在于将成核与生长过程分开。此外,Cheon等人[11]还采用Fe(acac)

3

O4(M=Mn、

属掺杂型铁氧体(metal-doped magnetism-engineered iron oxide,MEIO)MFe

2

Fe、Co、Ni)。其中,MnFe2O4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最强,因此有可能进一步提高MRI

造影的对比度。

277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ACTA BIOPHYSICA SINICA

ACTA BIOPHYSICA SINICA |Vol.27No.4|Apr.2011

图3

采用强极性2-吡咯烷酮作为配位溶剂,利用“一

锅”反应制备的水溶性Fe 3O 4纳米颗粒的TEM 照片[35]左图中颗粒的平均尺寸为5nm ,右图中颗粒的平均尺寸为11nm ,标尺对应100nm Fig.3

TEM images of water-soluble Fe 3O 4nano-particles

by

using

2-pyrrolidone

as

coordinating

solvent [35]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s of those shown in the left-hand side image and right-hand side image are of 5and 11nm,respectively.The scale bars correspond to 100nm

图2

(A)以FeCup 3为前驱体,采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的γ-Fe 2O 3纳米颗粒的TEM 照片[25];(B)以Fe(CO)5为前驱

体,采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的γ-Fe 2O 3纳米颗粒的TEM 照片[26];(C)以Fe(acac)3为前驱体,采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的Fe 3O 4纳米颗粒的TEM 照片[27];(D)以油酸铁为前驱体制备的Fe 3O 4纳米颗粒的TEM 照片[30]

Fig.2(A)γ-Fe 2O 3nanocrystals synthesiz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FeCup 3[25];(B)γ-Fe 2O 3nanocrystals synthesiz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Fe(CO)5[26];(C)Fe 3O 4nanocrystals prepared by pyrolyzing Fe (acac)3[27];(D)Magnetic iron oxide nanocrystals prepared by using iron oleate as precursor [30]

200nm

10nm

4.77A

4.11A

50nm

0.2μm

除金属有机铁前驱体外,无机铁化合物也可作为前驱体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Colvin 等人[31]利用FeOOH 在油酸中良好的溶解性,以FeOOH 作为前驱体,制备出粒径为12.5nm 的单分散性Fe 3O 4纳米颗粒。当然,该方法可分类为非水相合成,但并非严格意义的高温热分解方法。

上述合成方法的共同特点有:1)均采用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作为反应传热介质;2)为了解决磁性氧化铁纳米晶体与溶剂的相容性,反应过程中均需要使用带有疏水长烷基链的酸、醇和胺等表面配体,所得到的产物均表现出疏水性。欲将上述方法制备的磁性纳米晶体用作磁共振造影剂,还需通过进一步的配体交换或表面修饰等复杂过程,才能得到在水中具有溶解分散性质的磁性纳米颗粒[9,32,33]。尽管如此,磁性氧化铁纳米晶体高温分解方法仍以其产物的高结晶度和窄粒度分布方面的优势,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应用揭开了新的篇章。

最近,高明远课题组进一步发展了磁性氧化铁纳米晶体的高温热分解方法,他们摒弃了高沸点弱极性或非极性溶剂,转而采用高沸点的强极性溶剂(2-吡咯烷酮)作为反应传热介质及配位溶剂,通过加热分解Fe(acac)3,成功地通过“一锅”反应制备出了不同尺寸的Fe 3O 4纳米晶体(图3)

[34,35]

。尽管该磁性纳米晶体不能直接分散于中性水溶液中,但却能在

278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 |ACTA BIOPHYSICA SINICA

高明远课题组发展的生物相容性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一锅”反应制备技术,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高温热分解反应的优势,同时摆脱了复杂的纳米颗粒表面后处理过程。后处理过程的缺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配体置换方法缺乏对纳米颗粒表面结构的有

Fe 3O 4纳米颗粒在相同条件下可表现出更为优异的MRI 造影功能[39]。此外,该技术路线还提供了制备表面带有羧基残基的生物相容性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一锅”反应方法(图5)

[10,40]

,生物相容性纳米颗粒表面的羧基残基,为进一步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与生物

大分子偶联,进而获得磁共振分子影像探针提供了可能。

34一步发展了该技术路线,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羧基化聚乙二醇(PEG ),在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形成的同时,原位地实现了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成功地建立了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颗粒的“一锅”反应制备技术(图4)

[37,38]

。PEG 修饰不仅大大地改善了

Fe 3O 4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提高了Fe 3O 4纳米颗粒的血液循环时间,更为最重要的是,PEG 以其良好的亲水性,使环境中的水分子更容易接近纳米颗粒表面,因此,PEG 修饰的

图5

表面具有可反应官能团的生物相容性Fe 3O 4纳米颗

粒的TEM 照片[40](A)颗粒的平均尺寸为12nm ;(B)颗粒的平均尺寸为27nm 。标尺对应100nm Fig.5

TEM images

of biocompatible

Fe 3O 4nano-particles with surface reactive moieties [40]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s of those shown in (A)and (B)are of 12and 27nm,respectively.The scale bars correspond to 100nm

(A)(B)(B)

图4

(A)表面修饰有PEG 的生物相容性Fe 3O 4纳米颗粒的TEM 照片[38];

(B)电子衍射照片;(C)粒径统计图

Fig.4(A)TEM image of biocompatible Fe 3O 4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PEG [38];(B)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s;(C)The histogram of particle sizes

(A)

(C)

Particle size (nm)

P e r c e n t a g e (%)

0.30.20.10.0

6

9

1215

279

ACTA BIOPHYSICA SINICA |Vol.27No.4|Apr.2011

境中氢质子与中心纳米颗粒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共振对比增强效果。

采用相似的方法,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inyl-2-pyrrolidone ,NVP )为溶剂,加热分解Fe(acac)3,通过简单“一锅”反应,还可合成出具有超级溶解性能的磁性Fe 3O 4纳米晶体[41]。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NVP 不但作为高温传热介质,而且作为自由基聚合单体;同样,Fe(acac)3既作为高温热分解反应的有机前驱体,又作为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反应过程成功地将自由基聚合过程和高温热分解生成Fe 3O 4纳米晶体结合起来。聚合生成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高分子链段的一部分,与Fe 3O 4纳米粒子进行配位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未配位的PVP 高分子链段赋予其超级溶解性能,使其不但能够溶于不同pH 值的水溶液及PBS 生理缓冲液中,而且能够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并能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41]。

总之,与水解方法相比,磁性氧化铁纳米晶体的高温热分解制备方法表现出了诸多优势:1)高温热分解方法采用高沸点的溶剂作为反应传热介质,因此获得的产物结晶度高,磁响应强;2)反应体系中无水参与反应,纳米晶体表面修饰结构更为清晰,反应过程中对纳米晶体表面进行原位修饰更为容易;3)磁性氧化铁纳米晶体在非极性溶剂中的生长过程更倾向于热力学控制过程,所得纳米颗粒尺寸的单分散性更好[30]。因此,高温热分解方法以其在所制备的磁性纳米晶体质量方面的绝对优势,正在掀起磁性纳米颗粒在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中应用的新一轮研究热潮[10,11,30,32]。

磁性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早期临床应用是利用肝部Kuffers 细胞对其的吞噬,从而实现肝部成像的,在此基础上,FDA 于1996年批准了Feridex 誖(水合尺寸大约在80~150nm [5])造影剂。尽管都是由右旋糖苷修饰形成的磁性纳米颗粒,与Feridex 誖不同的是,后期发展的Combidex 誖(水合尺寸为20~40nm )由于尺寸更小而表现出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在经静脉注射后,Combidex 誖

可以从血液系统进入淋巴系统,因此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例如,Weissleder 课题组[12]采用Combidex 誖,成功地在临床中实现了尺寸小于2mm 的肿瘤淋巴结转移成像。对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临床应用来讲,这一研究工作与FDA 批准Feridex 誖一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在分子水平上,人们利用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与各种生物大分子复合来制备磁共振分子探针,进而实现在生物活体中检测细胞内外的分子过程和细胞凋亡过程、追踪基因表达或对疾病进行诊断,这已经成为磁共振分子影像学发展的重要方向。Weissleder 等人[42]采用全转铁蛋白(holo-transferrin )标记的单晶氧化铁纳米颗粒造影剂(monocrystal iron-oxide nanoparticle ,MION )首次实现了转基因表达的无损活体检测。Zhao 等人[43]用C 2domain 标记的超顺磁氧化铁颗粒造影剂(SPIO ,采用共沉淀法按照欧洲专利合成)检测了早期肿瘤内部的细胞凋亡过程。

280

体力学尺寸>50nm,后者为表面修饰有右旋糖苷(Dextran)的20~40nm的颗粒〕[44],人们

已经实现了对巨噬细胞浸润、癌细胞转移、干细胞或祖细胞的迁徙与分化、树突状细胞的

迁移等重要生物过程的活体可视化[45~47]。细胞标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关键在于细胞载

量,即在不产生细胞毒性并对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的情况下,使细胞标记足够量的磁性氧

化铁纳米颗粒,从而有利于体内成像观察。而决定细胞载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磁性氧化铁纳

米颗粒的尺寸、表面电荷以及表面配体。Cheon等人[48]通过研究骨髓干细胞对带有不同电荷

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吞噬效果,发现带有正电荷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更容易被骨髓

干细胞所吞噬;最近,Gu等人[49]发现,采用低分子量的两亲性聚阳离子包覆的SPIO纳米

颗粒,较商品化的PEI25k更易被干细胞吞噬。

O4纳米颗粒具有较长的血液循环时间的特性,Lei等人[50]以弓形虫利用PEG修饰的Fe

3

脑炎为模型开展了小鼠脑部MR成像研究。弓形虫感染引起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透过性变化,一般认为是由炎症或BBB损伤引起的,由于Fe3O4纳米颗粒较

小分子Gd-基造影剂具有更大的尺寸,因此会滞留于被损伤的血管附近,从而更好地显示

了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小鼠脑部损伤。实际上,肿瘤组织的血管较正常组织表现出更大的通

透性,从而使肿瘤组织具有高通透、高滞留效应,即EPR效应。利用这一效应,Lee等[51]

O4磁性纳米颗粒为造影剂,开展了肿瘤的活体MR成像研究。

以聚合物包覆的Fe

3

针对正常组织的血管来讲,血管壁的通透性允许小分子自由通过,而大尺寸的纳米颗

粒却很不容易通过,因此,具有长血液循环时间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还适用于血管造影

成像,在血池造影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以上成像应用或是基于RES对磁性纳米颗粒的吞噬,或是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在

机体内的特殊组织分布,因此还不能进一步在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进行成像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表面修饰结构及功能更为复杂的新

一代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MRI造影剂开始出现,并促进了磁共振细胞影像和分子影像

新技术的诞生。在这些应用当中,针对肿瘤早期诊断检测的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引起了

各国科学家的广泛重视与研究,涌现出多种基于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新成像方法和技术。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其死亡率多年居高不下,

而提高早期肿瘤和肿瘤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并结合个体化治疗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

因此,将磁性纳米颗粒与可以有效识别肿瘤的分子进行偶联,进而获得可主动识别肿瘤的

磁共振分子影像探针,来有效实现对微小肿瘤的早期诊断,已经成为肿瘤MR影像诊断的

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而高温热解法提供的磁性氧化铁纳米晶体以其高结晶度、窄粒度分

布、表面可修饰性等优势,为开展上述研究提供了可能。

韩国几个研究集体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明远课题组率先在国际上开展了相关研

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如:Cheon课题组[9]用Herceptin标记的超顺磁氧化

铁纳米颗粒成功地实现了对接种在小鼠体内乳腺癌肿瘤的活体检测,在此基础上,他们又

281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ACTA BIOPHYSICA SINICA

ACTA BIOPHYSICA SINICA |Vol.27No.4|Apr.2011

几乎同时,高明远课题组开展了相似的研究工作,并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方法制备的磁性纳米晶体成功地用于肿瘤的活体诊断。他们以结肠癌荷瘤裸鼠为活体肿瘤成像模型,以癌细胞表面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为靶点,以人源化抗CEA 单克隆抗体rch 24为特异性识别分子,设计合成了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探针(Fe 3O 4-rch 24),并在活体动物模型上开展了磁共振成像(图7)。结果表明,Fe 3O 4-rch 24探针能够特异性识别移植肿瘤病灶,产生T2成像对比增强信号。增强信号于注射探针后24h 达到峰值,与注射前相比,T2值下降10%,而对照组(未偶联抗体的Fe 3O 4纳米颗粒)则无明显下降[10]。他们最近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改变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不仅可以有效调控磁性纳米颗粒与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19],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氧化铁纳米颗粒的血液循环时间及磁共振造影增强效果,如:采用油胺和PEG 共修饰的Fe 3O 4与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构建的磁共振探针,在静脉注射24h 后,肿瘤部位的T2值下降高达30%(图8)[39]。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表面化学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对探针的磁共振信号增强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图6Herceptin 标记的MnFe 2O 4磁性纳米颗粒与Herceptin 标记的CLIO 磁性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检测肿瘤的造影结果[11]

Fig.6

MR imaging results on in vivo tumor detection by using MnFe 2O 4-Herceptin and CLIO-Herceptin

conjugates (CLIO:cross-linked iron oxide)[11]

MnMEIO

CLIO

Time Pre

1h

2h

High

R2

Low

403020100(G)(H)

MnMEIO-Herceptin treatment CLIO-Herceptin

treatment NO treatment

Pre

1h

2h 8h

Time

(explanted)MnMEIO

CLIO

MEIO (p e r c e n t )ΔR 2R 2c o n t.

ⅱⅲ

ⅳⅴⅵ

2434(cross-linked iron oxide )。

282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 |ACTA BIOPHYSICA SINICA

由上述两个研究报道可以看出,构建肿瘤分子影像探针,一方面需要有机结合纳米晶体先进的制备技术及表面修饰技术,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肿瘤具有亲合力的靶向分子。尽管单克隆抗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其缺点是尺寸较大,与纳米颗粒偶联后,有可能增加RES 对磁性纳米颗粒摄取的几率,另外,抗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及在肿瘤部位的有效富集需要较长的时间,给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探索分子量更小的肿瘤靶向分子,对于构建肿瘤分子影像探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一些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尝试采用分子量较小的单链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分子或叶酸(folic acid ,FA )分子来构建肿瘤磁共振分子探针。

Gao 等人[53]以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为载体,采用EGFR 相关单链抗体ScFvEGFR

图7

(A)Fe 3O 4纳米颗粒的TEM 照片;(B)静脉注射Fe 3O 4-rch 24探针前及24h 后采集的荷瘤裸鼠肿瘤部位(红

虚线圈)的T2*加权像;(C)静脉注射Fe 3O 4-rch 24探针及其对照样品Fe 3O 4@PEG-COOH 颗粒前后,24h 内不同时间点采集的肿瘤部位的T2*加权像[10]

Fig.7(A)TEM image of Fe 3O 4nanoparticles;(B)T2*-weighted MR images acqui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jection of Fe 3O 4-(rch 24mAb)conjugates ;(C)T2*-weighted MR images of two tumors acquired before and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s of Fe 3O 4-(rch 24mAb)conjugates (upper row)and Fe 3O 4@PEG-COOH nanocrystals (lower row),respectively [10]

24h post-contrast

Pre-contrast

Positive

Negative

6h

Pre

24h

10h

10min

(B)

Fe 3O 4-3H11-125

I

Fe 3O 4-mIgG-125I Pre

24h

48h

8h

Low

High

(A)

(B)

100908070602060

80

400

Time (h)

R e l a t i v e T 2v a l u e (%)

图8

(A)荷瘤裸鼠静脉注射Fe 3O 4-3H11-125I 及不相关探针Fe 3O 4-mIgG-125I 后的磁共振T2加权像;(B)静脉注射Fe 3O 4-3H11-125I

(实线)及Fe 3O 4-mIgG-125I (虚线)后,肿瘤区域的T2值变化曲线。左下侧的伪彩为色阶图[39]

Fig.8(A)T2-weighted MR images of tumor-bearing nude mice acquired before an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s of Fe 3O 4-3H11-125I and Fe 3O 4-mIgG-125I,respectively;(B)Variations of T2values of tumors after the injections of Fe 3O 4-3H11-125I (solid line)and Fe 3O 4-mIgG-125I (dotted line),respectively.The tumors are high-lighted by fake color with a color map shown at the left-bottom corner [39]

283

34

—绿脓杆菌外毒素40(recombinant human gonadotrop in releasing hormone-素融合蛋白——

Pseudomonas exotoxin40,GnRH-PE40)偶联,构建了肿瘤靶向性分子探针,并将该探针通

过静脉注入荷瘤鼠体内进行成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靶向探针可以使肿瘤部位T2

信号显著下降(P<0.05);Josephson等人[55]利用多肽标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实现了胰腺癌

的活体可视化。在以小分子作为靶向性分子的研究中,以整合素α

β3作为靶点,采用精氨

v

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RGD)作为靶向性分子的研究独

树一帜。RGD多肽与氧化铁纳米颗粒偶联后,可被用于多种肿瘤模型的活体分子成像,例

如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等[56~59]。由于RGD多肽及其衍生物为小分子化

合物,因此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表面可以偶联多个RGD分子,从而有效提高影像探针与靶

点的结合率[58]。除RGD外,蝎氯毒素(chlorotoxin,CTX)也可作为靶向分子,用于肿瘤的

磁共振分子成像中,同时,CTX还可发挥肿瘤治疗的作用[15]。除此之外,由于多种肿瘤细

胞表面叶酸受体表达上调,FA也常常作为肿瘤靶向分子,用于肿瘤磁共振分子影像。例

O4-FA偶联物进行的体外细胞实验表明,Fe3O4-FA偶联物可以特如,Zhang等人[60]采用Fe

3

异性地与肿瘤细胞结合;而Shi等人[32]采用树枝状分子修饰的磁性氧化铁与叶酸偶联后形成

的肿瘤分子探针,证明在活体层面上可以实现对表皮癌细胞(KB)肿瘤的磁共振成像。

在肿瘤磁共振影像诊断应用方面,与早期的磁性纳米颗粒被动模式相比,近年来发展的具有主动识别功能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探针,其在肿瘤病灶部位的富集,主要是基于

肿瘤靶向分子与靶点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因而能够提供更接近病理的相关信息,因此,以

氧化铁纳米颗粒为主流的肿瘤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将无疑为目前一些难以治疗的重大疾

病(如癌症)开辟新的诊疗蓝图。而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分子成像载体的最佳选择之

一,其原因在于:首先,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强氢质子的T2和T2*信号;其

次,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表面,为更为复杂的探针设计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多位点平台,

在该平台上,结合化学、药学、影像学及肿瘤学知识,完全有机会设计出功能强大的分子

影像探针,为深入揭示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有效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分子

信息,从而大幅度提高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治水平。

展望

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因其超顺磁性、生物安全性、可修饰性及其特殊的体内行为,作为新型MRI造影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基于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磁共振造

影剂已经有多种产品上市或处于临床检验阶段。最近几年,以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为核心

的肿瘤分子影像及其在肿瘤研究与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无疑将加速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的生物医学应用步伐。但从相关文献报道看,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与结论不尽相同,甚至相

反,这主要是由于对纳米颗粒的认识不足造成的。纳米颗粒的生物医学应用,除了与纳米

材料自身的化学组成、颗粒尺寸密切相关外,还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纳米颗粒的表面284

ACTA BIOPHYSICA SINICA|Vol.27No.4|Apr.2011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 |ACTA BIOPHYSICA SINICA

1.

杨文胜,高明远,白玉白.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Yang WS,

Gao

MY,

Bai YB.

Nanomaterials

and

biotechnology.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52.

Degen CL,Poggio M,Mamin HJ,Rettner CT,Rugar D.Nanosca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106(5):1313~13173.Weissleder R,Pittet MJ.Imaging in the era of molecular oncology.Nature ,2008,452(7187):580~589

4.

Sun C,Lee JSH,Zhang MQ.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MR imaging and drug delivery.Adv Drug Deliv Rev ,2008,60(11):1252~12655.

Jun YW,Lee

JH,

Cheon J.Chemical design of

nanoparticle probes

for

high-performanc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ngew Chem Int Ed ,2008,47(28):5122~51356.

Corot C,Robert P,Idee JM,Port M.Recent advances in iron oxide nanocrystal technology for medical imaging.Adv

Drug Deliv Re v,2006,58(14):1471~15047.

Qiao RR,Yang CH,Gao MY.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From preparations to in vivo MRI

applications.J Mater Chem ,2009,19(35):6274-62938.

Wagner V,Dullaart A,Bock AK,Zweck A.The emerging nanomedicine landscape.Nat Biotechnol ,2006,24(10):1211~12179.

Huh YM,Jun YW,Song HT,Kim S,Choi JS,Lee JH,Yoon S,Kim KS,Shin JS,Suh JS.Cheon J.In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detection

of

cancer

by

using

multifunctional magnetic nanocrystals.J Am Chem Soc ,

2005,127(35):12387~1239110.

Hu FQ,

Wei L,

Zhou Z,

Ran YL,

Li Z,

Gao MY.

Preparation of biocompatible magnetite nanocrystals for in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detection of cancer.Adv Mater ,2006,18(19):2553~2556

11.Lee JH,Huh YM,Jun Y,Seo J,Jang J,Song HT,Kim S,

Cho EJ,Yoon HG,Suh JS,Cheon J.

Artificially engineer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ultra-sensitive

molecular imaging.Nat Med ,2007,13(1):95~99

12.Harisinghani MG,Barentsz J,Hahn PF,Deserno WM,

Tabatabaei S,van de

Kaa

CH,

de

la

Rosette

J,

Weissleder R.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clinically occult

lymph-node metastases in prostate cancer.N Engl J Med ,2003,348(25):2491~2495

13.Schnorr A,Wagner S,Abramjuk C,Wojner I,Schink T,

Kroencke TJ,Schellenberger E,Hamm B,Pilgrimm H,Taupitz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parison of the iron oxide-based blood-pool contrast

medium

VSOP-C184

with

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 for first-pass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of the aorta and renal arteries in pigs.Invest Radiol ,2004,39(9):546~553

14.Veiseh O,Sun C,Fang C,Bhattarai N,Gunn J,Kievit F,

Du K,Pullar B,Lee D,Ellenbogen RG,Olson J,Zhang MQ.

Specific

targeting

of

brain

tumors

with

an

optic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anoprobe across the

参考文献:

免疫逃逸策略。磁性纳米颗粒在磁共振分子影像及多模态分子影像中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能够有效避免免疫系统对纳米颗粒的吞噬,以进一步提高磁性纳米颗粒到达并有效富集于病灶部位的几率。2)纳米颗粒体内分布与其表面修饰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纳米颗粒与调理素(opsonin)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纳米材料的体内分布与代谢途径。3)纳米颗粒尺寸对其体内分布、代谢途径、血液循环行为以及造影效果的影响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整合各种成像技术的优势,发展多模态分子成像手段以弥补单模态成像的缺陷,实现分子影像学在肿瘤早期诊断及在体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多模态成像方法与多模态分子影像探针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纳米载体,在构建多模态肿瘤分子影像探针方面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因此,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无疑将在多模态分子影像这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85

magnetic nanoprobes.Small,2008,4(3):372~379

16.Cheon J,Lee JH.Synergistically integrated nanoparticles

as multimodal probes for nanobiotechnology.Acc Chem Res,2008,41(12):1630~1640

17.Jun YW,Seo JW,Cheon A.Nanoscaling law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bilities in biomedical sciences.Acc Chem Res,2008,41(2):179~189

18.Moghimi SM,Hunter AC,Murray JC.Long-circulating and

target-specific nanoparticles:Theory to practice.Pharmacol Rev,2001,53(2):283~318

19.Liu S,Han Y,Qiao R,Zeng J,Jia Q,Wang YL,Gao MY.

Investigation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sma proteins and 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modifications.J Phys Chem C,2010,114(49): 21270~21276

20.Veiseh O,Gunn JW,Zhang MQ.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nd imaging.Adv Drug Deliv Rev,2010,62(3):284~304

21.Gao J,Hillebrenner HL.Nanotubular probes as

ultrasensitive MR contrast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A,20080124281,2008 22.Welo LA,Baudisch O.The two-stage transformation of

magnetite into hematite.Philos Mag,1925,50(296): 399~408

23.Massart R.Preparation of aqueous ferrofluids without using

surfactant——

—Behavior as a function of the Ph and the counterions.Cr Acad Sci C Chim,1980,291(1):1~3

24.Bate G.Recording materials.In:Wohlfarth EP,ed.

Ferromagnetic Materials.North Holland:Elsevier,1980.439 25.Rockenberger J,Scher EC,Alivisatos AP.A new

nonhydrolytic single-precursor approach to surfactant-capped nanocrystals of transition metal oxides.J Am Chem Soc, 1999,121(49):11595~11596

26.Hyeon T,Lee SS,Park J,Chung Y,Na HB.Synthesis of

highly crystalline and monodisperse maghemite nano-crystallites without a size-selection process.J Am Chem Soc,2001,123(51):12798~12801

27.Sun SH,Zeng H.Siz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agnetite

nanoparticies.J Am Chem Soc,2002,124(28):8204~-8205 28.Sun SH,Zeng H,Robinson DB,Raoux S,Rice PM,Wang

SX,Li GX.Monodisperse MFe2O4(M=Fe,Co,Mn) nanoparticles.J Am Chem Soc,2004,126(1):273~279 29.Jana NR,Chen Y,Peng X.Size-and shape-controlled

magnetic(Cr,Mn,Fe,Co,Ni)oxide nanocrystals via a simple and general approach.Chem Mat,2004,16(20): 3931~3935

30.Park J,An KJ,Hwang YS,Park JG,Noh HJ,Kim JY,

Park JH,Hwang NM,Hyeon T.Ultra-large-scale syntheses of monodisperse nanocrystals.Nat Mater,2004,3(12): 891~895

31.Yu WW,Falkner JC,Yavuz CT,Colvin VL.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iron oxide nanocrystals by thermal

functionalized shell-crosslink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for in-viv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umors.Adv Mate r, 2008,20(9):1671~1678

33.Tromsdorf UI,Bigall NC,Kaul MG,Bruns OT,Nikolic MS,

Mollwitz B,Sperling RA,Reimer R,Hohenberg H,Parak WJ,Forster S,Beisiegel U,Adam G,Weller H.Size and surface effects on the MRI relaxivity of manganese ferrite nanoparticle contrast agents.Nano lett,2007,7(8): 2422~2427

34.高明远,李桢.一种高结晶度的水分散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

法.中国,03136275.3.2004.11.24

Gao MY,Li Z.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highly crystallized and water dispersible biocompatible magnetic nanocrystal.

China,03136275.3.2004.11.24

35.Li Z,Chen H,Bao HB,Gao MY.One-pot reaction to

synthesize water-soluble magnetite nanocrystals.Chem Mat, 2004,16(8):1391~1393

36.Li Z,Sun Q,Gao MY.Preparation of water-soluble

magnetite nanocrystals from hydrated ferric salts in 2-pyrrolidone:Mechanism leading to Fe3O4.Angew Chem Int Ed,2005,44(1):123~126

37.高明远,李桢.一种制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磁性纳米微粒的方

法.中国,03136273.7.2003.12.10

Gao MY,Li Z.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biocompatible magnetic nanocrystal.China,03136273.7.2003.12.10

38.Li Z,Wei L,Gao MY,Lei H.One-pot reaction to

synthesize biocompatible magnetite nanoparticles.Adv Mater,2005,17(8):1001~1005

39.Liu SJ,Jia B,Qiao RR,Yang Z,Yu ZL,Liu ZF,Liu K,

Shi JY,Han OY,Wang F,Gao MY.A novel type of dual-modality molecular probe for MR and nuclear imaging of tumor: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vo application.Mol Pharm,2009,6(4):1074~1082

40.Hu FQ,Li Z,Tu CF,Gao MY.Preparation of magnetite

nanocrystals with surface reactive moieties by one-pot reaction.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7,311(2):469~474 41.Lu XY,Niu M,Qiao RR,Gao MY.Superdispersible

PVP-coated Fe3O4nanocrystals prepared by a"one-pot"

reaction.J Phys Chem B,2008,112(46):14390~14394 42.Weissleder R,Moore A,Mahmood U,Bhorade R,

Benveniste H,Chiocca EA,Basilion JP.In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ransgene expression.Nat Med, 2000,6:351

43.Zhao M,Beauregard DA,Loizou L,Davletov B,Brindle

KM.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apoptosis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 targeted contrast agent.Nat Med,2001,7(11):1241~1244

44.Weissleder R,Bogdanov A,Neuwelt EA,Papisov M.

Long-circulating iron-oxides for MR-imaging.Adv Drug Deliv Rev,1995,16(2-3):321~334

45.Bulte JWM,Douglas T,Witwer B,Zhang SC,Strable E,

286

ACTA BIOPHYSICA SINICA|Vol.27No.4|Apr.2011

46.Lewin M,Carlesso N,Tung CH,Tang XW,Cory D,

Scadden DT,Weissleder R.Tat peptide-derivat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llow in vivo tracking and recovery of progenitor cells.Nat Biotechnol,2000,18(4):410~414

47.de Vries IJM,Lesterhuis WJ,Barentsz JO,Verdijk P,van

Krieken JH,Boerman OC,Oyen WJG,Bonenkamp JJ, Boezeman JB,Adema GJ,Bulte JWM,Scheenen TWJ, Punt CJA,Heerschap A,Figdor CG.Magnetic resonance tracking of dendritic cells in melanoma patients for monitoring of cellular therapy.Nat Biotechnol,2005,23(11): 1407~1413

48.Song HT,Choi J,Huh YM,Kim S,Jun Y,Suh JS,Cheon

J.Surface modulation of magnetic nanocrysta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magnetic resonance probes for intracellular labeling.J Am Chem Soc,2005,127(28): 9992~9993

49.Liu G,Wang ZY,Lu J,Xia CC,Gao FB,Gong QY,Song

B,Zhao XN,Shuai XT,Chen XY,Ai H,Gu ZW.Low molecular weight alkyl-polycation wrapped magnetite nanoparticle clusters as MRI probes for stem cell labeling and in vivo imaging.Biomaterials,2011,32(2):528~537 50.Wei L,Zhou G,Li Z,He L,Gao MY,Tan JQ,Lei H.

Detection of toxoplasmic lesions in mouse brain by USPIO-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agn Reson Imaging,2007,25(10):1442~1448

51.Lee H,Lee E,Kim DK,Jang NK,Jeong YY,Jon S.

Antibiofouling polymer-coated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s potential magnetic resonance contrast agents for in vivo cancer imaging.J Am Chem Soc,2006, 128(22):7383~7389

52.Sharkey RM,Cardillo TM,Rossi EA,Chang CH,Karacay

H,McBride WJ,Hansen HJ,Horak ID,Goldenberg DM.

Signal amplification in molecular imaging by pretargeting a multivalent,bispecific antibody.Nat Med,2005,11(11): 1250~1255

53.Yang LL,Mao H,Wang YA,Cao ZH,Peng XH,Wang

235~243

54.陆菁菁,王芳,金征宇,钟定荣.靶向磁性纳米粒子用于肿瘤

的磁共振分子成像.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2): 124~128

Lu JJ,Wang F,Jin ZY,Zhong DR.Targe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used as probe for magnetic resonance molecular imaging of tumor.Acta Acad Med Sin,2009, 31(2):124~128

55.Montet X,Weissleder R,Josephson L.Imaging pancreatic

cancer with a peptide-nanoparticle conjugate targeted to normal pancreas.Bioconjugate Chem,2006,17(4): 905~911

56.Xie J,Chen K,Lee HY,Xu CJ,Hsu AR,Peng S,Chen

XY,Sun SH.Ultrasmall c(RGDyK)-coated Fe3O4nano-particles and their specific targeting to integrin alpha(v)-beta(3)-rich tumor cells.J Am Chem Soc,2008,130(24): 7542~7543

57.Sunderland CJ,Steiert M,Talmadge JE,Derfus AM,Barry

SE.Targeted nanoparticles for detecting and treating cancer.Drug Develop Res,2006,67(1):70~93

58.Montet X,Funovics M,Montet-Abou K,Weissleder R,

Josephson L.Multivalent effects of RGD peptides obtained by nanoparticle display.J Med Chem,2006,49(20): 6087~6093

59.Zhang CF,Jugold M,Woenne EC,Lammers T,

Morgenstern B,Mueller MM,Zentgraf H,Bock M,Eisenhut M,Semmler W,Kiessling F.Specific targeting of tumor angiogenesis by RGD-conjugated 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 using a clinical 1.5-T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er.Cancer Res,2007,67(4): 1555~1562

60.Sun C,Sze R,Zhang MQ.Folic acid-PEG conjugated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cellular uptake and detection by MRI.J Biomed Mater Res A,2006, 78A(3):550~557

287

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ACTA BIOPHYSICA SINICA

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QIAO Ruirui,JIA Qiaojuan,ZENG Jianfeng,GAO Mingyuan

Institute of Chemistr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90,China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973"Program(2011CB935800),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1003135,81090271,20820102035)

Received:Nov26,2010Accepted:Feb18,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GAO Mingyuan,Tel:+86(10)62625212,E-mail:gaomy@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

Abstract: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have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applications as contrast agent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Now,in vivo applications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re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passive targeting mode,such as liver imaging,to active targeting mode,leading to the emerging of a new multidisciplinary field-Molecular Imaging.This review mainly discusses the synthesis of 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MRI applications,especially in molecular imaging of early tumors. Key Words: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Magnetic resonance;Molecular imaging probe;Tumor

288

ACTA BIOPHYSICA SINICA|Vol.27No.4|Apr.2011

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

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类智能型的纳米材料,既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性质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偶连容量高,又具有良好的磁导向性、超顺磁性类酶催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殊性质,可以在恒定磁场下聚集和定位、在交变磁场下吸收电磁波产热。基于这些特性,磁性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分离和检测等方面。 (一)生物分离 生物分离是指利用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如抗原-抗体和亲和素 -生物素等)来实现对靶向性生物目标的快速分离。 传统的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沉淀、离心等过程,这些纯化方法的步骤繁杂、费时长、收率低,接触有毒试剂,很难实现自动化操作。磁分离技术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下纳米颗粒被磁化,一旦去掉磁场,它们将立即重新分散于溶液中。因此,可以通过外界磁场来控制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细胞分离、蛋白质分离、核酸分离、酶分离等,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能够高效、可靠地捕获特定的蛋白质或其它生物大分子。此外,由于磁性纳米材料兼有纳米、磁学和类酶催化活性等特性,不仅能实现被检测物的分离与富集,而且能够使检测信号放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常磁分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将要研究的生物实体标记于磁性颗粒上;(2)利用磁性液体分离设备将被标记的生物实体分离出来。 ①细胞分离:细胞分离技术的目的是快速获得所需的目标细胞。传统的细胞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以及密度差异进行分离,如采用微滤、超滤和超滤离心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特异性差,而且纯度不高,制备量偏小,影响细胞活性。但是利用磁性纳米材料可以避免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磁性纳米材料表面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或配体(如抗体、荧光物质和外源凝结素等),利用它们与目标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细胞分离、分类以及对数量和种类的研究。 磁性纳米材料作为不溶性载体,在其表面上接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或其它配体等活性物,利用它们与目标细胞的特性结合,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将细胞分离。 温惠云等的地衣芽孢杆菌实验结果表明,磁性材料 Fe3O4 的引入对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Kuhara等制备了人单克隆抗体anti-hPCLP1,利用 anti-hPCLP1 修饰的磁纳米颗粒从人脐带血中成功分离了成血管细胞,PCLP1 阳性细胞分离纯度达到了 95%。 ②蛋白质分离: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技术(如溶剂萃取技术)来分离蛋白质程序非常复杂,而磁分离技术是分离蛋白分子便捷而快速的方法。 基于在磁性粒子表面上修饰离子交换基团或亲和配基等可与目标蛋白质产生特异性吸附作用的功能基团 , 使经过表面修饰的磁性粒子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从生物样品中快速选择性地分离目标蛋白质。 王军等采用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寸磁性Fe3O4粒 子进行表面修饰改性 , 并用其对天然胶乳中的蛋白质进行吸附分离。结果表明 , 乙二胺四乙酸通过化学键合牢固地结合在磁性粒子表面 , 并通过羰基与蛋白质反应, 达到降低胶乳氮含量的目的。 ③核酸分离 经典的DNA/RN分离方法有柱分离法和一些包括沉积、离心步骤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缺点是耗时多,难以自动化,不能用于分析小体积样品,分离不完全。

纳米氧化铁

第一章综述 1.1 概述 1.1.1 氧化铁的性质 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内涵是指在-9-7)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1010~纳米尺寸(新物质,以及改造原有物质使其具有新的性质[1]。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基本特性[1]。这些基本特性使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与常规材料的潜在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纳米氧化铁( nano- sized iron oxide) 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光性、磁性 和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屏蔽效应, 可广泛应用于闪光涂料、油墨、塑料、皮革、汽车面漆、电子、高磁记录材料、催化剂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 且可望开发新的用途[2,3]。 通常,铁的氧化物及其羟基氧化物均归属于氧化铁系列化合物,按价态,晶型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α-﹑β-﹑γ-)FeO ﹑FeO ﹑FeO 和(α-﹑β-﹑γ-) 4323FeOOH.按色泽又可以分为,红﹑黄﹑橙﹑棕﹑黑。较具实用价值的有,α- FeO32﹑β- FeO ﹑α- FeOOH﹑FeO等。43321.1.2 氧化铁的应用 1 纳米氧化铁在装饰材料中的应用 在颜料中, 纳米氧化铁又被称为透明氧化铁( 透铁) 。所谓透明, 并非特指粒子本身的宏观透明, 而是指将颜料粒子分散在有机相中制成一层漆膜( 或称油膜) , 当光线照射到该漆膜上时, 如果基本不改变原来的方向而透过漆膜, 就称该颜料粒子是透明的。透明氧化铁主要有5 个品种, 即透铁红、黄、黑、绿、棕。透明氧化铁颜料因其有0.01μm 的粒径, 因而具有高彩度、高着色力和高透明度, 经特殊的表面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研磨分散性。透明氧化铁颜料可用于油化与醇酸、氨基醇酸、丙烯酸等漆料制成透明色漆, 有良好的装饰性。此种透明漆既可单独, 也可和其他有机彩色颜料的色浆相混, 如加入少量非浮性的铝粉浆则可制成有闪烁感的金属效应漆; 与不同颜色的底漆配套, 可用于汽车、自行车、仪器、仪表、木器等要求高的装饰性场合。透铁颜料强烈吸收紫外线的特性使其可作为塑料中紫外线屏蔽剂,而用于饮料、医药等包装塑料中。纳米FeO 在32 1 静电屏蔽涂料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日本松下公司已研制成功具有良好静电屏蔽的FeO 纳米涂料。这种具有半导体特性的纳米粒子在室温下具有比常规的23氧化物高的导电性, 因而能起到静电屏蔽作用。 2 纳米氧化铁在油墨材料中的应用 透铁黄可用于罐头外壁的涂装, 透铁红油墨为红金色, 特别适合罐头内壁用, 加之透铁红耐300 ℃的高温, 是油墨中难得的颜料珍品。为提高钞票的印制质量, 往往在印钞油墨中加入纳米氧化铁颜料来保证钞票的色度和彩度等指标。 3 纳米氧化铁在着色剂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医药、化妆品、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 无毒着色剂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纳米氧化铁在严格控制砷和重金属含量的情况

磁性纳米氧化铁及其复合粒子的研究进展

磁性纳米氧化铁及其复合粒子的研究进展1 吴叶军,王军,诸越进,姚敏,徐传会,陈杰 宁波大学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E-mail:wyj-0628@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 摘要:纳米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磁性纳米氧化铁的复合材料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以有机物为先驱体制备磁性纳米氧化铁及以聚合物、二氧化硅为基合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磁性;氧化铁;复合粒子 1.引言 近年来,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已引起了多种研究领域的广泛兴起。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FeO,γ-Fe2O3,Fe3O4)已被广泛研究。纳米氧化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光性、磁性和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屏蔽效应,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在催化、功能陶瓷、磁性材料和透明颜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通过将磁性纳米颗粒分散在某种基体中制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可有效防止纳米颗粒间的相互团聚,有效地控制其颗粒尺寸。此外,磁性颗粒镶嵌在不能混合的介质中将导致一些奇异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有许多,传统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湿法和干法。湿法包括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干法主要包括火焰热分解法、气相沉淀法、低温等离子化学气相沉淀法等,并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了纳米氧化铁的各种制备工艺[1-4]。本文将介绍以有机物为先驱体制备磁性纳米氧化铁的研究进展,以及以聚合物、二氧化硅为基的磁性纳米氧化铁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纳米氧化铁的制备 纳米氧化铁按晶体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可分许多种。FeO、γ-Fe2O3、Fe3O4都是常见的氧化物[5-7]。它们具有明显不同的磁特性。常温下,FeO是反铁磁性的,T c为183K;γ-Fe2O3是亚铁磁性,T c为865K;Fe3O4也是亚铁磁性,T c为849K。 羰基铁、醋酸铁、乙酰丙酮铁、油酸铁等是制备纳米氧化铁的常用的先驱体[8-15]。在这些先驱体中,五羰基铁是使用相对比较频繁的先驱体。以Fe(CO)5为先驱体制备纳米氧化铁可分为两步:Fe(CO)5受热分解,逐步转化为Fe(CO)4,Fe m(CO)n,Fe m(CO)n团聚成核,进一步分解形成无定形的纳米铁颗粒[30];纳米铁颗粒在氧化剂作用下,形成纳米氧化铁颗粒。不同的Fe(CO)5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都影响着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8-10]。 Hyeon等人以辛基醚为表面活性剂,(CH3)3NO为氧化剂,研究了Fe(CO)5在油酸中的分解反应[8]。将Fe(CO)5加到油酸和辛醚的混合溶液中,加热混合物且使之回流,100℃下保持1h。经1h陈化后,混合物颜色由橙色转变为黑色,生成无定形的纳米铁颗粒;冷却到室温后,加入氧化剂(CH3)3NO,在氩气的保护下,混合物在130℃保持2h,颜色变成棕色,纳米铁颗粒被氧化,得到γ-Fe2O3纳米颗粒。通过调节Fe(CO)5和油酸的摩尔比,颗粒尺寸可控制在4nm-16nm之间,颗粒呈六边形,尺寸均匀,结晶性良好(图1)。 Teng等人研究了不同的分散剂对纳米颗粒的影响[9]。采用和Hyeon等相似的方法,以硬脂酸代替油酸,温度控制在200℃,制得的γ-Fe2O3纳米颗粒尺寸非常均匀,粒度为3nm。 1本课题得到宁波自然科学基金(2007A610023)、浙江省教育局科学研究基金(20061635)和浙江中国自然科学基金(Y407267)的资助。

纳米氧化铁制备及改性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高盛学号:P1001130908 所在学院:浦江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设计(论文)题目:纳米氧化铁制备及改性研究 指导教师:陈洪龄教授 2017 年3月2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1]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常常会表现出与其块状材料迥异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及独特的化学性质,这就产生了四个方面的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及量子尺寸效应。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 氧化铁可用于油漆、橡胶、塑料、建筑等的着色,是无机颜料,在涂料工业中用作防锈颜料。用作橡胶、人造大理石、地面水磨石的着色剂,塑料、石棉、人造革、皮革揩光浆等的着色剂和填充剂,精密仪器、光学玻璃的抛光剂及制造磁性材料铁氧体元件的原料等。 二.课题研究方向 1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合成 氧化铁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超顺磁性质,成为目前生物医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纳米材料,在磁共振成像和肿瘤治疗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合成路线可以分为三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化学方法是生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最被引用的方法。 1.1氧化铁纳米颗粒合成的物理方法 生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物理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这涉及将大颗粒制动成纳米颗粒尺寸。已经报道了生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不同物理方法,例如粉末和球磨,以及电子束光刻方法。虽然物理方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但是难以控制合成粒子的尺寸。 粉末和球磨法 机械粉末和球磨技术也称为机械化学或机械合金化技术。它利用冲击将微米尺寸的铁前体还原为纳米尺寸。颗粒在围绕其轴线旋转的中空圆柱壳内产生。它被作为研磨介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及其磁共振成像应用_乔瑞瑞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及其磁共振成像应用 乔瑞瑞, 贾巧娟, 曾剑峰, 高明远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90收稿日期:2010-11-26;接受日期:2011-02-18 基金项目:“973”计划项目(2011CB935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03135,81090271,20820102035)通讯作者:高明远,电话:(010)62625212,E-mail :gaomy@https://www.360docs.net/doc/d93345970.html, 摘要: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应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被各国科学家高度重视。目前,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正在从早期的基于被动识别的肝部磁共振造影,快速转向基于主动识别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应用。本文将围绕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体内应用,着重介绍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疾病诊断,尤其是在肿瘤早期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磁共振;分子影像探针;肿瘤中图分类号:R1,O69 DOI :10.3724/SP.J.1260.2011.00272 引言 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疾病诊断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均展示出了 广阔的应用前景[1]。在众多的纳米材料中,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 )以其超顺磁特性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中表现出独特的造影剂(contrast agent )功能。配合以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表面可修饰性及其特殊的体内行为,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并已经成为在生物医学中得到实际应用的最成功的纳米材料之一[2~7]。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多家公司企业参与了氧化铁纳米颗粒造影剂的研制与开发,并且已有多种商品化产品上市[2,4,6,7]。例如,Advanced Magnetics 公司(Cambridge ,MA ,USA )在大量的临床数据基础之上,率先推出了基于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的药物GastroMark 誖(ferumoxsil ,口服肠胃制剂),并于1993年在欧洲获得批准上市;1996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批准了该公司用于肝部造影的静脉注射制剂Feridex 誖(中文译名菲力磁誖);2000年,先灵公司用于肝部造影的Resovist 誖(ferucarbotran )在欧洲获得批准上市[8];随后又出现了淋巴造影剂Combidex 誖(Sinerem 誖)。目前,以磁性纳米颗粒为基础,已经形成了近10种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产品[7](详见表1)。上述产品除了在临床上用于肝部损伤、节结和肿瘤磁共振影像诊断[9~11]及肿瘤的淋巴转移成像外[12],还被用于血池成像[13]。然而,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上述应用,基本上是通过组织、器官对纳米材料的摄取来实现的,属于被动靶向模式。 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4月第27卷第4期:ACTA BIOPHYSICA SINICA Vol.27No.4Apr.2011:272-288 272-288 272

磁性氧化铁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解析

V01.3NO.3 Mat.2008中国科技论文在线SCIENCEPAPERONLINE第3卷第3期2008年3月 磁性氧化铁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 吴卫林,毕红,孙俊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肥230039) 摘要:通过洛胶一凝胶法在氧化铝模板(AAO)中制备出了磁性Fe203纳米线阵列,然后去除AAO模板得到磁性Fe203纳米线。用SEM,TEM,FTIR,EDX,VSM对磁性纳米线的形貌、徼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SEM和TEM结果显示磁性纳米线的直径约为50-80nm.长度在8~10lam,长径比为120~180;FHR和EDX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是磁性Fe203纳米线,VSM结果表明磁性氧化铁纳米线阵列存在明显的磁各向异性。此外,采用Zeta电位仪对磁性Fe403纳米线表面的电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线表面带正电荷,有利于和动物细胞相结合。 关键词:无机化学,氧化铁纳米线;溶胶一凝胶法;氧化铝模板,磁各向异性中图分类号;061,TB3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80q:2008)03—0214—5 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magneticironoxidenanowires WUWeilin,BIHong,SUNJun (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AnhuiUniversity,Hefei230039)Abstract:Magneticironoxidenanowirearrayswerepreparedbysol-gelmethodinnanometer-sizedporesofanodicalumina(AAO)template.MagneticoxideironnanowiresareobtainedbyremovingAAOtemplate.Theas—preparednanowiresarecharacterizedby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TEM),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meter(FTIR),energydispersiveX-ray(EDX)andvibratingsamplemagnetometer(VSM).TheimagesofTEMandSEMshowthatthenanowiresare50-80nmindiametersan

纳米氧化铁材料

纳米氧化铁材料 班级:材料化学091班姓名:林赚学号:091304101 摘要:氧化铁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磁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以及环境等众 多领域。本文介绍了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评述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分离及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对多功能复合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构建,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制备;生物分离;生物检测 1 引言 磁性纳米粒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磁学特性,如超顺磁性和高矫顽力,在生物分离和检测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因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良好的磁导向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活性功能基团等特点,在核磁共振成像、靶向药物、酶的固定、免疫测定等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强烈的聚集倾向,所以通常对其表面进行修饰,降低粒子的表面,能得到分散性好、多功能的磁性纳米粒子。对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特定修饰,如果在修饰后的粒子上引入靶向剂、药物分子、抗体、荧光素等多种生物分子,可以改善其分散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实现特定的生物医学应用。此外,适当的表面修饰或表面功能化还可以调节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反应活性,从而使其应用在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核酸分离和生物检测等领域。 2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是其应用的基础。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合成和制备方法,如共沉淀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法等,上述方法均可制备高分散、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粒子,并能方便地对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 在这些合成方法当中,共沉淀法是水相合成氧化铁纳米粒子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粒径小,分散均匀,高度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制得的颗粒存在形状不规则,结晶差等缺点。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柠檬酸,可得到形状规则、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利用这种方法合成的磁性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化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产物均匀、单分散,可长期保持稳定,通过控制胶束、结构、极性等,可望从分子规模来控制粒子的大小、结构、特异性等。微乳液合成的磁性纳米粒子仅溶于有机溶剂,其应用受到限制。通常需要在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上亲水分子,使其溶于水,从而能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 热分解法是有机相合成氧化铁纳米粒子最多也是最稳定的方法。利用热分解法制备的纳米Fe3O4颗粒产物具有好的单分散性,且呈疏水性,可以长期稳定地分散于非极性有机溶

(生物科技行业类)纳米磁性颗粒分类和选用

纳米磁性颗粒分类和选用(Ademtech) (Carboxyl-Adembeads) Ademtech 是法国一家研究并生产适用于体外诊断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超顺磁性纳 米微粒(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在物理化学、多聚体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病毒学多学科互补技术紧密结合的基础上,Ademtech公司研发了具有独特性状的纳米材料供世界高科技领域选用。Ademtech 提供的高质量多用途纳米磁性颗粒可使您应用于各个相关领域中用新技术进行蛋白磁性分离。 磁粒分类及应用 : 标准磁粒 : ?羧基纳米磁性颗粒(Carboxylic-Adembeads): 磁性直径包括200和300 nm两种,和蛋白,寡核苷酸及其它生物靶分子进 行高效偶联,表面羧酸功能基团活化 ?氨基纳米磁性颗粒(Amino-Adembeads): 磁性直径包括200和300 nm两种,和蛋白,寡核苷酸及其它生物靶分子进 行高效偶联,表面氨基功能基团活化 主要磁粒 : ?羧酸纳米磁性颗粒(MasterBeads Carboxylic Acid): 磁粒直径500nm和蛋白,寡核苷酸及其它生物靶分子进行高效偶联,表面氨 基功能基团活化 ?链霉亲和素磁性颗粒(MasterBeads Streptavidin) : 磁粒直径500nm,用来进行磁性分离或纯化生物素化的蛋白及核酸生物磁粒 : ?生物磁性颗粒蛋白A ( Bio-Adembeads Protein A) : ?适于小规模免疫球蛋白提取和免疫沉淀 ?开始样本可以是唾液, 血浆, 腹水和组织培养液或杂交瘤上清液 ?磁性技术产生一高特异性 (= 无色谱柱, 无离心) ?快速步骤 (<1小时) ?重组蛋白形式的蛋白A 不伴有白蛋白结合部位, 减少了共同纯化污染蛋 白, 只有Fc 片断结合部位存在 ?适用于大量免疫沉淀: 至 100/ ml ?生物磁性颗粒蛋白G ( Bio-Adembeads Protein G) : ?适于小规模免疫球蛋白提取和免疫沉淀 ?开始样本可以是唾液, 血浆, 腹水和组织培养液或杂交瘤上清液 ?磁性技术产生一高特异性 (= 无色谱柱, 无离心) ?快速步骤 (<1小时) ?重组蛋白形式的蛋白G无白蛋白结合部位和Fab结合和部位. ?适用于大量免疫沉淀: 至 100/ ml ?生物链霉亲合素纳米磁性颗粒:(Bio-Adembeads Streptavidin) 与重组蛋白形式的链霉亲合素相连接,作为多种应用的方便工具 : 免疫测定, 蛋白提纯, 细胞筛选, 或分子生物提纯 (如 mRNA 分离) 等. 细胞磁粒 ?人CD4+细胞磁性颗粒 (Human CD4+ Cell-Adembeads) :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应用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应用 高令博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制药工程大连理工大学大连116023 摘要:纳米氧化铁是一种多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纳米氧化铁的各种制备方法,对各种制备方法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详述了纳米氧化铁在磁性材料、透明颜料、生物医学、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氧化铁;纳米;制备;应用 引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领域中最富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纳米氧化铁由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 1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可分为湿法和干法。湿法主要包括水热法、强迫水解法、凝胶—溶胶法、胶体化学法、微乳液法和化学沉淀法等。干法主要包括:火焰热分解、气相沉积、低温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固相法和激光热分解法等。 1.1 湿法 1.1.1 水热法 水热合成法是指在密闭体系中, 以水为溶剂,在一定温度和水的自生压强下, 使原始混合物进行反应的一种合成方法。1982年,用水热反应制备超微粉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由于反应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进行,故为一定形式的前驱物溶解—再结晶形成的良好微晶材料提供了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1-2]。康晓红等[3]采用载铁有机相与水相为反应物,于高压釜内进行水热反萃反应,经后处理后获得的氧化铁粉组成均一、粒度小、结晶完好。景志红等[4]也制备出了菱形、纺锤形和球形等不同形貌的氧化铁纳米颗粒。 水热法制备的粒子纯度高、分散性好、晶型好且大小可控[5].反应在压热釜中进行,设备投资较大,操作费用较高[6]。

小动物磁性纳米颗粒磁共振成像

MagImaging?小动物磁共振/磁粒子成像造影剂 NanoEast?的背后是一个科学家团队,有来自化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医学电子学等领域的专家和教授,东纳生物专注于生物医学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研发, 致力于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NanoEast?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 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优质服务商。 MagImaging?是一个拥有完整磁共振成像(MRI)/磁粒子成像(MPI)造影剂系列产品的影像学试剂,可以用于科研及临床前的小动物体内成像研究。MagImaging?试剂的发明得益于东纳生物的科学家长期的纳米材料研制及其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完全 符合动物成像实验研究的标准,具有突出的成像质量,并且所有的MagImaging?造 影剂都采用经过大量实验验证的安全剂量,在小动物的耐受计量范围。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氢核的磁共振弛豫信号进行成像,磁性纳米颗粒造影剂通 过静脉注射在血液系统及相关组织分布或靶向到特定器官中,形成局部磁场微扰并改 变氢核弛豫信号,从而实现对比增强。磁粒子成像(MPI)系统由布鲁克与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发,相关研究2005年首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其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通过直接探测注入体内的磁性纳米颗粒而获得快速和高分辨成像,是磁成像领域又一项突破 性创新。 MagImaging?小动物磁共振/磁粒子成像造影剂系类是专为MRI和MPI系统设计的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对比增强试剂。具有如下优势: l 采用纳米材料合成领域先进的高温热解法制备,具有均一的尺寸、高的饱和磁化强 度和对比增强成像效果; l 纳米颗粒表面采用生物相容性的PEG或磷脂PEG进行高密度修饰,因而具有较长的体内血液循环时间和肿瘤被动靶向能力,并且PEG末端具有甲氧基、羧基、氨基等基团,方便与特异性靶向识别分子(如抗体、适配体、靶向肽等)偶联,从而构建靶向 纳米探针; l PEG末端或者磷脂层内可以通过化学偶联或疏水相互作用引入荧光、化疗药物等分子,从而构建多模态或多功能诊疗纳米探针; l 优化的控制制备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尺寸的磁性纳米颗粒,包括5nm、10nm、25nm、50nm,为客户研究纳米颗粒体内行为和成像的尺寸依赖性提供了手段。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和表征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和表征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小灰(081015xxxx) 指导教师司书峰 摘要:通过控制pH值,缓慢水解FeCl3合成纳米Fe2O3,对其物相进行XRD和TEM表征,并作气敏性质的测试。XRD和TEM显示制得的粒子为椭球形α-Fe2O3,粒径约为28nm,且分散性好。粒子对乙醇、丙 酮和90#汽油都有响应,且随气体浓度增加,气敏阻值线性降低。 关键词:纳米Fe2O3;XRD;SEM;气敏性质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bstract: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 solution phase controlled hydrolysis method,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techniques. Its gas-sensitivity was also tested later.XRD and SEM results show that ellipsoidal alpha iron oxide 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about 28nm were obtained through our method. And these particles show sensitivity to acetone, ethanol and gasoline with a linear dependence on the gas concentration. Key words:Fe2O3Nanoparticles; XRD; SEM; Gas-sensitivity 1.介绍 氧化铁系列化合物,按其价态、晶型和结构之不同可分为(α,β,γ)-Fe2O3、(α,β,γ,δ)- FeOOH、Fe3O4、FeO[1]。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氧化铁的优异性能在磁性材料、透明颜料、生物医学、催化剂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和青睐[2]。其催化特性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作气敏材料。Fe2O3的两种变体:α- Fe2O3和γ- Fe2O3都可以作为气敏材料,两者 的气敏性能却有着巨大的差异。γ- Fe2O3属于尖晶石型结构,类似Fe2O4处于亚稳态,在气敏过程中铁离子在Fe3 +和Fe2 +之间相互转化,从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其气敏机理主要为体电阻控制型。α- Fe2O3属于刚玉晶型、三角晶系,结构比较稳定其气敏机理为表面控制型[3]。纳米α- Fe2O3表面有配位不饱和的铁原子,可以吸附氧气,并使氧气分子活化,300℃以上可作为催化剂氧化还原性气体。同时表面吸附的氧分子电负性强,它夺取纳米颗粒表面层的电子,使晶粒内部自由电子数目减少,即使材料的电导率降低。当还原性气体通过其表面时,表面上活化的氧气分子与还原性气体反应而释放出电子回到晶粒内部,使材料的电导率增大,即对还原性气体产生响应。纳米氧化铁气敏材料具有选择性好、高温下热稳定性好、对环境湿度的变化不敏感和催化性能较好的优点[4]。虽然通常情况下电阻比常用气敏材料,如SnO2、ZnO大的多,但可通过掺杂予以克服[5]。目前,纳米氧化铁制备方法大体上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而湿法中的均匀沉淀法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颗粒均匀而被广泛采用[6]。 2.实验部分 2.1主要仪器 BDX-3000 X射线粉末衍射仪(北京大学仪器厂);日立S-4800型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及生物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及生物应用L. Harivardhan Reddy,Jose?L. Arias,Julien Nicolas,?and Patrick Couvreur*,? 目录1。目录 2。设计磁性胶体 2.1。合成策略 2.1.1。电子束光刻技术 2.1.2。气相沉积 2.1.3。索尔?凝胶方法 2.1.4。氧化法 2.1.5 化学共沉淀 2.1.6。水热方法 2.1.7。流动注射方法 2.1.8。电化学方法 2.1.9。气溶胶/气相方法 2.1.10。声化学的分解方法 2.1.11。超临界流体法 2.1.12。综合使用Nanoreactors 2.1.13。微生物方法 2.1.14。合成Metal-Doped氧化铁纳米粒子 2.2。稳定的程序 2.2.1。使用稳定表面涂层 材料

2.2.2。封装成聚合物壳 2.2.3。封装成脂质体 1。介绍 近年来,相当大的努力一直在发展的磁性纳米颗粒(基于),他们的行为的理解,提高其适用性在许多不同的领域。1、2精确控制的合成条件和表面功能化和基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支配他们的物理化学性质,胶体稳定性、生物行为/命运。用于制药和生物医学、磁平台应具有非常小的尺寸和尺寸分布窄和高磁化强度值。此外,这些纳米颗粒(NPs)必须结合高磁化率的最佳磁富集和损失磁场磁化后切除。最后,他们需要最佳的表面涂层,以确保宽容和生物相容性,以及在生物目标站点特定的本地化。基于拥有适当的物理化学和定制的表面性质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为各种应用,如药物输送、高热, 磁共振成像(MRI)、组织工程和维修,若,生化分离和生物分析法。在疾病治疗领域,“开展”的发展, ,同时促进药物递送和成像,代表MNP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3目前,各种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调查不同的磁性纳米药物的潜力 和生物医学应用 本文将全面描述和基于的合成、物理化学特性,及其生物制药的表演,包括药物动力学、生物分布和毒性。特别强调将他们的应用程序在治疗,诊断,组织工程,和其他生物医学的应用,如传感与分离细胞,细菌和病毒,生化药剂和重金属的分析。 2。设计磁性胶体 2.1。合成策略 铁氧体胶体,磁铁矿(Fe3O4)和磁赤铁矿(γ-Fe2O3),是主要的代表和基于,迄今已收到相当大的注意力在医学和制药等领域,因为他们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1、5这些铁氧体胶体具有尖晶石晶体结构与氧离子形成一个拥挤不堪的立方晶格和铁离子位于间隙。Fe3O4来自反铁磁耦合的磁化(超交换虽然氧)之间Fe3 +离子在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离开价离子的磁矩(八面体位置)负责单位的磁化单元。主要的合成途径提出了制备Fe3O4 NPs报道如下: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和表征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和表征 金鑫靳立群陈重学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03级化学基地班武汉430072 摘要: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有氧化沉淀法、水热法、强迫水解法、凝胶—溶胶法、胶体化学法、水溶萃取法等。本文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制备纳米氧化铁,测定了粒子的磁化率,用电镜测定其粒径,以此探讨了不同的焙烧温度下所得粒子的性能,加深了对纳米材料的了解。 关键词:纳米氧化铁活性炭表征 一、引言 纳米颗粒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数量级的超细微粒,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小于通常的微粒,一般在1~100纳米之内,因此,它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库仑堵塞和介电限域效应,这些效应使得纳米微粒具有不同于常规固体的新特征.纳米氧化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光性、磁性和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屏蔽效应,可广泛应用于闪光涂料、油墨、塑料、皮革、汽车面漆、电子、高磁记录材料、催化剂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且可望开发新的用途.因此,了解和掌握纳米氧化铁的各种制备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有很多不同的制备方法,但总体上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可分为湿法(WetMethod)和干法(DryMethod).湿法多以工业绿矾、工业氯化(亚)铁或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氧化沉淀法、水热法、强迫水解法、凝胶—溶胶法、胶体化学法、水溶胶萃取法等制备;干法常以羰基铁Fe(CO)5]或二茂铁(FeCP2)为原料,采用火焰热分解、气相沉积、低温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或激光热分解法制备. 二、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硝酸铁(Fe(NO3)3·9H2O),活性炭,硫酸亚铁,摩尔氏盐 2.2 实验仪器 电炉,马弗炉,瓷坩埚,电子天平,烧杯,研钵,电镜,电子磁天平 2.3 实验步骤 分别称取6.4g/6.0g硝酸铁于两个250ml的烧杯中,加85ml/80ml水溶解,加热至沸。随后加入55g/50g活性炭,继续加热至沸。待溶液快蒸发时,转入瓷坩埚中,继续加热,直至将体系内的溶液尽量全部蒸干。将瓷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分别在600℃/400℃下灼烧至活性炭完全烧完,取出,冷却即得红棕色固体粉末。 用电镜测量其粒径,用电子磁天平测其磁化率并与硫酸亚铁进行比较。 2.4 样品的表征 2.4.1 磁性的表征(定性) 质量/g 管+氧化铁1/g 磁场强度管+氧化铁2/g 氧化铁(600℃)0.5116 10.7836 20.2 10.9026 硫酸亚铁1 0.5081 10.7663 374 10.886 氧化铁(400℃) 0.4825 11.2249 49.5 11.2406 硫酸亚铁2 1.0372 11.767 200 11.776 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制得的纳米氧化铁的磁性强于硫酸亚铁 2.4.2 粒径的测定 将所得的纳米氧化铁进行研磨,进行电镜分析,所得电镜图如下:

磁性纳米粒子

Fe 3O 4 @SiO 2 @PMMA纳米微球合成及其应用 纳米磁性材料不仅具有磁性材料的特性还具有纳米材料特有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以及一些生物特性。近年来,纳米磁性材料因其特性,备受关注,其在药物运载以及细胞分离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数据库联用的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MALDI-ToF MS)用以标记多肽图谱是近年最常用的生物体蛋白质分析方法。尽管时间质谱对于微量的蛋白质或者多肽具有很灵敏的响应,但是这并不能满足实际分析测试的要求,因为这些蛋白质/多肽不仅仅是浓度很低,其质谱信号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制备样品过程中痕量的污染也会造成很大的误差。磁性纳米材料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标记待测蛋白质的新材料。因为其强大的磁性性质可以被用来于标靶蛋白质结合并实现其与主体溶液的分离纳米磁性材料目前主要被应用于富集痕量蛋白质/多肽。例如,C8改性的纳米磁性粒子,目前已经被应用于多肽的富集于分离。目前已经合成除了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的磁性硅胶纳米微球,并利用其于尺寸选择性用于分离生物体蛋白质。尽管在使用磁性纳米粒子富集生物蛋白/多肽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孔结构、表面结构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磁性纳米粒子仍然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在工业上很经常用到的一种聚合物材料。近来的研究表明PMMA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吸附很多蛋白质/多肽,这以性质可以被用于蛋白质/多肽的富集。所以,合成表面用PMMA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是开发快速富集蛋白质/多肽材料的一个热门方向。本文将介绍一种双层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Fe3O4@SiO2@PMMA。利用溶液-凝胶和水相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的这种纳米粒子可以被用于蛋白质的质谱分析。 具体的合成过程为(图1),首先,利用溶液-凝胶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Fe2O4@SiO2纳米微球,在Fe3O4微球上附着一层无定型太的SiO2。然后用3 -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修饰Fe2O4@SiO2纳米微球表面。MPS 是一种可聚合的硅烷偶联剂。最后再用制得的Fe3O4@SiO2-MPS纳米微球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水相自由基聚合从而得到Fe3O4@SiO2@PMMA这一具有双层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微球。 图一 由于Fe3O4@SiO2@PMMA纳米微球具有强磁性核心以及可PMMA这一有机疏水外壳可与蛋白质/多肽发生吸附,其可以被应用于蛋白质的快速磁性分离以

纳米磁性颗粒的磁相变研究

第14卷第2期2019年6月 Vol14No.2 JunD2019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 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Quarterly) 纳米磁性颗粒的磁相变研究 沈双娟,蒋丽钦*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利用Monte Carle模拟方法研究了具用相互竞争的近邻与次近邻交换耦合作用的Heisenbery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纳米颗粒的磁性质。模拟结果表明,当考虑次近邻交换作用时,系统的磁相图变得更加复杂,出现了三类不同的磁有序:铁磁序(F)、第一类反铁磁序(AF1)及第二类反铁磁序(AF2)。利用不同的序参量来表征不同的磁有序,给出了颗粒尺寸、各向异性的大小等对铁磁或反铁磁颗粒的相变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关键词:Monte Carle模拟;磁相变;磁性颗粒 中图分类号:O4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125(2019)02-0098-02 MagneincsiaieandphaseiransninonofNanoparincle SHEN Shuang-juan,JIANG Li-qdi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nergy,Fujian Normai University,Fujian Fuzhou350007,China) Abstract:Based on Monte Carlo siniulation,the maanetic properties of Heisenbery body-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with exchange coupling of competing nearest neighbor and next-nearest neighbor are studied.Three kinds of antiferromaa-neiicoadea(AF1and AF2)and aoe a omagneiic(F)oadeahaeebeen paedicied ioexisiin Magneiicphasediagaam oo the system..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and anisotropy on the magnetization and phase change behavior of ferromaanetio or antiferromagnetic particles are given.The simulaV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ml facts. Key words:Monte Carlo siniulation,Transition phase,Antiferromaanetio particle 1理论与模型 纳米磁性颗粒由于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验科学家的关注UT'特别是对于具有近邻(NN)耦合和次近邻(NNN)耦合的小尺寸反铁磁粒子,存在着复杂的基态结构。一般来说,对于小的反铁磁粒子,低温下每个亚晶格的自旋数不同,这可能是导致反铁磁粒子中出现小永磁或弱铁磁的原因。而对于反铁磁粒子中的磁矩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观测到,然而它们的起源并不清楚。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BCC晶格上的小海森堡粒子进行数值模拟计,铁磁和反铁磁的磁性能,造了表征不同有序相的合适的有序参数,推导并讨论了包括有限尺寸和各向异性效应在内的多种相图。 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中,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磁性颗粒,其Heisenberg模型系统的哈密顿量可表示为: y=-,j R,*N-8)2(1) NN"丿NNN,丿' 其中厶八J2分别为近邻原子自旋间和次近邻原子自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常数,假定近邻和次近邻的交换作用相同侧儿=JJ2=J当丿或J为正数时表示铁磁性交换相互作用,相应的当其为负数时表示反铁磁性交换相互作用。令3=j/j,在 收稿日期:2019-03-2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复合磁性多层膜中交换偏置效应的研究”(项目编号JA13075);福建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铁磁反铁磁颗粒交换偏置效应的研究”(项目编号JAT170120)° 作者简介:沈双娟(1981-),女,福建莆田人,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磁性材料’ !通讯作者:蒋丽钦(1980-),女,福建仙游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磁性材料’ —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