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环应力腐蚀试验机

C 环应力腐蚀试验机
C 环应力腐蚀试验机

一、试验机介绍:

C 环应力腐蚀试验机配置环境试验装置带有湿度温度控制,配有腐蚀性溶液槽装置,用于检测金属、合金材料的应力腐蚀敏感性。适合管状、板材等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测试。该机能够长期可靠运行,保证试验过程的稳定、持续长久运行。启动试验后试验过程程控自动完成,软件自动记录过程数据。

二、技术参数:

试验机方法:Q/FL-2019《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试验标准方法:满足GB/T、ASTM、ISO、DIN、JIS、HB等试验标准方法;

主要技术规格参数:依据测试需求,选择相应的技术规格型号参数等;

试验机规格型号:FLFS180C;

C 环应力腐蚀试验机试验对象:C环试样;

试验环境:环境试验箱+腐蚀性溶液槽;

溶液:NaCl腐蚀性溶液;

结构形式:样品架自动升降;

环境温度:湿度温度可设定;

浸润:循环浸润;

补水:自动补水;

样品架:样品架选用耐腐蚀材料;

升降机构:采用电动推杆对样品架进行升降操作;

控制系统:人机界面显示循环周期次数、定时时间、试验时长、升降状态等,PLC 进行水位检测、补水控制、缺水报警、升降控制等。

重点提示:更多选型参考技术规格资料请咨询馥勒FULETEST。

备注:馥勒FULETEST公司保留试验机软件硬件升级的权利,更新后恕不另行通知,如有问题请在线咨询或致电详细情况。未经授权,请勿复制。

金属疲劳应力腐蚀试验及宏观断口分析

金属疲劳、应力腐蚀试验及宏观断口分析 在足够大的交变应力作用下,由于金属构件外形突变或表面刻痕或内部缺陷等部位,都可能因较大的应力集中引发微观裂纹。分散的微观裂纹经过集结沟通将形成宏观裂纹。已形成的宏观裂纹逐渐缓慢地扩展,构件横截面逐步削弱,当达到一定限度时,构件会突然断裂。金属因交变应力引起的上述失效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静载下塑性性能很好的材料,当承受交变应力时,往往在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疲劳断口(见图1-1)明显地分为三个区域:裂纹源区、较为光滑的裂纹扩展区和较为粗糙的断裂区。裂纹形成后,交变应力使裂纹的两侧时而张开时而闭合,相互挤压反复研磨,光滑区就是这样形成的。载荷的间断和大小的变化,在光滑区留下多条裂纹前沿线。至于粗糙的断裂区,则是最后突然断裂形成的。统计数据表明,机械零件的失效,约有70%左右是疲劳引起的,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因此,通过实验研究金属材料抗疲劳的性能是有实际意义的。 图1-1 疲劳宏观断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2.掌握金属材料拉拉疲劳测试的方法。 3.观察疲劳失效现象和断口特征。 4.掌握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PLD-50KN-250NM 拉扭疲劳试验机。 2.游标卡尺。 3.试验材料S135钻杆钢。 4.PLT-10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和最大应力的比值为应力比: max min σσ= r (1-1) 称为循环特征或应力比。在既定的r 下,若试样的最大应力为max 1σ,经历N 1次循环后,发生疲劳失效, 则N 1称为最大应力r 为时的max 1σ疲劳寿命(简称寿命) 。实验表明,在同一循环特征下,最大应力越大,则寿命越短;随着最大应力的降低,寿命迅速增加。表示最大应力max σ与寿命N 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 曲线。碳钢的S-N 曲线如图1-2所示。由图可见,当应力降到某一极限值r σ时,S-N 曲线趋 近于水平线。即应力不超过r σ时,寿命N 可无限增大。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下标r 表示循环特征。 实验表明,黑色金属试样如经历107次循环仍未失效,则再增加循环次数一般也不会失效。故可把107 次循环下仍未失效的最大应力作为持久极限r σ。而把N 0=107称为循环基数。有色金属的S-N 曲线在N>5×108时往往仍未趋于水平,通常规定一个循环基数N 0,例如取N 0=108,把它对应的最大应力作为“条件”持久极限。

应力腐蚀

1.应力腐蚀的机理: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机理 阳极溶解机理应力腐蚀断裂必须首先发生选择性腐蚀,而金属的腐蚀又受图4所示的阳极极化曲线的影响。以不锈钢为例,增加介质中Cl-含量,降低介质中O2含量及pH值,都会使图4a中阳极极化曲线从左向右移动,这四根曲线分别对应于蚀坑或裂纹区(图4b)的不同位置。应力的主要作用在于使金属发生滑移或使裂纹扩展,这两种力学效应都可破坏钝化膜,从而使阳极过程得以恢复,促进局部腐蚀。钝化膜破坏以后,可以再钝化。若再钝化速度低于钝化膜破坏速度,则应力与腐蚀协同作用,便发生应力腐蚀断裂。 氢致开裂机理或称氢脆机理,是应力腐蚀断裂的第二种机理。这种机理承认SCC必须首先有腐蚀,但是,纯粹的电化学溶解,在很多情况下,既不易说明SCC速度,也难于解释SCC的脆性断口形貌。氢脆机理认为,蚀坑或裂纹内形成闭塞电池,局部平衡使裂纹根部或蚀坑底部具备低的pH值,这是满足阴极反应放氢的必要条件。这种氢进入金属所引起的氢脆,是SCC的主要原因。这种机理取决于氢能否进入金属以及金属是否有高度的氢脆敏感性。高强度钢在水溶液中的SCC以及钛合金在海水中的SCC是氢脆引起的。

2.应力腐蚀开裂的断口形貌:穿晶断口开裂图

3.氢鼓泡产生机理,文字图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氢鼓泡形核、长大和开裂的过程. 在充氢试样中发现直径小于100 nm未开裂的孔洞, 它们是正在长大的氢鼓泡, 也发现已开裂的鼓泡以及裂纹多次扩展导致破裂的鼓泡.分析表明, 氢和空位复合能降低空位形成能, 从而使空位浓度大幅度升高, 这些带氢的过饱和空位很容易聚集成空位团.H在空位团形成的空腔中复合成H2就使空位团稳定, 成为氢鼓泡核.随着H 和过饱和空位的不断进入, 鼓泡核不断长大, 内部氢压也不断升高.当氢压产生的应力等于被氢降低了的原子键合力时, 原子键断开, 裂纹从鼓泡壁上形核. 图5 氢鼓泡形核、长大示意图 (a) 空位V和原子氢H聚集成为空位-原子氢集团; (b) 原子氢在空位 团中复合成分子氢H2, 使其稳定, 鼓泡核形成; (c) 空位和氢不断进 入鼓泡核使其长大; (d) 当鼓泡核内氢压产生的应力等于原子键合力时, 在鼓泡壁形成裂纹 首先, 氢(H)进入金属和空位(V)复合, 使空位形成能大大降低, 从而大幅度升高空位浓度, 这些过饱和空位容易聚集成空位团. 当4个或以上的空位或空位-氢复合体(V-H)聚集成空位四面体或空位团时, 内部形成空腔, 如图5(a). 空位所带的氢在空腔中就会复合成H2, 形成氢压. 由于室温时H2不能分解成H, 故含H2的空位团在室温是稳定的, 它就是鼓泡核, 如图5(b). 随着H和空位不断进入鼓泡核, 就导致鼓泡在充氢过程中不断长大, 同时氢压不断升高, 如图5(c). 当鼓泡中的氢压在内壁上产生的应力等于被氢降低了的原子键合力时, 原子键断裂, 裂纹沿鼓泡壁形核, 如图5(d). 随着氢的不断进入, 裂纹扩展, 直至鼓泡破裂4.氢进入金属材料的途径P129 5.氢致脆断类型:可逆和不可逆,第一类和第二类

应力腐蚀试验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应力腐蚀试验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 版号: 修改: 生效日期: 编制单位: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发放编号: 受控印章: 目录

1.岗位职责及权限……………………………………………………………………(3 ) 2.主要设备参数及工装………………………………………………………………(3 ) 3.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3~6)试样制备和要求………………………………………………………………( 3 ) 试验溶液………………………………………………………………………( 4 ) 推荐的试验装置………………………………………………………………( 4 ) 试验条件与步骤………………………………………………………………(4~5) RCC-M氯化镁应力腐蚀试验…………………………………………………(6 )结果处理………………………………………………………………………( 6 ) 4.相关文件……………………………………………………………………………(6 ) 5.质量记录……………………………………………………………………………(6 ) 6.修訂記錄……………………………………………………………………………(7 ) 7.附件…………………………………………………………………………………(7 )

1.岗位职责与权限 岗位职责 1.1.1按相关应力腐蚀试验技术标准进行试验。 1.1.2提前五分钟到岗,检查晶腐室水、电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做好试验前准备工作。 1.1.3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便离开,有事应向主管请假。 1.1.4认真填写本职责范围内的原始记录、对试验结果负责。 1.1.5负责提出药品及器材的购置计划。 1.1.6有责任接收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复查结果。 1.1.7努力钻研技术,熟悉并认真执行标准,掌握好本岗位的操作技能。 权限 1.2.1对职权范围内的检验任务,按产品的规定有权作出检验结论。 1.2.2对既无产品性能说明,又无技术标准的产品有权拒绝接收检验。 1.2.3有权拒绝外来人员进入试验室,以防药品外流及干扰自已的分析测试工作。 2.主要设备参数及工装 试验采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锥形磨口密封烧瓶(1L)、箱式电阻炉、智能工业调节器AI-804、控温精度≦%、双目显微镜 3.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 试样制备和要求 3.1.1GB 3.1.1.1板状试样尺寸:厚1~3mm,宽10mm或15mm,长75mm。 3.1.1.2若试样厚度超过3mm,则仅切削其中一面,使厚度达到3mm,将非切削表面作为试验表面。 3.1.1.3试样的加工采用对于材质影响少的锯切等方法。在剪切的情况下,对切口断面进行切削和磨削加工,以消除剪切的影响。加工后的试样,可根据试验目的需要,进行消除残余应力影响的热处理。 3.1.1.4整个试样表面用GB/T 中规定的水砂纸依次磨到W40号。然后用适当溶剂除油、洗净。 3.1.2 ASTM

关注碱性应力腐蚀开裂

关注碱性应力腐蚀开裂 碱溶液中的腐蚀 在室温下,对于各种金属和合金,包括碳钢在内,在任意浓度的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中的腐蚀,是较为容易控制的。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增加,腐蚀也将随之增强。考虑腐蚀的影响,碳钢的有效安全使用限制温度大约是150℉/65℃。读者从图1的曲线中可以看到碳钢的安全温度限制。相比于碳钢,不锈钢抵抗一般性腐蚀的能力更强;在大约接近250℉/121℃的温度下才发生碱性应力腐蚀开裂。 一般而言,随着含镍量的增加,金属抵抗碱溶液腐蚀的能力增强。碱性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合金成分、碱浓度、温度和应力水平。对于一般开裂机理,都存在一个裂纹发生的临界应力值。不幸的是,现在还没有精确的获得在高温碱性环境下的高含镍量合金的临界应力值。由于600合金在压水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中的大量使用,已经获得了许多600合金在碱性环境下的数据。200合金(纯镍)除了在极其恶劣的碱性环境,包括熔盐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发生腐蚀的。 合金抗碱溶液腐蚀的能力 碳钢和低合金钢 任意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作为以下的碱)可用碳钢容器在室温下进行保存。当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时,碳钢的腐蚀速率增大并且伴随着发生碱性应力腐蚀开裂的风险。碳钢容器可以在温度达到180℉/82℃的情况下安全的贮存低浓度的碱溶液;而对于浓度为50%的溶液,在温度接近120℉/48℃的情况下就会有发生碱性应力腐蚀开裂的风险。氢氧化钠环境下的使用图(图1)被广泛用于确定碳钢在不同碱浓度下的安全使用温度。图2所示的是碳钢在碱性环境下的裂纹显微照片。 铁素体不锈钢 高纯度的铁素体不锈钢,例如E-Brite 26-1(UNS S44627),显示出了很好的对高浓度碱性溶液的腐蚀抵抗力,其抗碱腐蚀性能远好于奥氏体不锈钢。根据报道,它抗碱性腐蚀的性能不低于镍。由于这种很好的对碱性环境的抗腐蚀性,使其能使用在会对镍合金造成腐蚀的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杂质的环境中。据一则报道表明,26-1铁素体不锈钢可以在300℉/148℃到350℉/177℃的高温环境下使用。据另一则报道显示,其在350℉/177℃到400℉/204℃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浓度为45%时,仍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基于其对碱性环境,特别在含有氧化的污染物情况下,的良好抗腐蚀性,因此,在碱的蒸发器管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铁素体不锈钢的致命缺陷是其固有的低的焊 接韧性和在高温下的低强度。因此,它们不能正常的应用 于压力容器。 奥氏体不锈钢 研究者根据商用纯碱溶液开发了用于描述影响碱脆的浓度 和温度参数图,也即为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开裂。图3显示了所开发的图。1mpy的等蚀线在大约100° C使,对具有20%-60%浓度的碱为常数,应力腐蚀开裂的轮 廓线在40%-50%浓度范围内则稍高。 300系列不锈钢在热的浓度为40%-50%范围内的碱中很可能 会发生快速的一般性腐蚀,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被观察 到了。因此,可能的安全限值将低于图上所示数值,例如: 50%浓度所对应的70°C和40%浓度所对应的80°C。 对于304/316类型的不锈钢,一般服役最大温度限值是100°C。在更高的温度下将会产生碱性开裂。300系列不 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典型的穿晶裂纹。 双相不锈钢 双相不锈钢具有类似于316不锈钢那样的抗一般性腐蚀的 能力,并且对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性也较低。具 有较高合金含量的显著添加了钼和氮成分的双相钢合金, 抗碱性环境腐蚀的能力要优于316不锈钢。据报道,2205 不锈钢和2906不锈钢能很好的抵抗碱性应力腐蚀开裂。 高含镍量的奥氏体不锈钢 高含镍量的不锈钢中约含25-35 wt%的镍,包含有非专利 和有专利的合金,如:904L、Sanicro28、20Cb-3合金、800合金、AL6- XN等。与300系列不锈钢相比较,这些合 金对侵蚀性(高温)溶液的抵抗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镍合金 在抗碱性环境下的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方面,商业纯镍,200合金(N02200)和201合金(N02201)是最好的材料。400合金(N04400)和600合金(N06600)也具有优异的抗应力腐蚀能力。当碱浓度在70%以上,温度高于290°C(550°F)时,这些合金也会出现腐蚀应力开裂。镍铬钼合金,如C- 276(N10276),具有很好的抗碱性开裂的能力,但,在高浓度和高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机理及监测技术研究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机理及监测 技术研究 ○刘巧玲(广东省地质勘查局七○六地质大队) 【摘 要】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速度的监测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性能需要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性能劣化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本文针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机理及其长期监测技术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 钢筋腐蚀 机理 监测技术研究 1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退化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退化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材料自身的腐蚀和钢筋腐蚀两大类,其中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最重要的因素。钢筋的锈蚀会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下降和延性的降低,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严重的锈蚀甚至会导致结构的破坏。 2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机理 和其他钢材腐蚀一样,引起钢筋腐蚀的主要化学变化是电化学反应,即在钢筋表面不同电位区段形成阳极和阴极;并且阳极部位的钢筋表面处于活化状态,可以自由地释放电子,在阴极部位的钢筋表面存在足够的水和氧。钢筋腐蚀电化学反应方程和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钢筋电化学反应示意图 在阳极的反应为:Fe →Fe 2+ +2e 在阴极的反应为:H 2O +21 O 2+2e → 2(OH )- 阴极、阳极反应生成的铁离子和氢氧根 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 Fe 2++2(OH)- →Fe( OH)2 氢氧化亚铁与水中的氧作用可生成氢 氧化铁: 4Fe(OH)2+O 2+2H 2O →4Fe(OH)3 钢筋电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就是俗称的铁锈,铁锈是完全丧失钢材原有力学性能的分离物,造成结构钢筋断面面积的减损,并且其体积为铁体积的2~6倍,产生后会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剥落,使水分更容易进入,促使腐蚀加快发展。 3 钢筋腐蚀的电化学监测技术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 电化学测量是反映其本质过程的有力手段,与分析法或物理法相比,电化学方法还有测试速度快、灵敏度高、可连续跟踪和原位测量等优点,因而电化学检测方法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发展。目前在试验室中较常用的电化学检测方法主要有:半电池电位法、线性 极化法、电化学噪声法等,其中半电池电位法和线性极化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半电池电位法只能定性的判断钢筋腐蚀的腐蚀概率,不能直接得出钢筋的腐蚀速度;线性极化法是根据著名的Stern 公式发展起来的一种钢筋腐蚀速度测量方法,它具有简单、快速、无损的特点,可通过仪器在混凝土构件外部 检测混凝土试样中钢筋的腐蚀状态和瞬时 腐蚀速度。 但是,上述钢筋腐蚀的检测的方法,操 作时都需要将外部测量探头或参比电极放置于混凝土构件上,对于测量部位较多和需要长时间监测的重要建筑来讲,其工作量巨 大;并且测量结果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 此如何将外部检测装置埋入混凝土内部,使 之能够适用长期监测的需要是应用电化学

材料的应力腐蚀

材料应力腐蚀 材料在应力和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坏叫应力腐蚀。这里需强调的是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材料应力腐蚀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应力腐蚀破坏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破坏事故是否属于应力腐蚀,但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只根据某一点特征,便简单地下结论。影响应力腐蚀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和冶金因素。 原理 应力腐蚀是指在拉应力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引起的破坏。这种腐蚀一般均穿过晶粒,即所谓穿晶腐蚀。应力腐蚀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导致的应变和腐蚀联合作用产生的材料破坏过程。应力腐蚀导致材料的断裂称为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腐蚀一般认为有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两种。常见应力腐蚀的机理是:零件或构件在应力和腐蚀介质作用下,表面的氧化膜被腐蚀而受到破坏,破坏的表面和未破坏的表面分别形成阳极和阴极,阳极 处的金属成为离子而被溶解,产生电流流向阴极。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的小得多,阳极的电流密度很大,进一步腐蚀已破坏的表面。加上拉应力的作用,破坏处逐渐形成裂纹,裂纹随时间逐渐扩展直到断裂。这种裂纹不仅可以沿着金属晶粒边界发展,而且还能穿过晶粒发展。

影响 应力腐蚀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金属加上阳极电流时可以加剧应力腐蚀,而加上阴极电流时则能停止应力腐蚀。一般认为压应力对应力腐蚀的影响不大。一般存在拉应力,但实验发现压应力有时也会产生应力腐蚀。对于裂纹扩展速率,应力腐蚀存在临界KISCC,即临界应力强度因子要大于KISCC,裂纹才会扩展。一般应力腐蚀都属于脆性断裂。应力腐蚀的裂纹扩展速率一般为10- 6~10-3 mm/min,而且存在孕育期,扩展区和瞬断区三部分。 容易发生应力腐蚀的设备发生这种腐蚀的主要设备有热交换器、冷却器、蒸汽发生器、送风机、干燥机和锅炉 特点 (1)造成应力腐蚀破坏的是静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而且一般是拉伸应力(近年来,也发现在不锈钢中可以有压应力引起)。这个应力可以是外加应力,也可以是焊接、冷加工或热处理产生的残留拉应力。最早发现的冷加工黄铜子弹壳在含有潮湿的氨气介质中的腐蚀破坏,就是由于冷加工造成的残留拉应力的结果。假如经过去应力退火,这种事故就可以避免。 (2)应力腐蚀造成的破坏,是脆性断裂,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腐蚀监测方法

腐蚀监测被认为是实现现代工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手段。腐蚀监测技术是由实验室腐蚀试验方法和设备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而来的,其目的在于揭示腐蚀过程以及了解腐蚀控制的应用情况和控制效果。传统的腐蚀监测主要是在停车检修期间安装和取出挂片进行检测达到监测目的,检测方法如失重法。失重试验是最古老的腐蚀试验方法。它通过称取试验片暴露在测试环境前后重量的变化来计算金属表面的平均失重量。它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如:腐蚀率、腐蚀类型、腐蚀产物的情况以及焊接腐蚀和应力腐蚀等较多的信息,但缺点是需破坏材料的结构,试验时间长,而且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整个试验周期中产生腐蚀的总和,不适于现场使用。因此长期以来失重法只用于实验室或者暴露场的暴露试验。 现代的腐蚀监测实践经验大部分来自化学、石油化学、炼油、动力等工业,在这些工业中,腐蚀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监测如超声波法、声发射法、电位法、电阻法、线性极化法、电偶法、电位监测法、射线技术及各种探针技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监测技术有交流阻抗技术、恒电量技术、电化学噪声技术和超声波测量技术等。 电化学测试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无损检测方法。当0.1μA/cm2的自然腐蚀电流流经1h而生成的锈蚀产物约为1 04×104mg/cm2。如果用失重法,即使不考虑除锈技术上的困难,测量出这样小的重量变化也很困难。而用电化学方法却很容易,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快速响应,所得信息常常能与实验室中的背景研究直接联系,更有可能利用探测器来判断生产装置的腐蚀行为,增加了诊断的可靠性,有助于选择补救措施或控制系统。本文重点讨论了电化学方法,主要有:电阻法(ER),电化学噪声技术(ECN),交流阻抗技术(EIS),线形极化法(LPR)和恒电量技术。 常用金属腐蚀监测技术: 第1种 方法:极化阻力法 检测原理:用两电极或三电极探头,通过电化学极化阻力法测定腐蚀速度。 应用情况:在有适当电导的工艺物料中对大多数工程金属和合金适用。经常使用。 测量装置:Magna,Petrolite和Waverley提供各种型号仪表。手提式仪器价值在300-700英磅之间,可带价值2000英磅以上较复杂的自动及记录装置。工业探头一般约200英镑,包括电缆及其他附件。可以制成实质上稳定可靠的组件。 第2种 方法:电阻法 检测原理:通过正在腐蚀的金属元件的电阻变化对金属损失进行累积测量。可以计算出腐蚀速度。 应用情况:适用于液相和蒸汽相中的大多数工程金属和合金。其测量与工艺物料的导电性无关。

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鉴于环保要求,当今世界上无铅黄铜新材料研发方兴未艾,黄铜的特点之一是会产生应力腐蚀开裂,因此新材料研发及产品应用必须经过应力腐蚀试验验证。黄铜制成品除残余应力外,还可能受到安装应力的作用,而且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消除,故必须进行模拟安装使用状态下的应力腐蚀试验,但这正是现行的国家标准所欠缺的。国家标准GB/T 10567.2-200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仅适用于黄铜加工材,不适用黄铜制成品。因此,很有必要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全国性通用标准。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10]74号文《关于印发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精神,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10] 21号文下达了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行业标准的项目计划(计划号2010-0426T-YS),由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标准,并要求在2011年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起草过程 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黄铜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标准和资料。国内标准有GB/T 10567.2-200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国外同类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ISO 6957-1988《铜合金抗应力腐蚀的氨熏试验》、欧盟标准EN 14977-2006《铜及铜合金拉应力检测 5%氨水试验》(在英、法、德等国普遍使用)、美国标准ASTM B 858-06《检测铜合金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的氨熏试验方法》和日本标准JIS H 3250-2006《铜及铜合金棒》。 本着起草通用试验新标准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且技术水平应不低于相应国际标准的原则,标准起草单位对ISO 6957-1988等国外同类标准进行正确翻译和认真解读。然后,根据正交实验原理,对多元因子分别选择多种水平,对典型产品在各种不同使用工况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技术水平有

腐蚀试验及监测

金属腐蚀试验 重量法腐蚀试验 根据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测定腐蚀速率,并以此判断材料的耐蚀性。试验周期=50/腐蚀速率(mm/a) 极化间隔法:时间对金属的腐蚀速率和介质的侵蚀性影响的一个方法。 将几个相同的试样全部放在同一腐蚀介质中试验,在整个试验时间内,外加的试验条件不变。A1、A t、A(t+1)分别为1天、t天、(t+1)天后各试样的腐蚀量。A2=A(t+1)-A t为计算量。B为新试样在溶液中经过t天浸泡后暴露一天所测得的腐蚀量。 溶液的侵蚀性不变 降低 增加 A1=B B

硫酸-硫酸铁试验 酸性硫酸铜试验 硝酸-氢氟酸试验 腐蚀监测 腐蚀监测 是腐蚀控制过程中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发现设备和装置上的腐蚀现象,揭示腐蚀过程,了解腐蚀控制效果,迅速、准确地判断设备的腐蚀情况和存在隐患,以便研究制定出恰当的防腐蚀措施和提高设备和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腐蚀监测就是对设备的腐蚀速率和某些与腐蚀速率有密切关系的参数进行连续或断续测量,同时根据这种测量对生产过程的有关条件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 腐蚀监测现主要技术:旁路试验装置、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装入或取出试样。超声波测厚法、电阻测量法可用于全面腐蚀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对其频繁多次的测量。新发展:1、线性极化法以及其他实验室用的电化学技术(跟踪金属表面在真实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计算出实际年腐蚀速率与测厚技术相结合)2、计算机辅助3、无损探伤技术的进步和探伤方法的不断开拓。 腐蚀监测的要求:必须使用可靠,可以长期进行测量,有适当的精度和测量重现性,以便更确切地判定腐蚀速率;应当是无所检测,测量不需要停车;有足够高的灵敏度和反应速率,测量过程尽可能短,以满足自动报警和自动控制的要求;操作维护简单。

ASTM G139-05用断裂负荷法测定热处理铝合金制品抗应力腐蚀开裂性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翻译版)

ASTM G139-05(R2011) ASTM G139-05(R2015)最新 用断裂负荷法测定热处理铝合金制品抗应力腐蚀开裂性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翻译版) 1本试验方法由ASTM金属腐蚀委员会G01管辖,并由环境辅助开裂小组委员会G01.06直接负责。 当前版本于2011年9月1日批准。2011年9月出版。最初于2005年批准。上一版于2005年批准为G139-05。DOI: 10.1520/G0139-05R11。 本标准以固定名称G139发布;紧跟在名称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份,如果是修订,则表示最后修订的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上次重新批准的年份。上标(ε)表示自上次修订或重新批准以来的编辑性更改。 1、范围 1.1本试验方法涵盖了通过断裂荷载试验方法评估抗应力腐蚀开裂(SCC)性的程序,该方法使用剩余强度作为损伤演化(在这种情况下为环境辅助开裂)的测量方法。 1.2本试验方法包括试样类型和复制、试验环境、应力水平、暴露时间、最终强度测定和原始残余强度数据的统计分析。 1.3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热处理铝合金,即2XXX合金和7XXX,含1.2%至3.0%铜,且试样的取向与晶粒结构(1,2)2相关,横向较短。然而,用于分析数据的残余强度测量和统计数据并非针对可热处理铝合金,可用于其他试样取向和不同类型的材料。 2括号中的黑体数字是指本标准末尾的参考文献列表。 1.4本标准并非旨在解决与其使用相关的所有安全问题(如有)。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法规限制的适用性。 2、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3 3有关参考的ASTM标准,请访问ASTM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b289895.html,,或通过Service@https://www.360docs.net/doc/db289895.html,联系ASTM客户服务。有关ASTM标准年鉴卷信息,请参阅ASTM网站上的标准文件摘要页。E8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试验方法 E691进行实验室间研究以确定试验方法精度的实施规程 G44在中性3.5%氯化钠溶液中交替浸入金属和合金的暴露规程 G47测定2XXX和7XXX铝合金产品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试验方法 G49直接拉伸应力腐蚀试样的制备和使用规程 G64热处理铝合金抗应力腐蚀开裂分类

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腐蚀断裂 一.概述 应力腐蚀是材料、机械零件或构件在静应力(主要是拉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失效现象。它常出现于锅炉用钢、黄铜、高强度铝合金和不锈钢中,凝汽器管、矿山用钢索、飞机紧急刹车用高压气瓶内壁等所产生的应力腐蚀也很显著。 常见应力腐蚀的机理是:零件或构件在应力和腐蚀介质作用下,表面的氧化膜被腐蚀而受到破坏,破坏的表面和未破坏的表面分别形成阳极和阴极,阳极处的金属成为离子而被溶解,产生电流流向阴极。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的小得多,阳极的电流密度很大,进一步腐蚀已破坏的表面。加上拉应力的作用,破坏处逐渐形成裂纹,裂纹随时间逐渐扩展直到断裂。这种裂纹不仅可以沿着金属晶粒边界发展,而且还能穿过晶粒发展。应力腐蚀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金属加上阳极电流时可以加剧应力腐蚀,而加上阴极电流时则能停止应力腐蚀。一般认为压应力对应力腐蚀的影响不大。 应力腐蚀的机理仍处于进一步研究中。为防止零件的应力腐蚀,首先应合理选材,避免使用对应力腐蚀敏感的材料,可以采用抗应力腐蚀开裂的不锈钢系列,如高镍奥氏体钢、高纯奥氏体钢、超纯高铬铁素体钢等。其次应合理设计零件和构件,减少应力集中。改善腐蚀环境,如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也是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采用金属或非金属保护层,可以隔绝腐蚀介质的作用。此外,采用阴极保护法见电化学保护也可减小或停止应力腐蚀。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应力腐蚀断裂失效机理与案例研究,并分析比较应力腐蚀断裂其他环境作用条件下发生失效的特征。,由于应力腐蚀的测试方法与本文中重点分析之处结合联系不大,故不再本文中加以介绍。 二.应力腐蚀开裂特征 (1)引起应力腐蚀开裂的往往是拉应力。 这种拉应力的来源可以是: 1.工作状态下构件所承受的外加载荷形成的抗应力。 2.加工,制造,热处理引起的内应力。 3.装配,安装形成的内应力。 4.温差引起的热应力。 5.裂纹内因腐蚀产物的体积效应造成的楔入作用也能产生裂纹扩展所需要的应力。 (2)每种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只对某些特殊介质敏感。 一般认为纯金属不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合金比纯金属更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下表列出了各种合金风应力腐蚀开裂的环境介质体系,介质有特点:即

【精品】应力腐蚀试验机

【关键字】精品 《YF-C1型(铝合金C环)应力周浸腐蚀试验机》一、概述 YF-C1型(铝合金C环)试样周期浸润应力腐蚀试验机适用于测量铝合金厚板、挤压件和锻件在高向(短横向)上的应力腐蚀试验。主要应用于铝合金C环试样在一定应力情况下置于周期浸润腐蚀试验箱内进行的应力腐蚀试验等。本产品能模拟户外自然大气腐蚀条件,通过对铝合金C环试样及其焊接材料的耐大气腐蚀的人工气候应力腐蚀加速试验,来评价其耐户外大气腐蚀的质量性能,可供各种科研机构、厂矿中心试验室及航空、航天、机械、电子领域等对产品试样进行浸润腐蚀试验用。 二、满足规范 HB 5259-83 《铝合金C环试样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GB/T 15970.5-199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 TB/T2375-93 《铁路用耐侯钢周期浸润腐蚀试验方法》 HB5194-1981 《周期浸润腐蚀试验方法》 GB/T 19746-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盐溶液周浸试验》 三、技术指标 1、试验机工作室内尺寸:1200 X 650 X 900( L×D×H); 2、试验机外尺寸:1600 X 800 X 1500 ( L×W×H); 3、腐蚀溶液槽内尺寸:550×250×120 ( L×W×H); 4、试验温度控制范围:室温~ ; 5、湿度控制范围:40%~70%RH; 6、试验温度控制基本点:+和35+; 7、湿度控制基本点:≯45%+5%RH ; 8、温度波动度:≯+; 9、湿度波动度:≯+5%RH; 10、浸润周期时间设定范围:1—9999分钟/小时(任意设定); 11、枯燥周期时间设定范围:1—9999分钟/小时(任意设定); 12、试验时间定时控制:1—9999小时/分钟(任意设定); 13、周浸轮速度调节:无极调速,转速误差≯0.5%;

应力腐蚀试验操作规程完整

. . 文件名称:应力腐蚀试验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 版号: 修改: 生效日期: 编制单位: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发放编号: 受控印章:

目录 1.岗位职责及权限……………………………………………………………………( 3 ) 2.主要设备参数及工装………………………………………………………………( 3 ) 3.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3~6) 3.1试样制备和要求………………………………………………………………( 3 ) 3.2试验溶液………………………………………………………………………( 4 ) 3.3推荐的试验装置………………………………………………………………( 4 ) 3.4试验条件与步骤………………………………………………………………(4~5) 3.5RCC-M氯化镁应力腐蚀试验…………………………………………………( 6 ) 3.6结果处理………………………………………………………………………( 6 ) 4.相关文件……………………………………………………………………………( 6 ) 5.质量记录……………………………………………………………………………( 6 ) 6.修訂記錄……………………………………………………………………………( 7 ) 7.附件…………………………………………………………………………………( 7 )

1.岗位职责与权限 1.1岗位职责 1.1.1按相关应力腐蚀试验技术标准进行试验。 1.1.2提前五分钟到岗,检查晶腐室水、电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做好试验前准备工作。 1.1.3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便离开,有事应向主管请假。 1.1.4认真填写本职责围的原始记录、对试验结果负责。 1.1.5负责提出药品及器材的购置计划。 1.1.6有责任接收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复查结果。 1.1.7努力钻研技术,熟悉并认真执行标准,掌握好本岗位的操作技能。 1.2权限 1.2.1对职权围的检验任务,按产品的规定有权作出检验结论。 1.2.2对既无产品性能说明,又无技术标准的产品有权拒绝接收检验。 1.2.3有权拒绝外来人员进入试验室,以防药品外流及干扰自已的分析测试工作。 2.主要设备参数及工装 试验采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锥形磨口密封烧瓶(1L)、箱式电阻炉、智能工业调节器AI-804、控温精度≦0.2%、双目显微镜 3.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 3.1试样制备和要求 3.1.1GB 3.1.1.1板状试样尺寸:厚1~3mm,宽10mm或15mm,长75mm。 3.1.1.2若试样厚度超过3mm,则仅切削其中一面,使厚度达到3mm,将非切削表 面作为试验表面。 3.1.1.3试样的加工采用对于材质影响少的锯切等方法。在剪切的情况下,对切口 断面进行切削和磨削加工,以消除剪切的影响。加工后的试样,可根据试验 目的需要,进行消除残余应力影响的热处理。 3.1.1.4整个试样表面用GB/T 2481.1中规定的水砂纸依次磨到W40号。然后用适 当溶剂除油、洗净。 3.1.2 ASTM 3.1.2.1试样应从平行或垂直轧制方向截取。 3.1.2.2图1为代表性试样,试样的施加应力方式决定试样上是否开小洞。试样的 长和宽取决于材料的大小和形状,施加应力的方式以及试验容器大小。试样 厚度取决于材料的形状,强度和延展性,以及弯曲方式。表1列出了几种尺 寸供参考。 3.1.2.3若要对试样进行比较,则试样的尺寸应相同,特别是厚度与弯曲半径的比 值。这样使得在比较的材料中产生的最大应力近似相等。若进行比较的材料 之间机械性能相差很大,保持试样尺寸的严格相等是不必要的。 3.1.2.4最终表面处理之前可进行必要的热处理。分阶段进行研磨或加工,表面粗 糙度至少为0.76μm。加工过程应避免过热,防止产生残余应力或表面发生 冶金、化学改变。对试样边缘进行与表面一样的处理。 3.1.2.5若要求检验表面(如,冷轧或冷轧,退火,和酸洗)不去除表面金属,试 样边缘应进行磨削,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锋利的边缘。 3.1.2.6最后一步为对试样进行去油。视应力施加方法不同,可在施加应力前或后 进行。 3.2试验溶液 3.2.1 GB

金属动态腐蚀的电化学测试实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动态腐蚀的电化学测试实验装置,主体为流水槽,流水槽整体是由聚四氟乙烯加工而成,上方为PVC透明参比电极套板,用来放置及固定参比电极,下面则分别有一个对电极固压板和工作电极固压板,用来固定对电极、工作电极和外接接口,并防止流水槽上的两个电极触口漏水。开启电化学工作站、循环水系统,开始动态腐蚀的电化学测试实验,在电脑上观察样品动态腐蚀的动电位极化曲线以及交流阻抗谱等实验结果,准确获取动态腐蚀过程中的金属腐蚀特性。本技术的优点是:与其他的腐蚀实验方法相比,将原来的静态腐蚀变为动态腐蚀,与实际腐蚀情况更加接近,并且可实时监测其腐蚀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金属材料在流动腐蚀环境中的腐蚀机理。 技术要求

1.一种金属动态腐蚀的电化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实验装置设有流水槽、电极套板、固压板、外接接口、电极触孔、M5螺丝孔;装置主体为流水槽,流水槽的中间和尾端分别为工作电极触孔、对电极触孔,两槽壁上有四个M5螺丝孔,对应电极套板上的四个螺丝孔,用来固定电极套板,电极套板中间有一个用来固定参比电极的孔,流水槽底部两个固压板的位置上也有对应的螺丝孔,并且两固压板中间各有一个小孔来接通外接接口导线;本装置还设有循环腐蚀液系统、电化学工作站、水流测速仪,所述流水槽整体是由聚四氟乙烯加工而成,工作电极直接采用研究金属样品,金属样品置于工作电极触孔与外接接口之间,工作电极触孔为聚四氟乙烯流水槽中间一方形小孔,外接接口上的铜片与工作电极紧密贴合,并且穿过固压板中间的小孔外延一导线与铜片焊连在一起,导线连接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触孔为聚四氟乙烯流水槽中间一方形孔,外接接口上的铜片与对电极紧密贴合,并且穿过固压板中间的小孔外延一导线与铜片焊连在一起,导线可连接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触孔与工作电极触孔大小比为9: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动态腐蚀的电化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流水槽工作电极上方通过参电极套板固定参比电极,参比电极上部有金属接头用以连接电化学工作站。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动态腐蚀的电化学测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套装置中的循环腐蚀液系统可调节腐蚀液流速,水流测速仪可测量腐蚀液流速。 技术说明书 一种金属动态腐蚀的电化学测试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电化学腐蚀测量领域,具体为金属动态腐蚀的电化学测试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应力腐蚀断裂

一.概述 应力腐蚀是材料、机械零件或构件在静应力(主要是拉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失效现象。它常出现于锅炉用钢、黄铜、高强度铝合金和不锈钢中,凝汽器管、矿山用钢索、飞机紧急刹车用高压气瓶内壁等所产生的应力腐蚀也很显著。 常见应力腐蚀的机理是:零件或构件在应力和腐蚀介质作用下,表面的氧化膜被腐蚀而受到破坏,破坏的表面和未破坏的表面分别形成阳极和阴极,阳极处的金属成为离子而被溶解,产生电流流向阴极。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的小得多,阳极的电流密度很大,进一步腐蚀已破坏的表面。加上拉应力的作用,破坏处逐渐形成裂纹,裂纹随时间逐渐扩展直到断裂。这种裂纹不仅可以沿着金属晶粒边界发展,而且还能穿过晶粒发展。应力腐蚀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金属加上阳极电流时可以加剧应力腐蚀,而加上阴极电流时则能停止应力腐蚀。一般认为压应力对应力腐蚀的影响不大。 应力腐蚀的机理仍处于进一步研究中。为防止零件的应力腐蚀,首先应合理选材,避免使用对应力腐蚀敏感的材料,可以采用抗应力腐蚀开裂的不锈钢系列,如高镍奥氏体钢、高纯奥氏体钢、超纯高铬铁素体钢等。其次应合理设计零件和构件,减少应力集中。改善腐蚀环境,如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也是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采用金属或非金属保护层,可以隔绝腐蚀介质的作用。此外,采用阴极保护法见电化学保护也可减小或停止应力腐蚀。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应力腐蚀断裂失效机理与案例研究,并分析比较应力腐蚀断裂其他环境作用条件下发生失效的特征。,由于应力腐蚀的测试方法与本文中重点分析之处结合联系不大,故不再本文中加以介绍。 二.应力腐蚀开裂特征 (1)引起应力腐蚀开裂的往往是拉应力。 这种拉应力的来源可以是: 1.工作状态下构件所承受的外加载荷形成的抗应力。 2.加工,制造,热处理引起的内应力。 3.装配,安装形成的内应力。 4.温差引起的热应力。 5.裂纹内因腐蚀产物的体积效应造成的楔入作用也能产生裂纹扩展所需要的应力。 (2)每种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只对某些特殊介质敏感。 一般认为纯金属不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合金比纯金属更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下表列出了各种合金风应力腐蚀开裂的环境介质体系,介质有特点:即金属或合金可形成纯化膜,弹介质中有有破坏纯化膜完整性的离子存在。而且

材料的应力腐蚀

材料应力腐蚀材料在应力和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坏叫应力腐蚀。这里需强调的是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材料应力腐蚀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应力腐蚀破坏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破坏事故是否属于应力腐蚀,但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只根据某一点特征,便简单地下结论。 影响应力腐蚀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和冶金因素。 原理 应力腐蚀是指在拉应力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引起的破坏。这种腐蚀一般均穿过晶粒,即所谓穿晶腐蚀。应力腐蚀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导致的应变和腐蚀联合作用产生的材料破坏过程。应力腐蚀导致材料的断裂称为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腐蚀一般认为有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两种。常见应力腐蚀的机理是:零件或构件在应力和腐蚀介质作用下,表面的氧化膜被腐蚀而受到破坏,破坏的表面和未破坏的表面分别形成阳极和阴极,阳极处的金属成为离子而被溶解,产生电流流向阴极。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的小得多,阳极的电流密度很大,进一步腐蚀已破坏的表面。加上拉应力的作用,破坏处逐渐形成裂纹,裂纹随时间逐渐扩展直到断裂。这种裂纹不仅可以沿着金属晶粒边界发展,而且还能穿过晶粒发展。 影响 应力腐蚀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金属加上阳极电流时可以加剧应力腐蚀,而加上阴极电流时则能停止应力腐蚀。一般认为压应力对应力腐蚀的影响不大。一般存在拉应力,但实验发现压应力有时也会产生应

力腐蚀。对于裂纹扩展速率,应力腐蚀存在临界KISCC,即临界应力强度因子要大于KISCC,裂纹才会扩展。一般应力腐蚀都属于脆性断裂。应力腐蚀的裂纹扩展速率一般为10-6~10-3mm/min,而且存在孕育期,扩展区和瞬断区三部分。 容易发生应力腐蚀的设备发生这种腐蚀的主要设备有热交换器、冷却器、蒸汽发生器、送风机、干燥机和锅炉 特点 (1)造成应力腐蚀破坏的是静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而且一般是拉伸应力(近年来,也发现在不锈钢中可以有压应力引起)。这个应力可以是外加应力,也可以是焊接、冷加工或热处理产生的残留拉应力。最早发现的冷加工黄铜子弹壳在含有潮湿的氨气介质中的腐蚀破坏,就是由于冷加工造成的残留拉应力的结果。假如经过去应力退火,这种事故就可以避免。 (2)应力腐蚀造成的破坏,是脆性断裂,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3)只有在特定的合金成分与特定的介质相组合时才会造成应力腐蚀。例如α黄铜只有在氨溶液中才会腐蚀破坏,而β黄铜在水中就能破裂。 (4)应力腐蚀的裂纹扩展速率一般在10-9-10-6m/s,有点象疲劳,是渐进缓慢的,这种亚临界的扩展状况一直达到某一临界尺寸,使剩余下的断面不能承受外载时,就突然发生断裂。

应力腐蚀试验标准和应力腐蚀试验机

应力腐蚀试验标准和应力腐蚀试验机 在日常生活中,腐蚀现象随处可见,因为腐蚀而造成的材料失效比比皆是。现在,研究材料在腐蚀介质环境(或称作氛围)中材料对介质的敏感性以及在腐蚀介质中裂纹扩展速率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材料研究者或者材料应用者,应对材料的这种耐腐蚀特性需要仔细研究,以确保材料的合理使用,最优使用。掌握材料的应力腐蚀试验方法、试验标准也非常重要。 通常,材料的耐腐蚀特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试验确定: 1. 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通常也叫做慢拉伸试验; 2. 材料应力腐蚀疲劳试验; 3. 材料腐蚀试验; 这三种试验通常采用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腐蚀疲劳试验机,腐蚀环境试验箱三种设备完成。需要提醒用户的是: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可以和应力腐蚀疲劳试验机集成在一套设备上完成,而不必搞成两套设备完成。作为材料研究单位,因为一种材料往往面临在很多介质条件下工作的可能性,所以,介质环境的准备、不同的介质、不同的温度对试验容器将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包括安装位置,所以用户在采购这类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条件明晰,以采购到合适的设备。 百若仪器为用户提供的采用集中加载单元的FCC-50型多功能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机,即可完成慢拉伸试验、应力腐蚀疲劳试验。 希望以下的标准对用户的应力腐蚀试验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GB/T 13671-1992 不锈钢缝隙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 GB/T 15748-1995 船用金属材料电偶腐蚀试验方法 GB/T 10119-1988 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测定 GB/T 10123-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基本术语和定义 GB/T 10126-2002 铁-铬-镍合金在高温水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GB/T 10127-2002 不锈钢三氯化铁缝隙腐蚀试验方法 GB/T 15970.2-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2部分:弯梁试样的制备和应用 GB/T 15970.4-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4部分:单轴加载拉伸试样的制备和应用 GB/T 15970.5-199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5部分:C型环试样的制备和应用 GB/T 15970.6-199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6部分:预裂纹试样的制备和应用 GB/T 15970.7-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7部分:慢应变速率试验 GB/T 16482-1996 荧光级氧化钇铕 GB/T 16545-199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