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性质说课稿

矩形性质说课稿
矩形性质说课稿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5 Aspose Pty Ltd.矩形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学习的内容:矩形的概念及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后面要学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其它特殊平行四边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为今后学习其他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起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渗透着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因此,在知识和能力培养上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及识别方法,并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⑵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矩形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中,渗透从一般到特殊、转化归纳、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感受数学的美感。

3、教学重难点

⑴ 重点: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⑵ 难点:运用矩形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积累了一定的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矩形的特性,就显得比较容易。但从定义推导出性质的'方法是学生感到陌生和新奇的地方。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思维比较活跃,理解模仿能力较强,对新的知识充满着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在矩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又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法选择

本课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主要采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应用”的模式,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媒体资源选择

学生:三角板、量角器、长方形纸片。

教师:平行四边形教具、矩形纸板、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在庆祝元旦活动中有一投圈游戏,四个同学们分别站在一个长方形(矩形)的四个顶点处,目标物放在哪个位置,对每个人都公平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娱乐活动中,让学生很快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感受到日常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着,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复习导学形成概念

1.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课件演示)

2.推动平行四边形活动木框上边的D点

(1)问题: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

木框随四个内角大小发生变动,但仍保持平行四边形形状。(为什么)

(2)在推动过程中,当一个内角变为直角时,木框形状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为小学已学过的长方形,现称为矩形。(学生配合教师推动框架,测量角度)

(3)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课件演示)

3.展示生活中关于矩形的图案。(学生举例)

木门、纸张、电脑显示器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课件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的形成过程有一个连续完整的认识,感知到矩形的形成过程是平行四边形的一

个角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归纳性质

1.矩形的性质:

(1)复习归纳

由上面教学过程中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记作矩形ABCD. 矩形既然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则它必然是中心对称图形,故具备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引导学生复习从“边、角、对角线”上给出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些性质也是矩形所具有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且相等;角——对角相等;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2)探究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矩形除了上述性质外,本身还有什么独有的性质呢?)

①它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折叠,发现它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即两条通过对边中点的直线。)

②测量矩形的四个角及对角线看看有什么特征?(学生继续探究)

(3)总结出矩形的性质:(课件演示)

① 边:矩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 角:矩形四个角都为直角;

③ 对角线: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④ 对称性: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在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和探究矩形性质时,都是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及对称性”入手探究,并通过适当的类比迁移,数学说理,来分析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揭示矩形的概念和性质。这样既符合平面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认知规律,又便于学生加深对矩形性质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2.回答课前的情境设疑。(课件演示)

3、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C交于点O,请找出相等的线段,并说出理由。(课件演示)

在矩形ABCD中,AC与BD

交于O点,则BO是Rt△ABC中的一条怎样的特殊线段?它与A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BO是Rt△ABC中AC边上的中线且

AO=CO=BO=DO=AC=BD

即在Rt△ABC中O为AC的中点,则BO=AC.由此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从以上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把矩形所分成的四个等腰三角中,不难看出:△AOB≌△COD,△BOC≌≌△DOA.

【设计意图】在探究直角三角形性质时,引导学生从矩形的对角线入手,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易观察出在Rt△ABC中BO =AC和四个等腰三角形,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推导判定,这样符合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使学生较自然的获得数学知识,较好的突破了本课时的难点。

(四)应用举例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1)、讲解例1: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60°,AB=4㎝,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 ∠AOB=60°,

∴ △AOB是等边三角形.

∴ OA=AB=4㎝.

∴ 矩形的对角线长 AC=BD =2OA=8㎝.

(2)、由例题变式:如图,在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86cm,AC的

长为13cm,试求矩形的周长.(先让学生独

立探索,再教师引导,师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1的改编,涵盖的知识更为全面,内容更为丰富,学生探究起来会更有兴趣和信心。加之师生间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五)分组练习巩固提高

A组题:练习课本P95第2、3题,P103第8题。

B组题:(1)矩形OABC中,OA=10,OC=8,在AB边上选取一点D将△OAD沿O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设为E点。①求CE的长。②求AD的长.

(2)在矩形ABCD中,两邻边AB、BC之比为3∶4,矩形的周长为28. ①求AC之长;②作BE⊥AC于E,试求BE之长.

【设计意图】A组题来源于课本,注重所学知识的巩固落实,B组题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各有所获。

(六)课堂小结

1、本课时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何收获?

2、矩形的性质有哪些?(课件演示)

(1)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四个角都为直角;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六、板书设计

矩形的性质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

(1)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七、评价与反思

1、本课时通过把问题设置到实际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借助于课件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可及可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从定义出发,首先应该肯定矩形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运动方式探索矩形的概念及性质,用课件和教具演示由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演变过程,得到矩形的概念,并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符合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即,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还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质(个性)。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始终抓住“边、角、对角线”这几个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元素进行比较归纳,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矩形的性质学案

O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18.2 特殊平行四边形 18.2.1 矩形——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矩形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特性.能概括矩形的性质。 2.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会运用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3.经历探索矩形性质的过程,提高合理推理能力,学会基本说理,养成主动探索的 习惯. 【重点】矩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特性。 【难点】利用矩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一、【预习导学】 【问题探究一】 矩形的定义 阅读教材本节中的第一个“思考”前面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有一个角是 的 四边形叫矩形 2.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矩形的实例吗? 3.说出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探究二】 矩形的性质 阅读教材本节中的第 1 个“思考”,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解决下列问题: 1.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求过程,你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探求矩形的性质? 2.画一个矩形,连接对角线,度量它的四个角和对角线,你有什么发现? 3.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A D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B C 【归纳总结】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矩形的对交线 且 . 几何语言表述 ∵ ∴ 【问题探究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特性. 阅读教材本节中的第 2 个“思考”,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解决下列问题: 66

班级姓名第小组 1.观察图所示的矩形,寻找图形中的相等线段,在 RtΔABC 中,有哪些相等线段,你能得到什么结果? A D O 2.你能证明上述猜想吗?写出证明过程: B C 【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 【合作探究】 互动探究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互动探究2:如图,D、E、F、分别是三角形A BC 各边的中点,AH 是高, 如 果E D=6cm , 那么H F 的长为. 互动探究 3:已知:如图,O 是矩形 ABCD 对角线的交点, AE 平分∠BAD,∠AOD=120°,求∠AEO 的度数. 【方法归纳与交流】矩形的对角线将矩形分成四个三角形和四个三 角形,所以解决矩形问题,有时需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如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等. 互动探究 4:如图所示,在矩形 ABCD 中,AC,BD 是对角线,过顶点 C 作B D 的平 行线与A 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E,求证:△ACE 是等腰三角形. 【变式训练】上题除了可以用所给的方法外,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试写一个? 67

矩形的判定 说课稿

矩形的判定说课稿 关于《矩形的判定》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矩形的判定》,根据新课标理念,对应本节,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 本节教材是初中一年级第二册,第19章《四边形》的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不等式组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不等式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我认为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和交流使学生逐步得出矩形的判定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会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2、通过探究中的猜想、分析、类比、测量、交流、展示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体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学习感知,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展示中学会倾听。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3、使学生经历探究矩形判定的过程,体会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及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矩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以及应用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动手实践等能力。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通过探索与交流,逐渐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对矩形的学习,谁能告诉我矩形是怎样定义的,(通过对矩形定义的回顾,引出判定矩形除了定义外,还有哪些方法,导入新课。) 回顾: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2、矩形的性质:对边: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判定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或相等)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等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形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

罗德敏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修文二中罗德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学习矩形的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具备了基本的推理能力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学习正方形的基础,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应掌握矩形的性质,并会应用。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 理解矩形的概念,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经历矩形性质定理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定理。 (3)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1)在观察、测量、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 教学难点: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动手。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较强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活动的经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要把解题的整个过程表述完整、清楚比较困难。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矩形的性质公开课教案+说课稿

《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称性:中心对称图形 2.但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质。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矩形的其他性质。 活动:(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边的矩形(如书本,课桌,铅笔盒等)的四条边长度、四个角度数和对角线的长度及夹角度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2)根据测量的结果,猜想结论。当矩形的大小不断变化时,发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通过测量、观察和讨论,你能得到矩形的特殊性质吗? 结论:矩形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折一折,观察并思考。 ①矩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如果是,那么对称中心是什么? ②矩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那么对称轴有几条? 结论: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3.请你总结一下矩形有哪些性质? 归纳概括矩形的性质: 从边来说,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从角来说,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从对角线来说,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从对称性来说,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4.问题:矩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C ) A.对角相等 B.对边相等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形的特性,还可提醒学生,这种探索的基础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动脑思考,动口讨论,自主发现矩形的性质。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猜想,最终得到矩形的对称特征,这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第三环节:层层递进,推理论证 提问:怎样证明你的猜想?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对角线AC与DB相交于点O。求证:(1)∠ABC=∠BCD=∠CDA=∠DAB=90°教师写出定理1、2的已知、求证,请同学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后互相订正交流。 该环节重在训练学生规范写出推理过程。

矩形性质导学案

矩形的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矩形的概念,明确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探索证明矩形的性质,会用矩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一?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学生拿出自制平行四边形学具,分组活动) 问题1:平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它还是平行四边形么?为什么? 问题2:在平行四边形移动时,当移动到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是什么图形? 小组讨论,总结矩形定义: 这个定理这时的图形 二?合作交流,归纳性质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 殊 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研究。 活动一:探索矩形的特殊性质 还有哪些特要求:运用你手中的矩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 1?用量角器测量矩形的四个角的度数,根据你的数据提出猜想 得到猜想1:

2.用直尺测量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根据你的数据提出猜想得到猜想2: 3证明猜想: (猜想1证明)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 A=90°, 求证:/ A= / B= / C= / D=90° (猜想2证明) 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 求证:AC = BD 现在三位学生做投圈游戏,他们分别站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目标物放在斜边的中点处,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为什么?

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用文字描述 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 ?联系巩固,内化拓展 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 二是: 3、在Rt A ABC 中,/ ABC=90 , AC=16, BO 是斜边上的中线,则 BO 的长为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且AB=6,BC=8则厶ABO 的周长为( ) 5、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请画出对称轴 一是: 2、矩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边相等 (C )对角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平分

矩形(第一课时)说课稿

矩形(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矩形》第一课时。下面我分设计理念与思路、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说一下这节课。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故此本课从生活中的数学(做窗框)入手,充分展示“观察、操作-猜想、探索-说理”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能在直观的基础上学习说理,体现直观与简单推理的融合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作业(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第一课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点。同时,矩形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几何图形,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际又作用于实际的辨证关系。在研究几个图形之间的从属关系时也涉及了辨证思维和认识论的一些观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都有一定的作用。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长方形的简单知识,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加上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老师恰当的点拨,来学好矩形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自我评价,去体会成功的喜

《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优质课评选教案

《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洪明磊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19.2.1,既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菱形和正方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学习的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学生在探索中缺乏自主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根据矩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矩形定义和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关键点 (1)重点:探索矩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定理 (2)难点: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矩形的实际问题 (3)关键点: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二、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通过教具与动画演示,引导学生猜想和归纳矩形的概念和性质,并引导学生小组活动,探究矩形性质的证明。通过设计两组练习及例题,达到巩固和运用矩形性质的目的。最后进行课堂小测,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法分析: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平行四边形模具、矩形学具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3, BC=5, 则CD= AD= .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AD=120°, 则∠ ABC= °,∠ BCD= °, ∠ CDA= °. ① ② ③ ④ A B C D O

八年级数学下册1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性质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18.1.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性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选自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我设计的说课共分四大环节.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数学教学,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二、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是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必备知识,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本课主要探究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感受数学.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并会用此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数学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发展学生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教学难点:对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的探究. 三、学情与教法分析 八年级学生几何学习正处在试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阶段,对于严密的推理论证,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反思评价”的课堂活动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直观地反映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思考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前一节所学的平行四边形关于边和角的性质,这样的方式复习更能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二)深入探究 【探究】: 教师活动:请学生观察ABCD ,并连接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 让学生大胆猜想OA 和OC ,OB 和OD 会不会相等? C B A D

19.2.1 矩形的定义和性质(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课题: 19.2.1 矩形的定义和性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矩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能证明这些性质定理【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1、定义:有一个角是四边形叫做矩形,也说是 . 2、矩形的性质: (1)边:矩形的对边且; (2)矩形的角:矩形的的四个角是; 对角、 邻角; (3)矩形的对角线:对角线且; (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5)面积:设矩形ABCD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b,则S矩形= . (6)矩形具有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学习任务二:1、求证: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2、求证: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二、合作探究: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请你画出图形,说明理由. O D C A B 第14题

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D=60度,AB=6,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三、总结反思 谈谈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与体会。 四、检测反馈 1.在矩形ABCD中AC=2AB,则∠AOB的大小是( ) A.30 B.45 C.60 D.90 2.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602 AOB AB ∠== °,,则矩形的对角线AC的长是() A.2 B.4 C .D . 3、矩形内有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1、3、5、7,则该矩形的最大面积为平方单位. 4.如图2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AD=10cm,若将纸片沿DE折叠,使DC落在DA上,点C的对应点为点F,若BE=6cm,则CD=() A.4cm B.6cm C.8cm D.10cm 要求: 1.导入:2-3分钟 2.自主学习(13-15分钟) 3.交流展示(22-25分钟) 4.巩固测评(5分钟) 5.总结2分钟 F E D B A C 图2 O D C A B 第14题 O D C A B 第14题

矩形的性质说课稿

矩形的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19 章第2 节第一课时《矩形的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小学学过的长方形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平行四边形的延伸,不仅为矩形判定的学习做铺垫,也为菱形、正方形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长方形的观察、思考、归纳、抽象得出矩形的定义和性质,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易于接受抽象的定理,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对象是八年级(1)班, 本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 思维很敏捷,但在课堂上不太爱发言,课堂表现力不强.但我上课那天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的过程,通过演示、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活动,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逐步掌握说 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矩形的性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矩形的性质. 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探究和灵活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 1 、说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引导发现法, 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2、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新课标中所要求的: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3 、教学手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矩形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动手,喜欢思考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较强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活动的经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要把解题的整个过程表述完整、清楚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 (3)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2)通过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几何思维方法,并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测量、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 (3)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矩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平行四边形教具,矩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1、观察图形,都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他们的特殊之处 2、探究矩形的定义 利用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演示,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化,让学生注意观察。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思考: (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2)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不变的是什么? (3)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改变的是什么? 不变:对边仍保持相等,对边仍分别平行,所以仍然是平行四边形 变: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改变过程中有特殊值吗?这时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矩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活动: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经历了矩形概念的探究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矩形的概念。 二、分组讨论,探究新知

18.2.3正方形性质说课稿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五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前苏联著名数学家辛钦指出: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这段话很精辟道出了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自然到必然,就是说,在引进概念前,要让学生感到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以下情景,引入课题。 观察 1:正方形的地板砖、印章、钟表、包装盒等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物品的表面都是正方形,利用正方形可以制作许多漂亮的图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正方形。 板书课题 18.2.3正方形。 观察 2:一室内装饰图案,里面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那么正方形与平行

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充分欣赏、观察第一组图片,真切地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图形--正方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的真谛,揭示这节课的课题--正方形。通过观赏一室内装饰图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而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非常熟悉,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注重新旧知识 的联系。这样使学生自然联想到: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复习回顾、开启思维 (1)想一想:矩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边与角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后课件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①②,使学生在图形的动画变化过程中了解由边、角的变化可使图形发生变化) (2)量一量:正方形与菱形、正方形与矩形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边、角又有什么关系? (3)说一说:正方形的概念。 (4)议一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究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边、角变化关系,然后课件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③④⑤,使学生在图形的动画变化过程中再一次了解由边、角的变化可使图形发生变化) 让学生回顾矩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既复习了已有的知识,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矩形的性质导学案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8.2.1 矩形 第1课时 矩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记忆矩形的定义; 2、能结合图形说出矩形的性质; 重难点: 利用矩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看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 叫做矩形。矩形是 的平行四 边形。 2、从矩形的定义中可以发现:两层意义1 , 2 二、探究矩形的性质 1、从矩形的意义可以探究矩形具有的性质: 矩形的对角 (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具有的一切性质 矩形的对边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 (2)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3①如右图:矩形ABCD 的四个角都是 几何语言 : ∵ ABCD 是矩形 ∴∠A =∠B=∠ =∠ =90 ②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交于O 点,你能猜出AC=BD 吗?证明你的猜想。 证明: C B D A B D

由此矩形的对角线 几何语言 : ∵ ABCD 是矩形 ∴对角线 A C = (4)练习:结合图形1我能说出矩形的一些性质: (1)边:AB= ,AD= (2)角:ABC ∠= = = =?90 (3)对角线:AC= , OA= = = =21 =2 1 (4)在图1中有 对全等的三角形,它们分别是 ; (5)图1中有 个等腰三角形,它们分别是 三、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将它分成 部分, 两条对角线将它分成 部分, 有哪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由此推断:OA 、OB 、OC 、OD 有什么大小关系? = = = = 21 =2 1 D O C B A O O B A C

从矩形的性质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 几何语言: ∵BO 是斜边AC 上的中线 ∴ B O= 四、课后作业 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 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 B 、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C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反思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2、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 =60°,AB =4cm, (1)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2) 求矩形的周长? 解:

矩形的性质说课稿定稿

《矩形的性质》说课稿 数学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就本着此设计理念主要从6个方面来说《矩形的性质》这节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矩形第一课时。具体来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面所学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运用,也是后面继续学习菱形、正方形性质和下期学习矩形识别的重要前提。因此,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总体来看,本节教学为学习其他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提供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对于后继学习也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农村中学平行编班的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成长的转折点,是开始分化的时期,所以让学生成功,树立信心非常关键。他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积累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学习的经验,有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需要。对本堂课涉及的矩形,在小学时已经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这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矩形的概念,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初步应用矩形的性质来解决简单问题,渗透转化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3、经历、体验、探索矩形概念、性质的过程,渗透从一般到特殊、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和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矩形的概念和性质及性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学习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还不强,我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难点为: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

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 师: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再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师:结合菱形和矩形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学生思考回答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 ......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几何画板演示动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深入了解正方形. 【板书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 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同时,把思维兴奋点集中到要研究的正方形上来,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开端. 师:你能详细说一说吗? 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多媒体显示) 正方形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说课稿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正方形》说课稿 武威第七中学杨伟元 一、教材分析 《正方形》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该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相关知识运用后,既要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从属关系,还要探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性质的共性和特殊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探究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从属关系和区别,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活动探究、归纳发现——练习应用、讨论解答”的学习过程,探究掌握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2.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初步的数学分析和推理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正确熟练的掌握了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并对于探究

特殊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的思想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认识,他们能够尝试运用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自主学习、活动探索”形式进行学习体验。教学班级学生上课很积极,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一学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该班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语言培养说理能力的练习,让学生们能逐步提高。 三、教法设计 1.自主学习、展示引入。 通过让学生先自学课本、查看资料,借助生活中的正方形模型,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角度给正方形下定义,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新课改教学理念。 2.活动探索、归纳发现。 通过探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从属关系,区别他们性质的共性和特殊性,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研究方法。 3.练习检测、讨论解答。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在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能正确的运用其性质.例2是正方形判定的应用,它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一组邻边,从而可以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在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验老师的思维过程,也要让学生掌握解答过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重点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为出发点,着重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互相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程序: 1.自主学习、展示引入。 通过活动1,让学生自学课本、查看资料,借助生活中的正方形模型,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角度给正方形下定义,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新课改教

正方形性质教案

正方形性质教案 【篇一:正方形的性质教案】 【篇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 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 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过程中,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 师: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 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再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 正方形. 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师:结合菱形和矩形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学生思考回答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 做正方形................... 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几何画板演示动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深入了解正方形. 【板书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的建模过程. 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 形的紧密联系;同时,把思维兴奋点集中到要研究的正方形上来, 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开端. 师:你能详细说一说吗? 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 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多媒体显示) 正方形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师:同学们能尝试写一下这两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想一想: 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思考或者画图验证) 三、典例学习,巩固新知 如图 1-18,在正方形 abcd 中,e 为 cd 边上一点,f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e = cf.be 与 d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解:be = df,且 be⊥df.理由如下: (1)∵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bce = ∠ dcf. 又∵ ce = cf, ∴△bce ≌△dcf. ∴ be = df. (2)延长 be 交 df 于点 m(如图 1-19). ∵△bce ≌△dcf, ∴∠ cbe = ∠ cdf. ∴ be⊥df.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菱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九章19.1.1节,菱形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基础上研究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 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 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我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出示导纲, 合作互动,导学归纳,等环节。让学生自己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产生和由来,首先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得出菱形的概念。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剪裁等活动,得出菱形,进而通过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出菱形的性质,使学生加深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区别,探索总结出菱形的所有性质。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学生继续探索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数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人人都有事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勇于动手探索的习惯和能力。 学法指导: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在方法方面: 学生已经积累了学习特殊四边形性质的方法,即按“边、角、对角线”的思路进行学习。因此,本节课自始终是让学生依据导纲自学课本,学不会的可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分别有好,中,差三类学生)。这样可以让优秀学生先自学,中等生学不会的可以请教。学困生学不会的可以让优秀生指导他学。,既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矩形》导学案

矩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矩形的意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3、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与应用。 学习重点:矩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学习难点:矩形性质的得出及灵活应用。 一、自学教材,明确目标 阅读教材内容 二、研读教材,解读目标 1.叫做矩形。矩形是的平行四边形。 2.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从矩形的意义可以探究矩形具有的性质: (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吗?这些性质什么? (2)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又有其特殊的性质,这些特殊的性质是什么? (3)用几何语言表述矩形的所有性质:

4.从矩形的性质可以说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 边的 如图,在Rt ΔABC 中,O 是斜边AC 的 中 点, 求证:OB=2 1 AC 证明: 5.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AOB=60O ,AB=4㎝,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6. 教材练习: 7.教材习题

三、巩固训练,达成目标: 1、由矩形的一个顶点向其所对的对角线引垂线,该垂线分直角为1:3两部分,则该垂线与另一条对角线的夹角为( ) A 、22.5° B 、45° C 、30° D 、60° 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较短的边长为4.5厘米,则对角线长为 。 3、已知:如图2,矩形ABCD 中,E 是 求证:CE =EF 。 4、折叠矩形ABCD 纸片,先折出折痕BD ,再折叠使A 落在对角线BD 上A′位置上,折痕为DG 。AB=2,BC=1。 求AG 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