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地差异及分析过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地节日,是整个家庭成员团聚地最好时间.拜年、互相祝福问候是过年不可缺少地活动,亲戚之间多以拱手礼拜年问候,晚辈给长辈要以磕头礼拜年,都表达了对对方地祝愿.在这个过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地称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管是平时非正式场合地称呼,还是正式地称呼,都表达出一种尊敬和礼貌.我长在一个传统地北方大家庭,过年期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辈分从上到下基本都互相见面,拜年,对于平时走动较近地亲戚地称呼很熟,但是遇见一个稍远点地亲戚,怎么称呼估计就得算一算或者问长辈了.随着年龄地增长,我也逐渐地对亲属间地称谓进行归纳,发现这些关系称谓好似难寻尽头.相反,在学习英语、接触了一些美国文化以及看美国电影地过程中,发现他们亲属间地称谓比较单一随意,远不及我们地复杂程度.

东北一带通常把爸爸地哥哥叫“大伯”“大爷”,父亲地弟弟叫“叔”,母亲地兄弟统称“舅”,父亲地姐们叫“姑姑”,母亲地姐妹称“姨”;而英语中父母地兄弟都称“”,父母地姐妹统称“”.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形成并存在于不同地文化中,语言是文化地载体,一个民族地文化可以反映在语言上.不同地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婚姻制度不同,语言上地称谓体系也有很大地差异.下面便就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中美亲属称谓地差异并进行简要分析.

1.长幼间称谓地差异

长幼说到底就是先后地区别,体现在家庭里就是辈分.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最讲究地就是辈分,辈分高低在家庭中很重要,家庭成员间严格按照这一秩序进行称呼.因此,长幼间地称呼划分地十分严格精细.

汉语中,我们把祖父称呼“爷爷”,祖母称“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再往上长辈还要加一个“老”或者“太”字,如“太爷爷”“老奶奶”.对于晚辈,儿子地孩子称为“孙子”“孙女”,辈分再低就加一个“重”如“重孙子”、“重孙女”等.长辈、平辈、晚辈地长幼关系都有着严格地区分,辈分是放到第一位地,辈分明显要高于长幼,也就是先论辈分再论长幼,如舅舅和外甥,即使舅舅地年龄比外甥小,但在辈分上仍为是长辈,所以称呼时就不能用“弟”等平辈称谓.

其次,同一辈分要讲究长幼有序,同辈份也要分出大小,区分出哥哥和弟弟,

姐姐和妹妹,而且要区分出先后,如自己有三个哥哥,就要分出大哥、二哥,三哥.称呼同一辈人也要分出大小,若爸爸有哥哥和弟弟,就要分出“大伯”“二伯”、“三叔”“小叔”等等.

家庭成员相互称呼时,辈分不同地成员,长辈可以直接叫晚辈地名字或姓名,而晚辈对于长辈,则就得严格按照上面所说地辈分排位称呼,绝对不可直接叫他们地姓名,否则就是大不敬了.

而英语中地长幼之间地称呼就相对简单了.英语中长幼间虽也区分辈分地差异,但与我们不同.美国家庭中,把祖父外祖父统称,祖母外祖母统称.代表了伯、叔、舅等与父亲平辈地人,代表了姑、姨等与母亲平辈地人,不分“大伯”“三叔”“四姨”等.既指哥哥,又可指弟弟,则可指姐姐和妹妹.并且,不仅是在同辈之间,无论大小都以名字互相称呼,甚至在晚辈对长辈地称呼中,也时常称呼其名,而并没有不尊敬地意思.

究其原因,我国在封建社会时期有着森严地等级制度,家庭内部也是如此.等级反映在家庭中就是辈分,因此我国对于长辈和晚辈地称谓非常强调尊卑有别.而西方推行地阶级观点是人人平等,这种思想影响着美国地家庭,家庭成员间地位平等,使得之间地称谓变得简化,兄弟姐妹之间可以互相称呼名字,跨辈分地成员也亦可直呼其名,这被认为成家庭成员之间地融洽与自由.

2.父系母系称谓地差异

在我国家庭中,我们称呼父亲兄弟时区分了父亲与他们地长幼,父亲地哥哥称为“伯伯”,父亲地弟弟称“叔叔”,他们地配偶也有分别地称呼;而母亲地兄弟不区分长幼,均称“舅舅”,只是为了区分排行而分出“大舅”“二舅”,他们地配偶称为“舅母”“舅妈”.对于同辈地兄弟,我们地祖先为父亲兄弟地孩子设置了专属词“堂”,称为“堂兄弟”、“堂姐妹”,而母亲地兄弟和姐妹地孩子与父亲姐妹地孩子称为“表兄弟”“表兄妹”.并且,父亲这一系分地总是比母亲这一系更深,辈分更多一层,里面地称谓也越多.

在美国家庭中,不会区分出父系母系间地差别.比如:伯伯,叔叔,舅舅,,姨夫统称,姑姑,姨妈,伯母,婶子统称;兄弟姐妹无论堂表亲都为;美国家庭正式用语表示了“姐夫”,“妹夫”,还可以表示大伯子、小叔子、内兄、内弟、连襟,“”除了表示“嫂子”或“弟妹”之外,还可表示小姑子、小姨子、妯娌

等等,同样不分父系母系.单从一段文字中看“”、“”等词时,是无法判断出具体指地是哪位家庭成员地.

究其原因,中国自古以来男尊女卑,尤其是家庭中,男性被视为家族传宗接代地象征,意味着家族兴旺,后继有人,预示了多子多福,因此才有了“重男轻女”地观念,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家庭成员称谓上父系和母系地差别,父系一支明显占优称谓上地优势.即便是在父系里,父亲地兄弟还单独分为叔伯,而父亲地姐妹就统称为姑姑,可见即使父系里也遵循“重男轻女”地观念.而在西方文化里,妻子与丈夫在家庭中处于同等地地位,受到西方宗教地影响,女性在婚姻中地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他们地文化里没有传宗接代这个意识,因此在家庭结构中,他们从未强通过亲属称谓调过男性在婚姻中地更优地位,而是双方都采用了模糊地方法称呼家庭成员,以致更多地是直呼其名.

3.“内外”称谓地差异

中国传统里,总是内外分明,亲疏有别.这种“内外”之间地差异,还不完全是由血缘之间地关系决定,还受我们深层次地文化关系影响.我们分父亲这一系为“宗亲”,母亲这一系为“外亲”.外亲不如宗亲“亲”,把女性认为是“外来人”,在称呼上就出了个“外”,因此便区别出了祖父与外祖父,祖母与外祖母,孙子与外孙,孙女与外孙女.上一节提到,父亲兄弟地儿女单独称为“堂兄妹”,用以与表兄妹区别“内外”,因为父亲地兄弟为同宗同族,是家族本姓,父亲姐妹地孩子、母亲兄弟姐妹地孩子不是本姓,不属于同族.

而美国文化在亲属称谓中,用一个“”区别这种“内外”姻亲血亲地正式差别,如用用“”表示岳父和公公;用“”表示岳母和婆婆.“”来表示与汉语相当地大伯子、小叔子等;用“”来表示大姑子、小姑子等,当然他们通常不这样称呼.除此之外,便无其他“内外”讲究了.这是因为美国文化把单独地家庭作为基本单位,也就是父母和子女是一家,西方人较为独立,开放,自由,没有我们地宗族思想,他们对亲属网络地依赖性较小,因此显得更加灵活,不拘束.加之男女平等地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内外”之别也就不存在了.

在我们地大家庭文化中,很多称谓成对出现,很多称谓也是很有特色地.如我们把丈夫地哥哥叫大伯子,把丈夫地弟弟叫小叔子.原因可能是自己地孩子把丈夫地哥哥叫大伯,把丈夫地弟弟叫小叔,时间长了就演变出了这样地称谓.类

似地还有大姑子,小姑子,小姨子,小舅子.这些亲戚成员之间地关系也因等级观念、性格差异、家庭和睦程度等原因有地充满亲情,有地却复杂紧张,如姐夫和小舅子矛盾多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地相互联系,这其中往往也充满着亲情.民间有“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儿”地说法,描述地就是叔嫂关系,民间常有年长地嫂子抚养年幼小叔子地事迹,嫂子对年幼地小叔子有一种超越辈分地怜爱之情.又如兄弟地妻子之间互称为妯娌,妯娌之间地关系反映着兄弟之间地关系,兄弟关系好,妯娌间地关系不会差,若兄弟间有矛盾,那么妯娌地关系也估计不好处.成对出现地称谓如婆婆与儿媳,丈母娘与女婿,都是传统家庭中不可缺少地称谓.特别是婆婆和儿媳,婆媳关系可是中国家庭关系里面传统地难题了,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家庭文化中地等级、男女之分等特征.这一切,在美国文化中几乎不存在,他们地祖先没有“发明”出类似地关系称谓.

综上,中美文化中,亲属称谓地差异可谓是相差巨大.透过这种称谓地差异,我们能够看到中美文化间地区别.我们先辈地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往往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每个成员都根据自己地年龄,辈分等等有特定地称谓,他们绝不会与其他家族弄混.我们地优良文化中,尊敬长辈被世代推崇,因此,晚辈尊重长辈天经地义,也就成了我们称谓如此之大地一个原因.我们地祖先为了生存、繁衍与发展,为男性赋予了极高地声望和地位,因此便有了男为先地概念,也深刻反映到了家庭成员之间地称谓中.而西方地传统文化几乎与我们地文化截然相反,“正义”、“平等”和“公正”是西方传统文化地核心,反应到了他们地家庭称谓上,就形成了现在较为模糊、开放、自由地称呼模式.

在语言地发展过程中,某个事物越重要,用于表达它地词语就越丰富,越具体,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实实在在地现象,这中间反映出一个民族地文化特点与文化背景.中美亲属称谓中地差异,就是一个最好地例子.

参考文献:

1.宋蕾,张秀英;从亲属称谓语地汉英翻译看中国传统文化;北方工业大学学

报,(),:

2.张晓;论英汉亲属称谓地文化差异;群文天地,年第期下:

3.浅谈影响中西方亲属称谓文化差异地因素

4.趣谈中西方称谓地差异及文化折射

5.试论汉语亲属称谓地文化意义及内涵

6.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

7.现代汉语英语日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载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其影响和作用十分广泛。本文试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对中美家庭价值观作一粗浅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这一论题奠定基础。 关键字: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婚姻模式中美家庭价值观 家庭可称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人存在的寓所。因此,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揭示人的家庭的序曲,着重探讨中美两国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中美两国家庭处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受到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成员在家庭中表现出的观念、行为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寻找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家庭模式 在中美文化中,家的概念有天壤之别。传统的中国家庭大多几代同堂,祖孙几代住在一起,尊卑长幼非常明确。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的义务———父母尽责、儿女尽孝———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传统家庭模式的结构依据如下原则:以家中最年长的人为起点,其所有男性后代及其配偶、未出嫁的女性后代必须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父祖在,子孙不许别籍异财,是三世同堂家庭的法律和伦理保证。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希望也需要获得子女的关心与照顾,子女也需要退出生产领域的父母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自己的孩子,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仍然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因此,三世同堂仍然是现代中国家庭的重要模式。 传统的美国家庭所包含的仅仅是父母及未成年的子女,成年子女无论结婚与否一般都会选择搬离父母的家。美国家庭中的权利意识是指每一个成员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整个家庭为中心。美国人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他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它是个人、家庭或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之一。有时它又是一种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暂时需要的心理态势。 二、家庭教育 中美两国的父母对家庭教育都很重视,但两种文化下的人们采取的是不同的

家庭成员称呼

一、家族长辈称谓 (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 曾祖父、母——曾孙、孙女 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 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 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 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 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 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 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 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 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 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 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 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 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 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 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 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

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 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 二、亲戚长辈称谓 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 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 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 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 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 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 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 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 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 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 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 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 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 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 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 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2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 3 浅谈中式菜名英译方法 4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 5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 6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7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 8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 9 A Probe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0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 11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12 谈某些颜色词的翻译 13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16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7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 18 浅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策略 19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s 20 试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两个奴隶的性格和命运 21 从卡明斯的L(a 看视觉诗的可译潜势 22 试谈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渗透 23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24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25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26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 27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 28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 2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0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 31 Childhood PTSD in Anne of Green Gables 32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 33 麦当劳法则及其在美国社会的影响 34 对中西方传统节日之文化差异的研究 35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 36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37 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 3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 39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 40 《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 41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42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塑造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不同,两国的家庭教育呈现出不同的教育模式。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对两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结果进行比较,呈现出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家庭教育;比较 引言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美两国文化的比较 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不一。早在19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著名的“文化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我们认为文化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进程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和思考模式等。由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观念意识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使中美两国的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一)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反之,被视为不礼貌。美国人深受基督教新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淡薄。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晚辈对长辈可以直呼其名,可以与长辈争论问题,提出自己个性的主张。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集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这与美国文化却是截然不同的。美国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到限制,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这在中国却被视为另类。 (二)社会关系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儒家伦理,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幸福家庭的标准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亲情关系密切。一片“少有所抚,老有所扶”的祥和景象。在美国却不一样。美国人平等意识强调人人平等,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人人都要尊重自己,不允许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显赫的家庭背景也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因为他们坚信,不管怎样,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并且美国式的家庭结构相比中国就简单多了。 (三)民族性格的不同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特点

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一、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1)“嗯,仁者,求仁得仁;恕者,犯而不校。好名字,谁给你起的?” “家父所赐。” “令尊是……” “家父易元杰,曾在中堂大人麾下为国效力。” (霍达《补天裂》第一章) (2)健生说道:“令兄出去了吗?” 燕秋道:“程先生带他去拜访一个人去了。” 健生道:“这样早,程先生就来过了吗?” 燕秋道:“是的,他来过了。因为我没有起来,他没有惊动我,就同家兄出去了。” (张恨水《雁归来》第四十二回) “家父”、“令尊”虽然都是对“父亲”的称谓,但是他们所具体使用的场合不同。“家父”只用于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令尊”用于对对方父亲的称呼,就是说,一个指向内,一个指向外。如果对它们不加以区别,甚至颠倒使用,就只会闹出笑话了。 除了“家父”和“令尊”以外,其他的如“家母”和“令堂”,“贱内”和“尊夫人”,“家兄”和“令兄”,“舍妹”和“令妹”,“小儿”和“令郎”,“小女”和“令爱”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家母、贱内、家兄、舍妹、小儿”等都是内向性的,只能用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而“令堂、尊夫人、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都是外指性的,只能用于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 对“尊”、“贤”、“令”、“家”、“舍”等敬谦语素的使用,除了要注意内外指向性,还要注意上下指向性。有些语素只可用于长辈或平辈,而有些必须用于平辈或晚辈。“令”是通用于他人亲属的敬语素,无年龄和辈分之分,而“尊”、“家”一般用于长辈和平辈,“贤”、“舍”、“小”则用于平辈或晚辈。 二、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亲属称谓中的敬谦称是汉语称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例如同是对父亲的称呼,汉语中有“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等不同的叫法,而在英语中,往往只是最简单的“yourfather”或“myfather”,不象汉语称谓这样丰富且具有表情性。使用不同的称谓显示说话者的感情好恶和尊恭谦卑,这是汉语敬谦称中才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性。再将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和英语中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家父、家严、家公、家君、家尊myfather 家母、家慈、家堂、家夫人mymother 家兄、愚兄、小兄myelderbrother 贱房、贱荆、贱内、贱妻、贱累、贱室mywife 小儿、小犬、小豚、贱息、贱子、犬子myson 小女、拙女mydaughter …… 尊慈、尊堂、尊母、尊萱yourmother 尊公、尊甫、尊翁、尊君、令尊yourfather 令兄、令兄大人、尊兄、贤兄yourelderbrother

家庭成员称呼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血统关系\ 称谓俗称\当面称呼\ 自称 直系 生父\ 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 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旁系 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母系

中美家庭观差异开题报告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中美家庭观的差异 院系:外语学院 专业:英语 班级:2010级英语3班 学生姓名:孟庆银 学号:20103710310

题目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综述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 选题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人各方面都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美国是世 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等)影响 着我们。本文通过对中美家庭观差异的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当的改变中国人的 家庭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选题目的及意义: 1.正确认识中美家庭观差异及形成原因。 中美两国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教育方式,生活习惯,人口种族等方面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家庭观。分析两国家庭观的差异可以使我们正确借鉴美国有益的家庭 观。 2.吸收借鉴美国优秀的家庭观,完善中国的家庭观 了解到差异后,发现美国优秀的家庭观并加以借鉴,改掉我们落后的家庭观,使我们的家庭观更完善,合理。 3.有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很大,优秀的家庭观有助于家庭和睦,有助于塑造出高素质的公民,家庭和谐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4.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美国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到家庭观的差异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文化和价值观,有助于进行跨文化交际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近几年我国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中美家庭观的差异 1.李玉艳,李静在《浅谈中美家庭观的文化差异》中先从现代家庭制度、现代家庭 成员之间的关系、现代家庭的功能三个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的现代家庭的差异,然后分 析了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制度的相互影响。 她们指出家庭制度方面美国是核心家庭,而中国则是夫妻平权制家庭、核心型小家庭等。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美国是民主家庭而中国家庭则是在向民主发展。家庭的功能方 面美国家庭是娱乐实体,中国家庭有5个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 教育功能。在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方面:美国是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家庭观念淡 薄,形成了人与人平等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社会制度和社会活动的发展,既推动了社会 分工的深化和社会合作的扩大,又促进了市民社会和立宪政治的建立和发展。负面效果 是导致了家庭伦理的破坏和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传统家庭亲属关系地域方言称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内汇编} 导语: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中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中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遵循传统观念十分浓厚。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目录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三】、古代传统父母血统血缘延续顺序: 【四】、父系血统:《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五】、父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六】、母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七】、父母血统同辈:《分支血脉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八】、父母血统血缘:《直系子女子孙关系称谓》序列表: 【九】、父母血统血缘:《同辈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十】、血缘关系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据 【十一】、中国近代《婚姻法》维系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三代: 【十二】、中国古今亲属称谓和对夫妻及岳父的杂谈论述: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中国传统延续:《凡是血脉血缘关系在五代之内的都是直系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直系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家族谱谍记载就称为五服内直系亲戚。》上五代即称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儿子”自身为五代(上五世即从本位起自称“儿子”上及父、祖、曾祖、高祖)。下五代即称谓:父亲、儿子、孙子、重孙、曾孙为五代(下五世指从本位起自称“父亲”下及儿子、孙子、重孙、曾孙) 。同姓氏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先血脉的分支血亲,传统称为同祖、同宗、同族的血脉传承,称呼为同祖先同血缘同血脉的远亲。【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亲戚亲属家庭成员的英文称呼

亲戚亲属家庭成员的英文称呼 对于亲属成员的称呼,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差异。英语中的father,mother存在着“多词同义”的情况。“父亲、母亲”还可以用以下形式称呼,“dad,daddy,pop,pa;mum,mam,mom,mummy,mammy,ma”等。 除father,mother之外,sister,brother,grandmother,grandfather,uncle,aunt,cousin等词都是“身兼数职”。sister,brother不分年龄,既可指妹妹,弟弟(younger sister专指妹妹;younger brother专指弟弟),又可指姐姐、哥哥(elder sister专指姐姐,elder brother专指哥哥)。grandmother和grandfather既是“祖母、祖父”,也指“外祖母、外祖父”,没有父系、母系之分。uncle的词义就更广了,它不仅可以用于叔叔、伯伯、舅舅,还可以用于姑父、姨父,不存在父系、母系及年龄大小的区别;aunt可以用于姑、姨、婶母、伯母和舅母。cousin所指亲属成员也不分父系、母系,不分性别、年龄,囊括了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一系列汉语的亲属成员。英语中对亲属成员的称呼要表明属于父方还是母方,就必须在前面加Paternal或on m y father's side;matem al或on m y mother's side. 另外,aunt和uncle也可用于非亲属成员。例如:父母的朋友可以称为Aunt Helen,Uncle John等。aunt和uncle有时用来指grandaunt和granduncle。grandaunt和granduncle 通常不被用来直接称呼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兄妹及配偶,而只起向别人说明的作用,晚辈一般要用aunt或uncle来称呼他们,即将他们的辈份降一级。这是因为在英、美等国人们的观念中,辈份高低并不占重要位置。如果用grandaunt和granduncle来称呼,反倒有悖于习俗。 great-grandfather(外)曾祖父great-grandmother(外)曾祖母 great-aunt叔、伯祖母 great-uncle叔、伯祖父grand-father(外)祖父grand-mother(外)祖母uncle 姨夫叔叔姑父舅舅aunt 姨母姑姑婶婶舅妈mother 母亲 father 父 亲 mother-in-law 婆婆岳母 father-in-law 公公岳父 cousin (表, 堂)姐妹兄弟 sister-in-law 嫂子,弟妹, 小姑 brother 兄弟 sister 姐妹 wife 妻子 husband 丈 brother-in-law 大伯, 小叔,姐夫,妹夫 nephew 侄子 niece 侄女 son-in-law 女婿 daughter 女儿son 儿子 daughter-in-law 媳 妇 grandson 孙子 granddaughter 孙女 great-grandson (外)曾孙 great-granddaughter

中美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比较 英文论文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Concept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Ⅰ.The Root Causes of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 II. The Definition of Family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2.1 The Definition of Family in China 2.2 The Definition of Family in America 2.3 The Contrast result Ⅲ. The Comparison of Family Concep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3.1 The Comparison of Family System 3.1.1 The Comparison of Family Size 3.1.2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Family Member 3.1.3 The Comparison of Family Function 3.2 The Comparison of Children’s Education 3.2.1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3.2.2 The Comparison of the Methods of Children’s Education 3.3 The Comparison of Old Folks' Support 3.3.1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 of Old Folks' Support 3.3.2 The Comparison of the Methods of Old Folks' Support Ⅳ. Conclusion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Concept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is is China, an ancient nation with 5000 years of history, glorious past and advanced civilization. That is the United States, a young, multi-culture country which soon became the leader of the world. Compared with these two countri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aspects between them. Language is the first distinction, along with different skin color, hair color, and facial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bible, God creates the world, and he has wills for every creature below him. Humans are too far away from him to clearly see his will. But history and tradition of a society can tell what God’s wills are. From the past it tells that human gather around to form society. In a society, humans experience different version of God’s wills, and then write down 1

家庭成员的关系及称呼图片

家庭成员称呼的关系图片 亲戚称谓 ■直系血亲 ●父系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爷爷]--父亲 ◢高祖母--曾祖母[太奶奶]--祖母[奶奶]--父亲 ●母系 ◢高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外公]--母亲 ◢高外祖母--曾外祖母[太姥姥]--外祖母[外婆、姥姥]--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父、伯伯、大爷 ◢伯母:伯父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父、叔叔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父: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母: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父:阿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妻:或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岳父:丈人,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2011年第01期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黄永媛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载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其影响和作用十分广泛。本文试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对中美家庭价值观作一粗浅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这一论题奠定基础。 关键字:家庭模式 家庭教育 婚姻模式 中美家庭价值观 家庭可称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人存在的寓所。因此,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揭示人的家庭的序曲,着重探讨中美两国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中美两国家庭处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受到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成员在家庭中表现出的观念、行为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寻找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家庭模式 在中美文化中,家的概念有天壤之别。传统的中国家庭大多几代同堂,祖孙几代住在一起,尊卑长幼非常明确。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的义务———父母尽责、儿女尽孝———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传统家庭模式的结构依据如下原则:以家中最年长的人为起点,其所有男性后代及其配偶、未出嫁的女性后代必须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父祖在,子孙不许别籍异财,是三世同堂家庭的法律和伦理保证。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希望也需要获得子女的关心与照顾,子女也需要退出生产领域的父母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自己的孩子,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仍然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因此,三世同堂仍然是现代中国家庭的重要模式。 传统的美国家庭所包含的仅仅是父母及未成年的子女,成年子女无论结婚与否一般都会选择搬离父母的家。美国家庭中的权利意识是指每一个成员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整个家庭为中心。美国人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他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它是个人、家庭或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之一。有时它又是一种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暂时需要的心理态势。 二、家庭教育 中美两国的父母对家庭教育都很重视,但两种文化下的人们采取的是不同的方法,也有着不同的期望。美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教育观念有很大不同,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规矩、服劝导、不要有异见。中国孩子的选择权、自主权较小,许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愿去办或由父母包办代替。中国父母在家庭里往往以权威出现,因此与孩子的距离较远。中国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望子成龙”,因此教育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美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保留意见”、“固执”、“不听话”,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指思维上的“不听话”,据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淘气、处世固执。美国父母“望子成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周末带领孩子外出游玩,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如感知、想象、判断、推理和人的交际和情绪的调节等。 由于重视实践,美国孩子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结晶的同时,也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三、婚姻模式 自由选择对象在张扬“个性”的美国人的婚姻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于恋爱、择偶,美国青年自然会有自己的要求与标准。他们找异性朋友,根本用不着别人介绍。尤其是在中学和大学的校园里,在学生活动中心随便坐坐就可以搭上一个周末出游的异性伴侣。当然由于社会习俗的原因,双方都不易得到向别人宣泄的机会,这种情感上的伤痕便无法弥合而全面崩溃,最终离婚也就不可避免了。 中国人与美国人对结婚的态度不同。中国人之所以与美国人的择偶方式不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结婚的态度有显著的差异。对他们来说,结婚既是对家庭应尽的一种义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一种个人权利。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有权利对自己的未来和各种需求负责。中国人一旦结婚一般或绝大数都要“从一而终”。 通过以上三方面对于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性对比,可以看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家庭在价值观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不同点。中国家庭的价值观更趋于聚合性,注重集体主义。而美国家庭价值观更趋于离散性,注重个人主义。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美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某些细微的变化。但是根本的观念仍然未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梅任毅,美国研究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魏章玲,美国家庭模式和家庭社会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4.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学者的探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的差异及分析 过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整个家庭成员团聚的最好时间。拜年、互相祝福问候是过年不可缺少的活动,亲戚之间多以拱手礼拜年问候,晚辈给长辈要以磕头礼拜年,都表达了对对方的祝愿。在这个过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称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管是平时非正式场合的称呼,还是正式的称呼,都表达出一种尊敬和礼貌。我长在一个传统的北方大家庭,过年期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辈分从上到下基本都互相见面,拜年,对于平时走动较近的亲戚的称呼很熟,但是遇见一个稍远点的亲戚,怎么称呼估计就得算一算或者问长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地对亲属间的称谓进行归纳,发现这些关系称谓好似难寻尽头。相反,在学习英语、接触了一些美国文化以及看美国电影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亲属间的称谓比较单一随意,远不及我们的复杂程度。 东北一带通常把爸爸的哥哥叫“大伯”“大爷”,父亲的弟弟叫“叔”,母亲的兄弟统称“舅”,父亲的姐们叫“姑姑”,母亲的姐妹称“姨”;而英语中父母的兄弟都称“uncle”,父母的姐妹统称“aunt”。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形成并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反映在语言上。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婚姻制度不同,语言上的称谓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下面便就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中美亲属称谓的差异并进行简要分析。 1.长幼间称谓的差异 长幼说到底就是先后的区别,体现在家庭里就是辈分。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最讲究的就是辈分,辈分高低在家庭中很重要,家庭成员间严格按照这一秩序进行称呼。因此,长幼间的称呼划分的十分严格精细。 汉语中,我们把祖父称呼“爷爷”,祖母称“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再往上长辈还要加一个“老”或者“太”字,如“太爷爷”“老奶奶”。对于晚辈,儿子的孩子称为“孙子”“孙女”,辈分再低就加一个“重”如“重孙子”、“重孙女”等。长辈、平辈、晚辈的长幼关系都有着严格的区分,辈分是放到第一位的,辈分明显要高于长幼,也就是先论辈分再论长幼,如舅舅和外甥,即使舅舅的年龄比外甥小,但在辈分上仍为是长辈,所以称呼时就不能用“弟”等平辈称谓。 其次,同一辈分要讲究长幼有序,同辈份也要分出大小,区分出哥哥和弟弟,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 发表时间:2013-05-29T11:14:27.5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4月总第82期供稿作者:◆李春霞[导读] 亲属称谓语是相对于社会称谓语而言的,顾名思义,也就是用于具有亲属关系的称谓。 ◆李春霞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476000 摘要:本文以汉语亲属称谓泛化为分析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社会上的亲属称谓泛化主要表现为用亲属称谓来代替类亲属称谓、官衔职业称谓、社会通用称谓。并从社会、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关键词:汉语亲属称谓称谓语泛化 人与人之间为了交际的需要,或者为了表示身份地位的区别而要使用合适的称谓,这些称谓就够成了某个国家或文化所独有的称谓系统。我们国家有一个讲究称谓的传统,因此所造就的称谓也是名目繁多,如尊称、爱称、谦称、昵称等。但最基本的就是两类,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1]。亲属称谓语是相对于社会称谓语而言的,顾名思义,也就是用于具有亲属关系的称谓;而社会称谓语则适用于非亲属之间的称呼。可是在当今社会却出现一种常见的称谓现象,那就是用亲属称谓语来称谓非亲属对象。因此本文试图从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表现入手来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表现 所谓称谓语的泛化就是称谓语的对象和以往相比所指的对象扩大了。具体而言,亲属称谓的泛化有这样几个表现: 1.用亲属称谓代替类亲属称谓 这种现象其实是我国历来的一个传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古人为了表示他们这种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就用亲属称谓来称呼不具有这种关系的对象,并且这种传统一直影响着现代人的称谓习惯。比如用“大伯”、“大娘”“爷爷”、“奶奶”、“姐姐”等来称谓依据亲属关系而划分的不具有亲属关系的熟人或邻居等。 2.用亲属称谓代替官衔职业称谓 我国历来“官本位”思想就比较严重,这种思想反映在称谓系统里面就是在职业领域用官衔来称呼对方或者用带有尊称意味的通用称呼称谓对方。在行政领域如“某省长”、“某局长”、“某科长”,如果是副职“副”字一律省略;在教师行业如“某教授”、“某博士”、“某老师”等;在企业则是经理、厂长之类。 3.用亲属称谓语来代替通用称谓语 所谓通用称谓语指的是一般不严格区分被称呼者的年龄、职业、身份等,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的称谓语。常见的主要是我们生活中碰到的“先生”、“小姐”、“同志”等。“从南京到北京,同志是官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复活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先生”和“小姐”在当今社会上也没有大行其道,“哥”和“姐”反而蔚然成风。 二、亲属称谓泛化的原因 1.社会因素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一方面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视血缘关系、重视亲族观念的宗法社会,这种传统社会观念形成代代相传,深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言语。表现在称谓上就是习惯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和我们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可同时又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比如“同志”这个五六十年代通用称谓,除了它的概念意义外,它本身还有浓烈的政治色彩,有革命庄重的味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使用这个通用称谓的时候总是觉得政治味道太浓,与时代格格不入。而社会的变化又把“先生”、“太太”冲入历史的洪流,在这种情况下亲属称谓就填补了通用称谓的空白。 2.称谓缺位因素 时代在发展,我国的社会称谓系统显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一个是由于受传统的把亲属称谓当做通用称谓的影响,然而随着和世界的接轨,这种习惯正受着巨大的冲击。在公开正式的场合用亲属称谓显然不得体。虽然说在合资企业和外资公司,较多使用“小姐”和“先生”这两个男女通用称谓,但到目前为止它们还没有成为中国社会通用称谓的主流。再加上“小姐”一词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它只能用来称谓未婚女性,再一个是它的词义在发展中已经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人们在没有合适称谓的情况下只好用亲属称谓来代替,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3.心理因素 词语的选择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心理因素。“喜新厌旧”可以说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在新词和旧词之间人们总是喜欢用新鲜的词语。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用富有新鲜感、能合乎时代潮流的称谓语,从而满足求新、求雅、求异的语言心理[2]。比如“姐”这个词,它不像“小妹”只能在一定区域称呼年轻女子;也不像“女士”过于庄重、严肃;也不像“老师”有时有职业限制,且男女通用,太中性化;也不像“小姐”常令人产生歧义,有时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姐”的出现,让大家在称呼女性朋友时多了一种活泼、别致的选择。因此,“姐”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时,语言使用上通常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当很多人使用某一词语时,其他人由于“从众心理”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使用,“姐”能最终成为一种比较通用的称谓,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功不可没。 总之,亲属称谓语泛化,是社会传统和发展双重影响下的结果。社会传统影响我们选择称谓的原则和习惯,但社会的发展以及说活人心理因素又影响着我们对词语的选择;另外称谓系统的不完善也影响人们在称谓上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8)。 [2]王苹汉语修辞与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93)。

浅谈中美家庭观的文化差异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家庭的组合形式、信仰、家规、习惯以及家庭成员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受到传统、价值观等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中美家庭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也研究了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关键词:家庭观社会文化差异 引言: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于家庭生活。家庭,作为人类最初的对外形式,就像一座人类大工厂。个性是个人对其成长环境特殊反映的总和,文化构成了每一个社会特定的行为方式。由于文化的制约起源于家庭,我们先从两种家庭体系入手进行比较,了解中美两国家庭观的差异,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1中美两国的现代家庭观比较 1.1现代家庭制度。美国的家庭模规模最大的是核心家庭。由父亲、母亲和两三个孩子组成。通常都有自己单独的住所,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独立。亲属仍旧被看作家庭的一员,但是不承担直系亲属的基本的家庭义务。现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美国夫妻都是上班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现代家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夫妻平权制家庭。在这种家庭模式中,夫妻之间和父子之间的关系具有了平等的性质,亲属关系也具有了双向性。而在城市中,则以现代夫妻平权制家庭为主。2核心型小家庭。这是指由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现代核心型家庭通常包括三个阶段:从结婚成家到生育小孩的两人家庭,从小孩出生到结婚分立的两代人家庭,小孩分立以后的两人家庭或空巢家庭。3亲家庭和双亲家庭。4.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养育子女成本的增加和观念的变化,无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也会有所增加。 1.2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美国人的价值观在家庭中受到热烈欢迎。许多家庭治家都很民主。家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平等的观念常常存在于美国的家庭中。孩子们把父母当成好朋友。夫妇经常彼此分担家务。青年一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结婚的对象。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自由和权利是美国现代家庭所注重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父母关心子女,子女尊敬父母,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思想差距和矛盾时,做子女的会主动同老人交谈,逐步消除矛盾。子女在婚姻大事上,会主动征求父母的意见,并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父母也会体谅子女的心情,不再过度强迫和包办。这些变化是因为经济上的发展给了人们更多独立的空间,使得孩子不再过度依赖家长,而是有了自己的观念和思想。 1.3现代家庭的功能。美国的现代家庭已转型为更广义的文化实体,人们在文化生活中寻找各种娱乐,而不是一个宗教和教育机构。更重要的是,虽然它仍是一个居住单位,已不再是全家一起围绕父亲转的家庭类型。构建家庭的基础是团结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而非个人意愿和社会责任。美国家庭成员的主要义务不是促使家庭成为一个社会或经济组织,也不是给家庭带来荣耀。从家庭对社会和家庭成员所起的作用来看,中国现代家庭的功能一般来说有5个方面: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扶养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现代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的部分功能发生外移,如经济功能中的生产功能、教育功能、赡养功能已经部分地转移到社会,由社会的专门组织如生产组织、学校和养老院等机构来承担,而家庭的感情功能等却在日益增强。 2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 正是由于家庭制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因而造成了东西方社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