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信阳区域综合交通规划(政协调研材料)(1)

淮河生态经济带信阳区域综合交通规划(政协调研材料)(1)
淮河生态经济带信阳区域综合交通规划(政协调研材料)(1)

淮河生态经济带信阳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市政协调研汇报材料)

信阳市地处淮河流域上游,处于中原城市群,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经济带结合部,是连接我国东西部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市(不含固始)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779.417公里,公路密度为136.98公里/百平方公里。京广、京九铁路、京广高铁和G106、G107与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淮固高速公路纵贯市境南北,宁西铁路、312国道和沪陕高速、息淮高速公路横穿市境东西,在信阳形成多重"十字"交叉,已经通航的淮河航道通江达海;信阳市是全国196个、河南省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目前,信阳主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且公路与铁路、航空、水路外部枢纽的联结度和利用率还很低,高速公路网对外与安徽、湖北还未实现多区域、多方向的衔接,全市公路网通车里程虽长、公路密度虽大,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只有474.64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只有85.97公里,还没有建成穿越市境、县境的快速通道,农村公路存在技术等级低、断头路等现象,尤其是沿淮河生态走廊的高等级公路连接不畅,淮河在我市境内达363.5公里,只有淮滨至固始三河尖省界76公里四级航道通航,水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且港航设施落后、效率不高,缺少多功能、综合性的内河港

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不够顺畅,没有把交通基础设施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

随着周边省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快速发展,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面临考验,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历史机遇,着力构建淮河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流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争取到2030年前将我市建成“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网、“一主六支”的水运网、“三纵一横”的铁路网,“四纵两横”的国道网,形成功能配套、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生态环保,与周边区域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现代运输体系,支撑并引领信阳成为淮河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城市。

结合信阳交通运输发展实际,谋划了以下五类建设项目:

一、淮河信阳区域航运建设

进一步加强淮河航运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淮河水资源综合效益,重点推进淮河淮滨至息县段航运工程,淮滨县公铁水港口物流项目,持续推进洪河、潢河、史灌河、白露河、浉河、灌河支流航运开发工程建设,泉河陈集鲍店至三河尖入淮口段航道通航项目,淮河三河尖至息县城关航道升级改造和息县城关至长台关段航运工程,淮河息县境内航运战备建设项目,形成以淮河干流航道为骨干,支流航道为基础的水运网。投资概算318.26亿元。

二、淮河信阳区域高速公路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沿淮高速公路网,重点推进我市与安徽、湖北多区域、多方向的高速公路衔接。当前正推进淮息高速至豫皖省界淮滨段、息县杨店至邢集、固始至商城至豫鄂省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谋划明港至鸡公山、信阳至随州至荆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高速公路。信阳境内路线总长约390公里,总投资概算300亿元。

三、淮河信阳区域干线公路改造改建

重点将我市辖区内G106、G107、G312进行升级改造、改建,使其成为我市连通内外的快速通道。重点推进G312

罗山县城至信阳市区段改建工程、G107线信阳段改扩建工程、G106线信阳境内改造工程、省道升级改造打捆项目,新建G107信阳市区段改线工程、出山店水库至罗山县城(G312信阳市区段改线)工程、G312出山店水库淹没区段改线工程、息县界至光山县界省道211线建设项目、商城县河凤桥乡至正阳县大林镇S227息县段建设项目、淮滨县至正阳省道333线建设项目、息县至正阳省道334线建设项目、息县-邢集高速路口乡出口至县城连接线建设项目、息淮高速小茴店出口至长陵连接线建设项目、大广高速寨河出口至息县曹黄林连接线建设项目、G328国道固始往流白露河桥—徐集公路建设项目、G312线固始春河集—安徽叶集公路建设项目、S204线固始三河尖—方集马达河公路建设项目。路线总长约1701公里,总投资概算167.3亿元。

四、信阳区域淮河两岸交通基础设施治理

按50年一遇的标准提高淮河防洪能力,沿线交通基础设施需要升级改造。重点推进出山店水库大坝下游淮河两岸至G107景观大道工程、淮河息县县城段景观大道工程、淮河淮滨县城段景观大道工程、息县南大街(埠口)淮河大桥工程、淮滨淮河二桥工程、淮河防洪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淮河生态移民道路建设工程建设、息县战备公路建设项目、息县县城至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公路总长约380公里,桥梁约6600延米,总投资概算86亿元。

五、淮河信阳区域交通服务业建设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支撑淮河经济带建设,重点推进一批生态旅游公路及桥梁项目、生态客运汽车站新建项目68 个、生态物流园区新建项目35个。公路长约5600公里,桥梁约20000延米,总投资概算110亿元。

信阳市交通运输局

2014年11月10日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全本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全 本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 研究报告 课题组 二0一四年十月

前言 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介于和两流域之间,水系密布,纵横交错,跨越我国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60个县(市),面积为27万km2 ,耕地亿亩,总人口为亿人,人口密度为全国之最。淮河从古自今不断祸害沿河两岸,仅20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54年、1991年等十余次特大洪水,直至2007年仍炸坝泄洪。目前,淮河仍面临巨大压力,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洼地涝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突出、水土流失等亟待解决1。因此,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1951年,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经过60余年的持续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着提高,水利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治理和保护的任务愈加艰巨复杂。 新中国60年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力所限,淮河治理只能以蓄洪、排洪、减灾为主。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根治与开发淮河的基础条 1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于2012年4月1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治淮高层研讨会的讲话

件,可以使淮河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黄金水道。 本课题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淮河以蓄洪排洪为主的传统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综合发展的新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淮河流域建设成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流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两岸人民的“生态经济走廊”。 什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按照“流域经济”理论,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要素集聚,将淮河建设成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黄金通道,贯通上下游“经济流”,坚持“一个方针、两项转变、三个亮点、四大基地、五个结合”发展思路,高起点整体规划,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流域经济转型升级,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建成美丽淮河与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成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个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两项转变:以流域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由淮河治理向全流域综合开发转变;以流域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推动淮河流域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全本(20140924)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 研究报告 课题组 二0一四年十月

前言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水系密布,纵横交错,跨越我国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60个县(市),面积为27万km2 ,耕地1.9亿亩,总人口为1.7亿人,人口密度为全国之最。淮河从古自今不断祸害沿河两岸,仅20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54年、1991年等十余次特大洪水,直至2007年仍炸坝泄洪。目前,淮河仍面临巨大压力,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洼地涝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突出、水土流失等亟待解决1。因此,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1951年,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经过60余年的持续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利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治理和保护的任务愈加艰巨复杂。 新中国60年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力所限,淮河治理只能以蓄洪、排洪、减灾为主。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根治与开发淮河的基础条件,可以使淮河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黄金水道。 1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于2012年4月1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治淮高层研讨会的讲话

本课题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淮河以蓄洪排洪为主的传统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综合发展的新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淮河流域建设成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流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两岸人民的“生态经济走廊”。 什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按照“流域经济”理论,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要素集聚,将淮河建设成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黄金通道,贯通上下游“经济流”,坚持“一个方针、两项转变、三个亮点、四大基地、五个结合”发展思路,高起点整体规划,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流域经济转型升级,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建成美丽淮河与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成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个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两项转变:以流域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由淮河治理向全流域综合开发转变;以流域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推动淮河流域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 三个亮点:解决淮河水患;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四大基地:全国新型煤盐碱化工与新材料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重要能源保障基地。

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7197162.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s://www.360docs.net/doc/de17197162.html, 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发改地区〔2018〕94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改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成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生态经济带。 三、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省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将《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要改革任务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起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指导,围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实施、重点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同时,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为增强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综合协调与服务,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2018年10月6日 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7197162.html,/fg/detail2089775.html

淮河生态经济带氢能运输走廊发展分析

淮河生态经济带氢能运输走廊发展SWOT 分析 张亮亮1,2,刘勇2,周凌云3 (1.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2.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南京210013;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针对汽车等载运工具消耗石油资源迅速增长而石油资源不足问题,用氢能做汽车等载运工具的燃料,是解决载运工具燃料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内已在江苏沿海建成非并网风电制氢示范工程,并规划建设沿淮千里淮河氢能运输走廊。本文通过SWOT (strengths,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分析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氢能运输走廊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并提出了淮河生态经济带氢能运输走廊发展目标。最后,本文提出了淮河生态经济带氢能运输走廊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氢能源汽车;运输走廊;加氢站;SWOT 分析 [中图分类号]U1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42(2015)03-0096-04 1前言当今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目前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均属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汽车等载运工具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数亿机动车辆等载运工具消耗世界年开采石油量的50%以上。针对汽车等载运工具消费迅速增长与石油供应不足矛盾日渐突出的问题,氢能汽车等技术具有效率高、续驶里程长、绿色环保、过载能力强、低噪音、设计方便灵活的优点,在实现道路交通、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方面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1]。用氢做车用燃料,积极研发、推广氢能汽车,是全球解决汽车等载运工具燃料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2,3]。因此,发展氢能源汽车等载运工具是解决我国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未来我国载运工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4,5]。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1000km ,其中河南境内364km 、安徽 境内436km 、江苏境内200km 。淮河流域是人口、 城市和产业密集地区,也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农区和华夏文明积淀深厚的地区。同时,淮河流域是我国区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机遇,制定根治淮河和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努力把淮河打造为我国第三条出海黄金通道,把淮河流域打造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的第四增长极,可使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当前和未来时期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支点。同时,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也是中国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迫切的地区。 因此,依托淮河流域及沿海地区丰富的风电资源,可以建设2×107~4×107kW 大规模海上风电和沿淮低风速风电,以及利用非并网风电直接制氢氧能源,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氢能运输走廊具有显著的国内外影响力,对推进我国氢能利用和温室气体减 [收稿日期]2014-12-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区域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理及和谐性辨别研究”(7140309) [作者简介]张亮亮,1986年出生,男,江苏徐州市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E-mail :zh_angliangl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e17197162.html,

淮滨县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汇报

淮滨县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早由江苏淮安市发起,2012年上半年,江苏宏观经济研究所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担“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导区”、“淮河生态走廊”研究课题,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沿淮信阳、盐城、淮南等地相继加入委托,课题名称更改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目前规划中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涉及苏、鲁、皖、豫、鄂五省,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规划的核心是打破行政区划藩篱,依托淮河发展流域经济带,即通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淮安、蚌埠、信阳三个核心城市的迅速崛起,三个核心城市带动十几个县级城市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格局,使之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通过规划的实施,淮河将成为中国第三条黄金水道,将来有可能成为货运量超过珠江、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支撑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二、进展情况 2012年7月上旬,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所院长顾为东一

行七人在省、市发改委领导陪同下,首次来到淮滨调研。2013年4月中旬和5月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一行先后两次来淮调研构 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并提出要通过淮河经济带的构建,使淮河成为继珠江和长江之后的中国第三个通海的黄金水道,使淮河经济带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成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四个十年的经济增长极的规划构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组织开展了“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战略规划研究,现已初步成稿,准备向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通报,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 淮河生态经济带原规划为“一带双核多节点”,即只有淮安、蚌埠两个重要节点而未考虑将信阳纳入“节点”之中,在2012年7月来淮调研时,我县及时扑捉到“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的重大机遇及战略意义,积极向调研组建议将信阳市纳入到重要“节点”之中,县领导为此多次赴京汇报,最终于2012年10月30日,课题组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召开“淮河生态经济带中期成果”座谈会时,初步形成了“一带三核多节点”的战略构思。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邀请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于2013年4月中旬和5月下旬先后来淮调研,并最终将信阳纳入到“核心城市”之中,形成了目前“一带三核多节点”的规划。

淮河生态经济带信阳区域综合交通规划(政协调研材料)(1)

淮河生态经济带信阳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市政协调研汇报材料) 信阳市地处淮河流域上游,处于中原城市群,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经济带结合部,是连接我国东西部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市(不含固始)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779.417公里,公路密度为136.98公里/百平方公里。京广、京九铁路、京广高铁和G106、G107与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淮固高速公路纵贯市境南北,宁西铁路、312国道和沪陕高速、息淮高速公路横穿市境东西,在信阳形成多重"十字"交叉,已经通航的淮河航道通江达海;信阳市是全国196个、河南省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目前,信阳主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且公路与铁路、航空、水路外部枢纽的联结度和利用率还很低,高速公路网对外与安徽、湖北还未实现多区域、多方向的衔接,全市公路网通车里程虽长、公路密度虽大,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只有474.64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只有85.97公里,还没有建成穿越市境、县境的快速通道,农村公路存在技术等级低、断头路等现象,尤其是沿淮河生态走廊的高等级公路连接不畅,淮河在我市境内达363.5公里,只有淮滨至固始三河尖省界76公里四级航道通航,水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且港航设施落后、效率不高,缺少多功能、综合性的内河港

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不够顺畅,没有把交通基础设施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 随着周边省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快速发展,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面临考验,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历史机遇,着力构建淮河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流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争取到2030年前将我市建成“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网、“一主六支”的水运网、“三纵一横”的铁路网,“四纵两横”的国道网,形成功能配套、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生态环保,与周边区域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现代运输体系,支撑并引领信阳成为淮河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城市。 结合信阳交通运输发展实际,谋划了以下五类建设项目: 一、淮河信阳区域航运建设 进一步加强淮河航运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淮河水资源综合效益,重点推进淮河淮滨至息县段航运工程,淮滨县公铁水港口物流项目,持续推进洪河、潢河、史灌河、白露河、浉河、灌河支流航运开发工程建设,泉河陈集鲍店至三河尖入淮口段航道通航项目,淮河三河尖至息县城关航道升级改造和息县城关至长台关段航运工程,淮河息县境内航运战备建设项目,形成以淮河干流航道为骨干,支流航道为基础的水运网。投资概算318.26亿元。 二、淮河信阳区域高速公路建设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视察报告(发改委改)

关于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的视察报告 11月25日,市政协组织部分驻信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主席王道云的带领下,就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进行了视察。委员们实地查看了淮滨县造船工业园区、“公铁水一体化”物流港和息县淮河水利枢纽、濮公山地质公园等项目,听取了市发改委和两县政府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市政府副市长张明春,市政协副主席周冀荣、曹茂明、霍勇等参加了视察活动。 一、基本情况与重大意义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之间,包括鄂豫皖苏鲁5省40个地市181个县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耕地1.9亿亩,总人口1.8亿人,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工作先期由江苏省淮安市发起,后由安徽省蚌埠市、河南省信阳市共同参与,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所做的一个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的是如何按照“流域经济理论”,构建淮河干流区域一体化发展经济格局,从而推动我国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对于推动我国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带动信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流域整体发展。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淮河流域长期处于五省的边缘地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欠

发达地区。目前,在全国大江大河中,唯独淮河流域缺乏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战略支撑,淮河沿线逐渐沦为经济洼地。构建淮河经济带,可以实现与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有效对接,进而为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中部崛起创造条件。二是有利于转变淮河治理理念。淮河流域自古以来灾害不断,防洪标准只有五年一遇或十年一遇。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通过工程措施,转变淮河由防范水患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治理理念,将防汛、灌溉与航运、农业、工业之间统筹考虑,实现洪水资源化,使流域人民彻底摆脱旱涝灾害之苦,享受便捷的“黄金水道”。三是有利于打造国家粮食基地。淮河流域属于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用不足全国1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23%的粮食,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其中,信阳全市粮食产量连续7年超过110亿斤,占河南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一。通过流域治理,根治水患,淮河流域将新增1000万亩滩涂可供开垦,为打造国家级粮食基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四是有利于带动地方产业进步。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通过全流域的产业规划,加强地区间联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改造提升我市食品加工、纺织、造船、建材、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有利于打造以珍珠岩、膨润土等特色资源为基础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