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其”“唯”三个字。(1)夫“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

句和疑问句。)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吧。)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您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往往用在疑问代词的前面。(3)惟(唯、维)“惟”字用在句子的开头,是古人所谓的发语词。在记叙文中,“惟”往往用在全文的开始,引出年月日。例如: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尚书·泰誓上)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尚书·洪范)(祀:年)“唯”字用作句首语气词时,有时是表示希望。例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希望您考虑考虑这个。)唯荆卿留意焉。(战国策·燕策)(希望您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唯”字用於句首又可以帮助判断语气。例如《左传僖公四年》:“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惟”“维”用於句中,也是帮助判断语气。例如: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诗经·鄘风·柏舟)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除了上述的“夫”“其”“惟(唯、维)”等外,还有许多句首句中语气词。例如“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左传隐公元年),“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左传僖公五年),这个“繄”字也是句首句中语气词。这些都不一一列举了。(二)词头,词尾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它们只是词的构成部分,其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有些词头也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在那种情况下,就真正是有音无义了。(甲)关于词头,我们只讲“有”“其”“言”“于”“薄”五字。(1)有“有”字作为词头,用于专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时代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等。例如: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鲧纳有莘氏女,生禹。(史记·夏本纪)“有”字又用于某些名词的前面。例如: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孔甲扰于有帝。(左

传昭公二十九年)(“孔甲”,夏王;“扰”,顺;“帝”,上帝。)“有”字又用于某些形容词的前面。例如: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有忡”,等于忡忡,心中不宁的样子。)有洸有溃。(诗经·邶风·谷风)(“有洸有溃”等于洸洸溃溃,形容水激怒溃决的样子。)“有”字还有一种特别的用途,在这里顺便讲一讲,就是“有”字嵌入数目字的中间,表示整数和零数的关系。在上古时代,“十五”也常说成“十有五”,“三百六十六”也常说成“三百六十有六”。例如:吾十有五而志於学。(论语·为政)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孟子·万章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书经·尧典)(“期”jī,一周年。)但是这种用法的“有”字不是词头,这是应该注意的。(2)其“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例如: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雨雪”,降雪。“雱”pāng,雪盛的样子。)八月其获,十月陨蘀。(诗经·豳风·七月)(“获”,收获。“陨蘀”,叶子落下来。)(3)言“言”字用作词头,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诗经·周南·汉广)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召南·草虫)(4)于“于”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前面。例如: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5)薄“薄”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薄污我私,薄汗我衣。(诗经·周南·葛覃)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经·小雅·六月)此外还有一些词头如“载”“诞”“式”等字,它们的情况比较复杂,不一定都放在动词前面。这里就不细讲了。值得注意的是:除“有”字外,这些词头一般只用于诗歌,散文中很少用到。(乙)关于词尾,我们着重讲一个“然”字。“然”字是一个指示代词,表示“这样”、“那样”。当“然”字放在形容词后面的时候,它的指示性就减轻了,变了词尾的性质。例如:辛垣衍怏然不悦。(战国策·赵策)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战国策·赵策)硜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夫子怃然。(论语·微子)填然鼓之。(孟子·梁

惠王上)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上)“乎”、“焉”、“如”、“尔”等字,用作词尾时,它们的作用和“然”字相等。例如: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我心忧伤,惄焉如捣。(诗经·小雅·小弁)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论语·乡党)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这些词尾加在形容词的后面,能增加形象化的色彩。甚至本来不是形容词的,也变为形容词的性质。例如“欣”字本来是动词,但“欣欣然”却是形容词;单说“欣然”也变了形容词,例如《庄子秋水》:“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其”“唯”三个字。(1)夫“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吧。)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您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 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 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 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 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平水韵: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着。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1997 03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7 03 目录 王力简介 -------------------------------------------------------------------------------- ◇绪论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 ◇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 ◇古汉语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 ◇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古汉语通论(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 ◇古汉语通论(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 ◇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 ◇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 ◇古汉语通论(二十六)骈体文的构成(下)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 ◇古汉语通论(二十八)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古汉语通论(三十)诗律(下) ◇古汉语通论(三十一)词律 ◇古汉语通论(三十二)曲律 ◇第一单元文选(左传) ◇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工具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理论和知识,了解各种与阅读古籍有关的常识。通过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修养。 1.必要时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布置作业3~ 4次,内容是查阅工具书.分析文字结构.语法练习.标点古书.翻译文言文和辨别诗词平仄。 四、大纲内容 绪论 2学时 第一单元15学时 01.怎样查字典辞书 02.古今词义的异同 0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0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文选:郑伯克段于鄢 独之武退秦师 齐晋之战

第二单元 8学时05.汉字的构造 06.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文选:冯谖客孟尝君 触龙说赵太后 第三单元 8学时07.判断句,也字 08.叙述句,矣字 09.否定句,否定词 10.疑问句,疑问词 文选:《论语》选 第四单元 8学时11.词类的活用 1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文选:寡人之于国也 许行 第五单元 6学时13.连词.介词 14.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文选:非攻 庖丁解牛 第六单元 5学时15.《诗经》的用韵 16.双声迭韵和古音通假 文选:《诗经》选 第七单元 8学时17.古书的注解(上) 18.古书的注解(下) 文选:《楚辞》选 第八单元 5学时文选:淮阴侯列传 霍光传 第九单元 5学时 文选:狱中上梁王书 报任安书 第十单元 6学时19.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20.古书的句读 文选:柳子厚墓志铭 愚溪诗序 游褒禅山记 第十一单元 6学时21.骈体文的构成(上) 22.骈体文的构成(下)

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五单元古汉语通论 第十四节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1.什么是语气词 表示句子语气的词叫语气词。它不能充当任何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间的任何关系。 2.语气词的分类 语气词依所处位置,可分为句首、句中、句末三类。 句首是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议论。最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有:夫、盖、唯、惟、其。 句中是语气提示、停顿(提顿)或延长。最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有:也、其等。 句末是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类语气。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语气词。 (一)夫(fú) 《说文》:“夫,丈夫也。”本义为“丈夫”、“男子”,读阴平fū,是名词。“夫”作虚词,读阳平fú,西周时已产生。可作代词、助词和语气词。“夫”(fú)作人称代词,先秦用得较多,西汉以后,罕有其例。“夫”(fú)的其他虚词用法一直沿用至唐宋以后的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已不用。 1.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fú)字转化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已没有指代作用,只是表示要发表议论或要叙述事情,起引出下文的作用。现代有的人说话时开口先说“这个”、“那个”,与之性质一样。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一般可不译。如: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作战,是靠勇气的。 (2)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 (3)夫.处(chǔ)穷闾阨(ài)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xù)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禦寇》)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古汉语通论(十二)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重点:所有 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但古今汉语的代词体系仍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别的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另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第二,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比如同是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不但有“我”,还有“吾”、“余”、“朕”、“卬”等;与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相当的,不但有“此”,还有“是”、“斯”、“兹”等。 第三,古代汉语人称代词体系不完备,第三人称代词发育不全。严格来说,先秦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 (一)人称代词 (1)“吾”“我”“予”(余)都属於第一人称。例如: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 在上古汉语里,“我”和“予”(余)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吾”可以用作主语、定语,但一般不用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如今我忘记了自身),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能换成“今者我丧吾”或“今者吾丧吾”。但是这只是位置的关系;如果在否定句里,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却又可以用“吾”字了。例如: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第一人称代词还有“朕”,先秦一般人都可以用,如: 皋陶曰:“朕言惠。”(《尚书·皋陶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用乍朕皇考大仲尊簋。(大簋) “朕”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为皇帝专称,一般人不能使用。 (2)“女”(汝)“尔”“若”“而”“乃”都属於第二人称。例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 第二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另一类是“而”和“乃”,一般只作定语,偶尔可作主语,但绝不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 另外,第二人称的“女(汝)”注意跟男女之“女”区别。“尔”还可以作指示代词和语气词;“若”还可以作动词(像)、指示代词、假设连词等;“而”可以作名词(胡须)、连词;“乃”可以作副词,这些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区别。 (3)“其”和“之”同属第三人称,“其”字略等於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他”“她”“它”。这种“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例如: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孟子·公孙丑上) 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上面的例子表明:“其”字只能用作定语,“之”字只能用作宾语。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一、基本内容 绪论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对象;古代汉语的性质;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的地位。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十篇 常用词(一):60字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二单元 文选:《战国策》六篇 常用词(二):62字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三单元 文选:《论语》十八篇、《礼记》六篇 常用词(三):65字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也字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九)否定句,否定词 (十)疑问句,疑问词

第四单元 文选:《孟子》十篇 常用词(四):65字 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第五单元 文选:《墨子·非攻》、《老子》、《庄子》九篇、《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 常用词(五):63字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六单元 文选:《诗经·国风》22篇、《诗经·小雅·节南山》、《诗经·大雅·公刘》、《诗经·颂·噫嘻》 常用词(六):66字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第七单元 文选:《楚辞》六篇 常用词(七):71字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十八)古书的注解(下) 第八单元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第九单元 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 (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xx科技学院20xx年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一、基本内容 绪论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对象;古代汉语的性质;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的地位。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十篇 常用词(一):60字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二单元 文选:《战国策》六篇 常用词(二):62字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三单元 文选:《论语》十八篇、《礼记》六篇 常用词(三):65字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也字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九)否定句,否定词 (十)疑问句,疑问词

第四单元 文选:《孟子》十篇 常用词(四):65字 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第五单元 文选:《墨子·非攻》、《老子》、《庄子》九篇、《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 常用词(五):63字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六单元 文选:《诗经·国风》22篇、《诗经·小雅·节南山》、《诗经·大雅·公刘》、《诗经·颂·噫嘻》 常用词(六):66字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第七单元 文选:《楚辞》六篇 常用词(七):71字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十八)古书的注解(下) 第八单元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第九单元 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 (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考试大纲 大连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两个二级学科,《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作为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是检测考生对汉语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测试出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考试遵循的原则是科学、公平、规范,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和及格以上水平。 Ⅰ.考查目标 .了解古今汉语的基本常识,掌握汉语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掌握汉语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汉语理论解释古今汉语现象; .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言文字,回答问题观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掌握初步科学研究的方法。 Ⅰ.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古代汉语约% 现代汉语约%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分析题,共个小题,共分; 简答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论述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Ⅰ.考查范围 本试卷考查范围分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个部分。 一、古代汉语 (一)古汉语通论 .怎样查字典辞书 .古今词义的异同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汉字的构造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判断句 .叙述句 .否定句 .疑问句 .词类的活用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连词、介词 .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双声叠韵、古音通假.古书的注释 (二)文选 .郑伯克段于鄢 .齐桓公伐楚 .祁奚荐贤 .子产不毁乡校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鲁仲连义不帝秦 .触詟说赵太后 .论语 .礼记 .孟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荀子 .吕氏春秋 .韩非子 .诗经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通行的是四角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 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 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古代汉语 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主修专业模块一(语文) 课程代码:CHIN2110 总学分数:3 总学时数:48 其中理论学时数:48 实践(实验)学时数:0 适用对象:15小教2班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开学学期:四 开学单位:教育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的 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同学们阅读古书的能力。它的必要性是基于我国有大量的古代文化遗产需要继承。 三、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先修《现代汉语》,在具备一定的汉语语言学基础后,再学习古代汉语,有利于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语音和词汇的理论。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古汉语通论一、二、三、四》《左传》 (一)主要内容: 1.《通论一、二、三、四》。 2.文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常用字典辞书的使用。 2.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 3.了解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的关系。 4.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5.学习以上四篇文选,能够通读及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重要语法知识。(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常用字典辞书的使用,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文选的学习。

难点: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通论五、六》《战国策》 (一)主要内容 1.《通论五、六》 2.《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六书。 2.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 3.学习以上两篇文选,能够通读及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重要语法知识。(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六书,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文选的学习。 难点:六书,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通论六、七、八、九、十》《论语》《礼记》 (一)主要内容 1.《通论六、七、八、九、十》。 2.《学而》《里仁》《公冶长》《雍也》《先进》《季氏》《大同》《教学相长》《博学》(二)教学要求 1.掌握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 2.了解叙述句。 3. 学习以上文选篇章,能够通读及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重要语法知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学习以上文选篇。 难点:掌握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 第四章《通论十一、十二》《孟子》 (一)主要内容 1.词类的活用。 2.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3.《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词类的活用。 2.理解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3.学习以上文选篇章,能够通读及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重要语法知识。(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词类的活用,理解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学习以上文选篇。 难点:理解词类的活用。 第五章《通论十三、十四》《庄子》《吕氏春秋》 (一)主要内容 1.《通论十三、十四》。 2.《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百川灌河》《察传》。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 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平水韵: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录之类的东西。

354汉语基础(初试统考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汉语基础考试科目代码:[354] 一、考试性质 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 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汉语基础考试内容由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三部分组成。 (一)现代汉语部分 第1章绪论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二、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三、 现代汉语的方言四、现 代汉语的特点五、现代 汉语规范化六、推广普 通话 第2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二、语音单位 三、记音符号 第二节辅音与声母 一、辅音的发音 二、声母的发音 三、声母辨正 第三节元音与韵母 一、元音的发音 二、韵母的发音

四、韵母辨正 第四节声调 一、什么是声调 二、调值和调类 三、普通话的声调 第五节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 二、拼音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第六节音变 一、变调 二、轻声 三、儿化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音位 一、音位简说 二、普通话音位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二、语调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二、推广标准音 第 3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概说 一、文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产生 三、汉字的特点 四、汉字的作用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一、现行汉字的前身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一)笔画、基本笔画、复合笔画 (二)偏旁、成字偏旁、不成字偏旁、部首 二、笔顺 三、造字法 ( 一) “六书”理论 (二)造字法 第四节汉字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二、汉字的整理 三、汉字标准化 四、汉字的信息处理 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二、纠正错别字 第4章词汇 第一节词汇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二、几种词汇单位 三、词的结构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什么是词义 二、词义的性质 三、词义的分类 四、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第三节义项和义素 一、义项 二、义素 第四节语义场 一、语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在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注意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他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论语˙卫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虑“在古代汉语里有它的意义,在汉代汉语里,它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出现在成语“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里,而不能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因为: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险”、“阻”、“隘”是个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但《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还有“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而我们现在读估计时,应该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词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我们需要去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还要区别出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的不同。 这种临时组合的双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得独立性。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踏实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