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回顾 (3)

二、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介绍 (7)

第二部分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基本情况 (9)

一、总体指数和分项指标 (9)

二、区域和城市能级指数解读 (11)

三、不同物业类型指数解读 (13)

第三部分2018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展望 (15)

一、总体购物中心市场展望 (15)

二、区域和城市能级市场展望 (15)

三、不同购物中心类型市场展望 (17)

第一部分前言

一、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回顾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消费者信心企高。在经济回暖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下,2017年国内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涨10.2%至36.6万亿元,快于GDP增速3.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消费者普遍对前景充满乐观情绪。2017年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预期指数同时创出历史新高。

图表1:历年GDP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增长继续推进消费升级和结构优化,并呈现出以下趋势:1)非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继续增大;2)文化、娱乐、健康相关的服务型消费保持快速增长;3)购买体验对购买决策的影响进一步加大;4)年轻世代成为消费升级的主流人群。

实体商业持续复苏,全渠道零售崛起。2017年实体商业回暖提速,限额以上单位实体零售业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4%,增速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超市、百货店和专业店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2、4.1和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线上、线下的融合走向更为实质性的阶段,

并催生更多的新概念、新模式的商业门店。移动支付、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数字化新科技从各个环节推动零售业的转型和变革,全渠道零售蓬勃发展并利好实体商业。

购物中心供应压力犹存,多元化需求去化市场面积。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增购物中心超过500家,年末全国大中型购物中心项目总数逾4500家。与此同时,我们及相关专业机构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全国17个主要城市的优质商场平均出租率接近93%,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尽管整体市场出租率较好,但城市内不同商圈之间、商圈内不同项目之间出租情况和租金表现差异化程度进一步加大。沈阳、天津、无锡、重庆等城市部分商圈平均空置率超过20%,另有少量城市的现有项目出现七成以上的空置面积,阶段性供应过剩风险不容忽视。

空置率较高直接影响了购物中心的租金收益。究其原因:购物中心项目的位置仍然是影响零售物

业租赁的重要指标。同时,营运经验越来越多地作用于项目的租金表现。2017年全国17个主

要城市内录得租金同比下滑的购物中心中,有64%的项目位于成熟度欠佳的非核心商圈,有2/3的项目由非专业和没经验的开发商营运和管理。与此相反,2017年主要上市购物中心营运商可比项目平均租金增幅约为15.4%,较2016年加快4.7个百分点。

图表2:全国17个主要城市购物中心发展指数得分

C C

F A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根据我们及相关机构的购物中心发展模型评测得出的结果显示,2017年17个中国主要零售物业市场发展可划分为三类:

1)成熟市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 2)成长市场:武汉、南京、重庆

3)潜力市场:大连、沈阳、宁波、天津、长沙、青岛、苏州、无锡

尽管局部性的供应压力仍然存在,但不断丰富并日趋多元化的租赁需求给市场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亦更多地去化了存量和新增的零售面积。我们看到:

1) 国内大众服饰品牌在资金及商品上累计并持续创新多年后,逆势进军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商业。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主要上市连锁服饰品牌录得同比销售增速28.7%,较2016年加快

15.8%,并明显优于国际快时尚品牌。然而,较多门店分布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且单店销售额逊于

一二线城市的现状,使得越来越多的品牌急欲布局高级次市场。以部分品牌为例,2017年一二线城市新开门店占比约46%,较2016年增长11%。与此同时,收购国际品牌亦不失为迅速打开一二线市场的一条捷径。以歌力思为例,旗下2015年和2016年购入的Laurel 和Ed Hardy

品牌在2017年录得新开店14家和40家,大部分位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优质商场内。

2) 资本关注消费领域,体验业态站上风口。零售业的参与主体在数量上、类型上不断扩容,风险资本成为新生力量持续推进线上向线下融合和拓展。统计显示,2017年共录得285起零售娱乐领域的风投案例,其中有86笔资金将全部或部分用于铺设线下门店。由于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且对线下体验依赖度高,餐饮、运动设施和生活方式等的业态最为资本所青睐,预计此类品牌将迎来线下铺店的密集期。

3) 互联网企业加快布局全渠道零售,生鲜电商超市发展迅速。2017年可称之为全渠道零售元年,线上布局线下蔚然成风。生鲜电商超市集互联网科技、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智能化库存管理、实体零售等为一体的新实体店模式异军突起,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领先企业纷纷入局。数据显示,2017年盒马鲜生、超级物种、7Fresh 等共计录得新店51家,而2016年仅为4家。且展店速度还在进一步提升,2018年前四个月已开新店35家。

C C

F A

综上所述,全国购物中心市场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一方面经济持稳、收入增长、消费升级为零售业发展奠定基础,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涌现又为市场持续注入新的活力,购物中心业主亦在逐步累积经营经验并优化运营管理。但另一方面快速的变革与发展亦会带来短期内增量加剧、供需失衡等问题,购物中心市场阶段性供应过剩的问题犹存。

有鉴于此,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连锁型购物中心运营商开展调查,持续邀约200个购物中心项目负责人直接参加在线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再度联合世邦魏理仕共同起草了《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以作为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发展的阶段性指标,为各地政府和各市场参与主体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提供参考性意见。

A

F

C

C

二、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介绍

(一)定义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是衡量国内主要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的宏观状况、购物中心租赁活跃度、运营表现、成本支出和未来预期五大方面的综合指数,由全国重点购物中心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反馈数据编制而成。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以季度为周期发布,并同步发布区域指数、城市能级指数、物业类型指数三大分项指数,是对购物中心建设运营和商业流通领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先行指标。

此前已发布的报告包括2016年度购物中心发展指数,201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指数,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指数。本次发布的为2017年度购物中心发展指数。

(二)样本范围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的样本主要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购物中心会员企业、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推荐的样本项目,我们从中甄选了101家购物中心单位的有效问卷,覆盖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61个城市。

在区域分布上,分别为东北(10%)、华北(25%)、华东(31%)、华南(11%)、华中(10%)、西北(4%)和西南(9%)。在城市能级分布上,一线和二线城市占比分别为13%和45%,其余42%的项目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按购物中心类型分类,都市型、地区型、社区型和奥特莱斯型购物中心占比依次分别为42%、42%、12%和4%。

(四)指数编制方法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是基于各项指标的一个综合性加权指数。指数区间为0至100,以50为荣枯线,高于50时为景气区间,低于50时为衰退区间;数值越大,市场景气度越高。单项指标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并经由城市(201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区域(201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两级加权计算所得。综合指数则由各单项指数按图表1内设定的权重综合计算而出。

综合指数= 宏观市场*5%+租赁活跃度*8%+运营表现*22%+成本支出*25%+预期指数*40%

C C

F A

图表3: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分项权重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A

F

C

C

第二部分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基本情况

一、总体指数和分项指标

1. 现状和预期持续向好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综合指数录得68.5,同比上升1.3,且高于荣枯线18.5,表明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处于持续回暖和向好的通道内。其中,现状指数录得65.1,同比上升0.9,并高于荣枯线15.1,购物中心业主的市场信心持续增强。预期指数录得73.5,高出现状指数8.4,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1.8,说明大部分业主对市场发展和项目运营持乐观、向上的预期。

图表4:全国购物中心综合指数情况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2. 销售额、租金收入表现良好,成本压力犹存

从现状指数的分项指标来看,“宏观市场”指标录得76.2,显著高于去年同期值11.1。观察期内,57%的业主表示旗下项目所在城市内的购物中心市场平均出租率有所提升,而2016年仅有46%的业主如是表示。

图表5:现状指数分项指标情况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租赁活跃度”指数录得81.5,同比提升2.5,并高于荣枯线31.5,说明2017年市场对购物中

心的租赁需求进一步加大,实体零售品牌仍在寻址拓店,同时,全渠道零售催生的新业态和新品

牌如生鲜电商超市、互联网健身房等亦在协同去化购物中心内的面积。

“运营表现”在所有分项指数中录得最高分值92.7,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上升2.8。2017年有93%的购物中心同时录得销售额年增幅和租金收入的增长,较2016年录得的83%(销售额增幅)和90%(租金收入)进一步提升。

“成本控制”指数分值为33.4,同比下跌3.3,并低于荣枯线16.6,表明购物中心企业在成本支出上仍有增加。在具体支出项中,对大数据和零售新科技的投入仍然是购物中心运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仅有一家受访企业减少了该项支出,其余99%的企业均保持甚至追加了投入。在选取部分企业进行2018年零售新科技运用领域的调查中发现,配置智能停车系统(69%)和搭建大数据平台(67%)是购物中心业主最关注的新科技类目,亦有23%的业主表示在2018年将引入室内导航/智能导购系统。此外,部分企业的雇佣成本有所上升也是 “成本控制”指数下滑的原因之一。

C C

F

二、区域和城市能级指数解读

1. 华东保持领先,东北地区转好

从区域综合指数来看,7个区域综合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以上,说明全国购物中心市场大体上保持健康发展。各区域指数由高到低分别录得华东(71.0 / 同比上涨1.7)、东北(69.7 / 同比上涨14.3)、华中(69.2 / 同比上涨0.4)、华南(68.3 / 同比上涨2.2)、华北(68.1 / 同比下跌3.1)、西北(67.8 / 同比下跌1.3)和西南(62.1 / 同比下跌0.1)。具体来看,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继续引领华东地区,华东地区购物中心保持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综合指数显著提升,主要受益于沈阳、哈尔滨一些优质项目在客流、销售额、租金收入等方面的转好,但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进程仍然滞缓。华北地区录得3.1的同比跌幅,主要因为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少量项目出现客流或出租率的下跌。但北京市场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和领先地位,各项指标均有提升。

图表6:区域综合指数情况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2. 一线城市租赁活跃,市场优势显著

从城市能级指数来看,北、上、广、深四城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一线城市综合指数录得70.0,分别高出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2.2和2.1,但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6,老旧物业的调改造成

的出租率暂时下降是一线城市分值略有下滑的主要原因。然而,一线城市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京、沪两地万亿级的消费容量依旧是国内外零售品牌扎根的主战场。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位列“全球国际品牌渗透率”榜单的第3位,领先纽约、香港、巴黎等城市,北京排名由2016年的第12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9位。品牌持续的进驻和拓展意愿使得一线城市在“租赁活跃度”分项指标上明显高出二线和三线以及下城市6.5和8.6,录得86.0。

图表7:城市能级综合指数情况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3. 强二线城市表现突出,三线城市稳定发展

二线城市综合指数录得67.8,同比上升2.1。指数的上涨主要受益于成都、杭州、南京、重庆、西安等强二线城市的良好表现。2017年,多条城际高铁如武九高铁、西成高铁贯成通车以及2018年开通在即的杭黄高铁、济青高铁等给核心型、枢纽型二线城市带来持续的人口增量,继而使得这些城市的零售市场在绝对量和增速上表现抢眼。此外,2017年多个经验成熟的开发商打造的高品质购物中心入市给中高端品牌的进驻提供了物业选择。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持续供应量较大,但消费增速较缓的二线城市仍然面临空置面积去化的压力,新项目延期开业、存量项目空铺招租困难、入驻品牌质量下降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线及以下城市全年表现基本稳定,综合指数录得68.0,同比微幅上涨0.2。国际品牌基于一二线市场相对饱和而下沉至三线城市的趋势显现。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际快时尚品牌有49%的新店选址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经济发展提速、并在年内有优质购物中心入市的省会城市如昆明、贵阳、太原,和紧邻一线的卫星都市如佛山颇受品牌青睐。

三、不同物业类型指数解读

1. 奥特莱斯型物业继续走俏

从不同类型来看,奥特莱斯型综合指数录得74.1,同比上升2.9,并继续领先于都市型(67.9),地区型(66.7)和社区型(70.3)三类物业。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奥特莱斯前20强总计录得408.79亿元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9%,单个项目突破20亿元销售额的奥特莱斯数量也由2016年的6个增长至2017年的10个。百联、RDM、首创、王府井、砂之船等国内外

经验成熟运营商继续领衔奥特莱斯市场。

A

图表8:购物中心类型综合指数情况

2. 地区型购物中心租赁活跃度下降

地区型物业综合指数录得66.7,同比下滑1.7,并低于其他三个类型购物中心。该类型综合指数的下跌主要受“租赁活跃度”分项指数下降的影响。从物业体量上看,地区型购物中心物业拥有较大的出租面积需要吸纳较多数量的租户入驻。然而,在区位上,地区型购物中心的辐射力不及都市型购物中心覆盖全市甚至全国的窗口效应。加之越来越多的社区型商业涌现,分流了区域内消费者一部分的日常消费需求,使得地区型购物中心物业处于较为尴尬的夹缝地带。

A

F

C

C

第三部分2018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展望

一、总体购物中心市场展望

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购物中心市场现状指数为65.1,未来6个月预期指数上升8.4至73.5,表明购物中心业主对市场发展持有较强的信心。具体来看,有超过七成的业主对项目的租金收入、销售额和盈利状况持增长的乐观预期。有46%的业主认为未来项目的运营成本会有所增加,但低于去年的58%,说明业主对成本的把控能力已有提升。

图表9:中国购物中心整体市场展望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二、区域和城市能级市场展望

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显示,全国七个主要区域未来6个月预期较现状均有提升,上升幅度在4.0至17.5之间。

图表10:中国购物中心区域市场展望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现状指数较低的三大区域:西北、西南和东北有望在2018年较多地提升市场景气度,未来6个

月预期指数录得78.3、69.9和78.4,分别高出现状指数17.5、12.9和14.4,涨幅位列七大区

域的前三位。西北和西南的向好态势将继续受惠于核心城市西安、成渝的快速崛起,高品质物业如西安SKP 新光天地、西安大悦城、重庆新光天地、重庆国金中心、重庆来福士广场等集中入市给观望已久的国际中高端品牌提供了优质的零售场所和面积,亦拉升了整体商业物业市场水平。全渠道零售业态也在持续进驻的过程中,2018年盒马鲜生在成都和西安分别开出西南和西北地区首店,并逐步拓展。

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的市场预期亦在上升通道内,未来6个月预期指数分别录得71.7、76.7、71.6和71.6,较现状指数高出6.0、9.5、5.5和4.0。

C C

F

图表11:城市能级市场展望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在不同能级的城市发展趋势上,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预期指数分别较现状指数上升

9.8、8.7和5.8,达75.9、73.0和71.4。一线城市的市场领先地位有望进一步放大。

二线城市的预期指数亦有明显提升,主要受惠于消费市场快速扩容的强二线城市。2017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成都、武汉突破6000亿元,南京、杭州等城市均已超过5500亿元。同比增速均超过10%,并有望在2018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然而,大量新增供应给二线城市带来的过剩隐忧,在中短期内仍将存在并影响市场供需。有86%的业主表示,未来三年内项目所在的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新增供应会持续增大从而加剧竞争。该比例超过了一线城市的77%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74%。

三、不同购物中心类型市场展望

从不同购物中心类型的发展趋势上看,都市型、地区型、社区型以及奥特莱斯型购物中心预期指数分别录得71.8、69.5、77.5和85.0,较现状指数提升6.4、4.7、11.9和18.1。其中,社区型和奥特莱斯型上升潜力较大。社区型以更多地涉猎小件、高频、交互体验等目的性消费,从原先

C C

F

单一地满足项目周边居民日常购物、餐饮娱乐等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实体商业,出现了更多的新兴业态,如生鲜电商超市、快递收发点、自助洗衣店、医疗康复中心等等,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的新业态对社区型物业需求旺盛,从而使得100%的受访项目在2017年录得“租赁问询量”的提升,所有项目的业主表示在未来6个月项目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奥特莱斯以保有较强的目的性消费特性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呈现出往低能级城市拓展的势头。

图表12:不同购物中心类型市场展望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2018年一季度

总体而言,2018年中国零售市场将在整体经济稳定和消费升级的基础上持续向好。从需求来看,以服装服饰为主的国内品牌拓店意愿增强,“健康”和“体验”仍将是生活方式类消费的主要诉求,资本推动线上电商向线下进行渠道融合和拓展将是2018年商铺需求的一股新势力。从供应来看,尽管中国仍是全球购物中心建设最为活跃的国家,更多的城市零售物业市场将迎来供需平衡修复的窗口期,供应过剩的风险将逐步减弱。与此同时,业主对于防范供应过剩、商场同质化、非良性招租竞争等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故此,2018年实体商业将迎来复苏和成长的全局之年。

附录:编制单位

委托单位:商务部

被委托单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智力合作机构:世邦魏理仕

参与编制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华润置地有限公司、RDM Asia、爱琴海商业集团、苏宁置业集团、山东银座置业有限公司、万达集团、印力集团、中粮置地、永旺中国、新城控股

A

F

C

C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购物中心行业 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5)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二、研究意义 (9)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0) 第一节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发展规律特征分析 (10) 第二节2018年中国零售业整体发展现状分析 (12) 一、消费升级与新消费群体崛起 (13) 二、行业转型初现成效 (13) 三、零售业态分化发展 (13) 四、双线融合趋势渐明 (16) 五、创新业态风起云涌 (17) 六、技术驱动智慧零售 (17) 七、零售新物种频现 (18) 八、零售资本深度整合 (18) 九、持续深化组织变革 (18) 第三节2018年我国购物中心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9) 一、消费升级带动购物中心预期向好 (19) 二、“超级消费者”成购物中心新增长点 (20) 三、购物中心进入内容时代 (21) 四、购物中心会员建设提速 (22) 五、购物中心差异化发展 (24) 第四节2018年我国购物中心行业发展动态分析 (27) 一、北京品质商品进入社区购物中心 (27) 二、文娱业态成购物中心聚客新利器 (29) 三、餐饮业态是购物中心的“救命稻草”吗? (30) 四、个性化+差异化+年轻化,购物中心掀起新一轮餐饮调整 (32) 五、品牌集合快闪店:购物中心的新鲜血液 (35) 第五节2018年我国购物中心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36) 一、新势力加速奔跑 (37) 二、行业竞争格局 (38) 三、邻里型社区购物中心崛起 (39) 四、购物中心并购法则是“强强联合”而非“弱肉强食” (40) 五、实体百货布局下沉三四线城市向购物中心靠拢成转型方向 (41) 第六节2018年关于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化的思考 (43) 一、创造更加便利的购物消费环境 (43) 二、创新打造本土品牌IP,提升品牌内涵 (44) 三、打造有温情有温度的商业空间 (45)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过去一年,中国传媒业变化迅猛。广告方面,平面媒体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平面媒体获得丰收,有大笔广告入账。这是否表明平面媒体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拐点?形态方面,新的移动终端不断涌现,并成为新的媒体形态。这究竟只是尝试,还是一种可以预见的趋势? 1月15日,阳光中国·2010传媒发展年会在京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出版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7 所高校新闻院系联办。年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代表大会组委会发布《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试图从大量数据和媒体2010年的各种探索入手,探析产业结构如何构架以及传统媒体将会怎样发展。 【发展现状】 报纸 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 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印张增长 2.01%。 近几年,我国报纸广告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尽管前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而伴随经济形势的好转,广告市场也逐渐回温。根据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报业广告实收平均增长率仅为2.75%。这一数据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分别达到了23.53%、19.46%和13.78%。 在报业广告经营增长的同时,报业广告市场并未与整体广告市场同步增长;广告结构恶化。2010年我国报业广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支柱行业的广告集中度下降,房地产、IT 等优质的广告资源比重下降。央视CTR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报业广告刊登额比2009年同期增长21.9%,其中,零售业增长35.7%,汽车大增50.9%,而作为报业第一大广告行业的房地产广告仅增长1.6% ,其在报纸媒体的广告投放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24%。这些情况会影响到报业广告的进一步回升和增长。 期刊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初显商业地产主体地位 关于中国购物中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趋势 --《2008-2009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全国总论摘要 发布单位: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 关于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2008-2009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着力研究和揭示中国购物中心产业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发展曲线发现未来行业动向和项目趋势。报告将以购物中心的产业贡献,即购物中心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购物中心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相关行业发展的贡献、购物中心对完善城市功能的贡献、购物中心对改善生活方式的贡献“四大贡献体系”作为基础,深度分析购物中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功能、投资取向、消费趋势、及商业品牌之间的双向联系;并力求通过行业成长特点的研究,对购物中心发展规模、开发类型、区域分布、投资价值、竞争压力、品牌关系等多种事关购物中心发展的核心要素进行行业性、系统性和区域性的深度阐释,以帮助相关企业更加准确地了解购物中心产业的发展全局,帮助投资人和开发商科学地制定市场进入战略,引导各类商业品牌高效地进行物业选择和渠道评估。 关于中购联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SCDI,Shopping Center Development Index) SCDI是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编制的用以衡量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程度的一个综合评价体系,SCDI在反映不同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程度的同时,也体现市场进入的竞争环境。购物中心发展指数(SCDI)的基本原则是: SCDI是一个综合指数,而不是单一独立性指标,用以反映购物中心发展程度;其中既包括经济指标,也包括购物中心项目指标,以保持指数的若干关联关系;SCDI未来还将引入更多指标进行深度优化。 购物中心发展指数(SCDI)由多个指标构成,包括购物中心的开业数量、商业建筑面积指数、投资额指数、车位指数、人均GDP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消费指数、城市化指数、经营评价指数等一系列指标或者指标系统。 关于“中国购物中心”的界定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发布。 在外部经济危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城市在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国内城市竞争力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总体来看,五区域分享前十,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间差距缩小;浙江城市竞争力有所下滑,内蒙古吉林竞争力增长连续领先。 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综合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鄂尔多斯、铁岭、通化(前三个城市并列第一)、辽源、松原、营口、清远、白山、包头、巴彦淖尔。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营、台南、东莞。 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亳州、三亚、香港、成都、咸阳、随州、常德、长春、基隆。 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北京、台北、新竹、深圳、上海、高雄、台中、基隆、台南。 收入水平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门、上海、深圳、台北、北京、新竹、厦门、高雄、鄂尔多斯。 报告对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回溯计算。过去五年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十个城市分别是防城港、清远、赣州、通化、鄂尔多斯、乐山、廊坊、咸阳、澳门、大连。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规模和发展阶段,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竞相争先的态势,不同类型的城市都有提升最快、潜力最大的城市。 报告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八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深圳、天津、上海、澳门、杭州、中山、东莞和武汉。 企业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苏州、唐山、深圳、北京、广州、武汉、包头、绍兴和南京。

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关键词】购物中心市场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传统住宅领域机会的日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进入购物中心等商业地产领域;与此同时,为了降低租金成本及享受土地成本增值收益,不少零售商也瞄准了购物中心这片热土。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批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通过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购物中心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购物中心行业的发展背景与行业现状;购物中心的建设规划与运营策略;购物中心区域市场的投资机会;购物中心的标杆企业项目经验;购物中心行业的前景与趋势;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购物中心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购物中心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购物中心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购物中心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购物中心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购物中心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购物中心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购物中心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购物中心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购物中心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购物中心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二O一八年五月

一、总体指数和分项指标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综合指数为67.5,环比上升0.3,并高出荣枯线17.5,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8。 表1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 其中,现状指数为64.4,环比小幅下降0.3,但同比上升0.8,并高出荣枯线14.4。季度环比下,现状指数的轻微下调主要是受到“租赁活跃度”指数的影响,作为传统的租赁淡季,大部分业主已在去年年底前完成租户调整或新店开业以期获取年初双节销售旺季带来的红利。 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对未来6个月的预期指数向好,为72.1,环比上升1.2。其中,有85%的业主表示短期内企业的盈利状态会持续变好。

荣枯线 图1 现状指数和预期指数 从分项指标来看,反映购物中心宏观基本面的“宏观市场”指数出现显著提升,环比上升3.4达77.9,表明业主对整体市场趋好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租赁活跃度”指数环比下降 6.8,主要是由于大部分购物中心业主均已在去年第三、第四季度陆续完成品牌调整或新店开业以期获得新年、春节销售旺季带来的红利。主要反映销售情况和租金收入的“运营表现”指数为84.2,环比下滑3.7,但同比增长4.1,并高出荣枯线34.2。其中,76%的项目获得销售额的环比提升,所有项目在租金收入上都与上季持平或呈现增长态势。在成本控制方面,大部分业主对营销或新技术投入的把控力提升,使得“成本控制”指数环比上升3.6,达39.6。

荣枯线 图2 现状指数分项指标 二、分城市能级指数 2018年第一季度,分城市能级指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其中:一线城市指数为67.6,同比小幅下滑1.0,但环比上升4.3,位于一线城市成熟商圈的优质购物中心项目是推进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定位年轻时尚或一站式家庭消费的商场。二线城市指数为67.9,环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1.9。2017年新项目大体量投放市场给现有项目的招租产生持续的压力,并延续至2018年初,但同比出现0.9的轻微增幅,说明前序新入市项目中的空置面积正在逐步被市场吸纳。三线及以下城市为66.3,环比上升3.9。部分三线及以下城市由于优质购物中心开发商的进驻而提升了整体的市场水平。

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一、2010年中国传媒业发展情况概览 自2004年至今,中国传媒产业产值实现了翻番。而移动传媒与互联网发展快速,正在逐步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而相较于此,报业、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尽管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但在总体产业格局中的比重正在下降,整个中国传媒产业结构也正发生着改变。 1、报纸 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印张增长2.01%。 近几年,我国报纸广告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尽管前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而伴随经济形势的好转,广告市场也逐渐回温。根据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报业广告实收平均增长率仅为2.75%。这一数据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分别达到了23.53%、19.46%和13.78%。根据慧聪邓白氏的调研数据,2009年,我国报纸媒体的全年广告投放额突破900亿,达到了911亿元。截至2010年8月,报纸媒体的广告额已经达到了637.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到18.2%。 在广告经营增长的同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报业广告市场并未与整体广告市场同步增长,二是广告结构恶化。2010年我国报业广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支柱行业的广告集中度下降,房地产、IT等优质的广告资源比重下降。如央视CTR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报业广告刊登额比2009年同期增长21.9%,其中,零售业增长35.7%,汽车大增50.9%,而作为报业第一大广告行业的房地产广告仅增长1.6%,其在报纸媒体的广告投放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24%。这些情况会影响到报业广告的进一步回升和增长。 2、期刊 2009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平均期印数16457万册,总印数31.53亿册,总印张166.2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202.3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种数增长3.16%,平均期印数下降1.85%,总印数增长1.53%,总印张增长5.23%,定价总金额增长7.96%。定价总金额较“十一五”第一年的152亿多元增长了近33%,总印数增长近11%,总印张增长超过21%。 但与此同时,期刊业的广告经营额与发行收入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期刊广告经营总额为30.37亿元,较上年的31.02亿元下降2.1%,发行收入为166.3亿元,较上年的167.1亿元下降了 4.8%。此外,我国期刊业年总产值和年广告总收入在我国整个新闻出版行业10000亿元的年产值中,占比不到4%。同时,期刊结构目前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在9800多种期刊中,科技期刊有4900多种,大学学报2000多种,行业期刊有1000多种,这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二的期刊不面向市场,而真正面向市场的消费类期刊不到1000种,这与发达国家的期刊结构差距较大,我国的期刊结构亟待转型。 3、广播电台

2019-2020上半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报告

2019-2020上半年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报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二0二0年八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2019年中国零售市场回顾 (3) 二、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 (4) 第二部分 2019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基本情况 (7) 一、总体发展力和分项现状 (8) 二、区域和城市能级发展力解读 (9) 三、不同物业类型购物中心发展力解读 (11) 四、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展望 (15) 第三部分新消费时代下的消费趋势 (13) 一、双“H”消费兴起 (13) 二、种草经济爆发 (14) 三、夜经济崛起 (14) 四、全渠道零售成发展新趋势 (15) 第四部分购物中心转型与投资机遇 (13) 一、实体店功能变化趋势 (17) 二、购物中心灵活空间布局 (17) 三、主力租户的转变 (18) 四、品牌方与业主新型合作关系 (18) 五、购物中心的投资机会 (19)

第一部分前言 本报告依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每年持续邀约分布一、二、三线的一百多家典型购物中心的项目负责人直接参加在线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世邦魏理仕共同起草了《2019-2020上半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报告》。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是在宏观经济大势,购物中心租赁活跃度、运营表现、成本支出和未来预期五大方面的综合作用下的表现,由典型购物中心的负责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反馈数据编制而成。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的年度分析作为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发展的阶段性报告,为各地政府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方面提供参考,对市场各主体参与方对购物中心建设运营以及商业流通领域的新趋势、新机遇的把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2019年中国零售市场回顾 零售市场规模创新高,新兴消费领域优势加大。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首次超过40万亿元,同比增长8%,显著优于整体经济增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显现。 图表1:2005--2019年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网上零售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世邦魏理仕 网上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随着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以及网购用户数量的增多,网上零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5%,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11.5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

(完整版)城市运行状况的一个综合度量指标

城市运行状况的一个综合度量指标 单位: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作者:牛文元1 王新玉2 刘怡君1 DOI:10.3969/j.issn.1000-3045.2010.04.008 在2010年6月5日的大多数网站上,披露了中科院一个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即首次计算出了中国主要城市平均上班所花费的时间表,一时评论如潮,引发社会很大的关注。 城市居民上班花费时间的多少,并不简单地是一个单纯的计时问题。它是复杂综合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考虑人口规模、城市面积、功能属性、交通设施之外,上班平均花费时间的多少,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交通网络的合理性以及城市居住的适宜程度、人力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城市管理的科学程度等。因此,世界上先进国家往往把上班花费时间作为一个十分有效的指标,作为城市“发展红利”的一种标识,综合度量城市的运行现状和发展潜力。 2004年Science发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2004)对于城市居民上班花费时间的研究,发出“上下班是最不幸的经历”的感言[1]。此前,英国剑桥学派的著名学者威尔逊 (Wilson,1970)和中国学者牛文元(牛文元,1992)均对城市人口流动的成本(例如花费时间的成本)做出过理论探讨[2,3]。 1 理论描述 (1)城市人口的流动图式。由于城市区域功能的赋值不同,居住区与工作区之间必然产生人口的流动。一个区域既可以是人口流动的“源”,也可以是人口流动的“汇”;既可以在本区域当中流动,也可以在区域之间流动。 驱动人口流动的因素通常被考虑成:由于寻求生存的推挽力;由于工作场所的吸引力;由于家庭贫富的选择力;由于就业机会的差异力;以及由于社会安全的影响力。在这种综合驱动力的作用下,城市人口流动的出发地(源)和人口流动的目的地(汇),就形成了对应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路径、力的阻抗的流动图景。将这种流动图景表达为一种抽象的方式,可以描述如下(见图1): 由图1可以形成一组基本的矩阵,用以标识区域内、区域间人口流动的方向、强度、成本和节奏。 (2)使用符号的含义: Tij从区域到区域的上班人数 Oi以区域为出发地(源)的上班人数 Oj以区域为目的地(汇)的上班人数 Cij从区域到区域上班的花费的时间(分) C一个城市为了上班所花费的总时间 N一个城市划分的功能区域数目

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

科学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发展指数(RCDI 2010) 2010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发展指数(2010)的主要结果。 报告对2009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国发展指数”总指数及四个分指数(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社会环境)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并对过去六年各省区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该报告总结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新特征。 一、中国发展指数(2010)的主要测算结论 1、我国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2009年分四类地区的板块格局基本未变,相邻区域发展水平相似的特征明显;只有福建从第三类升入第二类,安徽从第四类升到第三类,而新疆从第三类跌到第四类。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战略的思路是有根据的。 中国发展指数(2010)当中,全国31个省区有12个省区的排名同中国发展指数(2009)相比发生了变化,其他的省区没有变化。其中,四川、内蒙古、辽宁、安徽、重庆、贵州和宁夏等7省区的排序上升,新疆、陕西、西藏、广东和黑龙江等5省区排序下降(具体结果见附表)。

从中国发展指数各分指数来看,31个省区中国发展指数、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指数排序与2008年相比变化不大,但是社会环境指数序位变化剧烈(只有8个省区序位未变),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安徽,上升11个序位。可以从指标中看到,很多省区社会环境指数中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指标值变化较大,是导致社会环境指数序位变化剧烈的原因。 2、从静态看,在健康指数、教育指数、生活水平指数、社会环境指数四个分指数中,我国内地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指数)的区域差异相对最大,社会环境发展水平(健康、教育、社会环境指数)的区域差异相对最小。 从动态看,31个省区中国发展指数年增长率全部呈现正增长的态势;在增长率最快的8个省区中,有5个省区位于中西部地区;另外,一些地区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性不好。 3、中国发展指数监测显示: (1)、2008年以来,我国31个省区中国发展指数均保持正增长状态;在2005和2007年之间,有极个别省份出现微小的负增长,分别是:2005年的上海、浙江和福建; 2006年的山西、广东、重庆、甘肃和新疆;2007年的上海; (2)、中国发展指数自2004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增长,增幅明显;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近年来稳定上升;北京总指数连续5年保持第一,上海保持第二;天津、浙江和江苏连续六年序位保持不变(分别位于3、4、5位)。

我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零售行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连锁化时代,其形式特点是:大型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餐饮店的兴起,大量城市步行街的建设和将来要发展起来的各类shopping mall。其间,大量国际零售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店,民营连锁商业快速发展,各种商业业态纷纷连锁化经营; ?而其他各业态近年来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业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品迎合人们“一站式”购物需求,且又以产品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占据相当的竞争力,将成为内外资企业竞争的焦点; ?百货店将向细分化、个性化发展,传统百货店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购物中心将在未来几年内有较大发展; ?从对业内专业人士的调查发现,未来主流的商业业态将集中在便利连锁店和各类超市方面传统商业模式将退居次席。 ?2004年底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而中国本土零售业无论是在资金、服务还是在业态的配置方面都与国外企业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分析市场上的供需、消费群体的喜好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指引意义; ?思潮公司会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影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市场关键信息,并将对信息进一步分析,从而为客户提供翔实准确的咨询服务; ?思潮公司提醒欲进入国内零售行业的企业:零售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其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经营业态的选择,而经营业态的选择当前国内现阶段,比较适合走规模路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是成功的关键。

商圈研究 ?连锁经营调整发展的同时,许多企业忽视了市场容量和市场属性对其的影响,造成连锁店建设的盲目性与重复性。 目前许多连锁企业处于亏损的临界点,有的企业甚至已面临破产问题,这里固然有规模不够大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的原因,但连锁网点布局上缺陷和不规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商圈研究就是运用特定的市场调研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网点商圈的构成情况、范围、特点以及引起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等,为选择商业网点选址或制定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商圈研究成为现代零售店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而受商家普遍重视,它可以: o帮助客户确定商业投资选址和商圈范围; o协助客户进行商圈环境的分析,评估商圈的竞争格局、市场机会和发展潜力; o了解商圈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潜力,提供市场经营战略的指导依据 ?选址的商圈分析内容与步骤

中国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重点: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受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功能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2003年报刊治理后,报纸在县市一级的分布为数极少,现存54种报纸主要是民族自治县党报、晚报及县域专业类报纸,县级生活服务类报纸目前为空白。 我国现有报纸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反映着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了报纸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的基本格局,为我国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中央级报纸218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1.3%;省级报纸806种,占总量的41.8%;地市级报纸848种,占总量的44%;县市级报纸54种,占总量的2.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XX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XX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国出版各级党报438种,党报成为我国为数最多的单一品种报纸;出版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其中晚报153,都市报132种),在全国报纸结构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党报;出版生活服务类报纸245种,其中广播电视报仍占有51%的比重;出版行业、专业及其他各类报纸958种,在20个细分子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企业报,占这类报纸总量的16.9%。在不同刊期的报纸中,日报和周一刊报纸是我国报纸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报纸总量的49.7%和29.8%。我国72%的日报是党报和晚报都市类报纸。 第二部分:报纸出版业的发展态势 重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中国报纸出版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17/2018年)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二〇一八年十月

前言 201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好于预期,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内贸流通创新改革走向深入,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零售业围绕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回归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零售本质,聚焦发展品质零售、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绿色零售,加快创新转型,行业发展充满活力。传统零售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不断调整商品和业态结构,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销售保持增长,实体零售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行业经营效益继续改善。电子商务加快向零售业渗透,电商平台主动牵手实体零售企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持续提升。 2018年,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促进城乡便民消费,加快构建现代供应链,建设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着力推动消费升级。未来我国零售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品质零售、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绿色零售继续成为行业创新转型方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一八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概况 (1) (一)行业规模稳健增长 (1) 1.企业数量增长提速 (1) 2.销售规模较快增长 (2) 3.大中型企业销售好转 (3) (二)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4) 1.网络零售引领消费升级 (4) 2.实体零售回暖势头强劲 (6) 3.无人零售成为投资热点 (8) (三)企业经营不断改善 (8) 1.债务水平持续下降 (8) 2.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9) 3.成本调控初见成效 (10) (四)行业贡献比较突出 (11) 二、行业发展特点 (12) (一)发展品质零售,逐步回归零售本质 (12) 1.转方式培育新动能 (12) 2.提品质满足新需求 (14) 3.优服务提供新体验 (14) (二)发展智慧零售,技术提升购物体验 (15)

传媒行业详细分析报告

传媒行业详细分析报告 【201X年09月】 一、行业发展环境:驱动传媒行业基本面发展动力依然不变跨年来看,板块成长主动力主要因素依然延续:经济 转型、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机会;行业处于较快成长期、相对成长优势;并购重组加速公司规模成长。 1、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机会 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大趋势下,文化产业大繁荣是重点所向 20XX 年以来,不断出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X 年11 月12 日三中全会落下帷幕,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使市场在资源 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之后,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人均收入提升、人口结构变迁推动的消费升级是未来10 年的命题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继201X 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6000 美元之后,201X 年我国人均GDP 有望进一步提升至6629 美元,未来十年都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

国家的关键时期,推动人均GDP 及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是期间最大命题。 同时,从人口结构上来看,中国社会一方面80 后已成 消费主力、90 后正在快速崛起,另一方面也开始步入老龄 化阶段。年轻人消费观更加激进以及人口步入老龄化都将推动消费率提升和储蓄率持续下降。 2、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相对成长优势 我们梳理了20XX 年以来传媒行业各细分领域的成长性,201X 年前三季度,虽然整体营业收入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净利润增速则有较大幅度增长,在细分行业中尤以电影动画板块最为突出,互联网和整合营销行业净利率也保持较高水平;同时除广播电视外,其他各领域净利润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各细分领域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 传媒行业与其他行业对比而言,成长性和毛利率水平均有较大优势。从营收增速水平来看,近几年电影动画、互联网、整合营销等几个细分领域成长性均在20%以上,互联网 和电影动画更是在35%以上。净利润增速来看,除互联网领 域有一定波动外,新媒体均能保持。 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万亿元—— 201X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4月19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在清华大学举办 的“传媒发展论坛”上发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

中国地区综合发展指数

2010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 为客观、全面反映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中国统计学会根据《综合发展指数编制方案》(见附件),对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增速最快,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均有所提高。 一、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西部地区增速最快 2000-2010年期间,中国四大区域[1]的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其中东部地区由2000年的44.88%提升到2010年的65.32%,中部地区由2000年的35.93%提升到2010年的54.13%,西部地区由2000年的33.72%提升到2010年的52.23%,东北地区由2000年的38.96%提升到2010年的56.35%(见图1)。 综合发展指数由“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技创新”五大类分项指数组成。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类指数分别为73.29%、67.49%、57.91%和58.72%;“民生改善”类指数分别为73.21%、63.04%、61.33%和55.54%;“社会发展”类指数分别为67.32%、68.28%、66.93%和66.12%;“生态建设”类指数分别为65.90%、54.52%、57.73%和55.31%;“科技创新”类指数分别为38.37%、15.16%、14.72%和13.54%(见图2)。

2001-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3.82%、3.76%、4.18%和4.47%,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见图3)。 二、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普遍提高,差距有所缩小 2000-2010年,31个省(区、市)的综合发展指数普遍呈现向好的趋势(见附表1和图4)。

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7年第四季度)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二O一八年一月

一、总体指数和分项指标 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为67.2,环比第三季度上升0.3,并高出荣枯线17.2,整体购物中心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向上 的态势。 表1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 其中,现状指数为64.7,环比第三季度提升1.2,主要受益于租赁活跃度和运营表现指标的明显向好。临近年末,商家加大了打折促 销、节日活动等营销投入,使得第四季度成本控制指数环比下降1.5, 至36.0。 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对未来6个月的预期指数略有下滑,预期指数为70.9,高出现状指数6.2。运营成本的持续增加是预期指数下滑的 主要因素,但对销售和租赁市场仍表现出乐观态势。

荣枯线 图1 现状指数和预期指数 从分项指标来看,2017年第四季度购物中心宏观市场指数为74.5,较第三季度继续下滑4.7,主要是大体量新增项目入市带来的竞争加剧。但该指标分值依然高出荣枯线24.5,表明业主对整体市场继续持有较强的信心。租赁活跃度指数为85.6,较第三季度上升4.9,且高于荣枯线35.6。运营表现指数为87.9,较第三季度进一步上升4.9。第四季度恰逢十一黄金周和圣诞、元旦双节,消费市场显旺,有89%和84%的项目在第四季度内实现了销售额和项目租金收入的增长。成本控制指数为36.0,低于荣枯线14.0,说明业主在控制成本支出上仍需进一步调整策略。

荣枯线 图2 现状指数分项指标 二、分城市能级指数 2017年第四季度,分城市能级指数表现各异。其中:一线城市指数为63.3,环比第三季度下滑4.4,运营支出较大继续成为一线城市指数下跌的主要因素。但一线城市的项目仍受市场青睐,其租赁活跃度指数为85.7,较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高出1.5和2.0。二线城市指数为69.8,环比第三季度上升5.0,且分别高于一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6.5和7.4,二线城市的所有样本项目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和租金收入均呈增长或持平态势。三线及以下城市指数为62.4,环比第三季度下降4.0。

“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

“2010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 2010年6月29日,“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该评价活动的学术指导单位为中国旅游研究院,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民网和休闲杂志社共同主办,由北京同和旅游规划设计院和去哪儿网()承担技术研发任务。 在城市休闲指数排名中,三亚、丽江、深圳排名前三位,北京和位列第四、第五位,紧随其后的是厦门和桂林,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苏州暂位列第八和第十,青岛位列第九。 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涵盖了空气质量、人口密度、绿化面积、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私家车数量、公共汽车数量、国际化程度等近30项指标。总分为100分,但仅有三亚和丽江得分超过50分,北京的得分为分。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先生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休闲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确立,休闲作为城市的一项基本功能也得到了广泛认同。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活动,是通过一个科学、适用的评估方法,来衡量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休闲功能,树立休闲城市的示范品牌,促进城市休闲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体现休闲创造快乐、休闲创造价值的理念,为城市找到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据悉,该评价活动的核心成果是“中国城市休闲指数(CLI)”和“中国休闲城市排名”,同时也将产生“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和“中国特色休闲城市”名单。为了保障成果的科学性,采取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客观评价。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公开出版物的统计信息,设置了“城市名片”、“休闲环境”、“休闲条件”和“休闲经济”等四大类别合计27个指标,按照相应权重,计算得出287个城市的“统计性指标分析结果”。二是去哪儿网()4200多万用户对287个城市的自由评价信息,通过统计技术处理

我国传媒产业运行现状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运行现状分析 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状况 1、2015年“新常态”下传媒产业仍持续增长,媒介技术更迭加速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放缓并没有阻滞新兴媒体的高速增长,而宏观政策的扶持也无法改变传统媒体江河日下的窘境。在这一年中,传统媒体面临着市场萎缩和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尤其是传统报业发行量与广告量都在经历着两位数的持续下滑,电视媒体也面临增长乏力和马太效应的双重挤压,唯有电影在“口红效应”与消费升级的带动下持续爆发式增长。新兴媒体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市场格局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互联网巨头企业(BAT)携资本优势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领域大肆扩张、争夺优质资源,媒介融合的态势也正在发生逆转。随着O2O、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等新模式、新思维的出现,也使得新兴媒体呈现出了更多的活力。 (1)“新常态”下传媒产业仍持续增长 经济下滑态势下“口红效应”促使影视娱乐产业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期。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站上了440亿元票房的新高地,增速达到自2010年以来最高。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电影票房在2016年将突破500亿元,在2017年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综艺娱乐节目也在2015年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全年共有215档综艺节目面世,突破中国综艺节目产量最高峰。随着网络视频行业的崛起,2015年成为“网络自制剧元年”,网络视频产量较2014年增长了7.7倍。 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无疑会对传媒产业产生影响。从中国经济长期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大趋势来看,传媒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总量的稳定增长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短周期的波动和传媒产业在经济环境影响下的内部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2015年是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一年,一方面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依然较大,GDP增速从2014年的7.3%下降到2015年的6.9%,而有关预测显示2016年GDP 增速可能还有继续下行的风险。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导致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增大,使得企业在广告投放上变得更加慎重。 (2)媒介技术更迭加速,下一代互联网概念被不断刷新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传媒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对于当前的中国传媒产业而言,技术的更迭无疑是最大的变量。在传统媒体时代,技术的迭代周期可能是几十年甚至更长,但在新媒体时代,技术的迭代周期已经被压缩到10年左右,甚至未来还有加速的趋势。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大国,半数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网民规模增速提升,同时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35.9%,而其中约50%以上来源于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与此同时,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达12.8亿台,智能终端设备渗透率已经超过90%。

2016年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2016年度)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编制背景 (1) 二、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介绍 (2) 第二部分 2016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 (5) 一、总体指数和分项指标 (5) 二、分区域和城市指数解读 (6) 三、分物业类型指数解读 (9) 第三部分 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展望 (10) 一、总体购物中心市场展望 (10) 二、区域和城市市场展望 (10) 三、分物业类型市场展望 (12)

第一部分前言 一、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编制背景 消费已成经济增长主引擎,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快。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突破3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实际增长9.6%,高于GDP增速2.9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与此同时,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更加追求品质与个性,更加体现融合与多元,更加强调服务与体验。 图1 2013-2016年三驾马车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购物中心建设处于高峰期,阶段性过剩风险不容忽视。凭借丰富的业态、多样的体验、舒适的环境,购物中心业态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购物中心建设最为活跃的市场。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全国大中型购物中心项目数量已超

过4000家。但同时,在部分城市,购物中心的大量开发已经开始对招商、后期运营产生影响,阶段性的供应过剩风险正逐步积聚。据专业机构2016年调查显示,2015-2016年间,超过50%的新购物中心项目延期开业超过6个月,项目预租周期也从过去的12-18个月延长至19-24个月。 鉴此,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编制了“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以作为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发展的阶段性指标,为各地政府和各市场参与主体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提供参考:第一,及时、有效、客观地反映市场的变化。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的指标构成决定了该指数体系的建立和常规化能够及时、有效、客观地反映消费市场和购物中心行业的变化,包括购物中心业主对整体市场的信心情况和样本单位运营情况的定期反馈。并在全国不同区域内、不同城市能级内、不同物业类型之间作出比对,体现各个市场的发展特色和优劣势。 第二,为购物中心行业和参与单位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参考意见。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设立了未来6个月的预测部分,从不同参与单位对短期内项目的运营情况和对整体市场的信心方面做出预判,并编制为预期指数。通过与现状指数的对比,反映未来短期内购物中心市场的基本趋势,为相关企业运营策略的设立和调整提供参考意见。 二、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介绍 (一)指数定义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是衡量国内主要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的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