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精选300篇名录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名录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名录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名录

——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经典之作一李安平《风在语》

二明然《岁月,是一条浅浅的河流》

三程勰《老树》

四张金厚《读山》

五梁文权《千里长堤的遐想》

六赵福君《心香一瓣祭先萱》

八杨林明《爸,天堂也有飘雪吗》

九段方智《走过时间的印痕》

十一刘维嘉《造访寒山寺》

十二边琼《祭祖》

十三高林瑜《生命里的云朵》

十四王黎冰《月下看川戏记》

十五董明辉《远离尘嚣》

十七雪菲《我家的古董》

十八杨春贤《怀念父亲》

十九凡烟以散尽《麦收时节飘麦香》

二十胡焕亮《倾听春的心跳》

二十一林汉筠《风雨亭里想起错位的婚姻》

二十二荫丽娟《月光下的怀想》

二十三烟雨《春风依旧忆巴邱》

二十四安永强《柿子情缘》

二十五汪云飞《乡间听雨》

二十六康伟明《家乡如梦》

二十七张向前《风雨千年卢舍那》

二十八丁竹鸣《夜登泰山》

二十九王艳秋《夜访芙蓉邨》

三十一余普查《村庄周围》

三十二向善华《抽空去乡村庄稼地走走》

三十三郑能新《醉哉,杏花村》

三十四天疆《月湖之夜》

三十五邱海滨《梦中的苦竹》

三十六聂宜军《悼念我的父亲》

三十七孙效增《活出一朵花》

三十八谭斌康《塬畔的野枣》

三十九胡庆军《大理独自行走也快乐的地方》四十张贵彬《乡间唢呐》

四十一李朝晖《一生只为一斤棉花》

四十二王选《三寸光阴》

四十三谢体碧《童年趣事》

四十四石凌《清风穿过午夜大街》

四十七王秀芳《秋之韵》

四十八雨晓荷《像栽插秧苗一样生活》

四十九赵明生《孔子祭拜感怀》

五十华芳国《丑草》

五十二邓世太《生命中那几个不能碰触的琴键》五十三潘新日《山野中,那蓬苇草》

五十四汪应泽《夜读》

五十五刘素平《白金婚》

五十六何玉忠《兄弟情深》

五十八李凌《坎土曼隐藏在大野的光芒》五十九若荷《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

六十袁有江《看电影》

六十二曹矞《温一壶佐酒的月光》

六十三南星《小城的雨夜》

六十四欧阳克俭《清水江如梦家园》

六十七陈烁《陶然亭祭事》

六十八秦华《烛光的微笑》

六十九赵红丽《持卷吟香—游走在幸福的彼岸》七十一叶子《又见炊烟》

七十二姚源清《走客》

七十三尚子熠《青春在铁轨之上远行》

七十四叶静《走出冬蛰》

七十六辛贵强《悠悠黄土情》

七十八刘向民《我想知道树在说什么》

七十九胡祥《列车上邂逅的皖西南》

八十梁星钧《母鸡下蛋》

八十一苏周堂《怀念马社火》

八十二冰川《与北京有关的一些小事小情》(需删节)

八十三吴礼鑫《青年与禅师》

八十四运涛《亭立于红色印迹之驿》

八十五曹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八十六凌代琼《悟道茅山》

八十七一梅《枫岭踏雪》

八十八王小燕《殇之草坪》

八十九王道萍《父亲做辣汤》

九十聂中民《陇中高原的冬天》

九十一冉令香《冬天,就下雪吧》

九十二汪爱中《写在初冬》

九十三曹立新《咀磨书杂》

九十四李明富《剁椒的滋味》

九十五贾兰芳《追忆雨中少年时》

九十六朱瑾洁《我在古运河畔学会了做梦》

九十七林永英《美哉,美哉呀》

九十八王学军《一个名词的温度》

九十九侯世明《古树》

一百徐泽《田野落霞》

一百零一李广义《租房的日子也开心》

一百零三周步《雨中人生》

一百零四田建国《秦岭,金色的诱惑》

一百零五李愫生《灵魂的外衣》

一百零七吴耘《桃园》

一百零八梅纾《梦里梦外》

一百零九王宗伦《城市边缘的一棵树》

一百一十马晓忠《年是一个动词(组章)》一百一十一张钰《对视》

一百一十二关振海《满山红叶时》

一百一十三焦玉莹《钢城又飘槐花香》

一百一十四白尚礼《乡村记事(组章)》

一百一十五泾芮《小城有雨》

一百一十六李强玲《老杜走天中》

一百一十七和贵群《蘸着核桃油的盐巴》

一百一十八曹云旭《飞霞亭》

一百一十九陈树照《夕光里的七星河湿地》一百二十许秀芹《品味人生》

一百二十二阳村《那年十七岁》

一百二十三马军《〈世说新语〉里的左思》一百二十四陈志文《乡土建筑文化的历史记忆》

一百二十八一尘《遥远的村庄》

一百二十九文贰《那样的月光,在心中荡漾!》

一百三十一范宇《把文字种在月光里》

一百三十二章昕颖《家树》

一百三十三艾璞《死亡的恐惧》

一百三十四蔡雨艳《开在母亲手里的花》

一百三十六王丽《悠悠古巷情》

一百三十八刘巍《秋夜听雨敲瓦声》

一百四十王进明《游明斯克航母世界之思》

一百四十一徐海明《济南的味道》

一百四十二龙玉纯《莫笑农家腊酒浑》

一百四十四于娟《栀子花开》

一百四十六美空《羽化》

一百四十八风林秀《茶与爱情》

一百四十九梁俊英《缱绻于淡淡的墨香任时光老去》(三合一)

一百五十曹建军《不曾有过的日子》

一百五十一马红红《青石台阶》

一百五十二毛家勇《外公的微笑》

一百五十三木叶《爱情四季》

一百五十四胡芳艳《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百五十五老修《芒花如雪》

一百五十六段锡民《活在村子里的树》

一百五十七嫣儿《简单活着》

一百五十八史荣东《烟雨黄山魂》

一百五十九蕙兰于心《梦里的枫红》

一百六十杨平《风情西昌》

一百六十二刘向忠《瓦房》

一百六十三董坤山《草原上那些事儿》

一百六十四谢英《棉》

一百六十六王冀英《云水绕禅心》

一百六十八曾必荣《听埙》

一百七十马浩《姜也有灵魂》

一百七十一朱晓云《走进苏州》

一百七十三张海峰《一朵阳光》

一百七十四杨凯《寻访文化飘香的琼台书院》一百七十五蓝雁《浭阳老酒》

一百七十七林铁英《我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百七十八王松凡《看瓜》

一百七十九王保国《敝鞋自珍记》

一百八十董军《上海,上海的男人和女人》一百八十一席杰坤《疏广的财富观》

一百八十三孙大敬《走近三月樱花林》

一百八十四付学智《苏东坡的入世与出世》

一百八十五王墨《父亲是农民》

一百八十六姚国禄《乡村记忆》

一百八十七赵目珍《另类风流王安丰》

一百八十八赵雅丽《外婆的小脚》

一百九十胡济卫《悲剧的妲己》

一百九十一银河望《窗口那一片土地》

一百九十二陈忠武《苞谷甜》

一百九十三庞良君《抔湖探幽记》

一百九十四田鑫《变老的村庄》

一百九十七谢耀西《永远的二胡》

一百九十八荷衣蕙带《平生最爱烟水闲》

二百曹淑风《那条流过我童年的小河》二百零二王志华《青藏高原的科学家们》二百零三刘丹影《父亲与牛》

二百零四刘兴华《兔子远去的兔子》

二百零六唐雪飞《红楼梦中人》

二百零七陈奕娟《等待春天》

二百零九孙振明《崇明岛西沙湿地的芦苇》二百一十李萍《大野之美》

二百一十一臧运来《“小脚”母亲,我的娘》二百一十二徐祯霞《村口的那棵老皂角树》二百一十三雪薇《情系云杉坪》(节选)

二百一十四任泽健《树摇窗前》(三合一)

二百一十五叶晓霏《盛夏之约》

二百一十六李喜恩《给心灵留一块后花园》

二百一十八秦不渝《马家槽里一眼井》

二百一十九岳静华《麦子熟了》

二百二十一张茂《对一座村庄的解剖》

二百二十二葛云彩《飘逸的水乡》

二百二十三石志藏《渗透古今历史的那份咸》二百二十四赵峰旻《纸上的故乡》

二百二十五尹振贤《从“罐罐墙”到长安都市》二百二十六耿志洁《人间烟火》

二百二十七王明章《过年杂谈》

二百二十八周跃刚《影子花》

二百三十张明朗《我家冰箱冻了一箱草》

二百三十一孙贵颂《狼的另一面》

二百三十三张昱煜《坐火车的土鸡蛋》

二百三十四小暇《冬日,行走在沂山林场》二百三十五张友福《一爱斋记》

二百三十八黄翠红《人在旅途》

二百三十九侯秀红《母校是我永远的河流》

二百四十杨慧东《老弯》

二百四十一蔡青江《有一抹记忆飘过我的窗前》

二百四十四李海岭《生命的守护神》

二百四十五王晓琴《摘出你的童心来》

二百四十六麦浪《城市边缘》

二百四十七周厚东《嫂子,接你回家》

二百四十八张成元《财富》

二百四十九何剑胜《临湖荷塘今何在》

二百五十一赵丰《孤独的散步者》

二百五十二郑海英《坐拥?词的表达》

二百五十三秋荷《深秋的喜悦》

二百五十四王晓鹏《早春》

二百五十五许秀杰《天国里的外祖母,您好吗?》二百五十六王照科《一半明亮一半清凉》

二百五十七兵点《花间一壶酒》

二百五十八曾训骐《永恒的悲怆》

二百五十九雨兰《安静的大地之子》

二百六十梅雨墨《飞雪千年心依旧》

二百六十一鸽子《雨中访荷》

二百六十二衷九兰《姿势》

二百六十三燕杰《黄河口的早晨》

二百六十四彭升超《恬静时光》

二百六十五胡明桥《咏蝉》

二百六十八李晓光《忧伤的雨事》

二百七十三王亚林《母亲菜》

二百七十五李道英《走进“鱼山”》

二百七十六张春海《苦爱》

二百七十七胡明理《失忆者之歌》

二百七十八李开红《常家寺里念佛经的善人们》二百七十九马永宣《河口、河口》

二百八十一李祥林《走失的泥土》

二百八十二许强《漫步汉江边

二百八十四胡庆成《故乡旅思》

二百八十五吴春萍《水磨汤圆》

二百八十六蓉儿《棕榈情》

二百八十九李阳阳《漫步驼城》

二百九十王剑《乡村二题》

二百九十二尹传利《梨事芬芳》

二百九十六张西洪《积霖谷的百合花》

二百九十七谭国文《洒满阳光的土地》

二百九十九田小雨《记忆中陕北的夏冬》

三百张灵均《落入黑夜的睡袍》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 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与传承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文学作品的发展与影响日益加深,而现代的文学作品就如浩瀚文学天空的一颗巨星,烨烨生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主要由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闪光点,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如果把文学作品看成一个人,那么小说就是他的灵魂,诗歌是他的眼睛,散文就是他的发肤,戏剧就是他的衣服。 小说是现代文学作品的代表,在原有的明清小说的基础上,加上国外长短篇小说的影响,以及现代的社会环境的熏染,现代小说已经具备了它完整的体型,走向成熟。为什么说小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因为它最直观的反应了当时人的思想,社会的思想,表达了人类的某种或一些愿望,是人的思想的一种载体。 我读的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不多,就简单的说说我对巴金《寒夜》的感悟。该故事篇幅短小,内涵却十分丰富,主要介绍了这个家庭悲剧的种种矛盾,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讽刺,并以婆母和曾树生为代表的两种女性形象,反应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本书那直指人心的艺术魅力值得深思。 通过参考,我将从时代背景、文化观念及女性意识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简单的介绍。 社会历史时代的思考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文学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社会现实批判。巴金创作《寒夜》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寒夜》寄寓着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及对新生活的热情向往。巴金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来表现小人物的悲剧,重要的是揭示了旧制度灭亡的必然,表现了对新生活的渴望之情。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寒夜”就是国统区阴郁现实的象征。 《寒夜》是巴金于1944 年创作的,是一部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汪文宣一家的悲剧。小说中,丈夫汪文宣性格软弱,收入微薄,妻子曾树生漂亮、开放,而婆婆却守旧顽固。由于生存压力,本来就存在的矛盾日益激化,婆媳之间冲突不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痛苦死去。婆婆领着孩子离开了家。小说的结尾,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去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的月夜下徘徊,作品写道:夜,的确太冷了。 可以说这既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巴金把小说中的家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在巴金看来,正是国统区黑暗、腐败的现实造成了小说中家破人亡的悲剧。后来,巴金为了解释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一再强调成书的时代背景,明确表示作品的目的是揭露抗战前夕大后方政治黑暗和知识分子的痛苦处境。“那时社会上最活跃的是官僚资产阶级,是那种利用职权囤积居奇,做黄白黑生意的人,他们官商结合,权利结合,像蛀虫一样把中国在战争中所剩下的一点元气全部耗光。”还说,“我们没有发国难财,却倒了胜利霉。”在作品中,汪文宣的痛苦、失业以及家庭的破碎,都和这样的社会现实具有密切关系。 文化观念冲突的表现 美国思想家杰姆逊说:理解文学必须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实际上,小说中的家庭悲剧也可以在文化上找到原因。在这个家庭中,婆媳之间的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婆婆完全是旧式的,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传统封建文化的家庭伦理观念,而曾树生却是受过现代教育的新青年。婆婆总是用旧的观念去衡量儿媳妇,媳妇由无法

现代散文精选

一、入选理由: 梁启超“新文体”的典范,充沛酣畅的爱国情怀和强国期盼,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年02月23——1929年01月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为民族的振兴四处奔走。 二、入选理由: 一篇谈论时间问题的经典美文,寓意深邃,文情并茂,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匆匆(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

论鲁迅对文学的影响 寻常的人,都是在歌颂和期盼黎明的曙光驱赶走夜的黑暗,而鲁迅,却在深夜里思索,夜幕让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穿透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气节人格,使鲁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不仅仅是在文学造诣方面,更是在他对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不懈努力和奋进之心,鲁迅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他在中华民族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峰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正是对那个封建专制,人吃人的社会的最强的反抗之音,他以自己的笔写下对那些,亦或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亦或扮演吃人角色的人最有力的控诉。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疯子,才是最不受那些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便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必修教案 0310 10:56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一、单元整体分析 (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2.了解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文体和内容,有助于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 ( 1 )文体对象方面 本单元所选作品,文体可谓多种多样。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寓言式的哲理型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庖丁解牛》;既有气势磅礴的赋体史论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阿房宫赋》;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项羽之死》和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与《大铁椎传》。 ( 2 )文体内容方面 本单元所选六篇文章,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精湛鲜活的故事场面的精彩叙述。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选修课“诗歌与散文”模块的学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终选名单 (总计300篇) 在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终选名单终于尘埃落定,共遴选了300位作者的300篇散文,绝大部分选自编委会初选大名单,个别选自编委会初选大名单之外的投稿作品,兑现了编委会最初的承诺:“重名家,不薄新人,以质取稿,决不让一篇佳作落选!” 最终入选名单,以出版社的《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目录为准。 有疑义的作者,请在此留言,说明情况,要有理有据,编委会将会给出明确答复。 需要修改个人简历的作者,亦请在本名单后跟帖,留下要更换的作者简历。 选稿编辑人员名单: 主编:林平 副主编:黄红娟 编辑:叶晓霏孙本召周厚东王秀芳尹振贤

一李安平《风在语》 二明然《岁月,是一条浅浅的河流》三程勰《老树》 四张金厚《读山》 五梁文权《千里长堤的遐想》 六赵福君《心香一瓣祭先萱》 八杨林明《爸,天堂也有飘雪吗》 九段方智《走过时间的印痕》 十一刘维嘉《造访寒山寺》 十二边琼《祭祖》 十三高林瑜《生命里的云朵》 十四王黎冰《月下看川戏记》 十五董明辉《远离尘嚣》 十七雪菲《我家的古董》 十八杨春贤《怀念父亲》 十九凡烟以散尽《麦收时节飘麦香》 二十胡焕亮《倾听春的心跳》 二十一林汉筠《风雨亭里想起错位的婚姻》二十二荫丽娟《月光下的怀想》 二十三烟雨《春风依旧忆巴邱》

二十四安永强《柿子情缘》 二十五汪云飞《乡间听雨》 二十六康伟明《家乡如梦》 二十七张向前《风雨千年卢舍那》 二十八丁竹鸣《夜登泰山》 二十九王艳秋《夜访芙蓉邨》 三十一余普查《村庄周围》 三十二向善华《抽空去乡村庄稼地走走》 三十三郑能新《醉哉,杏花村》 三十四天疆《月湖之夜》 三十五邱海滨《梦中的苦竹》 三十六聂宜军《悼念我的父亲》 三十七孙效增《活出一朵花》 三十八谭斌康《塬畔的野枣》 三十九胡庆军《大理独自行走也快乐的地方》四十张贵彬《乡间唢呐》 四十一李朝晖《一生只为一斤棉花》 四十二王选《三寸光阴》 四十三谢体碧《童年趣事》 四十四石凌《清风穿过午夜大街》 四十七王秀芳《秋之韵》 四十八雨晓荷《像栽插秧苗一样生活》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作者:白红梅 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汉文组邮编:021000 内容提要: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即他们的散文各有特点,本文就这三位作家在散文创作上的不同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散文选材方面语言风格艺术结构 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杨朔的散文,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情景交融,清新优美,善于以小见大;秦牧的散文,题材广泛,博见多识,言近旨远,妙趣横生,有寓教于乐之感;至于刘白羽的散文,则激情澎湃,雄浑豪放,波澜四起,以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见长,政治宣传味浓。他们的艺术特色,创作风格各有千秋,即使是用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也常表现为不同的个性风格。因此,将他们进行比较,对研究和欣赏散文都很有帮助和启发。下面,浅浅地谈一下这三大家的异同。 一、从选材方面来看 由于每个作家的经历不同,审美意识有所差异,决定了他们选材范围各有不同。作为一名时代的歌者,杨朔认为散文应该“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①从这一创作思想出发,杨朔的作品努力追觅时代的足迹,题材丰富多样,且大都充满诗意及唯美色彩,诸如:《浪花》中飞溅的浪花,《金字塔夜月》中皎洁醉人的月色,《荔枝蜜》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的荔枝林,《香山红叶》中吐香的红叶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秦牧的散文被读者称作知识的“花城”,有如一座收藏丰富,包罗万象的博物馆,无论是山川植物,生活艺术,还是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几乎称得上“宇宙之大,无所不谈”,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作者简介:白红梅,蒙古族,中共党员,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讲师。呼伦贝尔学院优秀教师。 刘白羽的散文充满时代气息,富于革命激情,他善于捕捉和表现那些美好的事物,并融入令人深思的哲理,把“美的生活,美的思想,美的感情,变为美的文学”(《早晨的太阳·序》)。他作品的选材,则多立足于火热的战斗和建设生活,多以大事物为重,用大镜头、转换来摄取大事物。如:《长江三日》记叙“江津”号轮船冲破惊涛骇浪,绕过暗礁险滩的三天历程;《日出》通过对高空观日出雄伟景象的描绘,想到这不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吗?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不正如那冉冉升起的朝阳吗?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正象“早晨六点钟的太阳”那样富有朝气吗?抒发了他对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诚挚感情;《红玛瑙》中提出的从延安起步的革命者应永葆战斗青春的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选材倾向及五六十年代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

一、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目录 一.《狂人日记》赏析 二.《阿Q正传》赏析 三.《凤凰涅槃》赏析 四.《荷塘月色》赏析 五.《子夜》赏析 六.《家》赏析 七.《雷雨》赏析 八.《骆驼祥子》赏析 九.《断魂枪》赏析 十.《再别康桥》赏析 十一.《死水》赏析 十二.《金锁记》赏析 十三.《雨巷》赏析 十四.《围城》赏析 十五.《边城》赏析 十六.《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十七.《小二黑结婚》赏析 十八.《王贵与李香香》赏析 一.《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3)虚幻的幻觉。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

中国古代诗歌 一湘夫人.屈原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两句诗。 二拟行路难鲍照 1、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3、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的诗句是:泻水置平

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5、《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6、《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的心情的句子是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三蜀相杜甫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蜀相》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书愤陆游 1、《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爱国散文诗精选3篇

爱国散文诗精选3篇 爱国散文诗精选祖国在我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 人民在我心中 我们来自普通的百姓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祖国在我心中 人民在我心中 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我们是百姓的骨肉弟兄 祖国在我心中 人民在我心中 我们和人民心连着心 我们和人民有着军民鱼水情 祖国在我心中 人民在我心中 我们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保卫祖国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祖国在我心中 人民在我心中

我们不怕流血和牺牲 我们的心如同花样红 祖国在我心中 人民在我心中 军民齐唱爱国歌 我们和人民携手共筑中国梦爱国散文诗精选中国智慧不管你有多了得 不管你有多落魄 尊重才是赢家 微笑才能解惑 千万条理由 总有可取舍 吸其精华 反刍糟粕 多多检点 自己品德 是努力包裹 还是没人发觉 敢于公之于众 哪怕颜面卷绝 一切的一切

过去永远诀别 一切的一切 未来有序排列 能忍则忍 只要不超出原则 小失过后 大得猛烈 曾经的中国 是被非洲抬进联合国多少大国拒绝 也难挡众兄弟的急切多少谗言蜚语 也挡不住中国的节拍只要看准 从不退却 哪怕赴汤蹈火 也不惜惨烈 黑暗过去 就是黎明相接 该出手时 毫不拒绝 不管你多强大

都被迫哭笑不得 像今天美日 大话反遭众轻蔑 中国啊 中国 五千年的文明 凝聚了早该超越 爱国散文诗精选中华基因 中华民族的基因 遗传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和铮铮铁骨的豪气 使我们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挺直了民族的脊梁 并日益强壮 看中华大地的今天 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刮目敬仰中华民族曾遭受屈辱的磨难回想那段触目惊心的历史 不能不让我们铭记在心 倭寇泯灭不掉的劣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椒房阿娇青娥老”椒房:后妃所住的宫殿,用花椒籽和泥涂壁,取其香暖兼有多子之意。 B.“云中谁寄锦书来”锦书:据《晋书》记载,窦滔妻子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她的丈夫,后来就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指李清照想给丈夫寄信。 C.“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古代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伯仲”连用,后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D.“蓬莱宫中日月长”蓬莱宫:泛指仙境,蓬莱是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方丈、瀛洲。 2.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3.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 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B.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 ——宋词——元曲。 C.“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D.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学体裁,说它是报告是就其主题的真实性 而言,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方法而言。夏衍的《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 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C.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歌》 《琵琶行》,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 D.白居易的诗歌,不单《赋得古原草送别》人人皆知,他的《长恨歌》《琵琶行》也众口 传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 “骚体”。

2018粤教版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论快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杂俎. zǔ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洗涤.dí趁.机chè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跛.脚bó正当.防卫dàng 姗.姗来迟shān 【答案】D(跛.脚bǒ)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愧怍掣肘求全责备阴庇后代 B. 静谧启事迫不急待莫衷一是 C. 阵脚赌博贸然从事心浮气躁 D. 宣泄申诉以德抱怨形迹可疑 【答案】C(A项中应为“荫庇后代”;B项中应为“迫不及待”;D项中应为“以德报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隋朝的开科取士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不仅在当时具有毋庸的积极意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来看也是如此。 ②12日是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南通邮政局当天特“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纪念”、“神舟六号飞船飞行测控”连体式纪念邮戳各一枚。 ③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A.置疑启用飘瞥 B.质疑启用飘渺 C.置疑起用飘瞥 D.质疑起用飘渺 【答案】A(①置疑,一般用于否定句;质疑,用于肯定句。②启用,开始使用;起用,重新使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③飘瞥,雨雪飘扬纷飞貌。现多用来比喻事物的纷扬易逝。“飘渺”,同“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 ....,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 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 ....,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 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 ....的感慨。 D. 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 ....。【答案】D(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A项中,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B项中,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C项中,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8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像浮士德那样,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 “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终选名单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终选名单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终选名单张奉宝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终选名单 (总计300篇) 在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终选名单终于尘埃落定,共遴选了300位的300篇散文,绝大部分选自编委会初选大名单,个别选自编委会初选大名单之外的投稿作品,兑现了编委会最初的承诺:“重名家,不薄新人,以质取稿,决不让一篇佳作落选!” 一李安平《风在语》 二明然《岁月,是一条浅浅的河流》 三程勰《老树》 四张金厚《读山》 五梁文权《千里长堤的遐想》 六赵福君《心香一瓣祭先萱》 八杨林明《爸,天堂也有飘雪吗》 九段方智《走过时间的印痕》 十一刘维嘉《造访寒山寺》 十二边琼《祭祖》 十三高林瑜《生命里的云朵》 十四王黎冰《月下看川戏记》 十五董明辉《远离尘嚣》 十七雪菲《我家的古董》 十八杨春贤《怀念父亲》 十九凡烟以散尽《麦收时节飘麦香》 二十胡焕亮《倾听春的心跳》 二十一林汉筠《风雨亭里想起错位的婚姻》 二十二荫丽娟《月光下的怀想》 二十三烟雨《春风依旧忆巴邱》 二十四安永强《柿子情缘》 二十五汪云飞《乡间听雨》 二十六康伟明《家乡如梦》 二十七张向前《风雨千年卢舍那》 二十八丁竹鸣《夜登泰山》 二十九王艳秋《夜访芙蓉邨》 三十一余普查《村庄周围》 三十二向善华《抽空去乡村庄稼地走走》 三十三郑能新《醉哉,杏花村》 三十四天疆《月湖之夜》 三十五邱海滨《梦中的苦竹》 三十六聂宜军《悼念我的父亲》 三十七孙效增《活出一朵花》 三十八谭斌康《塬畔的野枣》 三十九胡庆军《大理独自行走也快乐的地方》

四十张贵彬《乡间唢呐》 四十一李朝晖《一生只为一斤棉花》 四十二王选《三寸光阴》 四十三谢体碧《童年趣事》 四十四石凌《清风穿过午夜大街》 四十七王秀芳《秋之韵》 四十八雨晓荷《像栽插秧苗一样生活》 四十九赵明生《孔子祭拜感怀》 五十华芳国《丑草》 五十二邓世太《生命中那几个不能碰触的琴键》 五十三潘新日《山野中,那蓬苇草》 五十四汪应泽《夜读》 五十五刘素平《白金婚》 五十六何玉忠《兄弟情深》 五十八李凌《坎土曼 隐藏在大野的光芒》 五十九若荷《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 六十袁有江《看电影》 六十二曹矞《温一壶佐酒的月光》 六十三南星《小城的雨夜》 六十四欧阳克俭《清水江如梦家园》 六十七陈烁《陶然亭祭事》 六十八秦华《烛光的微笑》 六十九赵红丽《持卷吟香—游走在幸福的彼岸》 七十一叶子《又见炊烟》 七十二姚源清《走客》 七十三尚子熠《青春在铁轨之上远行》 七十四叶静《走出冬蛰》 七十六辛贵强《悠悠黄土情》 七十八刘向民《我想知道树在说什么》 七十九胡祥《列车上邂逅的皖西南》 八十梁星钧《母鸡下蛋》 八十一苏周堂《怀念马社火》 八十二冰川《与北京有关的一些小事小情》(需删节)八十三吴礼鑫《青年与禅师》 八十四运涛《亭立于红色印迹之驿》 八十五曹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八十六凌代琼《悟道茅山》 八十七一梅《枫岭踏雪》 八十八王小燕《殇之草坪》 八十九王道萍《父亲做辣汤》 九十聂中民《陇中高原的冬天》 九十一冉令香《冬天,就下雪吧》 九十二汪爱中《写在初冬》

全国统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u试卷(最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1分) A:争强好胜,目光短浅 B:豪爽磊落,与时俱进 C:固步自封,偏执狭隘 D:老成持重,处事周全 2、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是()(1分) A:20世纪20年代受“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 B: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东北女作家 C:20世纪40年代任职于重庆某银行的女职员 D:20世纪40年代任教于三间大学的女教师 3、散文《鹰之歌》表达对女友的怀念之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1分) A:反讽 B:对比 C:象征 D:排比 4、话剧《屈原》中虚构出来的道义美的化身是()(1分) A:南后 B:婵娟 C:郑詹尹 D:张仪 5、形象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的作品是()(1分) A:《北京人》 B:《升官图》 C:《上海屋檐下》 D:《白毛女》 6、小说《桃园》的艺术特色主要是()(1分) A:视角灵活多变 B:故事结构环环紧扣 C:明暗线索交织 D:散文化和诗化 7、下列表述中,对诗歌《纤夫》中“纤夫”形象理解正确的是()(1分) A:讥讽了追名逐利的生活方式 B:传达了人生悲凉的生命体验 C:象征着坚韧强劲的古老民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 D:象征着英勇无畏、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

8、话剧《南归》精心选取的“桃花落了满地”的舞台背景是()(1分) A:华北农家小院 B:江南农家小院 C:天津周公馆 D:上海公寓 9、报告文学《包身工》着重刻画的三个被殴打、被侮辱的人物形象是()(1分) A: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B:芦柴棒、拿莫温和荡管 C:芦柴棒、拿莫温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D:拿莫温、荡管和小福子 10、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国统区的女作家陈敬容、郑敏是()(1分) A:七月派诗人 B:九叶派诗人 C:新月派诗人 D:现代派诗人 11、小说《绣枕》中,小姐精心绣制的“绣枕”最后的下落是()(1分) A:泥牛入海,去向不明 B:被人践踏而落入下人手中 C:高价售出,被人收藏 D:被人赏识而作为艺术品陈列 12、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引用并做了辩证分析的观点是()(1分) A:钱玄同“废汉文”的主张 B:郁达夫把小说当作作家自叙传的主张 C:林语堂生活艺术化的主张 D:鲁迅用文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 13、小说《金锁记》用以引出全篇,贯穿始终,给小说涂上一层苍凉色调的意象是()(1分) A:枷锁 B:月亮 C:死水 D:风雪 14、散文《钓台的春昼》中,“我”游历的两个景点是()(1分) A:金燕村、雷峰塔 B:前庄、后庄 C:桐君山、严陵台 D:白洋淀、荷花淀 15、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所叙故事的历史背景是()(1分) A:20世纪10年代的张勋复辟 B:20世纪20年代的军阀混战

必修5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文化常识总结

语文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一、必修5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归去来兮辞》 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1 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2 风波:战乱。 3 公田:供俸禄的田。 4人事:指做官。 5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滕王阁序》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成为他的“绝唱”。 1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2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3“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4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候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5襜帷:车的帷幔。 6旬假: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7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8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9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 1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在睢水旁边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 11北辰: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12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13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做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4“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15“冯唐易老” :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经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16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17贾谊:汉文帝本想任贾谊为公卿,但因朝中权贵反对,就疏远了贾谊,任他为长沙王太傅。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主要是通过对现当代文学经典名篇的解读,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以作品为纲,兼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发展脉络,对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引入最新的学术成果,力求内容的新、准、精,让传统的作品选讲课焕发出新的活力。注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48学时。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其任务是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提高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表达的能力。本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二、教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现代哲学、美学眼光正确分析、评价作家作品。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所拥有的美好情操和人文传统。学习中国知识分子感应时代的变迁而激起的追求、奋斗、反思的精神历程,学习他们为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所持有的特殊的立场和方式,自觉承担起知识分子人文传统重铸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专题一现代小说。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茅盾的小说;巴金、老舍、沈从文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诗化”小说。 专题二现代诗歌。具体内容包括:郭沫若的《女神》;新月社的诗歌;戴望舒、艾青、田间、臧克家的诗歌。 专题三现代散文。具体内容包括:鲁迅杂文散文,朱自清、冰心、周作人、陆蠡等人的散文。 专题四现代戏剧。具体内容包括:曹禺的戏剧。 实践环节:无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本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90分钟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瓮报牖,仇爽.垲也爽:舒服。 B.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教……写字。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方法。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殆:大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累:堆积。 B.迩.年狱讼,情稍重迩:远。 C.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俾:使。 D.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了:了解,明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料得清贫 ..辍飧饔以劳吏者..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C.吾小人 B.奸民久于狱,与胥卒为表里 .. ..D.大块假我以文章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次.岁月,异年谱也C.甚善。名.我固当 B.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B.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C.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D.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8.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立②花甲③耄耋④始龀⑤弱冠⑥古稀⑦知命⑧不惑 A.④①⑤⑦⑧②③⑥C.④⑦⑤②⑧①⑥③ B.④⑦①⑧②⑤③⑥D.④⑤①⑧⑦②⑥③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人的称谓时常先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B.古代自称时则常用谦词,帝王则自称“孤”“寡人”,如“寡人之于国也”;而一般人则自称“愚”“仆”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 C.古代若对他人不敬时常用贱称,如“小子”“竖子”等,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补充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使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夫天地者,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2016翻译硕士复习资料: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7)

2016翻译硕士复习资料: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7) 祖父和灯火管制(1) 冰心 一九一一年秋,我们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老家去。在还乡的路上,母亲和父亲一再嘱咐我(2),“回到福州住在大家庭里,不能再像野孩子(3)似的,一切都要小心。对长辈们不能没大没小的。祖父是一家之主,尤其要尊敬……” 到了福州,在大家庭里住了下来,我觉得我在归途中的担心是多余的。祖父、伯父母、叔父母(4)和堂姐妹兄弟(5),都没有把我当作野孩子,大家也都很亲昵平等,并没有什么“规矩”。我还觉得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几个小家庭的很松散的组合(6)。每个小家庭都是各住各个的,各吃各的,各自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比如说,我们就各自有自己的“外婆家(7)”! 就在这一年,也许是第二年吧,福州有了电灯公司。我们这所大房子里也安上了电灯,这在福州也是一件新鲜事,我们这班孩子跟着安装的工人们满房子跑,非常地兴奋欢喜!我记得这电灯是从房顶上吊下来的,每间屋子都有一盏,厅堂上和客室里的五十支光,卧房里的光小一些,厨房里的就更小了。我们这所大房子里至少也五六十盏灯,第一夜亮起来时,真是灯火辉煌,我们孩子们都拍手欢呼! 但是总电门是安在祖父的屋里的。祖父起得很早也睡得很早(8),每晚九点钟就上床了。他上床之前,就把电闸关上,于是整个大家庭就是黑沉沉的一片! 我们刚回老家(9),父母亲和他们的兄弟妯娌(10)都有许多别情要叙,我们一班弟兄姐妹,也在一起玩得正起劲(11),都很少在晚九点以前睡的。为了防备(12)这骤然的黑暗,于是每晚在九点以前,每个小家庭都在一两间屋里,点上一盏捻得很暗的煤油灯。一到九点,电灯一下子都灭了,这几盏煤油灯便都捻亮了,大家相视而笑,又都在灯下谈笑玩耍。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是一个整体,而祖父是一家之主! Grandpa and Nightly Blackout Bing Xin In the autumn of 1911, we returned from Yantai of Shandong Province to our native place Fuzhou. While on the way, my parents warned me again and again, “Since we’ll be living in a big family in Fuzhou, remember always to behave properly and never act like a naughty child. Show respect for your elders, particularly your grandpa, who is head of the family…” After settling down in the big family in Fuzhou, however, I found that my previous worries on the way turned out to be unfounded. My grandpa, uncles, aunties and cousins never thought me a naughty child. We treated each other lovingly and equally. There never existed anything like “family rules of good behaviour”. I also found that the big family was a loose community of several smaller ones, which lived and ate separately. They each had their own relatives and friends, for example, their ow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