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

一、为什么要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提出的战略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建设海洋强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和“发展海洋产业”,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则先后提出“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我国在海洋产业、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显著上升,初步建立陆海资源配置与经济布局、海洋近岸开发与远海拓展统筹兼顾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建设海洋强国,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海洋不仅孕育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自然循环,而且赐予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丰富资源、广阔空间。在21世纪,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将竞争的视野转向海洋,加快调整海洋战略,制定海洋开发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改变

资源约束趋紧的局面。

建设海洋强国,还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高度,从保护海洋空间安全出发,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高度关注海洋空间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新要求。保护海洋空间安全是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保障。各国维护海洋权益、拓展海洋空间的直接竞争愈演愈烈,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和岛礁主权、海域划界、航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剧。我国的海洋空间安全保护、海洋权益维护面临十分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国需要树立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空间安全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道路,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 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都曾走过因海而兴、依海而强的

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就是如此。进入21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舞台上的地位更加凸显。世界各国均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海洋。从现实情况出发,中国应该必要走海洋道路,建设海洋强国。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我国适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既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着眼于我国领土主权和发展权的维护,周边国家已经对我海洋权益构成威胁,建设海洋强国,正是因应周边的复杂形势而作出全面性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海洋经济更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压力的情况下,海洋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接替空间,科学合理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不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动力,更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文明,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际形势跌宕起伏、风云变幻,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剧,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亦面临十分错综复杂的形势。维护海洋权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维护管辖海域范围内岛屿主权、海域管辖权、资源开发利用权和维护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的正当海洋利益,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深远。

二、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于世界的民族必盛于海洋,盛于海洋的民族必强于世界。海洋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起和衰落有着直接联系和作用。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也为21世纪初叶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提出了需要,提供了推动力和历史性机遇。抓住21世纪初叶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把我国建设成21世纪海洋强国,这是中华民族一项光荣而伟大的历史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获得很大发展。2004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12841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为5268亿元,涉海就业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并且正在向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迈进;我国正在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我国正在成功地实现“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目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和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主要包括:大力促进出口贸易,确保海洋战略通道的航行安全和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共有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利用;最终解决台湾回归祖国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保护好海洋这一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后和最大的空间、人类资源的最大的最后的宝库、世界经济发展最大最

后的增长点,这些都需要和推动着我国海洋强国建设。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有助于21世纪初叶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初叶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2000年~2020年,使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使我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水平更加富庶。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涉海产业与海洋经济,使海洋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开发海洋资源,满足经济发展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充分利用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海洋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基础,是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据统计,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远远高于陆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价值。海洋是地球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宝库和巨大的生态环境空间,是等待人类去开发利用的“第六大洲”。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有助于缓解地球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有助于我们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21世纪初叶我国所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无非是和平与战争两种方式。我们当然希望以和平的

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敢战才可能言和,敢战才有资格言和。加强海洋强国建设,特别是加强海洋军事强国建设,我们才能有效地遏制住国际上敌对势力对台海局势的插手,遏制住台独势力的膨胀,实现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1世纪初叶的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应该成为21世纪我国的国家大战略。我们应该倾全国之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落实和加紧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怎样建设“海洋强国”。

1、认识和利用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瞄准海洋领域的重大自然科学问题,加快基础研究,力争在知识创新上有所突破,对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能力。加强深海生物基因研究,提高海洋探测技术研究水平。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攻关,提高海洋预报的精度和水平。建设常态化的海洋综合调查保障机制,不断丰富和更新海洋基础数据和资料。要强化

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面向建设海洋强国对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重点抓好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海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海洋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加快海洋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壮大海洋人才队伍,优化海洋人才结构。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完善海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加大海洋文化和海洋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海洋科技、经济、法律等知识的普及面,凝练和弘扬包括深潜精神、海监精神、极地精神、大洋精神在内的海洋精神。发展公益性海洋文化事业,繁荣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海洋宣传、文化的精品力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浓厚氛围,不断为建设海洋强国注入精神动力。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完善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做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规划、海岛保护规划同其他规划、区划的衔接与配合。加强海洋规划、区划的组织实施与监督检查,提高海洋开发利用行为的宏观管理水平,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使规划、区划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围绕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新兴海洋产业培育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加大产、学、研联合攻关力度,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着力突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着力突破远洋渔业捕捞技术、海水增养殖技术、耐盐作物培育技术,使科技在

海洋开发利用中的贡献率得到持续提升。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着眼增加我国战略资源储备,拓展国家发展战略空间,做好大洋资源勘查工作。积极推进南北极科学考察。进一步推动载人深潜技术发展,使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努力提高深海大洋探采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深水油气生产作业装备、深海通用材料研发,增强深海开发重大装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2、综合管控,建设生态海洋。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规划用海,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全面提升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坚持集约用海,鼓励实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坚持生态用海,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使用海域,维护保持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区域,坚持科技用海,提供海洋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推动海洋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和建设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依法用海,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审批用海,坚决查处违法用海,违规批海。有效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强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受损严重的海岸线、海岛、海域环境的整治与

修复。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逐步形成有力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除了要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外,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在现有海洋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如尽快出台《海洋基本法》,继续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订,促进《南极活动管理条例》、《渤海区域管理法》、《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法》、《领海基点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建立有权威、效率高、职能相对集中、权责一致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和海上执法体制,统筹对内行政执法和对外维权执法,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组织机构保障。提高海域和海岛使用、海洋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严格查处违法行为,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强化对我国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完善海监、军方、外交三位一体的海上维权执法协调配合机制。稳步推进西沙、中沙、南沙等重点岛礁的建设。保障海上通道航行安全,为维护和拓展我国的海外利益提供安全保障。深入开展海洋维权法理和对策研究。不断提升维权执法基地和执法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继续推进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和海监船的建造。

3、大力推进和谐海洋建设。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虽

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平友好、合作共赢”为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海洋外交发展之路。

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前提下,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大局。做好南海区域的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推动我国与南海及印度洋、太平洋周边国家在海洋环保、科技、海啸、风暴潮领域的合作,培养海洋领域外国专家,密切我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海洋事务,提高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和海洋事务磋商能力,准确把握国际海洋秩序发展形势。深入参与海洋环保、海底资源开发、渔业资源管理、海事与救助等涉海国际公约、条约、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国际海洋合作与技术培训,提升我国对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

四、“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意义。

“海洋强国”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然而,几千来,受陆地中心文化的影响,海洋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如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方针,这是

对海洋重要性的高度肯定,“海洋强国”把海洋的重要性与国家的强大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把海洋的重要性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

海洋强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无疑会为缓解资源紧缺的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均关注到了海洋的重要性,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正千方百计地觊觎着本属别人的海洋,中国的海洋权受到空前的挑衅,海洋权事关经济,事关国家的安全。所以说,推行“海洋强国”方针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海洋强国”有着较好的基础。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海防的力量,特别是首艘航空母舰的成功航行,为打造中国陆海空一体的海防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海底探测方面,6月22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海洋主权,有能力独立进行海洋资源的探测与开采。

“海洋强国”需高起点,高效率。需要多管齐下,笔者以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海域的警备防卫工作,严禁外国船只非法进入中国领海;做好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严禁任何污染性的开采,不论经效益多么大,都必须坚持“绿色开采”;做好统筹规划,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探测,统一规划,不可任投资者无序开发,要强化对各类开发的有效监督;“海洋强国”还需要强化对海上渔民的素质培训,一方面,不要误入他人领海,以免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每一个中国渔民都要有主动维护中国海洋权的意识,

当好国家海防力量的助手;“海洋强国”需强化全体国人的相关意识,积极支持“海洋强国”的各项措施,并主动为“海洋强国”献计献策,主动为“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仅有陆地经济的繁荣是不全面的繁荣,只有陆海经济双繁荣才是最健全的繁荣,也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繁荣。

五、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增强海洋意识”和李长春同志“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意义重大”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团中央已于2008年10月上旬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反映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急需大力解决。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让海洋意识教育进入大学的课堂,适当设置海洋教育课程,增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同时,把海洋意识教育触入到大学国防教育体系中去,通过国防教育内容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海洋危机意识。2.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提高海洋意识的重要性,切实把解决海洋意识问题当成迫在眉睫的问题和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来抓。政府在各方面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海洋意识教育的管理、目标、内容形式、以及教育保障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

3.深入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为海洋意识教育提供了理论知识基础。要积极研究和编写一套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科书,让海洋意识教育走进课堂,加快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

4.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活动。加强国内的海洋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海洋文化展览会等形式,引起大学生对于海洋的关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公共媒体资源展开全面的宣传造势,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社会上形成认识海洋的良好氛围。

5、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励、鼓舞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为海洋事业服务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广泛开展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为海洋事业服务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增强他们国家意识和政治责任心、历史使命感。

海洋是生命的源泉、资料的宝库、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和未来的希望,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保护和保全海洋是时代潮流和全人类的责任。一个国家、民族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权益的争取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海洋意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所以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推动我国逐步走上海洋强国的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试析海洋环境保护对我国构建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试析海洋环境保护对我国构建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论文摘要海洋强国指的是在探索认知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综合管控海洋方面实力强大的国家,这就说明,一个真正的海洋强国,不仅要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先进的创新科技和强大的海上力量,还要有健康美丽的海洋生态环境。2012年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说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而海洋生态环境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也日益重要。 论文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生态海洋环境保护 一、海洋强国的概念 21世纪毫无疑问是“海洋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匮乏,海洋的重要性已不仅体现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资源和便利,它的发展更是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强弱的标准,因此,世界各国都将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海洋,制定本国的海洋强国战略,然而,何为海洋强国,真正的海洋强国应具备哪些要素,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虽然如此,但发达的海洋经济、强劲的海洋科技、强大的海防力量却是所有学者公认的海洋强国的共同点。与此同时,随着人类对陆地资源的大肆开发所造成的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出现,全球各个国家在加大对海洋的开发力度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在制定本国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时,纷纷将保护海洋环境纳入其中,而优美的海洋环境和健康的海洋生态也成为新世纪的海洋强国的必备要素之一。 我国地处亚太地区的重要位置,拥有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同时拥有众多岛屿和油气资源,在海洋产业、海洋运输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然而,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海洋资源开发无度、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海洋科技水平较低、海洋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的存在使我国与世界海洋强国之间的距离仍然较远,因此,我国只能算得上是海洋大国,而非海洋强国。 综上,本文认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必须是海洋权益、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环境以及海上力量等各方面能力均位于全球前列的,是能够实现以海强国、国海互兴、人海协调的海洋综合能力较强的国家。 二、海洋环境保护对我国构建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陆地资源终归有限,我国要发展就必须面向大海,进行调整,制定新的发展大战略,而海洋强国战略正是我国现阶段所需要的,具有历史必然性,符合我国发展的规律。海洋强国指的是在探索认知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综合管控海洋方面实力强大的国家,这就说明,一个真正的海洋强国,不仅要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先进的创新科技和强大的海上力量,还要有健康美丽的海洋生态环境。2012年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

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 一、背景材料: 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1.8万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1.4万多千米的岛屿岸线,勾勒出我国辽阔的海疆。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读报告首提“海洋强国”的意义,阐述国家海洋局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上的具体部署。 二、什么是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三、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海洋强国? 在当前新老海洋强国并存与共同发展时期,中国将坚持建设“和谐世界”国家战略,遵循和平发展方针政策,以“和谐海洋”为愿景,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平衡发展、不谋求海洋霸权,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 四、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包括那些方面?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

海洋等五个方面。 1、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2、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3、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一是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用海,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二是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4、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二是要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三是要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 5、虽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和谐海洋,一是要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二是要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三是要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 五、中国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始终秉持什么样的理念? 建设和谐海洋。 六、为什么要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海洋强国: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原文作者:黄良浩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阐述了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国战略理念、战略思路、战略举措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世界历史充分表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必须要建设海洋强国,掌握世界一流的海洋开发、控制和管理能力。 深刻认识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是首次。我们看到,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到“海洋”两字,指出军队要“保卫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十五大报告提到要“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十六大报告提到要“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十七大报告提到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这些报告对海洋的表述都只有寥寥数字。十八大报告首次用40个字完整阐明海洋强国战略,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 中央为什么要在现阶段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首先是反映了对历史的清醒认知。我国近代百年屈辱,直接源自于海上的衰落。海权的丧失,多次打乱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使之延后了至少上百年。历史荣辱表明,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必须建设海洋强国。其次是反映了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和洞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之后,海洋作为国土空间和资源宝库的地位迅速显现,开发利用海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成为沿海各国矛盾冲突多发的新焦点。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海上形势,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第三是反映了对未来的清晰谋划。海洋是全球化的战略通道和贸易走廊,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生态屏障。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开发。 建设海洋强国,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关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拓宽未来发展空间,培育未来发展新增长极,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动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支持系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战略上突破“海上包围圈”,形成区域海洋控制权,进而推动“和谐海洋”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总之,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自近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

我的海洋梦—建设海洋强国之我见

我的海洋梦——建设海洋强国之我见 一望无际的大海,如宝石般的蔚蓝,那一直是我小时候心中神秘的向往。长大后,我知道了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71%是海洋,他的条条河流分布在世界各处,孕育着古人类的文明。同时,我也慢慢也知道了海洋是云雨的故乡、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对人类而言,海洋与我们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海洋是我们人类亲密的朋友。 我国的海洋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但综合考虑我国的人口数量、海岸线长度和国土面积等因素之后,我国的海洋资源相对来说是较为匮乏的。尽管如此,我国拥有较丰富的海洋资源,海产品、能源、矿产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对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古以来,人们对海洋开发利用就及其投入,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成为今后世界新的潮流。我们新海洋人也正紧随时代的脉搏,奋力推动海洋事业的跨越。海洋的多种资源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及利用甚至是争夺都是以往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因为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只有海上的实力强,才能国家繁荣,人民安乐。正所谓,海事兴,万事兴,民族兴。 而如今,持续升温的岛屿主权争端、日趋激烈的海洋资源争夺、频发的海上军事冲突、区域外大国的不断介入,对许多国家的海上安全带来深刻影响。而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领海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但在世界主要海洋国家中我国却是海洋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并且我国人均海洋资源非常稀少,从海上安全来看,中国的海洋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在东海,因为海底石油丰富的蕴藏,钓鱼岛周围渔业资源的丰富,以及岛的军事价值,引发了中日对钓鱼岛主权的争夺,东海海洋权益问题突现。在南海,

专题06 海洋强国-冲刺2020年高考语文时新热点作文素材库

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解题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大国时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向海图强,挖掘释放“海”的潜力。 海洋强国领袖说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 “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6月8日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从海面冰封的渤海湾,到四季分明的黄海、东海,再到长夏无冬的南海,一路走来,数十个港口城市,点缀在中国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 海洋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聚宝盆”,蕴含着的丰富资源超乎人类的想象。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发展,做好了解海洋、开发海洋、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加速重大基础建设,探索海洋永无止境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加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海洋梦,强国梦,我们的梦。领袖已经发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这是时代的最强音,也振奋了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海洋强国梦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实现新时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伟大跨越。 海洋强国优质时评 01“三个立足”助力海洋强国 (来源:荔枝网评)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秉持“蓝色信念”,统筹兼顾海洋领域发展和保护工作,以强大的“海洋情怀”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海洋强国战略

浅析十八大之海洋强国战略 简介编辑 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 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 洋强国加以保障。 ;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道路,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是对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海 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战略大致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以反封锁、反霸权为主要特征的第一阶段,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出为重要标志的第二阶段,以实现海洋综合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第三阶段,以及以建设和谐海洋为重要内涵的第四阶段。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应对国内外政治 经济新形势作出的全面性战略选择 (一)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内,储藏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量非常可观。另一方面现阶段中国经济已发展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对与海洋空间的依赖度大幅提高,海洋本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对与海上邻国领土争端与主权争议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的有效应对

在中国周边海域,围绕领海主权和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海上安全不容乐观。 (三)建设海洋强国是对日益激烈的大国海上战略竞争压力的有效回应 (四)建设海洋强国是维护我国海上利益,防止受到日益频繁的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的必然选择 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海洋领域表现为海盗、海上恐怖主义行动、走私、贩毒等活动,其中覆盖范围最广,危害性最大的当属海盗与海上恐怖主义。 三、发展力量、塑造观念、制定战略,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一)建设海洋强国要发展敢打必胜的强大海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首先,要坚持积极防御的海军战略,实施防御与进攻相协调的战略手段。在斗争方式的选择上,应当优先运用非战争方式,慎重运用战争方式。 其次,应当调整海军的防卫范围,实现近海的绝对安全与远洋的有效威慑。在新时期的海上军事斗争中,有效地控制近海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控制住近海,才能形成大纵深、立体、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海上战略防御纵深,确保国家海上安全与利益不受侵犯。 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二)建设海洋强国要培养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强国观念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海洋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 全民海洋意识的培养,进而树立海洋强国的观念。 1.要建立蓝色国土观念,全面认识海洋 通过教育、宣传等各种途径普及“蓝色国土观念”,使全民认识到中国领土并非局限于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还包括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建设海洋强国 推进民族复兴

《建设海洋强国推进民族复兴》 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但与此同时,中国还拥有着三百万左右的海洋面积。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是海洋国家利益的最高战略选择,是中华民族走上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国想要完全强大起来离不开对海洋的建设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民族复兴。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有几个特征,一是海洋经济要发达,二是海洋科技创新要强劲,三是海洋生态环境要优美,四是海防力量要强大,能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在维护海洋和平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想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一定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优先考虑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以损害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在维持海洋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可持续利用资源。想要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就需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加以管理,需要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人海和谐、海陆联动、江海连结。例如中国南海设立的三沙市就是很好的一个人海和谐发展的典范。另外,现在对生态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然后中国也需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提高对海洋的科研能力,不断深化对深海大洋、南北极的科学认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做出贡献。要大力发展海洋绿色开发技术装备,进一步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加强海水淡化技术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的开发,加快推进海岛和深远海资源的勘探开发,另外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要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实施科技兴海战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中国需要维护海洋权益,首先我们需要有坚定的民族毅力和决心,然后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还需要有灵活合适的外交手段,最后,中国还需要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来维护自己的领海权益。 所以说,想要建设海洋强国是很困难的,不过只要中国有信心,一定能做到以上的要求,并且实现真正的海洋强国。海洋强国对现在发展的意义是非常大的,陆地天空方面的强大不是真正的强大,只有在陆空方面强大的同时实现海洋强大,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强大。因此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建设和实现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

1建立海洋强国的意义 1.1什么是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 1.2建立海洋强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家利益的得失直接决定或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文明进步的走向,决定和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维护海洋国土主权和安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保证海外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保证海外航线安全等问题,都需要重视海洋的军事意义,加强海上作战力量建设。只有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步伐,加强与海洋相关的综合力量建设,才能有效地维护海洋国土不受外来侵犯,以过硬的实力维护国家海洋国土主权安全,保证我国海洋利益不受侵犯。 2建设海洋强国的紧迫性 近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日美要协防钓鱼岛,菲律宾立法侵占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宣示主权”。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遭遇严峻挑战。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亦面临十分错综复杂的形势。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加强对海洋权益的保障,包括在钓鱼岛争议上果断亮剑,在南海巡航宣示主权,三沙设市,航母启航等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开发利用海洋既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着眼于我国领土主权和发展权的维护。 3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挑战 挑战是来自多方面的。 一、缺乏海洋意识 我国拥有巨大的海洋国土和漫长的海岸线,但是一直以来对海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发利用海洋观念欠缺,缺乏开发利用海洋、通过海洋创造和积累财富的观念。 二、周边有争议的国家,主权问题是任何国家都不会轻言放弃的。涉及双边关系,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互信机制,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区域外国家的威胁,如美国等。美国作为第一海权大国,稳固地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海洋霸权。西太平洋作为美国海洋霸权的中心之地,与日本结成军事同盟关系,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开展军事交流和合作项目,

关于把我国建设成太平洋地区海洋强国的战略思考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不仅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必然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海洋。 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地球表面积约为5 l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积3 6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其次,海洋也是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3 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被划分为沿海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五个法律地位不同的政治地理区域。其中,国际社会共有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 517亿平方公里。第三,海洋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学家由于发现了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资源和能源,而把海洋视为人类可以利用的“第六大洲”。第四,海洋是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最近几年,国际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都是在海上发生或从海上而来。可以说,国际安全,地区安全和沿海国家的安全,大都与海洋息息相关。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和威胁我国国家统一大业和国防安全的情况,很可能来自海上。 虽然我国疆域陆海兼备,但国人的海洋意识历来比较薄弱。中国急需提高和增强全民族自上而下的海洋意识。符合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海洋意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观念:(1)国家管辖海域以外资源开发的观念。领海是领土的一部分,是海洋国土。沿海国家在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具有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从资源专属权利的角度说,这些区域是准海洋国土。公海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公土”;国际海底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因此世界各国都可以开发利用。(2)资源宝库的观念。海洋中有多种资源,必须把眼光转向海洋,越来越多地从海洋中获取物质财富。(3)全球通道的观念。虽然世界各大洲和岛屿被海洋隔开,但全球政治,尤其是经济联系都必须通过海洋进行,以世界大洋航线作为通道。(4)海洋健康的观念。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一个巨大威胁。树立海洋健康观念,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保护好海洋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5)海上安全的观念。财富来自海洋,危险也来自海洋,太平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会太平的。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而一个世界大国同时必须是海洋强国。具体地说,中国应该成为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尤其是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前途光明。21世纪20年代,我们有可能成为经济总量排名前三位的经济大国。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继美国、俄国之后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强国。但是我们的海洋事业还不很强大,海洋力量还比较弱小,与我们整体国力发展水平相当不适应。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保证出海权,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利用公海和国际海底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海洋资源,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有效防御来自海上的威胁。 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不能成为海洋强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也不能算真正伟大的复兴了。因此,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我们建设成为海洋强国,而建设海洋强国必须首先成为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这是摆在我们这一、二代人面前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战略任务。建设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之后,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2)台湾问题解决之后,美国对我的威胁也将是长期的存在的; (3)由于处于太平洋西岸三个岛链包围之中,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我们就没有安全的出海通道; (4)从长期战略角度考虑,我们的海上近邻日本可能是最重要的潜在威胁; (5)韩国正在建设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蓝色海军",保卫包括其船舶出入台湾海峡在内

如何建设海洋强国

如何建设海洋强国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一、开发海洋 开发海洋指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包括对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钠及盐等化学资源;深海锰结核的试采;海底油气田的开发;利用潮汐等动力资源发电等。我国海域辽阔,海洋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约为陆地总面积1/3。海洋资源也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海洋经济比重和发展水平并不高,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万亿元,约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而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则普遍在1/3至1/2之间,有的甚至更高。目前,实施海洋大开发战略的条件已经成熟,有必要实施东部海洋大开发战略,并使其与西部大开发处于并重的战略地位,推动全国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海洋经济大发展,加快向海洋强国迈进的步伐。 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加大力度以及技术开发: (一)海底矿产资源开发 (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三)海洋能利用 (四)海洋空间利用 二、利用海洋 海洋是一个富饶而又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随着全球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海洋资源显的越来越重要,海洋必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数量对资源的压力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相比的,开发海洋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的海洋资源是缓解我国人口、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的海域约三百万km2,海岸带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千米,海洋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开发潜力巨大。但是,我国在开发海洋资源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渔业资源捕捞过度 近年的资源调查显示处于食物链较高层次的传统优质经济鱼类越来越少,并且呈现小型化、低龄化、性成熟提早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海洋捕捞业的盲目发展,近海捕捞失控,致使近海重要渔业资源开发过度并导致资源衰退,严重影响了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随着海洋开发速度的加快,我国沿海海域环境质量一直处在下降状态中,海洋污染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据统计,由于环境污染,我国每年的捕捞量都要减少50万吨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造成海洋环境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是海洋污染,而海洋污染主要的来源又是陆源污染。 所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晰海洋资源、环境的产权,实行资产化管理 长期以来,海洋资源的无偿使用导致“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的不合理现象,造成经济评价失真,海洋资源的宏观管理不足造成海洋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制约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明晰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产权。有产权就会有市场交易,定价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对于海洋环境价格的确定,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海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5世纪以后,海洋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人类文明进入了更富开拓性的“海洋时代”。同时,世界海洋强国的历史也呈现出一些普遍性逻辑,即(1)国家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需求决定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地位;(2)国家经略海洋的能力决定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效用;(3)涉海大国都可以超越客观环境而崛起为海洋强国,但海洋强国的衰落也是必然的规律。而这些规律的核心要义便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海洋强国战略,必然能够在海洋时代塑造出一个成功的海洋强国。对于诸如中国一般的崛起大国而言,势必要通过合适的战略走向富强,也势必要走上海洋这条通途大道——它在昔日曾经是一条发展的捷径,而现在却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 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地区性濒海大国,国家的安全和发展皆同海洋息息相关。当前,中国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以上,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多数原油进口需要依赖海运,中国业已在海洋渔业、海运业以及造船业等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海洋上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相较于陆地边界局势的基本安定,中国近年来的外部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海洋疆土。中国面临着来自美国及其军事盟国、有海洋争端的邻国等构筑的战略围堵态势,国家的海上战略空间长期受到外部力量的压制。 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尽管中国一直都在参与地区海洋秩序的塑造以及融入全球海洋秩序的进程,然而赢得走向海洋的机会却并不等于“赢得海洋”。可以说,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中国保障国家综合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和塑造新型海洋秩序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无论是在政策和研究领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设计在战略评估、目标确定和手段选择上多少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有鉴于此,本文将选择“海洋强国战略”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一种创新性的解读模式与设计框架。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对海洋强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将首先总结并归纳研究所需要涉及的核心概念,并将在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中西互通、古今互鉴”为原则,结合海洋时代的整体性趋势和阶段性变化,综合考虑海洋强国战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尝试在基础研究层面为海洋强国战略构建可行的分析框架:海洋强国战略分析的主体是涉海大国,其核心问题是国家与海洋之间

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出,2016年,我国将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圆满完成。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1%,到“十二五”期末,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9.6%,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500万人,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60%,稳步增长的“蓝色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拓宽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统筹推进特色海洋产业园区、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加强对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坚力度,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海洋油气管道保护、南极活动管理立法进程,加快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的修改,夯实“依法治海”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报告中指出,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我国将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科技 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报告中指出,2015年,在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6年,我国将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善高新

论海洋强国战略

论海洋强国战略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大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长,再次进入世界的中心舞台,成为了国际关注的对象。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契机,但在一部分国家面前却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欧美部分国家以及一些我们的邻国担心中国国力的增长会威胁他们的既得利益,特别是那些通过非法途径侵害中国利益的国家,他们提壶吊胆时刻担心中国为争取正当利益而威胁到他们的私利!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时机,他们争先在我国的海洋领土胡作非为,企图以实际占有掩盖他们的人非法占据,东海钓鱼岛事件还没有完全平息,菲律宾就又枪杀和中国台湾的渔民,对中国的合法权益肆无忌惮的破坏,面对这样的局势,我认为强国之路离不对开海洋的维护,一个世界大国必须是一个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关键词:战争、利益、海军(防)建设、国家利益、民族复兴,资源利用 一:由利益争夺引发的战争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战争永没有停息过,人是有高等智慧的生命,但无论怎么样,人类也逃不出和

生物界类似的争夺地盘的争斗,只不过这样的争斗被人类称为战争。地球就这么大,它的资源是那么的有限,当人类的数量还是很少的时候,自然界的一切足以满足人类的要求,人类争夺地盘的矛盾还没那么明显。人类拥有高等的智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脱颖而出,成为了这个蓝色星球的主宰。地球上恶劣的自然环境,狼虫虎豹、以及各种疾病在无法大规模威胁人类的时候,人类的数量也开始激增。几十几百万年前,第一个猿因为学会了使用工具而成为了第一个人,而现在人类的数量已经超过七十亿大关,而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地被刷新。世界上有一些国家醒悟了,如日本和中国通过计划生育,防止了人口大爆炸,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可是令人失望的是,这样的国家太少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则选择多生孩子,还似要将多生孩子进行下去。于是一个个人口大国被造就出来:2010年墨西哥人口达到一亿,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十二亿,2012年菲律宾人口达到一亿...... 在某些时候人多的确力量大,但人不多也无端的消耗的大量的资源,造就了贫困。纵观全球,除每日以外的人口大国无一不是相对贫困的国度。地球的资源是很有限的,但人的欲望无限,当现有的资源无法满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世界各海洋大国间展开的作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领域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权力量竞争,说到底,是各自海洋文化力的竞争。世界上的海洋文化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海洋文化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主体的东方海洋文化体系。但我国千百年来的中原农耕文化主体观念和大陆文化思维定势,导致了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的弱化,掩没了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海洋大国悠久、灿烂的海洋文明历史的显示度。当代的世界一体化、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现代化的产物,我国在当代海洋国力竞争中发展当代海洋文化,无疑应建立在我国自己的海洋文化传统之上,对西方的海洋文化只能有选择地加以借鉴,而不能本末倒置。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报告首提“海洋强国”,虽着墨不多,却意义非凡。 什么是海洋强国?指的是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都是大陆国家,对利用海洋的传统认知,只有“兴渔盐之利”与“通舟楫之便”而已。传承至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边界线长约2万2千公里。却较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从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管控海洋到生态海洋、和谐海洋,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认识过程,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建设“海洋强国”之路是中国走向永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海洋国家围绕着海权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为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等四个方面。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70.8%,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维护海权的斗争首先表现为海洋资源的争夺战。为什么原来相对平静的南海会紧张起来?就是因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南海发现了储藏量可观的油气与可燃冰资源,被世界称之为新的波斯湾。而越南正是依靠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而一举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输出国。中国对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却至今没有一口自己的油田。真是情何以堪! 争夺海权的核心是岛屿主权之争,它直接关系到沿海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与海域划界,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近来,中日钓鱼岛争端及中菲黄岩岛争端愈演愈烈,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岛礁主权的争端是何等激烈。而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没有任何退让的余地!现在南沙群岛的130 多个主要岛礁中,中国(包括台湾省)只占了9个,越南占了29个,菲律宾占了8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印尼占了3个,文莱占了1个,凡露出海面的岛礁几被瓜分一空,有的国家还在窃占的岛屿上驻有军队。面对如此严竣的形势,我们怎能放任不管,置之不理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中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60%以上的石油能源依赖海洋运输,为了保障我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也急需建设海洋强国。 综上所述,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非凡,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维护海权必需有强大的海军作支撑;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必需具备必要的经济技术能力。没有这个“支撑”和技术能力,一切都是空谈。今天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说明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从浅海进入深海,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走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两极,借以扩大中国生存发展和安全空间。总之,中国已经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实现从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变,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其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都十分巨大而深远。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都曾走过因海而兴、依海而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崛起就是如此。进入21 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许多国家均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海洋。 自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封建王朝漠视海洋,疏远海洋,最终沦入有海无防、丧权辱国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现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的道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5 个方面。

一、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一是瞄准海洋领域的重大自然科学问题,加快基础研究,力争在知识创新上有所突破,对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能力。 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重点抓好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海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海洋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 二、利用海洋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完善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做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规划、海岛保护规划同其他规划、区划的衔接与配合。 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围绕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新兴海洋产业培育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加大产、学、研联合攻关力度,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生态海洋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多维度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分析

多维度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分析 (2014-03-11) 近年来,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逐步铺开,这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当下世界各国拓展海洋经济事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并从多种维度来思考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规划。 从陆海兼顾的角度看,陆海并重的国家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时候,需高效率管理国家资源的调配。相较于那些传统的海洋经济强国(英国、荷兰等)可以将国家战略资源悉数投向海洋不同,中国等陆海并重的国家在同时兼顾大陆与海洋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海洋强国建设的步伐。历史上的法国、德国在进行陆海协调时的兼顾失衡就是典型的例子。当下中国的情况更为特殊:虽然我们陆地幅员广阔,已探明或未探明的战略性资源储备丰富,但这些珍贵的陆地资源和发展空间相对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能源资源消耗量而言,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在几代人之内很可能就会消耗殆尽,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已经出现了生态污染等不可持续现象,过度偏重陆地开发前景堪忧;而我国中长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也尚待仔细斟酌,毕竟国家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陆海统筹战略必须要有创新型的思路方能突破瓶颈。需要看到,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的崛起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未来国家发展一旦遭遇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困难,如果我们陆地内部的战略资源也不敷使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业很可能会就此遭遇瓶颈。历史经验也表明,在国家发展到最关键的经济社会转折点或遇到某种困境时,往往也是其它国家的外援(如进口战略性能源资源等)最靠不住之时,真正靠得住的还是我们业已控制的陆海战略空间和资源。因此,过早、过快地耗竭我们陆地的宝贵资源或战略空间,会为将来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埋下隐患。早一日充分开发海洋经济以利用海洋战略空间和资源,我们的发展就早主动、回旋余地也更宽广;晚开发,则被动。可以说,现阶段中央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规划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它因应了国家向海洋经济进军的现实和长远需求。 从海洋产业技术的角度看,中国必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及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当下,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还必须依靠大量石化资源,海洋必然成为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能源资源基础。而我国正处于资源战略路线从陆地转移到海洋的过渡阶段,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是和海洋能源资源开发的质量与技术含量成正比的。但是,明确海洋能源资源对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实际高效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最困扰我国海洋能源和石化开发的产业瓶颈是“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比如,2007年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现的可燃冰,它的储量很大,也许可以在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完之后成为工业领域中的主要能源。但是,开采深海海底可燃冰的技术很不成熟,成本高,危险大。因此,亟需通过培养相关高科技人才、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才能推动这些新型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这是从产业技术上占据海洋开发主导权和制高点的必经之路。 从海洋生态开发角度看,应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实行工业废水净化后排放和禁渔期的严格实行等措施,中国的海洋环境得到了一些改善。但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开发模式,仍旧给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也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目前,海洋生态开发最大的难题是限制和改善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因为,陆源污染排放的微观主体是追求利润的各类企业,短期内对海排污的成本对这些企业来讲是越低越好,偷排滥排现象比较严重;另外,一些不可预期的海洋开发突发事件(如康菲公司的原油泄漏),也可能造成海洋生态污染。解决办法是,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同时,要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合法合理科学地利用海洋资源,在确保海洋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实现中国海洋经济开发事业的科学发展。 从海洋经济聚集角度看,发展海洋经济需要利用好海洋的天然优势,重点打造海港事业,实现经济集聚。一个国家发达的海港运输业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能增强与世界的联系,同时也积累起了物流、人力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利于海洋经济以航运港口为依托的开放、集聚式发展。以鹿特丹港为例,它的海港事业发展不仅解决了数万人的就业问题,还为荷兰创造了数百亿的GDP。如果中国的沿海重要港口能扩大其现有规模、丰富其配套产业和设施,必然会为国家创造很大的就业空间和社会财富;同时,海港事业发达,还会带动本地集装箱制造、造船、旅游、餐饮、娱乐等生产性和服务性行业加快发展。因此,发展海港事业、推动航运经济、实现产业集聚,这是海洋经济特别是海港事业带动起来的一项多赢的经济发展战略。 从海权拓展角度看,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大陆国家向陆海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