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思考

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思考
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思考

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思考

施问民周萍周诺红陈艳

(上海市曲阳医院疼痛科上海200092)

冲击波是一种能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它是通过冲击波能量突然释放产生的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目前,西欧各国已用于10种骨科疾病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ESWT已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近年来,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我院疼痛科自年初以来,已经在临床中将ESWT应用于跟腱炎、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跟骨痛、桡骨茎突炎、踝关节损伤、网球肘、股骨头坏死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ESWT的疗效,与操作者对疾病的解读能力、对疾病的二次诊断以及对生物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关系极大。

一、治疗中的病人常见的主观感受以及处理:

1.针刺痛:常见于最近发生的炎性反应,消失较快,但临床效果好。

2.酸胀痛:接近肌腱、触发点或滑囊垂线面(90°)处,消失时间仅次于刺痛,一般2—3

次,临床效果较好。

3.胀痛:接近血管和关节腔或滑囊、肌腱20°—60°处,消失最慢,一般3—5次。

4.放射痛:表示触点接近神经,应注意回避神经干。

5.热流感:局部治疗后,有事会出现治疗部位以远出现发热的感觉,说明局部疏通,循环

得到改善。

6.麻木:可能损及周围神经,一旦出现,建议更改治疗部位或调整方向。

7.局部非定向痛:强度较针刺痛大,示探头直接压在末梢血管上,建议调整方向。

8.疼痛加重:一般发生在炎症急性期或术者太过加压用力,宜调整治疗强角度或减轻压力。

二、靶点定位:

1.以痛为输:痛点通常意味着局部有软组织损伤,在中医针灸原理中又称阿是穴。是必须

要治疗的。

2.相关肌肉起止点:对于局部软组织紧张的,有时痛点在中间(弦上),直接击打会加重

损伤,可先冲击波击打该肌起(止)点,此为击一点而松二端。(弓弦原理)

3.触摸定位:局部有条索、硬结或韧感(与周边相比),可定为治疗点。

4.关节囊破坏性定位:如股骨头坏死者,可在髋关节囊体表投影区域,密集型破坏性击打,

利用人体修复机制重建区域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

5.影像学引导定位:X线定位用于骨组织及钙化组织的定位。B超定位: B超能清晰地显

示骨骼周围软组织病变, 如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滑囊、血管等。B 超检查无创, 无放射线损害, 操作简便、迅速、价格低, 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同时可提高治疗准确度,提高疗效。

三、治疗手法:

1.顺打:顺着肌起(止)点向远端发散的方向,优点:不易损伤正常组织,不加重疼痛;

不足:频次、时间较长。

2.逆打:方向与顺打相反,优点:有时可获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解绳结原理) ;不足:有

时会由轻度痛感。

3.斜打:治疗枪与皮肤成450角,特别适合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4.平行来回移动法:是减轻治疗时疼痛的一种方法,也可应用于较大范围损伤的病灶。

5.打圈移动法:是减轻治疗时疼痛的一种方法,也可应用于较大范围损伤的病灶。

冲击波方案文档 (5)

EMS体外冲击波治疗仪介绍 湖北瑞志康科贸有限公司 2014年 一、冲击波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具有声学、光学和力学的某些性质,广义上的冲击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震动、雷电、爆炸和超音速航空器等均能产生冲击波,冲击波都具有压力瞬间增高和高速传导的特性,只是在能量、频率和产生方式等方面有所差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体外冲击波技术开始被的运用到骨科及康复理疗领域,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冲击波疗法日益完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到今天,在部分欧美国家冲击波疗法已经成为骨伤及骨关节类疾病非创伤治疗的首选方法,其独特的疗效和简单的治疗方式使许多经传统疗法治疗无效的骨科疾病患者得以重返健康生活。 冲击波发生源有液电冲击波,压电效应、聚能激光、电磁感应和微爆炸等多种原理产生的冲击波。(1)液电冲击波发生源,最早应用于冲击波发生源。优点:脉冲波形稳,冲击时间快。缺点:体积较大,治疗一个病人就要更换电极,放电稳定性差,焦点漂移。(2)电磁冲击波发生源,优点;噪声小,不用更换电极,放电稳定。缺点:使用环境有一定要求,冲击波时间慢,使用能量高电压在13~20kv,临床效果比液电式冲击波差。 (3)压电晶体冲击波源,优点:噪声小。缺点:功率较小,晶体的质量和寿命及安装都要求较高,否则每个晶体触发脉冲难以同步。(4)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源;优点:使用安全方便,对骨骼肌肉组织疗效好。缺点:治疗时不能长期停留一处所形成的息肉、狭窄及其他病态。 二、冲击波疗法 应用冲击波的原理针对人体机体肌肉\骨骼\内脏等组织病变进行病理性逆转的一种疗法.在医学方面主要应用有:全身系统中的肿瘤及癌细胞冲击疗法; 骨骼系统的肩周炎、网球肘、髌腱炎、跟痛症等;泌尿系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等等. 体外冲击波的优点在于:(1)损伤轻微,可替代某些外科手术疗法;(2)一般采用简单麻醉或不必麻醉;(3)治疗时间短,风险小,可在门诊进行治疗;(4)无需特殊术后处理,术后恢复较快;(5)治疗费用远远低于开放式手术。适应症 >腱性末端疾病: 足底筋膜炎; 内侧/外侧肱骨外上髁炎等 >腱性疾病: 髌腱炎;跟腱炎;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等 >肩峰下滑囊炎

冲击波治疗仪项目申请报告

冲击波治疗仪项目申请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 从产品结构上看,国内体外诊断行业总体呈现两极分化:低端市场是前期使用的检验技术,正在进行方法学上的更新和迭代,发展空间小,增速缓慢;中端市场由于近年来国产研发能力迅速提升,渠道优势明显,国内产品正借力进口替代良机,发展迅速;高端市场由于技术壁垒高,目前主要由国外产品占据垄断地位,国内产品处在研发潜伏期。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提升及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促进了治疗与康复需求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远远大于一般人群;同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升,疾病治疗及诊断需求逐渐提升。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逐渐提升,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此外,由于药物治疗普遍有副作用,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理念逐渐深化,在实际诊疗中加强了医学诊疗设备的推广使用。在以上因素的驱动下,医疗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不断释放,从而推动治疗与康复类和体外诊断类等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提升及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促进了治疗与康复需求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远远大于一般人群;同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升,疾病治疗及诊断需求逐渐提升。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逐渐提升,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此外,由于药物治疗普遍有副作用,以预防为主的医疗理念逐渐深化,在实际诊疗中加强了医学诊疗设备的推广使用。在以上因素的驱动下,医疗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不断释放,从而推动治疗与康复类和体外诊断类等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 该冲击波治疗仪项目计划总投资23826.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006.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38%;流动资金6819.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62%。 达产年营业收入48106.00万元,总成本费用36422.79万元,税金及附加425.63万元,利润总额11683.21万元,利税总额13720.32万元,税后净利润8762.4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957.9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03%,投资利税率57.58%,投资回报率36.78%,全部投资回收期 4.22年,提供就业职位1015个。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修订稿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 治疗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我院疼痛科今年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多尼尔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该设备是现今物理治疗界首屈一指的先进仪器,它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通过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物理和生理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冲击波治疗没有服药或注射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因而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骨组织疾病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治疗中。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冲击波治疗。 一、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1.机械压力效应: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压电效应: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 (1)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2)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3)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 (4)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这些生物学效应,目前,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主要适应症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早期)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髌骨腱炎、冈上肌肌腱损伤等。并有文献报道称对足底筋膜炎、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髂嵴炎、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膜炎、骨性关节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冲击波治疗的副作用: 冲击波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组织的红肿、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过性的,治疗后1-2天就可以缓解或者消除。所以无需对冲击波治疗心

冲击波原理及使用说明.pdf

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Shock Wave)是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 梯度差及扭拉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冲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作用 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它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 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1]。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的机械波,它的特性在于能在极短的时间(约10 ns)内达到500 bar(1 bar=105 Pa)的高峰压,周期短(10μs)、频谱广(16Hz~2×108Hz)[2]。 自从1979年德国Dorni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Dornier HMI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1980年2月7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冲击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广 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肿瘤,并在体外实验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此外,目前西欧各国已经将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应用于10余种骨科疾病,ESWT已经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近年来, 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 一、冲击波的物理基础 冲击波的压力波形包括一个在冲击波前沿迅速升压随后逐渐衰减的压力相(正相),和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张力相(负相)。通过对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可以引出以下几个临 床上常用的概念和治疗参数[1,3]:(1)焦点、焦斑和焦区:焦点是指散射的冲击波经聚焦后 产生的最高压力点,焦斑是指冲击波焦点处的横截面,焦区是指冲击波的正相压力≥50%峰值压力的区域;(2)压力场;(3)冲击波能量;(4)能流密度:表示垂直于冲击波传播方向 的单位面积内通过的冲击波能量,一般用mJ/mm2表示;(5)有效焦区能量:是指流经焦点处垂直于z轴的圆面积内的能量,即作用平面。我们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能流密度。典型的冲 击波波形见图1。 图1 典型的冲击波波形 二、冲击波的作用原理 冲击波是压力急剧变化的产物。在短短的几纳秒内产生很高的压力,这是冲击波所独 有的特性。冲击波具有很强的张应力和压应力,能够穿透任何弹性介质,如水、空气和软 组织[4]。ESWT主要是利用中、低能量的冲击波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来治疗疾病,其生物学效 应取决于冲击波的能级和能流密度。 1.组织破坏机制:冲击波具有压力相和张力相。在压力相产生挤压作用,而在张力相 则为拉伸作用。冲击波本身产生的破坏性力学效应是直接作用,在冲击波的张力相时,由 张力波产生的空化效应是组织破坏的间接作用。正是这两种作用,可以使冲击波治疗骨性 疾病和软组织钙化性疾病[1]。 2.成骨效应:冲击波诱发的成骨促进作用发生在骨皮质部分和网状结构部分的界面处。 冲击波的直接作用导致骨不连处的骨膜发生血肿,空化效应不仅可以造成部分细胞坏死,也会诱发成骨细胞移行和新的骨组织形成。 3.镇痛效应:高能冲击波作用于轴突产生强刺激可以起到镇痛作用。神经系统的这种 反应方式也被称为“门控”,是通过激发无髓鞘C纤维和A-δ纤维来启动的。 4.代谢激活效应:可能是由于冲击波的直接机械效应引起的。一方面冲击波可以改变 细胞膜通透性,使神经膜的极性发生改变,通过抑制去极化作用产生镇痛效应。另一方面, 冲击波可以使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过程活跃,从而使代谢分解的终产物被清除和吸收。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我院疼痛科今年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多尼尔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该设备是现今物理治疗界首屈一指的先进仪器,它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通过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物理和生理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冲击波治疗没有服药或注射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因而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骨组织疾病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治疗中。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冲击波治疗。 一、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1.机械压力效应: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压电效应: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 (1)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2)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3)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 (4)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这些生物学效应,目前,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主要适应症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早期)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髌骨腱炎、冈上肌肌腱损伤等。并有文献报道称对足底筋膜炎、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髂嵴炎、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膜炎、骨性关节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冲击波治疗的副作用: 冲击波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组织的红肿、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过性的,治疗后1-2天就可以缓解或者消除。所以无需对冲击波治疗心怀恐惧,从国内外众多报道来看,冲击波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软组织慢性炎症、骨

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技术参数

附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技术参数 一、气压弹道式放散状冲击波,原装进口。 二、基本参数要求: 1、主机、手柄、探头为同一品牌同一制造商生产。 *1.1手柄数量:两把不同能量手柄各一套,针对不同适应症做精准定位治疗。 *1.2设备标配9个不同型号治疗探头。 1.3最大能流密度≤0.6mj/ mm2。 1.4设备可满足36mm大面积放散状冲击头1个。 *1.5手柄治疗头可伸缩,有施压指示器,带压力刻度。 *1.6手柄自带计数器,记录手柄累计使用次数。 1.7冲击头均可+135℃高温高压消毒。 2、可移动式柜式主机系统(包括:主机、台车、空气压缩机)。 *2.1空气压缩机:主机与空气压缩机分离,为油压式三级过滤空气压缩机,并具备大容量储气罐。 2.2工作频率:1-20Hz连续可调。 2.3工作压力:0bar - 4bar 治疗时连续可调。 2.4电源供应(伏特):100 - 240VAC。 2.5电源频率:50 - 60Hz 。 2.6最大正输出压力:不小于11.2MPa 。 3、产品认证:

*3.1产品通过美国FDA足底筋膜炎治疗上的认证,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3.2产品在国内注册大于13款以上治疗探头,以注册证为准。 3.3产品适用范围不能为辅助治疗,以注册证为准。 3.4产品适用范围(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内有注明):肩钙化性肌腱炎、肩峰下疼痛综合症、网球肘、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症、髌骨尖综合症、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止点性跟腱炎、非止点性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特异性和根性腰背疼痛综合症。 3.5 投标产品为国际一线品牌,国内用户不少于100家用户,省内使用用户不低于5家医院,并提供本省装机不低于5家用户的装机合同或中标通知书。 *三、生产厂商在国内设有分公司、提供专业的售后维修服务,投标资料内需提供分公司资质。

冲击波原理及使用说明

冲击波疗法 令狐采学 冲击波(Shock Wave)是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冲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它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1]。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的机械波,它的特性在于能在极短的时间(约10 ns)内达到500 bar(1 bar=105 Pa)的高峰压,周期短(10μs)、频谱广(16Hz~2×108Hz)[2]。 自从1979年德国Dorni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Dornier HMI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1980年2月7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冲击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肿瘤,并在体外实验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此外,目前西欧各国已经将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应用于10余种骨科疾病,ESWT 已经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近年来,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 一、冲击波的物理基础

冲击波的压力波形包括一个在冲击波前沿迅速升压随后逐渐衰减的压力相(正相),和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张力相(负相)。通过对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可以引出以下几个临床上常用的概念和治疗参数[1,3]:(1)焦点、焦斑和焦区:焦点是指散射的冲击波经聚焦后产生的最高压力点,焦斑是指冲击波焦点处的横截面,焦区是指冲击波的正相压力≥50%峰值压力的区域; (2)压力场;(3)冲击波能量;(4)能流密度:表示垂直于冲击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内通过的冲击波能量,一般用mJ/mm2表示; (5)有效焦区能量:是指流经焦点处垂直于z轴的圆面积内的能量,即作用平面。我们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能流密度。典型的冲击波波形见图1。 图1 典型的冲击波波形 二、冲击波的作用原理 冲击波是压力急剧变化的产物。在短短的几纳秒内产生很高的压力,这是冲击波所独有的特性。冲击波具有很强的张应力和压应力,能够穿透任何弹性介质,如水、空气和软组织[4]。ESWT主要是利用中、低能量的冲击波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来治疗疾病,其生物学效应取决于冲击波的能级和能流密度。 1.组织破坏机制:冲击波具有压力相和张力相。在压力相产生挤压作用,而在张力相则为拉伸作用。冲击波本身产生的破坏性力学效应是直接作用,在冲击波的张力相时,由张力波产生的空化效应是组织破坏的间接作用。正是这两种作用,可以使冲击波治疗骨性疾病和软组织钙化性疾病[1]。

体外冲击波治疗仪XY-K-MEDICAL治疗说明书

体外冲击波治疗仪XY-K-MEDICAL治疗说明书 翔宇医疗,是一家致力于康复理疗设备和创伤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以下是其适应症的建议治疗处方,医生在临床中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的具体设定 治疗方式: 冲击波治疗对每个病人而言都是不同的,痛点是要根据病人的描述而定位; 冲击波治疗从痛点开始慢慢的画圈移动,并覆盖所有的疼痛区域; 在病人能承受的情况下,慢慢的增加强度,直到病人能够感受到疼痛,治疗频率要根据病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而决定; 在使用冲击波治疗前,可以先冷却治疗部位,这样从本质降低病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

禁忌症 一般来说,冲击波治疗不能用于充满气体的器官(肺部),大的神经和血管,脊柱的部位。 1.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 2.使用抗凝血剂,特别是苯丙香豆素 3.血栓症 4.肿瘤,癌症病人 5.妊娠 6.成长中的儿童 7.可的松治疗6个月以后才能接受第一次体外冲击波治疗 副作用 1.肿痛,变红,血肿 2.瘀点 3.疼痛 4.之前使用可的松治疗的患者容易有皮肤感染

副作用在2-5天后减轻,保证在开始下次治疗之前,这些症状都消 失。 踝关节 急性(亚急性)跟 能量(巴)频率(HZ)冲击次数/疗程传导子腱炎 痛点(肌腱上的) 1.6 15 2000-3000 D-actor 20MM 肌肉(跟肌腱相 关) 备注: 此适应症不是直接治疗在肌腱上的,而只是作用于肌腹上的,这是为了提高血液循环,刺激愈合过程,在腓肠肌上移动D-actor 传导子(平滑的移动D-actor但是在腓肠肌表面需要使用一定的压力)直到血液流通顺畅。 中间(侧边)跟腱痛能量(巴)频率(HZ)冲击次数/疗程传导子 疼痛点(直接作用于肌 1.8 8 2000 经典15MM 聚焦 腱) 肌肉(和肌腱相连) 1.6 15 2000-3000 D-actor 20MM 备注: 在排肠肌上移动传导子D-actor ,(平滑的移动D-actor但是在腓肠肌表面需要使用一定的压力)直到血液流通良好。 跟腱痛肌腱/肌肉能量(巴)频率(HZ)冲击次数/疗程传导子

冲击波原理及使用说明

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Shock Wave)是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冲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它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1]。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的机械波,它的特性在于能在极短的时间(约10 ns)内达到500 bar(1 bar=105 Pa)的高峰压,周期短(10μs)、频谱广(16Hz~2×108Hz)[2]。 自从 1979 年德国 Dornier 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 Dornier HMI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 1980年 2月 7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冲击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肿瘤,并在体外实验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此外,目前西欧各国已经将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应用于 10余种骨科疾病,ESWT 已经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近年来,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 一、冲击波的物理基础冲击波的压力波形包括一个在冲击波前沿迅速升压随后 逐渐衰减的压力相 (正相),和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张力相(负相)。通过对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可以引出以下几个临床上常用的概念和治疗参数[1,3]:(1)焦点、焦斑和焦区:焦点是指散射的冲击波经聚焦后产生的最高压力点,焦斑是指冲击波焦点处的横截面,焦区是指冲击波的正相压力≥50%峰值压力的区域;(2)压力场;(3)冲击波能量;(4)能流密度:表示垂直于冲击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内通过的冲击波能量,一般用mJ/mm2表示;(5)有效焦区能量:是指流经焦点处垂直于z 轴的圆面积内的能量,即作用平面。我们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能流密度。典型的冲击波波形见图 1。 图 1 典型的冲击波波形

冲击波治疗肩周炎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周炎 郝利民乔磊王燕伟王秋生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方法。方法: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进行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对照组采用微波加按摩的方法治疗,每天一次,治疗3周。结果:两组均治疗3周,随访3~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冲击波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疗程短,易于接受,症状改善快,效果肯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肩周炎;冲击波;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 以下简称肩周炎) 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病变而引 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又称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等。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比例约为1∶3,其治疗主要以保守为主,主要有手法、局部封闭、注射、针灸、理疗、针刀、松解术等治疗方法,各项治疗手段各有利弊,大多采用综合治疗。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 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均符合1991 年全国第2 届肩周炎

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19例,女41 例。平均年龄52.6 岁,病程<6 个月15 例,6 个月至2 年45例,平均患病12个月;左肩22 例,右肩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对照组30 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德国生产的冲击波软组织损伤治疗仪,调节治疗机头对准患处,工作电压6-12 kV,调节能量级为4-6,频率为4-5次/秒,对准喙突、结节间沟、肩峰下滑膜囊等痛点部位,每处击发800~1000 次,每次治疗冲击次数可根据病情增减,每周一次,治疗1~3 次;对照组治疗均采用微波、按摩治疗,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3周。1.3 疗效标准:采用肩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的评定标准[2]。①治愈:肩关节ROM 正常,前屈>150°,后伸>50°,外展>150°,内收>40°,外(内)旋>80°;②显效:肩关节ROM 明显改善,前屈120°—150°,伸30°—50°,外展120°—150°,内收30°—40°,外(内)旋60°—80°;③好转:肩关节ROM 较治疗前有进步,但未达到显效;④无效:肩关节ROM 无变化或减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3.0 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 2结果

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思考

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思考 施问民周萍周诺红陈艳 (上海市曲阳医院疼痛科上海200092) 冲击波是一种能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它是通过冲击波能量突然释放产生的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目前,西欧各国已用于10种骨科疾病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ESWT已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近年来,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我院疼痛科自年初以来,已经在临床中将ESWT应用于跟腱炎、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跟骨痛、桡骨茎突炎、踝关节损伤、网球肘、股骨头坏死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ESWT的疗效,与操作者对疾病的解读能力、对疾病的二次诊断以及对生物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关系极大。 一、治疗中的病人常见的主观感受以及处理: 1.针刺痛:常见于最近发生的炎性反应,消失较快,但临床效果好。 2.酸胀痛:接近肌腱、触发点或滑囊垂线面(90°)处,消失时间仅次于刺痛,一般2—3 次,临床效果较好。 3.胀痛:接近血管和关节腔或滑囊、肌腱20°—60°处,消失最慢,一般3—5次。 4.放射痛:表示触点接近神经,应注意回避神经干。 5.热流感:局部治疗后,有事会出现治疗部位以远出现发热的感觉,说明局部疏通,循环 得到改善。 6.麻木:可能损及周围神经,一旦出现,建议更改治疗部位或调整方向。 7.局部非定向痛:强度较针刺痛大,示探头直接压在末梢血管上,建议调整方向。 8.疼痛加重:一般发生在炎症急性期或术者太过加压用力,宜调整治疗强角度或减轻压力。 二、靶点定位: 1.以痛为输:痛点通常意味着局部有软组织损伤,在中医针灸原理中又称阿是穴。是必须 要治疗的。 2.相关肌肉起止点:对于局部软组织紧张的,有时痛点在中间(弦上),直接击打会加重 损伤,可先冲击波击打该肌起(止)点,此为击一点而松二端。(弓弦原理) 3.触摸定位:局部有条索、硬结或韧感(与周边相比),可定为治疗点。 4.关节囊破坏性定位:如股骨头坏死者,可在髋关节囊体表投影区域,密集型破坏性击打, 利用人体修复机制重建区域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 5.影像学引导定位:X线定位用于骨组织及钙化组织的定位。B超定位: B超能清晰地显 示骨骼周围软组织病变, 如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滑囊、血管等。B 超检查无创, 无放射线损害, 操作简便、迅速、价格低, 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同时可提高治疗准确度,提高疗效。 三、治疗手法: 1.顺打:顺着肌起(止)点向远端发散的方向,优点:不易损伤正常组织,不加重疼痛; 不足:频次、时间较长。 2.逆打:方向与顺打相反,优点:有时可获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解绳结原理) ;不足:有 时会由轻度痛感。 3.斜打:治疗枪与皮肤成450角,特别适合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4.平行来回移动法:是减轻治疗时疼痛的一种方法,也可应用于较大范围损伤的病灶。 5.打圈移动法:是减轻治疗时疼痛的一种方法,也可应用于较大范围损伤的病灶。

冲击波治疗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6 冲击波治疗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第二类冲击波治疗仪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冲击波治疗仪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气压弹道式的冲击波治疗仪。 其他类型的冲击波治疗仪设备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根据新《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7年第104号),分类编码为09(物理治疗器械)—04 —1—

(力疗设备/器具)—05(冲击波治疗设备)。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要求 产品的命名应采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上的通用名称,或以产品结构、控制方式为依据命名,应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的要求。 建议使用的名称有:冲击波治疗仪、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冲击波治疗仪一般由主机、控制手柄(内含子弹体)、治疗头和空气压缩机(一般包含在主机内)及相关附件组成。主机部分一般可包括控制电路(包括主板、电源模块、显示器等)、电磁阀、过滤器、安全阀和连接管路等,控制手柄可包括手柄主体、电磁阀、子弹体和弹道管、触发按钮和连接管路等。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在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不完全与本部分描述一致。产品结构框图示例如下: 图1气压弹道冲击波治疗仪结构框图 注:上述结构组成及示意图仅供参考,具体产品结构组成应根据实际产品确定。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