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现代化城市规划导则指标体系一览表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图标准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NJGBBC 03-2005)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005年9月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1) 一、设计标准 二、支撑系统 三、制图精度 四、坐标系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五、地形图1 六、图层管理2 七、配套设施标注符号管理 八、城市规划用地汇总表格式 九、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格式 十、文字标注 39 33 33 35 35 37 37 38 38 40十一、图形规则 十二、图纸版式 十三、出图设置 第二章:规划成果数据归档标准 一、文件存储标准 二、图纸数据归档标准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一、设计标准 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标准与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5年)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2005年) 二、支撑系统 硬件要求:Pentium450及其以上等价处理器;内存64MB以上。 软件平台:Windows2000及其以上;AutoCAD R14及其以上;Microsoft Office 2000及其以上。 三、制图精度 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坐标系 采用南京92地方坐标系统; 坐标系应为世界坐标系(WORLD坐标系),基于坐标系的所有成果数据采用模型空间; 禁止对坐标系和成果数据进行旋转、平移、缩放。 五、地形图 地形图单位: 1个单位代表1米;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一、规划背景 南京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南京市决定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二、规划目标 1.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应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3.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规划编制应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生态空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4.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规划编制应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5.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 三、规划编制范围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范围包括市辖区内的各类土地和建筑物,以及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四、规划编制程序

1. 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包括组织编制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明确编制目标和任务,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2. 调查研究:对南京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进行 详细调查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3. 规划设计: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土 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4. 征求意见:将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征求各方意见,包括市民、专家、相关部门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优化规划设计方案。 5. 审议批准: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提交 审议批准,由相关部门进行审议,并最终批准通过。 6. 实施和监督:规划编制完成后,相关部门应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达到预期目标。 五、规划编制要求 1. 综合考虑:规划编制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 境等,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编制应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城 市副中心、城市功能区等,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生态空间,保护生 态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编制应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包括教育、 医疗、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5.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历 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关心支持。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关于这个《规划》,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介绍。 一、《规划》出台背景 当今世界,都市圈通过在更大城市地域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日益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2019年国家专门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都市圈建设进行系统部署。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

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2020年又把支持南京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年度任务。按照这些要求,南京市牵头,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共同开展大量的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江苏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进行了衔接和修改,最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省、安徽省政府联合将规划正式印发。这个规划的出台,前后历时近2年,期间在重要节点都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悉心指导,是一个上下联动、两省协作的高质量成果,对于更高层级更大力度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具有重大意义。 二、《规划》主要内容和考虑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刻把握都市圈建设规律,结合实际对南京都市圈发展进行系统务实谋划。《规划》主要内容可以概况为:一个空间格局、两个关键、两个发展阶段目标、四个定位、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以及两套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前言、12章、38节和14个专栏,共计3万余字。 一是立足实际,合理确定规划空间布局。借鉴世界主要都市圈发展经验,立足南京都市圈发展实际,基于人口通勤流动等大量现状数据的科学分析,也兼顾了区域合作历史和都市圈发展潜力,合理确定南京都市圈范围。南京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水系: ①河流: 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 技术标准 (试行) 南京市规划局 2013年12月

一、总则 1、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地块城市设计工作,规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内容、形式、制图标准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并试行。 2、本标准适用于对《南京市出让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暂行规定》(宁规字〔2013〕431号)明确的需提出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地块。在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段城市设计)阶段,以及单独编制地块城市设计(已编制的上位规划中尚未明确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时,应遵守本规定。 3、本技术标准作为地块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强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简明有效、便于操作,并能确保建筑设计的灵活性。本图则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理性原则——图则内容应在满足地块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和该地段城市设计研究的相关要求。 (2)有效实施原则——突出图则对城市空间秩序的有效控制引导,利于规划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控制。 (3)可操作性原则——图则制定应因地制宜,图则内容和表达应简单、准确和明晰,便于土地出让和规划管控中各环节的操作。 (4)灵活性原则——图则制定以控制城市空间秩序中不利情况的发生为基本目的,同时为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留出空间。 4、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及其他一般地区的地块应按照本标准执行;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地块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内容与要求 1、地块城市设计及其图则是对各层次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落实和表达,是对地块规划条件的补充和完善,其主要内容是在地块层面对“空间形态、交通流线、地下空间、界面类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具体地块编制本图则应根据该地块所涉及问题的具体情况,在本技术标准所列的地块城市设计内容框架中,选择需要表述的内容提出控制与引导的要求。特殊情况,也可适当增补表述内容。 2、图则的具体要求在“图则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归类表述,包含对各大类问题进行综述的“控制引导意图”和对各分项提出要求的具体“说明”两个部分。

城市治理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

城市治理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治理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一个城市治理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为城市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城市治理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的指标。其中政府治理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政府效能、政府公信力、政府责任等内容。政府效能是指政府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包括政策制定、决策执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效果。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包括政府的透明度、廉洁度、公正性等方面的表现。政府责任是指政府对于城市发展和社会民生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责任。 公共服务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内容。教育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质量的提高是评估一个城市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医疗是民众的基本需求,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是评估一个城市医疗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是评估一个城市交通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环境保护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质量的改

善和环境保护的措施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社会管理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治安、社会组织、社会公平等内容。社会治安是一个城市安全稳定的基础,犯罪率的下降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是评估一个城市社会治安水平的重要指标。社会组织是城市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广度是评估一个城市社会组织水平的重要指标。社会公平是一个城市社会发展的目标,贫富差距的缩小和社会福利的公平分配是评估一个城市社会公平水平的重要指标。 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水平等内容。经济增长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GDP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是评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产业结构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评估一个城市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指标。就业水平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就业率的提高和就业质量的改善是评估一个城市就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垃圾处理等内容。空气质量是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空气污染的减少和空气质量的改善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水质情况是一个城市水资源的重要指标,水质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评估一个城市水质情况的重要指标。垃圾处理是一个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指标,垃圾处理的规范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是评估一个城市

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概述 地块控制指标是指土地规划、设计或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这些指标旨在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和资源,并促进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在中国,地块控制指标由政府制定和监督执行,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基础。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房地产管理条例》 控制指标分类 地块控制指标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中最基础的要求。它包括以下方面:•用途:规定土地的使用目的,如居住、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等。 •容积率:规定土地允许建造建筑物总体积与土地面积之比,又称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绿地率:规定土地上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的绿地面积,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又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建筑密度:规定土地上允许建筑总面积与实际用地面积之比。 2. 环境指标 环境指标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关注的是土地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噪声:规定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产生噪声的限制标准。 •污染:规定对环境、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标准,如氮、磷、铅、汞等污染物。

•绿化:规定建筑物周边必须种植的绿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水资源:规定土地使用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要求,如雨水回收、废水排放标准等。 3. 社会指标 社会指标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中关注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社会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人口密度:规定土地使用中允许的人口数量与空间范围之比。 •停车位:规定土地使用中的停车位数量和标准,保证城市交通秩序和安全。 •基础设施:规定土地使用中要求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和范围。 •景观:规定建筑物外立面和周围环境的美化标准。 地块控制指标的意义 地块控制指标的存在,可以有效保护土地和环境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它可以规范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地块控制指标还可以为规划、设计和开发人员提供明确的标准和目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总结 地块控制指标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它涉及到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合理的地块控制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维护公共利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南京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

附件二 南京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 前言 规划研究及编制的对象及载体是城市地域。为实现控制性规划在都市发展区内的全覆盖,须合理的划分城市规划编制单元,作为组织控制性规划编制的基础。 本规定确定了“综合分区-分区-规划编制单元-规划管理单元-地块”五级体系城市规划地域划分,通过合理的编码,确保每一地块的唯一性。同时,为建立规划成果信息系统,以及与国土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做好基础。 上述五级体系中,规划编制单元是编制控制性规划的基本单元。在都市发展区内,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之间规划基础不一,一般地说,都市发展区内的新市区、新城总体规划已经确定,可以根据规划结构比较容易划分规划编制单元。为实现都市发展区近期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规划全覆盖,本次原则上划定了新市区、新城城镇建设用地内的规划编制单元;远郊城镇规划编制单元因工作基础的原因,本次原则上暂不划定,而仅划分至“分区”。未来工作深化以后,可以根据编码规则,逐个确定规划编制单元。生态用地上的规划编制单元原则上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分。 开展规划单元划分及地块编号工作尚属首次。因为经验不足,定有许多缺陷及错误。请局内各处室、分局,各参与南京规划编制的设计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有关反馈意见请汇总至局规划处。 29 1.总则 1.1地域划分 根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布局结构,确定“综合分区-分区-规划编制单元-规划管理单元-地块”五级地域划分体系。

其中,规划编制单元是编制控制性规划的基本单位。编制控制性规划时,也可根据需要合并若干个规划编制单元一同编制。 1.2地域边界及调整 地域边界划分应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结构、用地性质、地理特征以及行政界线确定。 各级地域边界可以根据规划编制时的实际作调整。边界调整时,相邻地域边界应作相应调整,以确保无缝衔接。 1.3地域划分的原则 1.3.1综合分区-分区-规划编制单元三级由市规划局划分、确定编码;规划管理单元~地块两级由规划设计单位划定、确定编码。 1.3.2规划编制单元是控制性规划编制的基本单位。在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新市区、新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可根据城市规划结构先行确定规划编制单元;在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用地、远景城镇以及远郊城镇的规划编制单元可以视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另行确定。 1.3.3各规划编制单元除以编码表达外,还应以单位内最主要地理名称命名本编制单元,一般以编码后加括号形式出现。 2.1综合分区划分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结构,全市划分为8个综合分区。即:主城综合分区、东部综合分区、东南综合分区、南部综合分区、浦口综合分区、六合综合分区、溧水综合分区、高淳综合分区。 2.2综合分区的边界 综合分区划分主要以地理特征和区行政边界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3.分区 30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表

建办规[2007]65 号 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副省级城市规划局:为贯彻《城乡规划法》,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切实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将《关于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OO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关于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 城市总体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重要的法定规划之一,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建设部近期完成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改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及规划实施中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完善工作,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要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体现关注民生和和谐发展的内容,并且能够与有关部门的指标体系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附后)应包括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等 4 大类,分为控制和引导型。城市经济指标应当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效率和发展阶段等情况。要在GDP 总量和人均GDP 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指标、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指标,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提升的趋势。城市社会人文指标应当体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要在人口规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人口结构、医疗水平、教育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指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简述

我国著名生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所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是目前对于国内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它追求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和谐,目前国内诸多学者给出的生态城市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一级指标即为“社会”、“经济”、“自然”。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利用这种方法构筑的评价体系: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种对于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从生态城市的环境、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对生态城市进行了分解,并对于每个子系统中比较重要的方面进行了选择性评价,例如环境系统中的绿化、环境治理,社会系统中的人口结构等等。按照三级指标的操作定义计算出各三级指标之后,该评价系统又针对各三级指标选取了一阈值,阈值的选择可以参照国际通用标准或召开专家座谈会来进行测定,之后该系统将各项指标现值同阈值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价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并指导后续建设。 但本系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生态城市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强调各系统之前的协调发展,同样的,各系统直接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套指标系统仅仅从微观层面剖析了生态城市各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却无法反映出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也无法如实反映出各系统之间的联系。 其次,生态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生态城市的内涵中就包含了能量流、物质流等得良性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套评价体系侧重于对现状值与阈值的对比评价,虽然有少数指标的现值对可持续发展水平有一定测度,但却无法形成一个能够综合评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体系。 另外,生态城市的建设同样需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城市建设生态城市都需要依托城市现有的自然、地理、人文等资源,因此,要想真正科学、客观的评价一个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加入具有本地特色的评价指标。 最后,该评价系统所采用的最终评判标准仅仅是各现状值与阈值的对比评判,并没有设计各指标的权重,因此很难直观的用某一指数表现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 若从生态城市功能的角度来考虑,生态城市要达到的一个最终目的即为可持续发展,而这里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狭义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是一个生态城市所应实现的最终目标,因此,亦可从生态城市的功能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系统重点从生态城市的系统功能入手,强调考查城市生活中人类发展与自然系统的物质交换、协调发展程度。该指标体系设有三个一级指标“人类发展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发展支撑系统”。在三个系统之下,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领域,详见下表。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42号文附表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42号文附表 背景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于XXXX年XX月XX日发布了142号文,该文件规定了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本文旨在介绍该文件所附的相关表格。 表格一: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审查表 该表格旨在对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资格审查,以确保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业务能力符合南京市的要求。该表格包括以下内容: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基本信息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注册情况和专业人员情况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完成的城市规划项目情况 通过填写该表格,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可以向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供自己的相关信息,以便审查单位是否符合要求。 表格二: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审查细则 该表格详细介绍了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审查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的具体程序和要求。该表格包括以下内容: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注册资质和专业人员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提交的材料要求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资格审查的程序及其权利和义务 通过填写该表格,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可以了解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审查资格的具体细则和要求。 表格三: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预留指标管理表 该表格旨在规范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预留的管理和布局,以满足南京市城市建设的需要和要求。该表格包括以下内容: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预留指标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预留指标的用途和管理要求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预留指标的具体规划布局和建设目标 通过填写该表格,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可以统一规划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管理,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表格四:市政公用设施标准 该表格规定了南京市市政公用设施的标准和要求。该表格包括以下内容:•市政公用设施的种类、数量和标准 •市政公用设施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 •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通过填写该表格,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可以规范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和居民生活的舒适度。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42号文及其附表对南京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细则,以确保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本文介绍该文件所附的相关表格,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审查表、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审查细则、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预留指标管理表、市政公用设施标准四个方面。通过填写这些表格,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可以更好地统一规划和管理城市建设和规划,提高城市内涵和建设质量。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 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 1。4。1 以人为本 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 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南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转型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立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基础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城乡统筹发展成效初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实现了省定全面小康目标。 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8.8亿元,在“十五”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100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分别超过10000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确定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启动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46.5:50.7,在全省率先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4%,软件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013亿元,获得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左右; 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快递配送物流,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开发和应用物流先进技术,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集货、分销和配送物流体系,建成全国物流区域中心城市。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 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南京。做优做强会计、法律、评估、认证、经纪、代理、策划、广告、融资、租赁、调查、设计以及技术中介、就业中介、产权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

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 1 总则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要求,统一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和管理程序,提高工作的规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编制本导则。本导则也是《交通发展白皮书》的具体实施配套文件之一。 本导则适用于市区围道路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活动,郊县围可参照执行。 1.0.3 本导则的技术规定以国标为依据,结合具体情况和城建实践多年经验编制而成。本规定中未包括容,应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及规定执行。 2 道路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及交通设计 2.0.1 道路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道路建设项目应遵循国家规定的"七阶段"基建程序,按序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道路规划、工程勘察设计〔含地质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建设准备〔各类基建手续办理、现场"三通一平"等、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后评估等七个阶段。各阶段工作先后衔接,互相联系,其通工程设计贯穿于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的始终。 2.0.2道路建设项目设计程序 道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须按照"先勘察,后设计"和"先初步设计,后施工图设计"的原则开展,一般应经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为提高设计水平,道路建设单位应按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对大中型及以上规模的项目和含较大规模构筑物工程的项目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组织设计竞赛或设计招投标,择优选择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 道路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须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施工图设计须遵循初步设计确定的原则、标准和围。道路工程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合理的设计与建设标准,以控制建设成本和提高投资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