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

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pH的变化关系判断,当蛋清和蛋黄pH均达到9以上时,松花蛋至少腌制的天数为(填字母序号,下同

..)______。

A.2天 B.6天 C.12天 D.32天

(4)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松花蛋特殊颜色的形成与硫化氢气体有关

B.松花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成人可以多吃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D.剥开皮的松花蛋隔夜放置后依然可以放心食用

【答案】碱涩K2CO3(或草木灰)Na2CO3+Ca(OH)2===CaCO3↓+2NaOH B AC

【解析】

(1)松花蛋显碱性,有一股碱涩味,加入少量姜醋汁,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可以除去碱涩味。(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草木灰。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3)据图可知,当PH=9时,腌制松花蛋的天数为6。(4)A.因为硫化氢气体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正确;B.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另外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有毒金属铅,错误;C.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

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正确;D.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错误。故选AC。

2.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

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

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DTA钠铁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

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

Fe+2HCl=FeCl+H↑

22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2SO4;

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①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属于有机物;

②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③EDTA钠铁中,碳、氢、铁、氮、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2):12:56:(14×2):23:(16×8)=120:12:56:28:23:128,故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H↑。

22

3.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①只有 Fe2O3;②Fe和 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

(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 2)保鲜剂中 Fe2O3含量的探究

称取保鲜剂样品 1.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

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128.0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127.79g

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______(填标号)。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

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

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任意写一条)。

(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附加题)(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填“M”、“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______。

(2)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

______。

【答案】有气泡冒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CO+Fe2O3高温

2Fe+3CO2 c 防倒

吸或防氧化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Q 水蒸气液化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因为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

(1)铁粉作保鲜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①装置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

2Fe+3CO2。

②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故选c。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倒吸或防氧化。

(4)[反思评价]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探究]

(1)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加,氧气、水蒸气的体积减少,原点时,只有氧气含量可能达到16.77%,故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

(2)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解释是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点睛】

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 3,遇热时NaHCO 3会分解生成Na 2CO 3并放出CO 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____

【答案】干粉灭火弹 ABC 3

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拉发式 禁止火种(严

禁烟火)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短文可知,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

(2)A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故选项正确;

B 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故选项正确;

C 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故选项正确;

D 超细干粉灭火剂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故选项错误;

故选ABC 。

(3)碳酸氢钠遇热会分解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引燃式灭火弹需要用力投入火场;

(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预防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就是禁止火种(严禁烟火),还可以建立防火隔离带,建立森林火灾的预警网络系统等。

5.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请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______。

(3)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

①该反应后生成的C 与D 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______。

【答案】石油 温室效应加剧 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2:1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催化剂2CO 2+N 2进行分析。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 石油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故填: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3)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

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催化剂

2CO2+N2,所以①该反应

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2:1;故填:2:1

②根据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是: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填: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点睛】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从上表看出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室内甲醛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甲醛的释放期非常长,人们打开人造板家具柜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甲醛的气味.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

“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序号).

a.甲醛有毒

b.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__.(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__.

【答案】烹饪 abc 光、TiO2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解析】

(1)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a.甲醛有毒,正确;b.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具有吸附性,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正确;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正确。故选abc。(3)依据图一可知,“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条件是光、TiO2(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青年学者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选为硫元素代言人。

说起硫,大家想到最多的是SO2和酸雨,实际上生活中硫和硫的化合物应用很广泛。单质硫是一种黄色晶体,所以又称作硫磺,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硫磺有杀菌作用,还能杀螨和杀虫,常加工成胶悬剂,防治病虫害。在药物中,硫元素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仅位列于碳、氢、氧、氮之后。含硫化合物也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如大蒜中的大蒜素

(C6H10S2O),虽然气味不太令人愉快,但其对一些病毒和细菌有独特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含硫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也有广泛用途,其中聚苯硫醚是含硫材料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具有良好耐热性,可作烟道气过滤材料。含硫化合物还有很多其他用途,如某些硫醇的

气味极臭,可用于煤气泄露的“臭味报警”。甲(或乙)硫醇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00亿分之一时,即可闻到臭味。因此,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里会掺进每立方米20 mg的甲硫醇或者乙硫醇,充当报警员,防止灾害的发生。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形式存在,其循环如图1所示。硫矿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世界各国硫矿资源分布不均(见图2)。随着科学的发展,硫元素的神奇性质将会被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原文作者范巧玲、姜雪峰,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硫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2)大蒜素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3)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

(4)甲硫醇或者乙硫醇掺进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里,可充当报警员,利用的性质是

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硫磺能杀菌、杀螨、杀虫

C.中国硫矿资源占有量为世界第二

D.硫元素在药物、食品、材料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答案】黄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322

100% 12611032216

?

?

?+?+?+

火山

喷发、化石燃料燃烧(或工业废气)具有极臭的气味 BCD

【解析】

【详解】

(1)单质硫的物理性质有:黄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2)大蒜素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22

100% 12611032216

?

?

?+?+?+

(3)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主要有: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燃烧(或工业废气)。

(4)某些硫醇的气味极臭,可用于煤气泄露的“臭味报警”。甲硫醇或者乙硫醇掺进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里,可充当报警员,利用的性质是:具有极臭的气味。

(5)

A.由汉语名称“硫”,可判定它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硫磺有杀菌作用,还能杀螨和杀虫,常加工成胶悬剂,防治病虫害,故B正确;C.中国硫矿资源占有量为11%,世界第二,故C正确;

D.硫元素在药物、食品、材料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正确;

故选BCD。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苹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有健脾开胃、补心益气的作用。常吃苹果还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

表1 某苹果的主要营养成分(每100 g)

糖类

/g

/g

/g

维生

A/mg

维生

C/mg

/g

/g

/mg

16.210.170.26340.120.040.6

食用苹果时,应避免食用果核部分。因苹果籽中含有氰苷,氰苷在人体中易转化为剧毒物质氢氰酸(HCN)。苹果加工时容易褐变,影响外观、风味,还会造成营养流失。褐变主要是由于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化,因此,对于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温度对富士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相对活性的影响见图)。研究发现柠檬酸能较好地抑制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在加工中发生的褐变属于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在日常食用苹果时应避免食用果核,因为苹果籽中的氰苷在人体内易转化为剧毒物质_____。

(3)由图1可知,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

(4)加工苹果时,加入_____可以抑制苹果的褐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苹果营养丰富,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B 高胆固醇人群不宜食用苹果

C 表1中的钾指的是钾元素

D 苹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蛋白质

【答案】化学氢氰酸在0~80℃范围内,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柠檬酸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褐变主要是由于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在日常食用苹果时应避免食用果核,因为苹果籽中的氰苷在人体内易转化为剧毒物质氢氰酸;

(3)由图1可知,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是在0~80℃范围内,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4)研究发现柠檬酸能较好地抑制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故加工苹果时,加入柠檬酸可以抑制苹果的褐变;

(5)A、苹果营养丰富,适量食用有益健康,正确;

B、常吃苹果可以降低胆固醇,故高胆固醇人群可以食用苹果,错误;

C、表1中的钾指的是钾元素,正确;

D、每100g苹果中含有蛋白质0.26g也就是260mg,而含有维生素C4mg,故苹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低于蛋白质,错误。

故选A、C。

9.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作者:李晓静,在原文基础上有删减)一.味精是什么

味精是一种食品调味料,它的学名是谷氨酸钠,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晶体,易溶于水,味道极为鲜美,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

二.味精对人体有害吗

正确食用味精不会产生副作用。味精本身不具有毒性,或者说味精的毒性很低很低,一般人在正常范围内食用味精,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但是过量食用味精(基本不能发生),味精中的钠会与人体中的其他矿物质产生拮抗的作用,比如钠过量就会抑制钾的吸收,所以对于本身有低钾血症或肾功能不全者建议少食用或者不食用味精。

三.儿童正常食用味精安全吗

对于儿童摄入谷氨酸会导致缺锌的说法,这是不准确的,试想一下,如果谷氨酸与锌结合可以使锌被排出体外,是否谷氨酸也会与其他矿物质结合,引起其他矿物质被排出体外,从而造成其他矿物质的缺乏呢?事实证明,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四.味精该如何正确食用

味精应在快出锅时使用,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对酸性强的菜肴,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

的效果越差。在含碱性原料的菜肴中,如炒蔬菜时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产生氨水臭味。放味精时注意投放温度,投放味精的适宜温度是 70℃-80℃,此时鲜味最浓。但需注意适量,不必每天每菜都使用,防止对其产生依赖性。此外,3 个月内的婴儿食物中不宜使用味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溶液中的阳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 。

(2)谷氨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3)味精的溶解度随环境 pH 的增大而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

A 味精本身没有毒性

B 味精应该在快出锅时使用,在酸性或碱性菜肴中不适宜添加味精

C 儿童不能食用味精,会导致儿童缺锌

D 本身有低钾血症或肾功能不全者建议少食用或者不食用味精

(5)假如你是一名食品营养师,你将给出怎样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

【答案】Na+无色、无味、晶体、易溶于水增大 ABD 减少味精使用

【解析】

【详解】

(1)谷氨酸钠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为:Na+。

(2)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谷氨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晶体、易溶于水。

(3)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味精的溶解度随环境 pH 的增大而增大。

(4)

A 、味精本身不具有毒性,或者说味精的毒性很低很低,一般人在正常范围内食用味精,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说法合理;

B 、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对酸性强的菜肴,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在含碱性原料的菜肴中,如炒蔬菜时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产生氨水臭味。味精应该在快出锅时使用,在酸性或碱性菜肴中不适宜添加味精,说法合理;

C 、儿童不能食用味精,会导致儿童缺锌,说法不合理;

D 、过量食用味精(基本不能发生),味精中的钠会与人体中的其他矿物质产生拮抗的作用,比如钠过量就会抑制钾的吸收,本身有低钾血症或肾功能不全者建议少食用或者不食用味精,说法合理。

故选ABD。

(5)合理的建议:减少味精使用。

10.请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碳酸饮料的危害

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对人体极为不利,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磷酸导致骨质疏松。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经常大量饮用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

二氧化碳过多影响消化。碳酸饮料中含有很多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的素乱。

降低人体免疫力。健康的人体血渡应该呈碱性,而饮料中添加的碳酸、乳酸等酸性物质较多。摄入较多的酸性物质,会使血液长期处于酸性状态,不利于血液的循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因此而下降。因此,碳酸饮料一定不要过量饮用。

(1)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写元素符号)。

(2)碳酸饮料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以下有关碳酸饮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磷酸影响钙的吸收

B 应避免饮用任何碳酸饮料

C 酸性状态的血液有利于人体健康

D 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引起肠胃疾病

【答案】Ca H2CO3=H2O+CO2↑ AD

【解析】

【分析】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

(2)碳酸饮料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CO3=H2O+CO2↑。

(3)A、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故A正确;

B、应适量饮用碳酸饮料,故B不正确;

C、会使血液长期处于酸性状态,不利于血液的循环,酸性状态的血液不利于人体健康,故C不正确;

D、碳酸饮料中含有很多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的素乱,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引起肠胃疾病,故D正确。故选AD。

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 Ca(ClO)2+H2O+CO2===CaCO3↓+2HCl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考点:物质的性质、用途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Δ Na2CO3+CO2↑+H2O。某兴趣小组采用下 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min t0t1t2t3t4t5 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图中,饱和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 2时NaHCO 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 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 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若加热前NaHCO 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 ,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B “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C 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 污染环境 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0% 偏小 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设原3NaHCO 的质量为x ,2t 时刻,分解的3NaHCO 的质量为y 。 Δ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 x 10.6g ↑ 168x 10610.6g = Δ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 106y 106y 168 ↑ 106(16.8g y)y 13.7g 168-+ = y 8.4g =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解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 (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 (3)密封保存 【解析】 (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KOH+CO2═K2CO3+H2O;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 (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 280°C,无明显现象。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________ 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活性氧化锌(ZnO )粒径介于1~100nm ,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 和ZnO ,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回收铜,并制备活性氧化锌。 (查阅资料)()()4324422Z ZnSO +n +2NH H O OH NH SO ?↓; ()4323424ZnSO +4NH H O Zn NH SO +4H O ?????;()22Zn OH ZnO+H O △ 常温下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氢氧化物 ()3Fe OH ()2Fe OH ()2Zn OH ()2Cu OH 开始沉淀时的 pH 1.9 7.0 6.0 4.7 沉淀完全时的 pH 3.2 9.0 8.0 6.7 (实验设计)设计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成分为__________。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__。 (5)完成操作2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灼烧。 (交流反思)(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写出化学式,并指明其用途)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果果关注本地首例违规添加亚硝酸钠食品安全公诉案件,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查询整理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上表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为___。 (2)食盐是日常调味品,亚硝酸钠有毒,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从宏观的角度看,是由于这两种物质的_____不同。 (3)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两种氮的氧化物和水,请你写出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常被误作食盐食用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有一包外观酷似食盐的固体,结合表中信息,如何鉴别它是亚硝酸钠还是氯化钠______(包括选取的试剂、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只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易溶于水,熔点为271℃,沸点为320℃,熔点低等元素组成 2NaNO2+2HCl=NO↑+NO2↑+2NaCl+H2O 取少量放在金属片上加热,若先熔化则为亚硝酸钠;或取少量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钠,若有浅黄色沉淀则为亚硝酸钠;取少量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或取少量溶于水,用pH试纸测定,若pH>7为亚硝酸钠,若pH=7,则为氯化钠 【解析】 【分析】 【详解】 (1)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为:易溶于水,熔点为271℃,沸点为320℃,熔点低等; (2)食盐是日常调味品,亚硝酸钠有毒,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从宏观的角度看,是由于这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氯化钠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亚硝酸钠有钠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O2+2HCl=NO↑+NO2↑+2NaCl+H2O;

化学科普阅读练习

科普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 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2)NO不稳定的原因是。(3)NO可用法收集。 (4)治理NO的化学方程式为。(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虎门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挖两个大池注水后,将烟土抛入池中,浸泡后再投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 如今的超市中有一种称之“一拉热”方便加热食品,加热剂是分开包装的生石灰和水,使用时将绳子一拉,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加热食品。此法也可以用于制备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加入水后,呈上下两层,上层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下层悬浊液称作石灰乳或石灰浆。上层清液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下层浑浊液体石灰乳是一种建筑材料。石灰乳也可以与纯碱进行苛化反应,用来制备烧碱。 根据以上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② 分离提纯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答案】(1)②①③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5)B 【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 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 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DTA钠铁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 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 Fe+2HCl=FeCl+H 22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纯碱工业始创于18 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 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 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第三步:在5℃~ 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向时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联合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NH3、CO2都来自于合成氨工艺:这样NH4Cl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利用率达96%。 第四步: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 温度溶解度物质0102030405060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NH4HCO311.916.121.728.436.644.159.2 NaHCO3 6.98.159.611.112.714.416.4 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2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 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1)C (2)甲烷(3)B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 【解析】 试题分析:(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 (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 (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考点:二氧化碳,环境保护 2.可燃冰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___g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 A 可燃冰的开采不存在任何困难 B 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 C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 n=__。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5 88 BC 8 CH4+CO2一定条件 2CO+2H2 【解析】 【分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为清洁燃料,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详解】 (1)甲烷的化学式为4 CH,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设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 Ca(ClO)2+H2O+CO2===CaCO3↓+2HCl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考点:物质的性质、用途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青年学者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选为硫元素代言人。 说起硫,大家想到最多的是SO2和酸雨,实际上生活中硫和硫的化合物应用很广泛。单质硫是一种黄色晶体,所以又称作硫磺,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硫磺有杀菌作用,还能杀螨和杀虫,常加工成胶悬剂,防治病虫害。在药物中,硫元素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仅

【初中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人教版经典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人教版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② 分离提纯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答案】(1)②①③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5)B 【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一戴维灯(如图甲)。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人类日常照明分别经过煤油灯、白炽灯、日光灯、LED灯等几个阶段: ①白炽灯中的制作灯丝的材料使用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日光灯是利用电流在充满汞蒸气的灯管中流过而发光的,说明金属汞具有_________性。 ③LED灯中大量使用半导体材料硅,如图乙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严禁烟火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钨的熔点高导电 AB 【解析】 【详解】 (1)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严禁烟火;故填:严禁烟火; (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故填: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

最新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近日,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第三种中微子震荡,中微子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将为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之谜再添新的金钥匙。则回答: (信息提供):(1)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即“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2)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描述:当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地核被这些中微子加热并熔化,带来了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灭顶之灾。(3)科幻片《星际迷航》里,宇航员利用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进行太空之旅。《天使与魔鬼》将反物质被描述成威力最大的能量源。 (应用拓展)(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推测,你心目中的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 (_______)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2)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则图中代表各粒子的符号及其所表示 的意义:+1表示_________,-1表示_______。 (3)当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就会立即“湮灭”____(是否)化学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是_____。 【答案】B 1个反电子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资料可知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粒子比较,它们中的电子、质子,与普通粒子中的质子和电子,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氢原子中质子带正电,则反氢原子中质子带负电,氢原子中电子带负电,则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2)根据题中的信息: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可推知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 正电荷的电子构成,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1表示1个反电子;-1表示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在离地面约25km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O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 O3比O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3约3%。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硫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答案】分子结构不同臭氧+二氧化硫? 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解析】 【详解】 (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 (2)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三氧化硫 为:】臭氧+二氧化硫? (3)根据“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2. 乙醇汽油,是指在汽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我国目前暂定为 10%)的变性燃料乙醇,通过特定工艺混配而成的新一代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能源结构调整和降低环境污染推动了乙醇汽油的发展。 乙醇的化学符号是 C2H5OH,无限溶于水,与烃类燃料相溶性差。乙醇可以单独作为汽车燃料,也可和汽油或柴油混合形成混合燃料。乙醇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有以下特点: (1)乙醇的低热值相当于汽油的 60.9%,相当于柴油的 62.8%,但从相对能耗的角度看,其热效率并不比汽油和柴油低; (2)乙醇的辛烷值比较高,是良好的汽油机代用燃料,也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良好添加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1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1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 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解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钠。泽元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实验一)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锥形瓶中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Cu(OH)2和_____,可能有Cu。 (验证猜想) (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二)泽元同学将饱和 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有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试剂X 将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与实验一对比,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氢气 氧化铜 H 2SO 4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金属的活动性 盐溶液的浓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产生的气体用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故填:氢气;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铜沉淀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沉淀中有Cu (OH )2和氧化铜,可能还有Cu ;故填:氧化铜; [验证猜想] 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故填:H 2SO 4;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 2↑,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故填: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铜。故填: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进行实验二]当水较少时,钠容易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则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实验二中水较少,利于钠和硫酸铜反应。故填: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 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pH的变化关系判断,当蛋清和蛋黄pH均达到9以上时,松花蛋至少腌制的天数为(填字母序号,下同 ..)______。 A.2天 B.6天 C.12天 D.32天 (4)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松花蛋特殊颜色的形成与硫化氢气体有关 B.松花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成人可以多吃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