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文献调查法

第八章:文献调查法
第八章:文献调查法

第八章

文献调查法

重点问题

●文献的种类及其发展趋势

●文献调查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搜集文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文献调查法的优点和缺点

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有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集体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等。其中,文献调查法是一般社会调查的基础和前导。因为我们进行任何调查研究都需要知道前人取得的进展,这样才能站在前人的肩头,找到问题所在,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要掌握文献调查方法,必须了解文献的种类及其发展趋势,弄清楚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学习搜集文献和摘取信息的具体方法,明确文献调查法的优点和缺点等。

第一节文献和文献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是一种古老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研究中的考据、训诂、校勘就是一种文献调查法。要掌握文献调查法,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文献,文献包括哪些内容,以及文献调查法的特点、作用。

一、文献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

要掌握文献调查法,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文献。《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这就是说,文献原来是指典籍和贤者(熟悉掌故的人)。随着社会进步,文献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近代,人们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称为文献,如历史文献、医学文献等。现代,文献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人们把一切记录人类知识的文字、图像、数字、符号、声频、视频等物体统称为文献。从现代观点看,文献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①一定的知识内容。没有记录任何知识内容的物体,如空白纸张、空白磁带等就不是文献。②一定的物质

载体。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口头传递的故事、传说等,就不能称为文献。③一定的记录方式。某些古迹、文物虽孕含着一定知识内容,有一定物质载体,但没有一定记录方式,也不能称为文献。简言之,从社会研究的角度看,文献就是通过一定记录方式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从物质载体角度看,文献就是用一定记录方式记录下知识内容的一切物体。

按照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文献做许多不同的分类。

按照物质载体不同,可分为甲骨文献、青铜文献、竹木简牍文献、布帛文献、纸张文献,以及胶卷文献、磁带文献、光盘文献等等。

按照记录技术不同,可分为手工型文献、印刷型文献、感光型文献、录制型文献、网络文献等。手工型文献是指用手工刻、铸、写的文献,如甲骨文、青铜文、竹简、帛书,以及用手写的各种手稿、信件、日记、原始记录等。印刷型文献是指将知识内容印刷在一定物质载体(主要是纸张)之上的文献,包括木印、石印、铅印、油印、胶印、复印等。感光型文献是指以感光材料为物质载体,运用照相、摄影等光学技术记录下来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以及把手工型或印刷型文献缩小许多倍的微缩胶卷等。录制型文献是指以磁性材料或光盘为物质载体,运用录音、录像、刻录等电子技术、光刻技术记录下来的各种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和硬盘等。网络文献是指以数字化形式记录、多种媒体形式表达、分布存储在因特网不同主机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的信息。此外,人造卫星或其他宇宙飞行器运用热红外技术对各种天体进行扫描,从而形成了许多新型文献。进入21世纪,纸张、印刷型文献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人类记录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带、光盘和网络等新型物质载体文献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按照加工深度不同,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零次文献,是指口头交谈或会议上交流、传递,但尚未用文字或录制技术记载下来的有用信息。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出你之口,入我之耳"的口头交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和包括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指事件发生时的当场记录、当事人编撰和实地调查者撰写的文献,如会议记录、日记、信件、回忆录、自传、调查报告,以及在现场拍摄、录制的照片、胶卷、录音带、录像带等。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加工整理并使之有序化和浓缩化的文献,如目录、文摘、索引,以及经过剪接后的录音带、纪录片等。三次文献,是指在一、二次文献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编写的文献,如报导、综述、评论、动态,以及编撰的各种年鉴、

手册、字典、辞典、百科全书、光盘等。文献调查,一般是从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入手,然

后再逐渐深入到一次文献之中。总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

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

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献

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

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

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按照资料来源不同,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和官方文献。

个人文献是指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社会组织文献是指各种企事业单位、

各种社会团体(如同乡会、同学会、同业协会,以及各种宗族、宗教组织等)的规章制度、

统计报表、总结报告、族规家谱、教义教条等。大众传播媒介文献是指各种书籍、报刊、广

播影视、网络等文献。官方文献是指各种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统计资料等。

我国还有一种独特的文献——地方志。它在形式上可归入图书一类,但在内容上远比一

般图书有价值得多。它是对某一地区自然、地理、历史、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

史与现状等方面情况的记载,一般都比较全面、系统、真实、详细、公正、客观,它是一种

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是文献调查的重要对象之一。

知识窗(6)

罗恩·阿明扎德(liron Aminzade)

芭芭拉·菜斯雷特(Barbara Laslett)

明尼苏达大学

如何评估不同文献的可信度,以及如何确认推论及解释的范围等等,需要提出一下问题:

1.谁书写了这些文献?为什么有人写出这些文献呢?为什么这些文献保存这么多年?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取得文献中的信息的?

2.文献中的偏见是什么?文件涉及的个人、事件等等的样本是如何计算或代表的?文献是在什么样的制度限制和组织形式下准备的?在什么程度上文件提供了制度性活动指标而不只是被研究的现象?成规、习俗在文献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只是依赖这些文献所包含的证据,你们对过去的见解将受到如何的扭曲?对于相同的议题你们还可能看到哪些文件?

3.文献的作者使用哪些主要的范畴或概念来组织想传达的信息?这些范畴有什么样的选择性?

4.文献提出了什么样的理论议题和主题?文献有助于回答了什么样的历史的以及/或者社会学的问题?人们从这些文献提供的信息中可以做什么样的有效推论?人们根据这些文献提供的信息,可以做哪种概化?

此外,按照学科领域不同,可分为社会科学文献(又可分为经济学文献、政治学文献、社会学文献……)、自然科学文献(又可分为物理学文献、化学文献、生物学文献……)等;按照出版发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公开出版发行文献和内部印发文献;按照保密等级不同,可分为公开文献、内部文献、秘密文献、绝密文献等。总之,根据不同标准文献可作多种多样分类,但上述几种分类是最主要的分类。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文献出现了许多新发展趋势:

(1)数量急剧增加。据前苏联学者马克·沃伦斯基研究,15世纪后50年内全世界出版的图书为3万种,16世纪为25万种,19世纪为700万种,20世纪为2 500万种。2007年3月份,国际数据公司(IDC)做了一项主题为《膨胀中的数字世界》的研究,对全球信息增长的状况做了一个全新的统计分析。到2006年底,全球数字信息的总量达到161EB(1EB等于10的18次方字节),相当于已出版的书籍量的300万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未来五年内,每年都要增长57%。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 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14000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每年出版的图书达50多万种。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爆炸”。这说明,文献发展已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

(2)种类日益繁多。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文献的物质载体和记录方式将越来越多样化。就物质载体而言,除目前最为普遍的纸张外,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热敏材料、半导体晶片以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已越来越多地成为记载文献的物质载体。就记录方式而言,除目前最一般的手工、印刷方式外,摄影、录制、光刻等新型记录方式正层出不穷。

(3)分布异常分散。首先是贮存分散,各种文献收藏在各种不同单位和个人手中,分布面极其广泛。其次是内容分散,属于同一学科、同一专业的文章,往往分散在其他许多学科杂志上;而属于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杂志,又往往刊登着许多其他学科、其他专业的文章。

(4)垃圾信息充斥。根据资料分析,在全球信息系统中,文献中信息垃圾(包括冗余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过时老化信息、污秽信息等)所占的比例不少于50%,在个别学科领域甚至高达80%,严重污染了互联网中的信息源和信息环境,干扰了对有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冗余信息即多余的、重复的、无价值的信息,包括期刊、书籍、因特网都有一些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东西。有的是剽窃、拼揍之作,有的是多次重复发布,成为人们信息处理的负担。盗版信息是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对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出版物等进行复制所形成的信息。虚假信息传播布者有意识地传递的虚假错误信息,误导、诱骗他人。过时老化信息,即失去时效、老化无用信息。污秽信息指带有巫术、迷信、色情等内容的信息,以及流言、诽谤等恶意信息。有人称这种现象为“信息污染”,它给文献调查带

来的困难比“信息爆炸”要大得多。

(5)质量明显下降。其表现是:一方面,要求发表的文献数量很大,许多文献未经认真研究、严格审查就急于发表,结果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另一方面,由于评定职称、支付稿酬、获得奖励等方面的某些不合理规定,也使得书籍、论文中的冗余加大,水分增多。

此外,翻译文献增多,交流范围扩大,更新换代加快,发表形式多样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文献是人类知识的结晶。从认识论看,“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①。这些“间接经验的东西”,主要是通过各种文献获得的。因此,文献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开阔人们的视野,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人们有可能认识古代的、外域的事物。从科学发展史看,文献使人类知识的存贮、积累和传播不再受个体生命限制,从而大大促进了科学进步。恩格斯说:“科学的发展则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②“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主要是通过文献保存、流传下来的,文献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体表现。这一切都说明,文献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又是人类积累知识的重要宝库。

二、文献调查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文献调查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历史”,一般表示已变为陈迹的事情;“历史文献”,则是指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文献调查法,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社会学研究中的许多经典作品,例如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的《自杀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美国社会学家W. I. 托马斯和F. 兹纳涅茨基的《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都采用了文献调查方法。

文献调查法有几个显著特点:①历史性,它不是对社会现实情况的调查,而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已经获得的知识所进行的调查。②间接性,它的调查对象既不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也不是历史文献的编撰者,而是各种历史文献资料。③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它不介入文献所记载的事件,不接触有关事件的当事人,因此在调查过程中不存在着与当事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不会受到当事人反应性心理或行为的影响。

对于一般社会调查来说,文献调查具有多方面作用:

(1)了解与调查课题有关的已有调研成果。任何调查研究都应该以前人和他人的调研成果为基础。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前人已经取得的调研成果,特别是了解当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正在调研的现状,对于正确选择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开展对比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是避免盲目性和重复研究,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的重要步骤。

(2)了解与调查课题有关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充分了解与调查课题有关的各

①毛泽东:《实践论》,见: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26页

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21页

种理论观点和调研方法,以及正在发展着的社会环境和调查工作面临的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为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法、安排调研工作等提供必要参考。

(3)了解调查对象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查阅档案、登记表和其他文献,了解有关问题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对于顺利开展调研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4)了解与调查课题有关的政策和法律。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与调查课题有关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确立调研工作指导思想、加强调研工作的政策性和法律性、保证调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总之,文献调查是一般社会调查的基础和前导,它贯穿于社会调查全过程。在准备阶段,文献调查是选择调查课题、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社会指标、设计调查方案的必要前提。在调查阶段要顺利开展调查工作,在研究阶段要深入理论探讨,在总结阶段要创新撰写调查报告和科学评估调查成果,这一切都离不开文献调查。

第二节文献的搜集

文献调查,首先是从广泛搜集文献开始的。要广泛搜集文献,既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又要掌握一些具体方法。

一、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

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搜集文献要按照一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总的说来,文献的搜集应尽可能全面、多样。但是,在当代文献数量激增、分布极广、“信息污染”严重、质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与其求全,不如求精。1980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文献联合会第40届年会上,美国文献学家布里伯格提出的用“以少胜多”的情报搜集原则来取代以往“多多益善”或“百分之百”的搜集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应该是:

(1)有用性:即所搜集的文献与所要完成的调查课题紧密相关。不具备知识上的有用性,就失去了搜集意义。这是搜集文献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

(2)可信性:指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真实性。在文献搜集过程中,要不时问问自己是文献作者是否诚实,是否反映了事实,有没有别的资料可以印证这一特定资料。因为作者的兴趣、立场和意图往往会使文献带有各种各样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常常会使文献偏离其描述和反映的事实。

(3)代表性:指文献的典型程度和作者的代表性程度。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文献大多是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文献,而普遍人所写的文献通常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损坏,就是不知所踪,当然,占人口多数的普通大众更是没有书写的“权力”。尤其是一些书籍文献反映的只是少数上层的生活情况。因此,要选择能准确、全面反映时代特征的文献。

(4)全面性:凡是与调查课题有关的各种形式文献,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搜集。既要搜

集各种印刷型文献,又要搜集声、像等类型文献;既要注意文字资料,又要注意统计数据;

既要搜集图书、报刊文献,又要搜集影视、网络文献;既要注意公开出版物,又要注意内部

资料……从中挑选出对调查对象精确描述、准确表达的文献。

(5)连续性:即围绕调查课题搜集的文献,在时序上要有一定连续性和累积性,尽可能

不要中断。否则,搜集的资料就可能残缺不全,无法反映调查对象发展过程的全貌。

(6)及时性:对于与调查课题有关的各种新资料、新信息,要用尽快速度及时了解、及

时搜集、及时研究、及时利用,以提高调查研究的时效性和调查成果的实用价值。

总之,文献搜集工作只有满足了上述基本要求,才能为后续的摘取信息工作提供丰富、

完整的文献资料。

二、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

要搜集文献,必须先查找文献。现代社会的文献除了私人次档案外,绝大部分文献都集

中在图书馆和英特网上,研究者一般可以运用不同的检索工具从图书馆、档案馆和英特网上,

尤其是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查找文献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即利用已有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文献检索工具,是指

用以积累、保存文献和查找文献线索的工具。它分为两大类:一是手工检索工具,二是机读

检索工具。

手工检索工具,按其著录形式可分为目录、索引和文摘等形式。一般地,图书馆的藏书

都有目录索引,通过其目录可以找到相关的著作。论文、新闻报道、评论等可以通过每月出

版的《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各门

社会科学的《报刊复印资料》及其索引来查找。另外,《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

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兼有索引功能和论文摘要。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可以采用顺查

法,也可以采用倒查法。顺查法,即由远到近,逐年逐月按顺序查找;倒查法,即由近而远,

回溯而上,按时间顺序往前查找。一般地说,顺查法有利于了解有关问题发展过程全貌,但

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倒查法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能够较快了解到有关问题最新动态,

但查找的文献可能不系统、不全面。无论是顺查还是倒查,都应按照调查课题的时间跨度来

决定查找文献的时间跨度。如要调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就应重点查找20世纪80年

代初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的文献;要调查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情况,就应查找开始

试行股份制以后的文献,而不应回溯到这些社会现象发生之前的年代。

机读检索工具,按其信息的指向性可以分为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和网络搜索引擎③。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检索工具,只要写入所要查

③1994年4月,Web上诞生第一个搜引擎——WebCrawler。目前,Internet上有记录可查的搜索引擎数量已达3000个左右,其中既有大型综合性搜索引擎,也有在一个特定领域发挥作用的专业性搜索引擎,它们已成为人们检索网络信息资源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较为优秀的中文搜索引擎有:百度、搜狐、雅虎中文(简)、新浪搜索、悠游、北极星、常青藤等。而知名度较高的国外搜索引擎则有:AltaVista, Google, Infoseek, GoTo, LookSmart, Excite, Yahoo, Lycos,

询的“书名”、“作者”、“主题词”、“索引号”等就可以进行检索和查询。在因特网中,图书馆目录发展成为OPAC(即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使用时人们通过目标图书馆目录的URL(即Uniform Resources Locator,统一联网地址),即可查询世界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馆藏。

网络搜索引擎查询更为简单,上网后可以在专门的搜索工具如“Google”、“百度”等主页上,写入所要查询的“主题”或“关键词”,或者进一步根据条件设置写入所要查询的“题目”或“摘要”、“作者”、“发表时间”等,就可以获得相当多的文献条目。打开以后可以从比较大的范围里搜索,然后逐步缩小范围,也可以在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几个不同的主题范围内进行搜索。

查询学术论文,可以查找专门的数据库,如英文论文检索工具主要有Social Science Index (SSI,社会科学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同时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大众文化和文艺作品类刊物,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全文文献总量2200多万篇。每日更新5000~7000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提供期刊、成果、学术会议、学位论文、标准等多种文献类型数据库,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汇聚了12大类100多个数据库,2300万数据资源,是目前收录文献类型最全的二次文献检索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分为五大子系统:学位论文全文子系统、会议论文全文子系统、数字化期刊子系统、科技信息子系统和商务信息子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是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收录中文期刊12000余种,全文2300余万篇,引文3000余万条,分三个版本(全文版、文摘版、引文版)和8个专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图书情报)。

(2)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从已经掌握的文献资料开始,根据文献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和所引用、所介绍的文献名目,直接去查找较早一些的文献;再利用较早文献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和所引用、所介绍的文献名目,去查找更早一些的文献。如此一步一步通过参考文献向前追溯查找,直到查找出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料为止。

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查找文献,不如用检索工具查找法所得的文献那样全面和广泛,但是它查找的文献比较集中,有效率也相对高一些,而且往往能及时捕捉到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3)循环查找法,也称为分段查找法,即将检索工具查找法和参考文献查找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循环查找的方法。循环查找法,可先采用检索工具查找法,查找出有用文献资料,然后再根据这些文献中所开列、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名目,去查找更早一些的文献;也可先采

MSN Search, HotBotd等。

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查找出更早一些的文献,然后再采用检索工具查找法,去扩大查找文献

三、搜集文献的主要途径

查找文献是为了搜集文献。搜集文献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根据文献的不同来源、承载形式和收藏情况,分纸质文献和网络文献分别进行介绍。

在纸质文献调查中,主要有索取、交换、购买、拍照、录制、借阅、复制等常用的搜集文献的途径。

对于大众传播媒介公开出版、并正在市面上出售的各种书籍、刊物、报纸、磁带、光盘等文献,在经费许可条件下可采取购买的方法搜集;对市面上已停售的这类文献,则可到图书情报机构借阅。图书馆是汇集百科知识的宝库,是搜集各种文献与情报资料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料,研究者应该熟悉图书馆中的检索系统,掌握

具体的检索知识与技能。学会查阅目录是一项基本功。目录是一种题录性检索工具,一般只列出原文献的题目,作者、出处(包括原书刊名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卷名、期次、页码等)及文种等。目录的种类很多,目前我国图书情报机构一般采用4种卡片式目录,即分类目录④、书名目录⑤、著者目录⑥和主题目录⑦,它是人们查找文献资料的向导。如果是中文图书的目录,在排列顺序上又有不同的方法:(1)音序法⑧、(2)笔画法⑨、(3)部首法⑩。如果是外文图书,应注意各语种独有的排列方法。例如,西文与俄文目录是按原文字母顺序排列的,日

④ 分类目录,是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特点,按照图书情报机构所采用的分类法编制的目录。调查者通过分类目录查找文献,可以因类以求,较快查找到同类学科的有关文献。

⑤书名目录,是按照图书名称排列起来的目录。调查者只要知道书名,就可以查找到所需的文献。

⑥著者目录,即按照著作者姓名排列的目录,同一作者的著作集中在一起,查找比较方便。

⑦主题目录,也叫标题目录,即按照图书主要标题排列的目录。当既不知道所需文献的分类、又不知道书名或著者而又想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时,就可根据调查所涉及的学科、专题去查阅主题目录。主题目录把各种著作、文章中有关某一主题的文献资料集中在同一主题词下,它可以帮助调查者迅速找到某学科、某专题比较全面的文献。 ⑧ 音序法,即以目录首字的发音,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编目方法。熟悉汉语拼音的人可用此法。 ⑨ 笔画法,即按照首字笔画多少结合笔顺加以排列的方法。熟悉汉语笔划的人可用此法。

⑩部首法,即依首字形体及偏旁构造排列的方法。这种方法已逐渐为前两种方法所取代。

文目录是按50音图顺序排列的。掌握了这些具体方法,查找文献目录就会十分方便。

对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以及族规家谱等文献,可采取向有关单位索取、交换、复印、借阅等方法搜集;也可以到这些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的成员和各种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索取、复印、借阅等办法搜集。

对于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只能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借阅、复印、拍照等办法搜集。其中,已公开出版、发行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则可通过购买方式搜集。

对于官方的各种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统计资料等文献,凡公开出版发行的可通过购买方式搜集,尚未公开出版发行的可到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去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历史性的有关文献则可到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借阅、扫描和复印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

对于网络文献,我们可以通过浏览和搜索网站用关键词检索,将有用的信息下载,保存到相应的文档里。搜索引擎和虚拟图书馆是两种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考虑检全率,后者主要考虑检准率。而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则兼顾了检全率和检准率两方面的因素,能够向用户提供相对全面和准确的网络资源。

第三节信息的摘取

搜集文献的目的,是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因此,摘取信息的程序和记录信息的方法,是文献调查法的另一重要内容。

一、信息摘取的主要原则

收集论文、信息资料,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定向性:确定收集范围,紧紧围绕当前课题,拟定文献收集大纲,明确收集目的、内容、时间界限和文献类别,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2.真实、准确性:尽量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信息收集者必须对收集到的信息反复核实,不断检验,力求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3.全面性:(1)收集资料要全面,不要只收集某一类型资料;(2)不但要收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资料,也要收集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矛盾的资料;

4.新颖性:了解最新动态,收集最新资料,以免重复劳动;

5.阶段性:收集资料要紧密结合课题研究,研究工作是分阶段的,因而收集资料也必须坚持阶段性原则。大致来说,第一步查阅资料,是提炼观点,发现问题的阶段,第二步查阅资料是验证观点或论题是否有价值、有无新意、能不能写的阶段,第三步收集资料是编写提纲、行文的阶段,第四步收集资料是文章的修改阶段。

6.时效性:信息的利用价值取决于该信息是否能及时地提供,即它的时效性。信息只有及时、迅速地提供给它的使用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决策对信息的要求是“事前”

的消息和情报,而不是“马后炮”。

7.评述性:融入自己的思考,及时作好摘录和笔记,使资料活起来。

二、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

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是:浏览、筛选、阅读和记录。实施这些程序的要点是:

(1)迅速浏览。浏览,就是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普遍地、粗略地翻阅一遍。通过浏览,使自己对搜集的文献有个初步认识或大致了解,为下一步筛选打下基础。

浏览要有明确目的,即大致了解文献内容,初步判明文献价值。浏览时,要坚持博览与专注相结合。所谓博览,就是要行云流水式地普遍翻阅一遍,只求了解文献大概内容;所谓专注,就是对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应相对专注地认真阅读,并初步判明它的大体价值。

浏览要抓重点。浏览的重点是,该书的著者、提要、目录、前言(或序)、后记(或跋),以及注释、图表、参考文献、索引等,使自己对全书的框架和内容有一概略印象。浏览论文或其他体例文献,重点是看它的长度、层次、大小标题、主要观点、论证和数据等。只要抓住了这些重点,就能了解文献概况,并对文献价值做出初步估计。

浏览速度要快。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是平均每秒钟6—7个字,每分钟300~400字,20分钟7 000字左右,即32开本的10个页码。浏览则快得多,20分钟可翻完一大本书。其方法有两种:一是“扫描式”,视线像雷达扫描一样“一目十行”地读,迅速了解文献全貌:二是“跳跃式”,视线从这里跳到那里,把文献中无关紧要的引文、推理过程等整页地翻过去,抓住文献的筋骨脉络,重点掌握文献的观点和有关数据。

快速浏览的要领是:一要坚持视读,不要音读;二要不断调整阅读速度,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三要上下联系,了解作者基本思路;四要脑眼配合,做到眼到脑到;五要加强训练,多练多用。掌握了这几个要点,就可逐步提高浏览的速度和质量。

(2)慎重筛选。所谓筛选,就是在浏览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将搜集的文献分为必用、应用、可用(或备用)、不用等几个部分。

筛选的依据,是文献中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筛选的关键,在于比较。在时间上,要选用那些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特别是要注意选用那些最先论述某一问题的祖本和最近论述这一问题的新本;在内容上,要选择那些引用不同事实、阐述不同观点的代表作。此外,还应注意选择那些比较有权威的编辑出版单位、比较有权威的作者的著作。总之,要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上乘的文献,而不要在二、三流文献上打“消耗战”。

筛选文献,应该分层次进行。筛选的顺序,可先从大量文献中筛选出可用文献,再从可用文献中筛选出应用文献,最后从应用文献中筛选出必用文献;也可从大量文献中先选取必用文献,再扩大范围选取应用文献,然后再扩大范围选取可用文献,最后剩下的就是不用文献。通过逐层筛选,就能做到各类文献层次分明,为下一步阅读做好准备。

(3)认真阅读。阅读是摘取信息的前提。阅读一般包括认读、理解、联想、评价4个方面。阅读可分为粗读和精读两个阶段,它们在认读、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都有不同要求。

粗读,是一种鸟瞰式阅读。粗读在认读方面,要着重搜寻文献的基本观点和主要事实、数据;在理解方面,要居高临下,大而化之,力求抓住文献主旨和脉络;在联想方面,主要是把文献中的观点与观点、观点与事实、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思考;在评价方面,主要是对文献的基本观点和论证作出初步评判。粗读的目的是,掌握文献基本内容,明确该文献与调查课题的关系,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精读。

精读,是一种深入探究、得其精髓的读书方法。精读时,要根据文献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有用程度,有的要全读,有的要选读,有的要反复读,有的要对比着读。精读在认读方面,要“咬文嚼字”,一丝不苟,逐字、逐句、逐段地循序渐进,不允许错认和漏读;在理解方面,要深入思考和分析文献的每一个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整个文献的逻辑结构,认真把握文献的全部思想;在联想方面,要把文献所引用的事实、阐述的观点与客观事实、与其他文献联系起来反复对比和研究;在评价方面,要对文献所引用的事实、阐述的思想与调查课题之间的关系做出客观判断和全面评价。总之,精读是摘取信息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通过精读,不仅要全面掌握文献的实质内容,而且要明确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4)及时记录。记录就是把通过阅读寻找到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许多人阅读文献都曾有过这样的教训,即只注意阅读而忽视了及时记录,这样阅读时发现的许多有用信息,到用的时候却找不到了。记录是摘取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序,文献调查的直接结果应该通过这一道工序表现出来。

三、网络信息的搜集与摘取

与传统文献相比较,网络信息不仅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增长讯速,而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数字化存储和传递。它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网络远距离传送;开放性和共享性。互联网是通过TCP/IP将各种网站链接起来的开放性网络,它具有共享性特点,人人都可以在网上索取、存放和发布信息;广泛性和复杂性。网络信息分布极其广泛,各类行政管理、企事业单位,私人网站、个人网页都能成为信息源。网络结构极其复杂,它是各网站局部有序性与整体无序性相结合的产物,又无统一管理机构、标准和规范,因而整个网络结构和信息资源错综复杂;新颖性和变动性。网络信息可随时发布,信息新颖,更新及时;不仅各种网络信息处于不断更新、淘汰状态,而且提供信息的网页、网站也处于频繁变动之中。

网络信息十分丰富,既有非正式出版信息,如e-mail、usenet专题讨论组、新闻组等,也有半正式出版信息,包括机构内部工作报告、内部出版物、政府报告、会议记录、学位论文等,还有正式出版信息,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特种文献以及数据库等。

要查找网络上的信息,必须首先找到网址,然后通过网址去访问网页上提供的信息。目前,查找网络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或途径,即访问浏览和查询检索。

1、访问浏览,其途径有两种:

(1)直接访问网站,浏览网页。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经常浏览的网站有新华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9934050.html,)、人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09934050.html,)、光明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09934050.html,)、中国社会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09934050.html,)等。

直接访问网站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一是确定所需信息内容;二是确定可能的信息源;三是确定网站网址;四是按选定网址进行访问;五是浏览主页相关栏目;六是通过友情链接到其他网站继续浏览。

直接访问网站的关键,在于知晓有关网址。通常可通过以下途径获知网址:一是平时积累收藏;二是借助分类索引和专门检索工具搜集;三是通过友情链接顺链寻找;四是借助搜索引擎的相关目录、相关网站搜索;五是通过网址集粹选择;六是通过专业导航系统和虚拟图书馆集中获取有关主题、有关学科的相关网址。

(2)访问综合性网站,浏览其分类索引。这是一种主题层次列表的访问方式,它主要是通过访问、浏览综合性网站的分类目录、分类索引以获取有关信息。综合性网站如新浪(https://www.360docs.net/doc/e09934050.html,)、搜狐(https://www.360docs.net/doc/e09934050.html,)、雅虎(https://www.360docs.net/doc/e09934050.html,)、网易(https://www.360docs.net/doc/e09934050.html,)等都有分类索引。综合性网站的分类索引,是按照不同主题把网络信息分成为特定的类别目录,然后再在这些类别目录下面细分为树型结构的子类别目录,引导人们检索有关信息。

访问综合性网站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一是确定所需信息内容主题;二是确定综合性网站的网址;三是按选定网址访问综合网站首页;四是浏览顶级主页的内容;五是按主页分类索引主题链接指示,一层一层浏览下去,直到找到有用信息为止。

访问浏览是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也是获取网络信息最终必须进行的一个步骤。目前,访问浏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滞后。由于各网站分类目录的管理、维护很难跟上网络信息的增长和变化速度,因而往往存在着收录范围不够全面、不够新颖、不够及时等问题。二是被动接受。用户只能被动适应信息资源组织者的分类方案。三是费时低效。面对网上巨量庞杂信息,用访问浏览方法寻找有用信息,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不高。

2、查询检索,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

搜索引擎有两大功能:一是收集信息资源建立索引数据库,并自动跟踪信息的变动,不断更新索引记录,定期维护数据库;二是提供网络信息的导航与检索服务。搜索引擎实际上是一个专用的WWW服务器,它存有庞大的索引数据库,收集了全世界成百万、上千万个WWW 主页的信息资源,而且具有自动搜索程序,会沿着WWW的超链经常搜索整个WWW上的主页,然后为这些主页上的每个文档建立索引,并送回集中管理的索引数据库。

查询检索的关键,是选择搜索引擎。选择的搜索引擎不同,检索效果就不相同。目前,网络上常用的搜索引擎有几十个,它们数据库的覆盖范围、标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检索方式、检索语法都不相同。这些搜索引擎大体可分为3类:①综合搜索引擎,如Yahoo、Google、Baidu、搜狐等;②元搜索引擎,如中华搜索宝、网际穿梭、万维搜索等;③专用搜索引擎,如专用于Usenet的Deja News,以及针对邮件列表、IRC的Liszt等。

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检索网络信息,一般有几个步骤:一是明确查找目的;二是确定检索主题和用词;三是选择检索途径和策略;四是选择搜索引擎;五是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检索,

并浏览检索结果;六是在检索结果中进行二次、三次检索,直到满意为止。

通过查询检索方法获取网络信息,具有省时省力,简单方便,检索速度快、范围广,能及时获取新增信息等优点,但由于检索工具存在缺陷,致使检索的准确性不够理想,误检率较高,与检索者对检索内容和效率的期望往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网络信息的摘取非常简单方便,它可通过复制、粘贴或下载方式,直接存储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辑、加工和处理。

网络文献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利用网络文献进行研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时留心,注意积累。网络文献的更新速度很快,增加、删除、更换地址时时都在进行。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和兴趣,在上网浏览时,对相关内容多加留意,不断将相关信息和内容下载、保存,以便研究时使用。

2.详加甄别,去粗取精。从网上获取信息存在两大风险,一是倾向性。万维网上很多网站是得到特定政治和宗教组织的支持的,其中不免带有一定的立场上倾向,所以,你首先应当注意网站归属于那个组织,内容是否客观,网站是否有解决倾向性的机制;二是庞杂,网络文献是无序、散乱的,质量参差不齐。表面上看来,各类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实质上是鱼龙混杂、交叉重复,使用者常常很难从中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内容。因此,必须对网络上的文献详加甄别,去粗取精,以免出现面对过量信息无所适从的情况。

3.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免费文献信息资源。目前,许多网站所提供的文献最新目次和绝大部分文摘均可免费查阅,也有个别网站能免费提供全文服务。有些出版社对已订阅印刷型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免费提供网上电子版文献。又如,可为读者解答知识条目的参考工具书,在国内外不少的高校图书馆网站上均能免费查阅到。对于这类免费网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4.全面收藏与研究领域有关的数据库。数据库包含的文献信息是读者查找原始文献线索的工具,具有检索方便、更新及时、时间跨度大等优点,能提供较全面完整系统的文献线索。

5.注意使用的规范性。互联网上大多数信息可以免费浏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占为己有。下载网络信息一定要注意粘贴网页的链接,由于网上内容时时变动,你有时也需要把登录网站的准确时间和日期编进参考文献。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必须在参考文献中注明资料来源(作者、网站、网页地址等),这样你的读者才能找到原始资料,同时避免剽窃的嫌疑。

6.限制访问的网络文献的处理。发表在电子期刊上的论文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因为版权和订阅问题不能查阅和下载,互联网上有许多大型数据库也是限制访问的,这对网络文献的使用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检索时可以采用由点到面的检索方法,即充分利用可访问电子期刊的参考文献或引文的链接查找原文和参考书目,这不失为一种节约时间和费用的检索方法。同时,对那些因为版权和订阅问题不能查阅和下载的网络文献,可以通过寻找论文作者的个人主页来解决。有时也可以直接向论文作者发信(最快捷的就是电子邮件了)请求帮助,很多学者非常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某些网站为了版权等问题不提供资源的共享和下载,在这样的网页中的文章往往是加密

以禁止拷贝的,即我们平时所遇到的正常情况下并不能选取文字区域,也不能在该网页中使用右键,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获取所需资源,即修改IE浏览器的设置。具体操作如下:在IE浏览器的菜单栏里选择“工具”菜单中的Internet选项,正常情况下这三个选项都选择了“启用”,现在我们需要将它们全部改为“禁用”选项,然后点击每个小窗口上的“确定”按钮,最后刷新网页,即可进行选择、右键、复制等操作了。

四、记录信息的主要方法

(1)标记,就是在书上做记号。记号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是在字下面加圆点或画线。加圆点,也称着重点。加点的字句就是全句或全段中最重要的部分。画线,目的与加着重点一样,只是字数少时加点,字数多或成句时就画线。画线有直线、曲线,单线、双线、上下夹线等。还可画叉,打问号、惊叹号,或做其他符号。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圈点或画线,都不宜过多过密。过多过密,反而找不到重点了。

常用的几种标记方法,见图8—1:

着重号.......表示关键性的宇或句

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

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

夹线、︾︾定义或经典论述

惊叹号! 对某些内容表示欣赏

问号? 对某些观点表示疑问

三角号△揭示一段文字中并列的几个观点

双圈号◎表示一段重要内容的结束

图 8—1 常用的几种标记方法

此外,还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标记,如打√、打×、划方框口等。

标记这种方法简便、省时,可一边阅读一边标记,用起来非常方便。

(2)眉批,就是在“书眉”或“地脚”(图书、期刊正文上面的空白边叫“书眉”,也称“天头”,正文下面的空白边叫“地脚”)上,写上自己阅读文献时的简要心得、体会、评语、疑问或订误、校文、音注等。这种记录形式和标记一样,简单、方便,随读随写,不受什么约束。

(3)抄录,就是把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抄下来。抄录有全录和摘录两种方式。全录,就是一字不漏,全文照抄或复印。摘录,即只将有价值的、自己需要的信息摘要抄录下来。摘录有两种。一是摘录原文,即整段整句地摘录,连标点符号也与原文一样。二是摘录原意,即根据自己需要,用自己语言,把原文的基本观点、主要事实和数据简要抄录下来。这种摘录,实际上就是缩写,它已具有加工、整理性质。但是,这种摘录不应打乱原文的结构和逻辑顺序,不应曲解原意,更不应随意发挥,否则就不成其为“摘录”了。

抄录信息一般应抄录在活页或卡片上,有的也可抄录在专用笔记本上。抄录时,一定要注明出处(作者、书名或篇名、卷次、页码、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有的人只注意抄录文献内容,而忽略注明出处,结果使用时却找不到文献出处,再去查找就麻烦了。如果用卡片抄

录信息资料,还应注意一条信息资料一张卡片,并注上卡片题目,指明信息资料属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整理资料时才便于按照卡片题目归类。

(4)提纲,就是把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的内容要点,用简括语句和条目的形式依次记载下来。这样写提纲的好处是,便于掌握全书或全文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加深对原文献思想脉络的认识。写提纲前,要仔细研究全书或全文,从总指导思想到各部分内容都要弄得十分清楚。提纲要力求全面、系统,叙述要简明,真正反映出原文献概貌。

(5)札记。阅读文献后,把心得、感想、批评、疑点、意见等记下来,就是札记。札记已带有初步研究性质,它是一种高级记录形式。

第五节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文献调查法是对人类以往知识的调查,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的调查。文献调查法的基本特点决定着它有许多优点,也有许多缺点。

一、文献调查法的优点

(1)文献调查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对古今中外文献的调查研究极其广泛的社会情况。就时间跨度而言,它可以调查研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从空间跨度上看,它可以超越省界、国界、洲界,调查研究世界各国的社会情况。文献调查法的这一优点,是其他调查方法不可能具有的。

(2)文献调查主要是书面调查,如果搜集的文献是真实的,那么它就能够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因为,这些用文字、数据、图表、符号等形式记录下来的文献,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白纸黑字”的东西,这就完全避免了口头调查可能出现的种种误差。

(3)文献调查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性调查。它只对各种文献进行调查和研究,而不与被调查者直接接触,不介入被调查者的任何活动,因而决不会引起被调查者的任何反应。这就避免了直接调查中经常发生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互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反应性误差。

(4)文献调查是一种非常方便、自由、安全的调查方法。实地观察、口头访问、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直接调查方法往往受到种种外界因素制约,一旦设计不周密或准备不充分,由于时过境迁根本无法弥补。文献调查受外界因素制约较少,只要找到了必要文献就可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即使出现了错误,还可通过对资料重新进行编码和分析进行弥补,因而其安全系数较高。

(5)文献调查省时、省钱,效率高。文献调查是在前人和他人劳动成果基础上进行的调查,是获取知识的捷径。它不需要大量研究人员,不需要特殊设备,它可以用比较少的人力、经费和时间,获得比其他调查方法更多的信息。因而,它是一种高效率的调查方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越来越丰富,文献调查法的上述种种优点也越来越突出。

二、文献调查法的缺点

(1)文献调查所获得的主要是书面信息,是纸面上的东西。它毕竟不是活生生的现实,即使文献内容全部都是真实、可靠的,它仍然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由于研究者缺乏相关体验、知识,其中反映出的信息对研究者来讲是有限的和不充分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文献调查最大的局限性。

(2)文献的客观真实性往往难以保证。因为,任何文献都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都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人撰写的。因此,任何文献的内容,都会打上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条件的烙印,都会受到撰写者个人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文献内容与客观真实情况之间总会存在一定差异。

(3)文献永远落后于现实。任何文献都是对已经逝去的社会现象的记载,但社会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是不断涌现的,其中总有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没有记载于文献。因此,文献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总比现实落后一大截,要对现状进行分析有一定困难。

(4)文献调查经常会发生文献资料难寻觅,难找齐的缺憾。因为许多文献是不公开的和可以随意获得的,因此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研究来说,往往很难得到足够的文献资料。比如,个人次的日记、私人次信件往往属于个人次隐私,某些政府文件、会议记录常常属于内部机密,很难得到。同时,在浩如烟海的文献海洋之中常常会产生茫然无措的困惑,要搜集系统、全面、高质量的文献会很困难。

总之,文献调查法是一种重要调查方法,而且往往是一种先行调查方法。但是,文献调查法所获得的知识都是过去的信息,都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要真正了解社会真实情况,还必须深入实际、深人群众,采取实地观察、口头访问等直接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本章要点

1、文献调查法就是搜集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的方法,它具有历史性、间接性、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等特点。

2、文献就是通过一定记录方式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或用一定记录方式记录下一定知识内容的一切物体。一定的知识内容、一定的物质载体、一定的记录方式,是构成文献的3大基本要素。

3、文献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又是人类积累知识的重要宝库。文献调查是一般社会调查的基础和前导,它往往贯穿于社会调查的全过程。

4、文献可按照不同的物质载体、不同的记录方式、不同的加工深度、不同的资料来源、不同的学科内容做多种多样的分类。

5、现代文献的发展趋势是:数量急剧增加,种类日益繁多,分布异常分散,内容重复交

叉,质量明显下降等等。

6、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是知识上的有用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时序上

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及时性。

7、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有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和循环查找法。查找网络信

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两种:访问浏览和查询检索。

8、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是:浏览、筛选、阅读和记录。

9、记录信息的主要方法有标记、眉批、抄录、提纲和札记。

10、网络信息,是指以数字化形式记录、多种媒体形式表达、分布存储在因特网不同主

机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的信息。

11、网络信息的特点是:①数字化存储和传递。②开放性和共享性。③广泛性和复杂性。

④新颖性和变动性。⑤数量巨大,增长讯速。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⑦免费资源丰富。⑧

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⑨匿名性和隐蔽性。⑩网络管理问题多多。

12、网络信息资源的摘取,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或下载方式,直接存储在自己的计算机

上,然后再进行编辑、加工和处理。

13、文献调查法有许多优点和缺点,其中最大的优点是超越时空限制,可以研究极其广泛的社会情况;最大的缺点是只能获取书面信息,“纸上得来终觉浅”。

基本概念

文献文献调查法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循环查找法

数据库浏览筛选阅读记录网络信息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文献”?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2、文献有哪些种类?现代文献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3、什么是文献调查法?它有何特点?

4、文献调查在社会研究中有何意义和作用?

5、搜集文献有哪些基本要求?

6、查找文献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何特点和用途?

7.怎样才能提高浏览的速度和质量?

8、粗读和精读有何异同?

9、什么是网络信息?怎样查找网络信息?在查找中有什么技巧?

10、怎样摘取网络信息?怎样做读书笔记?

11、您对文献调查法作何评价?

阅读书目

1、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2、谢玉杰等: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3、李建等:文献信息检索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吕武平:全脑速读记忆,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5、陈畴镛:信息资源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靖继鹏:吴正荆:信息社会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陈光祚:因特网信息资源深层开发与利用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8、[英]萨莉·拉姆奇著,廖晓玲译:《如何查找文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马茨·艾尔维森、卡伊·舍尔德贝里著,陈仁仁译:《质性研究的理论视角:一种反身性的方法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教育调查研究法

教育调查研究法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贤进 ?什么是教育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步骤 ?几种常用的教育调查研究 一、什么是教育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了解现状,考察事实,收集材料,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 ?教育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教育现象的实证资料,通过分析和综合来解释、说明研究问题的活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调查,指运用观察、询问、测量等方式收集事实和数据,这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活动;二是研究,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解释教育现象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通过调查可以澄清教育问题,了解教育现状,获得教育经验和教训,概括教育规律,预见教育发展的趋势。 ①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资料; ②利用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比较真实; ③以分析和探讨教育现象了解现状为目的; ④在调查过程中形成理论并检验理论比较可靠; ⑤与实践结合紧密强调可行性和应用性; 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⑦以事实和量度为基础有比较好的说服力。 ?进行调查研究有必要从总体上了解教育研究的功能。教育研究至少具有三个功能: ?a?a描述 ?a?a预测 ?a?a解释 (1)描述功能 ?运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来收集资料,对所探讨的对象进行描述,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案例,还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关的教育统计资料。 (2)预测功能 ?调查研究不一定局限于对现状的了解,往往还想从描述的结果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则和理论,作为预见未来的基础。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对策,发挥教育的积极功能。 ?调查研究还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通过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新的研究问题,提出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教案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一、科学研究 A:含义:P2 B:特征: 1、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2、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3、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二、教育研究: A:含义:P3 B:独有的特征: 1、伦理性。 2、复杂性。 3、全员性。 三、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1、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 2、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 3、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力。 4、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定新的教育理念。 二、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三、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地位,形成学校特色。 四、有助于校本研究培训,提高广大教育的专业水平。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计划。 二、实施。 三、总结。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三、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

第二章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第一节教育研究课题的问题来源 一、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二、来源于对自己有教育理论的质疑。 三、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 四、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第二节教育研究选题的评价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可行性。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问题具体明确。 第三节选题策略 一、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二、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 三、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 四、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第四节研究方案设计 一、教育研究方案的涵义。 二、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及写作要求。 1、课题依据。

2、课题研究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对象。 4、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 5、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6、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作业:设计“优生与后进生安排学习时间的比较研究”课题方案。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综述 第一节文献及其作用 一、文献的类型 A:含义:P31 B:分类: 1、按文献的社会属性分:政治文献、军事文献、经济文献、 教育文献。 2、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3、按记录形态分: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网 络型。 二、文献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 2、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 3、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

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 编写人: 万强瑞丁凤霞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访谈调查法 2、知道怎样进行访谈调查 3、了解访谈调查的问题类型 学习重难点: 怎样进行访谈调查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调查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的类型有哪几种? 3、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有那些? 二、学习过程 一、什么是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又称访谈法 访谈一般以面对面的个别访谈为主,也可采用小型座谈会、调查会的形式进行团体访谈,还有通过电话进行的电话访谈。访谈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作为其他研究方法中收集资料的辅助方法。 二、怎样进行访谈调查 (一)、准备阶段 实施访谈调查,首先要做好访谈的准备工作,制定访谈计划,把握调查内容,选择适当的访谈形式,设计好访谈调查表或访谈提纲,以及记录表格,选择访谈对象,初步了解被访者的情况,选好访谈的时间、地点、场合等。 1.制定访谈计划 制定访谈计划是保证访谈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访谈计划应对访谈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如要对访谈调查的目的,访谈调查的类型,访谈调查的内容,访谈调查的对象,访谈调查的时间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还要编写好访谈调查的提纲、进行组织分工等等。 访谈调查计划中还要准备访谈所需的工具,如访谈问卷、访谈大纲、访谈记录表、各种证明材料、证件、采访机、录音机等。 2.编制访谈问卷或提纲 访谈问卷可以有开放式问题,也可以有封闭式问题。所有问题的设计要注重表述的口语化。除了按顺序排列的访谈题目、答案选项外,也包括访谈的相关资料,如被访者的个人基本资料、访谈日期、地点等。 3.选择访谈对象

第5章访谈法

第五章访谈法 访谈法也是调查者用“问”来收集资料,这种方法和问卷法最大的区别在“答”的方面。对于调查者提出的问题,用问卷法时。被调查者是用“笔”来回答;用访谈法时,被调查者则是用“嘴”来回答。所以我们在做访谈时,必须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直接交谈。 5.1 访谈法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有目的地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来获取社会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相互间的交谈,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访谈有预定的计划,有专门的主题,有一定的工具(如调查表)或辅助手段(如录音机),而日常交谈不需要这些。其次,访谈主要由被调查者提供信息,而日常交谈则是双方相互交换信息。 访谈法作为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一种比较完善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人际沟通和社会互动的基本内容。一般而言,访谈的双方彼此是初次见面,是陌生人关系,属于典型的次属社会关系,而非亲密关系,从社会互动角度看,访谈双方基于完成访问的目标,是功能性互动而不是情感性互动。 二、访谈法的特点 1、访谈法的优点 (1)认识社会现象的广泛性。(2)研究问题的深入性。(3)资料收集的可靠性。(4)调查方式的灵活性。 2、访谈法的缺点 首先,访谈法的实施高度依赖于具有较高素质的访问员,以保证调查的质量;其次,在不便当面询问或不能询问被访者的情况下,访谈法就无法实施,也不能获取资料;最后,与其它调查方法相比,访谈法费用大、时间长,因而常常会碰到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 访谈法的类型 一、标准化、半标准化及非标准化访谈 访谈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访谈可分为标准化访谈、半标准化访谈和非标准化访谈。标准化访谈与问卷法有对应关系,半标准化访谈和非标准化访谈则更多地体现了访谈法的上述优点。 二、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根据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交流方式,访谈法可以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就是访问者和被访问者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种访问方式又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走出去”即访问者到调查对象当中去进行实地访问;“请进来”是访问者将调查对象请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访问。“走出去”的好处是有利于访问者在交谈的同时对实地进行观察了解,加深感官的印象,用情境帮助对问题的理解。“请进来”的方法是实施无结构式访问的必要手段。间接访谈就是访问者通过电话或书面问卷等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的访问。如电话访问的优点是时间短、费用省、保密性强。缺点是回复率低,难以判断回复者的代表性,难以控制回答的过程,难以了解影响回答的因素等。采用间接访问方式对资料的分析必须慎重。 三、个体访谈与集体访谈 我们用访谈法收集资料,如果当时在场的不是两个人,而是许多人,那么我们肯定是在开调查会。根据被访者的人数,访谈法分两种:如果访问单个人,称为个别访问;如果同时访问许多人,称为集体访问,即开调查会。 集体访谈在实施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有两种:“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头

第四章教育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主讲:宋学红 第四章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概述 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调查研究法概述 一、调查研究法特点 二、调查的类型 一、调查研究法特点 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1、适用性广调查研究是以间接的方式研究客观现象,而不是直接研 究对象行为本身。如父母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只能通过向家长调查间接了解。 2、效率高、范围广调查研究基本上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 限制,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 3、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调查研究既可通过访问、座谈、问卷 等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又可通过测验、收集书面材料等途径来了解情况,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4、自然真实、简便易行调查研究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有 利于了解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同时它主要是通过考察现状而不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而不需要像实验法那样控制实验的对象,比较简便易行。 调查研究的不足:

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被调查者所反映的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出于种种原因,有时被调查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偏见,而调查者却难以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的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二、调查的类型 调查的方法 第二节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 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三、概率抽样的方法 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 调查对象的选取应视对象总体的数量大小和课题要求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所选的调查研究对象必须能代表总体。 当总体研究不能实施,或者能够用抽样研究替代总体研究时,就应运用抽样研究。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为了使统计推断正确可靠,抽取的样本对于总体来说必须具有代表性。 抽样方法基本分两大类: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称为概率抽样。不是按照随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第五章 市场调查方法(四)访问法

第五章市场调查方法之四:访问法[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把握访问调查法的五种基本形式;重点掌握问卷设计技术和调查网页的制作技术。 [问题] 问卷调查是访问调查中常用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一次调查你都能得到所希望的答案,怎样才能让被访者接受你的访问,怎样才能抓住实质性的问题. 第一节访问法概述 1. 访问法的概念 (一)、访问调查法的定义: 访问调查法是由访问者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通过被访问者的口头回答或填写调查表等形式来收集市场信息资料的一种方法。访问法是最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访问法的实施过程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访问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访谈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访问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最主要的方法,它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观察法结合应用。访问调查法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现代公共关系.本节学习访问调查法的有关知识。 (二)、访问调查法的基本类型 1.根据对访问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访问法可以区分为标准化访问和非标准化访问。 2.按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交流方式不同,访问法可分为直接访问与间接访问 3.根据访问对象的特点不同,访问法可分一般性访问和特殊性访问 4.根据访问调查一次访问人数的多少,访问法可分为个别访问和集体访问。 二.几种常用的访问方法 常用的访问方法有面谈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留置调查、互联网调查等. (一)、面谈访问。

这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谈的一种方法,是最直接的访问调查方法。面谈调查可以采用个人访问或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二者的被调查者都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面谈访问的过程是面谈双方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不仅访问者通过访问作用于被访问者,而且被访问者的回答也作用于访问者。访问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访问成功的关键,只有被访问者有了对访问者的基本信任,消除了紧张与疑虑,才能愉快、顺利地回答问题。因此,面谈访问有相当的难度,要求访问者能熟练掌握访谈技巧。面谈访问的过程,是访问者逐渐接近被访问者的过程。只有接近了被访问者,取得了访问的基本条件,访问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谈话是通向理解的坦途人们渴望沟通理解,但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矛盾,会影响这种沟通。应该正视和克服这些矛盾,积极地交谈,通过谈话通向理解。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以促使访问调查的成功。 1.面谈访问一般应做到: 1 克服羞怯心理. 羞怯是交谈中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严重的羞怯甚至会影响交谈的顺利进行。会脸红,心跳频率加快,出汗、语无 伦次等,影响潜力的发挥。 2 真诚是使谈话成功的第一要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的。我们说话时,别人是在接受信息,不是专门找你的毛病。所以,与人交谈不必像出征 的骑士,背负着那么重的铠甲,尽可以放下心理负担。 3 了解对象。 了解不同职业的人的不同要求。不同性格等。知己知彼,有的放矢。这样,说话成功的把握就大些。 ④明确讲话的目的。 要准确。清楚的传达信息. ⑤ 以微笑向人。 微笑是面谈访问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中国词汇中有关笑的词有100多个,但唯有微笑最受赏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 丽沙》被称为“永恒的微笑”,可见微笑的力量。微笑也是一 种职业要求。微笑使人成功。

访谈调查法访谈提纲案例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三年级硕士研究生,现在正在做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论文。本论文基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以及教师反思的深入研究,寻求改进教师队伍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各位教师都是在各自岗位上工作多年,对于教学的了解、自己行为特征以及教学反思都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因此,您的谈话将对本论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您给予支持。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受访者基本信息 性别:男()女() 年龄:()教龄:() 是否班主任()学历() 现任教学科()现任教年级() 学校所在地:城市()郊县() 您所任职的学校属:重点校()一般校() 您是否获得过优秀教师的奖励或荣誉? 是()否() 访谈内容 1.您认为教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影响有多大?在教学过程中,您是否对教案加以调整和改动? 2.在您的教学经历中,是否经常出现与计划和设想相矛盾的情况,比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或学生思想、情绪等变化与您的预计出入很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您是怎么处理又是如何看待这些事情的?您是否经常仔细分析其原因并加以研究? 3.您在课后写教学日记吗?如果写,您认为写教学日记对您的教学帮助大吗?您在教学日记里一般都记录什么?您是否经常考虑一些教育、教学问题?能否举例说明。 4.为了改进教学,您希望能有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支持?比如互相听课、参观学习、集体备课等。此外,您对改革教学环境还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和建议? 5.如果有机会接受培训,您认为教师最急需的是哪些方面?(如知识、技能、观念等) 6.“当教师时间长了,上课只是习惯性重复,没有多少新鲜感。”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7.您认为教师要想成功应具备哪些因素?

第六章+教育调查法

第六章教育调查法 调查研究是为了解事实、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手段,已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而其中尤以教育活动中的调查研究最为活跃,最有成效。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在学习、生活、身心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了解家长对自己教育教学情况的反映,以便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对教育进行的研究,主要有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两种方式。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在面临各种教育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开始自觉地选择实证调查研究的方式,反映了我国的教育研究逐步走出书斋,走向教育实践。 第一节教育调查研究法概述 一、教育调查研究法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一)概念 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的实践活动。是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弄清事实、发现存在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1、调查重点在于了解教育现状而不是教育史实,主要目的是了解现实问题,描述“现在事件”。 2、教育调查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中收集资料,不是通过人为地改变教育现状来研究教育规律。 3、教育调查不是研究者直接观察研究对象来了解情况,而是通过他人间接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是一种间接观察。 (三)教育调查法的优缺点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研究的方法,之所以能够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能够有如此多的实践工作者去运用,有其自身的优点: 1、不受时空限制,能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对较大范围的事实进行研究。 2、简单方便,容易操作。 但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是: 1、无法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2、调查研究的可信度受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和作风影响。 二、教育调查的种类 教育调查法在实际研究中应用得比较广泛。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调查法可以分为以下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要求 1.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认真完成作业,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和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具体详细内容见各章的教学要求) 2.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

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并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 3.要求学生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逐步树立科研治校的思想,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4.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本课程学分为5分、课内学时数为90学时。 教学内容离职 进修 业余 进修 函授进 修 面自

授学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确定研究课 题的方法 第三章教育科研的 设计 第四章文献法与内 容分析法 第五章调查法 第六章观察法 第七章实验法 第八章研究结果的 定量描述 第九章研究假设的 统计推断 第十章研究结果的 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十一章研究的评 价

信息采集常用方法 《问卷调查法》运用实践

信息采集常用方法——《问卷调查法》运用实践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信息收集方法,调查者就某些问题向有关人员(被调查者)发放调查表(问卷),填妥回收后可直接获取被调查对象的有关信息。 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信息采集活动,问卷调查法的基本步骤包括问卷设计→选取样本→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分析→结论。问卷调查法的运用,关键在于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择和结果分析。 问卷内容设计 问卷内容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具体调查项目及结束语。 (1)题目。要简明扼要地表达调查的内容或对象。下面是一些题目的示例: 关于我校学风现状的调查问卷; 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要素的调查问卷; 企业培训问卷调查表; 有关大学生上自习情况调查表; 师生返校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等。 (2)前言部分。主要要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要求,谢辞等。 前言示例1: 亲爱的同学:你好! 学风问题是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我校当前的学风状况,对我校学风情况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此项调查。请认真填写问卷。感谢你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 xxx大学学工部(处)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 填写须知: 1、请按照填答要求进行填写,特别注意多选和限选的题目,切勿多选或少选。 2、答案无所谓对错,希望大家独立完成问卷,不要与他人商议讨论。 3、请在所选答案前的“□”内或答案上划“√”。 前言示例2: 尊敬的客户:您好! 首先万分感谢您拨冗填答此份问卷。为了使我们的培训计划更符合你的需求,请您根据您所在企业的情况如实填写,我们衷心的感谢您的协助与帮忙,祝您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3)调查项目。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需要被调查者回答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等。调查项目中的“个人基本情况”示例如下: 您的年龄:□25-35;□36-45;□46-55;□55岁以上 性别:□男;□女 学历:□中专以下;□大专;□大学;□研究生;□博士 职位:所属部门: 具体调查项目示例:

工作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样例

工作分析的方法 工作分析的不同内容决定了工作分析调查的侧重点及所收集的信息的不同,也决定了工作分析所采用的方法的不同。 工作分析的方法很多,如按照结果的可量化程度,可划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按照所采用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及工作日志法等。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方法是工作分析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面谈法,是访谈人员就某一岗位与访谈对象按事先拟订好的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进而收集岗位信息的一种方法。 访谈对象包括该职位的任职者、对工作较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员、与该职位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人员、任职者的下属等。 一、选择访谈法的形式 访谈法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个别员工访谈法 个别员工访谈法主要适用于工作差异较大的岗位以及工作分析时间较为充足的情况。 (二)集体访谈法 集体访谈法适用于工作岗位性质比较相近的情况。 (三)主管人员访谈法 主管人员访谈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通过同某一岗位任职者的直接上级领导进行面谈从而收集岗位信息的一种方法。 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访谈成功的重要前提。访谈者要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受访者的特点,事先确定并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和范围,确定

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明确访谈的目的、确定访谈的步骤、拟订提出的问题、安排提问的顺序、选取访谈的对象等。调查方案样本见表2-l。 表2-1 访谈调杳方案 二、访谈提纲样例 访谈提纲是指对访谈的内容或问题列出一个大致的纲目,其内容是围绕岗位展开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一)工作分析非结构化式的访谈问题样本 样本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如下14个问题。 (1)请问您的姓名、职务、职务编号是什么? (2)您所在的部门?直接上级主管是谁?部门经理是谁? (3)您所在岗位的目标是什么? (4)您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请列举1~2个实例。 (5)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有其他人员的协助吗? (6)工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哪些?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对其他工作有什么影响? (7)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大致有哪些?例如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 (8)工作中需要和哪些部门的人员接触? (9)企业经常从哪些方面对您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您认为从这些方面来考核是否合理?有无改进的建议? (10)请描述一下您工作的环境,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吗? (11)工作中需要用哪些设备?使用频率高吗? (12)工作中有什么不安全的因素吗? (13)如果一个新员工担任此岗位,您觉得他(她)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适应? (14)如果企业进行培训,您觉得自己需要补充哪方面的知识或者提升哪方面的技能? (二)工作分析结构化访谈提纲及记录表样本 1.岗位基本信息 (1)请问您的姓名、所属部门、所在的岗位及职位编号? (2)汇报工作的对象是谁?你的直接上级是谁? (3)与您同在一个岗位任职的同事有哪些?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教育研究导论宁虹版打印笔记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来对待 一、科学是什么 二、教育是什么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范式 一、方法是什么 二、研究是什么 三、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和发展 四、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 第三节教育研究过程的序列 一、起始过程 二、形成过程 三、分析—结论过程 第二章选择和确定研究教育问题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 一、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二、研究问题的课题化——把研究问题纳入专业的、规范的程序进行研究 三、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 第二节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 一、“我拥有什么”: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二、“我面对着什么”:一个整体的研究问题的视阈 三、“我能做什么”:思考明确的研究问题 四、“我能做到吗”:研究的可行性与伦理考虑 第三节文献检索与选题

一、文献检索的价值 二、研读文献的基本思路 三、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四、完成文献综述报告 第三章理论界定和研究设计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 一、为什么要有理论界定 二、理论是什么 三、理论与研究 四、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 五、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示例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结构 二、研究的设计 第四章以个案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 第一节以个案方式形成教育研究资料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与写作法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写作法 第二节教育人种志研究 一、田野研究与人种志研究 二、教育人种志研究 三、教育人种志研究的实施 第三节教育叙事研究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二、为什么需要教育叙事

三、“叙述”什么样的故事 四、如何开展叙事研究 第四节教育生活体验研究 一、理解生活体验研究 二、为什么需要生活体验研究 三、如何进行生活体验研究 第五章以测量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 第一节测量概述 一、测量是什么 二、量表 三、测验 第二节问卷测量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评估与修订 三、问卷设计案例:教师专业意识品质测量问卷第三节观察测量 一、观察测量案例:弗兰德互动分析 二、观察测量的要素 第六章以干预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 第一节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案例 二、行动研究概述 三、教育行动研究 四、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实验研究

访谈调查法教学提纲

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 本章内容 访谈法概述、怎样做访谈准备、如何实施访谈、实践访谈(课外)、整理访谈记录。 第一学时访谈法概述 一、访谈法含义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口头交谈、口头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又称访问法或谈话法。(或分为访问法和晤谈法。) 二、访谈法类型 (一)以研究者主动性分:访问法和晤谈法 1. 访问法是研究者到访问对象的实际生活、工作或学习环境中访问,了解他们的景况和意见,并客观地记录其所听和所见的方法。实践中访问法通常采取非标准化的形式,如果访问中观察任务比较多,则类似于非参与观察。 2. 谈话法是研究者与访谈对象在事先约定的时间、地点晤面,询问并要求访谈对象回答并准确地记录访谈对象的回答的方法。如果访谈对象多,谈话法通常采取标准化的形式, 类似于问卷法。 (二)以调查对象数量分: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三)以访谈方式分:晤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 (课件展示) 以下几种情况的访谈,会涉及哪种类型? ○访问老师或者学生会干部,了解其工作情况。 ○访问民工,了解他们在工地的生活状况。

○约定某公司负责人,请他谈谈管理及销售情况。 (课件展示问题探究列表及其解决方案。) 三、访谈法的作用 1. 相比较而言,观察法是了解调查对象当前的情况,而访谈法对调查对象过去、眼下、将来以及其思想、目的等各方面都可以作调查; 2. 访谈法可以用来对调查对象作多次追踪式的调查(这种情况下称追踪访谈); 3. 访谈中可以视情况与调查对象深入地、甚至多次探讨问题(这种情况下称深度访谈),个案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这种特点; 4. 由于谈话可以标准化,因此晤谈法不仅适用于个案的或小规模的调查,也可以作较大规模的群体调查; 5. 访谈法可以与其他研究方法配合作多边研究。 四、访谈法的应用 1.课件展示: 在以下几种研究情况下,请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调查研究某地流动人口问题; ○迄今为止科学界对恐龙灭绝原因的探索情况; ○城市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应用。 2.结合自己所参与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合理安排访谈法辅助研究。 (学生讨论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介绍如何应用访谈法。)

第四章实地调查法

教案

取得市场信息的速度较快;节省调查费用和时间;调查的覆盖面较广;可以访问到一些不易见到面的被调查者,如某些名人等。 (2)电话调查的缺点: 被调查者只限于有电话的地区和个人;电话体温收到时间的限制;被调查者

可能因不了解调查的详尽、确切的意图而无法回答或无法正确回答;对于某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无法获得所需的调查资料;无法针对被调查者的性格特点控制其情绪。 3、邮寄调查法 邮寄调查法是将调查问卷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根据调查问卷的填写要求填写好后寄回的一种调查方法。 (1)邮寄调查法的优点: 可扩大调查区域;调查成本较低;被调查者有充分的答卷时间;可让被调查者以匿名的方式回答一些个人隐私问题;无需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 (2)邮寄调查的缺点: 征询回收率较低;时间较长;无法判断被调查者的性格特征和其回答的可靠程度;要求被调查者应具有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不适用。 4、留置问卷调查 留置问卷调查法是当面将调查表交给被调查者,说明调查意图和要求,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再由调查者按约定日期收回的一种调查方法。 5、日记调查 日记调查是指对固定样本连续调查的单位发放登记簿或帐本,由被调查者逐日逐项记录,再由调查人员定期加以整理汇总的一种调查方法。 (三)访问调查方法的选择 讨论分析:要开一家新的超市,在其店址的选择过程中,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法获取信息?

(四)访问过程与访问技巧 1、掌握访问技巧的重要性 2、访问技巧在访问过程中的运用 (1)访问开始阶段,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接近被调查者。采用开门见山或侧面接近的方式接近被调查者。 (2)访问主要阶段 ●按照事先拟订的访问提纲逐个进行访问,防止偏离访问提纲,如采用问卷调 查,则可以按照问卷所列的问题的先后顺序回答。 ●在访问过程中,对需要引导和追问的问题,调查人员要做不要的引导的追问。 ●在访问开始和过程中,如果涉及被调查者的隐私问题,应加强保密。 ●在必要和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先从被调查者的关心的话题开始,逐渐缩小 访问范围,最后问及所要提问的问题。 ●在访问过程中,调查人员应该始终保持公平、中立的立场。 (3)访问结束阶段 第二节观察调查法(1学时) 观察调查法是调查员凭借自己的感官和各种记录工具,深入调查现场,在被调查者未察觉的情况下,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调查者行为,以收集市场信息的一种方法。观察调查法简称观察法。 (一)观察调查法的特点 观察法不直接向被调查者提问,而是从旁观察被调查者的行动、反应和感受。其主要特点有: 1、观察法所观察的内容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出门看看天气、到公园观赏风景等个人的兴趣行为,而是观察者根据某种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市场资料、研究市场问题的过程。 2、观察法要求对观察对象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在实地观察前,应根据调查目的对观察项目和观察方式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观察误差,防止以偏概全,提高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因此,观察法对观察人员有严格的要求。 3、观察法要求观察人员在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的同时,还要尽量运用科学的观察工具。人的感觉器官特别是眼睛,在实地观察中能获取大量的信息。而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显微镜、探测器等观察工具,不仅能提高人的观察

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

第五章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 第一节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有目的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 一、调查访问法的基本概念 访谈调查与日常交谈不同:第一,访谈比日常交谈更有目的性。日常交谈不一定有明确的目的,而访谈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从目的的广度和围上看,日常交谈的目的更加宽泛,而访谈调查的目的比较单一,即从访谈对象那里了解一定的情况和获得信息为目的。第二,交谈双方在关系上不同。日常交谈是一种比较平等的人际关系,而研究性的交谈,构成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人际关系。研究者控制交谈的容、方式以及信息的类型和容量,一般是研究者提出问题,被研究者回答。 二、调查访问法的类型 依据在调查访问时的控制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称为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另一种称为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 1.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者按事先拟好的访问大纲,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然后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种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由被访问者自由选择答案。 2.半标准(半结构)型访问法,这种方法只是将要问的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3.非结构型访问法,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这种方法是指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自由的交谈,适合于探索性研究。分为:(1)引导式访问。(2)谈话式,即访问者事先拟好腹稿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交谈。(3)非引导式访问法,事先完全没有拟定调查标题,可以进行深度访问。这种方法要求访问者具备一定的访问技术。 三、调查访问的步骤与技巧 调查访问的步骤与技术是决定调查访问所获得的资料是否有用,是否能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调查访问的步骤: 1.取样(①被试取样、②调查工具取样、③问题取样), 2.设计调查表与试查, 3.计划、调查访问程序。 (二)访问的技巧 访问技巧,是调查中确保研究目的的实现,获得确实有用资料的一个重要因素。技巧包括: 1.访问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好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2)对调查访问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取得被访问者的合作。 2.进行访问 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或找有关被访者的领导或邻居或其他可信赖的人作引荐。要求访问者要热情有礼貌,不失约,必要的寒喧,真挚的感,注意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第八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定义】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的考察,从而探索教育规律,解释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新性实践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1、客观性原则。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能主观臆测、歪曲事实,不能先有结论,再加以印证。 2、系统性原则。运用系统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分析研究各对象、各系统、各要素的关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研究工作者要立足于教育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教育实践服务。 4、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所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要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发展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提和依据。 【拓展】教育研究的特点 1、客观性。任何教育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要求研究者尽可能排除主观偏见来收集资料、选择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资料。 2、科学性。教育研究的过程具有科学性,研究结论的获得具有逻辑性、第八章 教育研究及 其方法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实证性。 3、系统性。要求用整体、系统的观点去认识教育现象,从总体上把我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发展规律。 4、综合性。教育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综合过程。 5、可验证性。研究必须严格按照研究方法的步骤和程序实施。凡是无法重复验证的研究结论,都是无效的。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了解) 1、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社会在不断变化,教育教学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学生的时代特征等,都让教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2、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教师通过研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拥有更高的专业水准。 3、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进步,充满激情。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简答、论述题。要会运用) 1、确定研究课题。科学研究开始于发现问题。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 2、查阅文献、阅读文献。 查阅文献通常采用`综合查找法。 阅读文献通常采用翻阅、粗读、精读相结合的方式。 3、提出研究假设。也叫理论假设。 是指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未知事实及其规律提出的`一种不完备的、尚待验证的`设想与推测。

教育调查法

一、教育调查法的意义 1. 教育调查法的概念 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是在搜集科学事实,获取经验材料基础上进行研究。第一,它着重研究的是现实情况,因而区别于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研究法。第二,它搜集的是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从而区别于实验研究法(对研究对象加以一定的控制然后观察其变化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研究的价值取决于问题的选择以及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调查,它是以当前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为了认识某种教育现象、过程或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活动。它有一套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程序,有一套搜集、处理资料的技术手段,并以调查报告(含现状分析、理论结论和实际建议)作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2. 教育调查法的特点 从研究性质上看,教育调查法是非接触性、干预性的方法方法。干预性研究方法是指要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状态,通过研究所改变的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教育问题。教育调查法要使研究对象处于常态情况下搜集大量的关于客观事实的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合理准确的事实判断;从研究方法的目的上看,教育调查法以获取科学事实为目的的方法;从研究结果上看,教育调查法取决于方法设计的科学性和研究对象的态度;从研究效率上看,教育调查法有助于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教育研究方法具有简介灵活、途径多样、实施方便的等特点。 3 、教育调查法的作用 教育调查研究是研究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对教育的认识和改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育科学的研究中应用极为广泛。 第一,教育调查法有助于揭露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而促进教育的发展。第二,教育调查法帮助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第三,教育调查法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通过搜集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法令法规和制定教育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场伟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内部体制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造,从而带来了各种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做到方向明,决心大,避免制定政策的失误以及工作上的盲目性。 4. 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现状调查、比较调查、相关调查、预测调查。现状调查是指对某一教育现状或某类教育对象的现在状况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了解教育的一般情况,探寻某类现象的基本特征。如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小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等等。比较调查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的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关调查是指通过对一组对象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的调查研究,来分析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其程度和性质如何。包括因果关系调查。如“家庭环境与小学生语文成绩相关的调查”,如“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相关性的调查”等。预测调查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某一特征或某一现象随时间的延续而发展变化的情况的调查,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如“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调查研究”、“2003年杭州市小学生入学的调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