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业房地产市场分析

武汉市工业房地产市场分析
武汉市工业房地产市场分析

武汉市工业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武汉工业地产市场概况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之下,武汉工业地产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武汉工业地产市场的主流产品为产业园区和总部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武汉市先后有38个工业地产项目投入市场,累积建筑面积为3103.3万平方米。其中,以标准厂房为主要产品的项目仅有11家,物流基地2家,其余25个项目则以产业园区和总部基地为主,可为入驻企业提供生产、研发、物流、办公、生活、娱乐等多种需求全套解决方案,由此也提升了复合价值,满足了客户的全方位需求。

自2001年的武汉长城创新科技园开始,武汉工业地产市场经历了整整十年的探索,但总体而言,目前在武汉房地产行业上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住宅市场,工业地产项目不多。据统计,2010年武汉市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为1429万平方米,工业地产项目的销售面积仅为70万平方米,所占比例不足5%。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武汉工业地产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品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以全国范围来看,与上海、浙江、江苏、深圳、成都等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但总体水平在合肥、长沙、郑州、南昌等中部城市之上。

在武汉工业地产建设方面,除市区内的七大都市工业园以外(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提角都市工业园、洲头都市工业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工人村都市工业园、黄金口都市工业园、佳海都市工业园),一些新兴的工业地产项目,特别是民营地产商投资的工业地产项目相继启动,发展迅猛。

武汉工业地产的开发正在朝民营地产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正在逐渐向科技创意型产业转型;因此物业形态也将会从厂房、办公楼、配套宿舍等单一的品种,逐渐向服务功能齐全的社区化发展,可以说今后的工业型产业地产项目无论规模大小,都会更加的以人为本,以生态环保、适宜居住、建立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为主要方向。

二、武汉总部经济发展态势

在2011年8月2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公布了《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2011-2012)》以及“2011年全国35个主要发展能力排行榜”,武汉连续两年位居排行榜第九名,是华中地区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城市。可见,武

汉发展总部经济有较大的潜力。近些年来,在湖北省武汉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随着东风集团、葛洲坝集团、二汽等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将总部迁往武汉,武汉总部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了出了一些新的态势。

1、总部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仅有66家在汉投资或设立办事处,中国企业500强仅有42家在汉设立了办事处,有89家在汉设立了经营机构。在这些办事处或经营机构中,以武汉为总部的企业数目更少。可见,武汉市总部经济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发展前景仍十分广阔。

2、总部经济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

目前,武汉市总部经济发展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2003年武昌区率先提出建设总部经济区;2004年江汉区依托王家墩商务区明确将经济形态定位为总部经济;同年黄陂区通过市场运作,由卓尔集团在盘龙民投资兴建了为百余家量身定做的总部大楼第一企业社区。

3、总部经济发展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总部经济已经成为众多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的热点之一,总部经济的竞争也呈现白热化的态势。因此,武汉市总部经济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三、武汉工业发展规划布局

武汉工业主要集中在远城区,根据武汉远城区工业产业发展规模规划(200 9-2015),到2015年,武汉市六个远城区加洪山区人均GDP将增一倍,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新增就业16万人。

重点打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大产业板块,构建以三环线和外环线间环状区域为核心先进制造业发展带。

——东南:包括江夏区和洪山南部,以武汉东湖高新区和武汉化工新城为核心增长极,围绕80万吨乙烯、富士康、中芯国际、武钢、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配套需求,重点布局新型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激光制造及配套、地球空间信息等产业。

——东北:包括新洲区,以武汉新港为核心增长级,围绕武钢江北基地、武船重工、西门子、阿海珐等配套需求,重点布局钢材深加工和桥梁钢结构、新能源、新材料、重型变压器和港口物流等产业。

——西南:包括蔡甸、东西湖和汉南,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增长极,

重点布局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日化轻工等产业。

——西北:东西湖区北部和黄陂区,以临空经济区为核心增长极,围绕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功能区,重点布局临空制造、电子信息、环保和食品加工业等。

四、武汉目前主要工业区

在武汉“工业倍增计划”的推进下,武汉远城区是武汉工业建设最为活跃的地区,2011年武汉市政府正式出台文件要求武汉市区内工业项目全部搬到三环以外的区域,武汉市区内的工业区大多转向商业和住宅等用途。据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统计,武汉有工业园90余个,其中六个远城区和洪山区已建和拟建的工业园有40个。

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武汉盘龙经济开发区、武汉光谷开发区、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武汉东西湖开发区、武汉吴家山开发区等。

工业园:武汉海尔工业园、武汉美白工业园、富士康武汉工业园、武汉科技工业园、武汉关东科技工业园、武汉民营工业园、武汉财富工业园、武汉长丰工业园、武汉阳逻工业园、武汉弘毅工业园、武汉黑泥湖工业园、武汉北港工业园、武汉黄金口科技孵化基地、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湖北长盛工业园、武汉万通科技园、武汉高科表面处理工业园、东西湖龙鑫工业园、武汉天润工业园、万通工业园区、武汉华顶工业园、武汉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武汉美国新都市工业城镇,武汉华顶包装印务工业园……。

武汉工业发展_十三五_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背景 “十三五”是武汉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时期,也是武汉工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发展“倍增计划”,进一步发挥工业在城市经济升级版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组织编制了《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规划武汉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的定位、规模、布局、建设时序及重点项目,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有关规定,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17年2月委托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君邦公司”) 承担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规划概述 2.1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武汉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区域,包括中心城区和新城区。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2.2规划战略导向 ——创新驱动、内生发展。坚持把创新摆在武汉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高端发展。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先进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推动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推动工业向高端发展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创新设计、制造技术及生产方式,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大资源整合度,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 规划纲要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的通知(武政〔2007〕4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七年六月三十日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7年-2010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其所提供的产品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等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制造业行业投资类机电产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要求,为加快振兴武汉装备制造业,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端于清朝末期张之洞时期。建国后在国家的重点建设和扶持下,我市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有3个主要时期:一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在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机床、船舶及配套、电气装备、机车车辆等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的格局;二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期(改革开放

开始至20世纪末),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光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领域,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原有的一些优势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如机床、电气装备等)发展迟缓;三是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期(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及国家、省、市的重视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电气装备等传统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汽车、环保、冶金装备等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现利润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优势领域不断壮大发展。在国家确定的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项重点突破领域中,我市在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大型环保装备、大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冶金成套设备、大型施工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我市在湖北省确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2项重点领域中,有11项居于领先和核心地位。 2.优势行业加速集群发展。我市在光通信装备、激光、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环保工程及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已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在光通信装备、激光、环保工程及装备、船舶配套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装备、船舶、冶金装备、数控机床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重要地位。在这些优势行业中,龙头企业带动力日益增强,配套能力加快集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内分工体系逐步优化。

2020年(发展战略)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

(发展战略)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壹、发展新起点 二、发展新环境 (壹)“十二五”时期武汉发展的机遇 1、俩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带来历史新机遇。 2、中部崛起战略的深人实施带来发展新机遇。 3、外部经济环境为内需型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4、新壹轮经济上升周期为我市加速发展带来新机遇。 5、绿色产业革命给武汉产业跨越式发展带来新契机。(二) “十二五”时期武汉面临的挑战 1、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将进壹步加剧。 2、资源供求矛盾和环境约束力将进壹步加剧。 3、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将进壹步加剧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市劳动力供需矛盾将加剧。 4、于区域发展上的压力将进壹步加剧。 三、发展新目标 (壹)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指标 四、发展新任务

(壹)把结构大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主线。 (二)把城乡大建设作为功能提升的重要支撑。 (三)把改革大推进作为率先崛起的强大动力。 (四)把民生大改善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 五、发展新举措 (壹)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理念,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城市核心竟争力。 3、加大对民生工程、自主创新、亚友基础没施、新农村建没、生态环境等领域项目的推进力度。 4、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相结合,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二)按照城市空间发展的新架构,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1、注重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增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3、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4、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城乡壹体化主迁程。 1、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人持续较快增长。 2、继续坚持均市农业取向,全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4、深化城乡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农村个面发展。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

武汉城市规划及产业布局 一、城市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经济产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产业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口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城市标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战略新兴产业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投资重点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东部新城组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西南新城组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西部新城组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北部新城组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X年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2012年武汉市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地产金融事业部武汉分部 2013年2月28日

2012年武汉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一、2012年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二、2012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三、2012年房地产市场供应情况 (一)商品房供应总体情况 (二)商品住宅供应的季度结构分析 (三)商品住宅供应的区域结构分析 (四)商品住宅供应的户型结构分析 四、2012年房地产市场交易情况 (一)商品房销售总量分析 1、2012年武汉市商品房销售情况 2、2012年武汉市商品住宅销售情况 (二)商品房销售均价分析 1、2012年武汉市各月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情况 2、2012年武汉市各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情况 3、2012年武汉市写字楼销售均价及环比情况 (三)存量住宅销售总量分析 1、2012年武汉市存量住宅总体销售情况 2、2012年武汉市存量住宅销售结构情况 (四)存量住宅销售均价分析 1、2012年武汉市存量住宅销售均价走势 2、2012年武汉市各区存量住宅销售均价情况 五、2012年月末可售房源情况分析 (一)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与销售面积对比分析 (二)商品住宅可售房源的月度分析 (三)商品住宅可售房源的区域分析 六、2012年武汉市土地成交情况 (一)成交土地的用途结构分析 (二)成交土地的区域结构分析 (三)全国性典型房企拿地情况 (四)2012年武汉市成交土地楼面地价排行榜(Top10) 七、2013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预测

2012年武汉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一、2012年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12年,武汉市大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努力“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抓产业、扩投资、促消费、稳物价、惠民生,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运行态势。 武汉市2012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注:数据摘自2012年武汉市统计局网站。 二、2012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2012年,武汉市在继续执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积极保持土地供应,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强化市场监管,确保价格总体平稳。全年房地产市场整体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开发投资平稳增长,住房成交量明显回升,价格波动趋稳,结构更趋合理。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2年,武汉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74.86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住宅开发完成投资991.41亿元,同比增长32.6%。 (二)房屋施工面积平稳增长 2012年,武汉市房屋施工面积为6862.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1%。其中,新开工面积为2141.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住宅施工面积5068.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617.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占房屋新开工面积的75.5%。 (三)商品房销量明显回升 2012年,武汉市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为1692.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73%;成交套数173190套,同比增长16.7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331.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64%,占商品房总销售面积的78.63%;成交套数为134953套,同比增长24.73%(以上

武汉市房地产项目开发

武汉市房地产项目开发 策划书

目录一、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一)武汉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产业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二、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环境分析 (二)区域产品特征分析 (三)新政对区域的影响 三、产品定位 (一)项目SWOT分析 (二)形象及市场定位 (三)文化内涵定位 (四)目标购房群定位 (五)产品设计定位及建议 (六)价格定位 四、销售推广建议 (一)销售推广建议 (二)案名及平面表现 (三)营销推广建议 五、案例评述

武汉房地产市场项目开发策划书 一、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一)武汉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十五”及“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至2007年底,武汉GDP就已经到达3141亿元,跨入“3000亿俱乐部”。 武汉作为湖北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GDP增长快速,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武汉着力打造八个千亿产业,各项指标接近十年最高水平。武汉 经济呈现以下特点:1、消费市场旺畅。武汉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2、 消费价格回落,这将促进人们对高价值产品的消费居民收入提高,将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 活跃。 (二)产业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与房地产市场联系比较紧密的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国家各种关于调控和稳定房价的政策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起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我国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最新政策。 虽然目前宏观经济明显复苏,但经济增长基础尚不稳固;而楼市价格的持续上涨, 房价重站高位。由此判断,未来的房地产政策将可能走向有保有压,对首次置业 继续优惠、对二套房贷款收紧的政策可能性更大。

二、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环境分析 本案位于武汉新型商业区——光谷商业区腹地,离武汉光谷CBD近五分钟车程,在短时间内就能到达光谷中心,满足各项购物需求;小区面朝中国最大的城市内陆湖——东湖,自然环境优美,在小区内生活,东湖美景尽收眼底,为您的居住带来身临鱼米之乡之感;小区背临著名学府——中国地质大学,人文气息浓厚,使您置身家中就能聆听高等学府的教育。 楼盘区位图 小区区域内住房供应量将在今年内继续上升,新老项目供应量加大,供求比平衡,市场竞争激烈。区域内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诸多高新企业及高新项目不断推进,入住人口不断增加,区域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区域配套完善,地铁2号线2010年开通,光谷步行街容量进一步扩大,

武汉市房地产市场情况调查

城市建设工程学部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房地产经济学 2011年武汉市房地产市场情况调查

2011年1月~11月武汉市房地产市场情况调查 一.宏观政策 在经过“最严厉的宏观调控之年”2010年后,全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疯涨状态,开始在2011年出现一定缓和,根据公开数据的统计显示,今年1-11月,全国130座城市共计出让土地24200块,出让的土地面积为10.85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地块合计为7476块,出让面积为3.91亿平方米。130座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合计为1.18万亿元,其中住宅类地块的土地出让金合计为5860亿元。 而2010年1-11月,这130座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总额达1.7万亿元,由此计算,今年前11个月全国130座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减少5200亿元,降幅达30.5%。 数据显示,130座城市住宅类地块的楼面地价出现明显下调。今年前11个月,这些城市所出让宅地的楼面价为1495元/平方米,与2010年同期的1810元/平方米相比,下调幅度达17.4%。 说明自“国十一条”、“国十九条”、“新国四条”、“国五条”三轮严密调控之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信贷投放、土地供给等问题也已去得了阶段性成果,房地产价格的增速放缓,新增楼盘数量减少,并在2011年初见成效。2011年国家既2010年步伐,维持限购令,同时从年初试点在重庆、上海征收房地产税,而维护房地产宏观政策的具体落实则为2011年的调控的总体思路。 现整理2011年1月份~2011年11月份,国家主要的宏观调控政策汇总

武汉市地方在2011年1月~11月主要调控政策汇总 由以下政策可以看出11年武汉出台的政策主要以跟随国家政策为主基调,且调

武汉从古至今的城市格局

论武汉从古至今的城市格局 摘要:武汉汉口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通过对若干珍贵的城市历史图片的整理,概述了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及近现代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 关键词:结构形态历史演变规划发展 一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 武汉最早的城市建设史应当从距今3 500多年前商代盘龙城开始。武汉三镇中,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三国时期孙权得夏口后,将郡治移至夏口城,即今武昌。在武汉城市发展中筑城最早的,一是东汉末年“戴监军筑,黄祖所守”的却月城(今汉阳龟山以北);二是孙权于公元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江夏山)筑的夏口城。却月城周围一里八十步;夏口城周围二三里,两城隔江相峙。 也正是在三国时期,武昌、汉阳开始分治,两城独立发展。后武昌城于唐敬宗宝历初年改筑砖城,明洪武四年再次扩建,城区基本定型。汉阳城则几度兴废,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始新筑汉阳城,城区

自此定型。元、明、清时期,武昌为湖广行中书省、湖广布政使司、湖广总督署所在地,历来为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汉阳为汉阳府治和县治 古汉阳城墙 武汉的城市起源,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武昌蛇山的夏口城。东汉末三国初,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

武汉佳海都市工业城资料汇总

武汉佳海都市工业城资料汇总 目录 第一部分工业城概况 一、武汉佳海都市工业城宣言 二、地理位置 三、战略定位 第二部分工业城规划 一、设计理念 二、规划布局 三、产业建筑 四、园林环境 第三部分工业城职能 一、产业职能 二、商业职能 三、研发职能 四、旅游职能 五、居住职能 第四部分物业类型 一、服装产业园 二、中心环路名品街 三、商业步行街 四、多层厂房 第五部分配套设施 一、区内道路系统 二、管线 三、电信及网络 第六部分配套服务 一、商务服务 二、广告服务 三、园区期刊 四、按揭贷款 第七部分投资环境 一、优惠政策 二、投资导向

第一部分工业城概况 武汉佳海都市工业城,位于高速发展中的武汉第四镇——盘龙城经济开发区,雄踞机场路沿线城镇带,距天河国际机场7公里、汉口火车站12公里。占地面积2200亩,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预计建设周期为5年,总投资近22亿元,可容纳中小型企业约400家,所有配套设施、服务均围绕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展开,有着高强度的内部产业链和绝佳的外部环境。自2004年开工建设至今已引进各类中小型企业140余家,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与最高水准的产业平台。 一、武汉佳海都市工业城宣言 2003年1月,市领导在调研武汉制造业时,科学的阐述了“企业优先”这一城市经营新概念。 2003年2月,我市十次党代会决议指出,武汉经济建设重点做两件事: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制造业”摆在前面。 一场关乎武汉制造业发展的深刻变革,已经在悄然酝酿。 早在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重振“武汉制造”雄风,整体规划,至此就已全面启动。同年10月中旬,市领导在不同场合阐述:形成足够长的产业链,相当规模的产业群,是振兴武汉制造业的核心内容。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正是在这一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武汉的发祥地——商代盘龙城遗址旁的2000亩土地上,诞生了一片具划时代意义的工业城区——佳海都市工业城。至此,翻开了武汉制造业——这一“国民经济的脊梁”——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经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多名专家学者耗时数月的周密规划与反复论证,一张融规划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环境创新于一体,结合人文、地理、生态优势于一身的佳海都市工业城区规划蓝图出炉,一举奠定了武汉制造业迈向品牌化、国际化道路的坚实基础,这一里程碑式的创举,将在武汉乃至全国产品行业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发展都市型工业,致力于服务广大中、小型企业,是佳海都市工业城的服务核心所在;城区约30亿元的年产值、近4万个就业岗位,则凝结了佳海回报社会的拳拳赤子之心;大力发展制造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是佳海都市工业城站在历史的角度高瞻远瞩所确立的开发宗旨高起点、高标准的体现。 城区整体规划旨在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高质量的生态系统与整体环境、对地域传统文

浅谈武汉市房地产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 1 摘要 (2) 2 绪论 (4) 2.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2国内外文献综述 2.3研究内容 3 武汉房地产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 3.1 营销功利味太重 3.1.1 轻前期规划设计,重后期营销推广 3.1.2 在销售模式中以自我为中心 3.1.3 重前期物管承诺轻许诺兑现 3.2 市场调研性缺乏认识、分析不足 3.3 缺乏独特卖点和创意 3.4 认为“低开高走”无往不胜 4 完善房地产营销的对策 (10) 4.1 转变营销观念 4.1.1 重视市场调研和前期营销,实施全过程营销 4.1.2 注重长期利益 4.2 精确定位市场需求 4.4 提升营销水平,创新营销方式 4.4.1 加强营销策略的创新 4.4.2 加强营销过程中的管理创新 4.6 树立品牌意识以求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摘要 当前,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了竞争激烈的时代,市场营销被视为房地产企业经营和运作的生命线,房地产营销策划也不断推陈出新,但在房地产营销策划中仍常存在着一些典型的问题。本文从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营销策划的市场分析、销售问题、诚信问题、营销方式等问题,提出了房地产营销策划的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房地产销售行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现状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al estate market has entered the era of intense competition, marketing is regarded as the lifelin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real estate business and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ning also constantly, but in the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ning is still often there are some typical problems.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n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analysis of China's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ning, sales, integrity issue, the problem such as marketing,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ning is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o help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sales industry. key words real estateMarketing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的通知 (武政〔2007〕4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七年六月三十日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7年-2010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其所提供的产品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等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制造业行业投资类机电产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要求,为加快振兴武汉装备制造业,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壹、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端于清朝末期张之洞时期。建国后在国家的重点建设和扶持下,我市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有3个主要时期:壹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在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机床、船舶及配套、电气装备、机车车辆等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的格局;二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期(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光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领域,可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原有的壹些优势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如机床、电气装备等)发展迟缓;三是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期(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

武汉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市场分析 2008.11.24 目录 第一部分武汉市房地产数据分析 1 / 29

一、土地市场基本特征 二、商品住宅价格情况 三、商品住宅销售情况 四 2008年下半年武汉及重点区域市场走势分析 第二部分项目市场分析 一、沌口房地产市场概况 二、片区在售楼盘解析 三、SWOT分析 2 / 29

第一部分武汉市房地产数据分析 一、土地市场基本特征 2008年上半年,武汉市中心城区通过招拍挂方式共出让土地18宗,成交12宗,实际成交面积为196911.6平方米(约295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5.77%;土地供应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54.24%。每亩单价为465.73万元/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35%。 综观上半年土地市场,与去年相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一) 量价齐跌,成交清淡 一方面,土地出让和成交宗数、面积大幅萎缩,成交率下降,出让18宗6宗流拍;另一方面,成交金额大幅减少,土地单价下跌,竞拍冷清,大多数地块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成交。以P(2008)004地块(京汉大道B3)为例:楼面地价为6107.88元/平方米,而去年同地段由金地集团武汉公司拍得的P(2007)020地块(京汉大道义和巷)楼面地价为6879元/平方米,下跌约11%。 (二) 本地企业唱主角 3 / 29

地等外地企业在汉大幅拿地,地块面积和成交金 额都较大。而今年则以本地企业为主,单宗地块 面积和成交金额相对较小。 (三) 地段好的小地块受追捧 去年土地市场以大面积、高总价的地块成交 为主,今年小面积低总价的地块则受到青睐。如 P(2008)008地块,由于其面积小,总价低,地段优越,配套成熟,在经过162次竞拍后才由刘贵生个人拍得。这也是中心城区首例个人购地,类似的P(2008)004等地块也是经过几十次竞拍才最终成交。 综上所述,经过国家去年一系列调控政策特别是紧缩政策,开发企业拿地变得谨慎。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开发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渠道和销售回款双双受阻,加之去年大幅拿地尚待消化,暂时丧失 战略投资机动性,无力进行新一轮的圈地扩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开发企业对市场预期趋于谨慎。 4 / 29

武汉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思路和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6927055.html, 武汉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思路和策略 作者:余茂辉 来源:《创新科技》2013年第12期 [摘要]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武汉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抓新一 轮战略机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发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结合武汉市的实际,在策略上分为优势产业、跨越型产业、先导型产业三个层次,大力推进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 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 C94 [文献标识码] A 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和国内各地区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武汉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抢占战略制高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1 武汉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1.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武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未来经济发展“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新兴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器。目前,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一大批关键技术已经突破,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正在兴起,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占据价值链高端,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且综合效益好。将这些产业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淘汰产业层次低、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增强二三产业的实力,同时带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推动武汉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形成未来经济发展“增长点”。 1.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武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武汉市四大板块规划———大武汉的经济地理

武汉城市发展四大板块规划 ——大武汉经济地理的四大板块 独立成市产城联动城城互动园园互补 “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板块规划初定。从武汉地图上来看,恰好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成四个犄角。 新增产业及人口在哪里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与新城市格局配套?如果说武汉2049远景规划描绘了城市发展大纲,那么四大工业板块规划就是具体行动指南。昨日,市长唐良智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了大光谷、大车都、大临港规划。加上此前已通过的大临空规划,至此,我市四大板块规划已全部出炉。按照“独立成市、产城联动、城城互动、园园互补”的总体要求,四大板块规划为武汉2019年达到3万亿工业总产值指明实现途径,也为今后10年、20年武汉发展格局明晰了路径。 大光谷板块将依托东湖高新区、江夏区、洪山区,未来重点辐射鄂州、咸宁部分区域。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及汽车、生物产业和环保节能产业等。发展策略上将落实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 大车都板块涉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区、蔡甸区、汉南区全域以及江夏区、洪山区部分区域,未来辐射仙桃—潜江、汉川—天门、洪湖。将以整车生产为主导,以零配件为支撑,以电子电器、新兴产业等为补充,配套布局生产性服务设施、居住及生活性服务设施。 大临港板块主要涉及新洲区南部、化工区、黄陂区东南部、青山区东部以及洪山区、东湖高新区的局部区域。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开放开发,统筹安排港口、产业、新城、交通及公共设施、市政配套、生态环境等各类要素;通过跨江联动、区域协调,统筹配套生产和生活设施。 不走产城脱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四大板块规划同步制定了交通、市政设施、生态功能区建设计划,并明确了各自的新城中心,以防“摊大饼”。行政体制方面,各板块不会再增设领导机构,采取现有行政区领导之间的协商制,争取在建设、招商、产业布局上协同发展。 “四大板块规划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拓展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促进城市跨越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和行动指南。”唐良智强调,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规划为蓝本,高度自觉、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立刻展开,并纳入明年城建攻坚计划予以推进。

武汉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doc 31页)

市场分析 2008.11.24

目录 第一部分武汉市房地产数据分析 一、土地市场基本特征 二、商品住宅价格情况 三、商品住宅销售情况 四 2008年下半年武汉及重点区域市场走势分析 第二部分项目市场分析 一、沌口房地产市场概况 二、片区在售楼盘解析 三、SWOT分析

第一部分武汉市房地产数据分析 一、土地市场基本特征 2008年上半年,武汉市中心城区通过招拍挂方式共出让土地18宗,成交12宗,实际成交面积为196911.6平方米(约295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5.77%;土地供应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54.24%。每亩单价为465.73万元/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35%。 综观上半年土地市场,与去年相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一) 量价齐跌,成交清淡 一方面,土地出让和成交宗数、面积大幅萎缩,成交率下降,出让18宗6宗流拍;另一方面,成交金额大幅减少,土地单价下跌,竞拍冷清,大多数地块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成交。以P(2008)004地块(京汉大道B3)为例:楼面地价为6107.88元/平方米,而去年同地段由金地集团武汉公司拍得的P(2007)020地块(京汉大道义和巷)楼面地价为6879元/平方米,下跌约11%。 (二) 本地企业唱主角

去年同期,上海豫园、重庆润隆、华润、金地等 外地企业在汉大幅拿地,地块面积和成交金额都较 大。而今年则以本地企业为主,单宗地块面积和成交 金额相对较小。 (三) 地段好的小地块受追捧 去年土地市场以大面积、高总价的地块成交为 主,今年小面积低总价的地块则受到青睐。如 P(2008)008地块,由于其面积小,总价低,地段优越, 配套成熟,在经过162次竞拍后才由刘贵生个人拍得。这也是中心城区首例个人购地,类似的P(2008)004等地块也是经过几十次竞拍才最终成交。 综上所述,经过国家去年一系列调控政策特别是紧缩政策,开发企业拿地变得谨慎。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开发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渠道和销售回款双双受阻,加之去年大幅拿地尚待消化,暂时丧失战略投资机动性,无力进行新一轮的圈地扩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开发企业对市场预期趋于谨慎。

论武汉市发展

论武汉市经济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1.引言 赖江汉航运之利,兼居华夏腹地,建城历史三千多年,汉口明清时期即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号称九省通衢。一句“货到汉口活”的赞语为它赢来无限商机。在中国商品流通史上,其它城市不可与之相媲美;而在中国交通发展史上,“九省通衢”的定论更使它名噪天下。 2.历史进程中的武汉 2.1近代武汉之辉煌 1861年汉口开埠,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先后开辟了英、法、德、俄、日五国租界,设立了十五国领事馆,在汉通商的有二十几个国家。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以来,不可否认这一段难以磨灭的耻辱历史实为汉口古镇千年来发展之机遇。更兼清末重臣张之洞督鄂十七年,在汉大兴洋务运动,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汉冶萍公司、织布局、两湖书院、自强学堂等新式工业和教育机构,开通了京汉铁路,使老武汉如虎添翼,获得跨越式发展,地位迅速上升,政治上处江湖之远,而经济独步中国之先。内联九省,外通海洋,对外贸易额多年驾乎津粤、直逼沪上,号称“东方芝加哥”,与津、沪、穗并称近代中国四大商埠。同时,历史也眷顾这座千年老城:1911年武昌首义,推翻帝制,擎使共和;1927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38年是中国抗战临时首都,组织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解放后有万里长江第一桥及武钢、武重、武锅等第一批大型企业。建国初期武汉为中央直辖市和中南大行政区首府。毛主席亦在此多次畅游长江、下榻东胡。新中国的建立是武汉市迎来历史发展的第二次机遇,使饱受战火洗礼的大武汉第二次焕发青春。直至改革开放前后,经济一直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武汉亦一跃成为新中国的经济重镇,大武汉“名致实归”。 2.2今日之沦落 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梯度开放发展理论影响下,在旧思维、旧体制的束缚下,在武汉人耍小聪明、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劣根性作用下,武汉沦落了,大幅度退步了,GDP在全国大城市中排在十几位,外贸进出口总额是沿海发达城市的零头,甚至落后于一些原来只是一个县的沿海小市,城市竞争力排名也落在十几位,由一类城市沦落为二线城市,远逊京、沪、穗、深,只是在城区综合实力排名上凭着老底子和傻大的规模,排名在有所靠前。问题是这样的老本还能啃几年?大武汉将不再称“大”了。 2.3优势与潜力 大武汉沦落了,中部塌陷了。先是东部沿海开放,再是西部大开发,接着是振兴东北,唯独忘了中部。原先武汉一直引以为豪的区位优势,如今倍加另人尴尬:不东不西,真不是个东西;不南不北,凭忘江汉东流水。武汉有边缘化的危险!武汉急了,喊出了中部崛起的口号,武汉要恢复往日的荣耀,重振雄风。内联华中,外通海洋,要做华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科技、文化、金融、信息、交通中心,甚至国际大都市。武汉目标远大,但现实距蓝图甚远。中部其它大城市如长

武汉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中档楼盘调查 (一)概述 1、调查时间:2000.2.23-2000.2.28 2、样本数;600份 3、调查区域:武汉城区(包括汉口、武昌、汉阳) 4、调查对象:武汉市城区居民,能承受购房单价在1600元至2500元者, 或能承受购房总价在15—50万元者;包括: (1)外资、合资企业、新兴企业白领 (2)高等院校及部分普通中学教师 (3)中、小企业主 (4)政府机关公务员 (5)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原享受房改房待遇,现在通过住宅二级市场交易,希望改善居住环境。 其中居住在汉口为53%;居住在武昌35%;居住在汉阳12%。 5、调查范围: (1)汉口:A.花桥小区1期、2期;万松园小区;供电局宿舍;荣东、荣 西小区。(以上为汉口地区建成时间较长的居住小区,当时 属高档住宅区,现在住房已经老化,居民换房需求较为强 烈。) B.江汉大学教工宿舍、地质大学汉口分院教工宿舍 C.同济、协和医院职工宿舍 D.汉口中高档写字楼(泰合广场、招银大厦、建银大厦、新世 界商业中心、信合大厦)租户调查 E.常青花园四号小区住户 F.中小企业主

(2)武昌:A.高科技行业从业人员 B.高校教师(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测绘大学、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 C.医院宿舍 (3)汉阳:A.鹦鹉花园住户 B.归元寺附近住宅区 C.大桥局宿舍 6、真实性控制:从全部600个样本中随机抽选约80个进行电话追踪,抽检率15%,经确认被访者联系方式、地址及所填内容均为真实可信,未发现一例虚假问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 一、单项统计 (1)本次调查的区域分布如下图所示: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本次调查区域分布主要是汉口的三区,居住在汉口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3%,工作在汉口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4%。 (2)家庭人口构成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都是“三口之家”,占被调查总数55%;家庭人口为1人的仅占4%,家庭人口为5人以上的占10%,从家庭人口的构成上也可以反映出武汉市住宅需求以中小户型为主,单身公寓和适合“大家庭”居住的大户型的需求相对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