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纳米脂质体经皮给药新载体的研究进展

柔性纳米脂质体经皮给药新载体的研究进展
柔性纳米脂质体经皮给药新载体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8—甲氧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评价

8—甲氧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8-甲氧补骨脂素(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凝胶对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予以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凝胶外搽,对照组予以普通8-MOP凝胶外搽,均2次/d,疗程共4个月,每月门诊复诊1次,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生化检测指标血清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另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76,P<0.05);生化指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两组CAT、GR、GSH-Px指标与正常健康者相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指标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12.24%,未见系统性不良反应。结论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凝胶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标签:白癜风;抗氧化 白癜风(vtiligo)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进行性发展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症状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斑,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对黑素细胞产生直接抑制或损害而诱发白斑[1,2]。补骨脂素是一种较早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通过光敏反应发挥生物效应[3],但是系统应用不良反应严重、局部使用对皮肤刺激性较强[4,5]。近年来,脂质体以其高渗透性、高度靶向性等特性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这些特性对白癜风的外用药物治疗非常有利。结合以往相关研究,本实验通过以柔性纳米脂质体为载体,包裹8-甲氧补骨脂素(8-MOP),将发挥纳米脂质体制剂的特殊优势,为治疗白癜风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标准:①均符合白癜风诊断标准;②年龄12~65岁,男女性别不限;③在治疗前4w均未使用治疗白癜风的外用制剂或皮肤科其他外用药物;④在治疗前12周均未接受白癜风系统性药物治疗及其他光敏性药物治疗; ⑤无光敏性疾病,无合并糖尿病、甲亢、肿瘤等,无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女性患者无妊娠;⑥所有的患者均未接受相关光化学治疗;⑦自愿接受试验、能够严格遵循治疗方案要求、可定期复诊。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重大系统性如心脏、肝肾等损害;未按规定用药,中途退出,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 所有入选病例均为南海中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患者,共95例。参照文献标准分型,局限型47例,散发型20例,肢端型11例,节段型11例,泛发型6例。80例患者为稳定期患者,15例为进展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完成随访的患者49例,男22例、女27例,年龄15~55岁,平均(28.6±15.2)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3.5±8.5)个月。治疗组完成随访的患者46例,男21例、

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10072855 王剑磊高材075 摘要:本文对脂质体,着重对pH敏感型脂质体以及pH敏感型类脂组的系统组成作了一个较简单的介绍,并阐述了临界pH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关键词:pH敏感型脂质体、pH敏感型类脂组成的系统、临界pH的影响因素 脂质体(Liposome)是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体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类似的结构,因此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脂质体进入人体内部之后会作为一个“入侵者”而启动人体的免疫机制,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中靶向性地富集。这就是脂质体的被动靶向性。脂质体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其类似细胞膜的微球体。20世纪年代末Rahman等人首先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70年代初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包埋淀粉葡萄糖甘酶治疗糖原沉积病首次获得成功。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使药物靶向网状内皮系统、延长药效、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避免耐受性、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仍存在对有些疾病的靶向特征不理想、体内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欠佳等缺点,因而限制了脂质体的临床应用和工业化生产。近年来人们逐渐研制出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聚合膜脂质体等新犁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设计开发了温度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本文将着重对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pH敏感型脂质体(pH—sensitive Liposomes ) pH敏感型脂质体是指在低pH时脂肪酯羧基质子化而引起六角相形成,导致膜融合而达到细胞内靶向和控制药物释放的功能性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的,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溶酶体降解并增加包封物摄取量和稳定性,有效地将包封物转运到胞浆。基于肿瘤间质液pH比正常组织低,应用pH敏感型脂质体载药能获得较非pH敏感型脂质体更好的转移效果。此外,PH敏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也得到了应用。Dzau VJ等利用病毒细胞融合脂质体的特点,将日本血细胞凝集病毒( HVJ )与脱氧寡核苷酸或质粒DNA脂质体复合,能诱导DNA直接进入细胞浆。pH敏感型脂质体的开发为大分子药物人工基因片段的胞内投递提供了手段。随着脂质体生产工艺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完善,pH敏脂质体将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pH敏感型脂质体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而在细胞内吞过程中,在核内体始降低,所以设计合适的pH敏感型可以使其到达溶酶体前将内容物释放中,从而保证药物的活性。此外,炎染区域,某些肿瘤组织或局部缺血时异常酸化现象,所以在pH7 .4 ~6 .5范围内的pH敏感型脂质体对于药物的传递释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pH敏感型类脂组成的系统

脂质体与当前国内外脂质体研究进展

摘要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很多优点, 但是其主动靶向性和稳定性较差,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近年来国内外研制出许多新型脂质体。通过检索近 20 年来国内外有关新型脂质体的相关文献, 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脂质体在制剂中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新型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温度敏感脂质体、前体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免疫脂质体、膜融合脂质体、柔性脂质体等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综述, 并展望了新型脂质体的发展前景。脂质体在制剂中应用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现代化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化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研制出稳定的脂质体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走向实用的前提,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载体,临床研究,综述

Abstract Liposome as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its less active targeting and stabili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shortcoming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developed many novel liposome. By retrieved near 20 years to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new fat mass body of related literature, on its for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summary, made fat mass body in prepar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exists of problem and recommendations, on new fat mass body as long cycle fat mass body, and pH sensitive fat mass body,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e fat mass body, and Qian body fat mass body, and magnetic fat mass body, and immune fat mass body, and film fusion fat mass body, and flexible fat mass body, of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do a summary of, and prospect has new fat mass body of development prospects. Application in liposome preparation are important signs of modernization of new dosage forms and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needs, as a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developed stable liposomes is towards practical premise of liposome as drug carriers,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Liposome ,Drug carrier ,Clinical research ,Overview

纳米载药囊的研究进展

摘要 纳米囊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级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小粒子特征,可以穿越生物膜屏障和网状内皮组织系统到达人体特定部位。本文对纳a米载药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于纳米囊制备方法、载药种类、囊材选取以及生物学评价等进行了着重介绍,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随着近年来对于纳米载药囊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纳米载药囊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 关键词:纳米囊制备方法载药生物学评价

Abstract Nanocapsule is a kind of Nanoparticles drug delivery system , it can pass through biological membrane barrier and meshy endodermis system to reach certain parts of body.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es on drug-loaded nanoparticles was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The major emphasis was laid on the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type of drug-loaded, selection of nanoparticles and biocompatibility evaluation. Additionally, we made a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With further research of drug-loaded nanoparticles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will push the application of drug-loaded nanoparticles in new field. Key words: Nanocapsule Preparation Drug-loaded Biocompatibility evaluation

新型纳米载药体系研究

2015年教育部推荐项目公示材料(自然奖、自然奖-直报 类) 1、项目名称:新型纳米载药体系研究 2、推荐奖种: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 3、推荐单位:东南大学 4、项目简介: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不仅能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还能显著降低医疗成本,也是各国政府大力推进的新技术。但目前纳米载药领域也还有着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发现和研究高效低毒的纳米载药体系并加以应用,是材料、药物和医学界共同努力和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项目团队着重研究基于氧化石墨烯、牛血清白蛋白和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和潜在应用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创新成果: 1、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新型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化疗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化疗给药的靶向性差,毒副作用严重,而且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通过化学修饰新型二维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首次实现了抗癌药物阿霉素和喜树碱的可控联合载药和生物靶向递送,其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比单一载药更高的抗肿瘤效应,利用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石墨烯,联合递送具有靶向肿瘤抗凋亡蛋白

Bcl-2的siRNA及阿霉素显著增强抗肿瘤效果。与此同时,通过系统比较和计算机模拟,发现将氧化石墨烯还原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可更高效率吸附单链核酸,并可将本来难以进入细胞的单链核酸有效递送至细胞内。 2、基于牛血清白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送体系的研究:围绕药物靶向递送,我们也通过化学改性血清白蛋白这一体内常见蛋白质,构建了聚乙二醇化的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子,该粒子对水不溶性药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可显著增强不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可用于构建靶向递送系统。改性后的牛血清白蛋白可溶于DMSO等有机溶剂,从而可利用这种改性的血清白蛋白直接修饰油溶性的无机纳米粒子,改善其水溶性,构建多功能纳米载药体系。 3、基于壳聚糖的纳米药物递送体系的研究:我们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基于壳聚糖的微纳米颗粒,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核-壳”结构的表面多孔的PLLA纤维支架,并携带药物实现功能化,阐明了药物释放规律及机理;采用“graft to”的方法,结合两性离子材料磺酸甜菜碱甲基丙烯酸甲酯(SBMA)的优良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和多巴胺(DOPA)衍生物邻苯二酚(catechnol)的粘附功能,对PLLA血管支架表面改性,大大改善了其生物相容性(见代表性论文6-7);与此同时,为改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存在的凝血等诸多问题,本研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学

新型药物载体免疫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08药剂3班乔宇 20080702067 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是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简称“单抗”)或其片段修饰的脂质体的简称,这种新型药物载体对靶细胞具有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具有很多优势,包括对肿瘤靶细胞呈现明显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比游离药物、非特异抗体脂质体、单独单抗等更强;在荷瘤动物体内呈特异性分布,肿瘤病灶药物浓度升高,药物毒副作用较小;体内循环半衰期长及运载药物量大等。免疫脂质体发展至今经历了数代:第一代是抗体或抗体片断直接与脂质体的脂膜相连,但由于巨噬细胞的吞噬很快被血液清除;第二代在第一代的表面引入了聚乙二醇(PEG)等亲水性大分子,延长了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但PEG长链对单抗的屏蔽使抗体与靶细胞的结合能力降低;第三代将抗体连接在PEG或其衍生物的末端,制成空问稳定性免疫脂质体(sterically stabilized immunoliposomes,SIL),延长了包含药物的脂质体的血液循环时问,且单抗伸展至脂质体外部发挥寻靶作用。 本文就免疫脂质体的分类、抗体连接脂质体的方法、临床应用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1 免疫脂质体的分类 根据靶向特异性细胞和器官的原理可将免疫脂质体分为抗体介导和受体介导两类。 1.1 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 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是利用抗原一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将单抗与脂质体偶联。抗体有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之分,单抗因其专一性在抗体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现今,全世界已有超过1 50种单抗应用于临床或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且也已从原先的纯鼠单抗发展为人鼠嵌合抗体及人源化抗体,如已上市的人源化单抗Daclizumab、Palivizumab、Trastuzumab等;临床应用中,单抗从最初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降凝血发展到治疗癌症、HIV感染等疑难性疾病[2】。 1.1.1 两种抗体修饰的双靶向免疫脂质体 靶向物用两种不同的抗体修饰脂质体,可增加其结合特异性和细胞摄取率,并且抗体在靶向细胞时能产生协同作用【3】。Laginha等【4]假设脂质体通过抗体靶向到两种或多种受体时,由于受体密度增加,靶向效果会更好,并用荧光测定分析法验证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这项实验中,分别制备了连接相同密度抗体的aCD19靶向脂质体、etCD20靶向脂质体、两种脂质体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1)及双靶向脂质体,证实了双靶向脂质体和混合脂质体较单个抗体修饰的脂质体和受体有更大的结合率和摄取率,且出现加和性;细胞毒性实验中,装载有阿霉素的双靶向脂质体较这两种脂质体混合物有更高的细胞毒性。Saul等【5]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用叶酸和抗表皮生长因子的单抗修饰脂质体,同时靶向两种受体,使药物更多地聚集于肿瘤靶位,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1.1.2 抗体片段修饰的免疫脂质体 虽然抗体对靶点具有高选择性,但持续给药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免疫反应,特别是应用外源性抗体f如鼠)时免疫反应加剧。而抗体片段Fab。(55kDa)、单链抗体可变区基因片段scFv(35kDa)产生的免疫原性比整个单抗低,且更易控制其性质

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1):80~84,2008 Journal of Shanxi U niversity(N at.Sci.Ed.) 文章编号:025322395(2008)0120080205 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Ξ 申玉坤1,2,张阳德1,潘一峰13 (1.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8; 2.长治医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摘 要: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加入表面活性剂胆酸钠,采用真空旋转蒸发法制备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含量,并对制剂的形态学、包封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6±6.88)nm,利多卡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0Λg mL~500Λg mL(r=0.9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4±0.44)%(n=3),包封率为(80.1±1.02)%(n=5).结论: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关键词: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927.2;R971+.2 文献标识码:A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通常以一水盐酸盐的形式存在,是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最常用的局麻药,也是公认的强效局麻药之一,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起效快、局麻作用维持时间长、毒性小等优点[1].国内临床上主要使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还有5%的胶浆剂用于粘膜麻醉,由于注射剂众所周知的缺点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国外除此之外还有贴剂、喷雾剂、霜剂、软膏和凝胶剂等用于粘膜和皮肤的局部麻醉[2].目前脂质体已成为经皮给药体系的新的研究热点,经皮给药可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疗效,降低全身的药物不良反应,但表皮层的屏障作用使很多药物不易通过这种给药途径发挥疗效,特别是水溶性药物及大分子药物,脂质体由于其制备材料及特殊的结构,与传统软膏、乳膏、凝胶相比,不仅能增强药物的透皮效率,还可克服透皮贴剂长期使用对皮肤的刺激[3].用脂质体包药经皮给药研究的报道很多,但鲜见用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利多卡因药物来达到局部麻醉方面研究的报道.柔性纳米脂质体对药物经皮渗透具有促进作用[4,5],为了方便用药,提高药物的透皮渗透速率来免去注射剂使用时造成的痛苦,本文进行了用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利多卡因透皮达到麻醉的前期研究,本研究中在脂质体组分中加入少量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形成柔性纳米脂质体,会改变脂质体的变形性和理化性质,相比较非柔性的脂质体,柔性纳米脂质体使药物的透过率大大增加[6].局部应用柔性纳米脂质体,具有延缓药物释放的作用[7],最终来达到延长局麻和镇痛时间的目的.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及价值. 1 试药与仪器 卵磷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胆固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胆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冰醋酸、三乙氨、氯仿、无水乙醇、甲醇等试剂均为A R(分析纯). 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激光粒度分析仪(上海爱建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 IG M A超速冷冻离心机(德国S IG M A公司);SZ-97自动三重纯水蒸馏器(上海精科有限公司);P68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Ξ收稿日期:2007203205;修回日期:2007208214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863计划(2003AA217072) 作者简介:申玉坤(19822),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方向:纳米药物载体.E2m ail:yukun shen@ch https://www.360docs.net/doc/e25420433.html,.3通讯作者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 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 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 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 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在显微镜下,脂质体的外形除了常见的球形、橄榄形外,还有长管状结构,直径可以从几百A到零点几毫米(mm),而且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结构可以共存。 1.2 性质 1.2.1 相变温度T c在加热情况下,脂质体的磷脂分子两条碳氢链从有序的凝胶

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本文对脂质体特点、制备方法、最新进展及其在药剂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总结分析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方法:查阅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等主流数据库的文献,并总结归纳。结果:发现脂质体在药剂领域(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等)应用广泛,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部分药物已用于临床。结论: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不断发展与完善在药剂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递送、靶向、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Liposome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Dan Zhao, school of pharmacy, Pharmaceutics 1302, 3131602034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posomes, preparation methods,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pharmacy field, and to conclud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rospects of liposome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Methods: The literatures of mainstream databases such as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Sciencedirect and Web of Science we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Liposom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cal medicine, biological products, etc.) and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Some drugs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 Conclusions: As a new drug carrier, liposomes have very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Keywords: liposomes, drug delivery, targeting, research progress 脂质体是指由磷脂等类脂质构成的双分子层球状囊泡,它将药物包封于双分子层内而形成微型载药系统。除常见的类脂质双分子层外,它也可以是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脂质体技术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但直到 20世纪 70年代才将脂质体应用于药物载体, 并引起广泛关注1。因为脂质体具有诸多优良的特性,例如可通过修饰进行靶向给药、毒性及免疫反应小2等等,其后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及工程领域。 1.脂质体及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特点 脂质体具有以下特点3: 1)脂质体本质上是一种囊泡; 2)脂质体很小一般在 1 μm 以下(1 000 μm =1 mm); 3)脂质体的囊泡壁一般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也可以是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 4)磷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脂质体 ,并非把磷脂放在水中就产生脂质体 ,磷脂在水中或甘油中搅拌只能形成乳化颗粒; 5)脂质体可以包裹其他物质(如药物)形成不同内容物脂质体,通过电、超声、热、光等致孔可以使药物从脂质体释放,并且所形成孔的大小和分布会影响释药速度4。 脂质体药物制剂具有以下特点5: 1)体内可降解; 2)低免疫原性; 3)保护药物活性基团; 4)可制备靶向制剂; 5)延长药物半衰期。 理想的脂质体载药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包封率高,药物不易渗漏、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好,氧化降解速度缓慢3。虽然近年来脂质体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多柔

柔性环孢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变形性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1999,30(3):187~191 柔性环孢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变形性Ξ 郭健新 平其能 黄罗生1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南京210009;1中药研究所,南京210038) 摘 要 采用与普通纳米脂质体相比较的方法,首次研究了环孢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测定了粒径、多分散性指数、药物含量以及包封率等理化特性,并证实了其在外压作用下特定的变形性,表明表面活性剂胆酸钠的存在促进脂质体的变形,这种作用与胆酸钠在双分子层中所占比例以及外压有关。 关键词 柔性纳米脂质体;环孢素;胆酸钠;变形性 在脂质体双分子层中加入不同的附加剂可以显著影响脂质体的性质和功能。已有报道表明由磷脂和适当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的纳米脂质体具有充分的柔性,与普通刚性脂质体不同,在作为亲水性蛋白质的透皮给药载体时,该类脂质体受角质层水合所产生的渗透压的影响能发生变形并被“挤入”角质层,因而显著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1]。 由于环孢素具有强亲脂性、高分子量(分子量为1202)以及环状结构,经皮转运非常困难,即使转运至真皮以治疗银屑病也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2]。为了促进环孢素的经皮渗透,也为了对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形成、变形性以及亲脂性多肽与脂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索,本文采用与普通纳米脂质体相比较的方法,首次研究了环孢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理化特性,并证实了其特定的变形性。此研究尚未见报道。 1 仪器与试剂 J Y292Ⅱ型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0.15μm微孔滤膜(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无油空气压缩机(上海复旦大学科教仪器厂); Zetamaster光子相关光谱仪(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H27000型透射电镜(日本Hitachi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adzu LC25A,日本);岛津SPD2 6A型紫外检测器。环孢素A(CyA,药用,浙江温州第二制药厂);注射级豆磷脂(上海浦江磷脂有限公司,批号961204);磷脂酰胆碱标准品(Sigma公司);胆酸钠(Serva进口分装,批号960426,上海化学试剂站分装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 2.1 磷脂酰胆碱的提纯 根据文献方法[3]应用氧化铝柱对注射级豆磷脂提取纯化磷脂酰胆碱。 2.2 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2.2.1 脂质体混悬液的制备 定量称取磷脂酰胆碱、胆酸钠(磷脂酰胆碱和胆酸钠的总量为7.5%)和环孢素(37.5mg),加入氯仿2甲醇(1∶1)复合溶剂30ml,于37℃恒温水浴中旋转蒸发去除有机溶剂,使磷脂等成膜材料。在烧瓶壁形成均匀类脂薄膜。然后往圆底烧瓶中加入0.9%NaCl水合介质10ml,旋转洗膜2h得到柔性脂质体混悬液。 按相同比例制备处方中不含胆酸钠的普通脂质体混悬液。 2.2.2 探针式超声法制备纳米脂质体 分别将两种脂质体混悬液在冰水浴条件下探针式超声适当时间可得到纳米脂质体胶体溶液,室温放置,经0.15μm微孔滤膜过滤除去探头释放的钛颗粒等杂质。 2.2.3 微孔滤膜滤过法制备纳米脂质体 固定压力P=0.3MPa,在室温下将两种脂质体混悬液分别滤过0.15μm的微孔滤膜。 2.3 纳米脂质体理化性能表征 2.3.1 粒子大小测定 应用Zetamaster光子相关 781 Ξ收稿日期 19992032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39770881。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徐州医学院药学院(徐州221000)李岩(068612077) [摘要]纳米科学与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科技领域,并已在各学科的研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纳米科学与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医药科技的发展;其在医学和药学方面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就纳米药物的概念和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等作一综述,对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评价和展望,并简要介绍我国近年来纳米中药的研究与进展。 [关键词]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1引言 纳米技术自21世纪80年代被提出之后,在材料、冶金、化学化工、医药、卫生、环境及其交叉领域表现出空前的应用潜力。纳米药物则是医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斥巨资进行研究,有的已制成药物并申请专利,且开始了药物的临床实验。 纳米药物是以纳米级高分子毫微粒(N P)或微球(N S)、微囊(N C)为载体,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与常规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它有许多常规药物所不具有的优点:缓释药物,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制成导向药物后作为“生物导弹”达到靶向输药至特定器官的目的;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减少药用量,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有利于存储;改变膜运转机制,增加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性,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及细胞内药效的发挥;增加药物溶解度。正是如此,本文对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叙述。 2纳米药物的种类及制备方法 2.1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 脂质体(脂质小囊)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一种剂型,它制备简单,应用方便,可多用途给药,是一种具有同生物膜性质类似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载体。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可保护药物免受降解、达到靶向部位和减少毒副作用。但是它也存在许多缺陷,如包封率低、脂质体膜易破裂、药物易渗漏、重复性差、体内不稳定和释药快等。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超声分散法、逆相蒸发法等,张磊等[1]用逆相蒸发-超声法制备了胰岛素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3.3nm,包封率78.5%。 2.2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

载药纳米微粒制备技术

载药纳米微粒制备技术 赵硕常津*卢剑原续波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载药纳米微粒作为近年来新型的药物投递载体超微小的粒径作为包载疫苗蛋白和基因等大分子药物的 载体增强疗效由于其超微小的粒径 可以有效地穿越组织间隙从而更有效地对药物 实行靶向和控制释放并对其中的影响因 素同时对于载药纳米微粒的发展做出展望 nanoparticles?÷òa°üà¨?é?×?¢?òoí?é?×?¢?ò?é?×ò?????ì??μí3×÷?aD?Díμ?ò???í?μYoí????êí·??μí3 ó?à′??±???ò??é?×?¢á£μ?2?á??÷òa·??aììè???·?×óoío?3é??·?×óá?′óààμ°°×?êoó???÷òaóD???¥àà???£°·ààò??° ???-?á?¥ààμèo£???áPLA PGA PCL °ü1ü?ú?é?×??ì??D?aD?2?á??úì? 赵 硕 男硕士生 *联系人 E-mail:jinchang4@hotmail.com 国家科委基础研究快速反应支持项目(200151) 2002-04-18收稿

内随着其本身的水解随人体循环不断从体内排出 由于载药纳米微粒具有比一般粒子更小的体积纳米粒子进入体内RES ???ü′?????°?????BBB ??éùò???ó?á? í?ê±óDà?óúò???μ??ü2?oí??ê? ê1??3é?aò???oüóD?°í?μ?ò???D??áDí (1)吸附或连接于粒子表面的药物与粒子脱离 (3)粒子本身不断被融蚀(4)扩散与分解同时发生作用 当微粒中药物扩散的速度大于其融蚀分解的速度时相反释放机理主 要为分解称谓 而不是载体中包载的药物随着药物的逐步释放接下来的纳米微粒中药物释放一般遵循一级动力学[1~4] ??×?μ°°×?ê?aò?μ÷?ú?á??ò??é?× ?¢á£?μí3μ?μ?á??ü1?·oμ?1?×¢ò×êü???a áíía?12???ò??? 尽管有很多载药纳米微粒制备技术的报道 药物用途以及整个治疗需要持续的时间(1)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和最终载体系统产品中不能受到负面影响 药物包封率要高(4)制得的纳米粒子应是自由流动的粉状固体 1 溶剂挥发与抽提技术[8] 溶剂挥发与抽提技术又称液中干燥法传统的油/水(O/W)单乳制备方法是首 先将高分子溶于一种不溶于水的挥发性溶剂中(例如二氯甲烷) ?ù?úêêμ±μ????èoí?á°èì??t???óè?á?D????à?D ??èéòo?ú3£?1??×?óé?ó·¢?òó?????3éìáμ?·?·¨ê1èü?á?ó·¢ 1ì?ˉμ?á£×ó?éò?í¨1y?′μóà?D?μè·?·¨μ?μ?·?×′2ú?· 3£ó?μ?èé?ˉ?áóD??òò??′?土 温Poloxamer-188明胶等 实验中也经常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乳化剂搭配使用一般来说 提高乳化剂的浓度 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中例如搅拌速度对于乳液液滴大

纳米粒子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纳米粒子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纳米粒子在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摘要::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 由于它的超微小体积, 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 通过人体最细的毛细血管, 还可透过血脑屏障, 显现出极大的潜力并被广泛研究,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不同分类的纳米粒子着手,综述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粒子、药物载体、控制释放 纳米粒子( nanoparticle) 也叫超微粒子,尺寸在1—1 000 nm 之间,通常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目前无机材料也研究得比较多。主要通过静电吸附、共价连接将药物结合在其表面,或者直接将药物分子包裹在其中,然后通过靶向分子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摄取作用下进入细胞内,实现安全有效的靶向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纳米控释系统作为独特的药物新剂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从不同类别的纳米粒子着手综述对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1、有机纳米粒 纳米粒使用的载体材料目前多为天然或者合成的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可分为蛋白类(白蛋白、明胶和植物蛋白)和多糖类(纤维素和淀粉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壳聚糖等)。合成高分子主要有聚乳酸、聚己类酯等。 1.1天然化合物 1.1.1环糊精 环糊精是一种来自于淀粉的环状材料,其结构是葡萄糖单体通过1,4α连接的环状分子。在水相中,通过分子内氢键作用形成稳定的桶状结构,外围是亲水性表层而易溶于水溶液中,内部是疏水性的空腔,可以有效地包含疏水性的小分子,而形成主客体作用(环糊精称为主体,包含的小分子称为客体,这种通过疏水性作用的结合成为主客体作用)。李媛[1]等采用α-环糊精(α-CD)穿入两端带有可光交联基团的改性PEG链形成包含复合物,通过疏水性端基的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并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负载到纳米粒子中,结果显示超分子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缓释作用,载药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张先正等制备了由α-环糊精及其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衍生物与聚(ε-己内酯)(PCL)通过主客体包合作用形成的超分子纳米胶束,并研究了这种胶束的药

纳米粒眼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Pharmacy Information 药物资讯, 2019, 8(3), 73-78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25420433.html,/journal/pi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25420433.html,/10.12677/pi.2019.83009 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particle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 System Chuang Zhang, Yanjie Yu, Zijian Zhao, Yu Liu* School of Pharmacy,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Received: Apr. 20th, 2019; accepted: May 1st, 2019; published: May 8th, 2019 Abstract More and more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reat eye diseases due to the defects of ocular drug delivery barriers and traditional drug delivery technologies. However, the short duration of drug stay on the surface of eyes, high dose, frequent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low bioavailability are still great challenges facing researchers. Nanoparticles, as drug carriers, have greatly improved the penetration, drug targeting and bioavailability of drugs to the eye barrier,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no-preparations will provide more benefi-cial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is review, DNA nan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 hydrogel contact lenses i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nanoparticle prepar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active and targeted therapeutic ophthalmic preparations. Keywords Nanoparticles, DNA Nanoparticles, Nanoparticle Gel Contact Lens, Ophthalmic Preparation 纳米粒眼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张闯,于焱杰,赵咨鉴,刘宇* 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 收稿日期:2019年4月20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1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8日 摘要 由于眼部给药屏障和传统给药技术的缺陷,越来越多治疗眼病的眼科给药技术被开发出来。但药物在眼睛表面停留时间短暂、给药剂量高和给药频繁、生物利用度低,仍是研究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纳米*通讯作者。

包覆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综述? 包覆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吕青志,翟光喜*,王海刚,黄兴刚 (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2) 摘要:包覆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膜修饰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提高了脂质体体内外稳定性,延长了体内 循环时间,增加了药物的靶向性。现对各种包覆材料的特点予以评价,并对包覆脂质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脂质体;包覆脂质体;壳聚糖;多糖中图分类号:Q9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2-0045-04 Research Advance on Coated Liposomes LV Qing-zhi,ZHAI Guang-xi*,WANG Hai-gang,HUANG Xing-gang(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hang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 China) Abstract:Coated liposomes are a kind of surface modified liposom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liposomes either in vivo or in vitro, prolong the circulation time in vivo by reducing the uptake of the phagocytic cells in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S) and increase the target detection. The advance of coated liposomes and the characters of coatingmaterial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liposome; coated liposome; chitosan; polysaccharide 收稿日期:2006-11-28 作者简介:吕青志(1983-),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药剂学专业 * 通讯作者:翟光喜,男,博士,副教授Tel:(0531)88382015E-mail:zhaiguangxi@yahoo.com.cn 脂质体(liposome)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和缓释性,能降低药物给药剂量,减轻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1]。但脂质体属微粒分散制剂,存在粒径变大、絮凝、药物渗漏等问题,口服后胃蛋白酶易吸附于磷脂表面,降解酸敏感的大分子药物;静注给药后网状内皮系统对其识别、吸收,导致体内循环时间缩短;磷脂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发生脂交换并与白蛋白、调理素、抗体等作用,使脂质体破裂,包封的药物快速渗漏。包覆脂质体(coated liposome)是一种新型的膜修饰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它可增加脂质体双层膜的稳定性,提高脂质体的体内外稳定性,延缓脂质体中的药物释放;能够给脂质体外层周围提供一个亲水性屏障,阻止血浆蛋白对脂质体表面的吸附,静注给药可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加药物的靶向性。常用的包覆材料有多糖(如壳聚糖、藻酸盐)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衍生物(PVA-R)、胶原蛋白、右旋糖苷衍生物等[2,3]。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1.1 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CS)是甲壳素的部分脱乙 酰基产物,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无毒,具 有生物黏附、吸收促进、酶抑制和生物可降解性。在酸性条件下,壳聚糖带正电荷易与黏膜发生静电 吸附,能打开消化道上皮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药物的透膜吸收。用壳聚糖包覆脂质体,阳离子型的壳聚糖与阴离子脂质体发生电荷作用,壳聚糖未完全脱乙酰化的酰基插入脂质体的脂膜中,使分子镶嵌在脂质体的表面,形成壳聚糖脂质体复合物,增加了脂质体的稳定性和药物的靶向性[4-6]。 魏农农等[7]用旋转蒸发法制备氟尿嘧啶前体脂质体,然后用氟尿嘧啶前体脂质体0.5 g,加 pH 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5 mL,缓慢振摇静置,即得脂质体混悬液,将2.5 mL置于10 mL玻璃离心管中,在漩涡搅拌器上缓慢滴加质量浓度为5 g/L的壳 聚糖溶液,持续搅拌10 min,得混悬状壳聚糖包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