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复习

1、《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

答: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2、试举例分析《诗经》风诗和雅诗表现了哪些内容?

答:《诗经》中风诗的内容:风诗主要抒发个体的情感,表现他们真实的“私人”生活和心愿,以爱情诗和怨刺诗为主。1、婚恋诗。(1)自由开放的爱情,如《周南·关雎》

《郑风·野有蔓草》等。(2)有乐有悲的婚后生活,如《郑风·女曰鸡鸣》、《卫风·氓》等。

2、怨刺诗。(1)揭露了统治者的丑行,如《邶风·新台》;(2)表现了下层民众的悲苦。(邶风·北门》。

3、何谓“赋比兴”?试举例说明?

答:赋——是铺陈叙事,如《七月》便是运用赋的手法,交代了一年四季农夫的生活。

比——是打比方,如《卫风。硕人》用比喻来描述硕人到容貌。

兴——是以物发端,借他物引起所咏之词。

4、为什么说《诗经》确立了中国古典诗关注人生的传统?

答:首先,《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其次,《诗经》奠定了以“风雅”精神为最高追求的诗学旨趣。“风雅”既指温柔敦厚到诗风,也指反映现实、干预时政的政治情怀。其次,《诗经》确立了中国文学重视“比兴”的创作原则。所谓的“比兴”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形象必须要有寄托,要讽喻政治,批评现实,而不是空虚无所指。

5、《离骚》是如何“寄情草木”“托意男女”的?这种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答:《离骚》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主要有两类:草木和女人。1、草木是借以比喻高贵品格的意象系统。(1)以香草作为主人公的配饰,象征主人公高洁的品质。(2)以香草象征古代三后身边的君子。(3)以培植的香草象征培养的人才。2、美人。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甚至中国文化以“男女之情”英隐喻“君臣之义”的传统。(1)以美人自拟,以美人和众女、美人和灵修的关系比喻现实中诗人与党员的关系、诗人与楚王的君臣关系(2)以“求女”来象征求君或者通君侧。

《离骚》在艺术手法上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为中国古代文学奠定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它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它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1)情感表达上表现为上下求索、不屈服于黑暗势力的斗争精神,以及主动担当、直面悲剧的勇气。(2)艺术方面,表现为神话和宗教因素的运用以及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

6、试以屈原作品为例,说明楚辞体的诗体特征。

答:《楚辞》是《诗经》之后,一种兴盛于楚地、具有楚地特色的新型诗体,在体制上有四个不同于《诗经》的显著特征:一、楚辞的句式和规模接近于散文;二、大量的使用“兮”字,而且,不只是用在句子结尾,还常常用在句子中间。三、聚聚用韵,以增强节奏感。四、楚辞经常使用三字节节奏。

7、试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汉代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答:汉代乐府诗的特色:1. 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1)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片段,统管压缩叙事空间,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2)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到艺术形象。善于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到艺术手法,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2. 感情抒发到质朴纯挚。感情到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3. 语言“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8、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是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对汉代乐府诗歌的经典评价。班固的本义指乐府的作者有感于事,心生哀乐,因此作歌以抒情。“事”就是本事,是引发该首诗歌创作的具体事件,是触发诗情的契机,诗可以把这事叙述出来,也可以不把这事叙述出来。缘事与叙事并不是一回事。“感于哀乐” 概括汉乐府的创作动机,强调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所谓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如《江南可采莲》。“缘事而发” 概括汉乐府的传播特点,即汉乐府民歌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本事和诗文相结合的特点。

9、试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艺术成就。

答:艺术成就:1. 卓越到叙事技巧:(1)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刘兰芝与婆母、兄长的矛盾冲突,另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之间的爱情。(2). 精心选择了几个具有表现力的叙事单元,在叙述主要情节单元时显得从容有致。2. 塑造了几个鲜明到人物形象:(1). 其一,诗人把人物置身于矛盾的漩涡中,运用了个性化到对话和行动,环境或是景物衬托等多种艺术手法。(3). 两条叙事线索都是围绕刘兰芝展开的,这也使她处于矛盾的中信,让她与众多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 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富有浪漫色彩。

10、试述汉乐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答:1、开窗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传统。2、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即咋掩体和五言诗。3、艺术手法,特别是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写作技巧,影响也非常大。

11.试析汉代乐府诗内容和艺术上的特色。

答:乐府诗内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及其生命体验,

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的艰辛与痛苦,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

1.揭示社会矛盾,尤其是社会不公。

2.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3.展示个人情感世界。

艺术上的特色:

1、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

(1)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片段,通过压缩叙事空间,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2)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善于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

2、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3、语言“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12.简述曹操乐府诗的特点。

答:

1.内容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

2.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质朴的文学传统,语言毫无雕饰琢磨得痕迹。

13.杜甫新题乐府在内容和艺术上个有什么特点?

答:

1.善于综合运用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传统手法,通过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

2.他善于利用哥行的赋化和容量大的长处,以及富有跳跃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丰富了叙事手段,增加了叙事的多面性。

3.取法汉乐府却不重形似,而是化用汉乐府的神理,极大地创新了乐府诗的表现手法。1

4.试结合作品分析白居易的新乐府是如何实践其“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的。

答: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在《新乐府序》中,白居易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讽谕诗在表现形式上,多数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井底引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对发展中国叙事诗的传统有积极的贡献。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龙》写家家户户杀猪祭龙王,酒肉实际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龙王却什么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绘出皇帝耳目闭塞、官吏近侍贪污中饱和小民惨遭剥削的情况。《题海图屏风》则通过海中大鳌兴风作浪、鲸鲵助威肆虐,造成“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的景象,为当时藩镇割据、联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实的写照。

15.举例说明五古的体质特点。

答: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简单的说,七、五是以诗每句的字数而言的。律诗的限制比较严格,而古体诗的限制比较松。。《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

五古的体质特点有:

1.句数不限;

2.是否对仗没有严格要求;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像杜甫《岁晏行》这样一首长诗,竟没有一处对仗;岑参《白雪歌》只用了一个对仗句,也还是宽对。

①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踰墙走,老妇出看门。”

②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白居易《伤宅》:“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③在近体诗中对仗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

3.不限平仄;

上声和去声可以通韵,但是平声和仄声一般不能通韵,入声字一般不能与其它各声通韵。例如:〔唐〕白居易《伤宅》:“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全篇两句一用韵,都是用的平声韵。4.用韵自由。

古体诗既可通韵,也可一韵到底。例如:〔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四:“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全篇两句一用韵,都是用的仄声韵,且一韵到底(都是用的“上声七麌”韵)。

16.何谓“建安风骨”?它对中国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答: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

桢)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表现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风格雄健深沉、慷慨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

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首先,文学观念进一步明确。其次正是基于对诗歌辞情的重视,两晋诗坛辞藻大行,唯美风气昌炽。影响巨大的是建安风骨魏晋风度所给予盛唐气象的养料以及对近现代五四文学的影响。

17.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如何将情、景、事、理结合在一起的?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如《归鸟》诗,全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归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又如《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一章,无法说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哲理诗,因为诗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无尽的美。这种深厚醇美的艺术境界,决定了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法替代的地位。

18.试述王维和孟浩然五古的特点。

答:王维五古:

1.内容上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

王维的诗充满了生活的爱意。他以眼前景所构成的静谧世界,充满了自由、和谐、友爱和潇闲,日照松间,泉流石上,虎兽心善,鸟禽天真,在深层次上象征了没有纷争竞斗的社会理想,诗人把对生活和人世的爱意浓浓地瀑泼出来。

2.艺术上表现为“诗中有画”。

(1)、捕捉瞬间变化之景物,重视色彩、光线的和谐,如《鹿柴》、《鸟鸣涧》通篇巧妙敷色用光。

(2)、合理布局,取势构图,得“意余于象”的绘画之妙,更是风神摇曳,迥得天意,如《终南山》、《木兰柴》等。

(3)、画是空间艺术,诗用文字表现远近高低的变化,诗人最善于把画境转化为诗境,把空白转化成韵味,如《汉江临泛》、《山居即事》等。

其诗中充满画意质感的诗句触目可见,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嫩竹含新粉,红莲脱故衣”(《山居即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缓”(《辋川闲居赠裴迪》)等等。

孟浩然五古:

1.内容上多描写山水景物。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

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落景余清晖,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

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山潭作》)

2.艺术上表现为气象清远,平淡自然。

(1)孟浩然的诗都是抒情诗,但他融入诗的思想感情很少,主要写生活事件和景物,融进的很少的思想感情又淹没在事件和景物中,所以抒情的味道很平淡。

(2)孟浩然写生活和景物时,很少极笔力以摹写,很少雕琢粉饰,主要用叙述的笔调表现出来,“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司空图《诗品·冲淡》),这样,诗中的生活和景物也很平淡。

(3)孟浩然诗的构思、结构、手法、语言都力求自然,力求淳真,因而诗的艺术也很平淡。

19.试以五古、七古作品为例,分析杜甫及其诗歌“诗圣”“诗史”之称的内涵。

答:杜甫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人,由于出生在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口,并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饱经苦难的一生,转衰的历史转折口,并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饱经苦难的一生,使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不仅如此,在诗歌创作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不仅如此,杜甫的诗歌还传达出了唐代社会的沉重和悲哀,以及对历史事件真实的记录,杜甫的诗歌还传达出了唐代社会的沉重和悲哀,以及对历史事件真实的记录,被后人称之为“诗史” 被后人称之为“诗史”。

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史称玄宗后期沉湎声色,记载了不少事实,而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这沉湎声色的情景: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 爰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里描写的是具体的情景,连面临这情景时感觉到的氛围和情思都有了。他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是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写起的。写他们的遭遇,写他们的内心的悲酸。如《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败阵,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向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写到故乡荒凉,老母病死,归来无家,而尚得再次从军,令人不忍卒读。他把战火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之下,为之动情。《羌村三首》、《哀王孙》、《哀江头》、《北征》等诗,都是这种写法。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由于他颠沛战乱之中,与这场灾难息息相关。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离时局,因之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从认识历史的起初面貌说,这一类诗,

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李白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生活在动乱的时代,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愤慨,当这种情感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低缓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作者通过诗歌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他的诗歌记录了很多历史事件,大到“安史之乱”,小到一些生动的生活画面,无一不真实记录了唐王朝的兴衰。所以说杜甫的一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这首《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首诗描写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句说的是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可以充分说明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这句的意思是出门行道都不用担心歹人,更不必选择吉利的日子出行。可见当时社会政局的稳定。通过此诗可以让人充分的了解到开元年间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以及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由此可见,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补足。

杜甫的一生历尽坎坷,报国无门,但却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孕育了出了一代“诗史”,他的诗歌在于他对史的认识价值,,“以诗存史,以诗证史”,为历史的考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20.试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杜甫诗“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

答:《登高》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抒发了诗人重阳登高所感,表现出一种思念家乡的悲郁情思。这首诗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四句写深秋落寞的气象,“风急天高” 的节候,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只是“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一切景象都在无可挽回的走向没落,“不尽”表现出时间的无穷,但是诗人依然是壮志难酬,体现出诗人无尽的愁苦,沉郁悲凉的感情油然而生。这四句都是大处落笔,萧瑟苍劲,雄浑壮阔,进一步体现了诗人沉郁的心情。后四句中诗人哀叹人生,“艰难苦很”四个字中有无限的悲凉,极其沉痛哀绝,由生出白发,穷困潦倒,引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这首诗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唐王朝由辉煌无可挽回的走向了落败。“沉郁顿挫” 此诗格调苍茫、浑厚,语句苍劲硬朗。从思想性方面来说,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具有深沉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题目编号指导册页码教科书页码

21 19 91-93

22 19 91-93

23 19 92-95

24 19 99

25 20 110-111

26 20 112-113

27 20 123-126

28 20 128

29 20 131

30 21 135-141

31 21 147-150

32 21-22 161-165

33 21 170

34 22 170

35 23 174-175

36 23 177-182

37 23 183-185

38 23 193-195

39 24

40 24

41 24

42 24 208

43 24 213-215

44 25 252

45 25 253-255

46 257-258

47 26

48 263-265

49 26-27

50 27

51 27-28 297-299

52 28

53 28 306-308

54 28 308-310

55 28 314-315

56 28 315-317

57 345-346

58 29 354-356

59 29 364-365

60 30 37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 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

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歌散文复习材料(教师使用) 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 1.庖:厨师。 2.解:剖开、分割。 3.履:踩。 4.踦:支撑、接触。 5.砉:象声词。 6.騞:象声词。 7.中:合乎。 8.会:节奏。 9.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0.进:超过。 11.方:在。 12.遇:接触。 13.官知:视觉。 14.神欲:精神。 15.批:击。 16.郤:空隙。 17.导:顺着、循着。 18.窾:空。 19.因:按照。 20.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 21.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22.軱:大骨。硎:磨刀石。 23.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24謋:象声词。 24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 善: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 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三、虚词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四、古今异义 天理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五、通假字 向:通“响”。盖:通“盍”。技:通“肢”。善:通“缮”。 六、词类活用 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 七、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八、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 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东行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1-2014年知识点汇总专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部分自选模块 专题二十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考试题 A组2013年高考题 (2013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悲落叶 [北朝]萧综①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注:①萧综:字世谦,梁武帝次子,封豫章郡王,后投奔北魏。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B组2009—2012年高考题 1.(2012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吃野菜说 [清]龚鼎孳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①者。 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②,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馔、朱砂羹之口。今中原嗷嗷,道殣相望,雁粪榆皮,所以仰以为命。甚且折骨解肢,与乌鸢争攫啄之利。吁,可悲也!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藿③不继无耶? 昔人曰: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知言哉! 注:①土膏:土地中的膏泽。②太牢: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③藜藿:野菜。 (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6分) 2.(2011浙江,01,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金山夜戏 [清]张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篇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人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 西门豹冶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必修教案 0310 10:56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一、单元整体分析 (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2.了解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文体和内容,有助于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 ( 1 )文体对象方面 本单元所选作品,文体可谓多种多样。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寓言式的哲理型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庖丁解牛》;既有气势磅礴的赋体史论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阿房宫赋》;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项羽之死》和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与《大铁椎传》。 ( 2 )文体内容方面 本单元所选六篇文章,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精湛鲜活的故事场面的精彩叙述。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选修课“诗歌与散文”模块的学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答案

长恨歌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2.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 5.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行路难 1.“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蜀相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3.《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书愤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 是,。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春江花月夜 1.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句子是 “,。” 2.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 “,。” 3.写不停移动的月光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捣衣石上的句子 是,。,。”

4.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5.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 “,。” 6.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7.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 子是“,。” 8.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9.写出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发出没有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啊!的感 叹的句子是,。 10.“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 浦忧愁的句子是,。 11.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 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12.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 13.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 “,。” 14.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 “,。” 15.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 “,。” 16.写出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 的句子是 “,。, 。” 夜归鹿门歌 1.《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

中国古代诗歌 一湘夫人.屈原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两句诗。 二拟行路难鲍照 1、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3、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的诗句是:泻水置平

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5、《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6、《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的心情的句子是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三蜀相杜甫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蜀相》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书愤陆游 1、《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参考: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的生命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的诗句还生发出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结归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种理论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幻灯显示)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③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幻灯显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另一首优美的词《如梦令》(幻灯显示)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吗? 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 明确: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幻灯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总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幻灯显示)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第二课时 一、自主鉴赏 下面,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打开课本P14)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感伤的、叹惋的。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练习卷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练习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奔.流(bèn) 朝.暮(zhāo) 烹.羊宰牛(pēng) B.金樽.(zūn) 寂.寞(jì) 钟鼓馔.玉(zhuàn) C.欢谑.(nüě) 恣.意(zì) 相.时而动(xiàng) D.沽.酒(kū) 颓.废(tuí) 得鱼忘筌.(q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岁暮渔樵云霄天崖海角 B.颓唐箜篌装潢练石补天 C.女娲描摹冗长雕栏玉砌 D.溽暑窥视编缉远见卓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事音书漫.寂寥(漫长遥远) B、首身离兮心不惩.(惩罚) C、吴丝蜀桐张高秋.(拉开) D、侵.晓窥檐语(渐进) 4、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C、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D、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5、对下列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比兴手法,即用眼 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以河水的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同时又有反衬作用,以河水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B、《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不同,主要使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摩音色强 弱缓急及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其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以形类声”,成功运用通感手法,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如“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C、“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 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举”字把微风吹过荷塘后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D、“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指“小山眉”,“金”指“额黄”,全句的 意思是,(早晨醒来)画眉有浅有深,“额黄”有明有暗。 二、默写( 5分)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莫使金樽空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3)梦入神山教神妪,。,露脚斜飞湿寒兔。(4),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5),水面清圆,。 三、加点字解释(10分) 1 将进酒将:2钟鼓馔玉馔:_________ 3 斗酒十千恣欢谑谑:_________ 4 径须沽取沽:_________ 5 呼儿将出将:_________ 6 张高秋张:_________ 7 逗秋雨逗:_________ 8 春花秋月何时了了:_________ 9 侵晓侵:_________ 10 芙蓉浦浦:_________ 四、文学常识(10分) 1 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诗被称为“______”,个人则被尊称为______。 2 中唐诗人力求新变,韩愈、______诗歌多“不平之鸣”,元稹、______诗风走向平易;刘禹锡的怀古诗和______ 诗,语言平易,寓意深远;_________的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椒房阿娇青娥老”椒房:后妃所住的宫殿,用花椒籽和泥涂壁,取其香暖兼有多子之意。 B.“云中谁寄锦书来”锦书:据《晋书》记载,窦滔妻子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她的丈夫,后来就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指李清照想给丈夫寄信。 C.“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古代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伯仲”连用,后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D.“蓬莱宫中日月长”蓬莱宫:泛指仙境,蓬莱是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方丈、瀛洲。 2.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3.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 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B.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 ——宋词——元曲。 C.“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D.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学体裁,说它是报告是就其主题的真实性 而言,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方法而言。夏衍的《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 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C.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歌》 《琵琶行》,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 D.白居易的诗歌,不单《赋得古原草送别》人人皆知,他的《长恨歌》《琵琶行》也众口 传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 “骚体”。

2019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一、白居易《长恨歌》 1.《长恨歌》中“,。,。”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 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诗。 3.“,。”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6.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7.《蜀相》结尾两句“,。”,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8.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陆游《书愤》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5.《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 限 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必修5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文化常识总结

语文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一、必修5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归去来兮辞》 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1 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2 风波:战乱。 3 公田:供俸禄的田。 4人事:指做官。 5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滕王阁序》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成为他的“绝唱”。 1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2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3“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4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候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5襜帷:车的帷幔。 6旬假: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7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8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9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 1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在睢水旁边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 11北辰: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12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13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做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4“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15“冯唐易老” :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经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16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17贾谊:汉文帝本想任贾谊为公卿,但因朝中权贵反对,就疏远了贾谊,任他为长沙王太傅。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总结归纳

2018届高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文言文知识梳理[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姓名班级座号 庖丁解牛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砉然向.然() 2. 技盖.至此乎() 3. 善.刀而藏之()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批大郤 1. 依乎天理 .. 今义:天然的道理古义:__________ ,每至于族 2. 虽然 .. 今义: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 3. 虽然,每至.于.族 今义: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古义: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 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 乎 技盖至此乎.() 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 然 .() 虽然.,每至于族() 怵然.为戒() 4. 于 合于.《桑林》之舞()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四、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技经肯綮之未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羽之死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2. 乌江亭长船待()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古义:______________ 为三处今义:山东省古义:______________ 2. 期山东 .. 千里 3. 江东虽小,地方 .. 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 古义:______________ 怜而王我 4. 纵江东父兄 .. 今义:父亲和哥哥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乃 项王乃.大惊曰()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平明,汉军乃.觉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乃.陷大泽中()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 亡 此天之亡.我() 此亡.秦之续耳() 亡.去不义() 唇亡.齿寒()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项王军壁.垓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身.七十余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