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区电力设施布局规划

衢州市区电力设施布局规划
衢州市区电力设施布局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原则

1、远近期结合,远期规划目标指导近期建设的实施。

2、城市供电电源以系统受电为主,电厂为辅。

3、简化城市电网电压等级、优化网络结构。采用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四个电压等级,35千伏变电站及线路在现状基础上逐步升级,新建35千伏输变电工程主要由220千伏/35千伏直配供电。

4、电力设施的建设应符合环保要求,并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且略有超前。

5、变电设施用地预留及高压廊道控制相结合,电缆通道的建设应与道路建设改造相结合。

6、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尽量布置在城市边缘,以架空敷设为主,并预留高压走廊。高压走廊应避免城市中心区及重要风景旅游区。必须深入城市中心的220千伏、110千伏线路,在取得政府资金等方面支持的情况下,可采用地下电缆。

7、电网具备条件时,110千伏电网宜采用双端电源结构辐射或“T”接形式,在正常运行时还可以调节两个电源系统之间的负荷平衡,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相互间有转供能力。

二、规划指导思想

1.科学规划,全面统筹。用科学的发展观分析问题,用科学的规划理论指导设计的全过程,用全面、统一的规划指导今后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分部实施。结合城市的发展,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规划。

2、立足现状,面向未来。要立足于衢州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实施。同时又要面向未来,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远近期规划建设相结合。

3、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城市电力设施是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系,应以人的需求为源动力,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稳步推进,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地上、地下空间,合理布局通道,避免设施重复建设,和谐有序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和谐美居城市。

4、以点带面、持续发展。城市电力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应积极推进电力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其也可为城市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社会利益的均衡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电力设施工程建设,应作为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方针贯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希望通过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提高整个城市的电力网络,把衢州市城市电网工程建设成运转有序、效益良好、服务优质的城市血液命脉。

三、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0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12)

2、相关规划

(1)《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12

(2)《衢州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展望》衢州电力局 2004.12

(3)《衢州城镇体系与城市发展规划》

(4)《衢州市衢化片分区规划》

(5)《衢州市衢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衢州市东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衢州市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衢州市西区(一期)概念性城市设计》

(9)《衢州市西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3、采用的规范、标准及参考资料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99)

(3)《城市电力网规划导则》(Q/GDW156-2006 国家电网公司)

(4)《农村电力网规划导则》(DL/T-5118-2000)

(5)《浙江省城市电网规划技术原则》(Q/ZDJ04-2007

(6)《国家电力公司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Q/GDW127-2005)

(7)《国家电力公司农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建设技术知道意见(试行)》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 2002年(8)《国家电力公司农村电网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2002年

(9)《电力需求预测工作条例(试行)》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1995.03)

(10)《电力需求预测内容深度要求编制说明》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1998.12)

(11)《110~500kV架空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

(12)《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J181-85)

(13)《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4号)

(14)《市县电力设施布局专业规划编制大纲(试行)》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电力工业局(2006年)

(15)《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02)

(16)其他相关的规范、标准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四、规划范围及年限

1、本次规划范围为衢州市柯城区和衢江区行政区域范围,面积2357.4平方千米,共设有9个街道、12个镇、17个乡。

2、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

近期规划的期限为2007~2010年,共4年。

远期规划的期限为 2011~2020年,共10年。

五、规划目标

电网的规划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投资环境的改善,电网建设应发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因此,必须从改造和加强现有电网着手,解决电网结构中的簿弱环节,扩大电网供电能力,加强电网的结构布局调整和设备标准化,提高安全可靠性。通过十几年的共同努力,把衢州电网建设成为技术一流、网架先进、经济优良、供电可靠的一流电网。

第二章市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衢州市区位于衢州市域中部,东接龙游县,南邻遂昌县,西连江山市、常山县,北与建德市、淳安县交界。衢州市区由柯城区和衢江区2个区组成,市区总面积为2354.4平方公里,占衢州市总面积的26.66%。

2、地形地貌

衢州市区整体呈“纺锤”型,南北长约91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市区位于金衢盆地西缘,地貌大致分为河谷平原类型,丘陵、岗地类型和山地类型三大类,其中市区南北两侧为山地区,中部为河谷盆地区。主峰水门尖海拔1451.8米,为境内最高峰,中部平原最低处海拔45.2米。

3、气候

区域内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柯城区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雨量1650mm,平均无霜期256天,年日照时数为2118.6小时;衢江区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降雨量1666.7mm,平均无霜期257.8天,年日照时数为1856.4小时。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适合多种畜禽、水产养殖,也适合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4、自然资源

(1)衢江为区内主河道,由西向东横贯全境,经龙游至兰溪与婺江汇合,属钱塘江水系。区内有多条支流汇入衢江。除衢江主流外,大部分属雨源型、山地型河流,源短流急,河床比降较大,流量、水位受降雨控制,洪枯水位明显,具有山地型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相对而言,市区的水资源较为丰富。

(2)市区山地多、耕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但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可利用缓坡丘陵,为农业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土地后备资源。

(3)市区已发现固体矿产30多种,主要包括大理石、石灰岩、莹石、煤、石煤、钒、铝锌、铀等矿种,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其中市区北部是矿产资源主产区,上述矿产俱全;中部砂石、砖瓦粘土丰富;南部主要为与火成岩有关矿产,如铀矿、建筑用凝灰岩等。

二、社会经济概况

1、行政区划

衢州市区下辖柯城区和衢江区两个区,共设有9个街道、12个镇、17个乡。2006年市区户籍总人口为81.04万人,其中柯城区41.11万人,衢江区39.93万人。市区人口密度为344人/平方公里,其中柯城区为679人/平方公里,衢江区为228人/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

2、社会经济

2006年衢州市区生产总值为160.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98万元(高于全市1.57万元的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41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82元,两者之比为2.86:1;地方财政总收入市本级为14.51亿元,柯城区为2.21亿元,衢江区为2.88亿元。市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8.0:40.7。

三、市区总体规划概况

(一)城市发展目标

1、总目标

现行总体规划确定衢州城市发展总目标为:“至规划期末将衢州建设成为浙、赣、闽、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根据自身特点,衢州市进一步作出了打造“三中心一枢纽”的重大决策,即将衢州建成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针对市区2354.4平方公里,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以进一步理顺市区发展方向:

(1)将衢州中心城市建设成为21世纪的宜居城市与休闲城市,将衢州市区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示范地区。

(2)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衢州市区建设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地区以化工、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3)建设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的现代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将衢州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四省边际的中心城市。

2、子目标

(1)经济发展:加强支柱产业和创新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培育现代工业基地;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2)城乡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整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城乡实现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65-66%,2020年为82-84%;将衢州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环境优良的宜居城市和山水生态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达60万人左右。

(3)资源与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规模经营,节约投资、资源、人力,以较低的消耗和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和较好的效益,形成集约型的增长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目标,突出城乡空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4)基础设施:建立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形成便捷的城市外部和内部交通系统,完善交通枢纽,奠定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地位。

(5)社会事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引进人才,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社会进步。挖掘人文资源,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注重精神文明,提升城市品位。

(二)空间发展战略

根据以上确定空间发展战略的原则、城乡居民点的构思,以及其它相关前期研究的结论,确定衢州市区的空间发展战略为:中心集聚,梯度开发;发展中部,保护南北。

根据衢州市区的城乡发展现实,综合纲要阶段的两个结构模式,考虑航埠镇、廿里镇作为省级中心镇的现实,以及市区今后的发展趋势,根据以上原则、构思,确定市区城镇空间结构为:“Y”形主轴,一心一环,一“主”七“重”四“点”。

1、Y形发展主轴:依托320国道、46省道的发展主轴线,东与金华都市区相连,西与江山、常山相接。

2、“一心”:指中心城区,作为衢州市域中心,浙、赣、闽、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

3、“一环”:主要是围绕衢州中心主城并且通勤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九个城郊型城镇。包括石梁、航埠、华墅、廿里、大洲、全旺、高家、莲花、杜泽(含峡川)九镇。囊括了除上方、湖南两个城镇之外的所有城镇。

4、“一‘主’七‘重’四‘点’”:一主即主城区;七重即航埠镇、廿里镇两个中心镇,杜泽镇(含峡川)、上方镇、大洲镇、高家镇与石梁镇五个重点镇,作为市区除中心城区之外的重点发展城镇;四点为四个一般城镇:全旺镇、莲花镇、湖南镇、华墅镇。

(三)城乡居民点结构

形成“中心城——中心镇和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居民点结构。

第三章市区供电系统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衢州电网概况

2006年末,全网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4座,变电容量579.30万千伏安,线路1994.79千米,系统供电最高负荷102.46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68.11亿千瓦时,全地区发电装机总容量113.33万千伏安。

二、市区电源工程现状

衢州市区电网的电源主要通过两条220千伏线路送入,即双航2381线、双衢2382线。本地电源以水电为主,有两座中型水电站,即乌溪江电厂的湖南镇电站和黄坛口电站,火电只有巨化热电厂达到一定的规模。

2006年末市区发电设备装机总容量74.50万千伏安,其中6000千伏安及以上电厂6个,机组35台,容量65.70万千伏安。

2006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27.76亿千瓦时,其中水电7.35亿千瓦时,火电20.41亿千瓦时。

表3-1:2006年末装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情况表

三、输变电设备情况

1、550千伏电网

2006年末,全市建成500千伏信安变一座,主变2台,主变容量150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2条由500千伏双龙变引入,线路总长度126.06千米。

2、220千伏电网

(1)2006年底,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7台,容量79.5万千伏安。

表3-2:220千伏变电站情况表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 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 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 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 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 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 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 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 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 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 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 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 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 —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3、相关规划文件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1998—2002年发展规划和 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 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 (2003—2007)》(2003.12)、《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生 态市建设规划》(2003.12)、《衢州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产品继承创新的原则; 区域联动的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

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确(6月10日)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化,依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及城市规划技术规、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是在市城市规划区围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实施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 编制了详细规划的地段、区域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 城市规划区围的临时设施、个人建房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市规划区围外的其它县、镇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五条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

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的规定执行。 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规定围的,应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围表附表一

注:√允许设置;×不允许设置;○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六条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和本规定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成片建设用地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学校、工厂、医院、大型单位等的建设用地必须编制修建性详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2011-10-13 18:12:05四川经济日报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 昨日,《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该详细规划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95.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6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0—2020年,第三阶段为2020年以后。四川经济日报记者严为远 附件一、《控规》简要介绍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2) 2、规划范围与期限 (2) 二、主要规划内容 (2) 1、发展目标 (2) 2、发展定位 (3) 3、规模预测 (4) 4、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4)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 7、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珠联绿带 (10) 8、市政工程规划 (11) 9、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3) 10、防灾规划 (16) 11、建设容量分区控制引导 (18)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部署,按照市委“东拓西进”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四川宜宾港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尽快融入长江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增强我市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和实现我市“双百”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宜委发〔2009〕26号)精神,由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临港经济开发区下辖白沙街道与沙坪镇,包含7个社区与26个村庄,总人口76654人。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约95.68平方公里(地形图实测数据),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40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为2010年~2015年, 第二阶段(中期)为2010年~2020年, 第三阶段(远期)为2020年以后。 其中至本次规划中期:在规划年限(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范围与《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相一致。 二、主要规划内容 1、发展目标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各种城市规划设计手段,确立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性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衢州城市规划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城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的发展战略等。这些因素对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2002年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经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2003年3月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于03年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通过,04年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2004]81号”文件,批准通过了《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 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 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2年~2005年,中远期—2006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 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范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其范围为:现衢州城区(包括樟潭镇)、柯城、花园、万田、浮石、云溪、姜家山、汪村、廿里镇、石室、下张、黄家、长柱、坑口、横路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家镇、湖南镇、航埠镇的部分行政村。 4、城市总体规范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接轨东部,借力发展:接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省域东部的温台经济密集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 2、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赣、闽、皖等的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影响腹地,实现区域资源配置。 3、工业立市,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建设,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强生态化建设,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市域户籍总人口预测规模:2005年247万人,2020年262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2005年为38%,2020年为60%。 2、区域空间结构 根据衢州市现状基础和发展潜力,构筑“三轴一点”的产业与城镇发展格局。 三轴:市域应以衢州城区为核心,形成“衢州城区-龙游镇-湖镇镇”、“衢州城区-须江镇-贺村镇”和“衢州城区-航埠镇-天马镇”三位为一体发展轴线,向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2011-10-13 18:12:05经济日报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 昨日,《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该详细规划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95.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6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0—2020年,第三阶段为2020年以后。经济日报记者严为远 附件一、《控规》简要介绍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2) 2、规划围与期限 (2) 二、主要规划容 (2) 1、发展目标 (2) 2、发展定位 (3) 3、规模预测 (4) 4、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4)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 7、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珠联绿带 (10) 8、市政工程规划 (11) 9、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3) 10、防灾规划 (16) 11、建设容量分区控制引导 (18)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部署,按照市委“东拓西进”发展战略要求,立足港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尽快融入长江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增强我市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和实现我市“双百”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宜委发〔2009〕26号)精神,由临港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了《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规划围与期限 (1)规划围 临港经济开发区下辖白沙街道与沙坪镇,包含7个社区与26个村庄,总人口76654人。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约95.68平方公里(地形图实测数据),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40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为2010年~2015年, 第二阶段(中期)为2010年~2020年, 第三阶段(远期)为2020年以后。 其中至本次规划中期:在规划年限(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围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相一致。 二、主要规划容 1、发展目标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各种城市规划设计手段,确立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性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宜宾市

《城乡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宜宾市城市规划分析及评价 实验学期:学年第学期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宜宾城市规划 1.区域概况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川、滇、黔三省交汇地。区域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坝占8.1%。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低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50-1,618mm。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金沙江、岷江汇合成为长江横贯市境北部,三江支流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条。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等,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发达的水系为自然风光增添颜色,加之南方喀斯特地貌区独特石林景观以及蜀南竹海构成宜宾丰富的旅游景观。 宜宾市辖2区8县,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4.29万。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53.05亿元,201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55.91万人,城镇化率46.63%。 2.发展规划 在发展定位上宜宾市结合区域优势将城市定位分为三个层次: 形象定位: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功能定位: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定位:三中心、六基地。三中心包括全省通江达海交通枢纽中心、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六基地包括名优白酒产业发展基地、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新型化工轻纺建材基地、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市域产业布局的规划主要由增长极和发展轴构成,包括中心城区部分的核心产业增长极、西北部的沿江综合产业发展轴、西部金沙江生态经济发展轴、南部特色能矿产业发展轴、东南特色文化旅游发展轴。各发展轴上布局点式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区域特色和资源,形成以区域优势为发展基础的城市综合发展规划。各个产业园区以交通线路作为连接轴,宜宾一方面利用便利的水运与外部进行经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衢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衢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空间环境及居住环境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市属各县(市、区)及建制镇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性质以及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物高度、绿地率、各类管线布置,应根据批准的所在地段的详细规划确定;尚未编制详细规划地段,按总体规划和本技术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四条旧城改造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结合本技术规定对一些特殊情况作出核定。 第二章建筑间距 第五条建筑之间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环保、卫生防疫和建筑保护等要求外,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低、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1.条式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建筑朝向为正南北向,正向日照间距系数在旧城区一般不得小于1.1,在新区一般不得小于1.2。 当建筑方位偏东或偏西时,则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换算如下表: 2.居住建筑相互垂直布置时的间距: (1)当其山墙宽度大于22米时,则应按住宅平行布置时的日照间距规定控制。

(2)当其山墙宽度小于22米,南北向垂直布置,山墙面对南立面时其间距系数在旧城区一般不得小于0.7,在新区一般不得小于0.8,山墙对北立面时其间距按侧向间距计算。多层住宅东西向垂直布置时,山墙面对东立面时其间距系数在旧城区和新区一般不得小于0.7;山墙面对西立面时,其间距系数按侧向间距计算。 3.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当南侧住宅为点式住宅(面宽小于22米)时,间距系数在旧城区一般不得小于1.0,在新区一般不得小于1.1。当北侧住宅为点式住宅时,间距系数按平行布置的条式住宅间距控制。 4.居住建筑底层为商店或其它非居住性用房时的间距: 建筑底层为高度小于2.5米的车库或架空层时,其间距按扣除北侧的车库或架空层的高度计算;如北侧底层为商店或办公用房等,而其南侧底层有车库或架空层时,其间距计算不得扣除车库或架空层的高度。 5.低、多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 条式与条式多层住宅之间一般不小于6米,点式与点式建筑之间一般不小于10米,条式与点式建筑之间一般不小于8米,低层住宅之间山墙无窗的一般不小于4米,并且应满足消防和各类管线布设的间距要求。 6.低层村民建房间距: 新区间距系数一般不小于1.0,旧城区间距系数一般不小于0.8。另外,在城区的农民住宅底层层高按小于3.5米,二层以上层高按小于3米控制。 7.旧居住建筑的屋顶改造: 现有平顶住宅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改平屋顶为坡屋顶,但需整幢房屋统一实施。一般情况下,不得提高檐口高度。 第六条高层建筑与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规定: 按下列表格规定执行。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前言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建设部等中央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国务院领导批示同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依据,2004年年初,我市组织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的修编工作。2005年1月12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审查并同意通过《总体规划》。2005年1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一、修编工作背景及必要性 (一)1993年以来,国务院批准《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迫切需要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 (二)城市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心区功能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等问题日趋恶化,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压力巨大,建成区呈现无序蔓延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单中心的发展格局已经难以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以促进的可持续发展。 (三)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举办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适应发展需要编制新的总体规划。 (四)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城市规划理念迫切需要调整和创新。 二、工作组织方式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2002年5月,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2002年底,我市组织开展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23次会议审议后上报国务院,得到充分肯定,并批示据此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11月建设部致函市人民政府要求尽快开展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为了保证规划编制工作做到科学性、综合性、前瞻性,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组织开展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政府组织:组织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三家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分工协作,并且为了推动工作进行,确定了三级例会制度,在总体规划各个阶段召开若干次专题会议,对总体规划修编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 专家领衔:此次总体规划建立了开放式的编制工作框架,委托众多国内外高层次、多层面、宽领域的专家领衔进行专题研究工作,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前言视野和科学的研究基础。由吴良镛、周干峙、钱易、李京文、孟兆桢、X福垣、陆学艺、周一星等23位国内各领域的权威专家领衔(其中6位院士),以及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委托了近70个国家和市级权威研究机构进行了27项专题研究,提交成果近百万字。邀请100人次国外专家及12所国外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 部门合作:与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国土资源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人口与计生委、国家环保总局、民航总局等中央各部委就市各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了15次协调。全市39个部门,以及18个区县政府

衢州市重大基础设施廊道规划设计任务书doc

衢州市重大基础设施廊道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设计背景 通过控制基础设施廊道用地,可以实现廊道空间共享,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基础设施营运的安全性,缓解与城乡建设的冲突,节约用地,协调基础设施与城乡空间布局的关系。《衢州市区重大基础设施廊道规划》作为衢州十三五规划中的十大专项之一,通过对本规划的研究控制出基础设施廊道用地,合理地布臵基础设施管线,能够保障城乡建设健康发展,有利于基础设施布局与城乡建设相协调,减少建设的重复投入以及为将来留有余地。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衢州市区(包括柯城区、衢江区),规划用地面积约2354.1km2,规划人口约100万人。 重点研究区域:中心城区255km2。 规划期限: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三、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四)《衢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五)《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6-2020)》 (六)《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七)《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八)《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九)《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十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十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十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494-2009)》

(十四)《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50853-2013)》 (十五)《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2014)》 (十六)《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 (十七)其他法律、法规及已批准的各种规划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一)设计内容 本次规划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重大基础设施的分类 2.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现状分析 3.规划总则 4.重大基础设施廊道规划布局 (1)重大基础设施廊道预留的必要性 (2)重大基础设施廊道控制宽度的确定 (3)重大基础设施廊道总体布局 5.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分期建设时序规划 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分期实施是经济的,比一次性实施的近期经济效益要高,而远期经济效益又不受影响。结合规划成果和衢州发展现状分别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及远期建设项目,充分体现本项目的引导性和可操作性。 6.政策建议 为衢州市区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的规划与建设配套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保证规划成果得以应用并展现成效。 (二)深度要求 1.规划成果中不仅要涵盖上述设计内容还要适当的考虑廊道景观特性等其他方面内容,使得本规划更系统更全面。 2.计算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的宽度(本体保护范围和两侧控制范围),合理规划其走向,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 3.科学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分期建设的时序,明确每个阶段应着重推进的项目,并对每个项目进行简要概括。 五、设计成果要求 (一)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相关要求和国家有关

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确(6月10日)

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V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 律、法规、规章、《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及城市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是在宜宾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实施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 编制了详细规划的地段、区域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临时设施、个人建房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本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其它县、镇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进行分类。 第五条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

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执行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 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应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表

注:2允许设置;X不允许设置;o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六条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 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和本规定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的规定,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成片建设用地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学校、工厂、医院、大型单位等的建设用地必须编制修建性详 细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城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进;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的发展战略等。这些因素对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经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3月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于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经过, 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 ]81号”文件,批准经过了<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内容简介 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 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 ,中远期—~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 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范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其范围为:现衢州城区(包括樟潭镇)、柯城、花园、万田、浮石、

宜宾市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1、《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和《宜宾市城市97总规实施意见》为主要依据,按照宜宾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完善深化宜宾市旧城的功能与布局,促进宜宾市在其经济辐射圈内中心城市职能与地位的提升,并借此疏解旧城人口和旧城建设矛盾,带动城市各组团的协调发展。 2、继承与发扬宜宾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的优势,面向新世纪,高标准、高起点,运用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设计手段,挖掘利用自然、人工和人文要素,塑造一个环境景观优美、功能设施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旧城形象。 3、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要建设现代化的山水城市,还应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时序性,使城市建设和更新改造持续、有机地进行。 规划目标: 规划将旧城逐步调整、梳理为六大功能区: 1、由女学街、将军街、大南街、小北街、中山街、人民路、仁和街、民生街所围合而成的、以步行街为主要特色的中心商业区 2、以合江门广场、水东门为中心的旅游观光服务区 3、主要由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两个街坊组成的文体娱乐区 4、滨江旅游景观绿带 5、南北两大居住片区 规划原则: 旧城建设控制指标体系的确立,充分考虑如下因素、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年)及其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用地布局结构和比例,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实矛盾和未来需要,划分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进一步细化各项用地分类,并根据建设情况、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用地指标核算,适当调整部分用地性质、布局和规划控制指标。 2、充分结合现状形成,按总体规划目标和布局要求,严格进行近期建设控制,并注意引导长远发展。 3、从总量上减少居住用地比例,逐步搬迁非相关用地,加强绿地、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地带的建设,确定并完善相应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项目和规模。 4、合理合并零散用地,适当提高房地产开发门槛,鼓励综合开发、规模开发和整体开发,街坊内部建设应与沿街开发结合起来,禁止零星插建。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不同的开发强度分区、不同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以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依据,确定地块的各项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