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的出路在哪里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面临诸多矛盾和风险。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综合成本上升,许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从而产生了诸多的“僵尸企业”,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另外,从全球市场看,虽然近些年我国企业全球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是总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与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欧美等国家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和普遍。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又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非常庞大,中国目前拥有规模超过117万亿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且一直保持着不低比例在增长,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有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市场化程度不高。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国有企业由于行业壁垒带来的优势将逐渐消失,很多国有企业难以为继,面临着亏损、破产、倒闭的边缘。如果国有企业还固守于以前的沉珂机制,很难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发展需要。因此,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国有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求新、求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

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经营机制,稳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二、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它既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束缚和制约。一般来说,如果企业能对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做出实时的调整,企业就可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反之,则会慢慢消亡。因而,分析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既要考虑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分析内部的资源、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1、摊子铺的太大,主业不突出。由于市场经济不健全,很多国有企业的发展没有计划性,什么赚钱做什么,哪里有出路就往哪里走,长此以往导致业务过于分散,行业经验不足,对业务的运作能力比较弱,主业不突出,获利能力越来越弱,“僵尸企业”众多。

2、市场化程度不高,活力不够,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的国有企业依赖心理严重,“等、靠、要”的思想长期存在,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思想已经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有些企业也开始尝试着加大市场化的力度,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另外,国有企业总体偏“重”,大多处于传统重工业行业,企业冗余问题严重,发展活力不足。俗话说“船大难掉头”,企业扭亏增盈、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任务过于繁重,也影响了国有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3、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运作习惯、企业文化等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由于长期在相对封闭、垄断环境中形成的优势意识,使得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意识,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务虚化、行政化色彩浓,人事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现象严重,这些已经成为很多国有企业的顽疾,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当前,只有实实在在地解决这些问题,改变思想认识模糊、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粗放的现状,才能够激发国有企业的巨大潜能,增加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和压力。

4、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信息流的流转速度以及操作的透明度意义非常重大。信息化建设在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应用成为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支撑,但是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层次偏低,信息技术的应用得不到优化。虽然有些国有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和普及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信息化水平,但是与民营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在哪里

1、加大科研投入,革新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提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目前,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欧美国家的保护主义,迫使我们不创新不行。国有企业要利用自身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大科研创新投入,从研发、实施、成果转化等方面推进创新的进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助推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2、盯紧市场,打造敏捷性型的组织,快速适应变化。

传统国有企业往往层级多,企业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传递速度慢,一个决策层层向上申报审批,流程过长,反应迟钝。机会是不等人的,等决策真正审批下来,开始实施的时候,机会可能就错过了。另外,国有企业层级多,还会增加管理成本,致使集团公司失去对层级末端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国有企业要盯紧市场,向民营企业或者国际先进的跨国企业学习,瘦身健体,清理所属下级企业,减少管理层级,建立精简、灵活、高效的敏捷型组织,提高管理效率。

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国有企业要根据转型升级的目标,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取消那些已经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补充和完善影响企业成功转型的重点规章制度,比如: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薪酬激励管理办法、投融资管理办法、技术创新激励办法、招聘与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等,确保转型工作有“法”可依,提高企业对战略、运营、人力资源、财务、投资、风险、海外运营等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

4、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管理效率。

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还包括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的提升。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成员企业越来越多,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集团化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跨行业、跨地域的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内部沟通和交流的效率。同时,信息化还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客观的参考,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企业的运营数据就能有效地存储,并借助数据分析软件,企业某一阶段的运营情况就会获得客观的评价,借助于企业的历史数据,再整合行业的分析情况,企业的负责人就能判断企业运营的规律、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5、推动新生态网的形成,建立全新的利益相关者关系

信息技术时代,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的范围被无限放大,企业之间由传统的“竞争”关系逐渐转为“竞合”关系,近些年很多行业出现了生态圈的商业模式。2010年成立的小米公司,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

就完成了其生态系统的建立。小米售出一款产品,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对小米而言,硬件可以不盈利,甚至可以免费,但把硬件链接起来,通过后续的服务、衍生品以及开发新商业模式赚钱。除了硬件,小米还有很多软件供选择,这些才是小米收入的真正来源。国有企业具备建立生态系统的条件,可以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资金、新技术等,建立一个企业生态网络,快速感知环境的变化,实现网络内部企业之间的协同,共同发展。

四、结语

当前,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受全球产能过剩、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的国有企业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内部环境,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在新经济时期,实现转型升级,使得企业保持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